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圆环面积》教学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当学生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其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数学解题策略有许多种,其中画图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而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我最常向学生推荐的一种解题策略。下面结合一道运用圆环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的题目来谈谈在教学中渗透“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反思与体会。

【关键词】渗透“画图”策略解题策略的指导应用价值教学建议

一、缘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的《作业本》P34,有这样一道题目:

: ..................................................................... [

: 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其中有一圈1mm 宽的边。这一圈边的面积[

I ■

〔是多少平方毫米?(先看一看1元硬币,再想想怎么算,然后计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环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但从学生完成练习的结

果反馈:近八成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如:

①25- 2= 12.5 12.5 + 1 = 13.5 3.14 X (13.5 2—12.52)

2 2

②25- 2= 12.5 25+ 1= 26 26-2= 13 3.14 X( 13 —12.5 )

2 2

③25十2= 12.5 25—1= 24 24- 2= 12 3.14 X( 12.5 —12)

其中有一半竟然是一直以来教师心目中的优生。评讲后,将这一道习题作为典型错例原题照搬到单元测试卷中,测评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还有近四成( 39.6%)的同学仍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当中也仍然有好几个教师心目中的“优生”。本以为这是自己班级中的特殊现象,不足为鉴。想不到在与其它班数学老师的交流中发现,每个班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有些班级出现的结果还更严重,能正确完成的也就那么

少部分同学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看样子,问题并没有刚开始想的那么简单,第一次《作业本》上出现时,我总认为学生懒,题目的问题后面明明写着提示:先看一看1元硬币。却不愿意拿1元硬币看一看,题目乱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一错再错呢?怎么解决呢?

♦调查解题错误的学生,了解解决这道题的相应知识是否掌握。

一问:你知道“硬币一圈边”是什么形状吗?

二问:你知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三问: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发现错误的同学中除了二、三个学困生,都能说出“硬币一圈”是圆环,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外圆面积一内圆面积,也可以用nX(R2- r2),从学生错误的算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圆环面积计算公式的影子。这说明前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达成的,根据经验,我估计问题的症结在于一一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条件。

为了证实问题是否出在“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找不出求圆环的两个必要条件:R和

r ”。为此,我设计了一组调研题(见下),为了避免相互干扰,我将这组题目分两个时间完成。

1、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统计结果(第一题的正确率是84.1%,第二题的正确率只有41.3%),证实我的猜测,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条件。

♦调查解题正确的学生,了解学生解决这道题的解题策略有哪些?

叫来第一次《作业本》上做对的13人进行了解,通过询问发现做对的同学中:

可见,借助于实物或者是画图,数形结合,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

的条件

♦错误的学生为什么不画图呢?是不会画吗?一问之下,结果令人惊讶,几乎

所有的学生都说“我没有想到”。甚至还有几个同学说“题目又没有要求我们画图”。这一结果真让我们老师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怎样讲评这道题目呢?问了几个老师,不约而同的说:“要么拿实物给他们看,或者画图给他们看”,再让他们从实物上或从图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R和r o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画图”是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好策略,那学

生为什么想不到画图呢?学生缺少画图的解题策略,肯定于我们前面的教学有关。因为教学结果其实是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呈现。那么在新授课时,我们对此进行渗透了吗?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调出了同年级任课老师《圆环面积》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发现无一人叫学生画图,碰到类似问题,是老师画在黑板上,或者是题目和图形一起在课件中呈现。这也难怪大部分学生会想不到画图!

如何变“老师画”为“学生画”,如何变“要我画”为“我要画”,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我设计了一节课一一巧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从几个

片段进行一些反思与体会。

、片段回放与反思

片段一(“画图”的热身运动)

1、请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提问: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2、再画一个与它大小不一样的圆,这两个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想一想,再动手画一画。

3、反馈,展示学生的各种位置关系:

4、师:几号图形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圆环呢?你知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先测量所需数据再计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圆环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反思]课始,我让学生两次画图。第一次任意画一个圆,目的是再现有关圆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第二次再画一个大小不一样的圆,使这两个圆形成不同

的位置关系。学生的表现是很出色的,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