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长线二线增建接触网专业下部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SCFX-4 标段
接触网工程下部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监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指挥部
接触网项目部
2013年3月22日第一章施工测量
一、既有线区间支柱坑位测量
(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选择起测点
应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车站正线1#、2#道岔或大型建筑物(如桥、涵洞、隧道口等处)起测。

(2)纵向定位
由起测点开始,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沿钢轨丈量支柱跨距。

第一遍先做临时标记,待整个区间或两个固定建筑物的区段测量完成后,与图纸核对无误后,再作正式标记。

如有误差应在整个区段进行校核调整。

(3)书写标记
在定测的支柱坑位处邻近钢轨上,先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再用油画笔蘸上油漆书写标记。

(三)标准
1、直线区段可沿任一钢轨丈量,曲线区段应沿曲外轨丈量。

曲内支柱丈量定位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曲内轨上。

2、拉链三人,前、中、后各一人。

看图一人。

3、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要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1m,-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4、偏差应合理分摊到有关跨距中,如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设计变更手续办理。

5、标记内容:支柱中心线、支柱号、支柱或基础类型、侧面限界、横卧板类型及数量。

(四)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在测量人员前后各设一名防护员,两名防护员距测量人员应保持在800米。

2、由直线区段向曲线区段转换时,转点应选择在直缓点。

3、若支柱位置与信号机、桥涵、架空线路等发生干扰时,应尽量避开或找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4、在有信号机轨道绝缘的区段测量时,注意钢卷尺不要将轨道绝缘短路。

5、测量过程中,应随时将平面图里程(支柱里程、桥涵里程、信号机里程)与现场信号机里程、桥涵里程、公理标等进行校核。

6、测量中,应对每个坑位的地质情况;附近的建筑物;地下设施;跨内的电力线路;平交、立交公路的位置;桥梁栏杆、避车台的设置;
隧道洞门形式;隧道壁形式及隧道净空高度等做好记录。

二、新建线区间支柱坑位测量
(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机具及材料设备
3、主要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图
2

1)线路资料取得后,测量前应会同线路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2
)根据交桩资料及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整理出支柱限界、坑深以及基坑位置的道床高度、超高等测量资料。

(3)根据整理的资料,现场定测,标记在永久位置,并做好详细的
测量资料。

内容主要有:标记位置与参照物的距离、角度,标记位置与支柱位置的高程差,
标记位置与轨平面的高程差,支柱处的线路超
高,线路中心线与标记位置的距离等。

(三)技术标准
1、现场交桩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直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终点桩;圆曲线转点桩。

(2)永久性水准点桩。

(3)中心里程表;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左右线曲线表;坡度表;水准点表;线间距表等。

2、支柱纵向测量
(1)沿线路中心桩拉链,距离误差允许在0.5‰。

(2)丈量用钢卷尺,拉力要均匀,一般每链30m ~50m 。

3、计算公式
限界=设计限界至中心桩的水平距离
坑深=支柱净埋深+(桩的高程-路肩高程)+1/2超高(至桩顶面进
行测量坑深,施工时考虑有无底板,相应增减坑深)。

这里注意,线路提供的轨面高程在曲线区段,是给出的曲内轨高程,所以坑深在此采用加超高的1/2来测量坑深。

(四)注意事项
1、现场交桩
(1)交接桩以管界外第一个转点桩开始或终止。

(2)按图表直接逐点点交,均应做好详细记录。

(3)交接桩手续要完善,各种数据要反复校核。

(4)各种桩的标记要明显,书写要工整规范。

(5)现场交桩时应设防护。

2、纵向测量时,每个中桩既是起测点,也是终点。


3、水准测量前,仪器需检验校正,测量过程应尽可能前后视距相等,其不等差不得超过4米,视距长度控制在50米~100米以内。

4、记录要整洁、清晰,不得涂改,错误处可用铅笔划掉,保持原始资料,便于核查。

三、软横跨柱坑位测量(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1)选择起测点,应选择设计起测点开始测量。

