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浅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一、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的自然性和连读流利性。
同时,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感受力,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1.培养正确的发音能力朗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对音标的介绍,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汉字的发音规律,并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比对、对比、纠正等方式进行指导。
2.强化语音语调的自然性在朗读时,特别是读句子和段落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唱歌、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培养自然的语言韵律感。
3.提高连读流利性朗读时,要注意词与词、音与音之间的连读。
教师可以通过辅助技巧,如字间连线、词间连线、插空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避免断节、加强连读,提高朗读的流利度。
4.培养语感和语言感受力通过不同的朗读素材,如诗歌、散文、故事等,引导学生感受语音语调、韵律和情感的表达。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模仿、情感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感受力。
5.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时,可以通过阅读图书、注重语篇的整体理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朗读指导的环节和方法1.预读准备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适合学生水平的文本,预先阅读,标记要点和重点,准备朗读示范,了解文本的整体内容和结构,并预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示范朗读环节教师可以提供朗读的示范,帮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
可以通过慢速朗读、分段朗读、重读等方式进行示范,同时对一些重点词汇、表达方式进行强调和解释。
3.合作朗读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轮流朗读、小组朗读等活动,让学生互相倾听、协作,提高朗读的效果和积极性。
4.个别指导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浅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朗读指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设置朗读任务、引导正确读音和节奏、讲解背景知识等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首先,设置朗读任务。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可以从课本中选取合适的文章或句子,或者自编一些朗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朗读。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文、小故事、儿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教师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韵律和节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引导正确读音和节奏。
朗读时的正确读音和节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培养他们的语感。
可以通过一字一句的朗读练习,让学生熟悉词语的发音,并注意语言的重音和停顿。
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纠正学生读音错误,帮助他们纠正发音问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语调和节奏。
另外,在朗读指导中,讲解背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文章或句子,尤其是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在朗读指导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讲解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内涵。
最后,要注重朗读的评价和反馈。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进行录音记录,以便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可以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给予评价,同时也可以从内容理解、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反馈。
评价和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合理设置朗读任务,引导正确的读音和节奏,讲解背景知识,以及给予评价和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声音单调、字音错漏、语速快慢不一等。
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指导策略。
本文将从声音的控制、发音技巧、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
一、声音的控制声音的控制是朗读的基础,低年级学生通常会出现声音单调或者声音杂乱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声音。
1. 声音的高低:通过让学生唱歌或者模仿一些发出不同声音的动物,帮助他们感受声音的高低,逐渐培养学生对声音高低的感知能力。
2. 声音的强弱:可以通过练习吹气和说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让他们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
3. 声音的节奏:可以通过教唱儿歌或者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
二、发音技巧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经常会出现字音错漏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发音技巧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1. 细致的发音指导: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易错音,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发音指导,比如“sh”与“s”的发音区分等。
2. 重复练习:让学生重复练习发音,可以在课外安排发音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3. 反馈及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发音方式,不断引导他们进行练习。
三、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朗读中很重要的一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常常会出现语速快慢不一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1. 语音语调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理解语音语调的含义。
2. 实例分析:通过教师自己的朗读示范或者录音让学生分析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让他们感受语音语调的魅力。
3. 情景演练:让学生模仿不同的情景进行朗读,比如欢乐、悲伤、惊恐等,锻炼他们的语音语调变化能力。
四、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读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指按照言语的韵律和语调,把文字内容连续而有节奏地、正确地、认真地念出来。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字,如果他们对文字没有兴趣,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朗读能力。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可以通过朗读有趣的故事、鼓励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喜爱之情。
老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了解和体验文字的魅力,比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节奏感、语调感,让他们明白朗读并不是单纯的读出文字,而是通过声音将文字表达出来,使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在学生接触文字的初期阶段,培养他们正确的发音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一旦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就会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可以通过模仿、重复、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正确的发音。
老师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带有音标的教具或软件,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文字和音标的对应关系,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发音。
老师们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朗读日常用语、常用词汇等来巩固正确的发音。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老师们还可以借助朗读自己的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声音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语气的转折等方式来演绎文字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念出文字,而是用心去表达和传达。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四、提倡朗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积极提倡学生参与朗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进行朗读练习,增加他们的朗读经验和自信心。
老师们也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鼓励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
一年级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一年级的朗读训练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促进他们的阅读发展。
下面是关于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的浅谈。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和音节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培养他们的听力能力是朗读训练的先决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故事、儿歌和口头提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语速和语音的节奏,提高学生对音节和语音的敏感度。
