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秀教案课程模板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的模板6篇

数学教案的模板6篇

数学教案的模板6篇数学教案的模板篇1教学内容: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4、555比427多多少?二、学习例4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

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327+336=663(个)⑴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800-663=137(个)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800-327=473(个)⑴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473-336=137(个)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四、课堂作业: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和问题。

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

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

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1. 教学例2。

〔1〕出例如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展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应完善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局部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优秀高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11篇)

优秀高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11篇)

优秀高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11篇)优秀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入】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

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

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于是有即l的方程为①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

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即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到、的距离分别为所以,即点在直线上。

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

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

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

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提示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

(板书)初探算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4/5÷31/3÷5指生演板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四、实践应用1、算一算。

数学教案模板精选3篇

数学教案模板精选3篇

数学板精选3篇教学教案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教师招聘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板,如下所示:《菱形》教案随着教师考试临近,想必许多考生都在为没有合适的示范教案而烦恼,常常困扰于课程内容太多无法删减,时间自然也无法保障。

本文以数学学科《菱形》为例,为您呈现10-20分钟的课堂教案,精简的速写教案将成为您备考的参考依据。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并且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通过操作发现特征,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一般与特殊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实例(可活动的衣帽架、收缩门、防护栏等),提问是什么图形,由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利用制作好的平行四边行教具,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板书定义):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板书)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菱形的动画制作过程出示问题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问题2: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吗?总结学生回答得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以及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并进一步追问: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出示求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证明,并请学生进行板演。

数学教案模板精选10篇

数学教案模板精选10篇

目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 (1)《乘法交换律》教案 (3)《角平分线》教案 (5)数学教案《集合的表示》 (9)数学教案《多边形的内角和》 (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14)《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16)《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18)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 (21)数学《等边三角形》教案 (2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会运用关系定理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并会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概括能力,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渗透整体的数学思想,求简思想。

(三)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根与系数的关系,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根与系数关系及运用教学难点:定理的发现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我们知道生活中许多事物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有人发现并验证后就得到伟大的定理,比如:抛出的重物总会落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知识?方法?思想?等,教师可适当引导和点拨。

六、课堂板书(略)七、教后反思《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

【难点】探索和归纳乘法交换律。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谁说一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6篇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6篇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6篇一、教案简案模板一:数学口算练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1.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别差异化指导。

2. 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计算器。

2. 活动小奖品(如贴纸、小纪念品)。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2. 口算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张数字卡片或使用计算器,进行加法或减法计算,并在规定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

每个小组按照答题时间和正确率评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小奖品。

3. 示范演练(10分钟)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展示口算的快捷技巧和正确的计算步骤。

并提醒学生注意加法和减法的特点和规律。

4. 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利用计算器或口算自主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 游戏竞赛(15分钟)设计一个游戏竞赛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解答一些加法和减法题目来竞争拼图或拼图游戏的机会。

6. 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并提醒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

二、教案简案模板二:数学几何探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名称和性质。

2. 学会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将几何图形的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辨识能力。

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的几何图形卡片。

2. 实物物体(如盒子、球体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介绍今天的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一些几何图形的命名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下面是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初中数学优质课 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优质课 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模板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初中数学年级:七年级章节: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节次:1节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2)运用数轴帮助理解有理数的相对位置;(3)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数轴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购物时找零、温度等;(2)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能否用数轴表示?如何表示?2. 知识讲解(1)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2)借助数轴讲解有理数的相对位置;(3)举例说明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有理数的运算规律;(2)邀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运算过程;(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练习巩固(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2)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3)总结练习中的共性问题,并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2)强调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3. 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文章一:整数加法与减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特点;2.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3. 能够解决涉及整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整数的加法规则与性质;2. 基于整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整数运算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整数的概念及其符号;2. 讲解:整数的加法规则与性质;3.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归纳:总结整数加法的规律;6. 实践:应用整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7. 反思:让学生总结整数加法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五、课堂小结文章二:分数的比较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2. 能够进行分数的比较运算;3. 能够解决分数比较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数的比较原理与方法;2. 基于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分数运算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讲解:分数的比较原理与方法;3.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分数比较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归纳:总结分数比较的规律;6. 实践:应用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7. 反思:让学生总结分数比较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五、课堂小结文章三:几何中的图形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中的图形及其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3. 能够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 判断和归类几何图形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几何图形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教材中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2. 讲解:介绍新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3. 拓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实践:应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6. 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7. 反思:让学生总结几何图形学习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教案数学模版七篇

