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布局产业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1

林汝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逐步壮大,2005年生产总值(GDP)达1029.55亿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2.0:55.6:42.4。2005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2096.82亿元,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行业共完成产值1534.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7%。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以本岛为核心,向周边呈环状拓展,产业梯度分布明显的产业布局格局。但是也存在着对产业布局控制不力、区域内产业发展不合理、工业区多而散、产业趋同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不利于各经济区域的合理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使得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难以实现良性循环。

一、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我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对产业的合理布局。目前我市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交通条件基本上相吻合。本岛商贸、金融、旅游、文化、教育、体育、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研发较为发达,沿环西海域和东海域主要布局工业,形成了石化产业基地、机械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和港口物流区以及城市外环山区的生态旅游区和农业发展区。

1、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扶持重点区域发展,同时注意岛内外协调发展。岛外的经济实力逐步壮大,据统计,2005年海沧区生产总值164.1亿元,集美区生产总值132.87亿元,同安区生产总值73.92亿元,翔安区生产总值38.0亿

1本文为作者参与2004年厦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厦门市产业布局规划研究》课题研究和《厦门市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制定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成果。

元,岛外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7%。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岛外工业集中区大规模建设,工业的发展重点向岛外转移,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平衡。

2、各行政区主导产业较为明显

各区注重发挥区位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重点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和项目,区域主导产业日益明显。厦门本岛作为中心城区,金融信息、会展旅游、商贸物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第三产业较为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电子、生物制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中心。海沧形成了以石化为龙头的重化工业基地,港口航运发展迅速,集美以电子、机械和文教旅游为特色,同安以饮料、食品等轻工产品为主导,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翔安作为新区,以农业为主,但是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会在此形成。

3、重点开发区发展迅速,为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整合前,厦门市现有各类开发区34个,总规划面积10135公顷,已开发4320公顷,开发率42.6%。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3个,市级开发区13个,区级开发区12个,对全市的电子、机械和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形成有力的支持,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对厦门工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随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集中区加快建设,提供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将对我市的产业合理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二、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缺乏有力引导

一是规划滞后,产业布局规划滞后于城市规划,对全市总体产业布局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开发区的产业导向不明确,这样就对全市工业区布局及规模缺乏有力的规划引导,导致工业区布局混乱。二是规划执行难度大,对产业导向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无法通过行政命令来安排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控制手段,使得政府对产业布局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政府掌握的财力有限,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外资大量进入,加上规划控制力度不够,法律效力不足,执行力量薄弱,使得政府对产业项目的选址无法进行有效强力的控制。三是地方利益驱动。目前厦门实行的是招商责任制,在现行行政体制和分税制下,镇政府具有发展地方经济的强烈冲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企业饥不择食,来者不拒,无法对外资企业进行产业引导。

2、区域内产业发展不合理

一是由于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模糊认识和规划管理的松驰,各城区功能定位不鲜明,且相互重叠,相互制约,造成居民区与工业区、工业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粘连,“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本岛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本岛还有相当部分的一般加工业,污染程度较大,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半径有限,缺乏带动辐射作用强的服务业项目和企业,使得本岛的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制约着城市品位的提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三是岛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的布局具有服务性、依附性、多样性和网络性等特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将会制约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海沧工业较为发达,第三产业明显滞后,商业设施和社会设施不足,导致这些地区人气不旺,并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影响了投资环境的改

善,不利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

3、工业区多而散,产业不够集中,主导产业不明确

一是我市工业区规模小,工业布局分散,在开发区整合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前,我市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区规模2.5-3平方公里的仅有4个,最小的工业区面积仅为6446平方米。特别是部分区和镇招商引资布局比较混乱。二是开发区内相关产业不够集中,产业过杂、过乱,不相容的产业混杂在一起,造成区内产业相互排斥,园区整体效益较低。这就使得产业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也不利于工业区开发对城市化推进作用的发挥,难以带动人口聚集,造成了以人口规模和素质为基础的房地产和商贸业的发展滞后,制约了第三产业发展,进而造成了整个产业无法有效聚集,同时也就影响了城区的拓展和城市建设品位的提高,使得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4、产业趋同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规划不科学,管理分散,行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定位雷同,专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行政区产业趋同,如集美、海沧、翔安均提出要发展汽车产业;二是行政区内的各镇、各街道之间产业趋同,岛内不少街道纷纷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同安的饮料企业就分布在各镇;三是部分开发区产业趋同,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区域位置、交通信息条件、科学技术进步情况、人口与劳动力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来选择产业。产业趋同造成了产业分布分散,加剧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和对有限资源争夺的竞争,不利于各经济区域的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使得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三、产业布局总体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