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衡水金卷化学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衡水金卷化学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X与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Y与Z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X、Y、Z的原子序数
A.X>Y>Z B.Y>X>Z
C.Z>X>Y D.Z>Y>X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2(l)=1
2
O2(g)+H 2O(l) △H =-98kJ/mol,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将0.1mol/L的NH3·H2O溶液加水稀释,
()
()
+
4
32
NH
NH H O
c
c⋅
值增大
C.对于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一定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D.pH=6的溶液可能呈酸性,因为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K w增大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B.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
C.CS2为V形极性分子
D.SiF4与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4、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关于这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B.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5、下列烃中,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的是()
A.B.
C.D.
6、在有机物的研究过程中,能测出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仪器是()
A.红外光谱仪B.元素分析仪C.质谱仪D.核磁共振仪
7、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

下列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原子半径Y>Z,非金属性W<X
B.X2能从T的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T单质
C.W、Y、Z三种元素都能与X元素形成化合物WX2、YX2、ZX2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Z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11、一定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 === 2C(g) + 4D(g),测得5 min内,A的物质的量减小了10 mol,则5min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A.υ(A) = 1 mol/(L·min)
B.υ(B) = 1 mol/(L·min)
C.υ(C) = 1 mol/(L·min)
D.υ(D) = 1 mol/(L·min)
12、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C.电负性:X>Y>Z
D.非金属性:X>Y>Z
13、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 发生了加成反应
B.利用相同原理以及相同原料,也能合成间二甲苯
C.中间产物M的结构简式为
D.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100%利用,且最终得到的产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得到对二甲苯粗产品
14、下列有机物中,一氯代物的数目最多的是( )
A.CH4B.
C.D.C5H12
15、如下图是某原子晶体A空间结构中的一个单元。

A与某物质B反应生成C,其实质是在每个A—A键中间插入一个B原子。

则C物质的化学式为()
A.AB B.AB2C.A5B4D.A2B5
16、下列关于0.1mol/LNaHCO3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O32-)>c(H2CO3)
B.c(Na+)>c(HCO3-)>c(OH-)>c(H+)
C.c(Na+)=2[c(H2CO3)+c(HCO3-)+c(CO32-)]
D.c(Na+)+c(H+)=c(OH-)+c(HCO3-)+c(CO32-)
17、X和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2,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少6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B.Y 的单质为原子晶体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D.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18、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能量利用率高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1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Ba(OH)2溶液吸收氯气:2OH-+ 2Cl2 =2Cl-+ClO-+H2O
B.Cu 溶于稀HNO3: Cu + 2H++ NO3- = Cu2+ + NO2↑+ H2O
C.NO2溶于水:3NO2+H2O =2H++2NO3- +NO
D.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 + 2OH-= Mg(OH)2↓
2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为N A
B.向1 L 0.1 mol·L-1氯化铵溶液中通入少量氨气调节溶液为中性,则NH4+的数目为0.1N A
C.向1 L 1 mol·L-1 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D.密闭容器中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2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A B.B C.C D.D
2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足量NaOH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B.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C.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
D.用苯、溴水和铁粉制备溴苯,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CCl4,再通过AgNO3溶液,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则可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以从牛奶中提取。

纯净的A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

为研究A 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
(4)A中含有__种氢原子。

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为__。

24、(12分)煤的综合利用备受关注。

有如下的转化关系,CO与H2不同比例可以分别合成A、B,已知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4,B能发生银镜反应,C为常见的酸味剂。

(1)有机物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第①步是煤的液化,为煤的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
B.有机物B和C都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
C.有机物C和D的水溶液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乙酸乙酯与有机物D混合物的分离,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的方法
25、(12分)野外被蚊虫叮咬会出现红肿,这是由甲酸(HCOOH)造成的。

