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补液原则

合集下载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保证患者痊愈的基本原则,比如脱水症状、低血栓、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此,了解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的意义,对保证患者康复和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

一、补液原则补液原则是指在治疗病人时,必须在丧失水分时,进行补充水溶液,以弥补缺乏的体液,有效防止和治疗脱水的原则。

通常的补液液体是用注射的方法,将水溶液直接注入人体内,经过一定的提取,可以完全满足人体的水分需求,促进血液的循环,实现正常的水分平衡。

补液的目的是保持体液的平衡,使体液不失去水分,延长血液的循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改善细胞氧合功能,维持血压稳定以及满足机体细胞和组织的需求,防止机体细胞缺水耗尽而死亡。

补液不仅仅是补充水分,还伴随着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糖、钠和其他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补液的基本原则是,“先少后多,慢慢来”,动态调整补液的方式和速度,以保持体液的平衡。

二、补钾原则补钾原则是指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必须补充钾离子,以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继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钾离子是人体全身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不仅参与体液的混合,而且参与神经冲动传导,影响肌肉收缩,波动心率;影响机体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参与激素的分泌,影响血糖激素的分泌等;钾的缺乏会导致肌无力,肌痉挛,心脏骤停,血压降低,增加血小板,还会引起血液凝固、出血严重和痉挛等症状。

补钾原则,要求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必须注意补钾。

钾的补充不仅要满足患者需求,而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动态调整补钾的量。

钾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钾中毒,另外,在补钾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监测血液中钾的浓度,以及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钾失衡反应。

总之,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医学研究表明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病人快速康复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秉承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才能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减少可能发生的后果,保证患者的安全。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指的是在儿童发生脱水时,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体内缺
少的液体和电解质。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超过摄取量,
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脱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问题,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尿频等。

小儿补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脱水程度选择补液途径: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液体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2.补液的速度和量要适度:轻度脱水时可以按照平时的饮水量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时,可以先用大量液体快速补液,然后再以较慢的速
度继续补液。

3.补液要准确计算:补液时需要根据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进行计算,以确保补液的准确性。

具体计算方法包括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总补液量,然后根据时间分配补液速度。

4.补液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
注意补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补充。

补液时,要
根据儿童体内缺失的电解质种类和量进行适当的补充。

5.积极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补
液效果,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

如果补液效果不理想,需要调整补液
的速度和量。

6.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水分需求量和电解质丢失量与成人有所不同,补液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液计划。

总之,小儿补液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补液途径、准确计算补液量和速度、注意电解质平衡、积极监测补液效果、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等。

补液过程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小儿补液治疗的一些原则:
1. 早期、快速、足量:在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尽早开始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补液的速度和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 补充生理需要量:除了补充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外,还需要补充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个体化治疗:补液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4. 补盐和补糖:在补液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钠离子和葡萄糖,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

5. 逐渐减少补液量: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补液量,避免突然停止补液导致再次脱水。

6. 监测病情变化: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补液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补液或补液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重度脱水补液原则

重度脱水补液原则

重度脱水补液原则重度脱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容易在夏季和热带地区发生。

所谓的重度脱水是指身体严重缺水导致机能障碍和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急救和补液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人们进行补液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以下是重度脱水补液原则的详细说明。

1.快速有效地补液对于严重脱水患者,快速有效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

在急诊情况下,可使用高张液体,如10%葡萄糖、5%氯化钠等,以尽快提高血容量和肾脏灌注。

高浓度的液体可以快速进入体内,尽快恢复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2.恢复电解质平衡重度脱水时,机体内的电解质也会失衡,尤其是钠、钾和氯等电解质。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务必注意调整电解质的比例。

补钠补水太快,会导致脑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补钾过量则会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恰当的维持性补液。

3.有效监测补液效果有效的监测补液效果是确保补液有效和安全的重要步骤。

方法可以选择经皮肤感应器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电解质等。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瞳孔、呼吸、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个体化评估和管理由于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有所不同,补液方法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管理。

例如,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含有钠、钾的液体。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注意调整补液速度和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对于重度脱水患者的补液,应以恢复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为主要目的,同时应注意合理控制补液速度和维持性补液,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评估和管理。

人们应牢记这些原则,以避免在补液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

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

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儿童腹泻是指一种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多样的常见疾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有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引发脱水现象。

脱水是儿童腹泻最严重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

以下将介绍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

补液原理: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引起的脱水主要是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补液的目的是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功能的正常运行。