其次,要建立正确的发音模型。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语言,他们往往会存在一些发音错误。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模仿语音和发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音模型。
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语音纠正和模仿等方式,让学生听到正确的发音重点和发音要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音标和发音规则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发音的规律。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语调和语感。
语调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朗读的准确和流利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和掌握语调的变化和语言的节奏。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朗读训练的音乐节奏或韵律来激发学生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朗读准确性和自然度。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和段落,让他们感受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连贯和逻辑。
此外,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对阅读活动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设置适当的材料。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和儿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和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朗读任务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形成有效的朗读评价机制。
朗读训练需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制定朗读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调表达能力和节奏掌握情况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语文(心得)之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语文论文之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朗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朱熹说:“凡读书……只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朗读多了,课文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才能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识字不多,要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困难。
在这个阶段,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应注意安排组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有些课文是抒发感情的,宜个别读,轻声读;有些课文是铿锵有力的,宜齐读,放声读;比如《要下雨了》最后一句“哗,哗,哗,雨真的下起来了!”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则宜分角色读;有些文章对人物的行为描写较多,在朗读时让孩子们根据朗读内容,加上自己的动作,绘声绘色地表演读。
这样变换朗读形式,既增强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又帮助他们自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了语感。
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没有一个认真读书的态度,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学生开始读第一篇课文时,就向他们明确指出,读书不能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改一个字,要学生把每个字看清楚,把每个字读清楚,做到字字响亮。
培养学生朗读看标点的习惯。
要求学生朗读时,看好每一个标点,读出停顿。
在这种训练中,着重引导学生主要句号处有较大停顿。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否则,学生一口气读到底,就不容易搞清楚课文的来龙去脉,以后的作文,也很可能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
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读课文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一边读,一边想。
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呢?你最喜欢哪个?”这样,才使读有目的性,才能有效地培养相关的习惯。
三、明确每次朗读的要求朗读的要求,从理解课文的角度说,有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抓住重点、找出关键词句、准备复述课文等的;从朗读的本身的要求来说,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提前准备教材。
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优质的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内容可以涵盖童话故事、儿歌、诗歌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准备不同难度的材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创设浸入式的学习环境。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控制教室的氛围,为学生营造安静、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拖地、放音乐、调整灯光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再次,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述、示范、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行小组或是全班的朗读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朗读和理解性朗读的训练。
感知性朗读是指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读音、语调和语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理解性朗读则是指学生通过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情感来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绘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音乐伴奏来加强朗读的节奏和感染力,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朗读的情景中去,可以通过绘画插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习惯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朗读材料、不同层次的朗读任务,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策略,创设浸入式的学习环境,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和理解性朗读的训练,注重个性化教学。
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和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信心都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基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借助声音接触文字,使文字变得鲜活起来。
朗读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语感。
此外,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方法1. 创建良好的朗读环境为了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可以准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如课文、故事书、诗歌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朗读。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安静、舒适的朗读场所,让学生专心致志地进行朗读练习。
2. 合理安排朗读练习时间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将每天的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朗读练习。
在朗读练习中,可以采用小组朗读、跟读、轮流朗读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3. 引导正确的朗读方法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朗读,可能对正确的朗读方法还不太了解。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及时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和语调不准确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调整节奏、把握语气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课文内容。
4. 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实践朗读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朗读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到其他班级进行朗读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结语: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育中的基础。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口齿、提高表达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从学生的语感入手。
一年级学生的语感比较敏锐,善于模仿。
形声字、偏旁部首等语言元素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开始着手,通过拆分、注音、比照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构成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童谣、儿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听力、说话和朗读的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字词的拼读。
在拼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认识汉字的各个部分,在字、词中的位置、数量、结构等方面逐渐熟谙。
同时,对于词语的特殊音节、发音等问题,也要给予学生一些辅导和指导。
如果学生发现自己不会读或读错了某个字,教师不仅要及时纠正,还要告诉学生这个字在哪里,怎么拆分,如何记忆。
第三,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
