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疾病的社会分布以及其与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关系。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1. 普遍性原则:每种疾病都具有某种普遍性,即疾病在特定人群或地区以一定频率发生。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包括宿主(个体)、环境(宿主生活的环境)和病原体(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等)。
研究者需要了解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流行病学时空模式: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
通过分析疾病的时空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4. 非特异性病因学原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环境、行为等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因素。
5. 疾病自然史原理:疾病从患者感染病原体到发病、病程和恢复的整个过程,被称为疾病的自然史。
通过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可以了解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转归,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方法1. 人群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通过收集人群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等。
2.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已患疾病的病例与一组未患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推断疾病的危险因素。
3. 纵向研究:跟踪观察研究对象一段时间,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4. 横断面研究:在一个特定时点对一群人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
5. 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某个特定疾病的一系列病例,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预后,从而揭示疾病的原因和病因。
6. 计量流行病学: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趋势,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基础。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人
数100%
2.治愈率:表示接受治疗的病人中治愈的频率。计 算公式为:
治愈率
治愈的病人数 接受治疗的病人
数100%
3.生存率:病人能活到某时间的生存概率。
传统的流行病学统计指标 (三):
反映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1.卡方值:通过卡方检验可以初步判断某暴露因素 是否可能与疾病存在关联。
2.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也称危险比 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
(二)散发 (sporadic)
指病例在人群中散在、零星出现,病例之 间常无明显的联系,数量维持在历年一般水 平。
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参照当地前三年 该病发病率的平均水平的95%的可信区间上 限。
所指的地区一般是指区、县以上的范围, 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 eg.某市近十年来流感 平均发病率为10 ‰ ,96年流感发病率为15 ‰ 96年为散发年。
疾病呈现周期性的原因: ①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②病后可形成较为稳固的免疫;
③由于新生儿的累积,使易感者的数量增加;
④病原体抗原变异,使原来的免疫人群失去 免疫力。
(三)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有些疾病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
其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 宿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 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
观察结束时间
传统的流行病学统计指标 (一) :
反映疾病发生、发展及流行强度的指标
2.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亦称现患率。指
某特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时点患病率
某日某病的新旧病 当日的人口数
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
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日期:汇报人:CATALOGUE目录•引言•疾病爆发调查概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疾病爆发原因分析•疾病爆发防控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01背景介绍疾病爆发的定义与分类疾病爆发的影响研究目的描述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效果CHAPTER疾病爆发调查概述02通常是突然出现、病例聚集、异常增多。
疾病爆发的特点疾病爆发社会经济影响预防与控制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如隔离、消毒等,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风险评估评估疾病爆发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分析分析疾病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病例定义与确认明确病例的诊断标准,通过医生诊断、实验室检测等方式确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分析病例间的关联性。
疾病爆发的调查流程CHAPTER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03定义目的步骤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一组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进行分组,并观察其结局。
定义目的步骤评估暴露于某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确定影响的大小。
1.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2. 确定暴露因素和结局;3. 招募研究对象;4. 收集数据;5. 分析数据;6. 得出结论。
目的步骤定义CHAPTER疾病爆发原因分析04传染源分析传染源识别传染源控制传染源追踪01传播途径确定02传播途径追踪03传播途径干预传播途径分析人群易感性分析人群易感性评估易感人群识别预防措施制定CHAPTER疾病爆发防控措施05隔离治疗隔离与治疗措施疫苗接种针对特定疾病,研发并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止疾病爆发。
药物干预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确诊患者,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疫苗接种与药物干预采取集体防护措施,如关闭疫情严重区域,减少人群聚集等,以减缓疫情传播。
大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大众普及防疫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干预社会干预与大众宣传教育VSCHAPTER案例分析06疫情爆发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疫苗接种防控措施疫苗接种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地区爆发,致死率较高,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严重挑战。
公共卫生重要知识点:预防医学之流行病学-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
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
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例题:以下哪些属于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A.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B.流行、爆发、季节性、短期波动C.季节性、周期性、短期波动D.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E.爆发、流行、长期趋势正确答案:A步骤、内容、方法1.核实诊断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2.证实爆发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2)发病时期;(3)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6)接触者。
3.发现全部病人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爆发与流行的调查
爆发与流行的调查
在流行病学领域,对于疾病的爆发和流行现象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爆发是指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突然发生的大规模疾病事件,而流行则是指某种疾病在一段时间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持续蔓延的情况。
调查定义与目的
调查爆发与流行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疾病的危险性。
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以及及时应对疾病的爆发和流行,保护人群的健康。
调查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疾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进行
调查研究,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
2.病例控制研究:对照组对比研究,通过比较接触疾病因素的暴露组和
非暴露组,分析病例控制比例,确定暴露因素对流行病的影响。
3.实验性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干预控制组和实验组,检验预
防措施的有效性。
调查结果与应用
通过爆发与流行的调查研究,科学家能够了解疾病的传播路径,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及时做出反应,缓解疾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人群的生命安全。
结语
