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介质的配制
溶出度指导原则
附件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的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提出了建议。
附录对溶出度试验的方法学、仪器和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
二、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
由于药物的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
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的研发;3.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和/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他人体试验用样品的体外溶出度数据。
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
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
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溶出度试验条件
溶出度试验条件一、仪器篮法和桨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具有装置简单、耐用及标准化的特点,适用于大部分口服固体制剂。
中国药典收载的小杯法可视为桨法,适用于低剂量规格固体制剂的溶出试验。
通常应选用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如篮法和桨法,必要时可采用往复筒法或流通池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
对于某些药品或剂型,必须采用专门的溶出装置时,应进行详细的论证,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应考虑对法定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装,确定是否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随着对生命科学及药剂学的深入研究,可能需要对溶出度方法及试验条件进行改进,以保证获得更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二、溶出介质(一)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度试验应尽可能在生理条件下进行,这样可以从药品体内行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体外溶出数据。
但常规的溶出度试验条件不需要与胃肠环境严格一致,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口服给药后可能的暴露条件确定适当的介质。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为500、900或1000 mL,溶出介质的体积最好能满足漏槽条件,一般应采用pH值1.2∼6.8的水性介质。
可采用不含酶的pH 1.2、6.8的溶出介质作为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高pH的溶出介质,但一般不应超过pH 8.0。
有研究表明,胶囊制剂在贮存过程中,由于明胶的交联作用可能会形成膜壳,因此可能需要在介质中加入胃蛋白酶或胰酶,以促使药物的溶出。
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在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中加入酶,并充分证明其合理性。
另外,尽量不采用水作为溶出介质,因为其pH值和表面张力可能随水的来源不同而不同,且在试验过程中也可能由于药物、辅料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可考虑在溶出介质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他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但需充分论证加入的必要性和加入量的合理性。
另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不同质量的表面活性剂对试验结果带来的显著影响。
使用标准化的或高纯度的表面活性剂可避免上述影响。
No.4 —— 溶出介质的选用与配制
phosphate (KH2PO4) in water, and dilute with water to 1000 mL. 4. Boric Acid and Potassium Chloride, 0.2 M—Dissolve 12.37 g of boric acid (H3BO3) and 14.91 g of potassium chloride (KCl) in water, and dilute with water to 1000 mL. 5. Potassium Chloride, 0.2 M—Dissolve 14.91 g of potassium chloride (KCl) in water, and dilute with water to 1000 mL.
1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
摇匀后,加水稀释成 1000ml,即得。 【美国药典】 取 2.0 氯化钠和 3.2g 胃蛋白酶(标识应为每 mg 中含 800~2500 个活度
单位),加 7.0ml 盐酸和水使溶解至 1000ml,即得。该溶液 pH 值应为 1.2。 ¾ 注释:两配制法有一定差异,研究者可酌情选择。
(3) 如能测定更多 pH 值曲线,自然可得到更多关于该制剂内在品质信息;当然工作量亦会 增加。
(4) 无论何种制剂都不建议采用 pH8.0 以上的介质进行表达。如确有必要,应提供充足的理 由。
(5) 某些品种还可根据临床使用情况,考虑在“含有胃蛋白酶的模拟胃液”和“含有胰酶的模拟 肠液”中的体外溶出情况。
至于种类,日本倾向采用吐温-80 的原因系为:一者药物较易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 用,对试验结果带来影响,而吐温-80 作用较少;二者系因其一般不会因为来源不同而对试 验结果带来显著性影响。研究者可根据试验情况加以综合考虑。
No.4 —— 溶出介质的选用与配制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No.4 ——溶出介质的选用与配制】——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1. 溶出介质的选用 建议采用多条溶出曲线对产品的内在品质进行评价。
选取原则建议如下: 【普通制剂】 (1)酸性药物制剂 pH 值分别为 1.0 或 1.2、5.5~6.5、6.8~7.5 和水; pH 值分别为 1.0 或 1.2、3.0~5.0、6.8 和水;(2)中性或碱性药物/包衣制剂 (3)难溶性药物制剂 (4)肠溶制剂 【调释制剂】pH 值分别为 1.0 或 1.2、4.0~4.5、6.8 和水;pH 值分别为 1.0 或 1.2、6.0、6.8 和水;pH 值分别为 1.0 或 1.2、3.0~5.0、6.8~7.5 和水。