在朗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停滞不前,读得比较慢,便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甚至会丧失阅读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段、循环朗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朗读之后,我们可以通过问问题、讲述故事、展开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增强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总之,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项基础性的语文能力,是后期语文学习的关键。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拼读、流畅度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提高。
当然,在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教师与学生真正形成合作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浅谈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浅谈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说教要好得多!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点拨。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一、朗读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
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
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
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教师要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他们朗读的动机,把学生现有的兴趣引入朗读训练之中,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变无趣为有趣,这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加强朗读指导,采取多种朗读方式。
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老师必须对每篇课文都加强指导,让学生对朗读发生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开始老师先范读,在反复听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地去读,在朗读中,对添字、掉字、重复、断句及音调语气等错误及时纠正。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_朗诵稿_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
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
学生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
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教师的朗读水平高,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感染学生。
教师的表情丰富了,学生才可能做到声情并茂。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
二是讲中范读。
三是讲后范读。
四、迁移体验,感情朗读尽管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也不是一张白纸。
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定会使学生产生同感,从而化难为易,自然地进入创设的环境,融入自己的感情。
五、掌握技巧,灵活运用要使朗读获得生动感人的效果,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1、停顿合理。
停顿是语调的组织要素,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句意,突出重点的作用。
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应停顿多长,除了标点符号外,还要根据语句结构,感情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一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一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
1. 示范朗读:教师可以用清晰、准确、流畅的声音示范朗读文本,让学生模仿。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和语气。
2. 分解难度:将文本分解成较小的段落或句子,让学生逐句练习朗读,直到能够流畅地读出整个文本。
3. 着重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注意发音准确、语调抑扬顿挫。
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或者使用录音等方式进行练习。
4. 互动朗读:让学生分组或搭档进行互动朗读,互相听对方朗读并进行评价和指正。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创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例如,可以使用音乐、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6. 鼓励表现:鼓励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和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7.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指出他们在朗读中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修正,帮
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一年级朗读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进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朗读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表达能力。
在学习阶段,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更加自如。
良好的朗读能力也对一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朗读需要学生在表达时加入情感和感情,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得心应手地进行口头交流,促进思想的交流和传播。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1.2 目前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目前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在教育现场观察中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出现诸如错读、读错音、断句不准确等问题。
他们的朗读速度较慢,停顿频繁,语音语调不准确。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家庭阅读环境的缺失、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够有效等原因造成的。
一些一年级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仅仅是机械性地读出文字,而无法表达出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他们缺乏对于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导致朗读质量下降。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朗读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并不乐观,亟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改进和提升。
【2000字完】2. 正文2.1 培养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有效地提高朗读能力,以下是一些培养方法:1. 提供适合的材料: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材料让学生朗读,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指导小学生朗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小学生的朗读。
1.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材料: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读物,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思考。
这些材料可以是图画书、童话故事、诗歌等,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行挑选。
2.设定明确的目标: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明确朗读的目标。
可以是流利地朗读出来,理解文本的意义,或者是注意语音语调等。
将目标与学生共享,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个目标对他们的发展很重要。
3.模仿和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进行朗读的模仿和示范。
可以朗读一段文字,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或者使用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听到正确的朗读方式,然后再进行跟读。
4.强调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朗读的重要要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基本的语音和语调规则,如停顿的方式、声调的起伏以及强调的部分等,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5.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与学生讨论文中的情境和人物。
通过了解故事情节、角色感受等,学生能够从情感上更好地理解并朗读出来。
6.练习和反馈:反复练习是提高朗读技巧的关键。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练习,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多积极参与,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进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练习。
7.保持兴趣和参与度: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声音,让他们在朗读中寻找乐趣。
8.积极鼓励和奖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肯定和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小目标,并在达成后给予奖励,如表扬、奖品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指导小学生朗读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指导。
适合学生的材料、明确的目标、示范和模仿、强调语音语调、创设情境、练习和反馈、保持兴趣和参与度以及积极鼓励和奖励都是有效的指导方法。
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学好朗读
浅谈一年级朗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在1、2年级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做到“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
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
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小朋友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
