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中医院护理记录单 混合痔
混合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好
较差
□ □
般
好
□疼
「施 口 □□措 估位法理 评 疗护 痛 松他 疼体放其1.234
穴屮中其
2 3 4
? ? ? ? 次次次次
天天天天
□ □
好
较差□ □般
好
情 □: 田「法施 脱zn方措 物位纳理 肿 回护 察 核他 观体痔其1.234
<:如>: 中中其
2 3
? ? ? 次次次
天天天
□ □好
较差□ □般 好•
□秘 便
□
肠
灌□匸口 留摩灸压
保按 贴□: 药位 穴炒他 中穴艾耳刮>
1.2345S
-H- -H- -H- -H- -H- -H- rY~r rY~r rY~r rY~r rY~r nn nn nn nn nn nn应应应应应应 ? ? ? ? ? ? 次次次次次次
□ □好 较差
□ □般
好
浪□潮痒 肛
<:如>: 中中其
2 3
? ? ? 次次次
天天天
□ □好 较差
□ □般
好
1
□好 较
□好
□(请注明)
2.
3.
一般口差□
、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 医 护 理 技 术
艾灸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熏洗
中药外敷
刮痧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混合痔辨证施护记录单模板
不可拉动内痔结扎线,以免引起疼痛或出血,术后8~12天为脱线阶段,应减少活动,排便时勿努责,以防术后大出血。
出院宣教□
1.每晚温开水或中药坐浴。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及时治疗泄泻或便秘。便秘时指导患者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圈。
3.忌久坐、久立或久蹲,不坐太热、太冷、潮湿物体或地面,最好选用软坐垫。
其他□
水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站、久蹲等。
红光治疗□
中药封包□
热敏灸□
尿潴留□
□1.观察膀胱充盈程度。
□2.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
□3.热敷下腹部。
□4.指导患者诱导排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
TDP□
中药封包□
穴位注射□
其他□
三、辨证施护
生活起居□
□1.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每日便后及每晚温水清洗。
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疼痛剧烈,脱出物颜色紫暗,手法无法回纳,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中药熏洗□
中药外敷□
其他□
便秘□
□1.观察排便频次。
□2.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指导患者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圈。
□4.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站、久蹲等。
□5.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遍,每遍做20~30次。
混合痔病程记录.
姓名:甘德武住院号:141123132014年11月23日首次病程记录患者:甘德武,男,48岁,因“间断便血5月,加重2天”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1、患者系中年男性,病程长,病情加重;2、现病史:患者入院前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大便时肛门出血明显,量少色红,大便时肛门疼痛,便后无明显减轻,无畏寒、发热,无潮湿、瘙痒等症;患者未引起重视,病情逐渐加重,近2天来患者自觉大便时肛门出血明显,鲜红色,患者遂于今日到我院就诊,经门诊医生检查后,以“直肠粘膜脱垂、混合痔(血栓性)、直肠息肉、肛乳头瘤”急诊收入住院治疗。
自患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便质干1日/次,小便正常。
3、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艾滋”等传染病史。
否认“慢支炎、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输血史、外伤史、手术史。
4、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7次/分BP:128/7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入病室,神清语晰,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水肿、瘀斑及出血。
皮肤弹性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及区域淋巴结未触及。
头颅外观无畸形、正常方颅。
毛发分布均匀有光泽,色黑,无脱发。
双侧眼睑无下垂及水肿、巩膜未见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25cm,对光反射存在。
双耳对称无畸形,双侧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溢出,乳突无压痛,鼻道通畅、中隔无偏曲、无流涕。
口唇红润、无发绀,牙齿排列整齐、舌质红,伸出居中,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无充血、声音无嘶哑。
颈部双侧对称,无颈项强直、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均匀、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约1.0cm。
搏动范围正常,无摩擦音,心界正常、心律齐,心率7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姓名:甘德武住院号:14112313腹部平坦、无膨隆,腹壁静脉无怒张,未见皮疹,瘢痕。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导言: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脱垂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无副作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混合痔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以及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中医对混合痔的认识及原因分析中医认为混合痔是由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脾胃虚弱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造成痔疮的发生。
