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精编WORD版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来源于实践。
统计学是长期的统计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渐渐形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其根本特征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现象发展变化在详细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告知我们,不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都存在质与量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亲密联系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量表现出来的,没有数量也就没有了质量,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界限,将引起质的变化。
因此,要研究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并把握其发展规律性,必需研究事物的量的方面,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性在详细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所以,从数量上熟悉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科学的熟悉方法。
一般来说,统计既可以研究自然现象,也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本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所以,这里所说的数量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率关系、普遍程度,等等。
事物的质和量是亲密联系的,是辩证的统一,因此,统计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必需和质的方面结合起来。
例如,要统计工业产品产量,假如不明确什么是工业产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就无法进行。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为其研究领域,具有其自己的特点。
归纳起来可概括成如下四个特点:数量性、总体性、详细性和社会性。
1.数量性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打算现象质量的数量界限。
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统计区分于其他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活动的根本特点。
必需指出,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熟悉是定量熟悉,但必需以定性熟悉为基础,要和定性熟悉结合起来,遵循定性一定量一定性的科学熟悉规律。
例如,要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本质属性,然后才依据这种熟悉去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进而才能据以处理许很多多复杂的、详细的实际统计问题。
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
2.简述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有不同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是根据国家统计法规定,自上而下布置,统一规定表格形式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的统计报告制度。
)专门调查是统计工作中重要的调查组织形式。
按其特点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四种。
3.统计整理的主要程序包括那些。
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包括确定统计分组的方法,用哪些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和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
统计整理方案是确保统计整理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开展的首要前提。
2)审核原始资料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和系统性,对调查得到的资料要从逻辑和计算两方面进行审核。
3)统计分组和汇总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确定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那些需要分组或分类。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分组标志和合适的组限 4)绘制统计图表绘制统计表是把汇总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统计表或统计图上表现出了。
4.统计表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表头,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等要素构成。
5.如何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计算全距(R) 2)确定组距和组限。
3)计算各组频数,频率。
6.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公式。
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数*100% 2)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3)比较相对指标(%)=某一国家地区(单位)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另一国家地区(单位)同一现象的指标数值*100% 4)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5)强度相对指标=某一现象的指标数值/另一与此有联系现象的指标数值 6)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7.简述平均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公式。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方法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以及基本方法一、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以及通过这些数据来做出决策和预测。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的数量关系。
其主要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人口、就业、收入、消费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自然科学统计:研究自然现象的数量规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工程统计:研究工程技术的数量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等。
工程统计可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
医学统计: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数量关系,如疾病发病率、药物疗效等。
医学统计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因此具有数量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数量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而非个体,它通过对总体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这种总体性的特点使得统计学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具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关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数据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社会性: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数据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四、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 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科学的研究 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的说,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总体数 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反映其发展过程 及规律性。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数量 性 总体 性 具体 性
三、统计学的性质
变量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 和随机性变量。
四、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 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说明 所研究的总体现象各方面的相互依存和 相互制约的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大 类: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 描述统计指标体系 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预警统计指标体系。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的广泛运用使得在不同的场合 下具有不同的涵义,归纳起来为: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一)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关于搜集、 整理、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 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活动过程。