爆发与流行的调查是流行病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爆发与流行的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旨在了解疾病的起因、发展和传播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以数据和统计学方法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数据,从而揭示疾病的风险因素、传播途径和防控策略。
2. 流行病学的原理•流行病学研究主要依托于以下原理:1.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
通过揭示病因因素,可以找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流行病学三角:传播病理循环中的宿主、病原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流行病学三角。
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到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方法。
3.流行病学速率:流行病学数据中的一些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和感染率等,可以对疾病传播的速度和程度进行评估和监测。
4.时空模式:通过记录时间和地点的信息,可以分析疾病的传播路径和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 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疾病风险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防控策略和预防措施。
2.疫情监测和预警: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时空分布和传播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疫情,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制定预防策略、疫苗接种等措施。
4.疫苗研发和评估: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5.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各种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 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流行病学研究面临以下挑战:1.数据收集和质量: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的收集和质量是一个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
2.数据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需要高水平的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也对研究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是现代公共卫生学的基础,并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讨论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疾病的流行规律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疾病的流行规律。
疾病的流行规律是指在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程度和模式,通常用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来描述。
在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时,流行病学家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的流行趋势:疾病在时间上的分布趋势,如季节性、年度变化等。
2. 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差异,如年龄、性别、职业、地理区域等。
3. 疾病的簇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某些疾病患者的聚集现象,存在疾病暴发和疫情爆发的可能性。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波动和相对风险。
波动是指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季节性、年度变化等规律。
相对风险是指不同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如男性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相对于女性为多少倍。
流行病学家会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疾病的流行规律,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疾病的流行趋势和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指对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和健康状况。
横断面研究法适用于了解人群中某种疾病的现状、疾病的分布情况、危险因素的分布、患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等。
2. 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指对一群人进行长时间跟踪观察,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暴露程度,以评估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法可以研究某个危险因素在时间上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研究一些罕见疾病的流行和危险因素的分布。
3. 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指将患病者和不患病者进行比较,寻找和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法可以适用于研究一些罕见病的发病原因和疫苗或特定疗法的疗效。
4. 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是对一类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发病密度:用人时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
混杂偏倚或称混杂: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的系统误差。
求同法:是指在发生相同事件的不同群体之间寻找共同点,即根据患同种疾病的不同患者的共同特点,寻找可能的病因。
填空题1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
2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由“因”及“果”④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3常见偏移:①选择偏倚②失访偏倚4.试验设计的原则:1)对照2)随机化 3)盲法 4)重复5.信息偏移的种类:一、回忆偏倚二、报告偏倚三、暴露怀疑偏倚四、诊断怀疑偏倚五、测量偏倚6.因果推断的标准:(一)关联的时序性(二)关联的强度(三)关联的可重复性(四)关联的特异性(五)剂量-反应关系(六)生物学合理性(七)关联的一致性(八)实验证据7.病例研究分为: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将队列研究与病例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2病例队列研究:又称病例参比式研究,也是一种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的设计形式。
8流行病学三角是:宿主、环境、致病因子。
简答题1. 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普查的优点①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②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③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普查的缺点①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②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③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很难统一和标准化,较难保证调查质量④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般较大,费用往往较高抽样调查的优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于做得细致抽样调查的缺点①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②资料的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③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则不适合用抽样调查④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同样不适合用抽样调查,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如果抽样比大于75%,则不如进行普查2. 比较现况研究与生态研究的异同点及优、缺点现况研究的优点首先,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其次,有来自同一群体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最后,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现况研究的缺点首先,收集的信息通常只能反映调查当时个体的疾病与暴露状况,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流行病学 5-实习_疾病爆发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 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
– 收集的有关特征、疾病或健康状态均为当时的情况, 不追问过去的暴露史,也不追踪将来的结局
– 普查: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况,在 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个成员作调查
– 抽样调查:仅调查人群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根据 样本调查的结果估计该人群的总体患病率或某些特征
病因假设
• 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 金葡菌 嗜盐菌 (海产品) 肉毒杆菌(罐装食品) 2)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 农药 3)其它:有毒动植物 (如河豚) 真菌毒素(霉变食物)
• 传染病:霍乱 副霍乱 菌痢 伤寒 急性血吸虫病 • 其它:如阑尾炎
对假设的进一步分析
• 阑尾炎
– 短期发生大量病例,可排除
传染 – 多见于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微生物易繁殖和产毒,
人体防御功能下降,易感性增高
对假设的进一步分析
•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 暴发时,涉及人员往往不多(发病人数没有上述多) – 除胃肠道系统症状外,有神经系统症状 – 潜伏期更短 – 季节性不明显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 验证假没,看是否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什么食物引 起的?食品污染处理的过程怎样?
