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输血指征

合集下载

新生儿输血指征

新生儿输血指征
新生儿RBC输注指征
疾病或其它
指征
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
Hb<130g/Lb<130g/L,Hct<
中度心肺疾病
Hb<100g/L,Hct<
外科大手术
Hb<100g/L,Hct<
贫血表现
Hb<100g/L,Hct<
急性失血
Hb<80g/L,Hct<
医源性失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10%~25%
累计量血容量的5%~10%
贫血临床表现:安静情况下有气急、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体质量部增和表情淡漠等,且这些症状通过输血可缓解。
足月新生儿RBC输注剂量一般为10ml/kg.次。
RBC输注剂量用下列公式计算:输注量=体重(kg)*(预期Hb─实际Hb)g/L*
在新生儿,输注速度一般为2~5ml/h早产儿和心功能不全者还应减慢
新生儿贫血诊断标准:生后2周Hb<145g/L(轻度Hb<120~145g/L中度Hb<100~120g/L重度Hb<100g/L)2周~1月Hb<90g/L
.

儿科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指南一、背景儿童患者是一类异质性群体,处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对输血要求高,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儿科疾病的输血实践不仅不同于成人患者,而且更加错综复杂。

本指南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输血指导,确保儿童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二、原则1. 非必要不输血和非必要不多输血的原则。

2. 科学、全面地评估儿童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获益及风险。

3. 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审慎选用严紧或者宽松的输血阈值和适宜的血液成分,适时评估输血疗效。

三、输血指征1. 明显出血:按照附录A提供的出血程度分级标准判断为2级以上(含2级)的出血。

2.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或预计需要大量输血纠正贫血。

3. 严重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仍持续发热、感染性休克等。

4. 严重循环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等。

5.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6. 手术及创伤:根据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及患者状况决定是否输血。

四、输血禁忌症1. 严重过敏体质,特别是对输血相关制品过敏的患者。

2. 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活动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 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 严重心脏病、肾病、肝病等不能耐受输血的患者。

5. 家属中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

五、输血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首选中心静脉输血,其次为外周静脉输血。

2.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状况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导致不良反应。

3.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输血后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效果,适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输血1. 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很常见。

除了早产儿自身的原因外,医源性失血是导致其贫血的重要原因。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疗行为,对于纠正新生儿贫血、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及输血相关风险的考虑,新生儿输血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本规范旨在为新生儿输血提供专业、准确、有见地的指导,以确保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新生儿输血指征1. 缺血性贫血: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低于13g/dL,伴有临床症状者。

2. 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等。

3. 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如ABO溶血病、Rh溶血病等。

4.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需行手术治疗者。

5.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等。

6. 其他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新生儿病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3. 尽量减少输血量:新生儿输血量应根据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病情等确定,尽量减少输血量。

4. 注意输血速度:新生儿输血速度宜慢,一般为24mL/kg·h。

5. 加强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新生儿输血操作流程1. 输血前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相容。

(3)血液制品的准备: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制备。

2. 输血操作:(1)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2)输血:按照输血速度要求,缓慢输注血液制品。

(3)观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输血后处理:(1)记录输血情况: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观察新生儿病情:观察新生儿贫血、出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一、制度1. 为确保新生儿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输血管理规定》和《新生儿输血指南》,制定本制度。

2. 新生儿输血应遵循医学原则,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措施。

3. 新生儿输血前,应充分评估病情,进行必要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4. 新生儿输血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开具医嘱,由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执行。

5. 新生儿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6. 新生儿输血后,应做好输血记录,并进行输血后评估。

7.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新生儿输血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二、流程1. 新生儿输血申请(1)医师根据新生儿病情,提出输血申请。

(2)护士核对患儿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等信息,采集抗凝血样。

(3)护士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至检验科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 新生儿输血前的核对(1)医师根据检验科提供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定输血指征。

(2)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等信息,确认输血医嘱。

(3)医师开具输血医嘱,护士执行。

3. 新生儿输血(1)护士准备输血器材,按照医嘱抽取血液。

(2)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开始输血。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师。

