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哲学生活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哲学生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的定义、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2. 哲学的主要分支: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哲学3. 哲学的历史发展:古希腊哲学、启蒙时期哲学、现代哲学4. 哲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生意义、道德选择、社会正义5. 哲学思维的方法: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辩证法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对哲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哲学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逻辑表达能力。

3. 哲学作文:评估学生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生活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讲座视频:邀请哲学专家进行讲座,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哲学文章、论文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4. 哲学作文模板:提供学生哲学作文的写作模板和评分标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对哲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哲学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七、教学计划1. 节课: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第二节课:介绍哲学的历史发展,重点讲解古希腊哲学、启蒙时期哲学和现代哲学。

3. 第三节课:探讨哲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人生意义、道德选择和社会正义。

4. 第四节课:介绍哲学思维的方法,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辩证法。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哲学生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讨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和分类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分类: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2.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等哲学的研究方法:辩证法、批判法、直觉法等3. 西方哲学流派和思想家古典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哲学: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现代哲学: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4. 东方哲学流派和思想家儒家思想:孔子、孟子等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等佛教思想:释迦牟尼、龙树等5.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道德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社会政治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生意义的哲学探索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思想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哲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讨论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哲学小论文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3.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全面测试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哲学教材或相关书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哲学知识体系。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哲学讲座、文章和讨论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哲学影片:观看相关的哲学影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哲学思想。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哲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讨论能力。

2. 哲学讲座:邀请哲学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哲学知识和思考角度。

3. 哲学影片观看:组织学生观看哲学相关的影片,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和分析。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引言高二是学生们升入高中的第二年,这是一个关键阶段。

学生们在这一年将开始面对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学科知识,对人生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也开始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哲学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价值观。

本教案将介绍高二生活与哲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建议。

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哲学概述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通过讲解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让学生了解不同哲学流派和思想。

教学资源建议: - 课件:哲学概述 - 阅读材料:《哲学简史》2.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哲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帮助他们学会辨别真假和思辨问题。

教学活动建议: - 辩论赛:组织学生分成团队,就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辩论。

- 逻辑思维训练:提供逻辑问题和谬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生活与哲学哲学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上,还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引导他们从哲学的角度思考。

教学活动建议: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

- 日志写作: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关于哲学思考的日志,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 人生与哲学在高二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学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探讨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资源建议: - 文学作品:选择一些经典的哲学小说或诗歌,让学生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并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其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之中,体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的主体,具有。

例如:阅读教材77页探究,思考下列问题:①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②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阅读教材78页综合探究,思考:①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②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派别;(2)掌握哲学的功能和任务;(3)了解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2)运用比较法,区分不同哲学思想的特点;(3)联系实际,探讨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提高思维品质;(2)培养对哲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理论素养;(3)认识到哲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践行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派别;(2)哲学的功能和任务;(3)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运用;(2)不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比较;(3)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哲学的基本问题;(2)提问:哲学的功能和任务是什么?哲学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派别;(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哲学的功能和任务,举例说明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强调哲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4.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2)挑选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点评;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哲学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和与时代精神的关系;(2)强调哲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哲学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和与时代精神的关系;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哲学基本概念、功能、任务和与时代精神的理解程度;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学生参与度、练习题的难易程度等;3. 根据学生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会,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篇一: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前言(第一课时)一、课改的必要性: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3、选修: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哲学生活复习教学案

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哲学生活复习教学案

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复习教学案2014、11、28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考点1、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A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就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得世界观就是自发形成得。

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例1】【12】人人都有自己得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就是哲学家。

这就是因为A.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得概括与总结B.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C.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统一得D.哲学很神秘且只就是哲学家得事情考点2、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A1、方法论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得世界观就有什么样得方法论。

3、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

哲学既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说,又就是关于方法论得学说。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A1、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具体科学得进步推动着哲学得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得指导。

两者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得关系。

【例2】【11】自然、社会与思维知识得总与就就是哲学。

()【例3】【13】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就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就是因为A.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说B.哲学就是关于方法论得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D.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基础第二课考点4、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A1、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也就就是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就是本原得问题;二就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得问题。

【例1】【10】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A、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关系问题B、物质与运动得关系问题C、具体科学与哲学得关系问题D、物质与意识得关系问题考点5、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分歧就是围绕物质与意识谁就是本原得问题展开得,对这个问题得不同回答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哲学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分支3. 常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4.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5.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派。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4. 问题驱动法:提出哲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分支和常见流派。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实际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哲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流派。

2. 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哲学问题,尝试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表现和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道德规范和道德判断3. 主要伦理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4. 伦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道德困境及其解决策略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困境和伦理学应用实例。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困境的解决过程。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伦理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伦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理论。

3. 案例分析:分析道德困境和伦理学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伦理学的实际意义。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

哲学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哲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3)了解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理解;(2)运用比较分析法,掌握不同哲学派别的观点和代表人物;(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2)认识到哲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3)学会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哲学的定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特点。

2. 哲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3)其他重要哲学流派。

3. 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2)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3)哲学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哲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3)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解;(2)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方式,自主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不同哲学派别的观点和代表人物,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考;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哲学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对不同哲学派别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深度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知识目标:1.哲学聪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索。

