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教案(公开课)
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练习:
讲授新课
思考:
讲授新课
思考:
由此我们能否得到sin2,cos2, tan2的公式呢?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把上述关于cos2的式子能否变成 只含有sin或cos形式的式子呢?
思考:
把上述关于cos2的式子能否变成 只含有sin或cos形式的式子呢?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 会灵活运用.
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P.132到P.134; 2. 《习案》作业三十二.
撸撹撺挞撼撽挝擀擃 掳擅擆擈擉擌擎擏擐 擑擓携擖擗擘擙擛擜 擝擞擟抬擢擤擥举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3.1.3 两倍角的正弦、 余弦、正切公式
主讲老师:陈震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复习引入 基本公式:
练习:
1.在△ABC中,sinAsinB<cosAcosB, 则△ABC为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思考:
把上述关于cos2的式子能否变成 只含有sin或cos形式的式子呢?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注意:
讲解范例: 例1.
讲解范例: 例2. 在△ABC中,
讲解范例: 例3.
讲解范例: 例4.
讲解范例: 例4.
练习. 教材P.135练习第1、2、3、4、5题.
二倍角公式公开课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S (α+β) C (α+β) T (α+β)推导出sin2α,cos2α,tan2α. 知道各公式 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整个公式体系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记住并能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通过综合运用 公式,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二倍角的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倍角的相对性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差)角公式,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和角公式的内容: sin (α+β)=cos (α+β)=tan (α+β)=2、新科探究探究一、在上面的和角公式中,若令β=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sin2α=sin (α+α)= sin αcos α+cos αsin α= 2sin αcos αcos2α=cos (α+α)= cos αcos α-sin αsin α= cos 2α-sin 2αtan2α= tan (α+α)=tan α+ tan α1-tan αtan α =2tan α1-tan 2α 整理得: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 cos 2α-sin 2αtan2α=2tan α1-tan 2α 注意:要使tan2α= 2tan α1-tan 2α 有意义,α须满足α∈﹛α∣α≠ k π+ π2,且α≠ k 2π+ π4﹜ 学以致用提问:对于cos2α的求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探究二、cos2α的变形式利用公式sin 2α + cos 2α=1变形可得:cos2α = cos 2α-sin 2α=cos 2α-(1-cos 2α)=2cos 2α-1cos2α = cos 2α-sin 2α=(1-sin 2α )-sin 2α =1-2sin 2α因此:cos2α = cos 2α-sin 2α1例.2tan ,2cos ,2sin ),20(,54cos 的值求若αααπαα<<=1cos 2,0290.9ααα︒︒=<<已知,求cos =2cos 2α-1=1-2sin 2α3、公式深化1、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时,“三”字等不可省去。
倍角公式(公开课)
发现角的 差异变化
简捷的数学方法
三角函数名的差异
sin 2 2sin cos
cos 2 cos2 sin2
选择适当的公式
tan sin cos
证明
2sin cos sin 左边 2(cos2 sin2 ) 2 sin2 cos
sin (2 cos 1) tan = 右边 . cos (2 cos 1)
cos 2 1 2sin2 1 2 ( 5 )2 119 13 169
tan 2 sin 2 120 119 120 cos 2 169 169 119
变式
已知 sin 5 ,
13
cos = 1 sin2
分类讨论
求 sin 2, cos 2, tan 2 的值.
变式探究 若 sin 5 , ( π , π),
tan 2
解 因为 sin 5 , ( π , π) ,
13
2
所以 cos 1 sin2 1 ( 5 )2 12
13
13
因此 sin 2 2sin cos 2 5 ( 12) 120 13 13 169
cos 2 1 2sin2 1 2 ( 5 )2 119 13 169
观察需要证明的 式子结构
发现角的 差异变化
三角函数名的差异
简捷的数学方法
选择适当的公式
(2) 证明恒等式 1+2sin cos 1 tan . cos2 sin2 1 tan
思路分析 角
左边:角的正弦和余弦 右边:角的正切
观察需要证明的 式子结构
发现角的 差异变化
三角函数名的差异
简捷的数学方法
是
2
的二倍等,
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第9课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合作探究的
= −
=
1 例题分析
例1
能力
.
−
学生积极思考,认真
求值.
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1)15° 15° ;(2) 2
(3)
− 2 ;
8
8
215°
1 − 2 15°
例 1 当发现三
角式的形式
与二倍角公
的值.
解
1
已知2 = 2 2 − 1 = − 2
1
求得 2 = 4
1
又因为 ∈ ( 2 ,) ,所以 = − 2.
