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主旨归类讲课讲稿
古代诗文阅读 感情上课稿
会理解、领悟典中情。 ( 可参见本章专题一 “ 诗体专攻 ” 中
“怀古咏史诗”部分)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 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 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
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精要点拨】
理解、领悟思想感情需要注意其抒情方式。古诗的抒情方
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
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
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
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
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 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 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
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突破
考点四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深入你的心,把握你的魂
Ⅰ 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Ⅱ 如何重点理解、领悟景中情 Ⅲ 如何掌握情感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Ⅰ
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 )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 )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 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 冷、凉(暗含冷寂) ]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 孤、独词、形容词,把握景 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从冷暖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一情。” 冷暖是从 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 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
诗歌鉴赏之情感主旨把握 优质课件
8、题干-------知己更知彼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6、_关__键__词__-_-_-_-_-_一__叶__落__而__知秋
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 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 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 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 意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 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 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 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 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版本?请简 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 点?请作简要分析。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后的十年间从未还 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 还家的梦都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二句又绝不纯是 写武夷奇观,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 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第三句 一转,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息,还是在叹息 人间的万马齐喑?末句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 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二、比较评价型
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下列问题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浸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 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 潇湘画里。
假如从作品旳意境及作者体现旳情感角度出发,你 更喜欢这两首中旳哪一首?为何?
答Hale Waihona Puke 环节第一步:两首诗都……,但我更…… 第二步:按题目要求陈说理由(或意境、 或手法、或主旨情感)
【答题示例】两首诗都以秋为题材,状 写秋景,抒发情感。相比之下,我更喜 欢第一首。第一首以列锦旳手法,极其 简要旳写出深秋萧瑟之景,把人置于古 道西风之中,很好地传达了天涯断肠人 旳羁旅愁情。
三 综合表述型
答题环节
第一步:解析评价语中概括旳艺术特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该艺术特点在诗中 旳体现。
一、评价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来概括这首诗旳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 作简要阐明。
【答案示例】同意。“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即以小见大之意,恰好概括了这 诗首旳特点。这首诗,抒发旳是对国家兴亡旳 感叹,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经过 “小物”“小事”来体现旳。诗由一种小小旳 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旳年代, 想到赤壁大战中旳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 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 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旳大主题联络起 来,写得详细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 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六类:情感主旨类
例2、阅读白居易旳《村夜》诗,分析这首诗 体现诗人怎样旳思想情绪?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5、诗词赏析之情感主旨型课件
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露了怎样的 社会现实? 【答案】示例: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 百姓财物的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 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这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 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常见诗歌主题: 1.爱国精神 (1)建功报国 《过零丁洋》(文天祥)
第五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
么?这首诗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 乐趣?
解答分析:要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是知人论“诗”,在
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
意象去领会;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解答这
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推己及人,希望 “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 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Leabharlann 苦的博大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深 沉情感。
【例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 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 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 直。
3.相思离别 (1)送别友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我寄愁心与,随风直到夜郎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离恨情仇 《无题》(唐·李商隐)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公开课)教学文稿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
东郭中学 孙长春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情趣。”
—— 《语文新课程标准》
近五年枣庄中考考点分析:
枣庄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年 年 年 年年
赏析词句 √
√ √√
主旨情感 √ √ √ √ √ √
范 人类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离愁别恨,担忧思念。
围 咏物言 《卜算子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托物言志,表达志向,
志类
只有香如故…
热爱自然,抒发闲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
经历
诗句
典型情感
根 据 诗 词 作 者 感 知 风 格
样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2013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 成5~6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照
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 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 南渡后,国破家亡。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惆怅哀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思恋故国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分 意象 析月 诗 词雁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 教案 有配套学案课件
“显隐”之处赏诗情教学设计---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安化一中刘敬云【教学目标】1.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抓意象”的方法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包括如下内容:课题、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上交教学设计必须用A4纸4号字打印一份。
一、课堂导入白居易曾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情是诗歌的根本,没有情就没有诗。
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二、学习目标1.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情感的方法诗缘情,诗言志,诗歌的情感看似很难把握,其实,鉴赏诗歌情感是有迹可循的,有方法可的,因为诗歌情感有显有隐。
三、诗歌情感“有显有隐”显性: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直接从字面上就可以把握它的情感倾向。
隐性:诗歌的情感含蓄,不着一情字,需要我们去揣摩分析,才能领悟作者融入其中的感情。
四、走近诗歌:“显处”赏诗情(自主预习、复习)1、看标题,标题明显定情感方向。
(1)看标题,标题中有明显的直接接抒情的字眼。
如:《悯农》、《思远人》、《书愤》。
(2)看标题,标题中有明示题材的词语,分析诗歌题材把握诗词情感。
如:《咏山泉》、《闺情》、《碛中作》、《旅夜书怀》、《登金陵凤凰台》、《送廓之秋试》(检测 1)2、看注释,注释明情感提示。
高考典例(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0XX-20XX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主旨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2010-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主旨教案2010-2011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品味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通过近几年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中的情与景的题型,导入新课。
二、自学互帮:(一)自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诗歌情与景的三个层次;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内涵;掌握常见题材的情感倾向;(2)在老师帮助下掌握分析景物的一般方法,掌握常见的情与景的结合方式。