(2)纵向测量
从设计起测点开始,根据设计平面布置图的支柱跨距,沿正线钢轨丈量,并在钢轨轨腰上用油漆划线并标明软横跨的组号。

(3)经纬仪(或三角形法)横向定位
小站可采用三角形横向定位法进行横向定位,大站应采用经纬仪进行横向定位。

A 、三角形横向定位法 如下图所示
D
B A C
E
(a)在正线钢轨上纵向测量位置A点开始,向两侧纵向量取
AB=AC=5m
(b)分别以B、C点为圆心,以适当长度为半径,在相邻股道钢轨上
画出交点D、E两点,D、A、E三点连线即为软横跨中心线。

(c)用测量绳通过D、A、E三点并延长至最外钢轨。

(d)用油漆在各股钢轨的外侧作中心线标记。

B、大站经纬仪横向定测法
如下图所示
B A C
E
(a)在纵向测量确定的支柱位置处A点设置经纬仪,使经纬仪中心点与A点重合。

(b)由A点向两侧丈量5m,取出B、C点。

(c)用钢卷尺以B、C点为起测点,一定长度的中点位置相交于钢轨E点。

(d)经纬仪对准E点,使经纬仪物镜中的纵丝依次对作准该组软横跨的钢轨,并用油漆作标记。

(e)定位完一侧后,经纬仪旋转180°,依次定测另一侧该组软横跨的钢轨,并用油漆作标记。

(4)书写标记
在靠近支柱的钢轨轨腰上除锈并清扫干净,用油漆标注支柱的中心线、支柱编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限界等。

(5)填写测量记录表。

(三)标准
1、纵向测量
(1)直线区段可沿正线任一钢轨丈量,曲线区段沿曲外轨丈量。

(2)丈量支柱跨距时,由三人测量,一人看图。

(3)设计跨距允许调整范围为+1m 、-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的最大跨距。

(4)书写标记内容为支柱中心线位置、支柱编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限界等。

2、横向测量
(1)使用经纬仪测量时,务必保证各水准器气泡在镜头转向任意位置时都居中。

(2)测量出的软横跨中心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误差不得大于3°。

(3)曲线车站应校核曲线外侧支柱的跨距是否超出了设计最大跨距。

(四)注意事项
1、纵向测量
(1)测量过程中,车站及测量队伍两侧800m设置防护员。

(2)在岔区测量时,钢卷尺应抬离钢轨面,防止将信号电路短路。

必要时可采用绝缘衬垫绝缘。

2、横向测量
为了便于基础坑开挖、基础浇制、整杆等后续工程校核,同组软横跨的中心线所跨越的股道钢轨上都必须作出软横跨中心线标记。

四、道岔柱坑位测量
(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2、操作方法
(1)单开道岔柱的定测
如图所示
用3m 钢卷尺在道岔导曲线外侧测出垂直于直股且两线中心距离为
400mm处为单开道岔柱位置。

(2)双开道岔柱坑位定测
如图所示400mm
用3m钢卷尺在道岔导曲线外侧测出垂直于直股且两线中心距离为400mm处为双开道岔柱位置。

(3)复式交分道岔柱坑位的定测
如图所示
确定出复式交分道岔的对称轴,以对称轴为起点向平面图所示支柱所在方向量出1500mm,即为支柱位置。

(3)填写测量记录表。

(三)标准
1、单开及双开道岔
由于受信号机、地下建筑物影响,支柱需要避让时,支柱允许向岔尖方向位移,位移后导曲线轨与直轨中心距离不得小于300mm,特殊情况需总工确认,按照设计变更手续办理。

2、复式交分道岔
(1)支柱位置确定后,再进行校核。

1/9复式交分道岔支柱位于线间距167mm处;1/12复式交分道岔支柱位置位于线间距125mm处。

3、书写标记
在定测的支柱坑位处邻近钢轨上,先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再用油画笔蘸上油漆书写标记。

