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概况,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三江源地区作为高原湿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学会分析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高原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出三江是哪三条大河的发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地区成为大河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建设良好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三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难点三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播放三江地区的纪录片进行导入。
第一封信:赏三江之景很快,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省,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的信。
来信的内容如下:你好!我是来自于三江地区的小朋友卓玛,很高兴认识你。
我的家乡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地区,它是个很美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还特地拍了几张家乡的风景照送给你,留作纪念。
呵呵,最后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的家乡为什么叫三江吗?回信:品三江之名师:欣赏完照片之后,小明赶紧找来了一幅中国地图,查找三江地区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明找到原因吗?多媒体展示“三江地区的地形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三江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区、黄河区、澜沧江区的总称。
展示阅读材料:中华水塔三江地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一样,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不断地向中下游地区输水。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设计说明本课先讲授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中华水塔得名的由来以及对中国河流水源补给的特点,最后说明高寒环境形成的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确定三江源的位置,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2.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3.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学习情境2023年9月21日,由青海省水利厅主办的“守护三江源”河湖长制媒体行活动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启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雪山连绵、冰川高悬的江河之源。
二、预习检查三江源的位置、范围和美称。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续表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了解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份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七、作业布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两部分,有余力的同学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重要性。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独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3.理解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利用方式。
教学重难点1.高原湿地的类型与分类方法;2.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和利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并概括地球的主要陆地形态;2.出示一张三江源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定位该地区、了解其基本情况。
讲解(20分钟)高原湿地的类型与分类方法1.1个PPT页2.讲解PPT内容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1.1个PPT页2.讲解PPT内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保护和利用方式1.1个PPT页2.讲解PPT内容练习(25分钟)1.学生自习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什么是高原湿地?有哪些类型?分类方法是什么?•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是什么?•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保护和利用方式有哪些?其意义和效果分别是什么?2.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创作一篇科普文章,介绍高原湿地的特点、保护和利用方式等。
总结(10分钟)1.邀请学生汇报小组成果,让其他学生听取、评价。
2.结合学生创作的文章,引导学生概括高原湿地有哪些生态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式,以及其对环境和当地经济的影响。
作业(5分钟)1.练习册P32教学反思通过该课教学,学生更好地领会了高原湿地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并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
学生结合小组合作,能够主动创作科普文章,更好地表现了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听课效果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针对重难点,采取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3.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准备实例分析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视频,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备人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三江源的位置,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资源多媒体、 ppt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重点难点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生问好组织课堂纪律复习提问 1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学生回答问题为新课做铺垫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营造氛围,让学生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感受三江源的自趣,从而导入新课。
然环境。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讲授新课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情景创设:展示图片“高寒地貌、高原湿地、高原生学生观察,推测这些态”图片来源于哪个地区。
1 、结合地图,你能引导学生判读三猜出为什么叫这个名江源地区的经纬称吗?有哪“三江”?度位置,描绘三江“ 源” 说明什么问源地区的轮廓,进题?而说出其在中国、2、结合地图确定三江青藏地区、青海省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等不同尺度区域内的位置特点。
海陆位置。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3 、描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培养学生的读图“中华水塔”结合课文。
图 9.18 三能力,总结能力。
江源地区的水系,说一说,为什么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水来自哪里?阅读材料:P93 三江源概括总结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读图 9.21 ,这里有哪活动 1探寻黄河的源头些珍惜动物?培养学生读图能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力结合课本内容,说说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三江源地区现在存在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哪些问题?讨论:该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学生总结力地理填充图册同步解析培养学生的总结课堂小结能力巩固练习及时巩固,反馈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板书设计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教学后记知识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水源涵养
-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 保护措施
- 退牧还草
- 湿地恢复
- 保护意义
- 保障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
- 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
【板书设计说明】
1. 整体结构清晰,分为三大部分,便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
2. 突出重点,以关键词和短语概括各部分核心内容。
3.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增强板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题4:介绍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
解答: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退牧还草、湿地恢复、生态移民等。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题5:阐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特点,使学生能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和相互关系。
2. 培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通过讲述该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高原湿地这一特殊地貌的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本节教学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高原湿地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2.难点:三江源地区在我国地理和生态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三江源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区被称为‘高原湿地’吗?”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讲解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草原等景观,以及特有的动物种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水系。
2.了解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3.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必要性。
4.了解三江源地区环境面临的威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探究、读图,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水系。
2.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必要性和措施。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高原湿地环境脆弱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原草甸、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二、新课讲授(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2.中华水塔3.江河水源4.水源调蓄器(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高原湿地(2)水源涵养地(3)重要价值2.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恶化(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3)突出表现3.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目的(2)措施三、课堂小结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这块“净土”不被污染、破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三江源地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三江源地区相关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内容,结合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个地区。
地理三江源教案
地理三江源教案【篇一:《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吴金燕《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二节《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思维目标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地理实践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2.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3.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和方法。
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四)人地观念目标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材设计思路“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上课时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三江源纪念币图片。
问题引领: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哪一地区吗?教师小结和承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
【讲授新课】图片欣赏:读我国河流分布图。
问题引领: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和承转: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湄公河);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说一说:三江源地区对于我国水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4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三江源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以便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如:“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需要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三江源地区的独特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2.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危害。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重要的生态源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三江源地区作为生态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突破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图片: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图片。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独特之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一、江河的源地: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板书: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阅读: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
(板书) 转折: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 4、水源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指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
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
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
(板书)4、水源活动:教材93页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验”地理科学家是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同时从中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转折: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为三大河流的源头,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三江源的环境,保护水源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关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板书: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意义: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讲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展示几组图片: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
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
(板书)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讲述: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
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
转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4、措施与对策: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区,那么你有收获吗?学生分享个人收获,教师适当指导。
教学目标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2.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视频导入,观看三江源野生动物的视频【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
三江源野生动物视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
活动1:定位置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活动2:析命名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
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
活动3:说地位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生: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这里。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活动4:探原因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 ,最终流入大海。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和探究成果,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探黄河源头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
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四川飞人”今日要飞越黄河源头困难重重留悬念应用类比的方法说明科考的艰巨性。
模拟科考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
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
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
生丙: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
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
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等……【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空间。
二,保护三江源之地活动1:明特点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2:看变化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
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
活动3:说影响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小组合作探究一: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二: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生甲: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生乙: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师归纳:师: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水塔”,义不容辞。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饮一江水,就是一家人。
爱护环境,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本节所学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突出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