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

合集下载

菌落

菌落

1菌落:将细菌划线接种于固体培养基,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2异染颗粒:是普遍存在的储藏物,其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由ATP转化来,可随菌龄的延长而变大。

多聚磷酸盐颗粒对某些染料有特殊反应,产生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所以称为易燃颗粒。

3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

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4病原性:病原体感染给寄主引起疾病的能力,称为病原性。

5补体:是存在于动物血清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6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7细菌素:由细菌产生的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8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9 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不携带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

10侵袭力:指病原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御屏障,侵入组织或细胞中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11自养菌:只能从无机物中取得碳源的细菌称为自养菌。

12热源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13荚膜: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见到菌体周围存在一层无色或浅色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14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15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16异养菌:凡能够从有机物中取得碳源的细菌17 GF动物:不能测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18芽孢: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19类毒素:外毒素经0.03%—0.5%甲醛溶液脱毒,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

20单克隆抗体:指一个B细胞,受一种B细胞决定其作用后分化、增殖的浆细胞分泌的结构均一的抗体。

21。

各种细菌的菌落形态

各种细菌的菌落形态
海拔高度-它与菌落的横截面形状或菌落的侧视图有关,例如:
平面
筹集保证金
上调
楔形

边距–与殖民地边缘的放大形状有关,包括:
o整个–顺利
o丝状–丝状
o波形-波状
o叶状–叶状结构
o扇贝状–扇贝状
o卷曲–同心
不透明度-与特征有关,例如:
半透明–透明
不透明-不清楚
虹彩–闪亮
发色/色素沉着–例子有白色,红色,浅黄色和紫色
其他生物的存在–其他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细胞的排列–细菌细胞可以按以下顺序排列:
o单–单细胞
oDiplococcic–成对排列并彼此连接。
o长链,彼此相连。
o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规则排列成簇/葡萄状
琼脂斜面上细菌菌落的特征
花丝–直
扩散-扩散
细化
乔木–树状
串珠的
假根
可以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微生物
诸如细菌之类的微生物以菌落的形式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什么是殖民地?它是可见的微生物团,起源于单个母细胞。
各种细菌的菌落形态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作为菌落生长。菌落是源自单个母细胞的可见微生物群。因此,细菌菌落是遗传相似细菌的克隆。
细菌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细菌会产生外观不同的菌落。它们的颜色,份额,色素沉着和其他特征各不相同。
菌落形态是鉴定细菌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菌落,可以确定细菌的身份。您可以在菌落形态中识别的基本元素包括:
影响细菌菌落形态的因素
培养基类型–细菌的文化特征会受到培养基类型及其所含营养的影响。请记住,某些媒体比其他媒体更具营养价值。媒体营养越丰富,就越能促进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某些类型的媒体会限制增长。
温度–有些细菌在体温下生长较快,而另一些在室温下则较弱。更重要的是,某些细菌会在适宜的温度下形成色素。

简述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简述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简述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对于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通常会迅速繁殖并形成浑浊的悬浮液。

细菌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来进行代谢活动,分解有机物质并释放能量。

随着菌落数量的增加,液体培养基会逐渐变得混浊,并且可能出现沉淀物或浮游菌。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较为缓慢。

半固体培养基通常含有与液体培养基相似的营养物质,但添加了凝胶剂使得培养基变得粘稠。

细菌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扩散并形成菌落。

菌落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细菌的生长速度和分裂方式。

有些细菌会产生鞭毛或类似的结构来进行运动,从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较大的生长环。

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需要时间和适宜的条件。

固体培养基通常由琼脂或琼脂糖制成,形成坚硬的基质。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会产生可见的菌落。

这些菌落可以是圆形、不规则或呈线状,取决于菌种的特性和其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方式。

有时候,细菌会产生分泌的物质来形成胶团或胶状菌落,起到保护和固定生长环境的作用。

细菌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的物理变化和菌落的形态特征来判断。

这些特征对于研究细菌的生长习性和培养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细菌菌落测定实验报告

细菌菌落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细菌菌落计数器,并正确操作。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样品中细菌菌落的生长情况,评估样品的卫生质量。

二、实验原理细菌菌落总数(Colony Forming Units, CFU)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可见菌落数量。

通过测定样品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可以评估样品的卫生质量。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步骤:1.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