(四)注意事项
1、防护人员应定时联络,当有列车通过时,驻站防护员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撤离线路。

2、钢卷尺应抬离钢轨,防止短路轨道电路,必要时可增加绝缘垫进行绝缘。

五、硬横梁钢柱基础坑位定测
(一)施工准备1、组织
2、工机具
3、主要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2、操作方法 (1)选择起测点
以正线为测量准线,选择设计起测点或正线标准道岔定位为起测点。

(2)纵向测量
从起测点开始,根据设计跨距,沿正线钢轨逐个丈量,并在钢轨轨腰上做好标记,仅表明硬横梁的组号。

(3)横向测量定位
用经纬仪测出硬横梁的中心线,并在支柱相邻钢轨轨腰做好标记。

(经纬仪横向定测硬横梁中心线方法同软横跨定测方法)。

(4)基础顶面标高定测
用水准仪测量未来基础顶面标高,并在基础附近作辅助桩。

(5)书写标记
除标记支柱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限界外,还应标记基础顶面标高相对于辅助桩顶面的高差。

(6)填写测量记录
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不允许涂改,错误处可用铅笔划掉更改,便于核查。

(三)标准
1、纵向测量的标准同软横跨纵向测量标准。

2、横向测量时,硬横梁的中心线应垂直于正线中心线,允许误差不得大于3°
3、两基础顶面标高应相等,允许误差±30mm。

4、除标记支柱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限界外,还应标记基础顶面标高相对于辅助桩顶面的高差。

(四)注意事项
1、纵向测量
(1)测量过程中,车站及测量队伍两侧800m设置防护员。

(2)在岔区测量时,钢卷尺应抬离钢轨面,防止将信号电路短路。

必要时可采用绝缘衬垫绝缘。

2、横向测量
为了便于基础坑开挖、基础浇制、整杆等后续工程校核,同组硬横梁的中心线所跨越的股道钢轨上都必须作出硬横梁中心线标记。

3、当正线股道与多数股道侧线不平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或通过设
计确定以那股道位准,确定与硬横梁相垂直的线路。

此种情况施工的前提:必须通过技术室、工程部现场确认后,方可实施。

需按照设计变更手续办理。

六、拉线坑的定测
(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2、操作方法
(1)网锚柱拉线坑测量
a 、根据平面图,在转换柱处测出锚支悬挂在线路上的投影点A点,做好标记,立上标杆。

如下图示
b、根据支柱整正数据按斜率计算出落锚角钢中心位置B 点,做好标记,立上标杆。

c 、根据A点、B点,目测成一直线,确定C点、E点、D点位置,C点与B点的距离为6.5m左右。

E点与B点的距离为拉线坑中心距支柱的距离。

D点与B点的距离为12m左右。

d 、在D点、C点、E点分别打上木桩,书写标记。

f 、各点说明:
上图所示D点、C点为基坑开挖辅助桩,便于基坑开挖过程校核坑位使用。

E点为基坑中心桩。

(2)附加线锚柱拉线坑测量
A
如上图所示,A点为附加线转换柱处的附加线投影,测量定位方法与网锚柱的测量定位方法相同,这里不再复述。

(3)坑位E点距支柱的距离=下锚安装距地面高度+拉线坑与支柱位置的高差。

(拉线坑低于支柱位置加高差,拉线坑高于支柱位置减高差)。

附加线拉线坑距支柱的距离=下锚安装距地面高度+拉线坑与支柱位置的高差+坑深。

(拉线坑低于支柱位置加高差,拉线坑高于支柱
位置减高差)。

(4)填写测量记录表。

(三)技术标准
1、拉线锚杆应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拉线坑中心E点误差允许±30mm。