2. 其他事项 (1) 以上含有 pH 值范围的,可分别按 0.5 或 1.0 间隔测试,如差异较大,应分别予以关注; 如无明显差异,酌情选择即可。
pH 值 1.0 或 1.2,系因各国要求不同。
(2) 在了解了该药物 pKa 值之后,如 pKa±1.0 值未能涵盖于以上各 pH 值中,建议测定 pKa±1.0 值溶出曲线,以更好地把握该药物的溶出特性。
(3) 如能测定更多 pH 值曲线,自然可得到更多关于该制剂内在品质信息;当然工作量亦会 增加。
(4) 无论何种制剂都不建议采用 pH8.0 以上的介质进行表达。
如确有必要,应提供充足的理 由。
(5) 某些品种还可根据临床使用情况, 考虑在“含有胃蛋白酶的模拟胃液”和“含有胰酶的模拟 肠液”中的体外溶出情况。
含有胃蛋白酶的模拟胃液,英文全称为 Simulated Gastric Fluid,简写为 SGF。
有时 亦可附有下标“sp” ,缩写为 SGF[sp]。
其配制方法—— 【中国药典】 取稀盐酸 16.4ml(相当于盐酸 3.84ml) ,加水约 800ml 与胃蛋白酶 10g,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1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谢沐风撰写摇匀后,加水稀释成 1000ml,即得。
溶出度方法学研究
and f2 Limit
平均偏差(Average difference) 2% 5% 10% 15% 20%
F2 临界值(f2 Limit)
83 65 50 41 36
f2 因子的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参比与受试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的过程中,时间点间隔 无需相等,但两者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一般除 0 时外,选择 3 点以上,即 n≥3。 2.f2 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受试与参比制剂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值 <100 时的溶出曲线比较(如果二者的差值>100,就会得到一个负 值),普通口服制剂要保证药物溶出 90%以上,缓释制剂、肠溶 制剂药物释放需达到 80%以上,或达到释放平台。 3.受试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上各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异, 在平台区达到最小(如果外推到释放 100%,差值将为 0),在该
水:纯化水(质量标准见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
1.4 注释
溶出曲线一般要考察至少 3 种介质,对于仿制药,在标准介质中的
溶出曲线必做,如果标准介质与上述常用介质不一致,与标准介质最接
近的介质不再做。
溶出介质第一次配制时,要测定 pH 值,与标准值的差值应不超过
0.1。溶出介质使用前要加热或超声脱气。
超声使充分溶解后定量稀释至标准规定浓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进
样。
对照品溶液:取对照品适量,按标准方法配制。
判断标准:空白溶液在主成分的位置不出峰;供试品溶液色谱峰的
理论板数、拖尾因子要符合要求;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相
差不超过 10% 。
4.2 系统精密度
取专属性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6 次。结果见下表。
在制剂的开发研究中,通过对比不同处方之间的溶出曲线,可以 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处方、工艺、生产场地及规模等因素变化对药物体 外释放行为的影响。近年来,国外针对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评价方法报 道很多,其中 f2 因子方法因为计算简单、判定结果可靠,作为评价 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已经被美国 FDA 的 CDER 和欧盟 EMEA 收 载并推荐使用。
美国药典溶出介质缓冲液的配制
美国药典溶出介质缓冲液的配制
美国药典配制法
1、在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指导下配制:0.2mol/L 盐酸溶液;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
2、0.2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在水中溶解40.85g邻苯二甲酸氢钾,稀释制1000ml
3 、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在水中溶解27.22g磷酸二氢钾,稀释制1000ml
4 、0.2mol/L硼酸氯化钾溶液:在水中溶解12.37g硼酸和14.91g氯化钾,稀释至1000ml
5、0.2mol/L氯化钾溶液:在水中溶解14.91g氯化钾,稀释至1000ml
6 、2N(当量浓度)的乙酸:在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指导下配制
标准缓冲液
盐酸缓冲液:将50ml氯化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酸性邻苯二甲酸缓冲液:将5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中性邻苯二甲酸缓冲液:将5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将50ml磷酸二氢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碱性硼酸缓冲液:将50ml硼酸氯化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醋酸缓冲液:将规定量的三水乙酸纳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规定量的乙酸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
(细节决定成败)溶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使用溶出仪做溶出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体外溶出曲线的测定与对比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CFDA发布了《药物溶出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后,相信有些研究单位会更换或增加许多先进的溶出设备,以减少旧的溶出设备引起的差异。
但在验证合格的溶出仪上,重复检测样品的溶出度时,我们还是会遇到数据结果差异较大现象。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隐藏在实验过程的细节中。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在溶出试验中,应引起大家注意的细节。
