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摘要:在儿科,小儿厌食症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性疾病,以长时间食欲降低和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特征。

该文归纳了中医有关小儿厌食症的认识、特点、病因病机,并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关键词:中医;小儿厌食;病因病机小儿厌食症是以孩童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至拒食恶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本病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任何季节皆可发生,在夏、秋季节时症状尤为显著。

所有年龄段的孩子皆可出现该病,学龄儿童更为多见。

城市儿童的发病率相比于农村儿童更高。

[1]患病儿童除了厌食的症状,一般没有其他明显不适,且该病预后良好。

但如果治疗不当,病程长期拖延,会使脾胃虚弱,造成气血的生化缺乏来源,形体失养,导致孩子,体虚瘦弱,抵御外邪的能力降低,发生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对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1.1历史源流中医古时文献中尚未发现有关小儿厌食这一疾病名称的记录,但古文献中“不嗜食”、“不思食”、“不饥不纳”和“恶食”等都是有关该病的描述,历代医家的著作中也不乏对该病的阐释。

《灵枢脉度》是最早记载了有关本病内容的著作,该文提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金匮要略》中也存在“不欲饮食,恶闻食臭”的记载;万全所著《幼科发挥》中则提出了厌食可因情志不调引起的观点。

1982张奇文在《幼科条辨》[2]中第一次提出了“厌食”的病名,并在1985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科书《中医儿科学》[3]中正式确立。

1.2厌食症病因先天因素与该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较弱的儿童,常表现为出生后不愿喝奶。

此外,儿童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如果后天调理不当,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不利于乳食的摄入。

后天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情志不遂和病传药害以下几个方面。

[4]小儿自身饮食控制能力较弱,如果家长缺乏喂养知识,不按时添加补充食物,或过于追求高营养的饮食,超出了孩子脾胃的正常承受能力,则会损害脾胃,产生厌食症。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身份证号:******************[摘要]小儿厌食指以长时期食欲、食量明显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有独到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关于小儿厌食中医药治疗方面的文献,总结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分型辨证论治、辅助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厌食小儿中医药中西结合小儿厌食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

其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但夏季暑湿之邪可加重病情,1-6岁的小儿更易罹患。

绝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长久发展易造成气血不足,以致变生它病,生长发育迟缓,甚至转为疳证,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1]。

现综述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如下:1.病因病机从先天因素来讲,一是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脾胃欠佳,出生后即不欲吮乳,后天长期调护失养,则成厌食;二是体质特殊,厌食患儿多为偏颇质[2],尤以脾气不足质和脾弱肝旺质为甚。

从后天因素来说,主要有4个方面:一谓喂养不当,或饮食过量,或缺乏必要辅食,或滥投滋补之品,或恣意嗜食,致脾胃受损,导致厌食。

二谓病传药害,他疾失治,药石所伤,累及脾胃,厌食乃发。

三谓湿邪直中,脾为湿困,纳化失常,发为厌食。

四谓情志不畅,小儿神气未充,易感惊恐,每逢环境变化、惊吓打骂,加之肝常有余,肝郁犯脾,导致厌食。

1.临床诊断病史方面,多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主症见长时间食欲、食量明显劣于同龄儿童,严重时见食即呕、入口即吐;多伴有面色萎黄或冷白,形体消瘦,皮肤毛发稀疏干燥。

另外,本病尚须与疰夏、积滞相鉴别。

疰夏发病,一般有“春夏剧,秋冬痊”的季节性分布特点,与厌食相比,常精神萎靡、大便失调、发热,秋凉后可自愈,而厌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季夏尤甚,难以自愈。

积滞明显有脘腹胀满、暖吐酸腐、大便酸秽,病程短,起病急,厌食病程较长,起病较缓。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小儿厌食症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儿童对食物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小儿厌食症是因为肝胃功能失调所致,通过辩证施治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食欲和健康状况。

为了验证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性临床研究,旨在为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和参考。

1. 研究背景小儿厌食症是指儿童因情绪、环境、生长发育、营养等原因导致食欲减退、拒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目前,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和心理疗法,但疗效不稳定且易复发。

而中医辩证施治则是通过调整肝胃功能、平衡阴阳,以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厌食症状。

2. 研究内容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3-10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临床诊疗常见病诊疗方案》中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患儿入组后,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采用中药调理、针灸和艾灸等治疗手段,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

3. 观察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儿的食欲改善情况、体重增长情况、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等。

食欲改善情况使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体重增长情况通过每月一次的体重测量和生长发育评估来评定,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使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PedsQL)量表进行评估。