同时,气滞血瘀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加重痔疮的症状。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调理脾胃功能、活血化瘀为主。
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调理脾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痔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同时,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 中药治疗:(1)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可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2)活血化瘀方剂:由当归、川芎、三七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痔疮症状。
3. 中医按摩:(1)局部按摩:采用中医经络理论,按摩痔疮患者的局部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以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异物感。
(2)腹部按摩: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按摩腹部,以促进脾胃功能的调理,加快废物排出。
4. 中医针灸:(1)耳针疗法: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穴位,如大肠、小肠、直肠等,以调理肠道功能,缓解痔疮症状。
(2)穴位贴敷:将中药材制成药膏或贴剂,贴在特定穴位上,如足三里、关元等,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三、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1.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了解混合痔的具体情况及相关症状。
2.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中药治疗、按摩和针灸等。
3. 定期复诊和疗效评估:定期复诊,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混合痔的护理记录范文
1 术前护理1.1 精神护理患者入院后,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往往会产生各种负面心理,如焦虑、畏惧等,影响休息和食欲,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热情向其介绍病房环境,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耐心讲解有关所患疾病的知识,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术式、部位、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有关事项,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1.2 饮食护理膳食应供给足够的热量,以蛋白质及维生素为主,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
身体虚弱的患者,术前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如鱼肉、瘦猪肉、鸡肉等。
术前6h禁食。
1.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过高,说明有感染存在,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的患者应考虑是否为痔疮出血过多或疼痛刺激引起,女性患者月经来潮应延期手术,以免感染而引起水肿和出血,对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应检查心功能。
手术日晨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4 手术前准备嘱患者手术前排空大小便,术区备皮,遵医嘱必要时给予灌肠,清洁肠道,防止术后感染,同时有利于手术操作。
安定注射液10mg,术前30min肌注,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班。
2 术后护理2.1 一般护理患者回病室后,指导患者屈膝侧卧位,观察病情变化,立即测量生命体征,查看丁字带是否松动,局部有无渗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无腹胀,疼痛及渗出液的颜色和量。
术后嘱患者2h内禁水,防止麻醉药有效过程中排尿困难,6h后可排尿,防止过早活动术区出血。
2.2 饮食护理术后1-3d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馄饨;3d后改为普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芹菜、菠菜,多饮蜂蜜水;少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忌食易引起大便干燥的食物,如山楂、桔子等;禁吸烟、饮酒。
保持大便通畅,术后第14d为促进创面的愈合可适当食用鱼肉类食品,加强营养。
2.3 排便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当日不宜排便,第一次排便时间以术后1-2d为宜,不要过于用力排便,排便时做深呼吸,减少腹腔压力,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协助排便,避免干硬粪块对肛门口的压迫损伤。
混合痔中医护理查房记录范文
混合痔中医护理查房记录范文英文回答:Chief Complaint:Mixed hemorrhoids.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The patient is a (age)-year-old male who presents witha 3-year history of mixed hemorrhoids. He reports that the hemorrhoids are located in the anal canal and protrude externally. He experiences pain, itching, and bleeding with defecation. He has tried over-the-counter hemorrhoidal creams and suppositories, but they have not provided relief.Past Medical History:No significant past medical history.Social History:The patient is a smoker and drinks alcohol socially. He has a sedentary job and does not exercise regularly.Family History:No family history of hemorrhoids.Physical Examination:Vital signs are within normal limits.Examination of the anus