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各方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应对。
本文将从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定义、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定义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意义1. 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效率:通过备案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能够提前准备和规划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降低事故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影响。
2. 强化责任和分工: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和演练的责任和分工,确保各方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协同配合和有效沟通。
3. 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备案制度要求企业和政府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编制、备案和实施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4. 加强监管和考核: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有助于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和演练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应急预案真正发挥作用。
三、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主要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和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措施等。
2. 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应急预案备案: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评审合格的应急预案报送给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4. 应急预案实施:企业和政府部门应按照备案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应急设施设备、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建设等。
5. 应急预案演练: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编制的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
第三条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备案,规范管理;(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三)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四)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第二章备案范围与内容第四条应急预案备案范围包括:(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编制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企事业单位编制的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编制的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五条应急预案备案内容包括:(一)预案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二)预案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三)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调配、应急物资储备;(四)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和宣传;(五)应急预案的修订、评估和备案情况;(六)其他需要备案的内容。
第三章备案程序第六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在编制完成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备案:(一)编制单位内部审核;(二)向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提出备案申请;(三)应急管理部门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四)备案材料审查合格后,由应急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第七条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应当包括:(一)应急预案文本;(二)编制单位基本情况;(三)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四)应急预案评审意见;(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八条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通知备案单位进行整改。
第九条应急预案备案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五章修订与更新第十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一、背景。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
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立了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二、目的。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和
备案工作,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
科学、有序地开展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内容。
1. 应急预案编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
故灾难等多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2. 应急预案审批,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需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
审批,确保其科学合理、可行性强。
3. 应急预案备案,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应急预案,需要进行备案登记,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用。
4. 应急预案更新,应急预案需要定期进行更新,确保其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四、执行。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五、总结。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该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应急预案的质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备案的规定
为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备案规定:一、备案范围1.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编制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2.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编制的应急预案;3. 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医院、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编制的应急预案;4.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备案的应急预案。
二、备案程序1.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应急预案。
2. 编制完成后,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组织评审,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3. 评审通过后,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报送给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或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4. 应急管理部门或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报送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核,确保预案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要求。
5. 审核通过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6. 备案时,编制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书;(2)应急预案文本;(3)应急预案评审纪要;(4)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5)其他相关材料。
7. 备案部门应当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登记,并建立应急预案备案档案。
三、备案管理1. 备案部门应当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应急预案发生变更的,编制单位应当在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照原备案程序重新备案。
3.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并重新备案。
4. 备案部门应当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对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备案范围1.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
2.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等组织的应急救援预案。
3.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救援预案。
三、备案程序1.预案编制(1)预案编制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社区的特点,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2)预案编制应当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保障等内容。
2.预案审核(1)预案编制完成后,由预案编制单位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同级应急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2)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同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预案报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3.预案备案(1)经审核合格的应急救援预案,由预案编制单位报同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2)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①应急救援预案文本及电子版;②预案编制单位及编制人员基本情况;③预案编制依据及过程说明;④预案编制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4.预案调整(1)预案备案后,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者实际情况发生变化,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及时修订预案。
(2)修订后的预案应当按照备案程序重新备案。
四、备案管理1.备案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明确备案范围、程序、时限、责任等内容。
2.备案单位应当对备案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预案的实效性。
