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咏史诗-杜牧

咏史诗-杜牧

一、咏史诗的知识点回顾:1.什么叫咏史诗?——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2.回顾我们学过的咏史诗词:——诗歌:《蜀相》、《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3.总结这些咏史诗的共同特色:(1)“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2)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咏史诗的内容: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5.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什么关键内容?——(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2)体会意图——诗人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3)领悟感情——诗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4)有什么写作技巧?咏史诗常用表现手法:1、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2、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3、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咏史古诗知识点

咏史古诗知识点

咏史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学知识。

咏史古诗更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讴歌和记述历史中的伟人、事件以及社会风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咏史古诗的知识点。

一、咏史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咏史古诗是指以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为题材的诗歌创作。

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叙述,更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咏史古诗的特点包括:1.时代感:咏史古诗往往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唤起读者对某个时代的感知,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独特性。

2.感情表达:咏史古诗往往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诗歌的表达来传达作者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赞叹、咏叹或思考。

3.文化传承:咏史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传承给后人,使历史不会被遗忘。

二、咏史古诗的发展和流派咏史古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咏史古诗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1.首善之辈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和《贾生》等。

这些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了对其才华或悲剧命运的赞美和怀念。

2.赋诗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白日依山尽》等。

这类诗歌通过描写历史事件的场景和人物,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3.唐宋史诗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和《滕王阁序》等。

这些诗歌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风貌。

三、咏史古诗的经典作品赏析咏史古诗中有许多经典作品,下面将对其中的几首进行赏析。

1.《将进酒》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李白以饮酒为主题,通过咏史手法,赞美了古代英雄的豪情壮志。

通过描绘英雄的风采和豪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2.《白日依山尽》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同时也是对历史悠久和不可逆转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观传递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ppt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ppt

3、常用的表现手法
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物的无情 长久反衬人的悲情 短暂 ③今昔对比 ④虚实相生 ⑤用典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⑥直抒胸臆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
• • • • •
吴兴杂诗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何地 之情
咏史是为了抒怀: 对史实的看法 对自身的感慨 对社会现象的感叹
①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②追慕前贤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怆 其他相关感慨 借古抒怀 ③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④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⑤物是人非、人世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咏史诗三首

咏史诗三首

咏史诗三首(一)《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诗的有关知识及其鉴赏要点。

2、学习诗歌比喻、对比、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

3、掌握诗歌侧面落笔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5、了解诗人所处的背景,理解诗人对时代的反思和生不逢时的感慨。

教学重点:诗歌用典、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语言品析,诗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诗人的身世之叹。

教学过程:一、咏史诗的知识点回顾:1、咏史诗的特点:2、咏史诗的内容: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3、如何鉴赏咏史诗: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用典。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4、如何分析咏史诗的用典手法;(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学习<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

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

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

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他为人文思敏捷,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法极其多样,他以二十七岁英年离世,常与王勃等为后人引作“天妒英才”之力例,然已成绩斐然,假能天赐凡寿,使有圆熟之机会,则我华夏当又添一李白矣,此诚可喟也!二)学生结合并序,了解本诗的背景: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 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 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 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西


刘 禹
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锡古
背景
1、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 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 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 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危机四伏的时代。 2、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 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动人心魄的诗篇。
翻译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 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 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 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 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小结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借西晋灭吴的 历史事件,抒发了对唐统一的渴望之情;
“山形依旧”“故垒萧萧”两句借古 伤今,写山河依旧,人事不同,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兴亡的伤感之情;
同时也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兴废 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要吸收六朝灭亡的 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练习2

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 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 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 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 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 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 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 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 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 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早在先秦时期,《诗经》 《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 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 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咏史怀古诗词的分类:
有一种是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 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 己的态度倾向。 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 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 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还有一种则全诗只叙史实(当然不是历史书中的 “史实”),不着一字评论,甚至对自家身世也不 发一语。这种构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 另有一种景中寓有史实,以景衬情的构思。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 一人、一事,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的镇江市)有关的不同朝代 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与京口无关,属于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 为题的小令,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 感情。
一、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咏史怀古诗词的特点:
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 自抒身世遭遇之感。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往 往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他们常常把史实与现实扭 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论社会时政。 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 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 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 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 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 心政治的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对比
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突出社会变迁、物是 人非的感慨。
夸张
运用夸张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
用典
运用典故或神话传说,丰富诗歌内涵,增强 文化底蕴。
04
咏史怀古诗的价值与影响
文化传承及普及教育
传承历史文化
咏史怀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历史,提高文化素 养。
特点
借古抒怀:通过对历 史事件、人物或地点 的描述,表达诗人的 情感和思考。
对比强烈:常将现实 与历史进行对比,突 出古今的差异和矛盾 。
寓意深刻:通过对历 史的反思,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或对未来的 展望。
历史背景与传承
历史背景
咏史怀古诗源于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其背景是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诗人多借此抒发对历史事 件和人物的感慨。
使用借古喻今手法
03
描绘历史细节
通过咏史怀古诗中的借古喻今手 法,表达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看 法,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文章中可以描绘一些历史细节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吸引读者的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承
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抒发的感 慨和思考具有普遍的意义,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创作动机与表达方式
创作动机:诗人们通过咏史怀古诗表源自 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抒发内心的情感 和思想。
对比现实与历史:将现实与历史进行对 比,抒发对古今的感慨和思考。
刻画历史人物: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 和描绘,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 批评。
借景抒情
借助景物描写,抒发内心情感,情景交融。
意境营造及情感表达