4. 研究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50例患儿中有45例(90%)的食欲明显改善,其中26例(52%)完全恢复了正常的进食量,19例(38%)进食量明显增加。

体重增长方面,治疗后50例患儿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42例(84%)的体重增长达到了每月预期的标准值。

在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中,患儿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小儿厌食症中医学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症中医学研究进展

引言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儿科疾病,以长期食欲减退、厌食、腹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如饮 食习惯、环境、遗传等有关。中医学在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中医体质、中医经络等方面。 小儿的饮食习惯如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煎炸等食物,或饮食不规律、偏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厌食症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医体质学认为,小儿的体质 特点为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较弱,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经 络理论则认为,脾胃经络与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
小儿厌食症中医学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等非药物 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完善中医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探讨小 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以期对治疗方案做出更加精准的调整;2)加强小儿厌 食症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完善辨证论治体系;3)
西医研究进展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实验室指标和仪器检查的方法上,以 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另外,药物治疗也是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手段, 包括促进食欲和营养补充剂等。然而,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之处,如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对病情的长远影响尚不明确,且心理因素在疾病 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也需进一步探讨。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常采用中药汤剂、中药灌肠、中 药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汤剂是根据不同证型,配制不同的方剂,以达到 调和脾胃、增进食欲的目的。中药灌肠是将中药煎成灌肠液,通过直肠给药, 以缓解厌食症状。中药贴敷则是将中药制成贴敷剂,外敷在小儿脐部,通过经 络作用改善厌食症状。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及用药规律探析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及用药规律探析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及用药规律探析厌食症是指孩子常见的一种进食障碍疾病,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进食量缩减、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

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药作为一种分外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起首,中药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

中药中常用的健脾开胃药物,如山楂、陈皮、白术等,具有健脾行气、开胃增食的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的提高。

此外,中药还可以提高肠道吸纳功能,增加食物营养的利用率。

其次,中药可以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绪状态。

小儿厌食症患者往往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表现,中药中常用的柴胡、当归等药物具有调和气机、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改善心境,从而增进食欲的产生。

再次,中药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小儿厌食症患者由于缺乏营养,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中药中的黄芪、人参等药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小儿的反抗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最后,中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的用药规律也值得探讨。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一般接受中成药剂型或中药饮剂,详尽用药剂量应依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通常状况下,可依据患儿食欲的改善程度来调整剂量,一般建议先用小剂量,逐渐增加,但不宜超过推举剂量。

此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儿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准时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中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通过改善消化功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小儿厌食症的症状,增进食欲的恢复。

虽然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尚需进一步探究,但现有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在改善小儿厌食症方面具有潜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时,仍需严格遵循医嘱,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综上所述,中药作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种选择,具有调和气机、疏肝理气的作用,可改善情绪紧张,提高食欲;同时,中药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症的中医调理之道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症的中医调理之道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症的中医调理之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厌食是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看着孩子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日渐消瘦,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

其实,中医在调理孩子厌食症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孩子厌食症,在中医看来,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小儿“脾常不足”,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若喂养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都容易导致脾胃受损,从而出现厌食的症状。

首先,喂养不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吃过多的零食、甜食,或者饮食没有规律,时而过饱,时而饥饿,这些都会损伤脾胃。

另外,食物的种类过于单一,或者烹饪方式不符合孩子的口味,也会让孩子产生厌食情绪。

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惊吓、压力过大,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都可能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的思虑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进而影响食欲。

久病体虚同样不容忽视。

孩子生病后,身体的正气受到损伤,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调理,就容易出现厌食的症状。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厌食症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孩子是脾胃气虚型厌食,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可能会使用四君子汤加减来健脾益气。

如果是脾胃阴虚型厌食,表现为口干多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可能会用养胃增液汤来滋养脾胃之阴。

除了中药,中医推拿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比如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食疗在调理孩子厌食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山药粥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粥给孩子吃。

山楂麦芽汤能消食开胃,用山楂、麦芽加水煮后,给孩子当茶饮。

此外,中医还强调生活调理的重要性。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少吃零食和甜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研究一、引言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表现为孩子对食物缺乏兴趣或完全拒绝进食。

这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各有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二、核心观点一:中西医理论互补2.1 中医理论概述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厌食症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食欲。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从调理脾胃入手,使用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山楂、神曲等。

2.2 西医理论概述西医则认为小儿厌食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理因素(如疾病)、心理因素(如焦虑)和环境因素(如家庭氛围)。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营养补充、心理辅导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

