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1
2 3
•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 新生代农民工六大问题亟待破 解
•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 策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 下特征: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大,年龄轻, 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 绝大部分处于未婚状态。第二,新生代农民工 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第三, 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 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四,新生代 农民工外出时间明显较短,跨省流动的比例较 高, 省内流动的比例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 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 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契机。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 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不仅注重工资 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新生 代农民工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 渴望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 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 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 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 态。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二元劳动力市场 的一体化。 2.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3. 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4.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人力 资本存量。 5. 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在中小城市率先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标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他们作为农民工主体,数量庞大,约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

从文化教育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78%,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12%,另有10%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占60.7 2%,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收入高于1500元的占35.7%。

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50%。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1.城市适应性: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较强,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

2.社会认同感: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同感较弱,他们更希望被社会认同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或新杭州人,而非传统的农民工。

3.子女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子女能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

4.权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关注自身权益保障,如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

三、对策建议1.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住房、医疗、教育等。

2.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制定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4.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四、结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全面小康。

新生代农民工地群体性特征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地群体性特征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

另一方面,因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明显带有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时代烙印。

概括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三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

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量达到了2.3亿,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达到了1.5亿,16——3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61.6%,以此推算,2009年一年时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达到了8900万人左右,如果将就地转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计算在内,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额约为1亿人。

第二,婚姻状况,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人群仅占群体总量的20%左右。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也显示,2006年,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

对比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与之前的农民工相比,他们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

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地区,老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左右,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90后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左右,他们不仅缺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也没有基本的产业工人生产技能。

第二,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老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大于26%;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第三,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建筑业呈下降趋势。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

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

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

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

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和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农民工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一般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所出生的,并在其具备劳动能力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

他们是传统农民工在新阶段的体现、延续和发展。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的趋势,本文从概况入手,再从他们面临的问题给出建议,分析其贡献及地位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更深入的认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策:贡献地位“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皮肤黝黑、扛蛇皮袋的农村汉子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生于“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逐渐取代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者的主体。

新生代进城务工者为国家经济、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他们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这类问题高度重视。

强调让农业转移人口可以落户城镇.把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一个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发展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性位置上,足以见得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亟需解决的急迫性。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新生代农民工指“80、90后”的进城务工者,占总体农民工的六成以上,约l亿人。

这些人大部分是刚走出校园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说,他们对农业、土地、农民等并不是很熟悉,而且大多数都渴望进入、融入城市。

由于他们的行为特征与上一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这个说法。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一)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山 东 省 农业 管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2 1 生 00
第2 7卷 第 5 期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特 点 、问 题 与 对 策
龚 红 莲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 学院,广 东 广 州 5 6 5 1 ) 03
摘要:新生代农 民工是 一个 比第一代 更充满着 自我 矛盾 的群体 ,关注这个群体 的特 点及其存在 的 问题 ,采取适 当 对策解决其社会 归属 问题 ,对 于我 国城 市化 、农村现代化 、城 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 和谐社 会”的发展 目标的旱
可Hale Waihona Puke 缺 的重要 的后 备劳 动力 资源 。

