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

合集下载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领域,涉及面广,现实性强,综合程度高,其教学功能是多样的。

其知识教育功能是广博的;其智能教学功能是全面的,尤其是综合分析范围广、层次高;其技能教学功能是读图用图和校外大范围(大自然和社会)综合性实践,技能因素丰富;其德育和美育教学功能是密切联系生活时空实际,境界感染力强大。

可见,地理教学在传授学生当前和未来经济建设所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具有培养学生身心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功能优势。

我们应以地理知识为载体,着眼于培养、提高受教育者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能力,即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归纳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创新的能力,以期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优势。

华育中学孙蕾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华育中学何婉青在以前的地理学习中,并不重视让学生认识一些科学家,以及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所以也并不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板块理论的时候,在了解全球六大板块的同时,也能学生去收集资料了解板块理论的发展过程,并着重让学生了解魏格纳其人。

并强调,魏格纳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是第一个提出“大陆在漂移”,当人们普遍认为大陆没有水平移动的时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体现了魏格纳的勇气。

虽然他的理论有待于后人的不断完善。

又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去采访某一位科学家,写下采访报告,了解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在新课导入时导入语应形象生动。

利用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歌词、适切的诗词和谚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自然的美、诗歌的意境无不培养学生的美感。

彰显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彰显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2016年第5期“德”,需要“立”;“人”,需要“树”。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是“立德树人”这一古老教育目标的新要求,也是地理学科的本真内涵。

一、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教育”一词,在英语education 中有“抚养、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Erziehung 中则有“引导、唤醒”的意味,在古汉语中,是“上行下效”的含义,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

1.地理科学的特征地理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地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的科学,也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具有:①综合性和系统性,②空间性和地域性,③实践性与应用性等显著特征。

2.中学地理的教育功能地理学科是中学课本体系中唯一一门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人文领域的学科,它是以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人地观”为基本任务的学科,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思维和空间思维,这即是地理学科独特育人功能。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涵义与特征1.地理核心素养的涵义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而地理核心素养应该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

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

2.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教育赋予人的发展的价值体现,是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

(1)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而言,应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

因此,关键性应该成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例如,现代地图知识素养的内涵就相当丰富,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图知识隶属于这一范畴。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学科,它涉及到广阔的地域范围和多样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体现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教育他们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实现策略。

首先,地理学科具备丰富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为学生提供了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地球,包括地貌、气候、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地考察、地图解读、数据分析等方式可以直接参与其中。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社会发展项目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其次,地理学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关注空间和地方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多层次的思维模式。

例如,让学生探讨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能力。

同时,地理学科也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例如地理和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学生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综合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学科交叉思维和学科整合能力。

再次,地理学科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学科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活动如何对环境造成影响,并讨论如何减少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现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促进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挖掘地理学科的深层价值,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才。

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综合素质: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地理,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促进国家发展:地理学科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地理科学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国土资源、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知识,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强化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社会公正、人类福祉等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现象等,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下教学实现策略值得:注重实践环节: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野外实习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地理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可以引入其他相关学科如历史、政治、经济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反转课堂、小组合作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范文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涵盖自然与人文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供了认识世界、理解环境的视角,更是塑造人的思想观念,培育人的精神品质的重要工具。

因此,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探讨其教学实现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二、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1. 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地理学科通过教授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认知能力,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

这种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职业规划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环境意识地理学科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从而培养其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塑造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地理学科不仅关注自然现象,也关注人文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经济等,从而塑造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地理学科的教学实现策略1.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地图解读、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 强化实践环节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

例如,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操作。

3. 注重跨学科融合地理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历史、政治、经济等。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分析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或者从经济角度分析地区发展的地理条件等。

4. 强化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探析

地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探析

地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探析发布时间:2022-10-09T02:21:15.8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11期作者:孙燕[导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地理学科中,立德树人的落实要从转变观念,孙燕(山西省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031100)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地理学科中,立德树人的落实要从转变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开始,通过立足课堂,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地理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等途径渗透德育,不断的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育立德树人党的十八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强调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阶段,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践行党的路线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成为每个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