2.3 理论互补性分析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而西医强调针对性治疗和快速缓解症状。

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互补,一方面通过中医的调理改善体质,另一方面利用西医的手段迅速解决急性问题。

三、核心观点二:综合治疗方法的设计3.1 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使用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和西药。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使用中药进行长期调理;而对于急性感染引起的厌食,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等西药。

3.2 饮食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除了药物干预外,还应重视饮食疗法和行为疗法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积极的行为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进食行为。

四、核心观点三: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4.1 家庭教育的角色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饮食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以身作则,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用餐环境。

4.2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学校、社区等社会机构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比如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五、数据统计分析一:治疗效果评估通过对一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者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其体重变化、食欲恢复情况以及家长满意度等信息。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概述小儿厌食是指儿童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进食障碍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依据是由于人体经脉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中医治疗小儿厌食主要应用中医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恢复缓慢但持久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并列干扰因素和治疗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基本理论根据中医学理论,小儿厌食属于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胃主受纳,脾胃功能强则能消化吸收,肌肤健康,而脾胃功能弱则会发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

因此治疗小儿厌食的根本在于调理脾胃,调养气血,消除病因。

诊断方法中医治疗小儿厌食最为重要的是准确诊断。

小儿厌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进食量减少、厌食、纳呆、肚腹胀满等。

针对小儿厌食症状的不同表现,以及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病因,中医需要对患儿进行系统全面的中医调查和诊断。

通常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即中医四诊法。

望诊包括面部、口唇、舌质、舌苔、腹部等方面的症状的观察。

如:- 面色暗而黄,嘴唇干燥 - 舌苔厚腻、舌质红、燥、苔色白、黄 - 脘腹胀满、恶心厌食。

闻诊是指听取患儿自述病情以及家属的反映,了解厌食症状程度以及发生时间以及有无精神不振等。

问诊和切诊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脉象来进行分析。

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可以获取到小儿厌食的诊断信息,进而采取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扰因素不同干扰因素是导致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

对于不同的干扰因素应采取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情志因素情绪不良、精神创伤等情志因素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进食,导致厌食等症状的发生。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情志保健,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

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引起小儿消化不良,还会使其厌食,进而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鼓励小儿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用良好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改善大脾胃。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作者:魏剑平王晓婧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03期摘要: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

中医认为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临床疗效好。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手段众多,注重从整体出发,调理各脏腑的功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自拟汤药、中成药、外敷法、针灸及按摩法等方面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近况予以综述。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3-0070-02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其病程较长,多为2个月以上[1]。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

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就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因素较多,大多数临床医家认为与脾胃失调、纳化失常有关。

汤一新等[2]认为小儿厌食以脾阴不足者为多,其原因有三:食品结构的改变;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

胡爱国[3]通过对300例厌食症患儿的调查,将本病病因分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病久病,损及脾胃;环境变化,思虑伤脾;暑湿熏蒸,脾阳失展等5种。

骆常义[4]总结厌食病因指出,脾胃因素是产生厌食的内在根本因素。

徐世军[5]总结李秀亮教授治疗厌食的经验,指出脾胃阴虚是脾胃功能失调在本病中的根本表现。

中医药对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对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对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效果儿童的食欲不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困扰。

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该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药依然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注重综合治疗,从整体角度把握儿童身体的平衡状态。

根据中医理论,儿童食欲不振的原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

中医药通过针灸、中药汤剂、按摩等疗法来调整儿童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脾胃的功能,增强儿童的食欲。

首先,针灸是中医药治疗儿童食欲不振的常见方法之一。

人体的腧穴与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相关器官的功能。

对于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针灸可以选择脾胃经络上的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促进脾胃的功能,激发儿童的食欲。

同时,针灸还能调整儿童的整体气血循环,改善消化道的功能,增加食物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其次,中药汤剂也是中医药治疗儿童食欲不振的有效手段。

中药药材有着多种功效,可以通过煎煮等方式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对于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中医药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材组合,煎煮成中药汤剂供儿童服用。

这些中药汤剂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食欲,还可以调理儿童的整体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此外,中医按摩也有助于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