(二)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是指通过统计 工作所获得的反映客观现象的各项数据 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一门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 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即它是 研究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 据,以便对客观现象总体的规律作出正 确推断的方法论科学,这些方法既可用 于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也 可用于对自然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与 数学的关系
统计学与相关的 实质性学科的关 系
变异标志则是反映同一总体内同一标志 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对于品质标志而 言,是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对于数量标 志而言,是数量上的差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1章导论1.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1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接触到统计问题,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统计已进入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一切社会领域。
可以说,统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那么,统计究竟是什么呢?在现代汉语的语义中,“统”是总括的意思,“计”意为查数,“总括”和“查数”这项实践活动则来源已久。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结绳记事、刻木记数的记录;国家出现以后,为了满足统治阶级斗争和征税的需要,便有了简单的人口、土地和赋税的统计,据史书记载,我国的夏朝将中国分为九州,人口约1355万人,土地约2438万顷;在春秋时期,诸候以兵车的数量表示各自的实力,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军事上的统计调查和对比的活动;秦、汉时期有地方田亩和户口资料的记载;而明、清时期的户口和土地统计的资料已经初具现代统计图表的形式。
欧洲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有关于人口数和居民财产的统计资料,如:公元前3050年,埃及为了建造世界上著名的金字塔,进行了全国的人口与财产的普查。
古罗马帝国时代,人口出生、死亡都必须到寺院去进行登记。
封建主国家根据其统治的需要,进行了有关人口、军事、世袭领地、财产等方面的统计。
可见,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国外,统计范围都是从人口、土地两项内容开始,这是与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相一致的,以后,随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而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
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统计学的出现却不过是300多年前的事情。
在17世纪中叶,欧洲产生了两大统计学派:一派是以英国人威廉·配弟(1623-1687)为代表的“政治算术派”。
威廉·配弟的专著《政治算术》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马克思曾说:“威廉·配弟——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
简述统计的研究方法
简述统计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抽样调查、模拟以及分析等
方面:
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来了解事
物及其规律。
2.实验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的干预,
以观察和比较实验前后的差异,来确定因果关系。
3.抽样调查法:通过随机抽取一部分代表性样本,对研究对象进
行调查和数据收集,然后依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情况。
4.模拟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分析法:通过对现有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对其进行系统
的分类、归纳、比较和统计,来推断和总结出研究对象的规律和趋势。
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所谓实验的统计设计就是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
它主要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统计数据搜集。
实验的统计设计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重复性原则。
即允许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实验。
多次重复实验的好处是显然的,其一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有效估计量;其二,可以获得实验误差的估计量。
这些都是提高估计量精度或缩小误差范围所需要的。
(2)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分配和实验次序都是随机安排的。
这种安排可以使可控的影响因素作用均匀化,突出不可控影响因素的作用。
(3)区组化原则即利用类型分组技术,对实验对象按有关标志顺序排队,然后依次将各单位随机的分配到各处理组,使各处理组组内标志值的差异相对扩大,而处理组组间的差异相对缩小,这种实验设计安排称为随机区组设计。
这样就可以提高处理组的估计精度。
2、大量观察许多统计对象,特别是社会经济现象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且无法进行重复实验的,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上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客观的存在于实现生活中,要研究这种关系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或推理的方法,而必须到社会中去做调查研究,即用大量观察的方法就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
3、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
统计描述是统计研究的基础,他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统计描述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
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1)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他们的分布情况,可以研究总体种现象之间的相关依存关系。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5种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5种统计研究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在统计研究中,有许多基本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以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5种: 1. 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是用来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变异程度、分布形态等。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2. 推论性统计方法:推论性统计方法是用来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数据特征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总体数据未知的情况下,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常用的推论性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方差分析等。
3. 相关性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是用来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4. 统计建模方法:统计建模方法是用来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历史数据趋势,预测未来数据走向,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常用的统计建模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5. 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多个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到影响问题的核心因素。
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以上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5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研究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合理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两种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两种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学方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数据背后的秘密大门。
咱先说说描述性统计吧!这就好比给数据画一幅肖像画。
步骤呢,就是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分类,接着计算各种指标,像平均数、中位数啥的。
注意事项可不少呢!数据得准确吧,要是数据错了,那可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后面全得垮。
安全性方面,只要数据来源可靠,一般没啥大问题。
稳定性嘛,描述性统计相对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因为个别数据的变化而大变样。
它的应用场景可多了,比如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看看大家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多直观呀!优势就是简单易懂,能快速对数据有个大致了解。
就像你去买苹果,看看这一堆苹果的大小、颜色,心里就有个数了。
再说说推断性统计,这就像是个侦探,从部分数据推测整体情况。