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
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
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如教材《识字1》“百鸟争鸣”中“争”(zheng)这个字不容易读准,朗读时,有的学生把“争”读成“zeng”,有的读成“zen ”,还有的读成“zhen”。
面对读错音的学生,我不斥责,而是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一遍又一便地纠正,学生呢,则一个个大胆地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另外,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
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二、交给学生读书的权力,激发学生“我会读”的内在愿望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一年级朗读教学谈
一年级朗读教学谈随着孩子们步入小学教育,阅读能力的提高变得尤为关键。
而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在一年级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呢?一、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孩子对朗读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步。
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阅读时间,富有趣味性的故事,音乐,动画等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另外在引导孩子选择阅读材料上,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想要朗读的内容。
二、注意发音规范朗读教学旨在培养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发音的准确性。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老师要让孩子感受文字的准确发音,应该注意教授以及纠正发音时不同的声音拼音,这样有利于防止孩子犯发音错误。
同时,孩子在朗读时应该清晰、有节奏地读出每个低音。
三、鼓励读者表现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孩子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孩子用自己的语速、语调和情感来表达文字中的意思,互相交流感受和收获。
同时通过参加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发言才华。
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特色,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的才艺。
四、多样化的阅读模式多样化的朗读模式是朗读教学中的关键。
老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朗读模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字的魅力。
例如,有些文字可以朗读成对话模式,有些则可以变成诗歌模式、声音模式等等。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音乐、动画、多媒体等方式,让孩子感受文字的多姿多彩。
五、鼓励常规阅读朗读教学之外,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坚持常规阅读,增强孩子的朗读习惯和自我意识。
老师可以设立阅读时间,让孩子自主选择读物,并鼓励孩子回家后,继续进行阅读。
当然,老师也需要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朗读能力的重要时期。
教师应该通过开学派对、暑期营等形式,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今后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方法与技巧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方法与技巧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方面,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朗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角落,用于学生们进行自主朗读。
并且,应该尽量保持教室的安静,以便学生能够专心进入朗读状态。
二、提供丰富的朗读材料其次,提供丰富的朗读材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书籍、诗歌或儿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朗读。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故事书等形式,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感知能力。
三、教授正确的发音正确的发音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发音、单词重复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发音。
此外,也可以播放一些朗读录音,让学生进行模仿,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培养阅读节奏感朗读的节奏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打鼓、跳绳、拍手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掌握朗读的节奏。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有韵律感的儿歌或诗歌,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韵律的敏感性。
五、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多读多练对于提高语文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进行朗读练习。
通过让学生每天朗读一段文字,逐渐提高朗读量和难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动力。
六、提供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的朗读问题和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对于朗读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朗读能力。
对于朗读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立更高的目标,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需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提供丰富的朗读材料,教授正确的发音,培养阅读节奏感,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小学生一年级朗读指导
小学生一年级朗读指导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朗读指导方法,来供大家学习和参阅!小学语文朗读课文的指导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虽然阅读训练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但因为学生的直呼能力还不高,识的字又少,所以每次朗读课文困难较大。
因此,在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我在揭示课题后,便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教师则是巡视指导学生读正确连贯。
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汇报读准了哪些生字词,同座相互练习读,开火车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
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思。
因为像早晨、公园、去、边走边看等词,在平时的口语中就经常会说到,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练读后,基本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要求。
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指导一年级的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并不容易,但低年级的孩子又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感情也是丰富的。
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抓住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教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细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有不懂的地方大胆提出来。
通过看漂亮的菊花图片,让学生感受菊花的色彩美和姿态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第一、第二句话,教学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三个词时,我通过数一数,读一读,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一句,因为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过校园里的菊花,所以这一句在学生的头脑里不难形成画面,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最后,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体验中来,我开展了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法激励全体学生在入情入境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真正读出感情。
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
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老师在呈现完句子或段落后,要逐句逐段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成功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有些学生则会因为好动而失去兴趣,所以老师应该及时扫除影响学生朗读兴趣的障碍,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如果句子或段落不单独呈现出来,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会听课,而且时间也很短。
二、带读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取带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起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增加学生的朗读自信心。
但是,老师不能仅仅通过带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不会有所提高。
三、创设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自制力差,思想难以集中,所以老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老师可以在朗读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达到教学目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更容易保持研究的兴趣。
四、评价在朗读训练中,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同时,老师也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首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特别是儿化音、轻音、平舌音、翘舌音和前鼻音等难点,以及生字。