3.备案单位应当将备案的应急救援预案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备案单位应当加强对预案编制、实施、评估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预案的落实。
五、法律责任1.未按照规定备案应急救援预案的,由应急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未按照规定修订、备案应急救援预案的,由应急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一、制定目的。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三、备案内容。
1. 应急预案备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保障、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2. 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将应急预案备案材料报送至相关部门备案。
四、备案程序。
1. 各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将应急预案备案材料报送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2. 应急管理部门在收到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后,进行审核并予以备案或者要求修改完善。
3. 各单位应当及时将备案后的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在单位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
五、备案管理。
1. 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对于备案后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监督检查。
1. 应急管理部门对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备案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
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 对于未按要求备案的单位,应急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七、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备案。
以上为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进行
备案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应对。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安全风险的越来越关注,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都认真制定了应急预案。
但是,制定应急预案仅仅是第一步,其备案和评审工作同样重要。
应急预案备案和评审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机构合理规范已有的应急预案文件,减少应急事件发生的损失和影响,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目的应急预案的备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合规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制定应急预案的有力保障。
实施流程1.编制应急预案文件。
对于各种不同的需求和情况,组织专人编制应急预案文件。
2.内部审查。
专业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进行审核,根据要求和情况,对文件进行修改和调整。
3.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根据组织机构所在的行业和层级,上级主管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和确认。
4.备案。
完成审查后,应急预案文件在备案系统中备案,形成档案管理。
主要内容应急预案备案制度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1.应急预案备案流程和工作责任。
2.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和标准。
3.应急预案备案审核程序和标准。
4.应急预案备案的档案管理要求。
5.应急预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目的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改进措施。
实施流程1.组织评审小组。
由组织机构提出评审要求,确定评审小组成员。
2.评审准备。
确定评审范围、评审标准和评审流程。
3.现场检查评审。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人员,物资、设备、环境等全部涉及内容,进行现场实地查看和检查评审。
4.文档评审。
评审小组对应急预案文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逐条审核。
5.综合评价。
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对现场检查和文档评审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评审结论。
主要内容应急预案评审制度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1.应急预案评审的流程和工作责任。
2.应急预案评审的标准和程序。
3.应急预案评审的文档管理要求。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
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为了应对紧急情况而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备案和评审的过程和规定。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指组织或机构在制定应急预案后,需要将其备案到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审批和备案登记。
备案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备案流程可以包括申报备案、初审、复审和核准等环节。
备案后,组织或机构需要按照备案的预案来开展相应的应急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是指组织或机构在制定、修订应急预案时,需要通过评审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评审制度一般包括预案评审的范围、主体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预案评审可以由专业的评审团队或专家进行,也可以由组织或机构内部的相关部门负责评审。
评审意见和建议可以被用于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预案。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提高组织或机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效率,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损失和风险。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的安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科学合理,务实高效;(四)依法行政,公开透明。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备案第四条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五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资源与物资保障;(五)应急培训与演练;(六)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七)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第六条单位应当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预案内容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的,予以备案;审核不通过的,书面通知单位进行修改。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第八条以下情况发生时,单位应当及时修订或者更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发生变化的;(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发生变化的;(三)应急响应程序发生变化的;(四)应急资源与物资保障发生变化的;(五)其他需要修订或者更新预案的情况。
第九条单位修订或者更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重新备案。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第十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十二条应急演练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组织机构的启动;(二)应急响应程序的执行;(三)应急资源与物资的调配;(四)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五)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为应对灾害、突发事件和重要安全情况的发生,减少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应急预案成为了重要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备案制度被提出。
一、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定义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指建立应急预案审核审批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可操作性,严防应急预案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应急预案落实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目的1.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强调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防止应急预案存在漏洞、缺陷和不完善的情况。
2.减少不可预知事件和灾害的危害:通过严格审核和备案程序,掌握重要信息,及时制定有效方法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降低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3.提高组织协调效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规定应急预案制定、审核和备案程序,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实现各级应急机构的协同配合,行使应急职能。
三、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内容1. 应急预案制定和审核制定应急预案前,应急机构应当建立完善制度,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和评估,并编写应急预案制定方案,进行必要的论证。
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领域、不同内容制定针对性分类应急预案。
专业应急预案需分专题编写,并组成专门制定应急预案的工作组,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和审核。
在应急预案制定和审核过程中,需要充分使用有关专业、技术、法律和经验知识,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可操作、可行。
应急预案中应当包含应急预案的名称、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应急资源配置、应急响应程序、预警机制、应急演练计划、应急公关方案等相关内容。
2. 应急预案备案制定完成的应急预案需经过应急管理部门的审核备案。
审核备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符合性审查:审核应急预案的合规性和合规度,确保符合应急预案制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审查:审核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结构合理性,评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安全事故紧急预案备案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紧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事故紧急预案备案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事故紧急预案备案的监督管理。
(二)分级负责原则: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备案管理。