步骤是先提出假设,然后抽样,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注意啦!抽样得有代表性,不然得出的结论可就不靠谱了。
安全性方面,要注意方法的正确使用,别乱用方法导致错误结论。
稳定性相对描述性统计可能会差一些,毕竟是推测嘛。
它的应用场景也很广,比如市场调研,通过对一部分消费者的调查,推测整个市场的需求。
优势就是能以小见大,用少量数据了解更多情况。
这就好比你从一小勺汤里尝出一锅汤的味道。
举个实际案例,一家公司想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满意度。
他们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数据,算出了满意度的平均分和各个选项的比例。
然后又用推断性统计,根据样本数据推测出整个市场对新产品的满意度范围。
这样就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统计学方法真的超厉害!描述性统计能让你快速了解数据的大致情况,推断性统计能帮你从局部推测整体。
它们就像两把利器,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两种统计学方法,让数据为我们服务。
统计学:统计方法.docx
统计学:统计方法从统计分析的思想方法角度,我们可以将统计学分为两大类,即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Statistics)研究的是数据采集、整理、分类、汇总、图表表示数据、概括和分析的统计方法。
例如,对某一班级《统计学》期终考试分数的分析,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人数的简洁汇总和直方图表示、班级平均分的计算、各题型答题的正确率分析等一系列卷面简洁分析,都属于描述性统计分析。
推断性统计(InferentialStatistics)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例如,在产品质量检验中,对产品合格率或优良率的估计在多数情形下不是对每个产品进行全面检测,而是从产品的批次中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检测,依据样本检测结果对该批次产品质量做出总体评价。
商业企业的客户满足度分析也不是基于对全部客户满足度的问卷调查,而是按一定抽样方案对部分客户作问卷调查,并利用该调查数据结果对客户总体满足程度做出估计。
对于统计方法,我们需要有正确的熟悉,统计方法获得的结论与规律推理获得的结论的途径存在较大差别,任何有效的统计方法只有当这个系统或是所争论的总体满意方法本身的基本假设时,才能获得牢靠的结论,例如古典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中的随机扰动项,需要满意同方差、非自相关和听从正态分布等若干假定条件,否则得到的极有可能是伪回归结论。
所以,误用统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描述分析或推断分析严重错误,这个错误将严重影响决策。
初学者千万不能把对方法的误用看作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即使统计方法被正确地应用,结果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士来说也可能存在解读上的困难。
例如,统计数据中显著性的转变可能是由样本的随机变量所致,但这个显著性可能与事先分析的直觉并不完全相符,对结果的解释不仅需要良好的统计学学问,有时还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学问。
这一典型实例便是收入与学历之间在很多现实状况下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因为很多高收入者学历并不高,但从整个社会而言, 学历高的人群收入则明显高于低学历者。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方法论。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方法:统计学通过抽样来获取观察数据。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抽样方法的选择依赖于研究的目的、样本特点和实际可行性。
2. 数据收集:统计学采用各种方法收集数据,包括调查问卷、实验、观察等。
调查问卷是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
实验是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控制其他干扰因素,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3. 数据分析:统计学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
推断统计则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性质,使用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
4. 数据解释: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解释和推断来得出结论。
数据的解释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背景来进行,依赖于研究者对数据的理解和经验。
总体而言,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
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结论,并作为决策的依据。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估计推断法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估计推断法统计工作的主要环节: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它是由特定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统计研究对象)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做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标志和指标:统计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简称标志。
标志按其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按其变异情况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统计指标有两种理解,一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一是反映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连续变量的变量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可以进行无限的分割,一般可以表现为小数。
离散变量的变量值是间断的。
数据的四种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p28)主要的调查方式和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特点:普查,通常是一次性或一周期的,应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内容全面、详细、准确。
抽样调查,节省经费、速度快、较高的精确度、灵活性即组织方便灵活,项目可多可少,调查范围可达可小统计报表,统计资料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可靠性重点调查,重点单位的选择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有意识决定的,重点调查的目的是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非全面性变量值归组、组距和组中值及确定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种变量值作为一组,分组后将各组出线的次数加以排列。
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化的表现较少的情况。
组距分组就是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组中值(p69)总量指标(时期和时点)和六种相对指标的特点:计划完成程度的考核:几种平均数的特点和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及权数意义,加权算术平均数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标志变动指标(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的含义和公式分配数列左偏和右偏的确定抽样推断的特点: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比全面调查少得多,因而既能节省人力、费用和时间,又能比较快地得到调查的结果(2)在有些情况下,抽样调查的结果比全面调查要准确。
统计学最基本的几种研究方法
统计学最基本的几种研究方法《说说统计学那几种基本研究方法》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统计学最基本的几种研究方法。
首先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大量观察法啦!啥叫大量观察呢?简单来说,就是别只瞅着一个两个,得“广撒网”,看一大片才行!这就好比你去果园挑苹果,不能就瞅着一个树上的几个,那可没法看出整个果园苹果的质量,得把好些棵树上的都看看,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嘛。
大量观察法就是让我们从众多的数据中去发现规律,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哟!接着呢,是分组法。
想象一下,把一群各种各样的人放在一起,如果不分组,那岂不是乱成一团啦?通过分组,就能把相似的人放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出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了。
就好像给不同的水果分类,苹果一堆、香蕉一堆、橙子一堆,这样找起来也方便呀!统计指标法也很重要。
这就像我们给数据穿上了一件件漂亮的外衣,让它们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魅力。
指标就像是数据的标签,告诉我们这个数据代表着什么,重要在哪里。
比如说平均身高、平均成绩,这些指标就像是数据的代言人,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
还有模型推断法呢!这就像个聪明的侦探,能从一些已知的线索中去推断出未知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通过一部分人的购买行为建立一个模型,然后就能推测出其他人可能的购买倾向。
哈哈,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呀!我跟你们说啊,这几种统计学研究方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就拿咱平时买东西来说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量的商品价格来判断是不是划算;可以把不同的商品分组来比较它们的性价比;可以看看各种数据指标来决定选哪个更好;还可以根据以往的购买经验来推断这次会不会买得满意。
统计学的这些方法啊,让我们在面对海量的数据时不再发憷,能像个武林高手一样游刃有余。
它们让我们能从混乱中找到秩序,从复杂中发现简单。
