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2月14日导学案+作业
三年级语文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归纳导学案
导学时间:2020年2月14日导学案总课时: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题
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归纳
教学目标
1、归纳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2、通过句子练习,加强对冒号和引号用法记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人
唐亚兰
导
学
内
容
标点,注意提示,不要把引号加错了位置。
(1)提示语在前面,“说”的后面打冒号。
①妈妈好奇地问 这是谁送的礼物呀 这么精致
② 没 没看见 我低着头 红着脸回答。
导学方法指导:
②我伤心极了 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 美美 你醒醒 你醒醒
(2)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打逗号。
① 是你吗 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 红红 快回来吧 我们找你一天了
② 孩子 别难过 老师抚摸着我的头 关切地说 以后 我就是你的妈妈
(3)提示语在最后,“说”的后面打句号。
① 孩子 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 列宁着急地说
三年级语文古诗及句式转换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古诗及句式转换导学案
时间:2020年2月14日
课前准备:准备一本线上学习作业本(开学后上交)
复习内容:古诗两首、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学习目标:复习并进行一定拓展。
学习过程:①复习语文教材;②完成线上作业。
一、复习古诗。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未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将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王小明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这样糊里湖涂地背,没有用。
4、你们没见过这样的老师。
5、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高三语文)议论文写作训练导学案+课后作业
议论文写作训练导学案一、作文材料(2018届扬州市三模)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二、审读及立意指导1.审题一:抓住核心概念2.审题二:逐句解读材料3.稳妥立意4.寻找切口三、素材运用:1.论名声[德]叔本华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
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
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
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
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
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
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
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
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
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
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
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导学案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重难点:一、写作背景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传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二、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
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
”仕途无望,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死后由群伎合金才得以入葬。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三、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云树绕堤沙(名词作形容词,高耸入云的)2.嬉嬉钓叟莲娃(名词作动词,采莲)3.异日图将好景(名词作动词,画出美景图)【古今异义】1.有三秋桂子古义:指农历九月。
今义:秋收、秋耕、秋播的合称。
2.嬉嬉钓叟莲娃古义:戏乐的样子。
今义:游戏,玩耍。
练习题:1.记字音①参差()②天堑()③珠玑()④叠巘()⑤羌管()⑥怆然()⑦豆蔻()⑧窥江()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________②千骑拥高牙拥:________③异日图将好景图:________④解鞍少驻初程少:________⑤荠麦弥望望:________⑥算而今,重到须惊算:________3.一词多义1.形①东南形胜()②因势象形()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以己之长,形人之短()2.将①异日图将好景()②出郭相扶将()③天将降大任()④将百万之众()3.望①荠麦弥望()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七月既望()4.过①予过维扬()②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③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④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⑧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5.兵①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②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③悉使羸兵负草填之()④将军起兵江东()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C.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D.户盈罗绮遍身罗绮者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归去凤池夸B.钱塘自古繁华C.参差十万人家D.烟柳画桥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学生版)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学案编写:东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2020年03月14日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2.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知常识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2.元杂剧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遵循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杂剧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戏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
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两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
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2)音乐:在音乐上,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子分许多宫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
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
(3)角色:在角色分工上,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在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23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傅珪传》导学案
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高考文言文训练(23)教师版主备人:岳成坤审核人:使用时间第14周(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16全国三卷】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一.整体感知,思路梳理:【练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
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高考复习:语言得体导学案
语言得体导学案一、高考典题感知【高考真题】(2021高考全国1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 这个语境。
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用于此处不得体。
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
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
不得体。
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
“家大舍小令外人”二、【技法指导】【例1】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