请完成下列探究。

I . HCOOH 酸性探究
(1)下列酸属于二元酸的有___________。

a.HCOOH b.H2CO3c.H2C2O4 d.CH3CHOHCH2COOH
(2)下列实验事实能证明甲酸为弱酸的是___________。

a.HCOONH4溶液呈酸性
NaHCO溶液中有气体生成
b.将甲酸滴入
3
C.常温下,0.1mol·L-1的甲酸溶液的pH约为3
d.等浓度的盐酸与甲酸溶液。

前者的导电能力更强
(3)可用小苏打溶液处理蚊虫叮咬造成的红肿,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

Ⅱ甲酸制备甲酸铜探究 相关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碱式碳酸铜再与甲酸反应制得四水甲酸铜()22•4Cu HCOO H O ⎡⎤⎣⎦晶体:
()4332242224?32CuSO NaHCO Cu OH CuCO CO Na SO H O +=↓+↑++ ()()322222•452?4Cu OH CuCO HCOOH H O Cu HCOO H O CO ++=+↑
实验步骤如下:
(4)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①步骤ⅰ是将一定量42•5CuSO H O 晶体和3NaHCO 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细并混合均匀。

②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ⅱ的后续操作有过滤、洗涤等。

检验沉淀是否已洗涤干净的方法为________。

(5)甲酸铜晶体的制备:
将Cu(OH)2•CuCO 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

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三分之一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 2~3 次,晾干,得到产品。

①“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实验所取原料 CuSO 4•5H 2O 晶体和 NaHCO 3 固体的质量分别为12.5 g 和9.5 g ,实验结 束后,最终称量所得的产品为 7.91 g ,则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

26、(10分)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机化学中通过酯化反应原理,可以进行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苯甲酸 甲醇 苯甲酸甲酯 熔点/℃ 122.4 ﹣97 ﹣12.3 沸点/℃ 249 64.3 199.6 密度/g .cm ﹣3
1.2659
0.792
1.0888
水溶性微溶互溶不溶
实验一:制取苯甲酸甲酯
在大试管中加入15g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浓硫酸,按图A连接仪器并实验。

(1)苯甲酸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实验室中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酯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提纯苯甲酸甲酯
该实验要先利用图B装置把图A中制备的苯甲酸甲酯水洗提纯,再利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
(3)用图B装置进行水洗提纯时,B装置中固体Na2CO3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____________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5)最终制取15g苯甲酸甲酯,计算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

27、(12分)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等. 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可制备碘化钠。

资料显示:水合肼有还原性,能消除水中溶解的氧气;NaIO3是一种氧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 = N2H4·H2O+NaCl
①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向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NaClO溶
液.滴加NaClO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钠的制备
i.向三口烧瓶中加入8.4gNaOH及30mL水,搅拌、冷却,加入25.4g碘单质,开动磁力搅拌器,保持60~70℃至反应充分;
ii.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 2H 4·H 2O(水合肼),还原NaIO 和NaIO 3,得NaI 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体; iii.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 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 iv.将步骤iii 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0g. ③步骤i 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ii 中IO 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步骤iii “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⑦某同学检验产品NaI 中是否混有NaIO 3杂质.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 得出NaI 中含有NaIO 3杂质. 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性:_________(填写“合理”或“不合理”),_________(若认为合理写出离子方程式,若认为不合理说明理由).
28、(14分)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23A1O ,还有少量的23Fe O ,2SiO 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I 和II 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M 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 ____________,固体N 是 ____________;
(3)滤液X 中,含铝元素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 _____(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4)实验室里常往3AlCl 溶液中加人 ________________(填“氨水”或“NaOH 溶液”)来制取3Al(OH),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以芳香族化合物A 和有机物D 为原料,制备有机物M 和高聚物N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A→B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Ⅱ.(R1、R2表示氢原子或烃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D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3)F→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C+G→M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乙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

2024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
【答案解析】
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二者处于同一周期,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阳离子半径,利用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来分析原子序数的关系;Z和Y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同一周期,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利用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第一电离能增大来解答。

【题目详解】
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二者处于同一周期,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阳离子半径,由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序数为Y>X,又Z和Y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同一周期,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原子序数为Z>Y,所以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为Z>Y>X,答案选D。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半径比较等,明确微粒半径的比较是解答本题关键。