表1
• 用餐地点和罹患率的关系
校内 校外
发病 1425
0
不发病 740 253
罹患率 % 65.8 0
在校用餐的罹患率高,不在校用餐的不患病
表2
• 三餐情况与罹患率的关系
罹患率 %
不吃早餐 58.6
不吃午餐 0
不吃午餐的不发病
不吃晚餐 64.4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偏倚控制、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医学统计学笔记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偏倚控制、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核心)4、代表性原则记忆:一群(群体)人在现场(现场)对比(对比)当代表(代表)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2、分析流行病学3、实验流行病学4、理论流行病学三、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注:三间:时间、空间、人间2、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定义:新发病的病例、不包括原有部分、一定为新发生的病历、原有的不算(2)患病率:定义:目前所有新老病人患病人数病的总和、常统计慢性病、包括新发与原有部分的总和例如:2015年检查1000人、检查出200个高血压、2016年查1000人查出210个高血压、则发病率:10/1000=1%、患病率:210/1000=21%(3)罹患率:定义:局部范围、短时间、传染病的发病率、为患病率中的特殊部分(4)死亡率:定义:一年内死亡的人数(5)病死率:定义:得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注:前提必须为患病导致死亡四、疾病的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与历年相似、没有传染关系2、流行:发病率超过散发水平、至少3倍以上3、大流行:疾病迅速发展、一定为短时间跨省、跨国4、爆发:短时间、小范围突发大量病例五、流行病的研究方法1、现况研究(横段面研究、患病率研究):主要用于不明原因得病后的研究(1)普查:普查主要为“患病率”(2)抽样调查①随机抽样调查:现况研究中最基本的调查②系统抽样调查:先编号在抽取③分层抽样调查:先分类在抽取(3)现况研究无需设置对照组、不分组2、病例对照研究(1)分组分为:患病组、未患病组(2)研究方向:现在患病找以前的发病因素、由果到因、研究病因(3)最有价值的指标:OR比值比=暴露比/未暴露比(4)OR值的意义①OR值>1:提示正关联、是危险因素②OR值<1:提示负关联、是保护因素③OR值=1:提示无任何关联如:第一组为90名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其中60人吸烟另一组为90名健康老年男性、其中40人吸烟暴露因素(危险因素)为:吸烟OR比值比=暴露比(患病暴露60/未患病暴露40)/未暴露比(患病未暴露30/未患病未暴露50)=(3/2)/(3/5)=2.53、对列研究(1)分组分为:暴露组、未暴露组(2)研究方向:通过危险因素来追踪将来是否得病、由因到果(3)最有意义的指标①相对危险度RRA、特点:某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程度、评价暴露因素强度的最佳指标、B、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率/未暴露组发病率、为发病率之比、如:1000人在化工厂上班工人、20肺癌1000人学校上班的老师、4人肺癌相对危险对RR=(20/1000)/(4/1000)=5②归因危险度PAR:又称为特异危险度A、特点:评价暴露因素危险度的最佳指标B、归因危险度PAR=暴露组之比(发病率)-非暴露组之比(发病率)如:暴露组200人、30人高血压非暴露组150人、15人高血压归因危险度PAR=30/200-15/150=1/20=0.054、临床试验:临床给药(1)单盲:医生知情、患者不知情(2)双盲:医生与患者均布知情(3)全盲:实验者、医生、患者均不知情偏倚控制一、定义:研究结果偏离正常值二、分类1、选择性偏倚:如:测量高血压时选择人群均为70岁以上的老人则出现误差2、信息偏倚:信息出现误差影响结果、包括:报告、测量、诊断、3、混合偏倚:在试验设计阶段通过限制与匹配方法来控制注:无回忆偏倚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特点: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为目前公认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筛检试验的指标一、灵敏度:实际有病被筛选为有病的病例、又称为真阳性如:100人患有肝癌、经过肝脏穿刺活检AFP发现98人肝癌、灵敏度为:98%、余下的2人为假阴性二、特异度:实际无病被筛选为无病的病例、又称为真阴性如:100人无病、经过检查无病的人数为87、特异度为:87%、余下的13人为假阳性三、约登指数: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如:某工厂进行前列腺癌筛选其中PSA阳性100人、73人确诊前列腺癌、灵敏度为73%其中PSA阴性50人、43确诊无前列腺癌、特异度为:86%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73%+86%-1=159%-1=59%=0.59四、符合率(粗一致性)=(灵敏度人数+特异度人数)/总人数注:用于测定试验可靠性指标如:进行乳腺癌筛查100个乳腺癌患者、其中检查确诊80人患有乳腺癌、灵敏度人数:80人100个健康人无乳腺癌、其中检查确诊90人无乳腺癌、特异度人数:90人符合率(粗一致性)=(灵敏度人数+特异度人数)/总人数=(80+90)/100+100=170/200=85%医学统计学一、基本概念1、总体:全部研究对象2、样本:总体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总体包括样本3、均数:总体均数:μ、样本均数:X-4、概率:总体概率:π、样本概率:P5、偏差:总体标准差:δ、样本标准差:S二、概率1、概率定义: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总体概率π、样本概率:P2、概率的范围:0-100%(0-1)3、概率分类(1)小概率事件:P样本概率<5%(0.05)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2)大概率事件:例如:明日太阳从东边升起为大概率事件,概率为100%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设计:统计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决定成败的步骤2、收集3、整理4、分析四、数字变量(又称为:计量资料)1、集中趋势:指标包括: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注:反应集中趋势指标一定带有“数”字(1)均数(算术品均数):总数/个体数、反映集中趋势的正态分布(2)几何平均数:反映集中趋势的倍增分布(倍数、等比)、一般用于统计:抗体浓度、药物浓度等(3)中位数:中间位置数字,反映集中趋势的偏态分布、用于判断一端无确切数值、如传染病的潜伏期等注:奇数个取中间位置数值、偶数个取两个数取中间位置两个数字之和除以二总结:集中趋势看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算术均数正态分布、几何均数倍增分布、中位数偏态分布2、离散趋势:指标包括:全距、四分位数间距Q、方差、标准差注:反应离散趋势指标一定带有“差”“距”字(1)标准差:反应离散趋势的正态分布的为标准差、为离散趋势最准确、最重要指标注:方差,标准差只用于正态分布(2)四分位数间距Q:反应离散趋势的偏态分布的为四分位数间距(?