4. 新生儿输血后的处理(1)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剂量、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2)医师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如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护士将输血后的血袋及输血记录单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必要时查阅。

三、注意事项1. 新生儿输血时,应选用合适的血管,避免多次穿刺。

2. 新生儿输血过程中,应避免血液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

3. 新生儿输血后,应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4. 新生儿输血后,应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儿科输血特点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

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

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 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1.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尤其是新儿)。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

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109~50×109/L,经期出血不止。

4.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新生儿。

(2)术前贫血,Hb<90g/L。

(3)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Ⅳ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新生儿输血疗法ppt课件

新生儿输血疗法ppt课件

双胎间Hb相差33g/L可确诊。
7
⒉产科意外

原因很多,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膜 穿刺时伤及胎盘、脐带过短以及产钳牵拉使脐 带破裂、剖宫产时伤及胎盘等。
⒊产伤性内出血

表现为头颅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消
化道出血、肝包膜下出血、脾包膜下出血等。
8
⒋医源性失血

多次化验,静脉取血量较多,超过 总血量10%,可引起失血性贫血。

由于广泛采用维生素K1预防,本病的发病 率已显著降低。
18
五.新生儿溶血病
㈠病因

本病是由于母亲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合引起
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在红细胞 23 个血型系统中,以 ABO 系统和 Rh系统血型不合引起者最为常见。 上海18年中共发现本病835例,其中ABO血 型不合引起者 712 例( 85.3% ), Rh 血型不合 122 例( 14.6% ), MN 血型不合仅 1 例( 0.1% )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㈦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较弱,血清
中抗体效价低,判定血型要用高效 价标准血清。3个月内婴儿不需做反 定型。
4
二、新生儿生理性贫血

足月儿生后6~12周Hb降至95~110g/L,早 产儿生后4~8周Hb降至65~90g/L,新生儿 能耐受而无症状。这种贫血呈自限性,一 般不需治疗。
30g/L。
12
⑷如有休克或病情危急来不及配血者,应先输5% 白蛋白20ml/kg 补充血容量,然后再输红细胞 ; ⑸贫血伴有心衰者,可在输血同时以快速利尿剂 静注; ⑹输血同时给氧气吸入,以减少组织缺氧所带来
的损害。

供血部门应提供小包装红细胞或全血,红
细胞适应证(见表1)。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引言新生儿输血是指将新生儿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血管途径输入给新生儿,以纠正血液功能障碍或缺失的治疗措施。

新生儿输血操作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新生儿输血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帮助医务人员正确管理新生儿输血过程。

适应症新生儿输血的适应症包括:1. 出生后出血不止或伴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

2. 严重贫血或需要补充血红蛋白的新生儿。

3.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新生儿。

4. 其他需要输血治疗的特殊情况,如出生窒息后的复苏等。

准备工作1. 确认输血的适应症,并与患儿的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2. 完成输血相关的医嘱,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3. 检查血型与交叉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血袋等。

5. 检查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所使用的血液制品与医嘱一致,并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输血操作步骤1. 患儿接受输血前,应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其输血的需要和风险。

2. 确保输血器具的无菌和完整性,同时准备好止血材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

3. 在输血前,正确核对患儿的身份和输血相关的医嘱信息。

4. 患儿需要静脉通道作为输血途径,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如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5. 打开输血器具的包装,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装配输血管、输血针等。

6. 将输血针插入患儿静脉通道,注意插入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7. 确保输血管与输血针连接牢固,并通过检查与患儿的血管连接处是否有渗血来确认连接的紧密性。

8. 将输血袋中的血液缓慢注入给患儿,通常开始输注速度为510滴分钟,后续根据患儿的情况逐渐增加输注速度。

9. 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特别关注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10. 在输血过程中,根据需要监测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

11. 输血完成后,将输血管从患儿的静脉通道中拔出,及时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止血措施。

输血适应症知识

输血适应症知识

输血适应症----根据《广西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节约用血考核标准(试行)》(桂卫医【2011】96号)。