reveals external and internal hemorrhoids. The external hemorrhoids are grade III and the internal hemorrhoids are grade II. The hemorrhoids are tender to palpat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nal fissures or fistulas.Laboratory Test Results:Complete blood count: Within normal limits.Stool guaiac: Negative.Diagnosis:Mixed hemorrhoids.Treatment Plan:Sitz baths.Stool softeners.Topical hemorrhoidal cream.Sitz baths two to three times per day.Stool softeners as needed to prevent straining.Topical hemorrhoidal cream to reduce pain and itching. Follow-up in two weeks to assess response to treatment.中文回答:主诉:混合痔。
混合痔病历模板
住院病历(一)住院病历(二)首次病程记录2012-10-07 13:50患者罗翠,女性,20岁,主因“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二年余”门诊以“混合痔、肛裂、肛乳头肥大”于2012年10月07日收入院。
入院诊断:混合痔、肛裂、肛乳头肥大%病例特点:1、患者女性,20岁,主因“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二年余”门诊以“混合痔、肛裂、肛乳头肥大”收入院手术治疗。
2、现病史主因现病史:患者于二日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带血,未经任何治疗,今来我院就诊。
3、查体: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楚,步入病房。
T:36.6℃,P:69次/分,R:18次/分,BP:140/90mmHg,瞳孔等大等圆,耳鼻无分泌物流出,唇红润,咽无充血,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69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无叩击痛,脊柱成生理性弯曲,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肛门情况:视诊:肛门外观欠平坦,嘱患者用力下挣可见肛周一圈跨齿线肿物脱出,粘膜表面粗糙,可见多个溃疡面。
指诊:肛管紧张度适中,可触及齿线上方多个柔软的肿物。
直肠内未及明显占位性病变,指套无血染。
5、电子肛肠镜检查结果示:印象诊断:环状混合痔伴脱出。
6、辅助检查:结果待回报。
初步诊断:环状混合痔 2型糖尿病<诊断依据:1、患者女性,62岁,主因“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二年余”门诊以“环状混合痔、2型糖尿病”收入院手术治疗。
2、现病史:患者余二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需用手还纳。
症状加重时并伴有肛门胀痛不适,无便血,无畏寒、发热等症,未经治疗。
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环状混合痔、2型糖尿病”收入院。
3、肛门情况:视诊:肛门外观欠平坦,嘱患者用力下挣可见肛周一圈跨齿线肿物脱出,粘膜表面粗糙,可见多个溃疡面。
指诊:肛管紧张度适中,可触及齿线上方多个柔软的肿物。
混合痔的护理常规
混合痔的护理常规混合痔是指内痔部分脱垂并突出于肛门外,同时有外痔存在。
由于混合痔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常常伴随肛门疼痛、灼热、瘙痒等症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痔疮的愈合。
痔疮的护理常规1.维持肛门清洁:保持肛门周围区域的清洁是混合痔治疗的基本前提,可以使用温水清洗或清洁湿纸巾擦拭。
患者可每日进行数次清洁,以免尿、粪便等物资黏附或加重炎症。
2.注意饮食: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和长时间憋便。
3.避免用力排便:过度用力排便会引起肛门扩张,诱发或加重痔疮的症状。
因此患者应该避免用力排便,加快排便时间可以采取舒张肛门的方式。
4.床垫使用:建议患者睡在硬床垫或坚硬的床上,给痔疮提供足够的支撑,减小疼痛或痒感。
5.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的坐姿或站立,应该用软卫生巾代替普通卫生巾,并经常更换,以免污染。
药物治疗1.局部药膏:混合痔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具有消炎、止痒、止痛作用的局部药膏。
2.口服药物:如有疼痛、便秘或水肿等症状,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相应的口服药物。
3.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果病情严重且肛门部位严重充血,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活血化瘀类药物,以缓解症状。
特殊情况下的护理1.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出现疼痛、便秘、肿胀等症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如果发现痔疮出血,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痔疮的预防1.控制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烧烤等刺激性食物,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并适量补充水分。
2.锻炼身体:适量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肠道蠕动。
混合痔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增加疼痛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3.控制便秘:保持排便正常,避免长时间憋便和用力排便。
4.坐姿正确:避免长时间坐姿,每隔一段时间可以起身活动一下。
混合痔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控制饮食,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中医科混合痔护理查房
分 类
内痔
外痔 混合痔
内痔:肛垫的支持结
构,静脉丛及动静脉
吻合支发生病理改变
或移位
内痔的临床表现
Ⅰ度:便时带血,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痔核脱出,便后自行还纳 。 Ⅲ度:偶有便血,痔核脱出,便后需手回纳。 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再 脱出。
