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0c5cd98d1f34693daef3e58.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A.玉枕.(zhěn)凝噎.(yì)梧桐.(tónɡ)帘卷.西风(juǎn)B.寻觅.(mì)盈袖.(xiù)萧.条(xiāo)茅塞.顿开(sè)C.憔.悴(qiáo)堪.摘(kān)戚.戚(qī)处.心积虑(chù)D.怆.然(qiànɡ)暮霭.(ǎi)锦.书(jǐn)乍暖还.寒(huán)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的样子)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D.怎敌.他(抵挡)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黄昏后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4.下面是李清照的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B.小院闲窗春已深C.江梅已过柳生绵D.归鸿声断残云碧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李清照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外的。
,。
,。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真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于是,,。
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②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③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④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A.③①②⑥④⑤B.①④②⑤⑥③C.③①⑥⑤④②D.①③⑥④⑤②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4)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85f73d5ee06eff9aff8077e.png)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2020·浙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蒋勋先生讲宋词,不仅讲诗词本身的含义,也讲宋词的来路与根基。
他尝试以一朵花或者一片雪的姿态来体会宇宙自然,在柔性与刚性之间,帮助读者与宋词之美结一段善缘。
不仅这种美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也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
又如,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以文学特有的意境,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读者重拾对美和生命的感动,带领大家一起体验美。
古往今来,《诗经》的真挚含蓄,屈原的忧国忧民陶渊明的田园风格,李白的热情奔放,杜甫的人间冷暖,李煜的繁华幻灭,苏轼的豪迈深情,李清照的欲说还休,辛弃疾的侠士之情,韩柳的民间声音,《牡丹亭》的梦幻纯真,《水浒传》的草莽叛逆,《红楼梦》的青春孤独,张爱玲的荒凉凄美,沈从文的平和恬淡…几千年来的文学之美,一段段意境与情思,文学的性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更深的体悟。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
他“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更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得心应手侃侃而谈关照乃至B.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关照以至C.游刃有余娓娓道来观照乃至D.得心应手娓娓道来观照以至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美不仅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也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
B.这种美不仅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也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
C.不仅这种美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也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
D.不仅这种美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也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后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后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2191f716fc700aba68fc14.png)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2)佳节又重阳:(3)有暗香盈袖:(4)凄凄惨惨戚戚:(5)乍暖还寒时候:(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答案:词周邦彦姜夔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漱玉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3.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答案:易安南宋赵明诚诗词书画别是一家闺情相思孤寂凄凉4.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有(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
答案:①②③5.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_____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_____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_____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_____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_____而富有美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c8a260c22590103029db4.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7 李清照词两首-课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7 李清照词两首-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91514b5964bcf84b8d57b03.png)
第二单元宋代词风7李清照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次第.(dì) 乍.暖(zà)东篱.(lí) 梧.桐(wú)B.纱厨.(chú) 憔.悴(qiáo)寻觅.(nì) 瑞.脑(ruì)C.凄.惨(qī)玉枕.(zhěn)堪.摘(kān)将.息(jiānɡ)D.堆.积(duī)杯盏.(zǎn)销.魂(xiāo)莫.道(mò)解析:A项,“乍”应读zhà;B项,“觅”应读mì;D项,“盏”应读zhǎn 。
★★答案★★:C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析:C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借代。
★★答案★★:C3.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C项应是“最难/将息”。
★★答案★★:C4.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之作,从下列语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鹧鸪天·桂花》)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永遇乐》)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菩萨蛮》)★★答案★★:C5.下列对各句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6bba3cb4693daef5ef73d4c.png)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销.魂红绡霄..汉硝.烟弥漫B.损.害筼.筜陨.石香消玉殒.C.舴.艋咋.舌蚱.蜢乍.暖还寒D.憔.悴礁.石愀.然白发渔樵.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B.有暗香盈.袖盈:充满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相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凉”不仅写气候给词人带来的触觉上的凉意,更是描写词人心境之凄凉。
B.“满地黄花堆积”描写菊花凋零,堆积满地,词人借助这一衰败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悲凉落寞的意境。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正面描写词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孤寂难挨的情景。
D.“莫道不销魂”直抒胸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融情于景,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Array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清照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的。
,。
,。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于是,,。