(三)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事故类型和特点,分类制定事故紧急预案。
(四)动态管理原则:事故紧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二、事故紧急预案的编制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状况等,编制事故紧急预案。
第五条事故紧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二)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和人员配备;(三)事故报警、接警、处置程序;(四)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五)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准备;(六)事故信息报告和发布;(七)事故调查、处理和总结。
三、事故紧急预案的评审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应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评审。
第七条评审内容包括:(一)事故紧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紧急预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合理;(三)事故紧急预案的组织实施是否可行;(四)事故紧急预案的应急资源是否充足。
第八条评审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由评审组负责人签字,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批准。
四、事故紧急预案的备案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将经评审批准的事故紧急预案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备案程序如下:(一)生产经营单位填写《事故紧急预案备案表》;(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三)审查合格的,予以备案,并颁发《事故紧急预案备案证》;(四)审查不合格的,退回生产经营单位,并说明理由。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简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指企业、地方政府等组织建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指上级部门对组织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备案审核、备案管理和备案归档的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作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可能。
建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可以帮助组织预先制定应对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营。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 - 预先规划应急响应措施;- 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
实施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受众范围应急预案备案涉及到的受众范围较广,包括企业、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等组织。
在实施时,应当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备案办法。
预案编制制定应急预案是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前提。
组织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不同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备案申报组织应当在制定完应急预案后,向上级部门进行备案申报。
备案申报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申报表格等材料。
审核备案上级部门应当对组织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审核需要满足应急预案制定要求,并符合备案办法的要求。
后续管理备案的应急预案需要进行后续管理。
上级部门需要对组织的应急响应行动计划有所关注,并实施支持和监督。
实施效果建立和实施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可以产生重要的效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组织建立应急预案,并将其备案,提高了应急响应的能力,可以准确、迅速的进行应对,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
保障国家安全建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可以保障人民安全,保护国家安全,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
重要的法制基础建立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防范和减轻突发事件损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制基础。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对于组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防范事故和自然灾害、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介绍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的是建立应急预案后,需要向相关部门备案的制度。
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对于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众和企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突发事件,保障公众和企业的安全。
要求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应急预案制定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关部门备案;2.备案内容必须详细可行,包括预案名称、制定单位、有效期、实施范围、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情况等;3.确保备案的文件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备案内容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符;4.整个备案过程必须严格保密,规避任何可能泄露应急预案的情况。
实施应急预案备案的实施流程如下:1.初次备案:建立应急预案后,制定单位需首次向相关部门提供预案备案资料,并进行初次备案。
2.定期更新:预案有调整或更新时,制定单位需重新向相关部门提供新的预案备案资料,并进行更新备案。
3.后续监督:相关部门将对初次备案和定期更新后的预案进行现场监督,并进行评估。
如存在问题,制定单位需及时整改并重新备案。
实际效果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实施,对于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众和企业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该制度确保了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加强了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和监督,能够提高公众和企业的安全感。
结论综上所述,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利于保障公众和企业的安全。
在实施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备案内容详细可行,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范文(三篇)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范文一、引言应急预案是为了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是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必要建立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二、应急预案备案制度1.备案机构设立应急管理部门作为备案机构,负责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备案机构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
2.备案流程(1)上报备案申请: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或部门需要向备案机构递交备案申请,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文档和相关资料。
(2)备案审核:备案机构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核,包括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估。
(3)备案决定:备案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对备案申请作出决定,决定备案或要求申请单位进行调整和改进。
(4)备案登记:备案机构将备案决定进行登记,并向编制预案的单位或部门发放备案证书,并将备案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3.备案要求(1)预案完整性:应急预案要具备全面的应急情况描述、应急措施和行动步骤等内容。
(2)预案科学性:应急预案要基于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措施,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3)预案可行性:应急预案要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三、应急预案评审制度1.评审机构设立应急管理部门的评审机构,负责对编制好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工作。
评审机构应具备专业的应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评审程序(1)评审申请:编制好的应急预案的单位或部门需要向评审机构递交评审申请,申请中需包括预案的编制文档和相关资料。
(2)评审组成:评审机构根据需要组成评审小组,由应急管理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3)评审方法:评审采用专业评议、现场演练、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进行,评审小组对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估。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范本(三篇)
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范本一、概述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制度是指为了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高效、迅速地做出应对措施而制定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确保应急措施的及时、准确执行,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组织造成的损失。
二、应急预案备案制度1.目的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应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实际需求。
2.应急预案备案流程(1)编制:组织设计专业人员负责编制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和完善。
(2)备案: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必须经过组织内相关部门的备案审核,在备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3)通知:备案完成后,组织内部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知备案情况,并对预案内容进行培训和宣传,以确保各部门人员熟悉应急预案。
3.应急预案备案要求(1)时效性:备案的应急预案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综合性:备案对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必须充分综合各个部门的需求和意见,确保预案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可行性:备案的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应急预案评审制度1.目的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的目的是对已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审,以保证预案的可用性和时效性,同时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改进。