2. 平板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平板上。

3. 培养与计数:在一定温度下培养平板,待菌落生长成熟后,使用菌落计数器进行计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样品:食品、水、土壤等。

- 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 稀释剂:生理盐水、无菌水等。

- 菌落计数器。

- 无菌操作台、无菌棉签、镊子等。

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

- 电子天平。

- 移液器。

- 烧杯。

- 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称取适量样品,用无菌水进行10倍递增稀释。

- 将稀释后的样品分别取1mL,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

2. 平板培养:- 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24小时。

3. 菌落计数:- 使用菌落计数器,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记录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 计算每个样品的细菌菌落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样品A:细菌菌落总数为2.5×10^6 CFU/g。

- 样品B:细菌菌落总数为1.2×10^5 CFU/g。

- 样品C:细菌菌落总数为8.0×10^3 CFU/g。

2. 分析:- 样品A的细菌菌落总数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

- 样品B的细菌菌落总数较低,卫生质量较好。

- 样品C的细菌菌落总数最低,卫生质量最佳。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形态描述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形态描述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形态描述微生物检测试验分离可疑菌落时不清楚待检测菌落特征?小编我来给你普及一下1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为0.5mm或更大。

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一类能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大肠埃希氏菌,可经过污染食物引起人类发病。

常见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包括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包括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在MAC琼脂平板上,分解乳糖的典型菌落为砖红色至桃红色,不分解乳糖的菌落为无色或淡粉色;在EMB琼脂平板上,分解乳糖的典型菌落为中心紫黑色带或不带金属光泽,不分解乳糖的菌落为无色或淡粉色。

3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在CT-SMAC平板上,典型菌落为圆形、光滑、较小的无色菌落,中心呈现较暗的灰褐色4沙门氏菌属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不同BS琼脂菌落为黑色有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HE琼脂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有些菌株为黄色,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XLD琼脂菌落呈粉红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可呈现大的带光泽的黑色中心,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株为黄色菌落,带或不带黑色中心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典型菌落在PALCAM琼脂平板上为小的圆形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6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黑色至黑色,有光泽,常有浅色(非白色)的边缘,周围绕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黏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其他外观基本相同。

菌落总数的定量测定原理

菌落总数的定量测定原理

菌落总数的定量测定原理您好,细菌的定量测定主要通过计算细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来实现。

以下是菌落总数定量测定的原理和步骤:一、原理菌落总数的测定是通过将含有细菌的样品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统计形成的菌落数目来估算原始样本中活菌的含量。

因为每一个菌落理论上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所以菌落数目可以反映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菌落总数法是对环境、食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的常用方法。

二、操作步骤(1)称取一定量样品(污水、食品等),配置适当的稀释度,一般做3-5个稀释度。

(2)吸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样品(通常0.1ml、0.5ml等),涂布均匀到预先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每种稀释度设置2-3个平行。

(3)将涂有样品的培养基倒置置于培养箱,在最适合样品中细菌生长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通常1-3天。

(4)培养结束后,将培养基取出,统计每个稀释度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

选择菌落数目在30-300个之间的平板计数,以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5)根据稀释度计算出原样品中菌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即CFU/ml或CFU/g,即为菌落总数。

计算公式:菌落总数(CFU/ml或CFU/g) = 平板计数的菌落数÷稀释度÷接种量(ml)三、注意事项(1)样品要充分混匀,进行适当稀释,以获得单独分散的菌落。

(2)平板要平整,接种要均匀,避免菌落聚集。

(3)培养条件要适宜样品中的细菌生长。

(4)计数时,避免重复计数同一菌落。

(5)同一样品应设置多个稀释度的平行,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结果最准确。

(6)运算时注意计数的稀释倍数。

综上所述,菌落总数定量测定通过统计单位样品量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从而推算出原始样品中的菌量,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微生物定量检测方法,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应用广泛。

但操作过程需遵循标准方法,并注意各种影响因素,方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细菌菌落数实验报告

细菌菌落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2. 掌握细菌菌落总数的计数技巧。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细菌菌落数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细菌菌落总数(Colony-Forming Units,CFU)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通过测定一定量样品中的细菌菌落数,可以评估样品的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程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无菌水、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细菌样品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培养箱、恒温箱、电子天平、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细菌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10倍递增稀释。

2. 制备平板:将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45-50℃时,用无菌吸管吸取适量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上。