、(3)标准误SX-:反应离散趋势的抽样误差为标准误SX-①计算公式:SX-=标准差/√样本个数②随机抽样时:X-≠μ说明存在抽样误差记忆:离散二距方标差、正态标准数最佳、偏态四分数间距、抽样误差标准误3、变异系数CV:统计学需要比较时出现“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选用变异系数CV进行比较4、反应正态分布特点①总体均数μ=0、总体标准差δ=1②当总体均数μ恒定时、总体标准差S曲线将变胖五、假设检验1、定义:针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某种假设2、计算方法(1)无效假设:零假设、用h0表示、h0:μ=μ0(2)研究假设:备择假设、用h1表示、h1:μ≠μ0(3)P>0.05统计无效、P<0.05接受h1、拒绝h0有统计学意义注:进行统计前是首选要进行无效假设、默认为无效假设等于实际情况、调查后若出现零假设概率P>5%(大概率事件、不可能)无意义、假设研究后的研究假设结果概率P小于5%、则拒绝h0、接受h1六、检验方法:X2卡方检验、U检验、T检验1、X2卡方检验(1)用于“率”的比较或用于“构成比”的比较、如:血型的比较、发病频率、常用程度的指标注:“率”为发病频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2)特殊:四个样本的自由度、特例:四个样本=(行数-1)x(列数-1)=(2-1)x(2-1)=1注:自由度=样本-12、用于比较两个样本所属总体均数是否相等:U检验(样本数大于50)、T检验(样本数小于50)3、分用于总体类型不知(未知)时用于分等级的检验:秩和检验记忆:比较均数用UT、大于50要选U、小于50要选T、率的检验选X2、分级检验用秩和4、频数分布:在总体分组的基础行再归并排列、又称为分布数列、常分为8-15组、100以上的病例常以10组为宜七、统计图1、线图:看变化、统计XX变化、最好的线条图为:半对数线图2、直方图:看分布、统计XX分布3、直条图:比大小、比高低、统计XX大小、XX高低4、散点图:回归变数、统计XX回归数、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5、百分条图、圆图:看构成、看比重、统计XX构成、统计XX比重。
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
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设施、教育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较低,卫生保健设施不完善,教育水平较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疾病爆发的风险增加。
人为因素
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人们患疾病的风险。
疾病爆发的影响因素
描述性研究
通过对疾病爆发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进行研究,描述疾病爆发的特征和趋势,为病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深入探究病因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疾病爆发的病因,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控制。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做好应急准备
对未来疾病爆发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疾病爆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病因或危险因素与疾病爆发之间的关系。
实验性研究
通过对疾病爆发的干预措施进行实验,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03
疾病爆发案例介绍
艾滋病病毒的爆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主要在男同性恋群体中传播。
爆发时间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加强疾病监测与预警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为疫情确诊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收集和分析疫情数据,建立预警系统,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健康意识
05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3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疾病爆发的原因可能与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
案例三:禽流感爆发
流行病学大题总结
流行病学大题总结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PS:“*”表示“来自资料”,历年考题未见“题目后数字”表示历年出现次数,“!”答案有待确定绪论名解:Epidemiology 2: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订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简答:1.简述流行病学原理①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②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③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④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⑤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2.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作为一门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流行病学有别于以个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