4、对 家 乡 的认 同度 减 弱 。与直 接脱 胎 于农业 生产 和 农村 生活 的第一 代不 同的是 ,新生代 农 民工 出生于上 世纪 8 O年代 以后 ,从 学校毕业后 就直接进城打 工, 因此虽 被冠
以 “农 民 工 ” 的 称 号 ,但 对 农 业 生 产 并 不 熟 悉 , 既 没 有
下各年龄组均 在 2 %以上 ;年龄在 2 5 6 l 2 岁之 间的达 到 3 . 1
1 ,高 出农 民工总体平均 水平 7 6个 百分点 。同时 ,新 生 据深圳 市总 工会调 查数据显 示 ,深圳老 一代农 民工在 ~个 % .
代 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 职 业 培 训 的人 员 比 例达 到 3 . % 6 9 ,高 出第 单位最长工作年 限的平均值为 7 ,新生代在 ~个 单位 工作 年
专 的比重 。而 从 2 0世纪 9 0年代起 ,则 是初 中教育 水平 认 同也 在 减 弱 ,对 农 村 的一 些 习惯 和 传 统甚 至 持批 评 态
的 比重 最 高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到 末 期 ,农 村 外 出 务 工 度 。在 他 们 看 来 ,外 出务 工 经 商才 是 年 轻人 有 出息 的标 经商 的劳动力 中,初 中水平 的L ̄上升 到 5 %以上,且有 志 。 Lt J O 进 一 步 上 升 的 趋 势 。 另 据 国家 统 计 局 数 据 显 示 ,2 0 0 9年 , 5、 流 动 性 更 强 。与 第 一 代 相 比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流 动 年 限 和 更 换 工 作 的 频 率 这 两 个 方 面 的 数 据 对 比进 行 反 映 。 在 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 高 中及 以 上 教 育 的 比例 , 3 0岁 以 性 更 强 。关 于 这 一 点 ,可 以 从 新 老 两 代 农 民工 在 最 长 工 作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用工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用工分析

8 成未婚 ,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 比重有 所 上升 。 生 代 农 民工 有 四大 时 代 特 征 : 新 时 代 性 、发展 性 、 重 性 和边 缘 性 。本 文只 分 双 析 影 响 用工 方 面 的几 个特 征 : l 、新 生 代农 民工 大 都 是 独 生 子女 , 他 们许多生在城市 , 在农村 没有土地 , 也就是 说没有生产资料 。 “ 无地农民工”的存在

发展的时候 ,再 不着手长远地解决农 民工 问题 实 在 是 没有 道 理 的 了 。 城 市 要 发 展 二 三 产 业 , 离 不 开 农 民 工 , 市要加快发展 , 城 更离不开农 民工。 农 民工 是现 代 化 的 “ 益 相 关者 ” 利 ,而 不是 旁 观者。农民工进城 的速度就是城市发展的 速 度 。 们 的 经济 之 所 以 发展 得这 样 快 , 我 我 们的城市之所以得 以欣欣 向荣 ,农 民工是 推手是功臣。 经济发展 到一定程度 , 劳动力 会越来越紧缺,谁拥有 了农 民工谁就掌握 了经济 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珠三角、 长三角 乃 至 全 国上 下都 出现 了 “ 工荒 ” 民 ,随着 经 济 的进 一 步 发展 , 种 状 况会 愈 演 愈烈 。 这 在 此情 况 下 , 对 农 民工 问题 熟 视无 睹 , 去 若 不 善 待 安 置农 民工 ,这 个 地 方 这 个 城 市 会 失 去 经 济 发展 的话 语 权 ! 农民进城务工对 于增加农民收入 、扩 大农村有效就业 、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以及 支 撑我 国城市 的 发展 繁 荣和 工 业 发展 , 都 发挥 了 非常 重 要 的 作 用 ,被 称 为 是 继 农 村 家 庭联 产 承包 责 任 制 和 乡镇 企业 崛 起后 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 、解放生产力的 又一 伟 大创 举 。 是 , 民工 问题 也 逐渐 凸 但 农 现出来,随着新生代农 民工成为打工主体 当前更是呈现 出非常复杂的态势 ,如农 民 工的经济权益 、政治权益和社 会权益受侵 害问题突出, 沿海部分地区出现 “ 民工荒” , 许 多农 村 出现 “ 壳 ” 象 、 分 农 村 呈 衰 空 现 部 败 之 象 等等 。这 些 都 对 我 国 国 民 经 济和 社 会的稳定 发展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 ,解决 新 生 代农 民工 问题 刻 不容 缓 。