按摩可以刺激儿童体内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脾胃的功能。

对于儿童食欲不振的治疗,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如轻轻拍打腹部、揉捏食指的指腹等,来刺激相关穴位,促进儿童的食欲。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儿童食欲不振需要结合个体特征,因此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前,家长应带孩子到中医医院或诊所进行系统的中医辨证论治,明确儿童食欲不振的原因,并得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儿童食欲不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针灸、中药汤剂、按摩等方式,中医药可以调整儿童的脾胃功能,刺激食欲,促进营养吸收和利用。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的病 因与不 良饮食 习惯 、 饮食结 构不 良、 B族 维生 素及 微量元 素锌 的缺乏 、 疾病与药物 因素 、 气候 因素 、 精神 因素密切相 关 。 2 中医药 治疗
2 1 内 治 法 .
祖 国医学“ 恶食” “ 、 伤食 ” “ 、 食积 ” “ 滞” 范畴 。其 临床表 、痰 等 现 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 、 食欲 不振 、 甚至拒食 的慢性食欲 障碍
淡 渗 利 湿 。 对 于 虫 阻 脾 胃 型 , 宣 治 以 驱 虫 健 胃_ 。 赵 晶 l 陈 6 ] _ l
平衡 。本文从 中医病 因病机 、 辨证论 治 、 自拟汤 药、 中成 药 、 外
敷 法 、 灸及按摩 法等 方 面对 小儿厌食 症 的 中医治 疗近况 予 针
以综述 。
关 键 词 : 儿 厌 食 症 ; 因病 机 ; 医药 疗 法 小 病 中 中图 分 类 号 : 2 2 R 7 文献标识码 : A
的 内在 根 本 因 素 。徐 世 军 [ 总 结 李 秀 亮 教 授 治 疗 厌 食 的 经 5 ]
食症 6 , o例 总有效率 为 9 . 。 33
2 I3 中成药 .. 李原l] 乐食健 儿宝 ( 参 、 1用 。 党 白术 、 苓 、 茯 山 楂、 神曲 、 山药 等) 淮 口服 治疗 , L ' 厌食 症 1 3例 , 设对照 组 bJ 1 另 8 例 口服 葡 萄 糖 酸 锌 口服 液 。结 果 :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4 治 9 . , 4 6 对照组 总有效 率 为 9 . 7 。曾莺 等l O 4 1 以健脾 消 积 冲剂 ( 苍术 、 怀山药 、 子 、 莲 白芍 、 脚柑 、 独 五谷 虫 、 丸 、 雷 榧子 、
导致t J 厌食症 的 因素较 多 , bL 大多数 临床 医家认 为 与脾 胃失调 、 纳化失 常有关 。汤一 新等 l认 为 , L 2 ' 厌食 以脾 阴不 bJ 足者 为多 , 原因有三 : 其 食品结构 的改变 ; 会因素 的影 响 ; 社 自 然环境 的影响 。胡爱 国l 通 过对 3 0例 厌食 症 患儿 的调 查 , 3 0 将本病病 因分为饮食 不节 , 喂养不 当; 先天不足 , 后天失养 ; 多 病久病 , 损及脾 胃; 环境 变化 , 思虑 伤脾 ; 湿熏蒸 , 阳失展 暑 脾 等 5 。骆 常义[ 总结 厌食 病 因指 出 , 胃因素是 产生 厌食 种 4 ] 脾

中医药在儿童食欲不振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童食欲不振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童食欲不振中的应用儿童是家长心头的宝贝,而儿童食欲不振成为了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儿童食欲不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经验总结,逐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药在儿童食欲不振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对儿童食欲不振的认识中医药认为,儿童食欲不振的原因主要与脾胃不和、脾胃虚弱、气滞等有关。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良好可以保证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气滞则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儿童食欲不振。

二、常用中医药治疗儿童食欲不振的药物1. 赤小豆赤小豆具有健脾除湿、开胃健食的功效。

可以煮粥或者煲汤给儿童食用,能够改善儿童脾胃功能,促进食欲的恢复。

2. 瓜蒌子瓜蒌子是常用的健脾开胃药物,有助于改善儿童的食欲不振。

可以将瓜蒌子煮水服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一起烹饪。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补气、益胃开胃的作用。

可以煎煮黄芪,也可以将黄芪研磨成粉末加入食物中一起服用。

4. 陈皮陈皮具有燥湿健脾、开胃消食的功能。

可以将陈皮煮水喝,或者将其研磨成粉末撒在食物上。

5. 鸡内金鸡内金被称为"天然胃药",具有健脾开胃、化湿除风的作用。

可以用鸡内金制作成糖浆服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一起烹饪。

三、中医药辅助食物疗法除了使用中药外,中医药还推荐了一些食材来辅助治疗儿童食欲不振。

比如,莴苣、大枣、山药、南瓜、红枣等都被认为有助于增加食欲。

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食材搭配中药食疗,达到调理脾胃、增加食欲的效果。

四、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可以刺激儿童腹部的脾胃经络,促进脾胃气机的调动,改善消化功能,进而增加儿童的食欲。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推拿,具体操作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推拿师。

