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学疼痛
需要指出:这些阶段不是完全独立的, 其中的神经生理机制会同时存在于同一 个体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癌性疼痛的治 疗中属于难治性疼痛
1. 发病机制复杂; 2. 患者症状多样,诊断困难; 3. 治疗困难,对阿片类药物反应较差, 需联合其他辅助镇痛药。
• 诊断要素:
1.病理学有已知的神经损伤; 2.疼痛的性质(烧灼、放射、刺痛、电击 样); 3.功能缺失,神经损伤后的感觉或运动缺 失; 4.存在与神经解剖相一致的疼痛分区和感 觉异常; 5.对常规治疗反应差;
• 试用抗惊厥药:小剂量起始,如耐受可以每3~5天,甚或每3~14 天(视耐受情况而定),增加剂量(例如,加巴喷丁,100~1,200 mg,每日3次;卡马西平, 100~400 mg,每日2次;普瑞巴林, 100~600 mg/d,分2~3次,或其他抗惊厥药)
• 考虑局部药物(例如,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贴剂) • 试用皮质类固醇:用于神经或骨受侵犯时疼痛危象的急诊处理。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癌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
{ 慢性疼痛 {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
伤害感受性疼痛
躯体伤害性疼痛
内脏伤害性疼痛 自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 反常性疼痛 性疼痛 心理性疼 痛
{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 结构损伤或功能紊乱,当伤害性刺激或非伤害 性刺激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均可引发的病理性 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 定义为: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或功能异常所诱 发或导致的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专业组 (NeuPSIG)最新修的定义为:创伤或疾病 累及躯体感觉系统后直接导致的疼痛。
疼痛管理使用物理疗法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管理使用物理疗法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疼痛,具有持续性和难于治疗的特点。
传统的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但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物理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疼痛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物理疗法的种类物理疗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理疗、热疗、冷疗、超声波、电疗等多种形式。
在疼痛管理中,物理疗法可以通过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舒缓神经疼痛来缓解疼痛症状。
不同的物理疗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疼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疗法。
2. 理疗理疗是通过按摩、矫正姿势、运动疗法等手段来改善病理症状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管理中,理疗可以通过矫正姿势和改善肌肉张力来减轻疼痛。
例如,对于颈椎神经根痛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进行颈椎牵引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3. 热疗热疗是通过给患者局部施加热能来改善病理症状的物理治疗方法。
热疗可以通过增加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常见的热疗方法包括热敷、温泉浴、红外线照射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热疗之前,医生应该评估患者的皮肤和神经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温度和时间。
4. 冷疗冷疗是通过给患者局部施加冷能来改善病理症状的物理治疗方法。
冷疗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减少炎症反应和降低组织渗出来减轻疼痛。
常见的冷疗方法包括冰敷、冷水浴和冷凝胶等。
然而,冷疗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冻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5.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通过超声作用来改善组织状况的物理治疗方法。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超声波可以通过加速组织修复和舒缓神经疼痛来减轻疼痛症状。
超声波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和增加组织温度,从而加速组织修复并缓解疼痛。
6. 电疗电疗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来减轻疼痛的物理治疗方法。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包括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为常见,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涵盖了100多种临床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慢性NP病人的治疗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
为规范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XXX、国家临床重点专科·XXX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改进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制定了《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
根据损伤或疾病的解剖位置,NP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P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
随着人口老龄化,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不同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P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6%的糖尿病患者受其影响,但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
根据2013年的数据,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4%,约有22万病人受PDPN困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也是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年发病率为3.9~42.0/1万,9%~34%的带状疱疹病人会发生PHN。
我国城市医院皮肤科、神经科和疼痛科就诊≥4岁病人中,带状疱疹的总体患病率为7.7%,PHN的总体患病率为2.3%,两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NP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组织和细胞结构的改变以及功能异常。
其中常见的机制包括离子通道的改变、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和下行抑制系统功能的降低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普瑞巴林结构和作用与加巴喷丁相似,也是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 与加巴喷丁比较,普瑞巴林起始剂量150mg/d,即可起效,服药方便。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有头晕、嗜睡和周围性水肿如脚踝水肿。FDA批准普瑞巴林的适应症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辅助治疗成人癫痫部分发作患者、纤维肌痛。2010英国NICE指南中,普瑞巴林为唯一治疗中枢、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效的一线药物。
其它药物
辣椒素(capsicin) 作用机制不详,目前认为是通过抑制一种叫作P物质的已知感受伤害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及消耗的方式对传入感觉神经脱敏。辣椒素可缓和慢性骨骼肌或病理性疼痛,但效率较低,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局部辣椒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国际指南中一般作为三线用药。
局 部 药 物-可乐定
谢 谢!
