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发突出。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其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后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教育和情感上的困境,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亟待加强。

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选题的意义在于:1.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梳理,可以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本质,以及其中存在的瓶颈和挑战。

2.探索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多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可以发掘不同项目的优缺点和实践中的难题,以及有效方法的落地实现方案。

3.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深入剖析,为政府、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从而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综述法。

通过搜集海量文献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剖析。

2.实地调研法。

通过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项目情况、教学模式和效果等方面。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实践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留守儿童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原因。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有解决方案剖析。

对当前主要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进行剖析,探讨其主要特点、局限和可借鉴之处。

4.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改进方案。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独自生活在农村家庭中的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问题以及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措施,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其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生活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饮食、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探讨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家庭陪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

2. 心理问题探究:借助心理测试、观察法等手段,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等,揭示其原因和影响,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

3. 帮助与支持措施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探索帮助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如加强社区教育、亲子关系建设、心理辅导等,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四、研究意义留守儿童问题涉及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维度,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学校、家庭等关键部门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梳理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3.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与问题:详细阐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包括物质条件、教育资源、精神状态等方面的问题。

4.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

5. 帮助与支持措施:提出相应的帮助与支持留守儿童的措施,包括社区教育、亲子关系建设、心理辅导等,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他们在家庭教育和情感关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问题陈述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教育,面临着心理、教育、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困境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对他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况。

四、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收集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收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数据和案例。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3.问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4.解决方案探索: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5.解决方案实施:在具体实施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作的可能性。

6.解决方案评估:对已实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通过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六、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将包括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有望改善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七、计划进度本研究的计划进度如下:1.数据收集(2周):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2.数据分析(1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务工,儿童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乡村老师照顾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2.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2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估;(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研究。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3.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分布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地区等方面的特点。

3.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如学习成绩低下、心理健康问题等。

3.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父母教育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4.1 留守儿童概念与属性介绍留守儿童的概念及主要属性,分析留守儿童群体的共性及特殊性。

4.2 留守儿童教育理论研究综述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估5.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5.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的效果评估评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的效果,并分析措施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疏离、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是主要原因。

他们常常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亲情关怀。

2. 学业压力: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也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个人发展:留守儿童在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遇到困难。

2. 社会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1. 家庭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关怀: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自信心。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4. 教育改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大量农村儿童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成为留守儿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依据。

(2)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本课题将构建一个包含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1)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研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外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优秀范文5篇]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优秀范文5篇]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受经济制约,许多农民远离家乡,涌入城市经商打工,他们的子女则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抚养。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失去亲情,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综合素质、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情况令人担忧。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农村“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问题更是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在缺乏亲情的环境里,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于是我们确立了本课题。

目前国内有很多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果,然而尚未涉及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所以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研究有其必要性。

我校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工作热情充分,与留守儿童接触频繁,方便研究,成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具备研究实力。

二、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具体研究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格和面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研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科学有效的方法,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促进本校、本区域乃至全国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和谐健康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带动区域乃至全市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1、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现状。

2、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方法。

3、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基本策略。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1、内容上: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关注,国内理论界研究出了许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成长方式、心理健康等许多专项研究成果,尚未涉及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

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课题于20xx 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导致儿童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一类儿童。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情感孤独、教育机会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将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将针对留守儿童、其父母、亲属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以了解他们的体验、观点和需求。

文献综述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4. 研究内容4.1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

包括留守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机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4.2 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教育是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支持情况。

包括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学业进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包括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

4.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留守儿童常常面临情感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团体活动和培养亲子关系等。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描述和分析、对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的具体建议以及相关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改进方案。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和监督,面临着诸多身心健康、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年龄特点等,了解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2. 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状况、亲子关系、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究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

3.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评估: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对个体发展、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长远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政府、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环境。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评估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调研:梳理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报告,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问题所在。

3. 访谈调研:针对选取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整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结论和建议。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与意义,概述研究内容与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产生了。

生了。

近年,近年,近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是在我国提出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课题,客观、客观、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推进该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进展1、留守儿童含义、留守儿童含义留守儿童(留守儿童(th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留下在农村居住的未成年子女独自生活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问题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3.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3.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3)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研究;(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4.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4.2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