五、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儿童食欲不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剂量要适宜,避免过量使用。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2024年)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2024年)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每到吃饭时,4岁的小虎就愁眉苦脸,推开妈妈送上的可口饭菜。

''他不吃饭,影响他的营养吸收,瞧他现在面黄肌瘦的!”近日,忧心忡忡的小虎妈带着儿子到XX中医院诊治。

该院儿科主任医师XX对笔者说,现在独生子女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患有厌食症。

据XX介绍,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临床常见之症,它以不思饮食,见食不贪,伴随体质量下降,多汗,发稀,色黄不泽,易感冒为特征,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

厌食症既定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一个症状出现在其他疾病中。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亦为人之枢纽,脾胃失调则人之受纳(即饮食入胃)功能、腐熟(消化)功能、分清降浊(吸收排泄)功能比受影响,故而出现厌食症。

换而言之,引起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调、喂养不当、药物影响、脾胃虚弱及疾病影响所致。

其中以饮食不调、喂养不当、脾胃虚弱最为常见。

针对其病机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的特点,XX认为,小儿厌食症治疗的关健在脾胃,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主要围绕健脾,调节小儿的脾胃功能。

常用药有太子参、白术、由药、鸡内金、五谷虫、砂仁、陈皮、扁豆等。

针对家长随意自行购药给小儿服用的现象,XX认为,这不可取。

因为导致小儿厌食症的病因还有许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才可取得良效。

如果随意给药,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造成脾胃功能的新的
失调等诸症的出现。

XX中医院
X年X月X
口。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对食物的厌恶和拒绝进食。

厌食症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他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西医都有一定的疗法。

下面将介绍中西医分别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食欲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等。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的功能,而脾胃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原则是健脾益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建议儿童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红枣等。

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首先,西医会给儿童补充营养,通过补充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或者营养剂来增加儿童的营养摄入。

此外,西医还会监测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其营养摄入达到正常标准。

同时,心理治疗也是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手段。

西医认为厌食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稳定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以促进正常的饮食行为。

总的来说,中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中医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中药和饮食调理来改善食欲;而西医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补充营养和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食物摄入。

在实际治疗中,中西医可以互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因为每个儿童的患病原因和病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家长还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补充高热量食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小儿厌食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 号 : R 7 .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G , 一 0 9 7 9 ( 2 0 1 7 ) 0 8 — 0 1 4 0 — 0 2 4 , J L 厌 食症 属 于4 , J L 病 症 中常见性 病 症 。患 儿 的临 床表 现 主 要 学者将脾 胃不和 的厌食 症患儿 l O O例均 分对照组 和 观察组 。对 照组采
崇d , J L 厌食 症 以维 护脾气 为 主 , 通 过 凋和脾 胃 、 辅 助 运化 等 方式 来 达 苡仁 予 以治疗 , 临 床效 果较 为显 著 , 治愈率普 遍较 高 。 到 治疗 的 目的 。并且 同 时还指 出, 即便 是 脾 胃虚 弱 的患 儿 , 使 用补 运 3 外 用疗 法 关 于d , J L 厌 食症 , 中医 治疗 同样 还有外 用治疗 方法 。关 于外 用治 疗措施 , 同样也有 学者 对此进 行 研究 。有 学 者使 用 消 导膏 贴 敷 , 临 床 即将 白 2 . 1 脾 胃气虚 : 有学 者选 取其所 在医 院的 1 0例厌 食 症患 儿 . 并 随机 分 治疗效 果非 常理 想 。另有 学者 使用 中药穴位贴 敷 加药膳 治疗 ,
行 研究 , 发 现可 将厌 食症归 类 为脾 虚 食 积 、 脾 胃阴虚 、 脾 胃气虚 、 脾 虚 白豆 蔻 、 法 半夏 、 滑石 、 厚朴 、 藿香、 佩兰, 治疗 疗 程结 束 后 , 效 果显 著 。 蒲公英 、 绵茵 陈 、 茯苓 、 苍术、 白豆蔻 、 佩兰、 薏 湿 困等 证 型 。但 另有 学者 就认 为 , 脾重 点并不 是补 , 而 是运 行 , 因 而推 同时 另有学 者使 用藿香 、
症 患儿 均分对 照组 和观察组 。对 照组 口服保 和丸 , 而观察 组使 用香 砂 增食 汤 , 配方 为酒制 大黄 、 木香、 砂仁、 鸡 内金 、 炒 焦三 仙 、 枳壳、 厚朴、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弱的患儿,可以适当增加山药、扁豆等药材,口渴患者则可加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厌食症患者
用天花粉;睡眠质量差的患儿在药方中可以配置莲子心、酸
的症状表现,所以当前临床需要对中医辨证治疗引起重视,将
枣仁。 ②脾胃气虚型:患儿以面色无光则、身体消瘦、情绪低
落、食欲差、舌苔淡、脉缓无力等症状为主,针对上述症状,需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马小兰
一、 引言
厌食症是小儿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出现
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临床主要以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腹泻、腹胀、便血等症状表现为主。 如果病情不能得到
及时的治疗,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免疫力下降等
胃肠负担,如果患儿出现厌食症状,应该分析患者该症状的
出现原因,并适当采取饥饿疗法,即节食 1 ~ 2 顿,在胃肠通
常后进行正常饮食。 除此之外,针对厌食症患儿也要加强家
庭护理干预,父母在早期学会疾病经验的传输,管理好患儿
的饮食与体重,构建良好的进食模式,督促子女进行正常饮
食,使患儿保持良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
四、 结语
的优势更加明显,且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的均是天然药材,不
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更高。
由于小儿厌食症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与智力发育,所
以临床加强小儿厌食症的预防干预,注重饮食结构的调整,
二、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
肝脾不和型、脾失健运型。 ①胃阴不足型:患儿症状表现为
食无味、精神萎靡、神色忧郁、情绪暴躁的症状,在治疗时可
·148·
作者简介:
马小兰,成都市双流区协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儿科学孩子食欲不振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食欲不振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食欲不振的中医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食欲不振的中医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食欲不振是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孩子吃得少,营养摄入不足,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中医在调理孩子食欲不振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中医认为,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孩子脾胃娇嫩,若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都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