苯妥英钠(phenytoin) 剂量200-300mg/day。 缺点是其复杂的代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高剂量神经毒作用和对心脏传导作用的影响。 现在已很少使用 。
抗 癫 痫 药 物-非阻滞钠通道的抗癫痫药物
包括: 加巴喷丁(gabapentin) 丙戊酸(valproic acid) 普瑞巴林(Pregabalin)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进行物理检查所见的两项重要症状 。 总和(Summation)和感觉后效应(After sensation): 开始时病人可能不能感觉到针刺(感觉缺失),但是在针刺几次后,感觉变得特别疼痛,这种现象成为总和。如果针刺停止后疼痛感觉仍存留几秒钟到几分钟,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后。
阿片类药物治疗急性疼痛效果明确 。 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仍有争议,部分原因是缺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解和不清楚其机制 。 长期给予阿片类药物引起耐药性和成瘾性、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原因之一。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
患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疾病时,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都可产生和维持疼痛症状。
从概念上讲没有一种机制是疾病特异性的,每 种疾病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几种典型机制。 一旦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多个层 面(包括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在 产生和维持疼痛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
概
念
包括糖尿病( Diabetic neuropathy , DN)、 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营养缺乏和化疗以 及格-巴二氏综合征( Guiillain-Barre syndrome,GB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进行性神 经病性肌萎缩( Charcot-Marie-Tooth , CMT )病、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 pain syndrome-Ⅰ,CRPS-Ⅰ)和缺血 性神经病变等。 放疗后神经丛病、神经根病(颈、胸或腰骶)、 压迫性脊髓病、放射后脊髓病
抗癫痫药物—钠通道阻滞药
拉莫三秦(lamotrigine)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抑制周围神经产生 的异位冲动,减少中枢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天冬 氨酸的释放。 300-400mg/day,治疗中枢性疼痛以及三叉神经 痛 效果明确。 有研究报道拉莫三秦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枢性疼痛、HIV-相关神经病变有效果。 拉莫三秦的缺点是出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和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
抗癫痫药物—钠通道阻滞药
苯妥英钠(phenytoin)
剂量200-300mg/day。
缺点是其复杂的代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剂量神经毒作用和对心脏传导作用的影响。
神经病理性疼痛1
5.P2X受体 最近的研究证实,伤害性感受与P2X受体有关。
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后,大约有50%的L4、5节段DRG的P2X3 受体亚单位表达减少,胶质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逆转这 种受体下调现象。相反,慢性压迫损伤坐骨神经时,则可增 加中小型DRG神经元阳性P2X3亚单位的数量〔7〕。P2X受 体免疫反应性在脊髓后角同侧也增强,这与脊髓末端初级纤 维的受体上调有关。慢性压迫大鼠下牙槽神经也发现三叉神 经节P2X3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数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在神经 损伤位点,异位嘌呤能神经敏感性增强,导致P2X受体上调 所致。这种作用可被P2受体拮抗剂所阻滞。在神经病理性疼 痛时,交感神经可发新芽与DRG神经元接触,交感神经末梢 释放的ATP可激活DRG胞体P2X受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ATP能够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共释放,激活DRG感觉神 经元引发疼痛。另外,ATP与GABA共释放也可能与痛觉过 敏和神经病理状态有关。
3.解剖重构 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感受器的功能特性、轴
突大小、有无髓鞘、脊神经节细胞的化学类型及其中枢末 梢在脊髓后角内的分布等是相对高度有序的。正常情况下, 无髓C类传入纤维大多是多觉伤害性感受器,其中枢末梢 终止于脊髓后角浅层(Ⅰ、Ⅱ层);细的有髓Aδ纤维主要 是高阈值机械感受器和机械-热感受器,其末梢分布在脊髓 后角第Ⅰ、Ⅲ和V层。粗大的有髓纤维则分布于Ⅲ~Ⅵ层。 Aβ和Aδ的中枢末梢均达不到第Ⅱ层。研究发现,周围神经 损伤可导致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后角分布的改变,从而导 致神经元回路的重组。低阈值的Aβ纤维末梢可异常地进入 脊髓后角第Ⅱ层(胶质区),并与该层神经元建立突触联 系。这些改变是Aβ传入纤维致痛的解剖和化学基础。Aβ纤 维占据C纤维的突触部位和原本与C纤维构成突触的神经元 发生新的突触联系,激活原本仅对高阈值C纤维传入反应 的神经元,从而改变了脊髓后角神经元对感觉信息的传递 和整合,导致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常见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特点
三叉神经痛
01
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痛,可伴有
扳机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02
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表现为局部阵发
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等。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03
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疼痛和(或)感觉异常,疼痛呈刺痛、
灼痛、钻凿痛等。
04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改善生活质量。
长期随访管理和效果评价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定期评估患者疼 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加强医患沟通,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提高患者满意度。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优化治疗效果。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不 断验证和完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策略。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01
02
03
发病率高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人群中 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诊断困难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复杂多样,诊断过程中存 在诸多挑战。
治疗手段有限
当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 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且 效果因人而异。