3. 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37℃培养24小时。

4. 菌落计数: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按照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计数。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的细菌菌落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样品A的细菌菌落数为3.2×10^6 CFU/g,样品B的细菌菌落数为1.5×10^5 CFU/g。

2. 结果分析(1)样品A的细菌菌落数明显高于样品B,说明样品A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较重。

(2)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无菌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样品受到污染,从而影响细菌菌落数的准确性。

(3)培养温度和时间对细菌菌落数也有一定影响。

本次实验采用37℃培养24小时,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的生长。

若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或者培养时间不足,可能导致细菌菌落数偏低。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样品中的细菌菌落数,结果表明样品A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较重。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控制培养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

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

3、菌苔:许多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称菌苔。

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芽孢。

6、孢囊:有些细菌由营养细胞缩短变成球形,表面形成一层厚的孢壁,称为孢囊。

7、革兰氏染色法:丹麦科学家Gram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法。

染色方法为:在一个已固定的细菌涂片上用结晶紫染色,再加媒染剂---碘液处理,使菌体着色,然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显微镜下菌体呈紫色者为G+细菌,菌体呈红色者为G-细菌。

8、伴孢晶体:指少数产芽孢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即为伴孢晶体。

9、荚膜:指一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滞性较大.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具一定外形.厚约200nm的黏性物质。

10、球状体(原生质球):用人工方法部分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菌细胞称球状体。

一般由G-细菌形成。

11、古细菌:指在细胞壁组成.细胞膜组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RNA聚合酶的亚基数等方面与真细菌有明显差异的原核生物。

包括:产甲烷古细菌群.还原磷酸盐的古细菌群.极端嗜盐的古细菌群等。

12、L型细菌: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发生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许多G+和G-细菌都可形成。

当诱发突变的因素去除后这些缺壁细菌又可回复到正常细胞状态。

描述培养细菌菌落特征

描述培养细菌菌落特征

描述培养细菌菌落特征培养细菌菌落特征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在实验室中,培养细菌是常见的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培养细菌,可以了解其特征和生长条件,进而进行相关研究。

其中,观察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特征是判断其种类和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琼脂平板培养基琼脂平板是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之一。

它由琼脂、肉汤、葡萄糖等成分组成,pH为7.2-7.4。

将琼脂平板倒入培养皿中,在高温高压下灭菌后即可使用。

二、培养细菌步骤1. 取出所需的琼脂平板,在无菌条件下打开盖子;2. 使用无菌匀涂棒或针头取出待测样品(如食品、水样等),均匀地涂抹于琼脂平板表面;3. 用标签标记好每个样品,并在相应位置写上日期和样品名称;4. 将琼脂平板盖上盖子,用胶带封口,反转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三、菌落特征的观察在琼脂平板上培养的细菌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菌落。

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和性质。

1. 形态特征细菌菌落的形态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圆形、不规则形、分叉形等。

通过观察其外形和边缘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和生长条件。

如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灰白色、边缘光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呈金黄色、表面凸起等。

2. 大小特征细菌菌落的大小也是判断其种类和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细菌在琼脂平板上生长需要一定时间,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会对其大小产生影响。

如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数量较少,单个菌落较大;而大肠杆菌的菌落数量较多,单个菌落较小。

3. 颜色特征细菌菌落的颜色也是判断其种类和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会对其颜色产生影响。

如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呈金黄色、表面凸起等。

四、总结通过琼脂平板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形成不同形态、大小和颜色的菌落。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和性质,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要保证无菌操作和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菌落计数

菌落计数

一、菌落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胞集合而成。

当样品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在一定条件下(需养、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或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需氧、37度、48H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种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毫升原始样品中所含杨的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步骤: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h》计数报告三、具体步骤(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被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匀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甲溶液浓度为0.1。

我们取甲溶液1毫升,再加9毫升蒸馏水,制得乙溶液(浓度变为0.01)。

再取乙溶液1毫升,加蒸馏水9毫升,制得丙溶液(浓度变为0.001)再取丙溶液1毫升,加蒸馏水9毫升,制得丁溶液(浓度变为0.001)再取丙溶液1毫升,加蒸馏水9毫升,制得丁溶液(浓度变为0.001)依次类推,可得到0.0001、0.00001、0.000001。

