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鉴赏(学生版)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2.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06
[乙]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04
01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03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来。
05
[甲]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02
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
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气势有何不同?
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雄伟不凡 平和冲淡
愤慨 嘲讽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 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含义不一致,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抒思古之幽情,表达对诗中人物的赞美,同情,敬仰,讽刺。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第三册刘禹锡的《石头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乌衣巷》等等。

让学生比较归纳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让学生比较归纳在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2004年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怀古诗 学生版

怀古诗 学生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诗鉴赏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写作特点(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苍劲悲凉。

(7)思想感情: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感慨国运衰微,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抒发爱国情怀。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篇目思想感情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过华清宫-------------------奢侈淫逸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怀古类别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

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
扳平 同胞 炮羊肉 剥皮 薄纸 蓓蕾 奔波 投奔迸发 秘鲁 包庇麻痹 熬菜 煎熬鏖战 拗断 拗口 嫔妃 谶语 未遂睥睨刹那 霎时 差遣 复辟 濒临 针砭屏气 摒弃 停泊 掎角之势 犄角 咋舌 皑皑狭隘 谙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 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 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 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 考。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内容分 类 思想感 情 表现手 法 鉴赏方 法
借古抒怀,借古伤今,讽今;理性思考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物 是人非的伤感;借古讽今;理性思考,揭 示哲理 对比,用典,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直抒 胸臆 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
咏史怀古诗习题演练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 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 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结构】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高中语文《怀古咏史诗鉴赏》课件

高中语文《怀古咏史诗鉴赏》课件

(1)一、二两句写朱雀桥和乌衣巷的 衰败
渲染了一种 寂寥惨淡 的氛围,三、四句借 飞入百姓家的燕子
表现
昔盛今衰的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⑦。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 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 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 炀帝筑。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筑。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 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高考链接 学阅以读致刘禹用锡《乌衣巷》,完成后面题目。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小结二:吊古讽今寄寓作者情感
▪ 昔盛今衰之感慨 ▪ 人民疾苦之同情 ▪ 国运衰微之担忧 ▪ 昏庸腐朽之揭露 ▪ 奢侈淫逸之抨击 ▪ 物是人非之惆怅 ▪ 沧海桑田之感慨
3、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 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 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 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
句落 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 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怀古咏史类诗歌鉴赏ppt 人教课标版

怀古咏史类诗歌鉴赏ppt 人教课标版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 今;怀古伤今、虚实相生;对比; 直抒胸臆;烘托、衬托;用典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借古(人)抒怀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苏轼《赤壁怀古》 李商隐《贾生》
2、怀古(事、迹越中览古》 刘禹锡《台城》
3、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总结哲理
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 的繁荣,今昔对比,引起沧 海桑田的感慨。(对比、以景衬
情,寓情于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 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昔盛今衰型: 李白的《越中揽古》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越王勾践灭吴归,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战士还家尽锦衣,
作者身置其中,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发一己感慨;
至今只有鹧鸪飞。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颜已改。 刘禹锡的《石头城》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理性 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 历史的高度,表达独 特观点,启迪世人。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 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 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 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 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 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 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 技巧。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3)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 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
4)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2 )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 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 • 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 亭怀古》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 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 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 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可怜:可惜,可 叹。问鬼神:事见《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 “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 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 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 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 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总之,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 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抑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举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教多。 [ 注 ]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 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 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汴河 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 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 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 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 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明月、江水、归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
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
F、自然景物:
投笔: “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1
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2
楼兰: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01
04
02
03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国运衰微之担忧
02
骄奢淫逸之抨击
03
人民疾苦之同情
04
物是人非之惆怅
05
沧海桑田之感慨
06
自然永恒之慨叹
07
小结二:怀古伤今寄寓作者情感
此类诗歌,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用来启迪世人。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
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 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 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 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 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 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 人说它“无情”。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 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 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
2)要体会意图、感情, 3)要品味技巧手法。 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 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 于景等方法。
2.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 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3.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 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 高雅。
4.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含义不 一致,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 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 三国鼎分牛 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 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 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古诗鉴赏山水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情感及分析

古诗鉴赏山水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情感及分析

古诗鉴赏山水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情感及分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古诗鉴赏山水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情感及分析1.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精品课件
总结二: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 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 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 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 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 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精品课件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 李白的《越中览古》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越王勾践灭吴归,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战士还家尽锦衣,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 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精品并课件称咏史怀古诗
高中教材咏史怀古诗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 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 《石头城》(唐,刘禹锡) 《蜀相》(唐,杜甫) 《乌衣 巷》(唐,刘禹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宋,辛弃疾) 《赤壁》 (唐,杜牧) 《金陵怀古》(唐,许浑) 《咏怀古迹》(唐,杜甫)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
乱等。
精品课件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精品课件
讨论
石头城


讨论

唐朝(中唐)
精品课件
对象 角度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至唐初废弃,成为一 座“空城”; 冷落荒 凉
牛李党争、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高二语文备课组时间2014-3-28【学习目标】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2、学习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3、诵读品味《贾生》、《长沙过贾谊宅》,《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题乌江亭》、《金铜仙人辞汉歌》、《过陈琳墓》,抓住历史事实理解全诗。

【学习重点】方法把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主旨理解【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学案(第一学时)一、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二、常见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5.其他:吴钩、《后庭花》【附典故举隅】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

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

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勒,指刻石记功。

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

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

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有时指淮河。

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10.金陵、六朝: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1.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12.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三、主题归纳(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杜甫的《蜀相》。

(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臵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五、鉴赏方法1.弄清史实:写了哪个历史古人,什么历史事件,什么历史遗迹?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体会意图:诗人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因此,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3.体悟感情:诗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析技巧: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表达这种情感?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课前热身】(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3-4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4.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课内探究案(第二学时)【学习目标】运用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诵读品味《贾生》、《长沙过贾谊宅》,《题乌江亭》,抓住历史事实理解全诗。

【学习重点】方法把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主旨理解一、自主学习:1、回顾怀古咏史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2、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刘长卿、杜牧。

3、运用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尝试理解《贾生》、《长沙过贾谊宅》,《题乌江亭》。

二、课内探究1、比较阅读:2、赏析两首诗运用的手法:(1)欲抑先扬是《贾生》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长沙过贾谊宅》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3、小结:针对同一个史实,不同的诗人着眼点不同,抒发的感慨可能有区别,运用的表现手法也有所不同。

比如《贾生》中,李商隐关注的是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情节,因此,李商隐道出了借古讽今的感慨。

《长沙过贾谊宅》中,刘长卿关注的是贾谊如此有才学,却被贬三年的经历,因此,刘长卿抒发的是同病相怜的悲情。

三、当堂体验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1-2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学后反思:课内探究案(第三学时)【学习目标】运用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诵读品味《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金铜仙人辞汉歌》、《过陈琳墓》,抓住历史事实理解全诗。

【学习重点】方法把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主旨理解一、自主学习1、知人论世——了解李贺、温庭筠。

2、回顾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二、探究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1-2题: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华清宫(吴融)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2分)2、试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似之处。

(6分)(二)阅读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完成3-4题:3、‚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铜人远离故都之悲?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