(二)自学要求:认真阅读材料、认真做好笔记、小组认真讨论;三、讲解释疑:1、诗歌情与景的三个层次。
一般认为诗歌“情与景”分为三个层次:物象、意象、意境。
在诗歌鉴赏情与景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象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通俗地说就是诗歌中写了什么景物(或事物、人物)】;意象即诗歌中浸透诗人情感的物象【就是诗歌中涉及的景(或物、人)的情感倾向】;意境则是诗人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现实景象(或社会景象)和谐统一而成的艺术境界(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诗歌的“情与景”的统一)。
——明确:“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意境的基本特点;领悟诗歌的意境应该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和体味。
换句简单的说,就是这首诗歌什么人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能弄懂这些,就能领悟诗歌的“意境”,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情与景”。
2、诗歌鉴赏“情与景”关系中情的把握。
——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或是从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来把握;或是从诗歌的主题思想(题材)来把握。
3、分析分析诗歌中写景的一般方法。
(1)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
即把握写景的层次。
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
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意象寓情感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孤寂
思
悲凉
念
明意象
月亮: 对家乡、亲人、朋友旳怀念
松菊: 高洁旳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 象征理想
羌笛: 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 凄凉悲哀、萧瑟冷寂
杨花: 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 竹: 亭:
雁:
凄凉、哀伤旳象征 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抒写离情别绪旳意象 游子旳思乡、鸿雁传书
• 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
• 觉,眼前万里江山。
•
• 此句结体合全现词了思作索者,在这人首生词下暮阙年旳仍最不终忘一抗句, 金,体报现效了祖作国者怎恢样复旳中情原怀?故土旳情怀。
二、看作者
明写作背景
看注释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 2023天津卷)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
——诗歌旳思想感情
■诗言志,词缘情 .“志”即情,指志向、理想、
愿望、情感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是诗歌旳根本,是诗 歌旳内核,不论是忧国忧民 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 游子迁客之悲,征夫思妇之 怨,无不感人至深.能体会 出诗旳情感,是读诗旳最大 乐趣。
教学目旳: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旳答题环节
根据高考旳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一般分两步走
答题环节: ①精确指出抒发了怎么样旳思想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 字或两个字旳词) ②结合详细旳诗句进行分析 (联络诗歌旳事物、景物来回答,也能够了解为对于诗歌 内容旳概括或翻译,体现感情旳特点、措施)(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等)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情感思想梳理归纳课件
涵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容 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的方法看,主要
(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 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 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 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 物”“题某物”“某物吟” 等为题目情势。
情 感
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 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 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 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 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练习2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
内涵 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对照手法,描写眼前衰
咏
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
史
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
怀
(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
对照。
古
标题中有“史”“怀
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诗
古”“登某古迹有
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
高”“望
月”“忆”“寄”“行”“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
等节日名。
情感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
栏等。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 艰巨,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 感叹,显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 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六思想感情主旨鉴赏 课件
思想感情、主旨鉴赏
【学习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
各种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其鉴赏 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的解题思路。
思想内容(主旨):
? 1题目类型: 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⑶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志向、理想) ⑷主旨是什么 2 解题格式: ⑴所抒感情:抒发(寄寓 /揭露)什么情感
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 情感是借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五、六两句构成 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即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 (步骤三 )
巩固练习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
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巩固练习 (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 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 一腿蜷缩的样子。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 析。
试题传真:12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高考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类精品PPT课件
情感主旨类
2
“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 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 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3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 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 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 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
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
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
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4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绪的?
5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分析作者 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参考答案: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 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悲故乡”三字确定全诗的基 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早行路上所见之景,月冷霜寒、叶落 花明,既写出凄冷,也反衬出始行之“早”;尾联诗人避直就 曲,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 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 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6。
9
祝愿 同学们金榜题名
10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情感主旨归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例 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答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二惜别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 间接写别情: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
3 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4 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 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雨霖铃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例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衬;哀景衬乐情。
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4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三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人评价三四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
这正是出乎常情之处,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四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题材: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C.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两句写景有何特色?有何作用?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
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
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
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五咏史怀古诗1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
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达感情: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功业未就的感慨。
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曲尽其妙]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手法分析—托物言志象征七闺怨诗:有的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思念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情感总结: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