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低首拜阳明——王阳明略论和良知学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低首拜阳明——王阳明略论和良知学简说
一生低首拜阳明——王阳明略论和良知学简说
一、生平简历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王守仁精通儒释道,归本于儒,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好友湛若水说: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元年)始归正于圣贤之学。”(《阳明先生墓志铭》)
黄宗羲亦曰: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出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明儒学案》卷十)
考亭,地名,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稜筑
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朱熹晚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
世人称之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实,圣贤大儒道全而德备,都多能或者全能。向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只是有没有机会施展而已。《论语》中,达巷党人就曾经称赞孔子:“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明宪宗成化年间,父王华,在成化中了状元,当时王守仁十岁,随父移居北平(北京)。
十一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其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年谱》一)各种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据说他13岁丧母,继母待他不好,他就买通巫婆捉弄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当时王阳明肯定不懂经权论,但这个孩子气“捉弄”,我觉得无意中符合权道。因为动机既善,效果又好。这个故事见于冯梦龙《智囊全集》,如下:
“王阳明年十二,继母待之不慈。父官京师,公度不能免。以母信佛,乃夜潜起,列五托子于室门。母晨兴,见而心悸。他日复如之,母愈骇,然犹不悛也。公乃于郊外访射鸟者,得一异形鸟,生置母衾内,母整衾,见怪鸟飞去。大惧,召巫媪问之,公怀金赂媪,诈言:王状元前室责母虐其遗婴,
今诉于天,遣阴兵收汝魂魄,衾中之鸟是也。后母大恸,叩头谢不敢,公亦泣拜良久。巫故作恨恨,乃蹶然苏。自是母性骤改。”(冯梦龙《智囊全集》)
更多迹象表明,王阳明是个早熟的孩子。例如,他十五岁时出居庸关了解虏情、观察地势与逐胡儿骑射;于当年闻石和尚、刘千斤暴动即向朝廷献平乱方略;十七岁时新婚之夜入铁柱宫向道士扣问养生之说,十八岁时携夫人从江西归越途中,至广信向理学家娄一斋先生问学。娄一斋向他讲了宋儒格物之学和“圣人必可学而至”义理,对影响很大《年谱》说他当时“遂深契之”。
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当时武宗忙于游乐,刘瑾专权。南京科道官戴铣(xiǎn)、薄彦徽等人因谏争而被逮系诏狱。王阳明抗疏相救,结果亦下诏狱,“已而廷杖四十,既绝复甦(苏)。寻谪贵州龙场驿驿丞。”(《年谱》)前往龙场途中历经波折,成功逃脱锦衣卫追杀,最后在龙场悟道。
据《年谱》记载,当他躲过追杀后,曾有“远遁”的计划,但此时他却遇到了当年在铁柱宫相识的那位道士,他劝阳明说:“汝有亲在,万一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越,何以应之?”于是阳明遂决定径往龙场驿所。
刘瑾的下场非常悲惨,自己被凌迟处死,亲属皆论斩。这个
宦官头子作恶多端,但最大的罪恶应是谋害王阳明。另外一个太监叫张忠,曾受朱宸濠贿赂诱帝亲征,并对王阳明百般刁难,后来也是被人举发,处斩。对于儒家圣贤,即使起意不良,也必遭天谴,何况付诸行动?自古以来,反孔反儒、毁圣害贤者都无好下场。
古人云,天道无亲,唯佑善人;又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圣贤无疑是人世间最大的德、最大的善人。所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篇第九)”,又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篇第七)有人说是盲目的自信,是迷信。非也。孔子必是心有心灵感应,必有实证,才出此言。
如果王阳明真的被刘瑾害死,就没有了后来的龙场无道,那是不可想象的。不过这是不可能的。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刘瑾成就了王阳明和良知学。
刘瑾伏罪后,王阳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受到兵部尚书王琼(qióng)赏识,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表现王阳明用兵之神:
“王文成与宁王战,尚锐。值风不便,我兵少挫。急令斩取先却者头,知府伍文定等立于铳炮之间,方奋督各兵殊死抵战。贼兵忽见一大牌,书‘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一时惊扰,遂大溃。次日,贼兵既穷促,宸濠思欲潜遁,见一渔船隐在芦苇之中,宸濠大声叫渡,渔船移棹请渡,竟送中军,诸将尚未知也,其神运每如此。”
王阳明之神,更加衬托了宁王之蠢,不能成事是意料之中的。宁王兵败被执,见到王阳明,居然呼道:“王先生,我欲尽削护卫降为庶民,可乎?”王阳明答:“有国法在。”
据冯梦龙《智囊》介绍:
“宁藩既获,圣驾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至浙省,阳明张宴于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梯,出书简二箧示之,皆此辈交通逆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冯梦龙《智囊全集-通简卷三-王阳明》)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反叛被王阳明擒获后,武宗忽然又想以圣驾亲征为名到南方巡行游乐,朝内奸人们对此各怀鬼胎,王阳明对此十分忧虑。正好有两个太监来到浙江,王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招待他们。酒宴进行一半时,王阳明屏去侍从,去掉楼梯,拿出两箱信函让他们两个看,都是他们和宁王来往的书信,他把书信全部交还给他们。两个太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