外痔 齿状线远处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改变或血栓形成
• 西医诊断:混合痔。 • 中医诊断:痔病(气滞血瘀证)。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疾病及外伤史,否认传染病史。 吸烟:10支/天 饮酒:4两/天
辅助检查
• 入院查血常规各项未见异常;尿 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 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凝均未 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 胸正位片未见异常。
手术
• 2.焦虑 、恐惧 与陌生环境及担心手术预后不良有关
• 护理措施: • a.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在环境安静、整洁的病房,利于 休息。 • b.安慰患者为患者介绍病区,熟悉病区环境,消除其紧张情绪, 缓解内心压力。 • c.为患者讲解混合痔手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治疗的优点, 术前准备和需要配合的事项,介绍成功案例。 • d.向患者解释情志不畅可致肝郁气滞,血行受阻,气滞化火会 导致病情加重的道理。鼓励和安慰患者静心调养,保持情绪稳 定,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 护理评价: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混合痔的护理查房
中医科 谷金聪
2016年9月14日
内容简介:
一、相关知识
二、病史介绍
三、护理诊断 四、护理措施
五、健康教育
一、疾病相关知识
概述:
• 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 大、移位及及肛周皮
下静脉丛血流瘀滞形
医院混合痔的中医护理常规
混合痔的中医护理常规混合痔系直肠下段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
以便血、肛门部肿物、坠胀感,异物感或疼痛为主症,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临床辩证分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虚。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情适当调节温湿度。
2、给药护理: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坐浴、中药熏洗、局部中药换药治疗。
手术切口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3、饮食护理:鼓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以及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饮食,忌烟、酒、辛辣及煎烤等刺激之品。
4、情志护理:做好患者情志护理,消除顾虑和对手术的恐惧感,取得患者合作。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2)内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
(3)术后出现大便出血呈喷射,或患者感下腹胀痛、有便意、头昏乏力、心悸口渴、额上汗出,脉细数而弱者,为有术后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临证(症)施护1、风伤肠络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护理:(1)做好情志护理,防止皇者便血时过分紧张、惊恐加重出血。
(2)大便时出血,应观察出血性质及血量,并应与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3)大便带血或滴血量少色红时可用云南白药换药。
(4)肛周皮肤瘙痒时,用祛痒洗散坐浴,外涂下、湿疹止痒膏,便后苦参坐浴。
2、湿热下注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护理:(1)做好情志护理,防止患者便血时过分紧张、惊恐加重出血。
(2)嘱病人卧床休息,以侧卧为宜,避免久站久坐。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内服麻仁丸。
术后应防治腹泻,以免肛缘水肿。
(4)加强饮食调养,忌辛辣、燥热之品。
(5)便后苦参熏洗,肛内纳入痔疮膏,外敷消炎止痛膏。
3、气滞血瘀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混合痔痔的护理查房
即用右手掌根沿结肠走向 从右下腹开始,左手辅助, 向上推至右季肋,再推到 左季肋,再向下推到盆腔, 反复20遍,促进结肠蠕动 防治便秘,每日2-3次
中药熏洗指导
用“苦参汤”方剂中药熏治,熏洗前 排空二便,先熏后洗。便后坐浴,坐浴是 清洁肛门,促进创面愈合和消炎的简便有 效的方法。每次便后都必须坐浴,坐浴时 先用热气熏,待水温适中时,再将肛门会 阴部放入盆内洗涤坐浴,每次20分钟左右。 坐浴也可用聚维酮碘液等。
混合痔的护理查房
南浔区中医院 外科
病例介绍
床号:27 姓名:常文勤 性别:女 年龄:36 病历号:124150 民族:汉 入院时间:2019-2-25 13:30 入院方式:步行
主管医生:张建斌
文化程度:高中
主诉:肛周肿物反复脱出2年伴疼痛1周。
现病史:患者2年前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周肿物脱出, 无明显疼痛,无血便,无腹胀腹痛,无畏寒发热, 无头晕乏力,当时未予重视及诊治,上述症状持 续存在,1周前出现肛周肿物疼痛,为求明确诊 治,今来我院就诊,门诊拟“混合痔”收住入院。
三、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卧床肢体功能受限有关 1.加强巡视,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了解生活所需,尽量满足病人
的要求。 2.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进餐等,使病人身心舒畅。 3.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将呼叫器放在床头,按时巡视,患者
需要帮助时及时赶到床旁。 4.安慰患者不要急于活动,所有动作要慢而稳,循序渐进。
② 大便异常:久泻久痢,长期便秘。 ③ 饮食原因:嗜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④ 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易致肛周括约肌松弛,肛周慢性炎症, 高血压、肝硬化,动脉硬化。
痔中医范畴
中医认为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内伤,或长期便秘、泻痢日久,妇女妊娠, 以及风、湿、燥、热四气相合,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畅,经络交错, 缩滞不散所致。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 、风热肠燥、湿热下注、脾虚气陷。
中医护理查房记录