2.补充有效血容量:脱水会导致有效血容量的减少,补液可以增加有效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正常。

补液原则:1.早期补液:腹泻发生后应尽早进行补液治疗,以避免脱水的进一步加重。

早期补液可以减轻脱水程度,避免造成严重的生理和代谢紊乱。

2.补液选择:根据脱水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

轻度脱水可采用口服补液,中度和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输液。

口服补液可使用含有补液盐和补液糖的口服液,静脉输液则常用5%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等。

3.补液量的计算:补液量的计算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体重来计算每日的液体摄入量,然后根据脱水程度加上相应的额外补液量。

4. 补液速度控制:补液速度应根据脱水的程度来控制。

对于轻度和中度脱水,补液速度应适中,一般每小时补液量为50-100ml/kg。

对于重度脱水,需要更快的补液速度,每小时补液量可达100-150ml/kg,以迅速纠正脱水。

5.观察监测:在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尤其是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的变化,以调整补液量和速度。

总之,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在于早期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有效血容量,并根据脱水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和控制补液速度。

补液治疗需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以达到纠正脱水、保持体液平衡的效果。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本贴收到1朵鲜花小儿补液疗法原则一、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90~120ml/kg中度缺水:120~150ml/kg重度缺水: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

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

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

5ml 1。

4%)。

以上均半量给予.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

15~0.3g/kg。

日。

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

脱水补液原则范文

脱水补液原则范文

脱水补液原则范文脱水补液是指为了补充身体中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进行的治疗措施。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超过摄入的情况,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呕吐、腹泻、过度出汗等。

脱水的程度严重与否,决定了补液的方式和原则。

下面是一些脱水补液的原则:1.评估脱水程度:在进行补液治疗之前,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观察皮肤弹性、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尿液量和颜色等。

根据脱水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补液方式和补液量。

2.调整水和电解质的比例: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比例的电解质溶液进行补液,以保持体内的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补液液体的选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等。

3.渐进补液:对于程度不严重的脱水,可以选择渐进补液的方式。

即以较小的补液量进行初始补液,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补液量。

这样可以避免补液过快造成的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4.针对病因治疗:补液不仅要补充水和电解质,还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如果脱水是由于腹泻引起的,除了进行补液治疗外,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止泻药物。

5.注意并发症: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高血钠、低血钾等。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限制液体摄入、调整电解质比例等。

6.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相应的指标变化。

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征、血压、心率、尿液量和尿液比重等。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的方式和量。

7.个体化治疗:脱水补液的治疗原则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治疗。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根据他们的特殊生理状况进行相应的补液治疗。

总的来说,脱水补液原则包括评估脱水程度、调整水和电解质的比例、渐进补液、针对病因治疗、注意并发症、监测补液效果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科学合理的补液原则,可以有效地恢复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是机体液体丢失过多的一种情况,常见于腹泻、呕吐、过度出汗、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或情况下。

如果不及时补液,会导致机体多种功能异常,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补液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脱水补液的原则和方法。

一、脱水补液的原则
1. 量力而行,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和速度。

轻度脱水可口服水分补充,重度脱水需采用静脉输液等快速补液方式。

2. 补液应根据失去的液体类型和成分进行,如腹泻引起的失水主要是水和电解质的流失,应补充含有多种电解质的口服液或静脉输液。

3. 补液要逐步增加,避免过量补液导致水中毒。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水平衡和体重变化。

4. 补液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如肾功能不良、心力衰竭、肝病等,应避免使用含钠高或钠低的液体。

二、脱水补液的方法
1. 口服补液:对于轻度脱水,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的方式。

可选择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如运动饮料、电解质口服液等。

2. 静脉输液:对于重度脱水,或腹泻、呕吐等情况下,应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快速补液。

静脉输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等,应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

3. 膳食补液:对于轻度脱水或在补液的同时,可以通过膳食补
液增加水分摄入量。

可选择含有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总之,脱水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及时补液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应根据脱水程度、失去的液体类型和成分、患者情况等因素进行补液,以确保补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补液的原则

补液的原则

补液得原则发表日期:2007年11月18日(1)根据脱水程度得轻重,确定补液总量、(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尿畅补钾得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

(5)补液得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与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与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张力得概念:这就是个首先要明确得概念,许多人就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得。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得说就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得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得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得作用,所以临床所说得张力,几乎都就是指钠离子所维持得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得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得溶液,以适应不同得需要。

