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地位的几个理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地位的几个理论问题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全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核心。对这一定位,需从五个方面予以阐释: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研究党组织地位问题的理论前提不断演进、对党组织职责的确定体现了党组织应有的地位、历史地分析革命时代经典作家对社会基层组织中党组织地位的论述、确立和实现党组织地位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党组织地位的实现方式与公有制经济组织不同。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210-02

把党组织地位定准,是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战略性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落脚点,关系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局。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其他许多重要问题,如党组织的工作方向、任务、作用、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等,就不能解决好。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是全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核心。政治核心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组织或群众中,党组织能够对其实施主导性的政治控制力,使之按既定目标有序地活动。也就是具有“政治领导地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是全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核心,其基本内涵就是党组织能够对企业全体从业人员实施主导性的政治控制力,具体地讲,就是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思想统一到这一认识上来,准确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问题。

1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地位问题的理论前提不断演进

200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试行通知》”),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定位为“职工中的政治核心”。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但是应当看到,这一规定具有探索性,是在实践发展中做出的一个阶段性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理论探索必须应时之需,适时之变,不断深化。从党的执政实践看,“在执政的条件下,党肩负着推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责任。这就要求动员全阶层、群体的力量,共同奋斗。就是说,作为国家唯一的执政党,除了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外,党还要起社会整合的作用。这和作为非执政党领导民主革命时期单纯强调代表一两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不同的;弄不清这之间的区别,就很难避免党的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党就很难摆脱‘在野党思维’的困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根据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具体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由党的执政党性质决定,党组织要发挥对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政治整合作用。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人员的性质看,这些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江泽民在2000年5月指出:“现在的私营企业主,是在我们党的改革政策和带头致富号召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人本来就是劳动者。”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上明确地将这些人科学定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在“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的执政理论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进一步准确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地位提供了新的理论前提。如果党组织只限于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那就限制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范围,排除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社会阶层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不仅要表达职工利益,把职工群众团结起来,还应该能够表达企业主的合理要求,将企业主团结起来,实现对企业主的政治领导,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2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职责的确定体现了党组织应有的地位

江泽民在2000年5月明确指出,对私营企业主,“党组织要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他们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一重要论述非常明确地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覆盖面扩展到了企业主。虽然《试行通知》将党组织定位为“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但是这一文件对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八项具体职责的规定,内容涉及的是党组织在企业全体从业人员中应有的职责,也就是说文件的规定实质上是对党组织在企业全体从业人员中发挥作用的要求。这一点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总结新鲜实践经验,吸收和深化了这一重要思想,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党的文件对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核心”具体内涵的新的一般阐释,适用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在内的各类党的基层组织。这一“政治核心”意义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涵盖全体从业人员。如果党组织按照这一政策要求履行了基本职责,在实践中就能够实现对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政治领导。简单地讲,在现阶段,党的文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职责的规定是影响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

而且这里“涵盖”,并非简单的“涉及”、“接触”或“与之相关”的意思,而是深刻的“政治影响、动员、组织”的意思,是“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意思,体现的是政治领导力。

3历史地分析在革命时代经典作家对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地位的论述

在革命时代,经典作家关于基层党组织地位的科学论述对革命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经典作家指出,共产党应当在工人群众聚集的企业中建立自己的基层组织,并在工人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只有这样,共产党才能实现对本阶级的领导,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革命目标奋斗。经典作家强调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工人群众中的政治核心,这是非常明确的,在当时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应当认识到,他们做出这样的论断是有着具体历史条件的,那就是党在领导革命夺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工厂中“老板”的剥削阶级性质的定性与革命前有所区别,但并没有根本改变)。在革命斗争中,剥削阶级是我们党的敌对阶级,剥削者是革命斗争的对象,因此,党组织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工人群众中的政治核心”,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意义不仅不涵盖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而且党组织必须领导工人对资本家展开斗争或改造他们,以从政治上,进而从经济上消灭剥削阶级。今天,党的执政方位已经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新社会阶层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党执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