从喂养不当方面来说,如果家长给孩子过度喂食,或者让孩子食用过多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其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就会减弱,孩子也就不想吃东西了。

饮食不节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比如孩子挑食、偏食,只喜欢吃零食而不爱吃饭,或者吃饭时间不规律,这些都会打乱脾胃的正常运作,使其功能失调。

情志失调同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压力过大,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导致孩子心情抑郁、焦虑,也会影响脾胃的气机升降,进而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此外,孩子如果久病体虚,脾胃之气受损,也会出现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症状。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食欲不振的呢?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如果孩子是脾胃气虚型食欲不振,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少便溏等,可能会用到四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益气。

若是脾胃阴虚型,孩子往往口干多饮、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这时可能会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滋养脾胃之阴。

而对于食积停滞型的孩子,常见脘腹胀满、口臭、大便酸臭等症状,会使用保和丸加减,以消食导滞。

除了中药,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

比如推拿按摩,这是一种非常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调理方法。

通过按摩孩子的特定穴位,如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捏脊等,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孩子的食欲。

中医也可以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也可以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是由于脾胃失和而导致的,长时间脾虚会导致气虚,进而小儿出现目光呆滞、身体消瘦等症状。

厌食症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家长的娇生惯养,导致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肝脾失和,这种情况多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来进行治疗。

1.脾胃不和(1)临床表现小儿没有食欲,吃不下饭,或者吃饭出现恶心、呕吐、肚子发胀的症状。

另外,患有厌食症的小儿大便容易干涩。

(2)病因病机其致病因素多是由于小儿脾胃不和导致的,如果胃功能受影响,患儿会不思饮食,进而导致脾功能失常,出现肚子发胀。

(3)治法其治疗方法为运脾和胃。

(4)药物藿香6~10克,法半夏6克,苍术6~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厚朴3~6克,砂仁3克(后下),草豆蔻3克,神曲6~10克。

加减:如果出现肚子发胀,可以添加鸡内金、谷麦芽和莱菔子进行开胃治疗;如果患儿有反胃恶心的症状,可以添加苏叶和胃止呕吐;如果患儿大便干结,可以添加大黄,有通便利下的效果;如果患儿出现口水黏热症状,可以加佩兰进行脾的调理。

2.脾胃虚弱(1)临床表现厌食症状日益加重,表现为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面色发黄、没有精神、气短无力、全身发汗、容易感冒等症状,且患儿的四肢冰凉,便秘症状严重。

(2)病因病机病因是由于患儿的脾胃气虚弱,而不能正常的运化,进而导致气血不足。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

(4)药物党参(或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陈皮3~6克,砂仁3~5克,山楂10克。