一、手术、创伤患者及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1、一般情况:手术及创伤患者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

2、急性贫血或休克患者,失血量≥血容量的20%,可考虑输血。

并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

3、手术、创伤患者,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注意:血容量损失<20%,应使用晶体及胶体液,轻度失血<600ml、Hb>100g/L输血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除外),属无指征输血。

二、慢性贫血的输血、红细胞制品输注原则总原则: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急、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洗涤红细胞用于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1. 慢性贫血输血:Hb≤ 60g/L或红细胞压积低于0.20才考虑输血(地贫患儿除外)。

2、慢性贫血患者Hb在60-90g/L的病人,如果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时,可以考虑输血。

注意:慢性贫血输血:Hb>60g/L或红细胞压积>0.30输血的,属无指征输血。

三、冷沉淀输注适应症1、外伤病人有第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可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也可用于大量失血输入库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注意: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凝血因子是正常的30%输注冷沉淀的,属目的不明确。

四、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应症1、手术、创伤输注:用于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及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II、V、VII、IX、X、XI或抗凝血酶III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应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用血指征

临床用血指征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用血指征参考标准临床用血原则①(一)“不可替代时选择”的原则。

输血存在不可知的风险,且血液资源紧缺,所以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决不多用。

(二)“满足生理需要”的原则。

强调是生理需要,而不是正常的生理值。

如一位慢性贫血的病人,如在静息状态下血红蛋白维持在60g/L无临床症状,则不需要提高到正常生理值110g/L。

(三)“风险规避”原则。

如抵抗力低下的,要去除含有活性的淋巴细胞,以免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前,我院主要输用的血制品有: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

不同血制品的适应症②③如下:(一)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用于各种贫血病人:⏹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几乎所有慢性贫血病人都是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有输血指针者都应输注悬浮红细胞而没有必要输全血;⏹外伤和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老年、小儿需要输血者。

③注释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失血达总血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注释2: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血细胞比容达0.20(Hb>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

急性出血或手术失血低于1500ml者,在应用晶体及胶体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失血量超过1500ml者应配合其他血液制品输用。

(二)新鲜冰冻血浆⏹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这是应用FFP的最佳适应证);⏹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的补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血浆置换时的置换液。

(三)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区别是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其临床适应症是第Ⅴ和Ⅷ因子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儿童输血指南doc资料

儿童输血指南doc资料

儿童输血指南儿童输血指南儿科输血特点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

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

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 l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1.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尤其是新儿)。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

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109~50×109/L,经期出血不止。

4.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新生儿。

(2)术前贫血,Hb<90g/L。

(3)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Ⅳ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过敏反应可能与受血者的免疫反应有关,也可能与供血者的血浆中存在的过敏原有 关。
处理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 素等,以及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在血液循 环中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 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溶血反应可能是由于供血者的 红细胞与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发 生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
输血后护理
观察反应
在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是 否有发热、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记录护理
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应详细记录,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定期复查
在输血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 标,评估输血效果和病情恢复情况 。
03
新生儿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新生儿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 呼吸困难等症状。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目录
• 新生儿输血概述 • 新生儿输血操作规范 • 新生儿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 新生儿输血质量控制与改进 • 新生儿输血指南更新与展望
01
新生儿输血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新生儿输血是指通过输注血液制品来 补充新生儿体内缺乏的红细胞、血小 板或凝血因子等,以改善其血液循环 和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自动化输血系统
利用自动化输血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血液成分分离和制备,提高输血 效率和安全性。
血液保护技术
通过采用血液保护技术,如血液回收、自体输血等,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降 低输血相关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临床研究
加强新生儿输血的临床研究,探索更为安全、有 效的输血方案。
完善输血申请单