5%糖水就是等渗得,但就是0张力得,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就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就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得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得溶液。

3、张力溶液得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也就是有规可循得、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SB(10ml/支)与5%或10%得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得等张液5%SB相当于3、5倍得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就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得就是:5%G S100ml +10%氯化钠6ml+5%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就是:(6×11+10×3。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脱水时的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治疗原因:首先需要明确脱水的原因,例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引起的脱水,需要针对性地治疗原因。

2. 补充水分:脱水时需要补充充分的水分。

一般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水分,但如果患者呕吐或不能口服,可以考虑静脉输液。

3. 补充电解质:脱水时不仅失去水分,还会失去一些重要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因此,在补充液体的同时,还需考虑补充适量的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于脱水的耐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度或不足。

5. 监测水平和病情:在补液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水平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液量等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脱水时的补液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指导。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脱水症状,应尽快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补液原则的具体细化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液原则:1. 估算失水量:在开始补液之前,需要估算患者失水的程度。

常用的方法有体重法、临床表现法和尿液渗透压法等。

通过估算失水量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补液的目标和量。

2. 渐进补液:如果患者发生了中度或重度脱水,不要一次性给予大量液体,而是采取渐进补液的方法,逐渐纠正脱水。

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和肾脏的负担,避免血容量过度增加。

3. 全面补液:补液时需要考虑到体内失调的电解质,包括钠、钾、氯等。

特别是在腹泻和呕吐导致碱性电解质丧失时,需要补充含氯盐的液体,如氯化钠溶液。

但是,对于存在心脏、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电解质的补充。

4. 适当补充葡萄糖:在补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来提供能量需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葡萄糖,并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

5. 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量、血压、电解质水平等指标,以评估补液效果和调整补液方案。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导言:脱水是指人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水分减少,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的脱水补液原则和方法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脱水补液的原则和几种常用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进行脱水补液。

一、脱水补液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脱水补液的方法应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重、生理状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处理。

不同人群需要的补液种类和量也会有所不同。

2.缓慢稳定原则:补液应缓慢进行,尤其是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过快的补液速度可能会导致水分过载。

稳定的补液速度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合理选择补液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

常用的补液种类有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酮酸盐溶液等。

不同的补液种类具有不同的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需要进行选择。

4.监测补液效果:在进行脱水补液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尿量、心率、血液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二、常用的脱水补液方法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的情况,即使在一些轻微的胃肠道感染中也是有效的。

口服补液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剂,也可以选择自制的盐糖水。

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补液不适用于严重脱水的情况。

2.静脉输液: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情况。

静脉输液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恢复血容量和循环功能。

一般情况下,生理盐水是最常用的静脉输液液体,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需要选择相应的盐类溶液进行补液。

3.皮下注射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的患者,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补充水分。

这种方法相对于静脉输液更为温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更为适宜。

4.鼻饲补液:适用于无法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情况,如胃肠功能障碍、吞咽困难等。

鼻饲补液需要通过鼻胃管将液体引入胃内,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5.局部补液:适用于局部脱水的情况,如烧伤、褥疮等。

局部补液可以使用透明的水基凝胶或含水的药物敷料,帮助局部组织恢复水分平衡。

结语:脱水补液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正确的脱水补液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脱水的补液疗法

脱水的补液疗法

定速
D1静脉补液
原则为先快后慢
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
有循环衰竭者先扩容: 20ml/kg(总量≤300ml) 2:1等渗含钠液,30~60min内快速输入
累积损失量(约占总量的1/2,扣除扩容液量) →在 头8~12小时内补完,速度8~12ml/kg·h
低渗性脱水纠正速度可稍快,高渗性脱水补 液速度要放慢,总量要在24h內均匀滴入,纠 正高钠以每日降低Na+10mmol/L为宜。
输液量: 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
定量
此量不易准确估计,一般按每天10~40ml/kg计
算 对轻症无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
定性
输液种类(成分):用1/3~1/2张含钠液
输液速度:
一般与生理需要一起,在累积损失补完后,在
12~16h内均匀补入
定速
5ml/kg·h
补充生理需要量
概念:包括显性(尿和大便)和不显性(通 过皮肤和肺)失水,其中尿量占60%,不显 性失水占35%,大便占5%,涵盖热量,液量 和电解质三方面需要量。
含钾液切忌直接静脉推注!
纠正低钠
D1静脉补液
低渗性脱水,如纠正速度较慢时,有些 病人出现水中毒,也可出现惊厥;
需用3%氯化钠滴注,12ml/kg可提高 血Na+10mmol/L,一般以纠正至 125mmol/L为宜。
纠正低钙、低镁
D1静脉补液
出现惊厥时,用10%葡萄糖酸钙1~2ml/kg (≤10ml),用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滴;
浓,会影响渗透压从而影响药品功效)
• 不能将一袋分成几次溶解(无法准确拆分,会影响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 • 不能添加糖、牛奶、果汁等(可能改变渗透压) • 放凉了可以隔水加热,不能直接往里添加热水 • 配好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注意避免污染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脱水是指身体失去了正常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导致体内水分不足的一种状态。