教案数学模版七篇

教案数学模版七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写教案是为了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下面是文档我们为您分享的教案数学模板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案数学模板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了解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转变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 (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那,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初中数学优秀讲解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优秀讲解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优秀讲解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如代数、几何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介绍本节课需要讲解的具体知识点,如代数、几何等;2. 重点与难点: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难点内容要通过多种方法突破;3.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出本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并进行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时间1. 课堂讲解:40分钟;2. 课堂互动:15分钟;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就连火车上都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用乘法的知识解决乘火车中的数学问题。

想试一试吗(板书课题:乘火车)2、出示学习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32~33页。

自学时间:3分钟。

自学要求:围绕思考问题进行自学,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

思考问题: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2、反馈交流。

(学生汇报)3、出示问题,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2)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得数360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4)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改编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试题。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1、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1、2、3、4题。

2、课本第33页第二题。

3、总结方法: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关键是不要忘记加低位进上来的数。

四、练习达标,拓展提高1、教师出题:4351×4= 8972×5=2、回归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学校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2.初步学会较简单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同学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铺垫〔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教师板书:500×3=1500〔克〕〔二〕变式: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教师板书:1500÷3=500〔克〕1500÷500=3〔筒〕〔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练习:依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1.8×0.5=0.90.9÷0.5=0.9÷1.8=〔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2.小组商量,理解算理,尝试计算.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4.练习:68.8÷4 85.44÷165.总结计算法那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学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分?四、课堂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42.84÷7 67.5÷15 289.8÷18〔二〕只列式不计算.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3.64.6是17的多少倍?〔三〕推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一〕计算下面各题.101.7÷9 79.2÷6 716.8÷7〔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六、板书设计小数除法的意义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学校数学教案篇21.使同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教案一:加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运用进位原理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大家一起玩游戏,了解加法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二:减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2. 运用借位原理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三:乘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2.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2. 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乘法运算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四:除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运算;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2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苹果(一个平均分、一个不平均分)、1 号学具袋(不同形状大小的纸片、吹塑纸、橡皮泥)和 2 号学具袋(纸条、纸片、软铁丝)等。

学生准备: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奇妙的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妈妈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我们呱呱坠地,便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想不想来看看咱们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于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很惊奇,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观察胎儿图,发现一半。

课件出示胎儿图,瞧!这就是八周大小的胎儿,看到我们好玩、可爱的样子,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胎儿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其它部分也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教师追问:一半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操作学具,理解一半(回顾平均分)。

学生解释。

(师拿一个苹果,从中间切开。

)问其中的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是)为什么?像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叫一一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一一一半)(师拿一个苹果,故意切出一半大一半小)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不是)为什么?只有怎样分才可以说是“一半”?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来理解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借助了身边的实物苹果来理解“一半”,自然引出“平均分”,使学生明确“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2.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用数字“ 1”来表示,2个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那这“一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表示一半吧!(可以用图形、符号、数字或实物等。

)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符号,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一半”的表示方法,教师要放给学生去创造、发明,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经历“从图形到符号”这样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一)认识—。

21.展示作品,解剖一半。

挑选几个有特点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给予点评和认可。

预设生成1:学生出现丄2师指黑板的作品,这么多符号,这么多表示一半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数学家的发现一致,并介绍读写与表示意义(当学生说到画图较好的时候,想象如果平均分100份,取50份表示一半,你还画图来表示吗?)1预设生成2:学生写不出12大家都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表示一半,都有道理,这说明我们大家都有用符号表示数的意识,可是你不介绍,别人不一定知道你是表示的一半。

可见,我们需要一个大家公认的、又科学的方法。

1个物体可以用1表示,2个物体可以用2表示,一半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数表示?其实,为了统一和方便,数学上我们通常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

(板书:-结合苹果谈实际意义边说边写)。

接着介绍读法和写法。

比较一下你们的方法和老师2的表示方法哪个好?为什么?(体会抽象、简洁、美)。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半解剖一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的整数表示,必须创建一个新的符号,感受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分数丄,通过观2察、对比、分析体会分数的抽象、简洁、概括、美。

)12•回顾胎儿图,理解丄。

2课件出示胎儿图,请看大屏幕,回顾胎儿图,我们知道胎儿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现在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为什么?其它部分占整个身长的多少?3.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2课件出示:(1)请从1号学具袋中选择你喜欢的图形或物体,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21并标出来。

(2)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表示 -的?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小组交流。

展示作品,学生介绍,师生对话,评价质疑,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1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丄,你有什么发现?2师结:尽管纸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但只要将它们平均分成两份,其1中的一份就可以用丄表示。

(要点)2(设计意图:这里精心选择了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操作素材,既有形,1也有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感悟 -的意义。