输血指证

输血指证
此外,全血也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因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既有扩容效果,又无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2、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悬浮红细胞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3、浓缩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适应证: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4、少白细胞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适应证: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
在内科输血指南中血小板输注的指征有哪些???
答:⑴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要输注。??
⑵血小板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
⑶血小板计数<5×109/L应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⑷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⑸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检测血小板纠正计算增高指数(CCI值)。
?19、汇集血小板
同血小板适应症
?20、滤白红细胞
适应症:①手术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CO中毒;④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⑤小儿、老年人输血.?
?21、滤白血小板
滤白血小板适应症:减少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1、洗涤血小板
洗涤血小板用于对血浆蛋白(例如有IGA抗体)高度敏感者
?12、少白细胞血小板
少白细胞血小板用于有HLA抗体者
?13、辅照血小板
辅照血小板用于有严重免疫损害的患者,以预防TA-GVHD
?14、冰冻血小板
冰冻血小板用于自体血小板的冻存,属自体输血范畴。主要应用于手术、创伤,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者;一般止血措施无效也可输入冰冻单采血小板。?
??9、白细胞
白细胞输注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

新生儿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救治新生儿疾病和保证其生命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以及输血过程中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输血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新生儿输血流程1. 评估新生儿输血指征:在确定需要输血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新生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输血的指征。

2. 准备输血血液:选择适合新生儿的输血血液,通常是新鲜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血液应经过严格的安全筛查和检测,确保不含有病原体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3. 确定输血方式: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医生会决定采用何种输血方式。

常见的方式包括静脉输血、动脉输血和脐静脉输血等。

4. 进行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前,需确保输血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无菌。

输血时,需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血液输注的安全和有效。

5.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 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和处理。

包括观察输血效果、记录输血量和输血时间,并做好输血后的护理工作。

三、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血液安全规范:输血血液应经过严格的安全筛查和检测,确保不含有病原体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同时,输血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无菌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2. 确保输血指征准确:输血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进行,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操作。

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注意输血反应的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减慢输血速度、停止输血等。

4. 保持输血环境安静舒适:输血过程中,应保持输血环境安静舒适,减少新生儿的刺激,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输血量和输血时间:记录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以便评估输血效果和调整输血计划。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Ⅰ 目的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Ⅱ范围全体医护人员Ⅰ 制度一、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组织管理,院长作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院的临床用血总决策,委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对院长负责。

二、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负责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三、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慎重选择异体输血。

(一)外科输血指征1.血液输注符合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量达血容量20%~50%时,要加输一定量的红细胞;超过50%时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超过总血容量80%以上时再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2.红细胞制品使用符合适应证。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烧伤患者Hct小于0.30时,可输注悬浮红细胞,使Hct到达0.35以上为宜。

妊娠<36周,Hb≤50g/L,或Hb在50~70g/L,伴有心力衰竭或缺氧的临床症状时;妊娠≥36周,Hb≤60g/L,或血红蛋白在60~80g/L,伴有心力衰竭或缺氧的临床症状时均可输注悬浮红细胞。

1.血小板使用符合适应证。

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4.冷沉淀使用符合适应证。

外伤患者有第Ⅰ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ⅠⅠ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一、外科输血原则:1、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达血容量20%~50%时,加输红细胞;失血超过血容量50%时,加输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失血超过血容量80%以上时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2、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二、内科输血原则:1、急性贫血:失血量<600ml,不输血;失血量800~1000ml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在1500ml以上,需要输血。

2、慢性贫血: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暂时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给予输血。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急性失血的输血:有呼吸困难,HCT<0.40;有血容量不足表现,面色苍白、心率>160次/分,收缩压<50mmHg;48小时内失血量血容量的10%,HCT<0.45。

2、慢性失血的输血:出生后一周内HCT<0.30,心率>160次/分,伴心脏扩大的中度至极重度贫血;Hb<100g/L伴有贫血症状;Hb<130g/L伴严重呼吸困难;出生时Hb<130g/L;失血量已达血容量的10%。

3、早产儿贫血的输血:与急性失血有关的休克;72小时内,累积丢失血容量>10%;Hb<130g/L或HCT<0.4并伴有急性心肺疾病的早产儿;早产儿生理性贫血Hb<80~100g/L或HCT<0.25~0.30,临床因贫血已产生不利的影响;贫血导致充血性心衰者,可于2~4小时内谨慎输注浓缩红细胞5ml/kg。