国内外相关指南对比分析
国外指南
国外已有多部神经病理性 疼痛相关指南,内容丰富 、体系完善,具有较高的 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思路与方法
思路
首先排除非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局部炎症、肿瘤等引起的疼痛;其次,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伴随 症状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最后,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
方法
包括详细问诊、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 传导速度等有助于明确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排除肿瘤、炎症等器 质性病变。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疼痛性神经病变、带状疱疹、椎间盘突出、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头部创伤或中风等。
定义和分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首次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或功能障碍引发或诱发的疼痛。
2008年被修改为:由影响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引起的疼痛。
2011年以来神经病理性疼痛被正式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
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现被称为第三种疼痛类型,包括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
2017年,IASP对慢性疼痛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现已纳入世卫组织的《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11)。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外周痛和中枢痛,包括9种情况,如神经原发性疼痛、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痛病变或脊髓损伤痛(图1)。
图1 神经病理性疼痛部分分类每种疾病都是更详细的内容模型的一部分,该模型描述支持明确诊断的调查,包含疼痛严重程度、时间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代码。
这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与炎症有关)包括术后疼痛,急性坐骨神经痛,或急性带状疱疹,以及其他少见的情况,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COVID-19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在COVID-19大流行早期,除嗅觉和听力丧失外,还出现COVID-19相关的急性神经表现,包括癫痫、中风或脑炎。
尤其是在急性期,约70%的COVID-19感染者(包括轻度至中度病例)受到疼痛的影响,通常包括肌痛和头痛。
重症COVID-19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包括全身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通过神经侵犯造成的直接神经损伤,使人体缺失神经保护和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COVID-19的长期神经后遗症在非住院患者中也有提到,包括疼痛、偏头痛和认知障碍,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外周神经系统障碍、癫痫、锥体外系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六)其他
❖对于顽固性疼痛患者,也可考虑脊髓电 刺激疗法,或鞘内给药甚至手术治疗。
❖PHN的预防重点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 的及时和彻底治疗,急性期在抗病毒治 疗的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控制疼痛, 如超激光照射、神经阻滞等,以期阻断 其向慢性期的迁延和降低PHN的发生率。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Ⅱ期(营养障碍期或缺血期) 受伤3 个月后,疼痛加剧,呈弥漫和持续性烧 灼痛,向周围扩散。皮肤发白、干燥, 皮下组织、关节以及肌肉均可出现萎缩, 头发脱落,指(趾)甲变脆和变形。
❖Ⅲ期(萎缩期) 各种治疗对疼痛均无 效,形成恶性循环,临床和X线检查均 提示广泛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一般先肌注弥可保500µg,每日或隔日1 次,1~2个月后改为口服弥可保500µg, 每日3次。不良反应少,偶有皮疹或胃 肠道反应,停药后消失。
❖另外,还可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 (或)氯胺酮。阿片类药物如美沙酮 (methadone)5~10mg在曲马多等无效时 可考虑应用。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定义及分期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的急性 痛(即带状疱疹性疼痛,HP)与带状疱 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 neuralgia, PHN)是依据疼痛持续时间长短来划分 的。Dworkin and Portenoy于1994年提 出将HZ和PHN分为三个时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二)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是治疗 PHN的有效方法,在给予药物疗法的同 时即应进行病变部位的神经阻滞治疗, 以迅速缓解疼痛。对颜面部、头颈部及 上肢的PHN,可选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胸腰段的PHN可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或同 节段交感神经丛阻滞,但应注意避免损 伤周围重要结构。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相关镇痛药物研发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相关镇痛药物研发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疼痛,全球约有6% ~8%的人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常伴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以及腺体中,在胚胎发育、免疫调节、造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NGF及其受体已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人源化NGF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就目前NGF参与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具体机制和调节NGF的镇痛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疼痛研究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 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1.1 神经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胚胎和幼年动物体内,NGF主要由靶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和血管组织)内神经合成分泌,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分化和损伤修复;正常成年机体内中枢和外周神经纤维的生存不依赖于NGF,神经系统内NGF蛋白水平极低,而损伤、炎症等情况下炎症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施旺细胞(Schwann cell)、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结缔组织、肌肉细胞等可大量分泌NGF,调节免疫反应,促进损伤修复,维持机体稳态。