配制溶出介质溶于溶出介质中的气体可能会干扰溶出结果的重现性。
因此,在配制溶出介质前,因对纯化水进行脱气处理,具体方法有:超声、煮沸、加热至41°C后真空脱气等。
若使用加热脱气的方法,要等脱气结束后,水温降至室温时,再进行配制,以免加入盐酸或醋酸后,其受热挥发,影响溶出介质的PH值。
不同来源的纯化水PH值不同,当使用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时•,在使用之前最好确定水的PH值,以免因水的PH值不同,造成溶出数据的变化。
安装搅拌桨(篮)在溶出仪出厂、安装时(或每隔6个月),都需进行机械验证。
在验证通过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安装搅拌桨(篮)的位置与验证时的安装位置不相同,就会影响搅拌桨(篮)与溶出杯的同轴度,进而影响溶出杯内溶出介质的流动状态,使样品的溶出数据发生变化。
另外,有些厂家的溶出仪的搅拌桨(篮)是需要调节安装高度的,但常常我们为方便下次使用,在清洗设备时不拆除搅拌桨(篮),总认为已调好搅拌桨(篮)高度,不需再调节。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搅拌桨(篮)的晃动,会使固定好的搅拌桨(篮)松动。
长时间使用后搅拌桨(篮)的高度可能已降低,最终,使得样品的溶出度发生变化或组内溶出的平行性变差。
应用转篮法进行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观察转篮空隙是否发生堵塞,如堵塞,用超声处理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经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应注意转篮的形状是否完整,如发生扭曲变形,应及时更换新的转篮。
美国药典溶出介质缓冲液的配制
2.1
2.2
0.2mol/L盐酸溶液(ml)
85.0
67.2
53.2
41.4
32.4
26.0
20.4
16.2
13.0
10.2
7.8
酸性邻苯二甲酸缓冲液
将5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pH值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0.2mol/L盐酸溶液(ml)
49.5
42.2
35.4
28.9
22.3
15.7
10.4
6.3
2.9
0.1
中性邻苯二甲酸缓冲液
将5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pH值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0.2mol/L NaOH溶液(ml)
8.1
11.6
16.4
22.4
29.1
34.7
39.1
42.4
44.5
46.1
碱性硼酸缓冲液
将50ml硼酸氯化钾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
pH值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10.0
0.2mol/L NaOH溶液(ml)
3.9
6.0
5.30
溶出度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试验的溶出度测定测定方法参照美国药典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质量标准。
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蓝法)的装置,以pH6.8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000ml水中加入6.8g磷酸二氢钾,用0.2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6.8 ± 0.1)10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按溶出度测定法依法操作。
分别于预定时间取溶液5ml滤过(并及时向溶出杯中补充同温度的溶剂5ml),取续滤液用释放介质稀释至适当浓度,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V A),在232nm处测定吸光度。
另精密称取盐酸二甲双胍对照品适量,用释放介质配制成约5μg/ml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计算出每片的释放度。
一、溶出介质的配制用电子天平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xxxg,氢氧化钠(固体)xxxg,置1000ml 烧杯中,用800ml蒸馏水溶解后,倒入10L广口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L,配得缓冲介质。
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各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溶解并定溶至刻度;用1ml移液管各精密量取1ml至5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定溶至刻度。
.各样品称量值自己列出。
三、试验过程向溶出仪6个溶出杯中各加入1000ml已配好的溶出介质,加热,待溶出杯中溶液温度达到37℃后,将6片药片同时放到6个溶出杯中后,立即开始搅拌并计时。
在1h、3h、5h、7h、10h时,用10ml的注射器各取样5ml,同时向溶出杯中补加同温度溶出介质5ml。
1h、3h样品取出后,过0.45um微孔滤膜,弃去2ml初滤液,取3ml续滤液;1h样品稀释25倍后测其吸光度;3h样品稀释50倍后测其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见下表计算公式:(1)校正因子ff=(f1+f2+f3)/3f1=C1/A1; f2=C2/A2; f3=C3/A3C1、C2、C3:三份对照品的浓度A1、A2、A3:三份对照品的吸光度(2)累积释放度result=(f*A*n*v+C1h*5+ C3h*5+…..)*v*100/mm=500*831.64/833 A:相应样品的吸光度n:相应样品的稀释倍数v:溶出介质体积1000mlm:主药量(mg)C1h、C3h:对应1h、3h时溶出介质中药品的浓度。
溶出指导原则
附件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的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提出了建议。
附录对溶出度试验的方法学、仪器和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
二、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
由于药物的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
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的研发;3.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和/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他人体试验用样品的体外溶出度数据。