这样的溶液。

这个过程就是十倍递增稀释。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2、无菌操作:操作中必须有“无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是完全灭菌的,不得残留有细菌或抑菌物质。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固体培养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工具。

它为菌落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固体基质,使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观察和评估菌落的特征。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纹理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特征。

颜色是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特征的一项重要指标。

菌落的颜色可以根据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产物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细菌形成的菌落可能呈现白色、灰色、黄色、褐色、红色、绿色或黑色等颜色。

这些色素通常是由细菌代谢产生的,可以用来鉴定和区分不同的细菌种类。

形态是菌落特征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菌落的形态通常可以分为圆形、不规则、环状等。

不同细菌种类形成的菌落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例如,一些细菌形成的菌落呈水滴状、分枝状或弯曲状,而其他细菌则形成孢子状或麻点状的菌落。

这些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和分类细菌。

菌落的大小也是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之一。

细菌菌落的大小可以根据菌落中细菌的数量来评估。

通常情况下,菌落越大,其中的细菌数量越多。

菌落大小可以用来评估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增殖能力。

此外,菌落大小还可以作为鉴定和区分不同菌株的参考指标。

纹理是菌落特征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菌落的纹理可以分为光滑、粗糙、凝胶状等。

不同细菌种类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与菌落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细菌产生的胞外物质有关。

菌落的纹理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细菌种类和评估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菌落特征,还有一些次要的特征也可以用来鉴定和区分细菌。

例如,一些菌落可能产生气泡、胞外物质、颗粒物等特征。

这些特征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对菌落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准确的特征信息。

总结起来,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纹理等方面。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研究者鉴定和区分不同的细菌种类,并评估细菌的生长状况和生物学特性。

通过对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1.固体培养基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后,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colony)。

(1)菌落的形态特征:大小、形状(露滴状、圆形、菜花样、不规则等)、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色、黑色、绿色、无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据细菌菌落表面特征不同,可将菌落分为3型: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

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呈皱纹或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

R型菌落多为S型细菌变异失去菌体表面多糖或蛋白质形成。

R型细菌抗原不完整,毒力和抗吞噬能力都比S型细菌弱。

但也有少数细菌新分离的毒力株就是R型,如炭疽孢杆菌、结核分枝菌等。

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菌落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

多见于厚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结核杆菌等。

(2)菌落溶血特征:菌落溶血有下列3种情况:①α溶血:又称草绿色溶血,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1~2mm的草绿色环,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②β溶血:又称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溶血环,是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使红细胞完全溶解所致;③γ溶血:即不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缺损。

(3)色素:有些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菌落和周围的培养基出现绿色、金黄色、白色、橙色、柠檬色等颜色,产生的色素有水溶性或脂溶性。

(4)气味:某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生姜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厌氧梭菌(腐败的恶臭味)、白色假丝酵母菌(酵母味)和放线菌(泥土味)等。

2.液体培养基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有3种生长现象: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生长繁殖后呈均匀混浊;少数链状排列的细菌如链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则呈沉淀生长;枯草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专性需氧菌一般呈表面生长,常形成菌膜。

细菌菌落计数实验报告(3篇)

细菌菌落计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菌落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3. 了解不同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原理细菌菌落计数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观察并计数菌落,从而了解样品中细菌的数量。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步骤:1.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使菌落数量达到可计数的范围。

2. 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使菌落分散生长。

3. 培养和观察: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涂布后的培养基,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 计数: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菌落数。

三、实验材料1. 样品:实验室自备的细菌样品。

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等。

3. 仪器:无菌操作台、移液管、培养皿、酒精灯、恒温培养箱等。

4. 其他:无菌水、酒精、生理盐水、无菌棉签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使菌落数量达到可计数的范围。

2. 接种:用无菌棉签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使菌落分散生长。

3. 培养和观察:将涂布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

4. 计数: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五、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1mL待测样品,加入9mL无菌水中,进行10倍稀释。

2. 接种:用无菌棉签蘸取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

3. 培养和观察:将涂布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计数: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六、实验结果1. 样品1:菌落总数为100个。

2. 样品2:菌落总数为200个。

3. 样品3:菌落总数为150个。

七、实验分析1. 样品1的菌落总数较少,可能是因为样品中细菌数量较少或细菌生长条件不适宜。

2. 样品2的菌落总数较多,可能是因为样品中细菌数量较多或细菌生长条件适宜。

名词解释菌落

名词解释菌落

名词解释菌落1、菌落是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生物集团,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来涂布菌种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便可形成。