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各说些什么?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1)对家长说:(2)对老师说:(3)对同学说:① 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②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一定要用最灿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精彩!③ 我们一定不骄不躁,决不后退,用辛勤的汗水为母校增光!A 、① ③ ② B、① ② ③ C、② ① ③ D、③ ② ①技法小结:【例2】请根据下面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1)1978年8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
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就下起了大雨。
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贵宾室。
学习主题四文言断句主观题(导学案)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学习主题四文言断句主观题制作:谢学意【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的“三原则”(三步走)和抓“七标志”等文言断句方法;2.运用上述文言断句方法,做好文言断句主观题。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A(笑):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A(哭):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考点解读2023年、2024年高考全国四套卷,均将断句题由客观题改为了主观题,考生不再能通过排除法来四选一,看似难度加大了,实则难度变小,因为断句只有三处,句子相对较短,字数30字左右,需要断句位置用字母标识,考生只需在相应字母处涂黑,而以前的客观题是7处以上的停顿,句子很长,而且变化也复杂,现在变成主观题三处停顿,实际上降低了难度。
◆自主学习记录疑难(学生用时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1.熟记并掌握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走”)、及“六抓”文言断句实用技巧(实质为抓“七标志”):《新考案》P187-190。
2.“三步走”:断句核心:整体把握文意第一步:通读全段,弄懂大意。
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由大到小,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标志”,寻找方法。
3.文言文断句的“七标志”:标志一:名词和代词;标志二:动词和形容词;标志三:虚词;标志四:对话词;标志五:句式特点;标志六:常用修辞;标志七:结构对称提醒:利用“三动”草稿本,动脑、动手,圈画、记录疑难问题。
疑难①:疑难②:◆整理疑难教师答疑(学生用时5分钟,教师整理问题)提醒:小组长整理记录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给老师。
疑难①:疑难②:◆重点检测教师答疑(老师提问,学生作答)1.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2.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文言文基础知识及拓展训练 导学案
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教师版【学习目标】1、读懂文本,理解大意,梳理思路;2、积累常见文言现象,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一.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
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我与地坛》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裂缝照进一束光,光亮指引人生路——《我与地坛》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及更深入地理解作者。
二、情境创设。
今年12月31日是史铁生去世14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史铁生,学校摄影协会正在筹拍一部改编自《我与地坛》微电影,通过拍摄,回顾史铁生的人生之路,邀请同学们担任编剧。
请从课文中选取描写地坛之景和史铁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片段,写成拍摄脚本。
三、课堂过程学习任务一:走进文本,朗读文段,找出描写地坛景物(3处写景)和史铁生回忆与母亲相处(2处场景)的片段。
活动1:各小组发言.....,说一说本小组所找到的片段,本小组的其他同学齐读。
活动2:各组小组长聚集讨论,..........选择本小组需要拍摄的片段,各小组所选片段不重复。
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活动1:各小组组员针对本组所选片段认真研读,共同探讨,分析片段。
(提示:学生可以自行提出本组所要探讨的问题,也可以参照老师所给的问题提示)问题提示:1.写景片段:描写了地坛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时他在想什么?2.写我与母亲相处的片段:描写了我与母亲相处的什么场景?对母亲的这一人物作了哪些细节描写?活动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说说小组拍摄此片段的理由和想法。
1.分析描写地坛的景物片段:片段1:(第3自然段)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片段2:(第5自然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故乡导学案
《故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学习运用对照手法表达小说的主题
二、知识链接:
1. 时代背景:小说写于1921年1 月。
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多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混战不已。
各地的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定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的扎挣,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
《故乡》描画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
2.写作背景: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三、学习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划分成几个层次?
2..析读,品人物
(1)读课文,划出闰土变化的相关语句。
(独学)
(2)闰土变化的原因?(小组讨论)
(3)能力迁移训练:(独学、小组讨论)
杨二嫂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四、思考探究:
作者用对照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 夙夜(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奖率三军:临表涕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遂许先帝以驱驰:不宜异同:词类活用:深入不毛:以光先帝遗德:亲贤臣,远小人:此皆良实:攘除奸凶:2.一词多义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恐托付不效:道①而中道崩殂:②咨诹善道:论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②每与臣论此事:无①若无兴德之言: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品行③必能使行阵和睦:益①有所广益:②斟酌损益: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以伤先帝之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
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
失义,。
陟罚臧否:陟,。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简拔:性行淑均:淑,;均,行阵和睦:行伍,。
躬耕:不求闻达于诸侯:尔来: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臣本布衣:猥自枉屈:猥,。
枉屈,。
尔来:夙夜:攘除奸凶: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①以光先帝遗德:②以塞忠谏之路:③受命以来:④咨臣以当世之事: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⑦先帝不以臣卑鄙: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②然后施行:于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还于旧都:为①俱为一体: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二轮复习导学案6-文言翻译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6)文言翻译活动时间:月日班级:姓名:学号:【导学目标】1.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导学方案】一、生成梳理[专题背景]《考试说明》明确了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可以借助成分分析法直接加以辨析的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中的虚词位置不当等。
[真题自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012江苏卷)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译文:2.(2011江苏卷)陈公弼传(苏轼)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觋:xí男巫】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3分)译文:3、(2010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谢氏)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⑶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3分)译文:二、学生探疑[考题探究]想一想:高考要求翻译的句子具备怎样的特点?[考点突破][例1](2012天津卷)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例1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句译文:[例2](2012山东卷)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基础知识及拓展训练 导学案
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教师版【学习目标】1、读懂文本,理解大意,梳理思路;2、积累常见文言现象,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