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
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
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试验条件及介质配制方法
附录溶出度试验条件一、仪器篮法和桨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具有装置简单、耐用及标准化的特点,适用于大部分口服固体制剂。
中国药典收载的小杯法可视为桨法,适用于低剂量规格固体制剂的溶出试验。
通常应选用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如篮法和桨法,必要时可采用往复筒法或流通池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
对于某些药品或剂型,必须采用专门的溶出装置时,应进行详细的论证,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应考虑对法定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装,确定是否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随着对生命科学及药剂学的深入研究,可能需要对溶出度方法及试验条件进行改进,以保证获得更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二、溶出介质(一)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度试验应尽可能在生理条件下进行,这样可以从药品体内行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体外溶出数据。
但常规的溶出度试验条件不需要与胃肠环境严格一致,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口服给药后可能的暴露条件确定适当的介质。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为500、900或1000 mL,溶出介质的体积最好能满足漏槽条件,一般应采用pH值1.2∼6.8的水性介质。
可采用不含酶的pH 1.2、6.8的溶出介质作为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高pH的溶出介质,但一般不应超过pH 8.0。
有研究表明,胶囊制剂在贮存过程中,由于明胶的交联作用可能会形成膜壳,因此可能需要在介质中加入胃蛋白酶或胰酶,以促使药物的溶出。
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在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中加入酶,并充分证明其合理性。
另外,尽量不采用水作为溶出介质,因为其pH值和表面张力可能随水的来源不同而不同,且在试验过程中也可能由于药物、辅料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可考虑在溶出介质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他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但需充分论证加入的必要性和加入量的合理性。
另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不同质量的表面活性剂对试验结果带来的显著影响。
使用标准化的或高纯度的表面活性剂可避免上述影响。
溶出介质的选用与配
Acid Phthalate Buffer
Place 50 mL of the potassium biphthalate solution in a 200-mL volumetric flask, add the specified volume of the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then add water to volume.
— pH4.5醋酸盐缓冲液。将2.99g醋酸钠用水溶解。加入2mol/L醋酸溶液14.0ml并用水稀释至1000ml。
— pH5.5 醋酸盐缓冲液。将5.98g醋酸钠用水溶解。加入2mol/L醋酸溶液3.0ml并用水稀释至1000ml。
— pH5.8 醋酸盐缓冲液。将6.23g醋酸钠用水溶解。加入2mol/L醋酸溶液2.1ml并用水稀释至1000ml。
【中国药典】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美国药典】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250ml使溶解,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77ml和500ml水,再加胰酶10g使溶解后,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0.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6.8±0.1,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盐酸(ml)---9.00--7.65--6.05-- 4.79-- 3.73 -- 2.92 --2.34 --1.84 -- 1.46 -- 1.17 -- 0.92 -- 0.70
醋酸盐缓冲液
— 2mol/L醋酸溶液。取120.0g冰醋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 pH3.8醋酸盐缓冲液。将0.67g醋酸钠用水溶解。加入2mol/L醋酸溶液22.6ml并用水稀释至1000ml。
日本一致性评价常用溶出介质的配制
disodium hydrogenphosphate-citric acid buffer solution, pH 4.0
pH5.5
薄めたMcIlvaineの緩衝液
dilute McIlvaine buffer solution
0.05mol/Lリン酸一水素ナトリウムと0.025mol/Lクエン酸を用いてpHを調整
disodium hydrogenphosphate-citric acid buffer solution, pH 2.5
pH3.0
薄めたMcIlvaineの緩衝液
dilute McIlvaine buffer solution
溶出液一覧表(TableDissolution medium)
溶出液
dissolution
medium
説明
explanation
詳細
details
pH1.2
基本的な試験液
standard dissolution medium
日本薬局方崩壊試験の第1液
1st fluid for dissolution test
pH8.0*
リン酸水素二ナトリウム・クエン酸
緩衝液
disodium hydrogenphosphate-citric acid buffer solution
0.05mol/Lリン酸水素二ナトリウム試液1000mlに、クエン酸一水和物5.25g
を水に溶かして1000mLとした液を加え、pH8.0に調整
を加えてpHを6.8に調整
pH6.8*3
リン酸水素二ナトリウム・クエン酸
中国药典溶出介质的配制