2、菌落是某些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大量繁殖并形成的一个由一群形态相似的细菌聚集而成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菌集团。

能被肉眼识别的,叫做正常菌落;不能被肉眼识别的,叫做非正常菌落。

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叫做真菌菌落。

正常菌落,用肉眼看上去呈现均匀一致的光泽,颜色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表面光滑,质地均匀,如牛奶一样,细腻湿润,边缘清楚,无任何杂菌,有一股香味,菌落直径大小为1--2mm,平均直径约为1.5mm,有的较厚,有的较薄。

菌落多数出现在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致病力弱的革兰氏阳性菌的培养物中。

其产生原因:由于微生物本身的遗传特征使其表面积较大,因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快。

另外,某些细菌还会产生一些毒素、抗生素、酶类等物质,也会对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菌落的形成。

非正常菌落,用肉眼看起来不均匀,呈现不同的颜色和质地,如赤褐色、暗绿色、干酪样、絮状等。

这是因为产毒的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分泌的色素污染了培养基的缘故。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①培养基成分变化,使营养缺乏。

②空气污染或过滤不良。

③培养基受到细菌的污染。

④培养基温度、光线不适宜。

⑤接种量太少或者接种操作技术不熟练。

⑥含抗生素量过高。

⑦没有完全做好灭菌工作。

⑧抗生素选择不当。

⑨消毒药物残留,造成人为污染。

⑩接种时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培养室内过于潮湿。

防止办法:注意对培养基成分、消毒药剂、接种器械、接种环境等严格检查,保证接种条件达到要求。

检查菌落形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及时采取措施。

细菌的繁殖和细菌培养特征

细菌的繁殖和细菌培养特征

5.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 形态:G+ 、弯曲和常分叉的杆菌,专性厌氧 (哺乳婴儿粪便,能在肠道定植的益生菌) • 最适生长温度:37℃ • 用途:微生态调节剂
6.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形态:G- ,短杆 • 最适生长温度:37 ℃ • 用途:食品卫生重要指示菌,
2.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 个体形态:G-,短杆,老龄菌G+ ,单生、成对或链状,无 芽孢,有鞭毛,培养时间长易形成丝状、弯曲、棒状 等多 种畸形。专性需氧菌。 •最适生长温度: 30-35℃ •最适pH:5.4~6.3 •用途:醋酸发酵 恶臭醋杆菌(AS.1.41)巴氏醋酸菌(沪 酿1.01)
菌苔(1awn) 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斜接种物)2. 菌落特征描述
大小、形状、隆起程度、边缘、 表面状态、光泽、质地、 颜色、透明度
3. 细菌菌落的特点 湿、粘、半透明、易挑起、质地均匀、内外正反颜色一致
4. 不同形态结构细菌的菌落的特点
•球菌菌落:小、圆、隆起、边缘整齐 •杆菌菌落:较大、较圆 •鞭毛菌菌落:大、扁平、形态不规则或边缘多缺刻 •芽孢菌菌落:不透明、粗糙、多褶皱、边缘不规则 •荚膜菌菌落:光滑、粘稠、湿润(透明蛋清状)
气泡
色泽 ???
细胞特征、相对密 度、运动能力、对 氧气等不同
2.2.1.6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自己阅读)
1.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形态:G-杆状,一根鞭毛, 运动,不产芽孢。 生长温度:最低5℃或更低
作用:致病;冷藏食品 变质 用途:分解有机物质 (如污染物)能力强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图及形态图

细菌有哪些培养方法有哪些

细菌有哪些培养方法有哪些

细菌有哪些培养方法有哪些
细菌培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体培养:将细菌培养基添加琼脂、琼脂糖或琼脂胶等凝胶物质固化,形成固体培养基,将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2. 液体培养:将细菌培养基溶解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中,利用摇床或搅拌器使培养基均匀悬浮,将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 培养基倾斜法:将固体培养基倒置倾斜于培养皿中,形成斜面,将细菌接种于斜面上,有利于菌落的生长和分离。

4. 深层培养法:将液体培养基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适用于对菌株的需氧性或厌氧性进行检测。

5. 静态培养法:将细菌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试管或培养瓶中,静置不动进行培养,适用于特定细菌的检测。