2、拉线锚杆与地面的夹角为45°,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60°。

(需技术人员现场定测决定)。

(四)注意事项
1、在锚柱整正后再进行拉线坑定位。

2、使用标杆定测时,所有标杆应直立,严禁倾斜。

3、测量过程应设专人防护,避免影响行车及人身安全事故。

4、注意锚支投影不是线路中心,测量时应注意加减拉出值。

5、任何情况下,拉线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

必要时按照设计变更办理。

第二章基坑开挖
一、土质坑开挖(一)施工准备1、组织
2、工机具
3、主要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三)操作方法 1、确认坑位
确认支柱类型、基坑类型、横卧板、地板、限界。

查阅技术标准,确定基坑开口限界、开口尺寸及坑深尺寸。

2、清理坑位
将坑口位置的道砟、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

并敷设好彩条布防止污染道砟。

3、安装档板
坑口的线路侧应加设防止道砟滑落的档板。

操作方法如下
在坑口线路侧的两侧距坑400mm左右处打两组木桩,每组木桩2根,木桩外露200mm,木桩与道砟间安装档板。

4、基坑开挖
(1)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按层次挖掘。

(2)土质较硬时,可先用镐刨松后再用铁锹挖。

(3)弃土在坑浅时可直接弃土,坑深时可采用吊篮。

5、基坑检验
基坑挖完后,应对基坑类型、中心线、坑深、基坑各部尺寸等进行校验,校验方法如下图示,丁字尺安放在钢轨面上,水平尺安放在丁字尺上,测量时,水平尺气泡应位中,(即丁字尺水平)用钢卷尺测量基坑深度。

校验合格后,方可准备下一道施工。

6、填写隐蔽记录
基坑开挖完成,校验合格后,填写接触网砼支柱隐蔽工程记录。

填写应详细,包括地下电缆防护措施、地下干扰情况。

填写应详细、工整、完善。

校验基坑坑深示意图
(三)技术标准
1、基坑开挖时注意与图纸上给出的地质情况核对,若有与设计不符者,请和相关技术人员联系并上报指挥部与设计联系。

2、石长铁路设计标高区间内轨面至地面1040mm,站场内轨面至地面800mm。

3、砼柱有横卧板的基坑开挖,顺线路方向为安装横卧板而设置的两个长方形槽,其外形尺寸需根据实际安装横卧板的长度确定,但长度应大于横卧板长度50mm。

4、砼支柱按设计有底板时,坑深相应加深80mm
5、基坑开挖时坑口限界应小于支柱设计侧面限界200mm~250mm。

附表一:横卧板外型尺寸表(单位:mm)
附表二:底板型号尺寸如下表:
附表三: 基础坑开挖坑口限界要求如下表(CX为支柱设计限界,单位:mm)
附表四: H78、H93支柱开坑口尺寸如下表
附表五:H130、H170开坑尺寸如下表
附表六: 砼支柱坑深一般情况
(四)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时应采用彩条布对道渣进行防护,以免道床污染。

2、在车站的站台上或在人员活动较为密集的场所开挖基坑时,周围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行人坠入坑内。

3、同组软横跨基础基坑应同时开挖。

4、直埋坑深按照附表六进行开挖,基础坑按照基础坑深要求进行开挖。

二、塌方坑开挖(防护板防护)(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具、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施工准备
确认支柱类型、基坑类型、横卧板、地板、限界。

查阅技术标准,确定基坑开口限界、开口尺寸及坑深尺寸。

安设防道碴挡板;
(2)开挖
1)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挖掘;
2)安装防护板。

基坑每下挖200mm,便将上一层防护板打下去后,并在其上装一层新的防护板;
3)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
4)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达到标准为止。

(3)防护板安装
1)防护板安装顺序应由坑口向坑底安装;
基坑每下挖200mm,将上一层防护板打下去后,并在其上装一层新的防护板;
2)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
3)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达到标准为止。

板厚30mm
φ4.0铁线绑扎
防护板构造及安装示意图
(4)填写接触网支柱隐蔽工程记录
三、标准
1.塌方坑坑口尺寸应比土质坑坑口大,以满足防护板的安装;
2.防护板应采厚30mm,宽200mm的木板制作。