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②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③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④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或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课程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课程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6ba3304a98271fe900ef918.png)
7李清照词两首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暗示了词人的孤单寂寞。
B.“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有很浓的感情色彩,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突出了伤感的情绪。
C.“凉初透”的“凉”字,一语双关,不但写出重阳节时候天气的萧瑟,更含蓄地反映出词人心境的凄冷。
D.“东篱把酒”是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了愁绪,“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
项,“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理解错误,应为“表明词人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菊花”形象的特点,从词人与菊花的相似点角度思考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四字,以议论开篇,准确地写出了词人处境的孤寂、心情的空虚以及无可排遣、无可寄托的精神状态。
B.“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笼罩,备感忧伤。
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
![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e54741cb8f67c1cfbd6b8b1.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暑假同步训练: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一)阅读《醉花阴》,回答1~2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是表达怀人的情思的,试分析词中景物、节令描写所蕴涵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片写秋凉情景。
“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写出了透入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串“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下片写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阳赏菊饮酒。
后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词中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不见一“菊”字,作者恰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请结合具体词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78299680203d8ce2f2455.png)
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2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B.东篱.(lí) 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 堪摘.(zhāi) 玉枕.(zhèn)纱厨【答案】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黄昏后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答案】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①她的早期作品②她的晚年之作③创造性地以十四叠字为开头④表达了丧夫之痛⑤抒发了故土难归的哀愁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 D4.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
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答案】D(应为秋天)5.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
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97190cd15abe23482f4de9.png)
语文·必修4( 人教版)7 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词二首浣溪沙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枕.(zh ě n)凝噎.(y ì)梧桐.(t óng) 帘卷.西风(ju ǎn) B.寻觅.(mì ) 盈袖.(xi ù) 萧.条(xi āo) 茅塞.顿开(s è) C.憔.悴(qi áo) 堪.摘(k ān) 戚.戚(q ī) 处.心积虑(ch ù) D.怆.然(qi ànɡ) 暮.霭( ǎi) 锦.书(j ǐn) 乍暖还.寒(hu án)解析:A 项,噎yē;C项,处chǔ;D 项,怆chuànɡ。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d5f4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d.png)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检测【基础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
前人评论宋词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_______》。
2.依据对内容的理解补写出名句。
(1)《声声慢·寻查找觅》开头用_____________写诗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__________,写境况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_______________,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2)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_____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____________”。
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____”,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____________。
挨到黄昏时分,“____________”。
最终用“______________”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愁”的深重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查找觅》4.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完成下面各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中哪个词用的好?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d39313680203d8ce2f24cb.png)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薄.雾(bó) 薄.被(báo)日薄.西山(bó) 厚古薄.今(bó)B .把.关(bǎ) 刀把.(bà)把.守门户(bǎ) 把.酒言欢(bǎ)C .将.领(jiànɡ) 将.息(jiānɡ)将.门虎子(jiànɡ) 将.进酒(jiānɡ)D .堆.积(duī) 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 玉枕.纱厨(zhěn)答案 C解析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ɡ。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淡酒 名信片 冷冷清清 梧桐细雨B .薄雾 重阳节 瑞恼金兽 孤独寂寞C .次第 倒计时 责无旁贷 玉枕沙厨D .销魂 憔悴损 暗香盈袖 黄花堆积答案 D解析 A 项,“名”应为“明”;B 项,“恼”应为“脑”;C 项,“沙”应为“纱”。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薄雾浓云愁永.昼②樱花永.巷垂杨岸B.⎩⎨⎧①有暗香盈.袖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C.⎩⎨⎧①乍暖还.寒时候②秦王还.柱而走D.⎩⎨⎧①憔悴损.②满招损.,谦受益 答案 B解析 A 项,①漫长的;②深。
B 项,都是“满”的意思。
C 项,①返回;②环绕。
D 项,①这里相当于“煞”;②损害。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东篱把酒黄昏..后 B .雁过也,正伤心..C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 D解析 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都是其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0860293803d8ce2f01662326.png)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在词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她集“豪情、才情、红颜薄命”于一身,说她豪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说她才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她红颜薄命——她充满悲情的人生道路,让你我伤怀。
她就是那个能把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都点石成金的李清照。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词,感受词中蕴涵的情感,体会她悲情的人生吧。
