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地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讲述了笔者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和解答。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三是如何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四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74-02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口的日益膨胀,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日益凸显,受到广泛关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使地理学科受到来越多的关注,地理研究的意义显得更为深远,当然这些也都给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仅仅看作一个认知体的存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能力,把教学任务直接规定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而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精神世界的构建。然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学科育人价值,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教书”与“育人”不是独立的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地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将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讲述笔者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和解答。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全神贯注的学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心中产生悬念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树立科学楷模,培养求实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地理课程的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地理学科能够教会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例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教学中,通过讲述魏格纳的故事,向学生强调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打破常规的科学思维和不畏艰险、崇尚科学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积

极进取,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引导搜寻证据,形成科学思维模式

地理学科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在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地理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通过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应用更灵活,联系更广泛。《海陆的变迁》一节在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时候,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观察并设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并且质疑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让学生作出大胆的假设,并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展开拼图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备好六块大陆轮廓图,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将这六块大陆大致拼合成一块大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知道魏格纳是从一幅地图中获得了大陆漂移的灵感,通过学生的拼图大西洋两岸的陆地轮廓,发现其中的吻合特征。体验由观察到发现的思维过程,理解大陆漂移的灵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但是猜想是空想还需要有科学依据去验证。接下来开展搜寻证据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模拟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追随其“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的论证过程,提高了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中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以及拼图实验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寻找“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鼓励学生对于地理科学“大胆设想”并强调必须“小

心求证”,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的培养科学的论证思维方式。

四、组建学习小组,培养合作互助意识

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是指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互助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通过测验或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小组学习的成果给予及时评价、奖励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中,在阅读世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发现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的奇妙之处并作出大胆猜想,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时候,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了解自古至今大陆位置的变化,初步了解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又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大胆预测地理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再比如,学习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红海、地中海、东非大裂谷等地表现象的成因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学生在拼图、读图的过程中尝试分享、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集思广益的学习效果,逐步形成乐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善于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地理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则又直接影响了育人价值的实现效果。因此,作为

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实现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新途径,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地理课堂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作用。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对学生地理情感生成的关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结合《海陆的变迁》一节具体教学实际,对地理课堂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希望藉此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高伟.浅谈地理课堂的育人价值.新课程,2011,6.

[2]龚道贵.地理教育之人格求索. 地理教育,2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