4.3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发现。

五、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研究成果:(1)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 决方案,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研究价值与社会贡献
研究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 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理论价值。
社会贡献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为 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问 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和社会和谐发展。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
明确本研究的核心主题和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
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已有的对策。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实施调查和访谈
在选定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收集数据和信息 。
数据整理和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国际 比较研究
国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 政策与实践
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分析 研究空间与研究方向的探讨 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通过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 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目标 • 相关工作与资料准备 • 结论和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欠发达地 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3、有计划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之家”工程,为留守儿童创建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范文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留守⼉童开题报告范⽂,希望⼤家能够喜欢!“基于共⽣理论的农村中⼩学留守⼉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甸⼩学联合研究课题。

这⼀课题已于XX年5⽉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项课题。

经过5个⽉的筹备⼯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个汇报。

⼀、课题的提出“基于共⽣理论的农村中⼩学留守⼉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流动成为⼀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数量进⼀步扩⼤,伴随⽽来的“留守⼉童”数量必将进⼀步扩⼤,“留守⼉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存在。

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童”约占学校总⼈数 30%,农村学校“留守⼉童”约占学校总⼈数的40%。

⽽据全国第五次⼈⼝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童”⼈数就近 XX万⼈,⽽且还有增长趋势。

“留守⼉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童”在思想道德、⼼理健康、⾏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些⼉童内⼼产⽣严重⾃卑感,性格孤僻,⾏为懒散,我⾏我素;⼀些⼉童因⼼灵空虚⽽盲⽬寻找其他精神⽀柱,迷上电⼦游戏、赌博;有的甚⾄拉帮结派,打架⽃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交往。

由此可见,“留守⼉童”问题已成为⼀个特殊的,需要⾼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注留守⼉童是学校全⾯提⾼育⼈质量的需要。

留守⼉童⾝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育⼈⽬标的达成。

关注留守⼉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xx届全国⼈⼤常委会第⼆⼗⼀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就学问题和留守⼦⼥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看,⽗母外出务⼯使家庭教育缺位,对⼦⼥良好⾏为习惯的养成、⽣理、⼼理的健康成长产⽣了诸多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1. 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儿童寄养在他人或祖辈家中,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在一起的一类儿童群体。

在中国,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显。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5800万。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和应对这一群体的困境,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的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并分析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2.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情况与学习困难;4.分析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和人际关系问题;5.总结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6.提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重点关注父母经济压力、教育资源不足、监护人能力不足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3.2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测试工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探讨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自尊心低下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

3.3 留守儿童学业发展与学习困难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对照,研究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等。

同时,分析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3.4 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研究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情况。

探讨他们在与同伴和他人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如交流困难、自我表达能力不足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3.5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总结,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研究、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形成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网络暴力、低俗文化等,导致价值观扭曲。

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关注。

留守儿童需要更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家长外出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物质上的改善,但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不良惯和思想误区。

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的现象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外出务工后,由其他亲属或村民照顾,或者根本没有监护人照顾而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儿童。

这一现象涉及到儿童健康、教育及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本论文拟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对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如人数、性别、年龄分布等,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 分析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3. 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关爱、教育资源等。

4. 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对策,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关爱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论文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 首先,收集和整理留守儿童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2. 其次,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得出客观可信的数据。

3. 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内在动态和需求。

4. 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得出研究结论。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WTT整理的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系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宗申小学“十五”期间科研课题。

我校于20xx年7月30日申报,20xx年6月30日由商都县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

经过前期的组织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专家汇报我们的开题工作,向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作开题报告,恳请在座的领导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父母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

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并且这一群体还在迅速扩大。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前在变量分析我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教育,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正确地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前测数据统计分析如下:(1)留守儿童人数与所占比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我省有留守儿童280万人,我市有留守儿童30万人,我县留守儿童有5.7万人。

据统计,我校20xx年留守儿童达21.3%,20xx年达35%,20xx年达39.5%。

20xx年我校85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人数达35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1.1%。

(2)留守形式:①隔代监护型。

即孩子的祖辈——爷爷、奶奶或外爷、外婆代替孩子的父母承担抚养、教育和监护责任的类型。

这种类型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生存方式,我校有179人(其中女孩81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50.9%。

②寄养监护型。

即父母将孩子托付给叔婶姑舅等亲戚或邻居、朋友看管的类型。

全校有166人(其中女孩69人),占47.2%。

③无人监护型。

即完全脱离父母长辈而独立生活的类型,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带小”的情况。

这种类型在全部“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全校有7人,占2%。

(3)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同父母写信或电话联系平均次数一周一次占27%;两周一次占23%;一月一次占33%;两月及以上一次占17%。