农民工特点——精选推荐

农民工特点——精选推荐

.农民工特点农民工特点:一、成长环境得天独厚。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是80后、90后,年龄比较小,成长环境得天独厚,没有经历饥荒、战争、灾难、大的风浪,是在改革开放中长大的一代,是在幸福与甜蜜中长大的一代。

优越的生活条件,经受挫折较少,也造就了他们心智不太成熟,虽然很多已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他们阅历较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思想起伏较大。

二、农业生产知之甚少。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有本质区别,他们兄弟姐妹较少,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宠爱,很少到田间地头进行劳动生产,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比较陌生,不精通农业生产,对土地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对农村没有依恋之情。

虽然他们不精通传统的农业生产,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进步较大的一点是,对现代农业有一定的了解,如机械化生产、特种养殖、无性系繁殖、转基因农作物等等,并且愿意尝试。

三、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由于受各种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文化程度偏低。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教育甚至大学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

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知识更新快。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的过程中,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变革最激烈的时代,电视、手机、网络等的普及,人口流动急剧加快,信息交流的终端化,信息共享全球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相互影响。

这些都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外在表现为衣着时尚潮流、言辞自信、行为非主流、不轻易屈服、追求标新立异、追求自由、维权意识强、有点叛逆等等。

他们的职业期望高,追求物质精神享受,追求轻松、舒适的工作;他们不像传统意义的农民工那样出来打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交学费,不满足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而是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寻找立足城市的机会,或者为回乡创业打基础等。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进 城 农 民 工 的 成 长 过 程 是 一 个 不 断 变 换 和 重 新 建 构 新 的 社 会 联 系 和社 会 网 络 的 过 程 。为 了在 城 市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 农 民工 必 须 学 会 与 社 区 、 民 打 交 道 。 交 往 的过 程 中 , 要 两 市 在 需 者 深 人 理 解 和 沟 通 。研 究 表 明 , 民工 的社 会 联 系 越 丰 富 , 农 他们 融 入 城 市 的 可 能 性 就 越 大 。但 是 , 于各 种 原 因 , 查 显示 实 际 由 调 上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交往 圈 子 大 多 局 限 在 亲 戚 、过 去 的 同 学 、 朋 友 和 现 在 工 作 的 同事 。 邻 居 、 统 城 市 居 民 的 交 往 都 非 常 少 , 与 传 他 们 交 往 的 圈 子 非 常 闭塞 。 由 于 缺 乏 与 城 市 居 民 的 交 往 , 得 使 他们 与城 市居 民 的误 会 、 阂 越 来 越 深 , 成 恶 性 循 环 。 隔 形
理 现 象进 行 了剖 析 。 结合 心 理 学的 知 识 , 社 会 的 角度提 出 了克服 新 生代 农 民 工 消极 心理 的对 策 。 从 [ 键 词 ] 生代 农 民工 ; 费观 念 ; 关 新 消 自我 效 能感 ; 主观 幸福 感
1 新 生代农 民工的特点
11 消 费 观 念更 加 开放 .
2. 不 满 心 理 3

代的 2. 42 %高 出 l 4个 百 分 点 。所 以 , 上一 代 大 多是 文盲 半 与
文 盲 的农 民工 相 比 . 生 代 农 民 工 受 教 育 程 度 相 对 较 高 。这 不 新
仅 使 得 他 们 具 有 一 定 文 化 知 识 .也 使 得 他 们 更 容 易 接 受 新 事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的新型劳动大军,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形态转型期的特殊利益群体。

经过30年改革历程的洗礼和市场机制力量的引导,他们已经成长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市民阶层的主要成员。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怏的持续发展,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城镇新增劳动力增幅和绝对数趋于回落,城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需求更加旺盛。

据调查,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外来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企业职工的主要来源。

2010年苏州市就业登记的农民工已达213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168万人。

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稀缺资源,他们渴望改善劳动权益和生活保障状况,提升思想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全面落实精神文化权利和社会民主权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个人发展愿景和社会身份定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唯一出路是城镇新市民和产业工人的重要成员,同时既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xx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现象。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地区,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的劳动力人群。