通过观察、发现,关注学21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抽象概括出丄的本质意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14 .联系生活,拓展丄。

21 1这是我们折的、做的、找的f ,谁能举例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也用到了£ ?1 同学们,这样的例子能说的完吗?(不能)可见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用到丄。

2 师结:你们真棒,看来一个物品,无论大小、轻重、厚薄,只要将它平均分成两份,1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一一-来表示。

(要点)21 1(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 -表示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回归生活,找一找生活中丄的2 21 例子,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举例,学生充分体会到丄不2 仅可以表示半张纸、半块橡皮泥,还可以表示半个桌面、半个梨……,进一步加深对-的2理解。

)15.巩固一,引出几分之一。

2同学们对-的领悟真快。

请看大屏幕!21(课件出示)说一说: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来表示吗?说出理由。

21 1师依次问能不能用一来表示?理由。

第四个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呢?(-)为什2 3么?如果把它平均分成4份,(课件出示平均分成的四份)取1份该怎样表示呢?11(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不仅深化理解了一的意义,而且巧妙地引出分数丄、23 1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又认识了两个新的分数,增强学生认识更多分数的欲望。

)4(二)二次探究----认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几分之几1.认识四分之一。

1(1)观察婴儿图片,发现丄。

4从我们呱呱坠地,大约长到一周岁,我们的身体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课件出示婴1儿图),婴儿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婴儿期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丄,让学生说一41 一说为什么可以用-表示?4_. 1(2)画图表示一。

41你能在练习纸上画个图表示丄吗?先想一想,再试着画一画。

4生做,师巡视。

展示作品,解读含义1(3)感受—的广阔性。

41请闭上眼晴,想一想-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的东西多不多?41(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认识了—后,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探究时间21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去感悟、去理解,充分感受 1 2的广阔性。

)42•认识八分之一、几分之几。

(1)观察成人图片,自主认识。

师:时间过得真快,可爱的小宝宝已经在我们学校上三年级了,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不知不觉长大成人了,(课件出示成人图)请看图,头长又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呢?学生发现成人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1,(板书:1)为什么?8 83 师:(课件出示躯干)躯干部分呢?躯干部分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吗?(板书:3)8 为什么?(2)抽象出线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演示把成人图上的纵向线段变成横向线段)3 3师: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出3吗?你还能在不同的位置上找到-吗?学生演示。

那8 8你还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哪些分数?生说一个认可一个板书一个。

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从这条线段上发现了这么多的分数。

(三)资料拓展一一分数的由来(语言配合课件图示出现)。

我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师解说: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地产生了分数。

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这些图形(课件出示三种图形)来表示分数;2时间在缓缓地流逝,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用筹表示分数,如-就表示这样,(课3件出示图)上面摆2根小棒,下面摆3根小棒;过了很长时间,在公元8世纪时,古印1丨丨丨I 丨丨丨丨2度人发明了数字,-写成这样(课件出示图),上面写数字2,下面写数字3;又过了四3百多年,到了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就采用现在这样的表示法了。

看完分数的演变过程,你有什么话想说?生自由回答。

师结:是的,人类创造分数,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古代人能用聪明智慧创造分数,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也一定能学好数学。

(设计意图: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数学文化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让“数学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让学生自主概括。

经过上面的学习,先让学生说说对于分数的认识。

不当的地方教师引导矫正。

2•教师总结-----揭示分数的概念。

1113像丄、丄、丄、3……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样的数能说完吗?(不能),分数2 4 8 8是平均分之后产生的数。

3.教师明确: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每个分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以3为例)中间的这条横线我们叫分数线,表示8平均分,下面的这个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8份,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取3份。

(依次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师任指一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 •生活分数。

(课本75页第1题)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出示月饼、鸡蛋、面包、饼干。

让学生谈一谈第一个月饼1 一为什么可以用-表示。

42.创造分数。

(出示课件:请利用2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创造出一个分数并说一说。

画图表示、折纸表示、实物表示都行。

)先想一想,再做一做生创造分数,师巡视。

展示作品,学生介绍解释他的含义。

3•话说分数。

2课件出示:三、话说分数:-可以表示什么?5学生解释,师生评价。

4•寻找分数。

课件出示:寻找分数:在这板巧克力上你能找到那些分数?学生找分数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评价。

15、奇妙的-。

(根据时间安排)31 1小明说:“我喝了一杯水的-。

”小芳说:“我也喝了一杯水的丄。

”他们喝的水一样多3 3吗?为什么?(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注意坡度、层次清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从不同角度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好玩的数学,从中获得新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