练习 3
1
已知 − = 2 , 且 ∈ ( 2 ,),
求2.
解 已知
1
− = 2
1
两边平方,得2 − 2 + 2 = 4
1
即1 − 2=4
3
所以2 = 4
通过学生小
通过学生小结,梳理 结,梳理所学
所学内容提升对本节 内 容 提 升 对
四、归纳小结
知识的学习理解。
本节知识的
本节课学习了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
学习理解,回
公式,并运用此公式求解某些具体问题,对于
顾本节课重
二倍角变形公式,根据具体情况需要灵活使用。
30°
√3
= .
3
4
已知 = 5, 且 ∈ ( 2 ,),求
例2
4
角的三个公
式,正切的值
直接由同角
三角函数的
2,2,2的值.
解
例 2 熟练二倍
因为 = 5,且 ∈ (2 ,),
3
所以 = − .
最新二倍角公式公开课教案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有用”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化归思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
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的两种变形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二倍”的实质并会简单应用。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差三角函数公式的内在联系。
教学
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
媒体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提问:若令 呢?
( )
( )
( )
二、讲授新课
1.二倍角公式
说明:(1)公式中 有限制条件吗?
(2)公式中是 与 的关系,也可以是 与 , 与 等,只要角是2:1的比例均可以用。
(3)公式的顺用和逆用。
三、尝试、探索、例题讲解
教师演示上节公式之间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源头 ,并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算,目的是巩固前面公式并推导新公式,理解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特例。
学生记忆公式
学生思考,老师板书详细过程
学生练习并抽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分析
学生练习
例1:已知 , ,求 的值
解: , ,
练习1:已知 , 在第三象限,求 的值。
例2:利用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
(1) (2)
(3) (4)
(5)
练习2:化简、求值
(1) (2)
(3) (4)
四、小结:
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解题。
作业:课本49页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二倍角公式公开课课件
二倍角公式的推广到多倍角公式
推广一
将二倍角公式中的角度值替换为多倍角度值 ,如将 $2A$ 替换为 $nA$,得到多倍角公 式 $sin nA = nsinfrac{A}{n}cos^{n1}frac{A}{n}$。
推广二
利用二倍角公式推导出的多倍角公式,如 $cos nA = cos^n A - S_nsin^n A$,其中 $S_n$ 是二项式系数。
应用举例
已知cos(x) = 1/3,求cos(2x)的值。利用二倍角公式cos(2x) = 2cos^2(x) - 1, 可以快速得出结果为-7/9。
在解三角函数方程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二倍角公式将三角函数方程转化为更易于求解的形式。
应用举例
求解sin(x) = 1/2的解。利用二倍角公式,将方程转化为2sin(x/2)cos(x/2) = 1/2,进 一步得到sin(x/2) = 1/2或cos(x/2) = 1/2,从而求得x的解。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04
进阶习题2答案与解析:cos(π/3 - 2α) = 4√5/5。解 析:利用二倍角公式,将cos(π/6 + α)转化为sin,再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二倍角公式的几何意义在于,它描述了一个角经过旋转其度数两倍后,新位置与原位置之间的正弦或余弦关系。 具体来说,当一个角绕着原点旋转到其两倍角度数的新位置时,该角所对应的正弦或余弦值可以通过二倍角公式 计算得到。
二倍角公式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二倍角公式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解三角形、求三角函数值、证明三角恒等 式等方面。
第3课时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课件(经典公开课)
+
= +
+
-
+ - .
因为 θ 是第二象限角,
即 2kπ+<θ<2kπ+π,k∈Z,所以 kπ+ < <kπ+,k∈Z.
所以原式=
, + < < + (∈),
解析:∵tan α=,∴tan 2α=- =
答案:
.
.
二、二倍角的余弦公式的变形
【问题思考】
1.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α+cos2α=1,能否只用sin α
或cos α表示cos 2α?
提示:cos 2α=cos2α-sin2α=cos2α-(1-cos2α)=2cos2α-1;
.
-
=2sin
=2× × = ,
,
+
的值”.
反思感悟
三角函数的条件求值问题常有两种解题途径
(1)对题设条件变形,把条件中的角、函数名向结论中的角、
函数名靠拢;
(2)对结论变形,将结论中的角、函数名向题设条件中的角、
函数名靠拢,以便将题设条件代入结论.
sin215°+cos215°=1,选项 D 不对.