脱水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热应激、呕吐、腹泻、尿路感染等。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程度采取适当的补液量和液体组成,以恢复正常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补液原则如下:1.严重脱水时需要紧急补液:对于严重脱水的患者,应立即进行静脉补液。

通常情况下,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是首选的补液液体。

对于儿童,可能需要使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溶液。

2.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补液量:补液量的计算应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脱水的程度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补液量为体重的10-12倍,但对于严重脱水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液体。

具体的补液方案应由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补充适当的电解质:除了水分之外,脱水还导致体内电解质的失衡。

因此,补液液体应包含适量的电解质,以恢复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钠、钾、氯和碳酸氢盐。

补液液体的选择取决于患者需要补充的具体电解质和程度。

4.分阶段补液:对于中度和轻度脱水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鼻胃管等途径进行补液。

分阶段的补液可以减少补液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初始补液通常以小份量的液体开始,逐渐增加。

5.密切监测补液效果和患者状况:在补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液情况,包括尿量、体重变化、血压和心率等指标。

根据患者的状况,必要时调整补液方案。

6.避免过度补液:过度补液可能导致水中毒和肺水肿等不良事件。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不要过度补液,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和有慢性心脏病的患者。

总之,脱水时的补液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程度采取适当的补液量和液体组成,以恢复正常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补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避免过度补液,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脱水的分类及其补液原则

脱水的分类及其补液原则

脱水的分类及其补液原则以下是 8 条关于脱水的分类及其补液原则的内容:1. 高渗性脱水,就像是你在沙漠中行走了很久,身体里的水分都被抽走啦!补液原则呢,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浇水,得慢慢补充适量的低渗液哦。

比如,当你看到有人嘴唇干裂、极度口渴,那可能就是高渗性脱水啦!2. 等渗性脱水呀,就好像平衡被打破了一样,水和电解质都跑啦!这时候补液要补充等渗溶液呀,不然身体怎么能恢复平衡呢。

想想看,如果有人腹泻严重,可能就是等渗性脱水哟!3. 低渗性脱水,就如同深陷在泥潭里,水分和电解质都不足呢!那补液就得补充高渗溶液咯,让身体重新振作起来。

就像有人长时间未补充足够水分还大量出汗,可能就是低渗性脱水啦!4. 既然知道了脱水的分类,那怎么能不重视补液原则呢!这就好比迷路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太重要啦!你说对不?比如对于高渗性脱水,要是乱补液,那不是添乱嘛!5. 脱水就像是身体在向你求救呢,可不能不理睬呀!补液原则就是救援的关键呀!就好像你生病了需要对症下药一样,乱补可不行。

比如看到有人精神萎靡,就要想到是不是脱水啦!6. 每种脱水分类都有它的特点,了解清楚才能正确补液呀!这好比打仗要知道敌人是谁一样重要。

要是搞错了,那不就糟糕了嘛!像有些人不注意水分摄入,可能就会导致脱水呀!7. 补液原则就像指挥棒,指引着我们给身体正确的补给呢!可不能马虎哟!你想想,如果补液不对,那身体怎么能恢复健康呢?就像有人大量运动后不注意补液,可不行呀!8. 脱水的分类和补液原则真的超级重要啊!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不能让身体因为脱水而受到伤害呀,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补液,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呀!我的观点结论:脱水的分类和补液原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健康,所以要认真对待哦!。