2、C
【答案解析】
A.该反应为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H)和熵变(△S),可知该反应在所有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A项正确;
B.加水稀释时,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NH4+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减小,故
()
()
+
4
32
NH
NH H O
c
c⋅
值增大,
B项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C项错误;
D.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pH=6的溶液可能呈酸性,D项正确;
答案选C。

3、D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及原子是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化学键键能大小决定物质的稳定性。

详解:A .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B.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故B错误;C.CS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4-2×2)=2,且该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所以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SiF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4-4×1)=4,SO3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6+2-3×2)=4,所以SiF4和SO3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D正确;故选D。

4、A
【答案解析】
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产物均为CH2=CH—CH3,但碳氢键和碳溴键的断裂位置不同,因此答案选A。

【答案点睛】
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消去反应原理的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5、C
【答案解析】
A. ,分子中苯环上含有1种氢原子,甲基上含有1种H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构体;
B. ,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异构体;
C. ,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异构体;
D. 分子中含有2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构体;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的是
,故C正确;
本题选C。

【答案点睛】
根据分子中等效H原子判断一氯代物异构体数,分子中由几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异构体。

6、C
【答案解析】
A.红外光谱仪用于检测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化学键,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元素分析仪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B错误;
C.质谱仪能测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C正确;
D.核磁共振仪能测出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以及数目之比,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7、D
【答案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题目详解】
A.N2和H2合成NH3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钢铁厂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接触法制硫酸发生的三个反应是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可以依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

8、B
【答案解析】A.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A 错误;B.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钡,溶解的是亚硫酸钡,所以亚硫酸钠只有部分被氧化,B正确;C.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本实验中没有加入碱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所以无法发生银镜反应,从而无法证明蔗糖是否水解,C错误;D.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或本来就有碘分子。

能把碘离子氧化为碘的黄色溶液除了可能是溴水外,还可能是含其他氧化剂(如Fe3+)的溶液;当然黄色溶液也可能是稀的碘水,所以D 错误。

答案选B。

9、D
【答案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W、X处于第二周期,Y、Z处于第三周期,设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W、Y、Z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2、a、a+1,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则:a-2+a+1+a+a=23,解得a=6,则W为C元素,故X为O元素、Y为S元素、W为C元素。

【题目详解】
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S>Cl,非金属性W<X,故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O2能与H2Se反应,生成Se单质,故B正确;
C、O能形成CO2、SO2、ClO2,故C正确;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CO3<H2SO4<HClO4,故D错误;
故选D。

10、A
【答案解析】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组成的分子,不含化学键,故A 正确;
B、二元酸是1mol酸能够电离出2molH+,不是含有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属于一元酸,故B错误;
C、非极性分子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如CO2属于非极性分子,但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越强,如N非金属性强,但N2不活泼,故D错误。

答案选A。

11、A
【答案解析】
根据v=
c
t


,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υ(A) = 10 mol
2 L
5min
=1 mol/(L·min),故A正确;
B.υ(B) =3υ(A) =3 mol/(L·min),故B错误;
C.υ(C) =2υ(A) =2mol/(L·min),故C错误;
D.υ(D) = 4υ(A) =4mol/(L·min),故D错误;
答案选A。

12、A
【答案解析】
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X、Y、Z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X>Y>Z,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X>Y>Z。

【题目详解】
A项、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Y<Z,故A错误;
B项、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故B正确;
C项、非金属性X>Y>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强,则电负性:X>Y>Z,故C正确;
D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故D正确。

故选A。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明确元素非金属性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是解本题关键。

13、D
【答案解析】
根据图示,M为,结合物质的变化和有机反应类型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反应中C=C键生成C-C键,为加成反应,故A正确;
B.异戊二烯与丙烯醛发生加成反应,有两种加成方式,可能生成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但不可能生成邻二甲苯,故B 正确;
C.由球棍模型可知M含有C=C键,且含有醛基和甲基,结构简式为,故C正确;
D.过程i为加成反应,过程ii生成了对二甲苯和水,碳原子全部利用,转化为最终产物,则碳原子100%利用,对二甲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含有的对二甲苯粗产品,故D错误;
答案选D。