他们离开家乡,辗转于城市打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分析其就业特征,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育背景及技能特征1. 教育背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背景普遍较低,大多数仅具备初中及以下学历。

这种情况主要来源于他们在农村地区受教育资源的匮乏和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学费的现实。

2. 技能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农民工具备一些农业相关技能,如耕种、养殖等。

然而,由于教育和培训资源的欠缺,他们在非农业领域的专业技能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培训和学习。

三:就业领域及类型1. 就业领域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蓝领岗位。

其中,建筑业是最主要的就业领域,受益于城市建设的繁荣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2. 就业类型从就业类型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临时工、工人等非正式就业形式为主。

很少有农民工能够获得正式的雇佣合同和相应的社会保障。

四:收入水平及工作条件1. 收入水平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农民工靠辛勤的劳动才能维持生活。

由于缺少相关技能和资历,他们往往处于就业市场的底层,收入相对较低。

2. 工作条件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条件普遍较为艰苦,面临着长时间工作、无社会保障、危险劳动环境等问题。

这些不利的工作条件对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经济贡献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为城市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使得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供给的压力。

2. 人口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流动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推动了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特点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民工。

而在这些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一般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人,他们在农村成长,但在成年后选择前往城市从事工作,因而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变化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在近年来急剧上升。

以2018年为例,全国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人,占所有农民工总数的比例超过70%。

这一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带动的。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多,收入也更高,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往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特点从性别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比例较高,女性比例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在农村社会中,男性的劳动力价值更高,因此在选择从事非农工作的时候更加倾向于男性。

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特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中包含了出生于1980年代后的青年人,因此他们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

具体而言,20岁至24岁的群体占比最高,超过三成,其次是25岁至29岁的群体,占比达到了29%。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特点相比于前几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数据显示,在所有新生代农民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已经占到了三成左右。

这与经济发展、政府大力推动教育的政策密不可分。

在城市中,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很多年轻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选择到城市工作,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据统计,与前几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但受教育程度、从事行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存在巨大差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大约在2000至5000元之间,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高收入的个案。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他们在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老一辈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从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他们没有经历过老一辈农民工所经历的艰苦生活。

这使得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更高,更注重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接受了更多的教育。

相比老一辈农民工,他们中的许多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接受了高中、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教育。

这使得他们具备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对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发展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业观念上,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仅仅满足于为了赚钱而从事艰苦、危险的体力劳动。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技术含量、能够提升自身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工作。

他们渴望在城市中获得稳定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再将自己仅仅视为城市的过客。

同时,他们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自主和灵活,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盲目跟从同乡或亲友的选择。

在生活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追求与城市居民相似的生活方式。

他们熟悉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

他们注重个人形象和时尚,消费观念也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在城市中,他们愿意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中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面临较大的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在职业发展方面,尽管他们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对农民工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限制了他们的职业晋升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农民工是指在城市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工地、工厂、服务业等行业的劳动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农民工,他们是近年来农民工人群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本报告旨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在城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样本数量为500人。

调查问题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工作情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比较高,约占70%;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占比约为40%;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

2.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工地、工厂和服务业等行业的工作;工作时间较长,每天平均工作10个小时以上;工作环境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3.收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低,大部分人月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积累财富。

4.居住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

大部分人居住在集体宿舍或者简陋的出租房中,居住环境不卫生,面临风险和安全问题。

四、问题分析和建议1.教育问题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建议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提升其人力资本和竞争力。

2.就业问题3.收入问题4.居住问题五、总结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队伍中的一部分,面临着教育、就业、收入和居住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工资水平,推动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加强对农民工居住环境的监管和改善,提供安全、卫生的居住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与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主体,他们的社会融入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深入了解大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利益诉求等方面情况,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年、发展青年新方向,大庆团市委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一)基本情况国务院发布的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具体是指19XX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初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