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

儿童腹泻脱水的补液原理和原则
10%氯化钾1ml=1.34mmol 1mmol k=0.8ml氯化钾
3.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除以0.154即为0.9%生理 盐水ml数,除以1.7即为10%氯化钠ml数)
常用溶液配制
溶液
糖水 5%/10%
盐水 0.9%
碱 1.4%NaHCO3
液体张力
2:1等张含钠液 3:2:1含钠液 6:2:1含钠液 2:3:1含钠液
等张 1/2张 1/3张 2/3张
配成的近似液
液体
GS
10%Nacl
5%NaHco3
张力
2:3:1
100
3
5
1/2
4:3:2
100
4
7
2/3
2:6:1
失水<失钠
血浆低渗 间质\细胞液高渗
细胞膨胀
间 血质

细胞
用水治疗 细胞外液渗透压更低
更多的水进入细胞
细胞更膨胀
不同性质脱水

间 质
细胞
正常
间 细胞 血质

失水>失钠
血间 质
细胞

用生理盐水治疗
高渗性脱水
血浆高渗 间质\细胞液低渗
细胞外液渗透压 更多的水进入细胞外液
胞内脱水
细胞内液
不同性质脱水体征
电解质浓度及其换算
百分浓度:5%葡萄糖、0.9%NaCl
摩尔 mol(克分子量)
1 摩尔NaCl=23+35.5=58.5克
摩尔浓度 mol/L (克分子浓度) :
换算:分摩子溶尔量质/L(=的原百子分量浓)度(%)10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
静脉补液一般原则是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1.先快后慢:及时纠正体液失衡、迅速扩容,早期阶段补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稳后维持阶段逐步减慢,防止发生心衰发生,补液同时需密切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血压、脉搏、尿量等。

2.先晶后胶:晶体溶液可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恢复组织间液,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3.先浓后淡:浓淡是指液体张力高低,纠正脱水用的液体用二分之一张,维持阶段用五分之一张。

4.先盐后糖:先补充生理盐水可以进行扩容,而糖经过代谢后还会形成低渗液,扩容性比较小,影响吸收,易造成电解质紊乱,且快速输糖水还容易导致应激性低血糖。

5.见尿补钾:血钾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钾离子的特点是多入多排、少入少排、不入不排,排出的主要途径是尿液,为了避免钾在机体的沉积,要见尿补钾,注意补钾浓度不要超过0.3%。

霍乱重度脱水的补液原则

霍乱重度脱水的补液原则

霍乱重度脱水的补液原则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程常伴有严重脱水。

脱水是指机体水分丢失过多导致的体液异常,严重脱水可导致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因此,在治疗霍乱时,及时合理地进行补液对于恢复体液平衡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补液原则包括补足体液丢失、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满足生理需求等。

下面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霍乱重度脱水的补液原则。

1.补足体液丢失:霍乱患者频繁腹泻和呕吐,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肠道丢失,因此需要通过补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

根据体液丢失的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状态,可以选择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

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常常需要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以保证水分的迅速补充和吸收。

2.纠正电解质紊乱:霍乱患者失水过多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失衡,特别是钠、钾和氯等电解质的丢失或聚积。

在补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进行监测和调整,以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一般来说,霍乱患者钠、钾、氯离子的丢失较多,因此需要增加含有这些离子的补液液体。

3.维持酸碱平衡:因为脱水会引起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常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调整补液液体的pH值,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4.满足生理需求:补液不仅要满足体液丢失的需求,还要根据患者的生理需求来确定补液液体的成分。

例如,在补液过程中可以添加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补充胰岛素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调整补液的速度,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

总结起来,治疗霍乱重度脱水时的补液原则包括补足体液丢失、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满足生理需求等。

补液应根据患者的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液体组成,并及时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和生理状态,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霍乱重度脱水的补液治疗有所帮助。

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原则

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原则

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原则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可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呢,咱们得好好唠唠。

一、补液总量。

一般来说啊,重度脱水的时候,身体缺的水可不少。

这补液总量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通常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这三大部分。

累积损失量就是身体已经丢了多少水,这个得估摸好。

一般重度脱水的累积损失量每千克体重可能得补100 - 120毫升呢。

继续损失量就是在补液过程中还会继续丢失的,像呕吐啊、腹泻啊这些还会让身体失水。

生理需要量就是身体正常运转每天需要的水分,大概每千克体重每天60 - 80毫升。

这几个部分加起来才是总的补液量,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都不能少。

二、补液种类。

那补什么液也很有讲究。

如果是等渗性脱水,咱们就可以用1/2张含钠液,像2:3:1液就比较常用。

要是低渗性脱水,就得用高张含钠液了,比如2/3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呢,就用1/3 - 1/5张含钠液。