2.应急预案评审流程(1)评审组成:组织专业的评审组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2)评审内容:评审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可用性、时效性和相关的应急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评估。
(3)评审结果:评审组根据评审结果出具评审报告,明确应急预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应急预案评审要求(1)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必须定期进行评审,评审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2)优化改进:评审的目的在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评审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推动改进措施的实施。
企业应急预案备案规定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一、备案范围1.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外资企业等)。
2. 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化工、电力、建筑、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制造、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环保等。
二、备案条件1. 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2. 企业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案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2)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3)预防与预警机制;(4)应急响应程序;(5)应急处置措施;(6)应急保障措施;(7)后期处置与预案管理。
3. 企业应急预案应经过专家评审或论证,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三、备案程序1. 企业应将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应急预案评审意见、应急预案发布令等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企业报送的备案材料后,进行形式审查。
审查合格的,予以备案;审查不合格的,退回企业并说明理由。
3. 备案材料齐全的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手续。
四、备案变更1. 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应当重新备案:(1)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发生变化;(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变化;(3)应急预案内容发生变化;(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
2. 企业重新备案时,应按照备案程序提交相关材料。
五、备案监督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应急预案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 企业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时性和实用性。
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对企业应急预案备案情况进行抽查,对不符合备案要求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六、法律责任1. 企业未按照本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单位日益增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为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建设。
二、制度目的1. 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 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降低事故损失。
3.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三、制度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调查、应急演练等内容。
2. 应急预案评审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小组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评审小组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
评审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
3. 应急预案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在完成应急预案评审后,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备案:(1)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2)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备案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核。
(3)审核合格的应急预案,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予以备案。
4. 应急预案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制度实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认识。
2. 完善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明确备案程序、时限和要求。
3.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4. 对未按规定备案或备案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总之,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该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增多,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并对其备案登记。
二、制度原则1. 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
2. 分类指导、综合协调: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分类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登记工作,实现综合协调管理。
3. 动态管理: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制度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制度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评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需经过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应急预案公布:生产经营单位应将评审通过的应急预案予以公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4. 应急预案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上办理的方式向应急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5. 应急预案登记:应急管理部门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登记,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档案。
6. 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管理部门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制度意义1.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制度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2.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应急预案备案登记,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3. 促进应急资源整合: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制度有利于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总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制度安排。
安全应急预案备案规定
为确保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现就安全应急预案备案规定如下:一、备案范围1.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业领域: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易燃易爆物品、化工、烟花爆竹、商贸等行业。
2. 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
3.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企业,如商场、电影院、体育场馆等。
二、备案条件1.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2.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3. 生产经营单位应确保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培训和演练等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三、备案程序1.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上办理的方式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2. 应急管理部门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材料进行核对,评审结论。
3. 经评审合格的应急预案,由应急管理部门予以备案,并颁发备案证书。
四、备案材料1. 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2. 应急预案评审(论证)书面纪要材料。
3. 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4. 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五、备案期限1. 备案有效期一般为5年。
2. 备案期满前3个月,生产经营单位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修订应急预案,并向应急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六、备案管理1.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有效性。
2. 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备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予以查处。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备案证书悬挂于单位显著位置,以示接受社会监督。
4. 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备案抽查,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落实。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1. 引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灾害和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应急响应便成为了现代社会对许多问题的回答。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制定适当的应急预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应急预案不仅能提高事故现场的处理效率和及时性,更能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本文将对应急预案备案制度进行探讨。