儿科临床输血指南最新版

儿科临床输血指南最新版

所有接受 IUT 的婴儿均需要转入新生儿病房,早期给予光照治疗,观
察是否继续发生溶血或贫血。
红细胞输注和血液成分类型
IUT
IUT容量≈245 mL /袋,保存时间≤5 d。
Hct: 0.70-0. 85,辐照: 辐照后<24 h输注,保存液为CPD(C枸

橼酸三钠、P磷酸盐、D葡萄糖)
内 1) IUT 红细胞的技术要求: 红细胞需经过辐照处理以预防 TAGVHD; 用
红细胞 IUT
IUT
1) 用于治疗胎儿贫血: 胎儿贫血最常见原因有抗-D、抗-c 及抗-K 或者

胎儿细小病毒感染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2) 对于高危妊娠,一般做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ies,MCA PSV) 1 次/周,超声检测

娠晚期需要做 IUT 时,务必要考虑到其风险/效益比将加大。FBS /IUT 的
并发症包括流产/早产、胎儿心动过缓、脐带血肿、血管痉挛、穿刺部位
出血和胎儿死亡。
4) IUT 的实施需要连续超声指导和即刻分析胎儿血液 Hb、Hct 或 Plt 的设 备,操作医师能同时做出胎儿输血的有关决定。
5) 实施 IUT 的胎儿医学中心及其医院输血实验室与后续负责婴儿接生医 院的胎儿医学中心及其输血实验室保持多学科之间的良好沟通非常重要。

于 IUT的红细胞经过辐照后保存期≤24 h,因此血液供应机构常要求提

前 24 h 约血; 如果贫血胎儿需要紧急 IUT,宜与血液供应机构的医学主 管紧急协商解决办法,到底是要紧急制备适宜的血液或者采用能快速获

常用血液制品的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常用血液制品的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2、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等病人的治疗。
100ML FFP制备的冷沉淀为1U,含Ⅷ因子40IU、纤维蛋白原≥75mg。
补充外源性Ⅷ因子参考标准:
1、轻度出血10-15IU/kg
2、中度出血20-30IU/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
2、纤维蛋白原<0.8g/L。
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应该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5、一般在4小时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速度。
1、Hb<60g/L或HCT< 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者。
2、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输注洗涤红细胞。
1、Hb>100g/L,可以不输。
3、完全融化后室温放置不能过久,更不能反复冻融,融化后4摄氏度冰箱储存不能超过24小时。
1、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V因子和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2、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1、PT或APTT大于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急性大出血输注大量库存全血或者红细胞后。
2、Hb<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
1、输注前需要将血袋反复并且缓慢地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
2、若出现滴速不畅时,可通过Y型管加少量生理盐水,不允许在输血时加入任何药物。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1、输注前肉眼观察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RBC输注指征
疾病或其它
指征
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
Hb<130g/L,Hct<0.40
严重心肺疾病
Hb<130g/L,Hct<0.40
中度心肺疾病
Hb<100g/L,Hct<0.30
外科大手术
Hb<100g/L,Hct<0.30
贫血表现
Hb<100g/L,Hct<0.30
急性失血
Hb<80g/L,Hct<0.25
医源性失血பைடு நூலகம்
失血量>血容量的10%~25%
累计量血容量的5%~10%
贫血临床表现:安静情况下有气急、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体质量部增和表情淡漠等,且这些症状通过输血可缓解。
足月新生儿RBC输注剂量一般为10ml/kg.次。
RBC输注剂量用下列公式计算:输注量=体重(kg)*(预期Hb─实际Hb)g/L*0.3
在新生儿,输注速度一般为2~5ml/h早产儿和心功能不全者还应减慢
新生儿贫血诊断标准:生后2周Hb<145g/L(轻度Hb<120~145g/L中度Hb<100~120g/L重度Hb<100g/L)2周~1月Hb<90g/L
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