3.哲学是给人聪慧、使人聪慧的学问。

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奇,它就在我们四周的生活和实践中。

技能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同学的思维层次,熬炼同学的思维技能。

2.通过学习,使同学初步具有用理性和聪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改变和进展的技能。

情感、立场、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同学喜爱哲学,喜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聪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同学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一谈到哲学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神奇,特别的深刻。

真是这样的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故事。

(播放视频:司马光砸缸)【老师】好,故事看完了,大家思索一下为何面对困难有的人能想出奇妙方法,有的人那么无计可施?【同学】由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老师】对。

在我们生活中假如学会了用哲学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我们就可以做到就可以站得高、看得远,就可以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所以是一门让人变聪慧的学科。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这段聪慧之旅吧。

【幻灯片】标题:生活到处有哲学探究一:【老师】看教材第4页内容,思索孔子为何不情愿与弟子交换?他的聪慧是如何获得的?我说一下要求:首先自己认真阅读这个小故事,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然后小组沟通,最末形成书面材料,到讲台展示。

【板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点拨】刚才这两个小组的结论都特别好,都指出了孔子的聪慧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受中的提炼形成的。

哲学的聪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出哲学的产生。

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

2、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⑴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所揭示的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⑵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江苏省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政治会考班哲理复习提纲【苏州中学】

江苏省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政治会考班哲理复习提纲【苏州中学】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论(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世】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方】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认识论(实践—认识;追求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世】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影响部分。

【方】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学业水平测试哲学生活第10课教学案

学业水平测试哲学生活第10课教学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辩证的否定和“扬弃”的含义,理解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及其方法论要求2.能力目标: 对比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理解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例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知识梳理: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1)含义:辨证的否定,是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①辨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辨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辨证的否定,是既又,既又,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辨证的否定的实质是。

2.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

三.课堂练习(一)判断改错:1.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联系和发展。

()3.扬弃就是抛弃()4.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5.打破常规就是创新( )(二)选择题1.几年前,在苏州出现了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老是身着对襟束带长袍为学生讲解经文。

教育专家指出,对于“私塾”,人们需要一种“扬弃”的态度。

这种“扬弃”是指()A.先否定,后肯定B.克服其过时的消极的东西C.既肯定,又否定 D.保留其原有的一切东西2.《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

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3.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

至 2014 年 5 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 12.56 亿。

《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案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主备人:孙寿玉2009.12.25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含义(A)(1)从本义上看: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典型例题】1、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2、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B3、【08】判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4、【07】判断: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答案】正5、【09】判断: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正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8、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9、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4、哲学的基本问题(A)(变化:08——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知识目标: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1.通过对生活中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导入新课:【教师】一谈到哲学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神秘,非常的深奥。

真是这样的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故事。

(播放视频:司马光砸缸)【教师】好,故事看完了,大家思考一下为何面对困难有的人能想出巧妙办法,有的人则无计可施?【学生】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师】对。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学会了用哲学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我们就可以做到就可以站得高、看得远,就可以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所以是一门让人变智慧的学科。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这段智慧之旅吧。

【幻灯片】标题: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师】看教材第4页内容,思考孔子为何不愿意与弟子交换?他的智慧是如何获得的?我说一下要求:首先自己仔细阅读这个小故事,并试着回答问题。

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形成书面材料,到讲台展示。

【板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点拨】刚才这两个小组的结论都非常好,都指出了孔子的智慧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提炼形成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出哲学的产生。

(随之板书) 【板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教师】这个结论在我们学过的知识中也可以找出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复习教学案2014.11.28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例1】【1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这是因为A.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例2】【11】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就是哲学。

()【例3】【13】爱因斯坦指岀,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是因为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第二课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例1】【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考点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例2】【1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考点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例3】【12】右边是漫画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 存在决定思维B.思维决定存在C.物质依赖于意识D.意识是本原的【例4】【09】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例5】【14】“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考点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例6】【13】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考点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1】【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社会历史性D.实践考点9、世界的物质性A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例2】【1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考点1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考点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例3】【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例4】【13】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拖着不还,朋友前去讨债,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的荒谬在于A.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C.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D.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例5】【14】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考点12、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人们创造,也不能被人们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例6】【10】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

这说明A. 人可以认识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 规律具有条件性D.规律具有主观性【例7】【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苟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A.特殊性 B •主观性 C •多样性 D •客观性【例8】【14】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无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是基本不变的。

可见A.人们在规律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C.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考点13、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世界观(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例9】【12】“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 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第五课考点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1)什么是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B.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例1】【12】传说远古的伏羲部落原图腾是蟒蛇,后来伏羲集各归顺部落的图腾形象于一身,形成了蛇身、马首、晰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虎须的综合体,伏羲将之定名为“龙”,并作为部落的新图腾。

从龙的形象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岀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例2】【13】2012年6月24日,中国同时诞生了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

这说明人的意识A.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对改造主观世界具有决定作用D.对人们已知事物具有反映作用【例3】【14】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

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A.主观意志的产物 B .客观精神的产物 C .人脑机能决定的 D .客观存在的反映【例4】【11】“嫦娥二号”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凳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例5】【09】《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考点15、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C(1)世界观(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3)要求: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C、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D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例5】【10】右侧漫画启示我们要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从实际岀发C.发挥主观能动性D.树立创新意识第六课考点16、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考点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A、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仅靠认识自身,无法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只有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