接着,指导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方面。
同时,引导学生情感表达,让他们在朗读时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情感的流露。
例如,在《两只鸟蛋》中,学生要注意准确朗读“捧”、“连忙”、“轻轻”,并体会男孩对鸟蛋的喜爱和小心翼翼。
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其次,学生需要反复读,以达到准确、流利的目的。
老师的指导和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每个字的发音和语速,同时加深词语和句子的印象。
此外,可以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鼓励每个学生都开口朗读,即使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参与,以提高朗读的流利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三,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例如游戏等,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何指导一年级的学生朗读
如何指导一年级的学生朗读
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小学生认识的生字不多,很多生字他们认得快,遗忘也快,再加上注意力差,尤其怕朗读文章。
如果老师采取简单的办法只是通过带读,学生真正的阅读和朗读能力很难提高。
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耐心、宽容性和爱心,同时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善于利用他们年龄特点,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首先要加强朗读指导,老师可以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音,还要着重强调儿化音、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及前鼻音和翘舌音和刚出现的生字。
然后指导朗读技巧,根据文章的基调,正确处理停顿、重音、语调、快、慢,对添字、掉字、重复、断句及音调语气等错误及时纠正。
再引导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2011-08-19 09:23:45)转载▼标签:育儿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说教要好得多!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点拨。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朗读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
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
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
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教师要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他们朗读的动机,把学生现有的兴趣引入朗读训练之中,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变无趣为有趣,这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加强朗读指导,采取多种朗读方式。
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老师必须对每篇课文都加强指导,让学生对朗读发生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开始老师先范读,在反复听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地去读,在朗读中,对添字、掉字、重复、断句及音调语气等错误及时纠正。
最后变化花样读,如指名读、四人小组读、同桌轮换读、男女生转换读、分角色读、朗读比赛、一人读大家评等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朗读情趣,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朗读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讲讲:是故事演讲。
根据教材特点,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夏夜多美》等课文故事性都很强,运用故事演讲形式进行课堂训练,不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而且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唱唱:是歌曲演唱,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唱歌表演形式,创设音乐情境,借助音乐旋律,诱发学生兴趣。
如在指导朗读《小小的船》后,边让学生跟《小小的船》的录音歌曲唱,边随着老师的示范动作翩翩起舞,一下子把他们带到了幽静的星空,学生的表演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划着小船观看蔚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演演: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不光能让学生读好课文中的对话,掌握课文中“摇”、“甩”、“摆”等动词,而且学生在“演戏”和“看戏”中对课文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举手表演。
画画: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素描。
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春雨的色彩画下来,不但使学生巩固理解课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
训练朗读,要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首先,朗读要做到正确地读。
对每一个音节做到发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回读。
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精神集中。
对于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必须先正确认读,防止读错。
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
其次,朗读还应注意流利。
流利的朗读速度要接近平常说话的速度。
要做到流利朗读,必须要多读,熟能生巧,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能看到的字数。
一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经常提醒学生词语连读。
如果学生一眼能看到一个词语或词组,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单位连续地读出来,朗读就会比较顺利。
在刚开始教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常常会把一些较长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然后划上停顿线,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万里无云,春风抚面、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句子比较长,学生读起来很吃力,虽然能够读通,但是拖得很厉害。
于是我就给它划了一下,变成“这天,万里无云,春风抚面,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学生一下子就能把句子读通读好了。
此外,在朗读时,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掌握住停顿时间的长短对于改善学生拖腔拖调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容易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本规范语言的内化。
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先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中。
然后让学生要注意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如陈述句在朗读时末尾用降调,疑问句末尾用升调,感叹句的语调大都读成高昂的……如《比尾巴》一课中的疑问句“谁的尾巴长?”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是升调。
以上这几点,看似简单,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却有一定的难度。
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
读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的。
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
一年级学生由于接触的课文不多,加上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又不够,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使一年级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
下面是我在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时的一些尝试,愿与大家分享:
一:明确要求
我常常在班上有意识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读书就像说话一样,应该是有变化的,只是把字音读准是远远不够的,然后我分别列举并示范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同样一篇文章只是一个是只读准字音的例子,一个是有感情朗读的例子)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朗读时到底该怎样读,养成读书就要读出变化,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的意识。
二:注重范读
一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但模仿能力强。
教师的范读可直观地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模仿感情表达,是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最直接可行的办法。
语感的培养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浸润。
三注重评价
课堂上,我比较注重评价语言尽量丰富,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我尽量使用这样的评价语言。
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从某某某同学的表情和动作中,我知道他(她)在用心读书,连眼睛、眉毛、小脸都在读呢!”
有一次教学《太阳的颜色》这篇课文时,在读“绿油油”这个词时,学生一开始读得并不够好,我评价说“从你们的读中,我只感受
到一点绿,还不是绿油油的”;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再读时就好多了,知道强调了,于是我又评价道“比较绿了,但还是感觉不到特别绿,那种绿的发亮的感觉还体会不到”经过几次这样的评价,学生很快就明白到底该怎么读了……这些丰富有效的评价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朗读原来就是这样读。
有时,我还通过体态语进行评价,如竖起大拇指,鼓鼓掌,不住点头、微笑什么的,让学生尽量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乐意朗读。
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学生朗读还有许多种方法,今天暂且抛砖引玉,只简要介绍这么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多交流,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