总之呀,统计学的这几种基本研究方法可真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具有自己完善的方法体系。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而从大的方面看,其基本研究方法有:一、大量观察法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
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
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
二、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
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三、综合指标法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
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
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
四、统计模型法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变动的影响程度。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和回答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性和差异性,从而推断出某种规律或预测未来的变化。
在统计研究中,通常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确定: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想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方法选择。
2. 数据的收集: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需要确定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式。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文献研究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方法的选择,以保证样本代表性。
3.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缺失值、异常值等。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4. 数据的分析:在数据整理和清洗完成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相关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揭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
5. 结果的解释和结论的推断:在数据分析完成后,需要根据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
解释和推断的过程,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来进行。
6. 结果的报告和应用:最后,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和应用。
研究报告应该明确和详细地呈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供他人参考和使用。
总体来说,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的过程。
它依赖于科学的研究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和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统计学方法分析范文
统计学方法分析范文统计学方法分析是一种用统计学原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统计学方法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并从中获取有关现象和问题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统计学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随机性、抽样和推断。
随机性指的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应该是随机的,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此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情况,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总体的结论。
统计学方法分析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描述和总结,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指标。
推断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判断,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常用的方法有均值估计、比率估计和回归分析。
均值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可以使用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点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得出一个具体的估计值,而区间估计是给出一个估计值的范围,并给出估计值的置信水平。
比率估计是对总体比率进行估计,常见的应用是对调查样本中的比例进行估计。
回归分析是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并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回归模型。
假设检验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检验,常见的方法有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单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总体均值是否等于一些特定值,双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方差分析用于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
假设检验通过计算统计量和确定拒绝域来判断原假设的可否接受。
统计学方法分析在实际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在市场调查中,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统计学方法与应用研究
统计学方法与应用研究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收集、分类、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数据量的增多,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方法1. 数据的收集在统计学中,数据是研究的基础。
数据的收集应该尽可能随机地进行,以排除样本偏差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收集。
在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数据设计、样本大小和抽样方式等问题。
2.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
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的计算。
推论性统计分析则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比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数据的解释在统计学中,数据的解释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进行解释,如图表等。
数据解释需要精准、科学,把握好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支持。
二、应用研究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统计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案例:1. 医学研究医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双盲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还需要应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某个治疗方法的效果,例如对癌症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找出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医学水平。
2. 金融分析金融分析是一项需要大量数据和统计分析的任务。
统计学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降低金融风险。
同时,还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对股票和资产的市场走势进行预测,对股票交易进行风险控制。
3. 社会调查社会统计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对人口、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环境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4. 环境科学环境统计学主要应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构建标准化指标,通过统计方法确定环境质量分级,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统计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
正是因为统计学的这一研究的特殊矛盾,使它成为了一门万能的科学。
不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都是统计学所要分析和研究的。
二、统计研究的特点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如下几点:1、数量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的数量方面,这一特点是统计学(定量分析学科)与其他定性分析学科的分界线。
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数据资料是统计的原料。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事物的质与量总是密切联系、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没有无量的质,也没有无质的量。
一定的质规定着一定的量,一定的量也表现为一定的质。
但在认识的角度上,质和量是可以区分的,可以在一定的质的情况下,单独地研究数量方面,通过认识事物的量进而认识事物的质。