但是,流行病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临床医学:(1)从学科角度看,流行病学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学个体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升华,从而树立群体的观点,从宏观面上获得有关病因的线索;(2)流行病学还可以指导临床医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决策与评价;(3)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观点,改变了临床医学以往单纯的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法,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3.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10分)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流行病学—暴发调查
接触时是否在传染期内。
①确定传播途径,推算暴露时间,判定传播
共同暴
露时间
病 例 数
a
b
m1
m0
m2
x
图 1 一次暴露发病时间示意图
资料分析
(一) 确定诊断
依据:临床特点:潜伏期、症状体征、病程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检验结果
(二) 推断爆发性质和类型
1.同源爆发:包括共同传播媒介和共同暴露
可有一次暴露,也可多次暴露。
2.非同源爆发:病原体在外环境中不断转移宿 主所致。爆发时流行曲线可单峰(峰宽),也可 多峰,病例在单位内分布不均匀,有家庭或班组 聚集性,呈辐射状分布等。 3.混合传播:即同源和非同源均存在。往往在 同源爆发后有发生非同源爆发。
爆发调查 (Outbreak Investigation)
爆发调查的概念
爆发调查(outbreak investigation)是 指对集体单位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 间内集中发生许多同类病人时所进 行的调查。
疾病爆发的特点
⑴时间较短 ⑵单位集中或地区分布集
中
⑶病人相对较多 ⑷症状相似 ⑸病人的菌型一致
深入调查
1.病例调查:不要漏诊,不可误诊 2.非病例调查: 3.人口调查:总人数 4.流行因素调查: 5.实验室检查:
调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查 病例-对照研究:
方 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特殊病例调查:
资料整理
临床表现统计: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百分比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的统计和描述。
–时间分布:绘制疾病爆发的时间分布图(线图 或直方图),表示爆发的开始、高峰、终止的 整个时间动态过程。
– 单位分布:按病例的不同单位进行统计,计算 罹患率。也可绘制标点地图。
暴发流行病学与传染病防控
暴发流行病学与传染病防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市化、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各类人类活动不断扩大和加强,各地出现的灾难性事件和自然灾害也增多了。
和这些灾难性事件一样,传染病也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之一。
暴发流行病学是研究流行病发生的原因、机制和预防方法的学科。
它与传染病防控密不可分。
通过对暴发传染病的研究,暴发流行病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和公共卫生机构预测和应对疾病的爆发,帮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有效地降低疾病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威胁。
一、传染病爆发的原因和机制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传染病的爆发中,传播途径是个人接触(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或非个人接触(如空气传播、虫媒介传播、污水传播)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作用。
传染病的爆发通常发生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环境不利等条件下,如有些地方的饮用水污染,排气口排放污染物等。
是以人类社会常见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一。
二、传染病的预测和应对预测:随着暴发流行病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确定信息源、流行曲线和风险等级,提高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
同时,通过社会媒体等方式,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实时汇报疾病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等,进一步提高预测和应对能力。
应对:应对传染病的爆发,是政府、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主要是通过加强监测、加强防控、建立紧急应变机制、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减少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主要途径。
最基本的措施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如勤洗手、通风、消毒等。
此外,加强监测、实行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也是常见的预防措施。
其中最推荐的是疫苗接种,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综上所述,暴发流行病学是探讨和解决传染病暴发问题的学科,通过预测、应对和预防相关传染病,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鹦鹉热的爆发与流行病学
鹦鹉热的爆发与流行病学形势概述2024年2月,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典和荷兰通过欧盟预警和反应系统报告称,2023年和2024年初观察到鹦鹉热病例增加,自2023年11月至12月以来尤为明显。