从文化教育水平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XX%,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XX%,另有XX%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XXX元以上的占XX.X%,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XXX元左右,收入高于1XXX元的占XX.X%。

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XX%、从事建筑业的约占XX%,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XX%。

作为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就业现状、生活环境还是权益维/-您的专属秘书!/护上都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

1、收入消费水平下降。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我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少,省内流动、就近流动增加。

从市内多家企业、各个行业的用工情况中发现,由于工作资历和技能等原因,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平均低于传统农民工,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XXX元以上的占XX.X%,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XXX 元左右,收入高于1XXX元的占XX.X%,如果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涉及的安家、养育子女等费用考虑在内,这一群体的理想月收入应在3XXX元左右,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相差甚远。

社会现实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现实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现实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论文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社会新兴的词语,然而在当今社会现实下这群年轻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社会对这群拼搏的年轻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生活辛酸,工作坎坷,面临各种挑战。

基于此,我们要怎样看待他们的一切?关键词:农民工问题及对策在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中,中国农民用自己的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抗争,用自己肩扛行囊的沉重步履,在中华民族复苏的大地上,踩出了一个伟大的词汇——中国农民工。

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新生代青年接过他的父辈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大踏步走向城市。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形成了对城乡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迁。

然而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下,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告别家乡奋斗在热闹非凡的大城市中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那群拼劲十足的青年人又以怎样的激情和心态应对现实的残酷呢?我们又应该以何种态度去面对和正视这群富有朝气而不屈于生活的年青人?从老一辈开始,他们别离家乡的父老乡亲,忍受与妻儿的分别之苦,踏上为家而奋斗的坎坷之路。

他们来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穿行与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中。

面对对这样的生活环境,他们踌躇彷徨、或喜或忧,最后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留了下来。

一首“打工者最光荣”唱出了他们对自己的鼓励:“高楼大厦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脏苦累活儿是我们来干/堂堂正正做人——凭力气来吃饭……”。

这是他们给自己的精神安慰,给自己继续努力挣钱养家的支柱。

然而正是这个群体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一部分人冠以他们“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讹诈、偷窥、械斗、口吐秽言、偷盗……”的贬义称呼。

但事实上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用一位开封籍青年农民的话说,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

用这个来形容他们的生存现状虽然有些夸大,但也确确实实地反映了当前农民工的现实生存状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在全国农民工结构特征中,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男性占64%,女性占36%;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城市生活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不断涌入城市,农民工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一)成长环境得天独厚。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生活条件优越,经受挫折较少,心智不太成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思想起伏较大。

(二)农业生产知之甚少。

新生代农民工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宠爱,很少到田间地头进行劳动生产,不精通农业生产,对土地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对农村没有依恋之情。

(三)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教育甚至大学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因电视、手机、网络等的普及,人口流动加快,信息共享全球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相互影响,使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合同签订率低、部分岗位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等权益保障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与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

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很低,与其他年龄段的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

(二)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由于平时工作的强度比较大需要经常加班,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当前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低。

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知识技能的现实水平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较高预期之间的矛盾。

(三)在身份认同上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缺乏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疏导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身份认同上,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

当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与城市人群生活和地位有差距时,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会更加强烈。

(四)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在未来的打算上,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与发展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与发展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与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中国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本文将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其发展的趋势。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改革开放以后生于农村家庭但在城市找工作的年轻群体。

他们面临的就业市场环境与老一辈农民工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发展政策的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相对更多。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领域的选择更加广泛。

传统上,农民工主要从事城市建筑、加工制造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兴行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也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

这些行业对于技能和知识的要求更高,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条件上有所改善。

由于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重视,劳动保护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了更多的保障。

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成为了就业企业的基本要求,使得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同时,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包括医疗保险、教育等,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然而,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相对改善,他们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往往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就业机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相对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发展路径。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即使在城市工作多年也难以有较大的提升,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前景依然充满了希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新兴产业和技术驱动型行业将成为农民工就业的新方向。