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一.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高三语文)2月7日导学案+作业
附2:上善若水
张笑天
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
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百姓飨其利”。
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
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第14课背影(导学案)(教师版)
第14课《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父亲”形象。
2.感受“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3.品味质朴而又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1.感知“父亲”形象,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2.品味质朴、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特点。
【学习过程】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1948年8月),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写作背景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
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字词积累读准字音:迂.腐(yū)擦拭.(shì)游逛.(guàng)满院狼藉.(jí)交卸.(xiè)簌.簌(sù)蹒跚..(pán shān)祸.不单行(huò)搀.扶(chān)马褂.(guà)踌躇..(chóu chú)不能自已.(yǐ)赋.闲(fù)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触.目伤怀(chù)理解词义: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典,当。
质,抵押。
赋闲:失业在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导学案
(2)可以独飨白粲。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方法总结
结
构
分
析
法
典型例题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方法总结
语
境
分
析
法
典型例题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每日一记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词意义的方法。
通假字推断法
典
型
例
题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风吹草低见牛羊
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颜回,二十九,蚤死。
(04湖北)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方法总结
语
法
分
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文言实词辨析
课型
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2.突破方法,掌握技巧,加强训练。
考点
解读
及
应对
方法
《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充分利用早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
方法
总结
反思
质疑
学
以
致
用
(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14 回忆我的母亲课题回忆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
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读准字音溺.死(nì)私塾.(shú)劳碌.(lù)和蔼.(ǎi)迁徙.(xǐ)佃.农(diàn)管束.(shù)祖籍.(jí)慰勉..(wèi miǎn)韶.关(sháo)衙.门(yá)外甥.(shenɡ)妯娌..(zhóu li)周济.(jì)不辍.(chuò)为富不仁.(rén)辨清字形碌(lù)忙碌塾(shú)私塾禄(lù)俸禄熟(shú)熟悉辍(chuò)辍学豌(wān)豌豆掇(duō)拾掇蜿(wān)蜿蜒啜(chuò)啜泣惋(wǎn)惋惜缀(zhuì)点缀婉(wǎn)婉约理解词语客籍人:一般指整村整族从外地迁徙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核心概念导学
一、复习回顾
1、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分类指导和基本方法(一轮复习的相关资料)
2、议论文写作核心概念(关键词)的解释与界定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复习期中考试范文《沙拉里的牛油果》、一模考试范文《以身代言》
评语:本文拟题以形象说理取胜。
开篇富有生活趣味。
关于“配合”的内涵,文章分析了配合需要与世交往、配合允许差异存在、配合不可盲目从众三个配合非常恰当的分论点,有一定思想深度。
倒数第二节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再次明晰概念。
最后以牛油果和沙拉的配合作结,呼应开头,再次点题,神完气足。
评语:清晰强调言语解释不如“以身代言”的解释;先破后立,论据贴合观点,语言也有力量;“以身代言”具体内涵及做法的阐释稍欠丰富。
二、关于审题立意
(1)“四清法”审题,提取核心词
[例1](2020·扬州期中)
棋盘上,每枚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且各具特点。
但彼此配合,方能使车更勇、马更灵、相更稳、炮更猛……从而下出完美的棋局。
人、事、物莫不如此。
思考:写作主体对象是谁?
记录:
(2)核心词的解释和界定
[例2](2020·扬州一模)
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往往需要作出解释。
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思考:材料中的“解释”需要如何解释和界定。
记录:
1.
2.
3.
4.
评语:清晰强调言语解释不如“以身代言”的解释;先破后立,论据贴合观点,语言也有力量;“以身代言”具体内涵及做法的阐释稍欠丰富。
(3)打开立意的方法:
方法一:
一般材料由几部分组成,需再次逐句(段)概括材料,仔细研读核心词在每一句中的价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例3] (2019·扬州高二期末)
当下,自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
自媒体平台丰富,包括微博、微信、论坛、抖音等。
因为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接收信息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自媒体的发布者众多、受众群广泛。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有着种种隐忧。
思考:材料的核心词是什么?概括该核心词与材料的每个部分的关系?
方法二: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例4] (2018·高考全国卷Ⅱ)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思考: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沃德能力排众议的力量来自何处?
立意一:
问为什么沃德“注意弹痕少的部位”的观点是正确的?
立意二:
方法三:
包含诗歌、比喻、寓意类的,应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化抽象为具体。
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刻地立意。
[例5] (2019·江苏卷)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思考:水、盐、味想表达什么?单纯是写味蕾感知的味道吗?
[例6] (2017·江苏卷)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思考:材料中的“车”和上例中的“水”“盐”作用是一样的吗?
方法四:
有时材料中给出相互矛盾的观点,那么审题时则可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探究双方观点的合理性、片面性及互补性。
在辩证分析中,引申出自己立意主旨。
[例7] (2016·高考江苏卷)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思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矛盾吗?哪一个你更有话说?
(4)总结与提醒:
核心词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
核心词通常表现为:主要的动词,比喻句中的喻体,反复出现的词语,总结或评论性的词语。
但是,审读材料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核心词上,而是要探求核心词与句子前后、整体的关联,必须立足材料的整体情境,并对关键词进行必要、合理的解释。
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核心概念作业
[练1] (2016·高考浙江卷)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①材料中的核心词是什么?概括该核心词与材料的每个部分的关系。
②材料中的哪两个关键词之间存在矛盾的关系?
③写出不少于2条立意。
[练2] (2020·苏州期初)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培根也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
①材料中的核心词是什么?概括该核心词与材料的每个部分的关系。
②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怎么发问?据此写出不少于2条立意。
③对核心概念进行外延(有哪些)分析,我们可以怎样分类?写出不少于2条立意。
[练3] (2018·南京三模)
生活中少不了游戏。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处事方式,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游戏,有的需要积极投入,有的则要保持距离。
①材料中的核心词是什么?概括该核心词与材料的每个部分的关系。
②材料中对关键词做了简要解释和分类,请选择一个进行更为具体的解释。
(如,游戏是一种……的人生态度)
③自行选择一个合适的立意,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开头片段。
必须包含标题和对相关概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