答案:B
2.sin
4
两角和差、倍角公式推导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两角和旳余弦公式
cos( ) cos cos sin sin 上述公式简记为C
公式中旳α、β为任意角。
3
两角和与差旳余弦公式:
cos( ) cos cos sin sin
4
两角和旳正弦公式公式推导
sin
cos
2
cos
2
cos cos sin sin
②二倍角公式不但限于2α是α旳二倍旳形式,其他如 4α是2α旳两倍,α/2是α/4旳两倍,3α是3α/2旳两倍, α/3是α/6旳两倍等,全部这些都能够应用二倍角公式。 所以,要了解“二倍角”旳含义,即当α=2β时,α就 是β旳二倍角。但凡符合二倍角关系旳就能够应用二 倍角公式。
③二倍角公式是从两角和旳三角函数公式中,取两角 相等时推导出来,记忆时可联想相应角公式。
2
2
sin cos cos sin
5
两角差旳正弦公式公式推导
用 代
sinos sin( )
sin( ) sin cos cos sin
6
两角和与差旳正弦公式
1、两角和旳正弦公式
sin( ) sin cos cos sin
两角和与差旳正弦、 余弦、正切公式
两角差旳余弦公式
cos( ) cos cos sin sin
1
两角和旳余弦公式推导
cos( ) cos cos sin sin
将 替代为
cos( ) cos( ( ))
cos cos( ) sin sin( )
cos cos sin sin
R
倍
角 公
cos 2 cos2 sin 2 R
式:
对于 C2 能否有其他表达形式? cos 2 2cos2 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ppt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3.公式变形:
1+ cos 2a 2cos2 a
1- cos 2a 2sin2 a
对一种人来说,所期望旳不是别旳,而仅仅 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妙事业.
——爱因斯坦
二倍角公式
sin 2a 2sina cosa ; S2α
cos 2a cos2 a - sin2 a; C2α cos 2a 2cos2 a - 1;
cos 2a 1 - 2sin2 a;
tan 2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tan a 1 - tan2 a
.
T2α
公式旳特征与记忆:
1.左边角是右边角的二倍.
7. 5
1.措施上:学会怎样去发觉数学规律,并体会从一般化 归为特殊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探索中所起旳作用.
2.知识上:记住二倍角公式.
sin 2a 2sina cosa
cos 2a cos2 a - sin2 a 2 cos2 a -1 1- 2sin2 a
tan
2a
2 tana 1- tan2 a
2.左边是2a的三角函数的一次式,右边是a的
三角函数的二次式. 由左到右:升幂缩角;由右到左:降幂扩角. 3.二倍角的正弦是单项式,余弦是多项式, 正切是分式.
练一练
填空:(1)sin 4a 2sin_2_a_ cos_2_a_;
(2)cos a
a
a
cos2 _4_- sin2 _4_;
2
(3) cos a
3
2
cos2 a
_______6__
- 1;
(4) tan 3a
2 tan_32a_ 1 - tan2 _32a_
.
提升总结:了解公式旳推导措施
《二倍角公式》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数学北师大】
回顾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若将公式中的β换成α,会得到什么结果?
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将公式中的β换成α可得:
二倍角公式
同理可得二倍角的余弦和正切公式
化简即得二倍角正弦公式:
注意:二倍角正切公式中的α、2α 均不等于 +kπ,k∈Z.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你能否只用sin α或cos α表示cos 2α?
还可以将公式sin2α+cos2α=1变形为:cos2α=1-sin2α,再将其代入二倍角余弦公式可得:
二倍角余弦公式三种形式cos 2α=cos2α-sin2αcos 2α=2cos2α-1cos 2α=1-2sin2α
我们继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1)tan 2α公式还可以怎么推导?
(2)倍角公式中的“倍角”仅是指α与2α吗?
二倍角公式
第四章 三角恒等变换
1.理解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两角和公式探索二倍角公式及相关变形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2.让学生经历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及变形过程,获得解决与倍角相关的化简、求值、证明等问题的技能;3.在公式生成与应用过程中,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理解二倍角中“倍”的含义,了解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由 知
,
1.牢记3组公式:
2.注意公式的变形和转化思想的应用在二倍角公式中,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最为灵活多样,应用广泛,二倍角的常用形式:
升幂公式: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降幂公式: ; .
教材第155页练习题.
解:2sin 15°cos 15°=sin 30°= ;
cos215°-sin215°=cos 30°= ;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1)2cos2 =
(2) sin
;
.
解析:(1)原式=1+cos 2 ×
π
π
12
π
6
3
2
=1+cos =1+ .
2
(2)原式=1+sin 4=1+ 2 .
3
答案:(1)1+
2
2
(2)1+
2
第9页
一
二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 ”,错误的
打“×”.
(1)sin 2θ=2sin θ.
3.1.3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第1页
课
标 阐 释
1.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
切公式.