政府对于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也将更加加大,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此外,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将为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了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展现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出生于80 后、90 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相较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这使得他们在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更渴望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学习活动,以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在职业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

他们不再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仅仅为了赚钱而从事那些艰苦、危险且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相对轻松、安全,且有晋升机会的岗位。

对于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他们也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消费观念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节俭,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

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他们愿意在娱乐、休闲、时尚等方面进行消费。

例如,购买新款的电子产品、时尚的服装,或者在节假日外出旅游。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社交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活跃和开放。

互联网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社交渠道,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交流和互动。

这种社交方式的拓展,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

当遇到劳动纠纷或者不公平待遇时,他们不再选择默默忍受,而是会通过合法途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尽管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由于户籍的原因,他们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方面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贾楠郭强摘要:现代性是深刻冲击人类历史的现代文明变迁,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于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

同时,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

现代性通过教育、传媒、城市生活的经历等途径渗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接近于市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工作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现代性的实现,还存在结构性的缺失,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

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这将影响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渗入;缺失引言: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描写过现代性冲击下人类社会的状态:“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①通过马克思的描述可以看出,现代性是深刻冲击现代文明的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

“人类在这几百年里发生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所有变化都不可比拟的全面彻底转变,而且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里面奔去,‘内置’国家还看不到走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

②“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

”③现代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随着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

这种潜力来源于现代性对农民工的改造和影响,也来源于农民工对现代性的适应和反馈。

农民工是一种职业和身份, 是社会对于进城打工农民群体的界定,这一概念结合了农民与工人,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可以说,农民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现代性”的因素。

虽然现代性的概念提出是基于西方社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现代性”概念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学术界对其界定、解释、探讨和论争也大多立足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作为方法论工具,“现代性”可以说明和解释其自身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

①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多数学者认为外出流动和城市体验能够促进农民工现代性的形成。

郭正林、周大鸣通过对一个外出务工为主的村落的剖析,认为对于不发达的村落社会,外出务工是农民体验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现代性程度的基本途径和动力。

②周晓虹认为城市农民工的流动经历和城市体验,是一个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③蔡志海认为,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上逐步地转变为现代型,农民工的现代性在流动中产生。

④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水平、相关制度安排等对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影响,王正中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可以在城市就业,但户口不能自由地迁入城市,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民的现代性发展。

⑤江立华认为,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隔离,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的社会角色转变、由依赖土地向不依赖土地的资源获取方式转变和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位置的转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融入城市社会。

⑥在这些研究之外,也有学者关注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代际分化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问题。

王东、秦伟认为,年龄、初次流动年代、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在农民工群体中发生了代际的分化。

⑦许若兰、许传新通过调查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换但更倾向于现代性的过渡型人格中。

⑧姚上海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至关重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才能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⑨从总体上看,许多学者对农民工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的过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影响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对于农民工现代性总体特征的把握以及中国现代性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学术界还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尤其是作为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使得关于农民工的现代性研究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这一新的发展状况,应该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特征作为突破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与现代性的共同演化、融合和发展为主线,分析和展望农民工现代性演进的方向和路径。

一、形式现代性与实质现代性一方面,作为一种历史状况,相对于传统性或前现代性的农业经济、礼俗观念、专制统治及单一同质、封闭僵化的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而言,现代性是祛蒙昧性与祛传统性的历史描述和生活境况;另一方面,现代性扫除了人类蒙昧、未开化的精神世界,相信人类理性的无限能量和拓展空间,崇尚人类社会永恒进步的价值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性是一种精神状态。

农民工的现代性是指他们在适应城市生活时所形成的一套新的行为方式、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念。

大批农民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实现了由农业向非农职业的转换。

但是农民工现代性问题的核心是进城和进化,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层面,其中进城(职业非农化)是外在的空间迁移,而进化就涉及比外在空间迁移更为深层的内在心理变化。