地理学科要明确德育目标,通过不断的深化课堂改革、渗透思政、增强活地理动拓展、走向大自然等方式渗透德育,落实立德树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在整个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本文将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探析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

一、转变观念,深化课程改革。

地理学科落实立德树人,首先要从教师观念转变开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地理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地理学科教师,要实现从“知识至上”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要实现从只重视智育,到关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的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现代地理教学要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现代地理教学,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突出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立足课堂,优化教学环节,渗透德育。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

地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重要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地理知识、技能的任务,更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章将重点探讨如何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地理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在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二、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与特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指的是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认知、区域理解、环境意识、人文精神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更能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空间认知的培养上。

地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都有其特定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这种空间认知是理解世界的基础。

地理学科强调区域理解,即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使学生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区域发展观念。

地理教育还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还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不同地区文化的了解,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世界。

实践性则是指地理学科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如野外考察、地图绘制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域性则是地理学科所独有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研究,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一、概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

地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它不仅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规律,也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空间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实现策略。

这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等。

这些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地理学科的特点和育人功能,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旨在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地理学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 简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融合了地质、气候、生态、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研究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与变化规律,为学习者构建起全面而系统的地理解析框架。

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如地貌形成、气候类型、生态系统等,还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区域发展等。

这种跨学科性质使得地理学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视角和跨界思维,提升整体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深度。

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对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自然特征、文化差异、经济联系及环境挑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关联性,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合作的国际观。

地理学科的核心议题——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思考如何平衡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长远繁荣。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作者:***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10期一、地理学科教育改革与核心素养地理是唯一关注空间分异的一门学科,研究与解决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过程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是该学科的重要使命,其教学对于学习者以及社会发展需要都有重要价值。

毋庸置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与主要内涵源于地理教育的内在价值(图1)。

在教育部2017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全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内容,对于认识和建构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系、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都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地理环境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研究地理事项就要有全面、系统和动态的思维方式;地理事项客观存在于区域空间,因此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方法是区域分析与评价的最基本认知方法;地理实践是发现现实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与行动能力。

二、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1.育人價值的类型从地理学科精神价值来看,其育人价值有认知、道德和审美三方面。

认知价值是人在实践过程中的真与假认知关系,是人类探索世界求真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现实需要;道德价值主要体现为善与恶的评价关系,是学生更好利用和改造世界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主要体现为美与丑的审美关系,是认知世界次序、法则与逻辑的科学之美,实现学生终身欣赏和享受世界的需要。

2.育人价值的类型构成地理学科特有的地表空间事物认知价值,形成了学科育人价值的根底。

学生学习认知地表各要素,掌握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原理,并用地理思维研究和认识地表系统,也形成了自身认识世界规律的工具,其具体内容涵盖地理知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等价值;道德价值是对地理学科人地关系理解基础上的自觉行为规范,应用地理观正确审视人的行为,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理性认识和对待各个国家的社会文明差异,包含有人地关系教育价值、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和家国情怀教育价值;审美价值是超越于功能之上的满足,运用地理学科的要素空间分布规律感受环境和科学之美,认知生产活动、文明景象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法则,感受人类与大自然持续共处之美,包含有自然审美和文化审美两种价值。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环境、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和丰富的学习内容。

除了提供基础知识外,地理学科还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实现策略。

首先,地理学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地理学科涉及到地球上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意识,拓宽了他们的眼界。

教师可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观察明信片和影片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增强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对于地球的敬畏之情。

其次,地理学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观察能力。

地理学科中的地图、气象图等工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地理信息。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可以逐渐培养出理解地理现象并进行空间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地图解析、实地考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地理应用能力。

此外,地理学科还能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学科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最后,地理学科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学科综合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并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思维。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具有广泛的育人价值。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培养空间思维和观察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实现策略,如实地考察、多媒体教学、社区参与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探索——以“中国地域文化”一课为例