研究发现,NGF的异常表达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
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instruction injury,CCI)[1]、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2]、紫杉醇[3]等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NGF蛋白水平异常升高,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4] NGF表达上调。
其中,在CC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术侧坐骨神经[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6]、脊髓背角[7] NGF蛋白或转录水平均显著增高。
神经病理性疼痛ppt课件
• CCR2敲除小鼠部分神经损伤后无痛敏表现。 IL-1β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NGF 使伤害感受器致敏。
精选ppt
29
二、发生机制
• TNFα能够激活伤害感受器,超前镇痛时 抑制TNFα可以阻断NRG细胞MAPK38激酶 的磷酸化。
精选ppt
12
一、病因
• 老年患者中,带状疱疹很容易形成慢性神 经病理性疼痛
• 带状疱疹治疗后神经痛的危险与患者年龄 呈正比,因此,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对 带状疱疹感染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用 抗病毒和疼痛治疗。
精选ppt
13
一、病因
• 多发神经病变可以产生典型的袜套和手套 样疼痛分布。
• 患者起初常常主诉足部烧灼感。多发神经 病变的损伤部位是疼痛通路中产生疼痛的 薄髓或无髓神经纤维。
• 神经损伤后迅速激活小胶质细胞内的ERK 激酶,此过程由多种因素参与,活化的小 胶质细胞生成细胞毒性IL-1、IL-6、TNFα、 氧化亚氮、兴奋性氨基酸及前列腺素等。
精选ppt
30
三、诊断
• 神经病理性疼痛尚无严格的诊断标准。 •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如果伴随神经异常
(尤其是感觉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神经病理 性因素。 • 神经损伤病史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 性,询问既往创伤史包括所接受的手术史。
精选ppt
18
NPP的中枢机制
• 1、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 • 2、中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下降 • 3、Aβ纤维长芽 • 4、下行异化系统激活 • 5、脑部高位中枢敏化 • 6、胶质细胞的激活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西医诊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西医诊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本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是由多种不同疾病和损害诱发的综合征,包含了一百多种临床疾病,一旦发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由于其病理机制复杂,患者因个人机体及其他因素影响发病机理更是复杂,在临床中经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治疗不恰当、不充分等问题,患者不能明确知晓问题产生原因,对治疗依从性较差。
只有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分类、临床表现等有一个基本了解,知晓中西医诊疗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分类及主要症状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症状, 2008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提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为3.3%至8.2%,但其发病机制复杂,包含组织、细胞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如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异常、肿瘤、营养代谢异常等,不同疾病发病率各不相同,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性的系统性研究。
按照其病因及病区可知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为普遍,一般主要表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三叉神经痛等;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有脑卒中后疼痛、缺血性脊髓病疼痛、幻肢痛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程较为漫长,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去除病因,疼痛症状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存在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感觉异常等表现,其中,痛觉过敏较为常见,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具体疼痛表现较为多样,包含电击样、烧灼样、针刺样及牵拉样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痛苦。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1)病史显示存在因神经损害导致的感觉异常;(2)疼痛区域在神经解剖分布范围内;(3)至少有一次检查证明疼痛区域符合神经分布;(4)至少存在一项辅助检查证实患者存在神经损害。
以上四种皆包含在内,可确定为该病;包含三种,则说明有可能,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诊断;符合前两种,也说明有可能,需要再次检查和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课件
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通过感觉和观察无法获得的信息 进行体格检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神经 病理性疼痛。
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使用影像学检查,例如核磁共 振和CT扫描等,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神经生理学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神经病理性疼 痛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
有许多不同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 疼痛,包括镇痛剂、抗抑郁剂等。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从 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靶向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特定类型的神经 病理性疼痛,例如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神经炎 性疼痛。
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
有些患者必须通过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来缓 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
1
注意姿势和运动方法
了解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法,可以帮助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损伤性 疼痛
由于组织损伤等原 因引起的疼痛,例 如创伤后遗症引起 的疼痛。