这就好比给不同口味的人做不同的菜,得符合身体这个“食客”的“口味”才行。

而且在补液的时候,还得注意钾离子的补充。

一般在有尿之后就可以补钾了,因为如果没有尿就补钾,钾离子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容易出问题,就像堵车的时候还往里塞车,那肯定乱套了。

三、补液速度。

补液速度也不能乱来。

开始的时候,为了尽快纠正脱水状态,可以快速滴注。

比如说前8 - 12小时,可以补入累积损失量的一半。

这就像救火一样,先把火势控制住一部分。

但是呢,也不能太快,太快了心脏可能受不了。

毕竟心脏就像一个水泵,突然给它太多水让它抽,它也会累垮的。

之后呢,剩下的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就可以在后面的12 - 16小时慢慢补进去。

而且在整个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呼吸困难啊、水肿啊这些情况。

要是有,就得调整补液速度了。

四、观察与调整。

在给重度脱水患者静脉补液的时候,一定要像照顾小婴儿一样,时刻盯着。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眼窝凹陷程度这些情况有没有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水补液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
一:基础问题: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

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

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

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

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

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

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
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

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

6. 扩容一定要及时足量。

特别是伴有休克的小儿,扩容是液体治疗的关键,第一步不成功,那补液方案全盘皆输。

2:1溶液是经典扩容液、10—20ml/kg是标准量、20ml/kg.h是速度、0.5—1小时扩容成功是生命关。

扩容就像抢救农药中毒一样,力求快速阿托品化。

那么达到扩容化的指标是什么呢?面部转红、呼吸平稳、心率较前下降或至正常、皮肤弹性上升干燥度减轻、哭声有力、出现小便、血压上升。

这些就是指标。

对于一次扩容不成功的,不要拘于20ml/kg的量,再次评估后再次扩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扩容成功。

7. 补液计划要制定。

做到定量、定性、定速。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制定计划的前半部,就是扩容和补充累积损失量。

因为这前半部补充成功,后面的补钾才能进行。

补液计划不是定下来就不变的,随时要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修改。

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 ml/kg,可以先给2/3的量。

液体性质:低渗脱水2/3张---等张、等渗脱水1/2----2/3张、高渗1/3—1/5张。

暂难明确性质的,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速度:在8—12小时内给于,先快后慢,开始半小时20ml/kg.h,以后8--10 ml/kg.h。

低渗脱水可稍快,高渗脱水要稍慢。

8. 及时补充钾和钙。

见尿补钾谁也不能违反。

不要忽视了补钙,特别是原来就有缺钙指征的小儿,在扩容纠酸后,低钙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所以要早期补充,并不一定要见尿补钙。

9. 纠酸:脱水肯定伴有酸中毒。

轻度脱水有轻度酸中毒,重度脱水就有重度酸中毒。

纠酸的依据是血气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据的是血气分析中的BE值。

计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数=(BE-3)×0.3×体重×1.7。

然后配成1.4%,先给于半量,得查血气分析后再作余量的定夺。

没有血气分析的可根据酸中毒症状的轻重,给于5%SB 3—5 ml/kg。

这种方法现已淘汰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治疗脱水时,血气分析和快速血电解质分析,这两项检查是必须的,可惜的是基层几乎没有这两项。

10. 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的重要性。

能口服就口服,口服补液是最安全的。

液体类型
常见的静脉溶液
①无张液:5%等渗,10%高渗的葡萄糖溶液---GS进入体内很快被氧化为CO2和H2O或变成糖原储存体内,不能起到维持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补充水分及供给热量。

②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③2/3张液(低渗脱水):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 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
④1/2张液(等渗脱水):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 乳酸钠);
⑤1/3张液(高渗脱水):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
(6)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7)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常用口服补液:
(1)ORS:为2/3张液:氯化钠 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GS20g+水1000ml----适于急性腹泻所致轻、中度脱水的累计损失量与继续损失的口服补液。

把各种等张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可避免各自的缺点,一般将溶液中电解质所具有的渗透压作为溶液的张力。

对应小儿失液时失水多还是失电解质多,体内渗透压改变即体液张力的不同补给不同张力的液体。

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值。

只有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也就是说把糖除去,其他液体的份数除以总溶液的份数就是该液体的张力,张力越大内含电解质越多。

例如:4:3:2液4份0.9%NaCl 3份5%GS 2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4+2=6份,总溶液是4+3+2=9份,张力=6/9=2/3张
低渗性脱水失电解质多补给2/3张含钠液,也就是4:3:2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