长度依挖坑的实际需要而定;
3.在安装防护板时,应复核基坑中心距线路中心的距离;
4.防护板方框长、宽的固定方式交替使用,并使其四框结合处要互相抵紧,可适当在框架角处打抓钉,使其稳固。

四、注意事项
1.本方法一般用于碎石、沙质等易塌方的土质;
2.易塌方坑的作业每坑内不应少于三人;
3.腐朽、破裂及多节的木材不得用于制作防护板;
4.作业中,应随时注意防护板的支撑情况,遇有变形、开裂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加固。

5.基坑挖好后,应及时立杆;
6.支柱整正完回填时,应尽量将防护板拆出回收。

7.安全注意事项
(1)挖坑作业人员须戴安全帽;坑内作业时,须上坑有人防护。

列车通行时,坑内人员应到坑上安全地点待避,坑内不得有人,列车过
后,方可作业;
(2)挖坑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不应使路基受到破坏和减弱,遇有塌方,应立即处理;
(3)严禁往线路上弃土,并应有防止道床污染的措施,区间基坑弃土,堆积的高度不得超过轨面;
(4)遇有地下电缆、管道、文物、等设施时,应停止施工,并报告施工负责人或有关单位,妥善处理后,再行施工;
(5)位于站台、道口及行人较多的地段的基坑应采取防止行人坠落的安全措施;
(6)严禁作业人员在铁路上坐卧、休息,并不得在铁路及钢轨上放置任何物品;
(7)遇有大雨、暴雨、连阴雨时,不得开挖基坑,已挖的基坑应保证排水沟的畅通。

三、拉线坑开挖(一)、施工准备1.组织
2.工机具
3.主要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图
2.操作要领
(1)基坑定位画线
1)根据施工测量记录注明的锚柱号找出拉线坑中心(E)点及测量中所打的两个辅助桩(C、D两点)。

见附图
2)根据附图C、D两点确定拉线坑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根据坑中心E点按设计要求确定拉线坑四边尺寸,画好线。

拉线基础坑测量
A
附加线锚柱拉线坑测量
(2)基坑开挖
1)拉线基础坑开挖
a. 站场侧线采用A2型拉线基础,开坑尺寸为1100×1200mm,坑深1500mm;站场正线及区间正线采用A3型基础,开坑尺寸为1200×1300mm,坑深1800mm;开挖时用短锹逐层挖掘,土质较硬时,可先用镐刨松再用锹挖。

b、挖掘过程中,应保持坑位的方正和坑壁的竖直,直至坑深及坑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采用锚板的拉线坑开挖(见附图)
a.锚板均采用MB10型,开坑口尺寸为600×1100mm,坑深2500mm。

开挖时先用短锹逐层挖掘,土质较硬时,可先用镐刨松再用锹挖。

b.开挖至0.5~1米时,同时开挖马道,马道与地面夹角为45°,坑深挖至锚板设计埋深时将坑底挖成45°斜坡,准备放置锚板。

c.挖掘过程中,应保持坑位的方正和坑壁的竖直,直至坑深及坑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d.在地面将锚板,拉杆组装好,U型环和锚杆埋入地下部分应提前涂好沥青漆(U型环螺纹部分不涂,带现场装配好后再涂)。

e.用绳索拴好锚板,徐徐放入坑中,进行回填并夯实。

f.填写锚板拉线隐蔽工程记录。

45°
三、技术标准
1.基坑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坑底台阶,误差+50~0mm。

2.基坑中心线应与测量时所定的两个辅助桩连线重合。

3.基坑开挖时遇地下埋设物影响,可顺延长线移动,但应保证拉线对地面夹角小于60°.
4.线锚杆安装时应焊口朝下,双环锚杆时,应使短拉杆在上,长拉杆在下,同时拉杆焊口应朝田野侧。