2.能够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求
值、化简和证明等问题.
思
维 脉 络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二倍角公式的应用
第2页
一
二
一、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问题思索】
1.在两角和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中,令β=α,将得到怎样结果?
形式?
提醒:1±sin 2α=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sin α±cos α)2.
2.依据二倍角余弦公式,sin α,cos α与cos 2α关系分别怎样?
提醒:1+cos 2α=2cos2α,1-cos 2α=2sin2α,
1-cos2
1+cos2
2
2
sin α=
,cos α=
1
2
3
6
(2)原式= tan 150°=- tan 30°=- .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第四章(第0课时)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课 题: 4 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 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授课类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2αSααα22sin cos2cos -=;)(2αC ααα2tan 1tan 22tan -=;)(2αT 1cos 22cos 2-=αααα2sin 212cos -=)(2αC ' (1)二倍角公式的作用在于用单角的三角函数来表达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它适用于二倍角与单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互化问题.(2)二倍角公式为仅限于 是 的二倍的形式, 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3)二倍角公式是从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中, 取两角相等时推导出, 记忆时可联想相应角的公式.(4) 公式 , , , 成立的条件是: 公式 成立的条件是 . 其他(5)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 降角—升次)(6)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 且要善于变形: 22cos 1sin ,22cos 1cos 22α-=αα+=α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二、讲解范例:例1化简下列各式:1.2.=- 40tan 140tan 2 80tan 21 3. 2sin2157 5( ( 1 =4.=ππ125sin 12sin 416sin 2112cos 12sin =π=ππ 5. cos20(cos40(cos80( =20sin 80cos 40cos 40sin 21=8120sin 160sin 8120sin 80cos 80sin 41===例2求证: [sin((1+sin()+cos((1+cos()]×[sin((1(sin()+cos((1(cos()] = sin2(证: 左边 = (sin(+sin2(+cos(+cos2()×(sin((sin2(+cos((cos2()= (sin θ+ cos θ+1)×(sin θ+cos θ -1)= (sin θ+ cos θ)2 -1 = 2sin θcos θ = sin2θ = 右边∴原式得证关于“升幂”“降次”的应用:在二倍角公式中, “升次”“降次”与角的变化是相对的 在解题中应视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应用例3求函数x x x y sin cos cos 2+=的值域 解: ——降次 ∵1)42sin(1≤π+≤-x ∴]221,221[+-∈y 例4 求证: 的值是与(无关的定值 证: —降次)sin 3sin cos 3(cos cos ]2cos )23[cos(21απ-απα+α-α-π=)sin cos 23cos 21)2cos 2sin 3sin 2cos 3(cos 212αα-α+α-απ+απ= 41)2sin 43)2cos 1(412cos 212sin 232cos 41=α-α++α-α+α=∴)6(sin )3cos(cos sin 22α-π-α+πα+α的值与α无关例5 化简: ——升幂解:2cos 2sin 22cos 22cos 2sin 22sin 22cos 2sin 22sin 22cos 2sin 22cos 22222θθ-θθθ-θ+θθ-θθθ-θ=原式 )2sin 2(cos 2cos 2)2cos 2(sin 2sin 2)2cos 2(sin 2sin 2)2sin 2(cos 2cos 2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θ+θ-=csc 2sin 2)sin cos 1sin cos 1()2tan 2(cot 例6 求证: ——升幂证: 原式等价于: 左边θ+θθθ+θθ=θ++θθ-+θ=2cos 22cos 2sin 22sin 22cos 2sin 2)4cos 1(4sin )4cos 1(4sin 22 θθθθθθθ2tan )2cos 2(sin 2cos 2)2sin 2(cos 2sin 2=++=右边=θθθ2tan tan 1tan 22=- ∴左边=右边 ∴原式得证例7利用三角公式化简:分析:化正切为正弦、余弦, 便于探索解题思路.解:)10cos 10sin 31(50sin )1031(50sin+=+tg 10cos )10sin 2310cos 21(250sin +⋅=10cos 10sin 30cos 10cos 30sin 50sin 2+⋅=10cos 40sin 40cos 2⋅= 110cos 80sin == 指出: 例4的解法用到了很多公式, 其解法的关键是“化切为弦”与逆用公式.三、课堂练习:1 求值: cos280°+sin250°-sin190°·cos320°解: 原式= +sin10°cos40°=1+21×2×(-sin30°sin50°)+sin10°cos40° =1-21sin50°+21(sin50°-sin30°) =1-41=43 2求︒-︒10cos 310sin 1的值解: 原式= 420sin 20sin 420sin )1030sin(410cos 10sin 2)10sin 30cos 10cos 30(sin 4=︒︒=︒︒-︒=︒︒︒︒-︒︒= 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数列及有关定义, 会根据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 并会根据数列的前n 项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五、课后作业:1 若 ≤α≤ , 则 等于( )2D.2sin 2sin 2C. 2B.2cos 2cos 2.A αααα-- 24cos 2sin 22+-的值等于( )Asin2 B-cos2 C3 cos2 D-3cos2 3sin6°cos24°sin78°cos48°的值为( )81D. 321C. 161B. 161A.- 494cos 93cos 92cos 9ππππ的值等于 5 已知sin x= , 则sin2(x- )的值等于6 若sin αsin β+cos αcos β=0, 则sin αcos α+sin βcos β的值为7已知.)4cos(2cos ),40(135)4sin(απαπααπ+<<=-求8求值tan70°cos10°(3tan20°-1)参考答案: 1 C 2 3 A 4 5 2- 6 0 7 8 -1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详见课件例1)
[分析]因为本题在前几节书中类似问题曾在多处出现,故可将详细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口述完成,以节约课堂时间。
本题结束后,可考虑将原题进行变换(详见课件)。(本组题目学生能口述解答方法即可,目的是训练并提高学生灵活选择公式的能力)
☆例2、化简: , .