6. 连续传代培养法:将细菌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细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不断进行传代培养。

7. 纯培养法:通过对细菌进行单菌种分离和纯化,将单个细菌菌落分离培养,
得到纯种菌株。

适用于研究特定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以上是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不同的培养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细菌特性进行选择。

细菌固体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固体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 学习细菌的接种技术和纯培养操作。

3. 了解细菌菌落的特征及其与菌种鉴定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细菌固体培养是指将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使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固体培养基通常由琼脂作为凝固剂,以及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组成。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3. 实验器材: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移液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a. 称取牛肉膏2g、蛋白胨5g、NaCl 5g,加入1000mL蒸馏水。

b. 加热溶解,调整pH至7.2-7.6。

c. 加入20g琼脂,搅拌均匀。

d. 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15mL。

e. 高压灭菌15分钟,待冷却后封口。

2. 接种a. 将无菌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预热。

b. 将大肠杆菌菌液用无菌移液器取少量,滴加于培养基表面。

c. 使用无菌接种环将菌液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

3. 培养a.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放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b. 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

4. 菌落特征观察a.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b. 记录菌落特征,并与标准菌种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1. 经过24小时培养,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圆形、光滑、隆起的菌落。

2. 观察菌落特征,与大肠杆菌标准菌种特征相符。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并成功接种了大肠杆菌。

2. 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可以初步鉴定菌种。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掌握了细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 学习了细菌的接种技术和纯培养操作。

3. 了解菌落特征与菌种鉴定之间的关系。

4.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菌落名词解释

菌落名词解释

菌落名词解释
菌落的名词解释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

菌落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特征与微生物的菌体形态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细菌、酵母菌不形成菌丝,其菌落仅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可用接种工具将其全部挑起;而放线菌、霉菌的菌体大多分化为营养菌丝与繁殖菌丝,具有与培养基结合较紧,不易挑起等特征。

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

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各种形态的菌落,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分泌系统(Ⅲ型)
感受器激酶
效应调控蛋白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鞭毛
鞭毛的生物学意义 鞭毛的结构 鞭毛的分类学作用
鞭毛
鞭毛的生物学意义
运动器官 趋化性 致病性
鞭毛的结构
基础小体 钩状体 丝状体
钩状体
丝状体
基础小体
鞭毛的结构
单毛菌 双毛菌
从毛菌
周毛菌
鞭毛的分类学作用
菌毛
1、菌毛的生物学意义 2、菌毛的类型
细菌的生长条件
1、营养物质 2、温度 3、酸碱度(pH) 4、气体
细菌的繁殖方式
革兰阳性菌:染色体复制—与中介体 相连—中介体分裂,向两端移动—细 胞膜内陷—形成横隔—细胞壁长入 (肽聚糖水解酶裂解肽聚糖)
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提供细胞代谢的介质
直接参与代谢过程
降低细胞内温度