中医护理查房记录查房时间:2012年4月15日主持人:主讲人:参加人员:查房形式:中医护理查房查房题目:痔的中医护理查房地点:肛肠科病房一、病例资料1、基本资料:女性 53岁于2012-04-13入院住院号7388中医诊断:1、痔血热肠燥证2、便秘西医诊断:1、混合痔2、便秘现病史:患者诉10年前始间有大便时出血,呈鲜红色,无明显粪血混杂,便时肛门无明显疼痛,予马应龙痔疮膏后稍好转,但上症反复发作,5年前始渐出现排便费力,每次约需半小时以上,偶有隔3天排便一次,大便稍硬,近一年来上症明显加剧,每次便时均有出血,偶有大便时滴血,为求系统治疗遂入院。
现症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坠胀,大便费力,无腹痛腹胀。
舌红,苔黄,脉数。
2、辅助检查:腹平片示:气腹(双膈下游离气体);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1.57X10e9/L,中性粒细胞总数9.89 X10e9/L。
3、专科检查:截石位7点及11点各见一皮赘隆起,无充血,质软,无压痛。
指诊肛门截石位7点、11点各扪及一柔软包块,以11点尤其明显,无明显触痛,直肠壁下端光滑无结节,指套退出无染血,肛镜下见3点、5点、7点及11点各一痔核,11点痔核较大,表面充血,未见糜烂及出血点。
4、治疗原则:肛肠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软食.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中药治法: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方药:凉血地黄汤合麻子仁丸加减5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手术治疗。
术后抗炎、止血及对症治疗。
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饮食宜清淡。
术后耳穴压豆取耳穴神门、肛门、直肠穴以止痛及治疗肛肠疾病。
二、体查1、一般检查:T36.2 ℃ P70次/分 R 20 次/分 BP100/70 体重48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鼻中隔无偏曲,耳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咽不红,未见扁桃体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自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形平坦,无局限性隆起,未见肠型、蠕动波,下腹可见一长约8cm手术切口疤痕,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约3-5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外生殖器未查,肛门直肠见专科情况。
痔疮的中医护理记录
痔疮的中医护理记录1.痔疮药的日常护理2.痔疮产生的原因中医3.痔疮手术后护理该如何护理?4.请用中医说明痔疮形成的原因、类型、治法,处方。
5.得了痔疮要怎么护理6.中医怎么治疗痔疮痔疮药的日常护理1、饮食方面的注意:不要多吃辛辣、油腻、油炸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酱、烧烤等等,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青菜、芹菜、苹果、香蕉等等。
主食以清淡的为主,一日三餐要正常,切勿暴饮暴食。
2、排便方面的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每天都应该定时排便,不要长久地蹲在厕所看书、玩游戏。
3、个人卫生方面的注意:每天都应该及时清洗肛门周围的皮肤,避免肛门处受到细菌的感染,日常生活用品要分开用,内裤要宽松、舒适最佳。
4、药茶调理方面的注意:每天喝2包痔泰茶,可以避免上火,有利于预防便秘,进一步可以控制肛裂便血的发生。
痔疮产生的原因中医1、控制盐的摄取量。
过量的敖将使液体停滞于循环系统,这可能造成肛门及其他地方的静脉隆起。
2、避免某些食物及饮料。
有些食物虽不会恶化痔疮,但可能在排便的过程中,引发进一步的发痒,增添肛门的不适。
小心咖啡、辛辣食物、啤酒及可乐,不宜过量。
3、服用亚麻仁油。
亚麻仁油能软化粪便。
每天使用1或2汤匙。
4、多吃深色蔬菜。
维生素K对出血性痔疮有效,其来源有苜蓿、甘蓝菜、及所有深绿色的叶莱类。
5、补充营养素。
①钙箝合剂加镁,用量分别为每天1500毫克和750毫克。
血液凝结所必需之物,并能预防直肠癌;②维生素c及生物类黄酮,用量分别为每天3000-5000毫克和100毫克。
协助伤口复原及正常的凝血作用;③有氧堆体清肠剂,用1/2的果汁及1/2的芦荟汁。
冲泡后,尽速饮用,以免纤维硬化。
保持结肠清洁通畅,以减轻直肠的负担;④维生素E,每天600IU。
促进血液凝结及组织复原;⑤维生素B群加维生素D6及维生素B12、胆碱及肌醇,用量50毫克,每天3次,与正餐服用。
改善消化作用,减少直肠的负担;⑥辅酶Q10,每天100毫克。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混合痔)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 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可伴有局 部分泌物或瘙痒。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肛门镜检查即可 作出诊断。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下 移位的肛垫组织,通常伴有内痔和外痔 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对混合痔认识与治疗原则
02
中医理论体系下混合痔观念
02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混合痔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中药熏洗、坐浴、贴敷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
事项。
03
混合痔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
极配合治疗。
患者在本次查房过程中收获
01
深入了解混合痔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护理要点,增强自我保 健意识。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因排便困难引起的并发症。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合适的止痛措施,如使用止痛药、局部 冷敷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 惧等不良情绪。
06 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
消毒措施
采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创面周围 皮肤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预 防感染。
疼痛管理和舒缓技巧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 工具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非甾体 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药物进行 镇痛治疗。