因此,事物的数量是我们认识客观现实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研究和掌握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我们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2、总体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资料规律性。
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和数量对比关系等一般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这些因素当中,有起着决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有起着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个体中,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实际发生的作用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所以,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对于有足够多数个体的总体来说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趋势,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况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
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统
计推断法,统计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
2.简述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有不同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
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是根据国家统计法规定,自上而下布置,统一规定表格形式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的统计报告制度。
)专门调查是统计工作中重要的调查组织形式。
按其特点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四种。
3.统计整理的主要程序包括那些。
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包括确定统计分组的方法,
用哪些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和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
统计整理方案是确保统计整理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开展的首要前提。
2)审核原始资料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和系统性,对调查得到的资料要从逻辑和计算两方面进行审核。
3)统计分组和汇总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确定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那些需要分组或分类。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分组标志和合适的组限 4)绘制统计图表绘制统计表是把汇总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统计表或统计图上表现出了。
4.统计表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表头,横行标题,纵
栏标题和数字资料等要素构成。
5.如何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顺序排
列,计算全距(R) 2)确定组距和组限。
3)计算各组频数,频率。
6.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公式。
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同期计
划数*100% 2)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3)比较相对指标(%)=某一国家地区(单位)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另一国家地区(单
位)同一现象的指标数值*100% 4)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5)强度相对指标=某一现象的指标数值/另一与此有联系现象的指标数值6)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7.简述平均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公式。
(1)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加权算术
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4)位置平均数
8.误差主要有哪些种类?简述各种误差的概念。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9.简述抽样推断的作用。
1)抽样推断可以对某些必须了解其情况,但实际又不可能或
没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做研究。
2)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提高时效,降低统计成本。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用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全面调查的数字资料进行质量检验和修正。
4)抽样推断可以用于对工业生产中成批生产或大量连续生产产品的工艺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查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还可以利用抽样推断对总体进行假设检验,判断真伪,决定取舍。
10.简述抽样推断的基本要求。
1)无偏性。
当样本指标的数学期望值等于估计值或推
断值的总体指标,则这个估计的总体指标称为无偏估计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次估计没有随机性误差,而是指每次估计中没有系统偏差。
2)一致性。
它是指随着样本容量增大时,估计的总体指标越来越接近总体指标的实际值。
3)有效性。
它是指无偏性估计的总体指标中方差较小的估计量,即希望那个估计量的离差尽可能小。
11.简述抽样的组织形式。
1)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不加任何分类,排
队的全及总体中,完全排除人们的主观意图,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2)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他是统计分组与抽样推断原理的结合运用,即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进行分组,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及总体
单位数较多,内部结构较复杂,且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较大的情况。
3)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这是对所要调查的全及总体单位数,按某一标致顺序编号排队,然后按照固定顺序和相等的间隔从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推断组织方式。
4)整群抽样是将全及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群或租,然后按随机抽样方式或等距抽样方式,从中成群(成组)的抽取样本单位,对抽取的群(组)中所有单位逐个进行调查的一种抽样方式。
12.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
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1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什么是指数化因素。
同度量因素是指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
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
14.以产值指数为例,简述指数体系二因素分析的步骤。
15.简述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于联系。
函数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在数量上存在固
定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而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数量变化不是唯一确定的。
测定相关变量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需要用函数关系的数学公式作为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6.简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联系之一是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
的标志值汇总而来的,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随着统计研究目的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若转换为总体单位,则其相应的统计指标转换为数量指标值,反之也是如此。
二者的区别在于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
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分,标志表现有文字形式的,也有数字形式的,而统计指标无论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是以指标名称和数值组合来表示的。
17.简述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
P141
18.简述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1)进行参数估计根据样本观测值对回归数学模型的
参数进行估计,求出具体的回归方程。
2)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对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进行显着检验与校正,从而使回归方程和参数更加优良。
3)进行预测控制根据回归方程对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以达到回归分析的目的。
19.简述指数的分类。
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两种。
按指数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两种。
按指数所对比内容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