方义: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和甘草有健脾益气之效;陈皮有理气开胃之效;砂仁可以起到醒脾的作用;山楂可以帮助消化。

加减:如果患儿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可加龙眼肉和枣仁,起到养血宁心的作用;如果患儿出现头晕目眩,可加枸杞子和女贞子,起到补肝气的作用;对于胸闷、气短、不想言语的患者,可加麦冬和五味子进行补气滋阴;对于呕吐、恶心的患儿,可加姜半夏和竹茹,起到降逆止呕的作用;对于没有食欲的患儿,可加鸡内金和神曲进行和气开胃;如果患儿有严重的气血不足,可适量添加黄芪、当归进行补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

中医认为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临床疗效好。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手段众多,注重从整体出发,调理各脏腑的功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自拟汤药、中成药、外敷法、针灸及按摩法等方面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近况予以综述。

标签: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其病程较长,多为2个月以上[1]。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

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就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因素较多,大多数临床医家认为与脾胃失调、纳化失常有关。

汤一新等[2]认为小儿厌食以脾阴不足者为多,其原因有三:食品结构的改变;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

胡爱国[3]通过对300例厌食症患儿的调查,将本病病因分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病久病,损及脾胃;环境变化,思虑伤脾;暑湿熏蒸,脾阳失展等5种。

骆常义[4]总结厌食病因指出,脾胃因素是产生厌食的内在根本因素。

徐世军[5]总结李秀亮教授治疗厌食的经验,指出脾胃阴虚是脾胃功能失调在本病中的根本表现。

原因多为家长过分溺爱,片面追求高营养,致脾胃负担过重,高热量耗伤脾胃阴津,形成阴虚的病理。

陈宣[6]在总结厌食的治法时提到虫阻脾胃亦可致厌食。

熊磊[7]提出从肾论治厌食,原因为:脾与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小儿五脏皆虚,肾虚为最;厌食与缺锌互为因果,补肾即可补锌。

其观点与先天不足近乎一致。

杨华萃[8]总结罗笑容老中医治疗厌食的经验,提出厌食日久,必有瘀滞存在。

杨丽娟等[9]总结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与不良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不良、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疾病与药物因素、气候因素、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2中医药治疗2.1内治法2.1.1辨证论治根据厌食症的病机及临床表现,王丽珠[10]将小儿厌食症分为5型:脾运失健证,治以健脾助运开胃;胃阴不足证,宜养胃育阴兼以醒脾;脾胃气虚证,治宜益气健脾;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理气开胃;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佐以健脾。

骆常义[4]提出脾胃湿热型,治当燥湿健脾、淡渗利湿。

对于虫阻脾胃型,陈宣治以驱虫健胃[6]。

赵晶[11]提出气滞血瘀型,治宜健脾理气、活血化瘀。

刘书琼[12]将小儿厌食症分为心脾积热、脾虚湿泛、虚火上浮、心火上炎4型。

2.1.2自拟汤药张玉芬等[13]用自拟健脾消食汤(苍术、白术、山药、白扁豆、砂仁、木香、山楂、鸡内金、神曲、陈皮)治疗小儿厌食症36例,总有效率为83.3%。

朱爱茹[14]用补脾消积汤(太子参、白扁豆、山楂、乌梅、槟榔、牵牛子、薄荷、甘草)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总有效率为95.23%。

王波等[15]运用王春生老师自拟经验方爵床胃喜汤(爵床、胡黄连、萆薢、炒苍术、使君子、太子参、山药、炙甘草、木香、陈皮、鸡内金、生山楂)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总有效率为100%。

赵亚岚[16]用煅龙骨、煅牡蛎、磁石、珍珠母、钩藤、党参、白术、枳壳、陈皮、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组成抑肝扶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总有效率为90%。

刘建新[17]以自拟运脾和胃汤(白术、神曲、鸡内金、炒麦芽、茯苓、山楂、炒白扁豆、陈皮)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总有效率为93.3%。

2.1.3中成药李原[18]用乐食健儿宝(党参、白术、茯苓、山楂、神曲、淮山药等)口服治疗小儿厌食症113例,另设对照组84例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47%。

曾莺等[19]以健脾消积冲剂(苍术、怀山药、莲子、白芍、独脚柑、五谷虫、雷丸、榧子、海螵蛸、鸡内金)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并以胃蛋白酶溶液治疗50例作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优于对照组。

朱生全等[20]应用消化冲剂(太子参、山药、白术、杏仁、白豆蔻、白扁豆、莱菔子、桃仁、胡黄连等)治疗小儿厌食症94例,总有效率为91.5%。

邓沂等[21]以于氏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其中痊愈4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100%。