1.走近作者《醉花阴》一文写于李清照、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李清照不忍相别,无限离愁。
白天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
因为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写出佳节怀人之思!《声声慢》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3.文化常识重阳:又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例如:佳节又重阳..。
1.字音识记东篱.()暗香盈.袖()戚.() 乍.暖还寒() 堆.积() 梧桐.() 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经典名句(1)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2)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ec773fde80d4d8d15a4fff.png)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梧桐.(tóng)纱厨.(chú)卓.(zhuó)尔不群茅塞.(sè)顿开B.当.(dànɡ)真埋.(mái)怨吹毛求疵.(cī) 处.(chǔ)心积虑C.憔.悴(qiáo) 窥.(kuī)视暗香盈袖.(xiù) 乍.暖还寒(zà)D.堆.积(duī) 寻觅.(mì)情不自禁.(jìn) 伺.(sì)机反扑【解析】B项中“埋”应读mán; C项中,“乍”应读zhà;D项中“禁”应读jīn。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赋予次第弱不经风出其不意B.销魂焚烧带罪立功毕恭毕敬C.凄惨诡秘甘拜下风亘古至今D.漫谈佳奖兴高采烈汗流浃背【解析】A项“经”应为“禁”; B项“带”应为“戴”; D项“佳”应为“嘉”。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D.憔悴损.(相当于“煞”)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销”是“焚烧”的意思。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有所改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D.一个个庞大的体育馆里几乎只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和智障人士家属的身影,看台上大多冷.冷清清...,观众寥寥无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144a5626fff705cc170ab8.png)
7*李清照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项,bó/báo,chóng/zhǒng,zhěn。
B项,yíng,lián,qī。
C项,hái/huán,shí/zhì,jī/jí。
D项,jiāng,qiáo,zǐ/dì。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B.小院闲窗春已深C.江梅已过柳生绵D.归鸿声断残云碧“寒食天”和词中景物描写可知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作者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
A项,“病起萧萧”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
也可通过韵脚判断。
4.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忧乐关乎天下”化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4(人教版)7 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词二首浣溪沙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枕.(zhěn)凝噎.(yì)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ǎn)B.寻觅.(mì) 盈袖.(xiù)萧.条(xiāo) 茅塞.顿开(sè)C.憔.悴(qiáo) 堪.摘(kān)戚.戚(qī) 处.心积虑(chù)D.怆.然(qiànɡ) 暮霭.(ǎi)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解析:A项,噎yē;C项,处chǔ;D项,怆chuànɡ。
答案:B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乍.暖还寒(忽然)D.这次第..(光景,状况)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A项,销:烧完了。
答案:A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
“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
“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解析:B项,“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答案:B4.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后,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
B.“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解析:A项,“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错,应该是“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
答案:A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夙.愿(sù)履.行(lǚ)亟.待(jí) 茕.茕孑立(qióng)B.脚踝.(huái) 契.约(qì)教诲.(huì) 天崩地坼.(chè)C.拔擢.(zhuó) 趔.趄(liè)百舸.(kě) 鼎铛.玉石(chēng)D.庇.护(bì)笃.诚(dǔ)逋.慢(bū) 有条不紊.(wěn)解析:C项,舸gě。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销赃变本加厉明信片舐犊情深B.善长察言观色摄像机出类拔萃C.震撼不径而走绿茵场招聘启事D.焦躁蛛丝马迹挖墙角韬光养晦解析:B项,善—擅;C项,径—胫;D项,角—脚。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情啊!B.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C.对于这一家人来说,那段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忘怀的。
D.这个人不讲究物质待遇,就是给他咸鱼和榨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解析:A项,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C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D项,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无意中触摸到父亲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
B.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大国国民意识复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C.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煤电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供求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以上。
D.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灵魂。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环节。
解析:B项“过程是时代”搭配不当。
C项“存在”后少宾语中心语,在“紧张”一词后加上“的情况”,“上升到50%以上”句式杂糅。
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心环节”或“要以……为中心环节”。
答案:A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若一场梦境。
①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②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③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④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A.④①②③ B.③④②①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解析:按照“落日降落”“剩下了半个”“已经消失”“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这一过程可判断。
答案:D二、阅读鉴赏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
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
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
(2)①运用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
②全词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阕,首句先写秋景。
词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以景物侧面烘托自己的绵绵思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视觉嗅觉触觉(2)点明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无法排遣。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词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动作和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