5.锚板拉线坑回填时,每填200mm捣固夯实一次,培土要高出地面100~200mm。

6.本工艺适用于普通土质坑开挖,如遇塌方等土质,参照相应土质支柱基坑开挖工艺。

四、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时应在道床上铺彩条布,防止污染道床。

2.基坑开挖时注意地下电缆等埋设物,同时弃土不能堵塞水沟。

3.作业人员应注意坑内土质,若有塌方及时处理。

4.坑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5.注意防护,严禁作业人员在铁路上休息或放置物品。

6.站台、道口及行人较多地段的基坑应采取防止行人坠落措施。

7、锚板埋设或基础浇制前,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并提前48小时预约监理工程师现场监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埋设锚板或基础浇制。

8、注意开坑时,基坑垂直线路方向的长度大于基坑顺线路方向的长度a>b。

同时基坑顺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在锚支延长线。

如下图示:
第三章、基础浇制
(一)、施工准备
1.组织
2.工具、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2.操作方法 (1)安装模型板
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安装模型板。

并复核限界、
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设计。

(2)清理基坑
坑底、坑壁清理干净和平整
(3)安装基础螺栓框架。

根据基础型号选择基础框架类型。

将基础框架固定到模型板上口。

(4)安装基础螺栓
按设计要求选择基础螺栓型号、数量等,将基础螺栓由框架孔中穿入。

(5)搭制搅拌台
用钢板、木板、方木搭制混凝土作业台。

(6)浇制基础
1)先将坑底铺一层100~200mm石碴垫层。

2)在石碴垫层上按1:2的比例浇注一层混凝土砂浆,并使砂浆渗入到石碴空隙中。

3)将一袋水泥和砂子按配合比试验比例,在作业台的钢板上进行拌合,六个人“站板”,每两个人一组,用方锹相互进行拌合,拌合三遍,至砂子、水泥拌合均匀为止。

4)按水灰比加入水,并按前述“3”的方法继续拌合三遍。

5)按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加入石碴,拌合三遍,至水、水泥、砂、石碴混合均匀为止。

6)将拌合完的混凝土推送基坑中。

7)每推入基坑中2~3板混凝土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一遍。

8)按前述“六”所述的工艺继续进行,至基础完成为止。

(7)制作试块
1)用原基础配料制作试块。

2)试块上注明车站和灌注日期、基础号。

(8)抹基础面
根据支柱受力后的倾斜标准,基础顶面抹至一定的斜面。

钢柱的高度不同,斜面的高度也不同。

(9)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10~12小时以内,应即开始遮盖并浇水,在炎热和有风的天气中,应在灌注后2~3小时以内即行遮盖并浇水。

(10)拆模型板
混凝土强度达到25kg/cm²,可进行拆模。

(11)培土、砌石
基础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培土、砌石。

(12)浇制基础帽
1)基础受力后进行基础帽浇制。

2)将基础顶面用石碴堆码成“△”形。

基础帽高度以高出基础螺拴顶20mm~30mm为宜;斜面高度(三角顶至底高度)以80mm~
100mm为宜。

3)用混凝土灰浆将表面封死、抹平。

(13)结束
基础浇制完毕后,填写钢柱基础隐蔽工程记录。

(三)、标准
1.模板必须稳固、可靠、不得漏浆。

2.模型板的限界、标高、尺寸等与基础的类型相符,其中心线与软横跨中心线相符合。

3.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面,应高于路肩面100~200mm,一般应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位于站台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100mm,允许偏差为30±mm。

4.螺栓的布置方向、数量等按设计要求安放。

5.搅拌台应略高于基础底面。

6.基坑铺设100mm石碴层,或75号混凝土(基坑应相应深挖100mm)。

7.混凝土的各种配料须按试验比利用磅秤或其他手段进行计量,不应随意估算。

8.水泥应干燥,不得受潮,保管期超过三个月(快速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以及对水泥品质有怀疑时,使用前应进行试验。

9.沙子应选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沙(河沙、海沙、山沙)或用硬质岩石0加工制成的机制砂。

10.石子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岩石强度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