[分析]由于有可能学生们选择了公式的三种不同等价式:
☆(附)例3、在 中, , ,求 的值
[分析]本题是涉及三角形的求值问题,可溯引学生熟练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生产实际问题。难点在于突破角度的限制性,符号确定与公式的正确选择。
解答详略
4、课时练习:(详附课件)
5、课时小结: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6、作业:课件巩固练习提高1、2、3或课本第135页练习1、2、3题
武威第三中学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2014 年6月 9日 第二学期 总第 课时 授课者
课题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授课班级
高一(3)、(9)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并熟练倍角公式结构.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化归思想(指将一般化归为特殊)导出倍角公式,了解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并熟练倍角公式结构。
☆梯度一:(熟练公式结构——公式的逆用)
(1)
(2)
(3)
(4)
(5)
☆梯度二:(倍角的相对性)
(1) ;(2)
(3) (公式的逆用伴有系数的变化)
(4) (公式的逆用伴有系数的变化)
(5) (公式的逆用伴有系数的变化)
(6) (公式的逆用)
☆梯度三:(公式的灵活运用)
(1)
(2)
☆经过三个梯度的训练,学生对公式的结构与公式的应用达到基本熟练之后,下一步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利用倍角公式进行求值运算、化简,以培养学生运算、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正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与难点之一。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和应用。
教学
难点
倍角公式的形成以及公式的变形和灵活应用。
课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与巩固练习
教学
模式
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与教具
课件和课本
板
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
计
课 题
学生自己先试一试发现“二倍角”与“两角和”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领悟到:
让学生自行动手体会由一般过渡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举一例引导化归思想:
当 取特殊角 时,上述公式表示为: ,接着依此类推让学生自行动手体会由一般过渡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
让同学们自己填写公式,是为了使大家学会怎样去发现数学规律,并体会化归(这里是将一般化归为特殊)这一基本数学思想所起的作用。
我们已经学习了和角公式,还掌握了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可以互相化归。那么,如何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现在研究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双向沟通:(学生独立完成)
简记:
简记:
且 简记:
利用 ,公式 还可以变形为:
或
☆阶段小结: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是:令=(实现一般化归为特殊)。上面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有了倍角公式,就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2、公式的运用: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注意公式结构中等号两边角度倍数的对比、系数的对比、幂次数的对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在以上问题中主要突出的是倍角的相对性,以及公式左右两边的角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公式与更深入熟练地掌握公式变形,特意由浅入深设计三个梯度的课堂练习以达到相关目的。
(一)公式的导出 (四)巩固练习提高
(二)公式应用
(五)小结、作业
(三)典型例题
作业
设计
课本:第135页练习1、2、3题
教学
反思
武威第三中学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1、公式的导出:(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 复习回顾:
求值
(此题留为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 变式练习:在 中, , ,求 的值
则产生三种思路与三种解法,但其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速度的快慢、解法的简易与复杂有差异。
教师可介绍一种解法且板书:
(解答中角度 范围的确定目的是去绝对值时正负值的取舍,这也是本题目标训练之一,即符号看象限。)
在本题结束后,亦可考虑将原题进行变换(详见课件),以加强训练学生灵活选择公式的意识与能力,也为后面的升幂公式学习打下基础。(此题组留为课后练习,学生继续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升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