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简称ChP)中对于药物溶出测试的介质有不同的配制方法,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和溶出要求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介质及其配制方法:
1. 磷酸缓冲溶液:用于酸性溶出介质的配制。
配方一(pH 1.2):
- 磷酸二氢钾(KH2PO4):2.38 g
-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0):将约100 mL 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与约900 mL去离子水混合。
配方二(pH 4.5):
- 磷酸二氢钾(KH2PO4):7.0 g
- 0.1 M盐酸(HCl):调整pH至4.5
- 去离子水:充分稀释至1000 mL
2. 磷酸盐缓冲溶液:用于中性溶出介质的配制。
配方(pH 7.0):
- 磷酸二氢钾(KH2PO4):3.27 g
- 磷酸二钠(Na2HPO4):16.08 g
- 去离子水:充分稀释至1000 mL
3. 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用于仿生条件下的生理性溶出介质。
配方:
- 磷酸一氢钾(KH2PO4):6.8 g
- 磷酸二钠(Na2HPO4):18.0 g
- 去离子水:充分稀释至1000 mL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质的配制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配制方法还需参考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以确保配制的溶出介质符合规范要求。
另外,根据具体的药物和测试要求,还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微调和优化。
因此,在进行溶出测试之前,请务必查阅最新的中国药典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配制方法和要求。
中国药典溶出介质配制
中国药典溶出介质配制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药典对溶出介质的要求三、溶出介质配制的方法1.溶剂的选择2.附加剂的添加3.溶出介质配制的步骤四、溶出介质配制的注意事项五、总结正文:一、引言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权威性文件,对于药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溶出度测定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溶出介质的配制则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结合中国药典,详细介绍溶出介质配制的要求和方法。
二、中国药典对溶出介质的要求根据《中国药典》2020 年版,溶出介质应满足以下要求:1.溶出介质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能够充分溶解试样,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定的pH 值和溶解度。
2.溶出介质中不应含有对试样有影响的成分,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
3.溶出介质应与试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产生沉淀、析出等现象。
4.溶出介质的选择应根据试样的性质和测定方法进行,尽量模拟实际应用场景。
三、溶出介质配制的方法1.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试样的性质和测定方法进行,常用的溶剂有水、醇类、酸碱盐等。
例如,对于疏水性药物,可选择醇类作为溶剂;对于水溶性药物,可选择水或酸碱盐等。
2.附加剂的添加为提高溶出介质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可在溶剂中添加适量的附加剂,如抗氧剂、防腐剂、稳定剂等。
添加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溶出介质的要求。
3.溶出介质配制的步骤溶出介质配制的步骤如下:(1)称取所需的溶剂和附加剂。
(2)将溶剂和附加剂加入干净的容器中,搅拌均匀。
(3)将容器加温至所需温度,继续搅拌,直至附加剂完全溶解。
(4)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滤器过滤,除去可能存在的杂质。
(5)将滤液倒入标准溶出杯中,即可用于测定。
四、溶出介质配制的注意事项1.配制溶出介质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溶出介质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溶出介质应在密封、避光、阴凉处保存,防止受潮、发霉、变质等。
3.溶出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其溶解性、稳定性、pH 值等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溶出介质的配制
表 1 溶出介质
上述各溶出介质的组成和配制详述如下:
1.盐酸溶液
取下表中规定量的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2mol/L醋酸溶液:取120.0g(114ml)冰醋酸用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取下表中规定物质的取样量,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表3 醋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
3.磷酸盐缓冲液
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27.22g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8.0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取250ml 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与下表中规定量的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表4 磷酸盐缓冲液
以上为推荐采用的溶出介质配制方法,如有特殊情况,研究者也可根据研究结果采用其他的溶出介质以及相应的配制方法。
PH=1,0.1N HCL溶出介质配置: 9ml浓盐酸(37%)加水稀释成1000ml;
PH=4.5醋酸-醋酸钠溶出介质配置:醋酸钠2.99g,加冰醋酸1.596ml。
稀释成1000ml;PH=6.8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溶出介质配置:磷酸二氢钾6.805g,氢氧化钠0.944g。
用水稀释成1000ml。
如需配置数升溶出介质,相应增加配置原料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