已报告5例死亡。
大多数病例报告接触过野禽和/或家禽的情况。
鹦鹉热是鹦鹉热嗜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鹦鹉热嗜衣原体是一种经常感染鸟类的细菌。
人类感染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鸟类的分泌物发生,并且大多与那些工作中涉及宠物鸟的人、家禽工人、兽医、宠物鸟主人和鹦鹉热嗜衣原体在本地鸟类种群中流行地区的园艺工人。
有关国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查明潜在暴露情况和聚集性病例。
此外,已实施的措施包括分析提交进行禽流感检测的野禽样本,以核实野禽中是否发生了鹦鹉热嗜衣原体流行。
世卫组织继续监测形势,并根据现有信息将该事件构成的风险评估为低。
疫情描述奥地利2023年,奥地利9个联邦州中的5个州报告了14例确诊鹦鹉热病例,而过去8年每年的中位数为2例(范围:1-4)。
2024年,截至3月4日已报告4例鹦鹉热,最早发病日期为2024年1月24日。
2023年和2024年通报的这些病例之间无关联,没有人报告出国旅行,也没有提到野鸟为感染源。
奥地利要求疑似和确诊鹦鹉热病例以及因鹦鹉热导致的死亡都必须报告。
该国未报告或可解释鹦鹉热报告病例增加的诊断程序变化(目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丹麦丹麦报告称,2023年末至2024年1月中旬鹦鹉热病例显著增加。
截至2024年2月27日,有23人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为鹦鹉热嗜衣原体阳性。
报告的大多数病例来自丹麦北日德兰大区、西兰大区和首都大区。
17例(74%)住院治疗,其中15例患肺炎,4例死亡。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1个病例与经检测呈鹦鹉热嗜衣原体阳性的家禽有关。
在其他15例有暴露信息的病例中,12例(80%)表明接触过野生鸟类(主要通过喂鸟器)。
3个病例没有关于鸟类接触的信息,其余4例未报告直接接触鸟类。
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 ppt课件
• 1.
根据调查结论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并可
对早期的应急措施做调整或补充。
• 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 日发病率下降作为爆发得到逐步控制的指标。
• 但要注意发病率的自然下降,包括流行高峰后 下降,感染来源自然消除(如污染食品销售完
毕),大部分易感者已经发病或感染,或者大 量隐性感染获得了免疫力等。
• 在爆发调查后期的控制措施,
• 确定的体征和症状作为发病的基本标准,则 该标准可作为发病的时间标志。诊断和报告
日期受到的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住院、痊愈
和死亡日期受到的局限更大,同暴露日期关 系不大。
ppt课件
28
• 流行曲线的解释 急剧升高的流行曲线常常意 味着单次暴露,因为多数人集中发病,往前 推一个潜伏期,暴露时间也较集中。但是, 由于暴露(感染)剂量和个体防御机制的差 异,集中(单次)暴露的不同个体可能有变 异较大的潜伏期,这就造成流行曲线不那么 陡峭。如果流行曲线有几个波峰,表明同源 流行可能有几次暴露,蔓延流行病例成批 (分代)出现,甚或有几个致病因子等。
• 主要优点:对研究对象可做深入的定性(质 的)研究,彻底把握研究对象的全貌;主要 缺点:个案研究资料可能缺乏代表性,难以 推论到有关总体。
ppt课件
16
爆发调查的个案调查
这里的个案调查针对传染病又称个案疫源地调 查,是指对单个的病例及其家庭(居所)和 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和有关处理措施,查 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和疫源地的情况,以便预 防续发病例和控制疫情。
• 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绘出流行曲线。 病例情况经历的时间 其序列是:暴露 潜伏期、发病、诊断、痊愈或死亡 。
ppt课件
27
• 暴露或感染(侵入)时间通常不知道,这可 以通过推算得到,如前述点源流行的暴露日
爆发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爆发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爆发性传染病的情况,这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深入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本文将着重讨论爆发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以及预防控制策略。
一、爆发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流行因素分析爆发性传染病具有快速传播、广泛感染、高致死率等特点。
其爆发通常是由于致病源突变、新毒株出现或人类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所致。
此外,交叉感染和人群聚集也是导致传染率增加的因素。
2. 传播途径分析大多数爆发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以及食物或水源污染进行扩散。
例如,SARS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都通过飞沫传播,埃博拉病毒则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3. 潜伏期与传染性分析爆发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通常较短,一般为数天至两周。
在此期间,感染者可能无任何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
这导致了跨地区、跨国界的流行扩散。
二、爆发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1. 健全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是及早发现和控制爆发性传染病的重要基础。
监测系统应该覆盖人类、动物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并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2. 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预防爆发性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这包括提高基层医院诊断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等。