父母与留守儿童见面平均0.9次/期,平均交流8.5次/期,父母与学校交流平均6.2次/期。

其他学生与父母见面平均18.6次/期,平均交流32.3次/期,父母与学校交流平均11.7次/期。

(4)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感觉和愿望:感到孤单,希望父母在身边的占50%;有些想念,但能够理解的占35%;不用管,多挣钱的占12%;没感觉,无所谓的占3%。

(5)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很好的占13%;一般的占57%;差的占22%;很差的不想读书的占8%。

(6)与代管监护人相处情况:很好,全面管理的占50%;只管生活、不管学习与思想的占31%;没用心或没能力管的占9%;管不了的占8%。

(7)留守儿童现在最大的愿望:父母回到家里的占43%;在学校得到真挚友谊的占31%;学校管理好,自己成绩好的占25%。

(8)综合素质与其他儿童相比普遍偏低: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低18%,生活习惯行为能力低7%,交流与合作能力低10%,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低6%。

我校20xx年秋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情况统计显示:数据显示,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心理问题增大,道德品行出现偏差,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这类儿童表现出的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性格内向、自卑、抑郁、孤僻、偏激、怪异、暴躁、懒惰、消沉、冷漠、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

由此产生的行为问题有:厌学、个人卫生习惯差、经常与别的儿童闹矛盾、不完成作业、经常损坏公物、交友不分良莠、沉迷游戏、偷窃、说谎及暴力倾向等。

这些问题造成他们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发展危机,违纪行为趋多。

(9)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突出:约有75%的同学觉得老师不关心他,约有80%的同学有各种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盗;约有90%的学习习惯差;约有42%的同学不团结同学,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约有70%的同学经常向家里提出过高要求,乱花钱;约有90%的同学意志品质差,怕困难……据统计,20xx年秋季,我校学生在行为品德方面的发生的不良事件47起,其中留守儿童参与的达35起,占全部偶发事件的74.5%。

2、教育现状(1)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来看,教师与学校的关注不够使农村留守儿童错失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机会。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两个方面。

教师关注较多的是优生和差生两个群体,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尚未进入教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教育管理的空档与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个案进行特殊的行为习惯培养。

如果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留守儿童将成为问题儿童。

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

(2)家庭教育:隔代监护型的特点主要表现监护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着隔代血缘关系,且又多系独生子女,这类孩子往往生活于溺爱和娇纵之中。

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大多在40岁以上,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由于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已经外出,部分留守家庭便将家里的部分农活交由孩子承担,这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寄养监护类型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不出事为原则,相对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当委托人——孩子的父母亲回来时好交待,但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却少于关注,监护人往往担心如果对孩子管严了,孩子会将自己的不愉快感受告诉父母。

其二是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缺乏或完全不具备血缘上的亲情关系,因而监护人对孩子的感情难以代替亲生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这种差别是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凭直觉切身感受到的。

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极端。

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

他们中甚至有人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是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

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各有差别。

我们搜索到的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1)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规划《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20xx年以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3)20xx年6月尹前军发表于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问题,自理能力差。

提出“要改善学生寄居环境、学校要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20xx年1月,英国救助儿童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保障学会调查认为:留守儿童群体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

(5)我县已有县社科联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与实践》和鹤龄中学市级普教科研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等留守儿童相关课题研究。

我们在网检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对关注留守儿童的呼吁较多,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的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尚属空白。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上的缺陷是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个严峻问题。

本课题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进程与需要,可扩大到柳沟教办辖区内学校的留守儿童。

本课题力图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症结、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规定:1、20xx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央先后做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2、20xx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委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在北京成立。

3、20xx年7月17日,全国妇联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

4、20xx年2月,四川省委成立了“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小组,随后,团省委等12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5、20xx年5月,“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成立.5月23日,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联系会第三次会议在团省委召开。

会议传达并学习了省委杜青林书记在省委工青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有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讲话精神;通报了拟表彰的20xx年度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有关情况;讨论研究了20xx年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方案;同时,会议还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这些研究和政策,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

但是,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对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可行性分析:1、我校课题研究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科研能力。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中有市、县模范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所有参研人员均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