咏史诗复习资料课件

咏史诗复习资料课件

意境营造
总结词
意境营造是咏史诗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营造独特的意境,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 效果和审美体验。
详细描述
在意境营造方面,诗人应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描绘和刻画,通过运用象征、 暗示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同时,意境的营造也需要注重整体性和层
次感,以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03
咏史诗的创作技巧
语言运用
总结词
语言运用是咏史诗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运用优美的语言,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在语言运用方面,诗人应注重语言的音韵、节奏和修辞手法。通过运用平仄、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使 诗歌更具音乐美感。同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的主题和情 感。
启示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启示,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引 导人们思考现实问题。
历史情感与思考
历史情感
咏史诗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 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思考
咏史诗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引导人们深入思考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咏史诗复习资料课件
目 录
• 咏史诗基础知识 • 咏史诗的主要内容 • 咏史诗的创作技巧 • 咏史诗鉴赏方法 • 咏史诗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contents
01
咏史诗基础知识
咏史诗的定义与特点
咏史诗的定义
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人物或 古迹为题材,通过诗歌形式进
行抒发和评价的文学体裁。
题材历史性
咏史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 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和评价。

高适《咏史》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高适《咏史》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咏史高适(唐代)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同情。

现在的人不了解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只把他当成凡夫俗子看待。

注释尚有:尚且还有。

绨 (tí)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

范叔:范雎,字叔。

战国时期的范雎。

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

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犹作:还当作。

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创作背景《咏史》是诗人高适创作于盛唐。

这首诗是写于未入仕途之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因他自以为是“天下士”,却只得到个“封丘尉”,于是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

此篇虽题为“咏史”,实则是诗人借咏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评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

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

“范叔”,指范睢。

范睢字叔,故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

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

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

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

咏史怀古诗答题技巧

咏史怀古诗答题技巧

鉴赏方法
• 解读要求:
• (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 (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 样的感情。
• 1、弄清史实,找媒介。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
怎样的古人、往事,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
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 如,临古地: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
虚实结合
• 昔日是虚写,今日是实写。昔日是繁 华热闹,今日是萧条冷落,两幅对比 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 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巧于用典(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入词)
• “竹西”是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暗示扬 州,与“淮左名都”对举成文,并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隐为兴旺与荒凉的对比,表达作者对侵 略战争的怨愤之情。

乌江 李清照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诗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 亡贤愚而已。”
•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 民族的前途命运。 • 5、评价历史是非。

常见主题归纳:
• (1)怀古伤己:
•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 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连,触发点在古
人,落脚点在自己。
•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 蜀 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古咏史诗重点知识概述-

怀古咏史诗重点知识概述-

特点
二、怀古诗内容归纳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人事) 怀古伤今(景,古迹) 理性反思(客观表述看法)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 桑;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 虚实相生;对比;侧面烘托、直抒 胸臆;用典;联想想象;即事议论 或雄浑壮阔,、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冠以“咏”、“咏史”、“怀古”、“览 古”、“××古”,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 为题。 2、内容: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 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国家——国运衰微, 名地——昔盛今衰 伤时,孤寂失意 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

怀古咏史诗小结

怀古咏史诗小结

1.(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晚唐诗人,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 旋绕曲折。
荠麦:荠菜与麦子。 角:军营号角。 黍离之悲:指对故国的怀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宋代设置淮南东路,称为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首府。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竹西:亭名。 春风十里:指繁华的扬州街道。杜牧《赠别》中有“春风十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里扬州路”之句。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扰到长江附近。 废池:被破坏城池。 杜郎:指唐诗人杜牧。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俊赏:对景物有出色的鉴赏能力。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豆蔻词工:指杜牧的《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名 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青楼好梦:指杜牧的《遣怀》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青楼薄幸名。”青楼,歌妓的住所。 二十四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红药:芍药花。
2.(2008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 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怀古咏史诗小结
一、学习内容
1.咏史诗的定义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 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 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 歌。 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 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 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咏史诗鉴赏