“现代性产生的表层原因虽然来自于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体验和流动经历,但深层的机制却体现为农民工在对先前的农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解构的同时,开始重构从流动经历和城市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解构和重构同一的过程。

”①农民工现代性的获得和提高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的帮助,打破现实和陈规的束缚,需要农民工自身的努力,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和自身所蕴涵的能力,以获得独立的人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②有学者认为, 西方现代性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概念出发,其基本特征是“人们主观心智上的‘除魅’和人们现实的行为方式与社会生活秩序的‘理性化’,把入世的理性主义与入世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正面地排斥各种世俗诱惑,作为上帝的选民在世间以‘职业人’的身份保持合理性而禁欲的生活方式,这种与其他宗教迥然不同的信奉加尔文宗的清教徒对待世俗社会生活的态度,最终成了改变世俗生活方式的力量源泉。

而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世俗伦理体系缺乏超验的领域,但具有清醒的入世理性主义,其理性以适应现世为目的。

”③正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即具有十分强大的入世理性,因此,西方所谓“理性化”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并不明显,反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对于“形式现代性”———器物现代性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实质现代性”④———人的现代性的追求。

现代性是一种独特的然而又是复杂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是非人格化的物质层面上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技术层面上的逐步现代化。

这个进程迂回曲折,但它们最后还是汇合成一个相近的目标。

⑤在我们的概念中,形式现代性即是整个现代性进程(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生变化的非人格的物质性的存在,包括经济上创造的物质财富、政治和社会的相关制度等。

现代性的物质化进程绝不单单是自己孤独地前行,它毫无疑问地将现代人裹挟在其中,激发人的体验,驱使着人不断地品尝和回味这个历史性的现代性浪潮。

汪安民认为:“现代人和现代化进程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互动的复杂的经验关系:现代生活锻造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个体,锻造出他们的感受,锻造出他们的历史背影;同样,这个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想象和经验。

物质性的现代性进程、被这种进程席卷而去的现代人,以及这二者之间敏感而丰富的经验关系,最后,贯穿在现代时期的对这个进程推波助澜或者相反的冷嘲热讽的各种哲学观念,所有这些,是现代性的核心内容。

”⑥与其说是现代性裹挟着人并激发了人的体验,不如说是人在现代性中得到了锻炼和启示,并不断地适应和改造着现代性。

我们所指的实质现代性,即人的现代性,具体指的是经过了现代性的洗礼,通过对自身主体性的反思、对现代性的反思,学会并与现代性共同进化的人。

这样的人的出现,意味着实质现代性。

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现代性的演进路径来看,形式现代性的影响先于实质现代性,形式现代性改变、塑造着农民工,农民工对于形式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

从第一代农民工到第二代农民工,这一群体逐渐褪去身上的传统性,增添了现代性。

可以说,实质现代性具有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实现的可能。

然而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形式现代性的影响与实质现代性的实现中间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

二、现代性渗入新生代农民工:途径及影响所谓新生代农民工⑦(第二代农民工),即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他们身上存在着与他们的父辈 (第一代农民工)的不同,这种不同,不管是社会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变化,都能够反映出现代性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刻画的痕迹。

这种痕迹的刻画,来源于形式现代性,但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实质现代性的启蒙与实现。

(一)途径1.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从教育水平上来看,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仅占10%。

而根据2009年的数据,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其中,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在21-25岁之间年龄组的达到 31.1%。

从职业培训水平来看,新生代群体与传统农民工群体相比优势更加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达到36.9%。

①这些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第一代农民工,文化和职业技能拥有较大的优势,已有较大提高。

2.现代性信息的冲击截至2009年,我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亿元,建成光缆网络线路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

目前,我国99.1%的乡镇和92%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5.6%的乡镇接通了宽带,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

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②网络的普及、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通信技术的进步,都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寻找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他们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传媒网、移动电话网等渠道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