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对策_郑栅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和改革论坛DEVELOPMENT RESEARCH

[内容提要] 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对快速发展中的沿海城市,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及时主动应对,并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是在各地发展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拟就厦门产

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厦门 产业发展 措施

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同沿海其他城市一样,当前厦门的产业发展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厦门今后一段时期的产业发展产生势必深远影响,从短期看,新增建设项目将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投资和用地规模双控制,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资金平衡难度加大,其结果直接增加了基本建设成本支出;从长期看,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现有企业的换汇成本加大,本来微利的企业将面临亏损,从而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形成“倒逼”机制,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和升级。

另一方面,一些制约厦门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问题随之进一步显现。主要有:(1)工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表现在产业链较短、品牌带动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2)服务业对制造业层级的提升作用不明显;(3)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尚未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体系。

可以预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长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十分明确,就是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因此,如何立足现实基础、针对困难和问

题,适时调整厦门产业发展方向及重

点,是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一项长期而

又艰巨的任务。

二、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厦门是国务院批准首批的四个经

济特区之一,如今特区政策优势已逐

步淡化,但不可否认,跟国内许多同类

城市相比,厦门还是有许多独特的优

势,其中之一就是区位优势,体现在三

个方面,即港口优势、外向型优势和对

台优势。这个优势在相当长时期内不

会失去。有了这个优势,厦门就具备了

拓展国际贸易、发展临港产业的基础

和条件,同时也能为广大内陆腹地的

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口岸与通道。

此外,厦门还具有综合成本和综合效

益优势,即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

物流及城市管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厦

门与周边地区相比,具有交易成本较

低、综合回报率高的优势。

上述优势共同构成了厦门吸引资

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资本总是向低

成本、高回报的地区流动。新的资本来

了,这是增量调整,原有的企业在“倒

逼机制”的作用下,有些企业可能会迁

移,这是减量调整,有些企业在综合成

本和综合效益的作用下继续发展壮大,

这是存量调整。通过这样一个动态调

整的过程,可使产业发展实现新的平

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确立下一步产业发展的方向

和重点?我们认为,第一个原则就是

立足现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在

经意和不经意中已形成了一些优势产

业链,有的已经在全国、全省大格局中

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如LED、PTA、

装载机、大客车、飞机维修、电控开关、

钨制品深加工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下

一步产业发展的基础,厦门的产业结

构调整不能抛开现有的这些产业链。

对现有的产业链,应选择那些对

GDP和税收贡献较大的产业,千方百计

地做大、做粗、做长、做优。做大就是

要把产业的主体规模做大,并形成一

批骨干龙头企业;做粗就是要形成系

列化产品,满足客户对同类产品的个

性化要求;做长就是要有一批协作配

套项目和关联企业,使产业链向上、下

游延伸;做优就是要实现品牌创新和

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除现有的优势产业外,厦门应该

引进或培育哪些产业呢?我们认为,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来引进和培育相关

产业:(1)技术较先进,(2)增值率较高,

(3)能发挥区位优势,(4)符合节能环保

方向。按照这四个原则,厦门下一步应

重点关注并扶持以下产业:①临港工

业(利用港口优势),如汽车、精细化

工;②商务营运(利用区位优势),如研

厦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郑栅洁

30发展研究 / 2008年 第1期

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③成长型、科技型行业,如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应用软件、光机电一体化、数字移动通信等;④金融业中的银行保险机构、证券与期货机构;⑤物流业中的港口物流和专业物流配送;⑥卫生行业中的医疗保健业;⑦中介服务业中的会展中介、旅游中介、人才中介及科技咨询;⑧服务外包业;⑨文化创意产业;⑩环保产业,如光伏产业、膜技术等。

三、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政府和企业都应主动作为,对政府来说是如何引导和推动的问题,对企业或行业来说是主导和运营的问题。对具体市场主体行为,政府不宜干预过多,政府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好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工作。

1.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环境是软实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就等于为产业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有时甚至比直接调控产业发展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从制度入手,规范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具体行为上要能办的尽快办,减少人为因素和自由裁量权,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二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上一视同仁,使各类产业主体,无论外资、民营或私人企业,无论企业大小,都能够平等竞争;三是非原则性的问题,要赋于企业或行业更大的自主权;四是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调整,明确功能区划,为企业近中期的发展、为产业链的延伸留足必要的空间。

2.加强政府与企业相互沟通

政府与企业的相互沟通,关键在信息方面的沟通。政府在掌握信息方面有三个优势:一是平台多,二是渠道广,三是信息量大。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与企业多做沟通与联系的工作。只要不是为了获取私利,只要不干

扰企业的正常生产,这样的联系与沟

通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有两种情况存在:一方面政

府部门有意识地为企业创造的许多机

会、搭建的许多平台,但企业的兴趣似

乎并不大,特别是没有得到企业老总

们发自内心的重视,从效果看也并不

理想;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信息、企

业的许多困难、企业想反映的政策建

议,往往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及时反

映到政府相关部门来。不少企业反映

他们处于信息链的最末端,对市场及

其他方面的动向了解很少,所以需要

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来给予帮助。

3.提供专业化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企业所存在的困难、产业发展

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解决问

题的难度明显加大。这需要一支能提

供专业化服务的队伍。

当前政府部门应下决心建立或完

善一些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目的是

要有一批人常年专职从事于某几件事,

沉下心来开展工作,使政府在产业发

展方面的一些好的思路有人去强力推

动,把政策和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措施。

专业化队伍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过

程的服务,并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长

效机制,在企业运营较为顺利的阶段

可以乘势推进,帮助做强做大;在企业

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

克服难关。

4.把握支撑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才、资本、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三

个关键因素。

人才 产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

是人才的竞争,有时一个关键性的人

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生成和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功与否的一个关

键因素还要看我们能否培养、引来、留

住真正需要的人才。

首先是要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

创造好的创业环境和好的用人机制;

其次是有效引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

端人才,特别是紧缺型的技术人才和

管理人才;三是加强人才教育与培训,

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内外学术带头人来

领衔授课、定向育才,另一方面要引导

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建立符合厦门产

业发展方向的专业设置。

资本 产业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强

有力支持。为了服务于产业发展及其

结构调整,应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综

合性资金支撑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良

好的政、银、企关系,相互推动,相互

协作;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扩大上

市融资的规模;三是积极推动发行企

业债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灵活

运用信托工具,扩大信托融资规模;五

是扶持担保业和风险投资业发展,改

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六是调动民企

投资积极性,激活民间资本参与产业

发展和城市建设。

政策 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

出台,客观上使以往制定的许多政策

中的部分内容失去原有的效用。因此,

应该抓紧对现行政策进行全面疏理和

必要的调整,重点是关于人的政策、关

于企业的政策和关于发展环境的政策,

特别是关于产业发展的扶持与引导政

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对现有企业和新引进企业的扶持

要着眼长远、着眼全局,要确保整个产

业链在厦门生根拓展、做强做大。对于

制造业来说,真正的转型还应通过研

发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据了解,相当

部分的厦门企业没有独立的技术,而

只是借助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和发

达国家的产能转移来获取利润。所以,

产业政策应重点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

品牌创新,并为企业引进配套项目;服

务业方面的政策要重在实效、重在工

作落实机制的改进,确保服务业发展

速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明显

提升。

[作者系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

(责任编辑:叶子)

发展和改革论坛

DEVELOPMENT RESEARCH

31

发展研究 / 2008年 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