2. 什么是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的是由相关机构把制定的应急预案报送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然后在经过备案管理后第一时间落地实施的一种体系。
这种制度是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确保预案完整性而制定的。
3.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重要性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得灾害能够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另一方面,这也是对预案的一种有效检验,通过备案制度的落实,能够消除预案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4. 实施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的步骤实施应急预案备案制度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我们在此进行简单说明:1. 制定应急预案首先,制定一份完备的应急预案是必需的。
除考虑到各种灾害和事故的情形以外,也需要考虑到做出应急响应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实际情况,以及每个执行成员的职责和可以调度安排的实力资源。
2. 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一份制定好的应急预案需要通过有关机构的审批。
“相关部门”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必须根据预案种类和范围的不同而定。
通常情况下,当地市场监管、公安、环保、消防等部门的相关领导都在范围内。
3. 根据要求修改预案审核过程中,可能有遗漏或者需要修改的地方。
因此,需要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4. 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审批后,应急预案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在备案过程中,主管部门通常会对预案的完备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如果需要改进或修正,将会提出具体的改进、修正意见。
5. 进行落实和执行经过主管部门的备案之后,应急预案将会成为执行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篇一: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一、责任单位沈阳焦煤鸡西盛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电厂二、责任人主办人:李福军,协办人:苗启东。
三、权力行使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备案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
五、申报材料危险废物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时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
六、办理程序(一)备案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提供申报材料。
(二)承办人收到备案单位申报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核查有关资料,依据备案前提条件提出是否受理建议,并通知申请单位。
对材料不全或不符合审批相关要求的,应当场或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备案单位进行补正。
(三)申报材料符合要求后,由承办人填写备案通知书,呈主任、主管局长签批后送交备案单位。
(四)分管局长批准后予以备案,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工作。
不能如期完成的,最多可延长5个工作日,但应及时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申请单位完善时间不计算在本期限内。
七、监督检查(一)建立完善的例会制度,内部分工实行ab角,每个办事环节经办人都要签名,本单位全程记录办理过程,并归档保存。
(二)本单位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查。
(三)局机关有关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四)接受局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接受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
(六)接受人大、政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八、责任追究(一)过错责任内容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有下例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1.对符合条件的备案申报不进行受理的。
2.对不符合条件的备案申报准予备案的。
3.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决定的。
4.不按法定期限办理的。
5.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6.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7.其他过错行为的。
(二)责任主体认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故意违规、违法办理或者因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条款确定责任:1.承办人故意违规、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2.两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过错的,主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共同主办共同承担全部责任。
3.本单位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行为出现过错的,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
4.行政行为经有关领导审批出现过错的,应追究批准人的领导责任。
(三)追究形式1.本单位科以下(含科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本单位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
2.本单位班子成员违反本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局纪检监察部门责令改正,由局纪检书记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相关规定给予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
3.副局级以上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4.上述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九、危险废物污染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流程图【篇二:公司应急预案备案制度】xxx有限公司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备案上报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3.1.2结合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1.3结合本项目的危险性分析情况;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项目的应急工作要求;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和公司技术总工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①专项预案包括: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②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由所在生产车间技术员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
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4.1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4.1.2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①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②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4.2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4.2.1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成员包括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4.2.2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由项目经理或安质总监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4.2.3修订完善。
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2.4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项目经理签发。
5应急预案的备案5.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集团公司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并提交以下材料:5.1.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5.1.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5.1.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5.2公司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应急预案的实施6.1公司各分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项目部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6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篇三: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发表时间: 2014-11-26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本办法所称环境应急预案,是指单位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适用范围】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指导和管理,适用本办法:(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单位,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单位;(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三)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四)尾矿库单位,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单位;(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单位。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不适用本办法。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单位名录。
第四条【其他单位和活动的备案】鼓励其他单位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鼓励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众性集会活动主办单位,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第五条【管理原则】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规范准备、属地为主、统一备案、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单位分级】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单位确定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第七条【信息公开】受理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的单位名单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