王宏仁[22]自拟小儿厌食丸(党参、炒白术、云茯苓、炒白扁豆、炒山药、黄连、陈皮、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炒薏苡仁、炒枳实、鸡内金、炒莱菔子、甘草)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总有效率为100%。

张晓霞等[23]用增食开胃口服液(主要是山楂、神曲、麦芽、陈皮、木香、砂仁、白术、苍术等)治疗小儿厌食症150例,总有效率为98%。

刘智斌[24]以启脾开胃散(青皮、陈皮、莪术、槟榔、芦荟、生甘草、使君子、白术、太子参、黄连、焦三仙)配合割治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总有效率为100%。

王瑞萍[25]用悦脾开胃颗粒(党参、茯苓、陈皮、白术、法半夏、木香、砂仁、焦三仙、藿香、防风、炙甘草)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夹积证34例,总有效率为83.94%。

2.2外治法2.2.1外敷法王雨燕等[26]以自拟健胃膏(附子、桂枝、苍术、干姜、白芥子,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用)外敷中脘、足三里、胃俞、天枢、阳陵泉、脾俞,疗效较好。

贺进英等[27]以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自拟中药方剂(陈皮、鸡内金、沉香、焦三仙,加醋适量炒热)熨中脘、神阙、天枢,疗效满意。

2.2.2针灸及按摩法雷龙鸣[28]以点刺四缝穴配合患儿家属按摩治疗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为86.54%。

李伟等[29]以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9例,总有效率为100%。

贾元斌等[30]采用五经推拿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93例。

小儿手指螺纹面的5个穴位,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合称“五经”。

推五经是在患儿左手或右手五指的螺纹面进行补法或泻(清)法操作的方法。

经治疗,痊愈70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6%。

3结语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手段众多,均以脾胃为主,兼顾肝肾,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各脏腑的功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临床上这些方法、手段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较好地克服了西医由于片面补锌而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

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有明确诊断指标的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中药制剂方面,便于小儿服用的简便、快捷、安全性高的剂型较少,今后仍需进一步探讨,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以推动中医药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1]江育仁,王玉润,刘弼臣,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2.[2]汤一新,魏睦新,熊维美,等.当代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4.[3]胡爱国.小儿厌食病因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06,24(5):58.[4]骆常义.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探讨[J].四川中医,2007,19(6):7.[5]徐世军.李秀亮教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学术思想[J].福建中医药,2007,33(1):19.[6]陈宣.小儿厌食症治疗七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4(1):42.[7]熊磊.小儿厌食从肾论治考略[J].中医函授通讯,2007,19(2):28.[8]杨华萃.罗笑容老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2):18.[9]杨丽娟,陈爱珍.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60.[10]王丽珠.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23(1):20.[11]赵晶.小儿厌食症证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6,31(2):162.[12]刘书琼.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6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2(1):23.[13]张玉芬,耿金凤.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36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9,5(2):131.[14]朱爱茹.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105例[J].吉林中医药,2006,(4):44.[15]王波,王漪,王春生.爵床胃喜汤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9,33(3):4.[16]赵亚岚.抑肝扶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现代中医药,2007,(5):52.[17]刘建新.运脾和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河北中医,2007,25(11):848.[18]李原.乐食健儿宝治疗小儿厌食症113例[J].陕西中医,2007,22(5):279.[19]曾莺,邓丽莎.健脾消积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0(7):544.[20]朱生全,李永健,马晓莲.消化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94例[J].陕西中医,2008,23(6):503.[21]邓沂,于善哉,张士卿,等.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J].中医药学刊,2009,21(6):863.[22]王宏仁.自拟小儿厌食丸治疗厌食症32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0(12):1388.[23]张晓霞,穆歌.自拟增食开胃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15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17(2):117.[24]刘智斌.启脾开胃散配合割治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J].陕西中医,2007,24(6):496.[25]王瑞萍,柴雪娇.悦脾开胃颗粒治疗小儿脾虚夹积型厌食症3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2(12):1026.[26]王雨燕,尚艳杰.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厌食症[J].中国民间疗法,2006,11(1):26.[27]贺进英,王云鹏,高海妮,等.抚触联合中药熨穴位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3):2934.[28]雷龙鸣,梁海燕.点刺四缝穴配合患儿家属按摩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157.[29]李伟,黄艳红.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9例[J].国医论坛,2006,22(10):42.[30]贾元斌,汤伟,宿绍敏,等.五经推拿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93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3(5):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