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总学时:95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掌握机械传动,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基础》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

《机械基础与机械加工》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与机械加工》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与机械加工》课程标准学时:108学分:6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数控类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机械基础与机械加工》包含机械基础和机械加工;两大模块,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同时掌握机械加工一般技术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仪器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1.知识目标(1)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和特点,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机构和零件;(2)熟练掌握铣削工种的工艺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3)了解其它常见机加工工种的工艺分析方法,具有相关工种的一般操作技能;(4)能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能识别并合理分析所用设备的常见故障。

2.能力目标(1)机械基础部分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诀有关工程实际问题;(2)机械加工部分操作性很强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必须加强平时的练习,在重复操作练习中提高熟练程序,并掌握其中的操作原理。

能读懂零件图、能根据零件图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能对相关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方法;(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品质;(2)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3)培养学生具有互助合作的精神。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一、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三年制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专业相关知识。

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和选择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能力,初步获得正确管理、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的基本知识,如液压与传动、公差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加工、焊接基础、金工知识等,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相应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分析和设计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的基本知识,如液压与传动、公差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加工、焊接基础、金工知识等。

(二)技能培养目标通过对《机械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设备结构特点的能力。

1、能独立完成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实验。

2、能正确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测绘有关形状、尺寸,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正确的结论。

3、具有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运动分析的能力。

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对经验公式、参数、简化计算与实际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机械中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金属材料知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表达方法等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各种常用的机械结构与传动方式,掌握常用标准零件的用途、性能及相关参数等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从事机械人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电路和气路安装等;(3)掌握机构传动的原理;(4)掌握装配过程、工具整理及现场管理步骤;(5)掌握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的各个参数;(6)掌握机械系统装调、系统操作和传动的各个步骤;(7)掌握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状态检查等步骤及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 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 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 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联接、支承零部件、机械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注重机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的基本知识,能对杆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学习杆件的强度和刚度,了解杆件的内力、轴力等,进行杆件变形的内部受力分析;(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以及牌号,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4)通过学习运动副与机构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学会机构类型判断的方法;(5)通过学习凸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等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了解它们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实例;(6)通过学习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的运动,掌握它们的运动特点和运用场合;(7)通过学习螺纹、键、销、支撑零件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掌握它们的运用特点及运用场合;(8)通过机械节能环保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和增进我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环保素养。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工程材料性能,能够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机械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4. 了解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2.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四、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所谓综合性,是因为这门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基础,是因为无论从事机械制造或维修,还是使用、研究机械或机器,都要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在实验、实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在培养体系上从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并参考有关部门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力图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化教学,先从工程力学入手,再到机器的组成、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通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同时,通过企业“6S”管理方法使学生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后续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结构以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为线索设计,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共8个模块。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0学时,其中60学时为理论课教学。

2.课程目标可以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了解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材料的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

机械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

机械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机械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一、课程介绍该机械设计课程旨在为中职生源提供基础的机械设计知识和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并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熟练使用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备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 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元件。

2. 机械设计软件- 介绍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研究使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3.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案例;- 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 机械设计实践- 进行机械设计实践项目;-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机械设计任务。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操作:提供机械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程作业:布置机械设计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实际设计任务。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考试测评:通过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试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参考教材1. 《机械设计基础》2. 《机械设计软件实践指南》以上为机械设计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中职生源提供系统、全面的机械设计知识和培养相关技能。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251203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类型:理论总学时:60实践课时比例:学分:4适用对象:机电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3.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4.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5.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6.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7.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概论1.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2)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3)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步骤2.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主要任务(2)掌握机器和机构的主要特征(3)了解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选择原则3.重点和难点重点: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难点: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项目一常用机构任务1 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1.教学内容(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2)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基本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2.教学要求(1)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了解其演化形式(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1)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存在的条件(2)机构压力角、传动角的概念及物理意义(3)急回特性、死点位置的特性和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为适应机械产业升级和企业高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旨在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认识与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装置,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以实用为原则,以会用为目标。

重点研究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熟悉蜗杆传动、轮系等传动,了解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形式及键、销等连接方式。

熟悉轴、轴承及联轴器、离合器等结构、类型与应用。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并能合理应用机械结构等。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通过项目任务和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惯,让学生在研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巩固课堂项目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研究的良好惯。

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学时为48~56学时,学分为3~4学分。

开设时间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信息处理能力,本课程将搭建课程网络研究平台和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在社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通过项目任务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课后训练将拓展研究项目,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将掌握机械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并培养爱岗敬业、精准求精的基本素养。

在专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齿轮、带、链等机械传动的类型、原理及应用,并具备机械传动装置的分析与选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熟悉轮系的类型、作用,以及定轴轮系的有关计算;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的结构、原理及性质,并具备常用机构的应用能力;了解棘轮机构等间歇运动等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熟悉螺纹、键、销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轴及轴承类型、应用及特点,并具备分析轴结构的能力;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广、技术知识含量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零件、机械原理、液压气压传动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工程力学、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旨在培养身体素质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具有在各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操作、维护等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内容。

以工程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注重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学生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1、2学期;学时:125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工程力学基本知识;2.熟悉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3.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4.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5.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6.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柳林高级职业中学课程标准《机械基础》——机电专业一、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为后续专业机械设备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2、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以工程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仪器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般机械中常用工程材料的类别、性能及选材原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作用和常见方法。

2、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和特点,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机构和零件。

3、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应用特点等知识和技能。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使学生在体验中重组自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学生需要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研究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研究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
该课程的学时为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
该课程的学分为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要求
1.对机械的初步认识。

学生需要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实际例
子来分析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之间的关系;能够区分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异同点。

2.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
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了解热处理的目的,明确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4.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
热处理方法的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学生需要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研究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备及实际应用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掌握齿轮传动的结构、类型、
特点及应用;
3.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类型、特
点及应用;
4.了解带传动的结构、类型、特
点及应用;
5.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建议采用实践课,让学生亲自
拆装各种传动装置,加深对传动
原理的理解;
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
各种传动装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
用场景。

6机械制
造工艺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
念、分类及工艺流程;
2.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工
具及加工精度要求;
3.了解常用的焊接、铆接、钎焊
及粘接工艺;
4.了解机械表面处理的方法及要
求。

建议采用实践课,让学生亲自
进行机械加工、焊接、铆接、钎
焊等操作,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
的理解;
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
各种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生产中
的应用场景。

1.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报告、实验报告、作业、小组讨论、口头答辩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
2.在考试中,可以采用开放性题目、案例分析题或综合性
设计题等,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报告、实验报告和作业中,可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在小组讨论和口头答辩中,可以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编写与教材相匹配的题集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题应该包括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问答题和作图题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这些题应该与教材对应部分紧密相连,难度适中,让学生完成后能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题集,还可以开发其他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这些资源应该与教材相匹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在开发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版权问题,确保使用的素材和内容都是合法的。

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些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方法。

总之,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是促进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研究效果的重要手段,需要认真对待和不断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