课堂教学中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探索——以“中国地域文化”一课为例
③ 引导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环 境 与 文 化 的 关 系 ,进 一 步
促使其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地和谐发展观 。 ④增进对我 国各 民族 、各地域文化的理解 ,增进
教学 目标主要是从 以下学科育人价值角度思考和设定
的。
民族理解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养成大爱的胸怀 ,初步意
识到保护地域文化的责任感 。
的知识结构图与以及可供迁移的学习研究方法 ,培育学
教学研 究
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学力。 从育德 的角度看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 :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 、世界观 ,养成良好的 思想品德和个性 品质 ,如 :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伦理观 、 和谐 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其 中树立环境伦理观 、和谐的人地协调发展观是地理学科 独特的核心育人价值之一。 可以据此设立情感 目标与过程 目标 。在 “ 中国地 域文化” ( 第一课 )中,依此设立了 “ 情感 、态度和价 值观”的两点次级 目标 :①理解主要地理文化现象和地
文化区 ,本节课主要选取其 中两种地域文化为主要教学 内容 。为何选择两种地域文化呢?因为若选择一种地域
文化进行教学的话,内容深度虽然增加 ,但没法体现课 程标准中 “ 比较地域文化的差异”的要求 ;若选择三种
( 或以上 ) 地域文化进行教学的话,看上去似乎掌握的
握 ,更主要体现在 :让学生 由简至繁逐步建构不断丰富
2 . 教学 目标的设定 教学 目标的设定要以地理学科 育人价值统领 ,在 课堂教学中如果达成了设定的教学 目标 ,也就意味这节 课实现了育人价值。 “ 中国地域文化”专题第一课时的
然与文化 的差异 ,以实现巩固区域知识 ,提高阅读地图

举例说明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举例说明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举例说明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地理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应当育人,完善人的个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和实践
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宇宙万物的互动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改善环境壮
大国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在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体现地理教育的育人价值。

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地理教学设计紧密联系。

一方面,应注重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
学习能力,加强地理课程的认知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空间思维能力和智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及探索和研究现代地理规律和趋势;另一方面,应加强地理实践能力,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实验室,使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地理关系的比例性、客观性、认知性和动态性。

此外,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想及其他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具有民
族文化精神和国家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弘扬爱国主义,热爱祖国;在严格的班级管
理下加强学生自控力和责任感;参与校园活动,培养德育意识;在实践教学中营造良好的
精神氛围,培养学生積極进取的精神;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我表现及创新能力,培养良好
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掌握适宜的处理技巧,促进自主学习。

最后,在地理教学设计的重点及步骤安排上,应注重将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体现出来,理顺课程结构,让学生体会到新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促使学生了解顺应社会变化,
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新型全球公民。

从教学过程出发,教师应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地
完成教学,将传授的知识融会贯通,以真实的情景活动帮助学生多维度地感受和探究,以
及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初中地理教学中育人价值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育人价值探究

探索篇•课题荟萃初中地理教学中育人价值探克方灿龙(云霄第一中学分校,福建云霄)摘要:李正涛的“教育常识”指出,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将种子从土壤中拉出来,而是创造适合生长的条件,唤醒并赋予它们固有的生长方式,使灵魂的种子自我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和高度自律的学科。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用,因为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突出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而且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建立的时期,所以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主要从地理课堂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出发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育人价值;措施学校的教育价值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人格,学会做人。

2017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和精神体验。

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能力,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从而阐明了地理课程的教育价值。

初中地理属于整个初中学科中的小学科。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福建省教育厅把地理加入到中考的行列,并提高了地理学科的地位。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仍然不够重视地理学科。

在此情形下,为了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地理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做好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一、重视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促思维发展地理学是一门需要表达时空与地理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学科。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是一门对社会至关重要的科学,它已成为当今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地理学科育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其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培养学生圣经的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学,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世界地理,系统地学习地质物理地理、岩溶地貌地理、生物地理、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世界地理认知水平,拓宽视野,增强全球观念,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

