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改革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改革”文学

一、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催生“改革”文学的产生

最先感受到“时代情绪”又给予明确表达的是四川青年诗人骆耕野。1979年5月,他在《诗刊》发表《不满》一诗:“象鲜花憧憬着甘美的果实,/象煤核怀抱着燃烧的意愿:/我心中孕育着一个‘可怕’的思想,/对现状我要大声地喊叫出:/--‘我不满’”。诗中出现的不满现状的焦虑、不安,正是对改革的要。

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首诗“道出了‘改革文学’所以崛起的历史因由与时代背景、社会情绪”,“是‘改革文学’的宣言”。

不久,1979年7月,天津工人出身的作家蒋子龙作为“改革文学”标志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问世。

二、什么是“改革”文学

这是一股反映改革开放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对未来抱有良好愿望而又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学创作潮流。这一思潮反映了当时正在兴起的社会经济改革、期待改革、呼唤改革的时代情绪。

作品多从新与旧、善与恶、前进与保守的矛盾冲突中,真实描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关系及其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

三、农村题材的“改革”小说

1979年后,土地承包和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掀起了一次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变革。许多敏感的作家便抓住拥有土地支配权后农民的新状态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在这期间,农村改革小说的代表作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张一弓的短篇小说《黑娃照像》、张炜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蒋子龙的中篇小说《燕赵悲歌》、贾平凹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等。

(一)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

“陈奂生系列”,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和《陈奂生出国》等七篇。1979到1991年前后历时12年,这就使主人公陈奂生在广阔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里,有了更充分的表现。

作品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生活经历,反映出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在这套系列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晓声虽然一再写陈奂生如何努力紧跟时代变革,但作品关注的重心仍在于揭示因袭历史重负的小生产者向现代农民转化时的窘况。

在作品中,陈奂生一方面质朴、厚道、有韧性、重人情、讲信用、忍辱负重,另一方面又显示出愚拙、容易满足、小肚鸡肠的性格和心理。

(二)贾平凹《鸡窝洼人家》

小说讲述了一个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两对夫妻被戏剧性地打破并重组的故事。部队复原回家的禾禾心高眼大一心致富,但不断赔本,结果使本份贤良的妻子麦绒与自己离了婚。泼辣能干的烟峰因多年没有生育,在老实忠厚的丈夫回回面前总是矮上一头,禾禾借住到他们家后,烟峰支持禾禾发家致富,并不时为他出个点子,而回回则劝禾禾安心种地,与麦绒言归于好——因为不满烟峰帮着禾禾瞎折腾,夫妻俩有了矛盾,曾受过禾禾托付的回回在去照顾麦绒母子时禁不住与生活凄苦的麦绒互相同情。

在小说结尾,不同的性格与观念使回回与麦绒、禾禾与烟峰走到了一起,禾禾终于发家致富,给村里拉上了电,并买回了磨面机。

《鸡窝洼人家》是一个悲喜交织的故事,在贾平凹平和自然的叙述中,并没有简单的道德谴责和是非论断,是时代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使这两个家庭重组,小说表明当新的经济结构出现的时候,人们原有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将受到强大的冲击并随之发生变异,这是时代的必然。

(三)路遥的《人生》

《人生》(1982年)以改革开放的陕北高原为背景,写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黄土地又离开,再回到黄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的故事。作品写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来体现人在生存的岔道口上,个人奋斗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又无不受到命运之神的作弄。

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复杂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复杂的性格特征。

四、城市题材的“改革”小说

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改革更加繁杂艰难,作家们反映城市改革的小说作品也更为多样、深刻。城市题材的改革小说涉及的领域上至国家的要害行政部门,下至街道小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1979年7 月,蒋子龙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揭开了“改革文学”思潮的序幕。此后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都较为优秀。

(一)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小说描写某电机厂内部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矛盾与阻力,作品中那位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电机厂厂长乔光朴激起了全国上下的改革热情,以至许多工厂挂出了“请乔厂长到我们这里来!”的长幅标语。《乔厂长上任记》虽然在艺术上还显得比较粗糙,但作者的激情无疑弥补了这一点,而且主人公乔光朴的形象以其“硬汉子”的性格力量和改革家的胆识与气魄也备受读者的喜爱。

(二)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

小说描写三十二岁的李向南受命到古陵县担任县委书记后,采取种种雷厉风行的改革手段与反对派间产生的种种矛盾纠葛。小说主体上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但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带有明显的英雄主义色彩。

这部作品延续着传统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而这种明朗的色调,的确给作品增添了极大的可读性,由该作改编同名的电视连续剧因此在1984年创下了全国最高的收视率。

(三)陆文夫的《围墙》

作品写某设计所旧围墙倒塌,新墙的高度、样式、质料成为所里上下的中心议题,人们分成了几大派别,意见不能统一,结果大家不欢而散。不料星期一上班来时一堵新墙竟然已经树立起来,于是人们开始把矛头指向办事麻利的行政科马而立,一致抨击新围墙的样式、功能及其他。不料在建筑学年会上外地来的学者却众口夸赞围墙的独特风格,于是一时间这堵围墙又成了所有设计所成员的合作结晶,每个人都开始盘算如何在学术总结中加入自己的一份功劳。

五、“改革”文学的三个基本主题性话语

一是塑造有改革精神的理想人物,形成“开拓者家族”形象为艺术重心,以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乔光朴、车蓬宽、刘思加)和为代表。

二是正面揭示改革与保守的矛盾冲突,形成“改革/保守”正反对举叙事类型,以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新星》(郑子云/田守成,李向南/顾荣)为代表。

三是反映改革对于社会基本生活方式和历史传统的深层震荡,形成“重新评估一切”的思维模式,以何士光《乡场上》,贾平凹《鸡窝洼的人家》,路遥《人生》,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