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大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意识。
3. 强化国际合作爆发性传染病往往不受地区和国境限制,因此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互助,在疫情爆发时进行紧急援助,并推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为全球应对爆发性传染病提供有效支持。
4. 构建应急响应机制事前筹划、快速反应是有效控制爆发性传染病的关键。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有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疫情中能够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并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11-环境研究
• 环境状况的研究和环境与人群、致病机制 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关系将帮助建立有关流 行源头的理论。这些行为有助于回答两个 问题:如何传播和为什么这样传播。
步骤12-假说的建立与验证
• 一旦前驱数据可以表现疾病爆发的强度和 严重性,关于流行的时间、地点、人物的 假说就应当建立,并且推出可能的致病机 制和传播类型;计算几种特异性风险的罹 患率并相互比较;计算出相对危险系数 (RR值)和优势比(OR值)。
触发事件与警示信号
• • • • 短时间内大量病例或者死亡 病例或死亡的异常增加 高带菌者密度 急性出血热/急性发热伴肾部疾患/感觉系统 异常警觉 • 5岁以上病人的严重脱水合并腹泻 • 异常隔离
亟待研究的疾病
• 有流行趋向的地方病:疟疾,霍乱,麻疹, 肝炎,球菌性脑膜炎。 • 即使只有一例也要根除的疾病,如脊髓灰 质炎,麦地那龙线虫病,雅司病。 • 罕见但病死率高的重要疾病:黄热病 • 病因尚不明的疾病爆发
步骤9-选择研究方案
• 研究方案(病例对照,队列研究,病例队 列研究)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爆发人群的大 小、可及性、要求得出结果的速度以及可 用的资源。被选定的研究方案将决定与之 相适应的数据分析和假说的验证。
步骤10-进行实验室分析
• 实验室分析包括采集并检验适当的样本。 为了尽快确定病因,样本采集需要适当限 时。实验样本包括食物与水,其它环境试 样(空气沉降板),以及病例组和控制组 的临床试样(血、便、脓或者伤口等)。
文献目录
调查的基本思路
•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思路包括调查准备和 介入(即调查研究)。能否成功处理疾病 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行动之前所作 的准备。
• 把疾病流行认为是一种目前尚未认识的地方病或 仅仅是某种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是错误的!
调查准备
• • • • • • • • • 通知地方官员并得到确认 加强常规监测系统 建立快速反应团队 培训医学或其它卫生工作领域的人员 准备实验室名单 列出高风险项目 建立快速协作网络 确保基本物资的供应 建立部门间合作委员会
学习目的
• 这次讲座的主要目的是阐述在疾病爆发研 究中的几个概念,意识到爆发学流行病学 研究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门学 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演讲目标
• 通过此次讲座,学生能够对那些自己周围 多发而又不被重视的比较简单的疾病爆发 进行初步研究。另外,能够认清流行病爆 发与地方病发病率的波动之间的区别。
定义
• 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
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相同症状的病人称 为爆发。疾病的爆发通常局限于一个局部小区 域,而疾病的流行则可以覆盖更大地区,且可 以有多个焦点。
• 爆发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集群体或者疾病流行,
以控制和预防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是由Goodman 提出的,它的基本要素是:
步骤3--阐明行动计划:计划应该建立于 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考虑政治因素等。 步骤4--准备现场调查:明确团队成员并 签署责任书。
现场调查团队的一般组成
专家 1. 流行病学家 2. 临床医生(病理学家) 3. 微生物学家 4. 兽医 5. 昆虫学家 6. 动物学家 7. 环境卫生工程师 8. 毒理学家 9. 信息学家 辅助人员 1. 护士 2. 专家助理 3. 秘书、翻译 4. 司机
研究进度和义务
• 在研究中有一种做法越趋常见,就是先在现场收 集到了最“基本”的数据,然后回“家”进行分 析。这种做法反映出对公众的漠视,也使得进一 步的数据采集或与研究人群的直接接触变得困难。 一旦回“家”,研究组就会失去紧迫感和动力, 忘记了自己与疾病流行是紧密相关的。
• 在得出最终结果和建议之前,不能离开现场!
大学毕业后的最近两年半里,我有幸目睹并参 与研究了三、四次不同种类的疾病爆发,诸如 食物中毒、胃肠道疾病、不明原因的发热,以 及霍乱等。使我对疾病爆发研究产生兴趣的正 是这些爆发的 解决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所 以当我听说超级课程(SuperCourse)这个活动 的时候,我决定为此贡献出或者说与大家分享 一下自己在爆发流行病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希 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讲座”。
爆发流行病学原理
演讲者:Abhinav Sinha 医学学士
作者简介
• 目前在印度Jabalpur的NSCB医学院 社区 医学系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 2000年在上述学院取得医学学士学位,并 获得人体生理与生化学专业的金牌。
• Email- aspsm2000@yahoo.co.in
兴趣与动机
步骤16-传达研究结果
• 清楚准确地传达研究结果是必须的。如果 研究小组关于此次爆发的工作经历被公布 而共享的话,所有的公共卫生官员都将获 益匪浅。一般来说,流行病学家会首先通 知那些最早报告病例的人。
步骤17-流行后措施
• 在爆发期间,控制措施的效能应该天天进 行评估,在爆发结束之后还要有个总的评 价。这将对流行后的监控和预防类似疾病 的再爆发提供逻辑基础。
步骤1-重视和回应
如果当地卫生官员发出请求,地区流行病学专 家应该尽快得到关于这种疾病和风险人口尽可 能多的信息。同样重要的是弄清楚为什么发出 请求--是需要更多人手?不了解疾病的细节 问题?还是想分担责任,或其它法律抑或伦理 的原因?