其次,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地理学不仅可系统地学习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还可以从分析与设计角度探究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地理科学的创新精神的体现。

此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地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理现象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掌握合理的地理发展理念,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友好意识的社会实践能力。

此外,地理学科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以及丰富和提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实现分析和解决地理现象相关问题,及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和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育人不仅具有认知能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价值,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实现学习地理学的核心素养,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初探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初探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初探作者:马云飞梁海山王振柱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04期摘要:人地協调观作为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组成的重要部分,在其实际培养和落实过程中面临着“天然”困境和“人为”难题。

文章在分析困境和难题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提出教学目标清晰化、课堂教学分层化、教学评价多样化、教学素材多元化等优化措施,以期改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现状,为高中地理课堂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问题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4-0093-05《普通高中地理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为地理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1]。

课程标准作为基础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纲领,在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目标引导的同时,也隐含着课程安排的根本价值遵循。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不断的深化推广,关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研究已然成为了地理教学从业者关注的热点。

在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中,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秉性,即“区域性”和“综合性”,使得“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够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进而在课堂上得到较充足的体现,相较而言,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研究鲜有人触及[2]。

人地协调观作为一种价值观,涵义丰富,既是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风向标”,也是学生成长为现代公民所应必备的基本品格。

目前关于人地协调观培养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内涵结构、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

王民教授从学科特性出发,论述了人地协调观的本质和发展层次的基本划分[3]。

杨修志则以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出发,强调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要以区域认知为出发点、综合思维为主要形成条件、地理实践力是践行途径,四者互为整体,相辅相成[4]。

彭俊芳等人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指出了人地协调观培养过程中的教学重点[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地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

本文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讲述了笔者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和解答。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三是如何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四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74-02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口的日益膨胀,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日益凸显,受到广泛关注。

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使地理学科受到来越多的关注,地理研究的意义显得更为深远,当然这些也都给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仅仅看作一个认知体的存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能力,把教学任务直接规定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而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精神世界的构建。

然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学科育人价值,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教书”与“育人”不是独立的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书”实现“育人”。

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地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

本文将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讲述笔者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和解答。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全神贯注的学习。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心中产生悬念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树立科学楷模,培养求实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地理课程的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地理学科能够教会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教学中,通过讲述魏格纳的故事,向学生强调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打破常规的科学思维和不畏艰险、崇尚科学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积
极进取,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引导搜寻证据,形成科学思维模式
地理学科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地理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通过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应用更灵活,联系更广泛。

《海陆的变迁》一节在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时候,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观察并设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并且质疑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让学生作出大胆的假设,并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展开拼图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备好六块大陆轮廓图,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将这六块大陆大致拼合成一块大陆。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知道魏格纳是从一幅地图中获得了大陆漂移的灵感,通过学生的拼图大西洋两岸的陆地轮廓,发现其中的吻合特征。

体验由观察到发现的思维过程,理解大陆漂移的灵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但是猜想是空想还需要有科学依据去验证。

接下来开展搜寻证据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模拟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追随其“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的论证过程,提高了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中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以及拼图实验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寻找“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鼓励学生对于地理科学“大胆设想”并强调必须“小
心求证”,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的培养科学的论证思维方式。

四、组建学习小组,培养合作互助意识
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是指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互助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通过测验或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小组学习的成果给予及时评价、奖励的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中,在阅读世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发现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的奇妙之处并作出大胆猜想,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时候,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了解自古至今大陆位置的变化,初步了解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又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大胆预测地理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再比如,学习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红海、地中海、东非大裂谷等地表现象的成因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学生在拼图、读图的过程中尝试分享、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集思广益的学习效果,逐步形成乐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善于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地理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则又直接影响了育人价值的实现效果。

因此,作为
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实现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新途径,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地理课堂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作用。

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对学生地理情感生成的关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结合《海陆的变迁》一节具体教学实际,对地理课堂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希望藉此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高伟.浅谈地理课堂的育人价值.新课程,2011,6.
[2]龚道贵.地理教育之人格求索. 地理教育,2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