神经压迫性 疼痛
由于神经被压迫引 起的疼痛,例如坐 骨神经受压疼痛。
神经缺血性 疼痛
由于血液循环不良 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例如心绞痛引起的 胸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症状及疼痛史的收集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 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性质和强度等信息。
《神经病理性疼痛》PPT 课件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 巨大影响。本课件旨在提供关于疼痛的各种信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神 经病理性疼痛。
什么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1 定义
神经病理性疼痛指的 是因神经系统结构和 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疼 痛疾病,与初始刺激 无关,可以持续很长 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引发一系列功能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1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引发一系列功能改变2
睡眠困难
60 55 39 36 33 27 1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一 般 人 群 患 病 率
英国 3.0 法国 2.5 德国 4.0 西班牙 2.1
(百万人)
无力 困倦 注意力集中困难 抑郁 焦虑 食欲不振
1. Raymond L. Rosales, et al. School of neurpathic pain: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08:12 2. Meyer-Rosberg et al. Eur J Pain. 2001;5:379-389
痛觉的上行传导和下行调节通路
痛觉受上行和下行通路的调节:
• 上行传导通路主要有两条:
– 脊髓丘脑通路(主要通路):主要负责疼痛的感知和辨别(疼痛部位和类型) – 脊髓脑桥臂旁核通路:主要负责疼痛相关的情感,动机和厌恶等情绪Βιβλιοθήκη 即情感改变是和 疼痛相辅相成的
•
下行调节通路主要有两条:
– 来自大脑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路和中缝核的五羟色胺通路汇聚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 腹内侧网状结构----脊髓 – 下行抑制系统:减弱疼痛信号 – 下行易化系统:放大疼痛信号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刺激诱发的疼痛由机械的、温度的或化学的刺激所引发。
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指对正常情况下能引起疼痛刺激的 疼痛反应增强。异常疼痛(allodynia)是指由正常情况下不能 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这暗示着在感觉性质上的 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异常感觉区域应该合乎神经解剖的分 布、与确定的损伤部位一致 对于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应该对运动、感觉 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其中感觉神经功能的评估 是十分重要的
边缘皮层
下行调节
上行传 入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 整合
脊髓背角
背根神经节
痛觉上行传递
痛觉传感
外周神经
损伤
外周伤害性感受器
1. Stephen P.Hunt et al. NEUROSCIENCE.NATURE REVIEWS.2010:83-91 2.Michael Costigan,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0;1(3):pp 35-44
疼痛是第 5大生命体征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学会大会
4
疼痛分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
如: 周围性
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 疼痛并存
伤害感受性疼痛
• • • •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术后神经病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
福建省人民医院 姚东文
目录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传导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
国际疼痛研究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NPP) 定义 为: 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 它属于慢性疼痛,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 觉异常等临床特征,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感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血管病(如卒中) 神经 受压迫神经创伤和癌症等。
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觉超敏
神经损伤 上行传入
疼痛
下行调节
脊髓
脑干
丘脑
目录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传导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
详细的病史询问、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系统检查、 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为自发性(与刺激无关或自发性疼痛)或刺 激所引发(刺激相关的或刺激诱发的疼痛) 自发性疼痛常被描述为持续的灼热感,但也可为间断的刺痛、 撕裂样痛、触电样疼痛或感觉迟钝(dysesthesias)(患者常诉 说麻木)、感觉异常(paraesthesias)(不正常的但非不愉快 的感觉)
如:
如:
创伤后神经病变
• • • •
腰背神经根病所致疼痛 颈神经根病 癌痛 腕管综合征
• • • •
炎性疼痛 骨折后肢体疼痛 骨关节炎的关节痛 术后内脏痛
中枢性
疼痛的描述1
• 卒中后神经痛
疼痛的描述1
• 锐痛 • 搏动样跳痛
• 灼烧感 • 麻刺感 • 对针刺觉或温度觉的超敏反应
Raja SN, et al. in Wall PD, Melzack R (Eds). Textbook of pain. 4th Ed. 1999.;11-57
Adapted from Gottschalk A, Smith DS. Am Fam Physician. 2001;63:1979-84. Hunt SP, Mantyh PW. The molecular dynamics of pain control. Nat Rev Neurosci. 2001;2:83-91. Scholz J, Woolf CJ. Can we conquer pain? Nature Neurosci 2002;5:1062-1067.
%
相关症状导致中至重度不适的患者比例(%)
目录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传导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疼痛的发生过程
情绪/睡眠
边缘系统
疼痛
感觉皮层
痛觉受上行和下行通路的调节 疼痛传导4阶梯:
脊髓背角是伤害性刺激进入 中枢的第一站,且对局部和 下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下行痛觉调控
疼痛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导
正常生理性/实验性疼痛发生过程示意图
明显的损伤
疼痛
脊髓
脑干
丘脑
痛觉传导通路
边缘皮层
感觉皮层
丘脑
下行调节
上行传入
中枢
脑干
外周神经
背根神经节
脊髓
外周
1. Allan gottschalk. et al.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1(63):1979-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