非药物治疗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 缓解疼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心理调适。
向医生反馈异常情况。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痔核坠胀、肛门坠胀感、脱垂等。
对于混合痔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饮食:饮食习惯与便秘是混合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护理方案中,建议患者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葱、蒜等。
还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增加大便的体积和软度,减少便秘的发生。
2.调理大便习惯:中医认为大便习惯对于痔疮的发生和恶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患者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尽量避免憋便和过度用力排便。
在大便时要保持自然坐位,不要赶时间,最好能够放松于平日。
3.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混合痔的症状。
其中最常用的穴位包括“长恨歌”、“次髎”、“踝会”、“三阴交”等。
按摩时可用拇指和食指轻揉穴位,每天进行数次,每次持续5-10分钟。
4.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通过将中药草药加入浴水中,进行全身浸泡的治疗方法。
对于混合痔,可以选择一些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材,如川芎、红花、生地黄等,将其煮沸后加入温水中,浸泡约20-30分钟。
每周进行2-3次。
5.中药口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会开具一些中药口服药物。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承气汤、消痔丸、消痔散等,这些方剂可通过舒张血管、活血化瘀、缓解坐骨神经痛等作用帮助治疗混合痔。
6.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达到治疗痔疮的效果。
对于混合痔,常见的针灸穴位包括“痔俞”、“承扶”、“血海”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疼
痛
□
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
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
遵医嘱中药熏洗。
肿
物
脱
出
□
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XX市中医院
专科护理记录单(混合痔)
姓名:第1页病案号:_____________
科室:姓名
床号:病案号:
开始日期
停止日期
评价
临
证
护
理
便
血
□
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
□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
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XX市中医院
专科护理记录单(混合痔)
姓名:第2页病案号:_____________
肛周潮湿瘙痒
□
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
服中药期间忌食鱼腥发物、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需前后用生理盐水间隔。
□
外用中药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过敏体质慎用。
健
康
指
导
生
活
起
居
□
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每日便后及每晚温水清洗。
□
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
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
遵医嘱中药熏洗。
□
遵医嘱中药外敷。
围
术
期
护
理
□
术后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中极等穴;或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
□
首次排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及中药外敷。
用
药
护
理
□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中西药宜间隔一小时服用。
风伤肠络证:宜食清热凉血的食品,如绿豆、苦瓜、芹菜、马蹄等。
□
湿热下注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菜花、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小米等。
□
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的食品,如山楂、木耳、桃仁、番茄、黑米等。
□
脾虚气陷证:宜食益气养血的食品,如茯苓、山药、薏苡仁、鸡肉等。
□
便血者,进软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补血之品,忌粗糙、坚硬食品。
□
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
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
遵医嘱中药熏洗。
□
观察排便的频次。
便
秘
□
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
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
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指导患者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圈。
□
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站、久蹲等。
□
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遍,每遍做20~30次。饮 Nhomakorabea食
护
理
□
□
忌食辛辣刺激肥甘的食品,术后初期避免进食产气食品。
情志
□
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
XX市中医院
专科护理记录单(混合痔)
姓名:第3页病案号:_____________
护理
□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并发症护理及其他
责任护士:责任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