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邹韬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处理教材的方法——语用型文本处理一例

——文本特质再谈

区里教研,有老师上公开课,课题是苏版八上第二单元的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我感觉这位老师上得很努力,拼命挖掘主题思想。也恰恰在挖掘的时候出了问题,上得比较复杂,收课很仓促。我后来跟我校的年轻老师说课,反复再强调了一个观点:没有必要把所有文本都当做主题型文本来对待。

比如这篇《我的母亲》。我挺喜欢的,觉得写得不错,真挚,深情,朴素。把平凡人写出了精神,就是好文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绝对算不了“经典”。既没有主题多元的深度,也无谋篇布局的太多佳处。这种文本,至多算是收拾得齐整的邻家姑娘,不用花费太多功夫去琢磨研究。我觉得,作为写作型文本或者语用型文本来处理比较轻松。

我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上的时候,就是作为语用型文本在处理了。这也是一种思路。

一节课。就做了一件事,让学生为四件事拟小标题,师生评价小标题,重改小标题。围绕着小标题做事是手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训练准确概括的能力。

比如在1班,就是我教的基础比较弱的那个班,默读之后,我请了7个同学到讲台上去拟小标题,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拟。这七个同学,当然囊括了班上的各种语文水平。

我的要求很明确,写在黑板上:

静读《我的母亲》,概括文中四件事:

一、四个小标题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

二、小标题不仅能够概括事件,而且最好能够表现母亲的特点

和作者的情怀。

这个练习相当于主问题设计吧。你一边评价一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一举几得。

学生的“作品”非常有意思。

比如基础差的简直摸门不着。他们无法抓出一个事件的核心信息,拟的小标题或者重心失衡,或者字数不对称。比如下边的。(数

字是我和学生给这个标题评的分。总分3分。3分为满分。2分为基本合格。1分就是不及格了。)

第一类(最差类):

与母亲巡阅1

听母亲讲故事2

同母亲哭泣1

看母亲做鞋1

和母亲过节0

看人读小说0

希望我上进0

流汗做布鞋1

元宵过节0

善诱良师0

打子饮泣1

深夜不休1

(这个孩子的语言素养还是不错的,但显然读懂文段的能力比较弱,犯了核心信息偏离的错误。)

中等和中等偏上水平的大部分能够准确概括,但有极个别把握不准的。比如:

第二类(中等水平):

负子看花灯3

深情讲故事3

伤心让挨打2(不是背景交代模糊。第三件事确实比较难。)

夏夜做布鞋3

母亲抱我赏花灯3(出了字数的问题)

看母亲讲小说3

母亲与我同哭1

深夜为我缝纫3

语言素养好的同学很了不起,同样的时间,他们的作品很准确,还有文学味儿。比如:

第三类(最佳类):

负子赏灯3

娓娓诱读3

泪赞打子3

夏夜缝纫3

元夜背我看花灯3

深情讲述小故事3

背书挨打母流泪3

夏日彻夜做女工3

在经过一番点评之后,我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把事件概括出来,这很棒。但大部分只达到了老师的一半要求。我们现在提升一点点要求,在这些标题上再加点儿文字,争取把母亲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也表达出来。

这就难了。比如第一件事,学生很难体会出这件事中的精髓:精髓不在于母亲背我去看花灯,其动人之处在于“我从朦胧中醒来”,马上就“瞥见”母亲进来了。这些细节很微妙,也很含糊,不细细体会是出不来的。所以,你得组织学生再学习,再体会才行。

通过努力,一个孩子这样完善刚才的小标题:

负子赏灯殷勤细致

娓娓诱读深情并茂

泪赞打子母子同心

夏夜缝纫含辛茹苦

好了。到这个地步,成了。我觉得,学到这个地步,可以了。

这就是语用型文本的教材处理方法。很简单,也很扎实。教材中许多文本都可以这样处理。

记住:犯不着课课都抠主题。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也行。主题型文本偶尔可以上成“满汉全席”,但其他文本,要经常做成清淡家常。这样做,可以极大地解放我们自己。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定是课堂教学的康庄大道。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1.在范读引导中进入文本情境;

2.适当穿插原文内容,丰满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依托探究“亲情人物”的写法,在品读细节中感悟母亲的心灵世界。

教学目标:

1.走进作者再现的场景中,体悟作者的真情独白,理解一个伟大母亲的情怀。

2.研读文本的叙事写人方式,感悟在细节的描写中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3.品味质朴的语言中流动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特定情境下母亲的形象与情怀。

2.把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静听录音,圈画讨论。

活动一:圈画作者对母亲概括性的介绍和评价的段落和句子,并说说阅读感受。

活动二:作者回忆了和母亲在一起的哪些事情,作者内心有哪些感受?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亲情人物”写法专题探究。

活动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二:交流探究成果,归纳“亲情人物”写法要点。

▲讨论、拓展。

现在重新审视作者所说的,母亲“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结、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