步骤2--检查最初信息:当关于某疾病爆 发的最初信息到达时,地方卫生协调员必须 确定信息是否准确。
步骤8-数据编辑与转换
• 确定患者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时间) 在哪里发病(地点)以及患者有什么特征 (人物)。如果越早产生这些想法,准确 恰当的数据就会掌握的越多。 • (a)时间:流行曲线给出了疾病爆发的强度、 传播类型以及流行可能持续的时间。 X轴的时间单位小于期望的疾病潜伏期。
• (b)地点:提供了关于传染源、致病机制以 及爆发性质的主要线索。点图可以描述病 例分布的类型。 • (c)人物: 检查人物特征,诸如年龄、性别、 种族、职业或者对描述病例人群的唯一性 有帮助的任何其它特征。
• • • • 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 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 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 由于必须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 可能受限。
爆发流行病学的目的
• • • • • 初步控制疾病的传播 确定疾病的原因素 了解问题的重要性
步骤5-确定流行是否存在
• 是否有病例超出了该疾病特征的基线率? 超出的频率应在流行阈值曲线中计算出来。 将近三年的阶段性发病率绘制成散点图, 另一幅图中附加上平均最高值水平。任何 在这两幅图之外的波动都应视为流行波动 (平均值移动法)。
步骤6-确定疾病的诊断
• 初步报告可能是虚假的,而且可能来源于 对临床特征的表述不清。疾病诊断的确认 包括考察得到的临床发现与实验室的化验 结果是否互相支持。 • 在调查中不要用新提出的、试验性的或者 任何未经广泛认识确证的实验。15-20% 的可疑病历可能是经实验室确认的。
步骤14-额外的研究
• 由于可能需要发现更多的病人,更好地确 定流行的程度,或者新的实验理论或寻找 病例的方法需要评估,流行病学家可能需 要进行更加详细、执行更细致的研究。
步骤15-书面报告
• 研究小组的最后一个职责是写出一份书面 报告以描述此次研究经过、得到的结果以 及研究组的建议。书面报告必须经一个标 准化的形式提交给包括卫生部在内的公共 卫生机构,而且在得到官方允许之前必须 是保持机密。
爆发流行病学的目的(续)
• • • • • 6. 鉴定新的致病机制 7. 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8. 鉴别过去与未来的方法,预防和控制 9. 研究和培训的机会 10. 公众、政治以及法律相关内容
爆发流行病学的特点
• 压力和紧迫感迫使我们尽快结束调查,这 样就可能导致仓促结论。 • 数据通常是不完整、不确切的。 • 小样本数使得统计效率下降 • 调查要密切结合公众-社区成员可能预先 有自己的想法
步骤7-确认和清点病历
• 确认那些起初不了解或未被报道的病例。 病例的定义必须准确但不能过分排外。符 合定义的应该列入病例名单中。同时确认 存在风险的人群和暴露人群、患者的居住 地、工作单位、曾否旅游,以及可能引起 该疾病的暴露因素。
找出传染源
• 主要目的是消除和隔离传染源。步骤包括: 确认疾病最初发生的时间,查明潜伏期, 找出落在最大感染和最小感染时间段内的 感染源。在发生人传人感染情况下,与先 证者的所有接触都要进行调查(接触追 踪)。
调查研究
• • • • • • • • 对请求的重视和回应 检查最初信息 阐述行动计划 准备现场调查 确认流行的存在 验证疾病的诊断 确认发病例数以及暴露人群的数量 将人物、时间、地点转换成数据
调查研究(续)
• • • • • • • 选择研究方案 采集实验室分析所需要的标本 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 建立并验证假说 实施控制措施 写出书面报告 传达研究结果
重要事项
• 1. 罕见病假说:如果发病率小于5%,但在 爆发中的罹患率远远高出5%,那么优势比 (OR值)和相对危险系数(RR值)接近。 • 2. 校正多重比较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比较 的次数而降低P值。
步骤13-控制措施
• 在采集数据建立假说的同时,应采取一定 措施来控制流行。这些措施决定于我们对 致病机制、传播类型及其它相关因素的了 解程度。对于病人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隔离和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东西进 行检疫,对其所在的社区进行免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