【答案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异戊二烯与丙烯醛发生加成反应,有两种加成方式,分别得到或。

14、D
【答案解析】
A.CH4中只有一种位置的H原子,因此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B.中有五种位置的H原子,因此一氯取代物有五种;
C.中有两种位置的H原子,因此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D.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不同结构,正戊烷有三种不同的H原子,异戊烷有中有四种位置的H原子,新戊烷有1种位置的H原子,因此C5H12的一氯取代物有8种;
可见上述有机物中一氯代物的数目最多的是C5H12;
故合理选项是D。

15、B
【答案解析】
根据结构图,每个A周围连接有4个A原子,含有4个A-A键,每个A-A键属于两个A原子共用,因此每个A原子形成2个A-A键,每个A-A键中插入一个B原子,即晶体中A、B原子个数比是1∶2,所以其化学式是AB2,故选B。

16、B
【答案解析】
A、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此c(CO32-)<c(H2CO3),A错误;
B、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显弱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3-)>c(OH-)>c(H+),B正确;
C、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H2CO3)+c(HCO3-)+c(CO32-),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HCO3-)+2c(CO32-),D错误。

答案选B。

17、C
【答案解析】
假设X的质子数为a,Y的质子数为b,X和Y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2,则a+b=22;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少6个,则a+6=b,联立解得,a=8,b=14,因此X为氧元素,Y为硅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题目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氧元素,Y为硅元素。

A.X为氧元素,其单质氧气、臭氧固态均为分子晶体,A正确;
B.Y为硅元素,单质晶体硅是原子晶体,B正确;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属于原子晶体,C错误;
D.X为氧元素,与碳元素形成的CO2、CO在固态为干冰,都属于分子晶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晶体类型等,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基础,利用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来推断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

18、A
【答案解析】
A.分馏产品为烃的混合物;
B.使用清洁能源含N、S氧化物的排放;
C.燃料电池的燃料外部提供,能源利用率高;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题目详解】
A.分馏产品为烃的混合物,汽油为混合物,故A错误;
B.使用清洁能源,没有含N、S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故B正确;
C.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提供,能源利用率高,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故D正确;
故选A。

19、C
【答案解析】分析:A. 电荷不守恒、电子不守恒;B.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2NO3- = 3Cu2++2NO↑+ 4H2O;C.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D.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详解:A. 用Ba(OH)2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OH-+ Cl2 =Cl-+ClO-+H2O,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2NO3- = 3Cu2++2NO↑+ 4H2O,故B错误;
C. NO2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离子方程式:3NO2+H2O=2H++2NO3-+NO,故C正确;
D.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Mg2+ + 2NH3H2O= Mg(OH)2↓+2NH4+,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0、B
【答案解析】
A. 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降低,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生成Cl2的分子数小于N A,A错误;
B. 向1L0.1mol·L-1氯化铵溶液中通入少量氨气调节溶液为中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l-)=c(NH4+)=
0.1mol/L,所以NH4+的数目为0.1N A,B正确;
C. 向1L1mol·L-1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溴化亚铁全部被氧化,但过量的氯气能与水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大于3N A,C错误;
D. 密闭容器中1molN2与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则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D错误;答案选B。

【答案点睛】
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主要是忽略了过量的氯气会发生后续反应。

因此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目时一定要抓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合价的改变以及物质的量,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或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就是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

尤其要注意反应中物质的过量问题以及是否会有后续反应发生等。

21、A
【答案解析】
A.乙醇与K2Cr2O7酸性溶液混合,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说明Cr2O72-被还原成Cr3+,乙醇表现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
B、2mL2%CuSO4溶液中加4~6滴2%NaOH溶液,加入的氢氧化钠的量太少,新制Cu(OH)2悬浊液不呈碱性,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选项B错误;
C、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选项C错误;
D.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后溶液变蓝色,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但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