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娜的悲剧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安娜的悲剧原因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始于1870年,而到1873年托尔斯泰才开始动笔。《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于1873年到1877年经过12次修改完成的里程碑式巨著。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以及列文在农村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条线索描绘了从俄国到莫斯科到省外乡村广阔而又丰富的图景,同时也塑造了主人公安娜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聪明美丽,敢爱敢恨,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抛弃家庭,地位和名誉,但最终却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疑是一出悲剧。那么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将会从三个方面简单叙述一下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通过安娜这一悲剧命运来诠释作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环境;性格;宗教;爱情

一.安娜的创作背景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动乱时期,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而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开始建立。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最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

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悲剧消息,使他感到特别震惊和难过。这可能就是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托尔斯泰创作这部小说真的是费了一番功夫。早在1870年,托尔斯泰就开始构思这部小说了。1873年,他开始动笔。他的妻子在致亲人的信中说,他写作的“是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他起初写得很是顺手,初稿只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但是到这部小说的最后完成,却花费了将近五年的时间。直到1875年,小说才开始在《俄罗斯导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才有第一个单行本问世。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逐步地扩大了题材的范围,深化了主题的内涵,加强了主题的力度。结果,就是使这部小说从最初只表现一个妻子的背叛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发展成为一个通过讲述女子出轨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广阔而复杂的、正在经历剧烈变动的俄国社会生活的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

二.社会因素

当时俄国由于正处于历史变动时期,虽然资产阶级崭露头角,可封建农奴制度仍占有主要地位。所以少女时期的安娜承受后了包办婚姻的痛苦,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过了几年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这使她在精神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寂寞与空虚。一次莫斯科火车站的偶然,使她遇到了帅气的沃伦斯基,而沃伦斯基也被安娜身上那高贵优雅的气质所吸引,与沃伦斯基的美丽邂逅唤醒了安娜梦想中的爱情。在没有遇到沃伦斯基之前,安娜是一个恪守自己本分的贵族妇

女,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们逢场作戏,世俗,以名誉,地位,金钱为生活的重心,他们过着虚伪堕落,享受糜烂的生活。在他们之间,没有真诚,没有信任,没有安娜所喜欢的一切,安娜厌恶着这群不分善恶,虚伪的人们。与安娜从不掩饰自己对他们的厌恶一样,她也从没有掩饰过自己对沃伦斯基真诚的爱。可就是这样,使安娜成为了贵族社会的罪人。安娜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她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和俄国的变动相呼应,反应了妇女在婚姻中追求自由的愿望。在那个封建的时代里,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里,妇女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她们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所以在那个社会里,卑微的安娜,只能依附着卡列宁这个大官僚生存。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不独立的。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和骨感,即使安娜再喜欢沃伦斯基,她的心里也被那个现实的社会所束缚着,她没有办法,经济上她依靠着卡列宁,而整个家庭同样也在依靠着卡列宁。她内心在强烈的斗争着,各种辛酸与无奈都在折磨着安娜。她无法想象脱离了卡列宁,她该如何生存,所以她经济上的难以独立又为她的悲剧增添了一笔。就如同我们现代人三岁一个代沟一样,她与卡列宁没有共同的语言,有的只是安娜的唯命是从,而在安娜的家庭里,她的姑姑看中的也不是卡列宁这个人,而是卡列宁背后的财富和地位。所以说安娜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牺牲品和交易品,在这八年里,安娜没有得到她所希望所追求的爱情,所以在遇到沃伦斯基之后,安娜不遗余力的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最后悲剧酿成。

三.自身性格及宗教因素

(一)自身性格

在那个虚伪腐朽的社会里,安娜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她美丽,大方;她高贵,优雅;她勇敢,真诚,她具备着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一切美好的品格。安娜不顾一切的向这个社会发起着挑战,她义无反顾的抛弃了自己的儿子转身投向了爱情的怀抱。在那个社会里,她这样格格不入的人注定要以死亡结局。她的性格从一开始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惊人美丽的头。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便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面对社会,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和要求。她曾对沃伦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

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在沃伦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沃伦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她渴望沃伦斯基尊重她的感情,把她当作朋友和知已,而非情妇。但她没有意识到更不知如何才能争取到这种平等与恒久的爱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被操纵在沃伦斯基的手里,甚至在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吓得浑身发抖。她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源于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

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沃伦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愈是临近悲剧的结局,安娜的内心矛盾冲突就愈是复杂,深刻,尖锐。她一会儿恨得那么深沉,一会儿又爱得那么热烈,一会儿她表现得那么坚强勇敢,一会儿又显得那么软弱怯懦,一会儿她觉得自己有一千个理由值得骄傲,一会儿又感到自己屈辱卑下,一会儿她期待得那么殷切,一会儿又失望得那么可怜,一会儿充满了生的欢乐,一会儿又幻想着死的恐怖,她的内心永远充满了惊涛骇浪,她爱得那样深切,却又爱得那样痛苦。她觉得自己酿造了一切罪过,又觉得一切罪过吞筮了她如此一个丰满凸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成了作家笔下一种永远惊人的艺术力量。安娜的矛盾还在于母爱与情爱之间的取舍抉择,她一生只爱两个人——谢辽沙与阿克历赛,她对杜丽说:“我只爱这两个人,但是难以两全,我不能兼而有之,但那却是我唯一的希望。”邂逅沃伦斯基之前,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谢辽沙的身上,儿子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全身心地爱着谢辽沙,甚至连离开他一刻都不行。爱情与母爱乃是一个女子正当的生活权利,冷酷无情的社会却把它们分裂并对立起来,作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剧的绝路。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沃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如果说安娜从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