咏史诗鉴赏
咏史诗——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咏史诗
走进诗歌之十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咏史诗的定义及表达情感大致类型 。 了解咏史诗的定义及表达情感大致类型 2.掌握咏史诗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 掌握咏史诗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咏史诗的定义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实( 包括古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实 ( 包括 古 古事、 古迹) 的咏叹, 人 、 古事 、 古迹 ) 的咏叹 , 抒发其 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 它往往借 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 兴亡之感、 助诗歌抒发历史 兴亡之感 、 借古讽 借古伤己、 理性评说历史事件 今 、 借古伤己 、 理性评说 历史事件 和人物。 和人物。
2. 本诗中使用哪些表达技巧? 本诗中使用哪些表达技巧?
借古抒怀:写兴亡的感慨, 借古抒怀:写兴亡的感慨,实际也寄寓了诗了自己 仕途无望,离开长安时的痛苦,语中含情, 仕途无望,离开长安时的痛苦,语中含情,寄寓深 刻。 借景抒情: 咸阳道” 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 借景抒情: “咸阳道” 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送 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 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写出金铜仙人孤独离别 的伤感之情。 的伤感之情。 拟人手法:把金铜仙人写得有情有义,悲怆忠义、 拟人手法:把金铜仙人写得有情有义,悲怆忠义、 衰兰(送客)、 )、天 有情、 衰兰(送客)、天(有情、老) 。 比喻奇特:铜人铅泪,表现对汉宫故主依恋, 比喻奇特:铜人铅泪,表现对汉宫故主依恋,构想 新奇独特。 新奇独特。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魏官,酸风,眸子, 相结合: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魏官,酸风,眸子,
3.名句欣赏: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 名句欣赏: 衰兰送客咸阳道, 名句欣赏 若有情天亦老。 若有情天亦老。”
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 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 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 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 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 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 人的愁。 人的愁。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 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 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 也照样会衰老。 话,也照样会衰老。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 作者)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 人(作者)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 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一、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13)解答咏史诗阅读题(第482期)

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13)解答咏史诗阅读题(第482期)

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13)解答咏史诗阅读题(第482期)咏史诗又称怀古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写作对象的诗词,即针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成败或历史人物的功过、朝代的兴衰等,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感悟的诗词。

一、知识梳理1.在唐代创作咏史诗比较多的诗人有中唐刘禹锡、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刘禹锡的咏史诗多采用七言律诗或绝句形式,如《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杜牧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七言咏史绝句,如《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李商隐的咏史诗大多是托古讽今之作,如《隋宫》、《贾生》、《筹笔驿》等。

2.咏史诗标题常含“怀古”一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或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入题,如杜甫的《蜀相》、杜庠的《赤壁》(2004年上海卷)。

3.咏史诗常见的题材有勾践灭吴、项羽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战、李杨(贵妃)爱情等,咏史诗中咏叹较多的历史地点有赤壁、金陵等,杜甫常咏赞蜀相诸葛亮以抒发自己忠君爱国之情。

4.以诗论史是指在概括历史事件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褒贬评论。

如杜牧和王安石的同题诗《题乌江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态度迥异,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项羽自刎而惋惜,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诗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

5.借古讽今是指对社会政治有所不满,借剖析历史事件抨击封建统治者。

此类诗长于精辟议论,如杜牧《过华清宫》(2003年上海春招卷)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一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封建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6.借古抒怀是指借评析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间接抒情方法。

此类诗中历史人物与作者之间是类比或对比关系。

一类诗是借助类比手法,以历史人事与自己的相似点为抒怀连接点。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借廉颇老了尚思为国效力来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一、咏物诗知识要点1、定义: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3、分类:咏史怀古诗,严格地说,可分为“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精辟议论。

4、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5、艺术手法(1)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表现手法①修辞手法:反问、比喻、双关、反语等②其他手法:用典、对比、衬托、象征、侧面烘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6、表达方式:议论、描写、抒情7、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二、鉴赏方法指要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①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②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体会意图)③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④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以《咏怀古迹》(其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1、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①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②“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

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唐朝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之鉴。

第二种: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马嵬(其二)》借叙马嵬之变,以李隆基和杨玉环为抒情对象,采用了倒叙的章法结构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含蓄地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四)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

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1、艺术手法(1)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表现手法①修辞手法:用典、反问②其他手法:对比、衬托、侧面烘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2、表达方式:议论、描写3、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实战演练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一)诗人介绍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

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

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

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死于任上。

世称刘随州。

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二)背景介绍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三)鉴赏步骤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贾谊,被贬长沙三年;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

2、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贾谊故宅由贾谊故宅见到的悲凉情景联想到贾谊被贬的遭遇,由此又想到自己刚而犯上被贬长沙的现状,于是咏古抒情。

3、领悟感情本诗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慨个人遭遇。

4、分析写法在构思上:以景衬情在章法上:以悲情衬悲情首联:暗喻颔联:渲染环境颈联:反语、双关尾联:象征◆总结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

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四、链接高考汴河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