合成含碳物质及细胞结构 提供能量
碳源
维持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
营养物质
生长 维持细菌的代谢、繁殖
合成含氮物质
氮源
因子
无机酶盐或辅酶的组成成分
酶的调节剂
提供能量
维持渗透压
提供能源
维持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的稳定性
细菌的增值
一、细菌生长的条件 二、细菌繁殖的方式与生长曲线
磷壁酸
G+菌和G-菌细胞壁比较
脂多糖
外 膜
肽聚糖
细胞膜
G+菌细胞壁
G-菌细胞壁
荚膜
形态与类型 化学组成 生物学意义
荚膜的形态
类型:荚膜 微荚膜 黏液层
荚膜的化学组成
多数:多糖 少数:多肽
荚膜的生物学意义
储存水分作用 黏附作用 抗吞噬、消化作用 构成抗原作用
细胞膜
1、细菌细胞膜的生物学意义 2、细胞膜特殊结构——中介体 3、细菌细胞膜蛋白及附属结构
细胞膜的生物学意义
选择性通透作用 呼吸作用 生物合成作用 分泌水解酶与致病蛋白 形成中介体
细胞膜特殊结构——中介体
拟线粒体作用 纺锤丝样作用
细菌细胞膜蛋白与附属结构
青霉素结合蛋白 蛋白分泌系统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鞭毛 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
青霉素结合蛋白
蛋白分泌系统
蛋白分泌系统(Ⅱ型)
L型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
生物膜细菌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是吸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所形成的 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群体。
细菌生物膜
细菌生物膜
芽胞
处于恶劣生长环境下,细 菌的休眠状态,具有极强的抵 抗力
芽胞的结构
芽胞
炭疽芽胞杆菌
破伤风梭菌
芽胞的形成过程
芽胞的分类学意义
维持形态、提供屏障 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构成菌体抗原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
磷壁酸
肽聚糖
细胞膜
细胞质
溶菌酶作用点 聚糖骨架
五肽交联桥
青霉素作用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肽 聚糖
侧肽链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
外 膜
细胞膜
外膜蛋白
脂多糖
脂蛋白
肽聚糖
周浆间隙
细胞质
聚糖骨架
侧肽链
大肠杆菌肽聚糖
特异多糖 核心多糖
脂质A
R-决定子
R质粒的构成
转座子的种类与特征
转座子 Tn1 Tn2 Tn3
Tn4 Tn5 Tn6 Tn7 Tn9 Tn10 Tn551 Tn971 Tn1681
携带耐药或毒素基因 AP(氨苄青霉素)
AP、SM(链霉素)、Su(磺胺) Km(卡那霉素) Km(卡那霉素)
TMP(甲氧苄氨嘧啶)、SM Cm(氯霉素) Tc(四环素) Em(红霉素) Em(红霉素)
细菌的代谢
一、代谢途径 二、能量代谢 三、物质代谢
代谢途径
1、发酵 2、需氧呼吸 3、厌氧呼吸
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
1、不同能量代谢方式气体需求不同 2、分解代谢产物成为生化检测依据 3、合成代谢产物形成有利或有害物质
细菌的营养
一、水 二、碳源 三、氮源 四、无机盐 五、生长因子
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菌毛的生物学意义
普通菌毛:定植因子 性菌毛:F质粒传递
菌毛的类型
普通菌毛
性菌毛
细胞质
1、细菌细胞质的生物学意义 2、细菌细胞质组成 3、质粒
细胞质的生物学意义
细菌代谢的发生场所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细菌核质外DNA储存场所
细胞质的组成
胶状物质:水、无机盐、核酸、 蛋白质、脂类
特殊颗粒:核糖体 胞质颗粒 质粒
质粒
结构:环状双链DNA(含几十至几百个基因 )
特征:自主性、表现性、非必须性、转移性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类型:致育质粒(fertility plasmid,F质粒)
耐药质粒(resistance plasmid,R质粒) 毒力质粒(virulence plasmid,Vi质粒) 细菌素质粒 代谢相关质粒
细菌的形态与观察
一、细菌的典型形态 二、细菌非典型形态 三、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细菌的典型形态
1、球菌 2、杆菌 3、螺菌 4、其他形态菌(不规则菌)
球菌
杆菌
不规则菌
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杆菌
球杆菌 链杆菌 梭杆菌 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球杆菌
棒状杆菌
杆菌
棒状杆菌 链杆菌
分枝杆菌 球杆菌
弧菌 螺菌 螺杆菌 弯曲菌
螺菌
弧菌 螺杆菌
螺菌 弯曲菌
弧菌
螺杆菌
其他形状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 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
螺旋体
细菌非典型形态
1、 L型菌 2、生物膜细菌 3、芽胞
L 型菌
细菌在不利生长环境或老龄 时呈现的不规则多型性,称为L型。 可表现为梨状、气球状、丝状等。
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
核质
1、细菌核质的生物学意义 2、细菌核质组成 3、细菌基因组
细菌核质的生物学意义
类似真核细胞的染 色体,形成细菌基因组 的载体。
细菌核质的组成
60%DNA 30%RNA 10%蛋白质
细菌基因组
类型:单倍体DNA 形式:环状双链 特点:排列连续性(无内含子)
操纵子结构 单拷贝结构基因 致病岛
脂多糖结构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质地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G+菌 坚韧 20-80nm 15-50 50-80%(干重) 约45% 1-4%
+ —
G—菌 疏松 10-15nm 1-2 5-20%(干重) 15-20% 11-22%
— +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镜检
1、光镜: 2、电镜:
染色
1、染料: 2、染色方法: 3、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法示意ຫໍສະໝຸດ 兰染色阳性球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细菌的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细胞质 四、核质
细胞壁
1、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学意义 2、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组成 3、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组成 4、荚膜
细胞壁的生物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