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中学生入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压力的时期。
而入学适应不良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担忧。
本文将就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1. 情绪不稳定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一个常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
新环境、新同学、新学科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导致情绪的波动。
2. 学习成绩下降由于课程难度加大和学习压力增加,许多中学生在入学初期会遇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
3. 人际关系不佳中学生入学后,需要与新同学、老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造成了人际关系不佳的情况。
4. 生活习惯改变入学后,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时间安排,许多学生因此无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等问题出现。
1. 文化冲击许多中学生在入学后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文化、校园文化和社交文化,这可能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冲击。
2. 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入学适应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适应造成影响。
3. 自我调适能力不足许多中学生在入学后可能由于自身的自我调适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从而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
4. 学业压力过大中学生在入学后,需要面对更大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法适应。
1. 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共同制定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周密的备课学校应该做好入学前的备课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文化、规则和课程,从而减轻学生的入学适应压力。
3. 个性化辅导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缓解情绪、调整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 鼓励激励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5. 开展适应训练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适应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
初一学生的入学适应不良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一学生的入学适应不良问题及应对策略新入学对许多初一学生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果不能够让他们很快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就会出现入学适应不良现象。
入学适应不良是初中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下滑;出现行为问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常见于新生入学和平时转学的过程中,尤其以初一入学时最为普遍、突出。
初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呢?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一)心理准备不足。
由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生活的一大转变。
对学生来说,学校、教师、同学一切都是陌生的。
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且多数学生在家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第一次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熟悉的小学生活和熟悉的同学好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念老师、想同学、思父母,自然也就产生了孤独、焦虑、恐惧、抑郁的不良情绪和其他问题。
(二)教育衔接不到位。
学生进入初一后,课程变多,在校时间变长,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与小学有明显的不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使学生压力过大,适应起来比较困难。
(三)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
小学生还保持着儿童期儿童对父母的态度,依然是依附于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
初中生由于身体的逐步成熟,心理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由于眼界不断地扩大,他们这时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向往脱离家庭,成为自立的大人。
他们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才能成为成人,往往以承担更大任务,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希望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的倾向在增加。
1(四)学生心理特征的差异。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发展水平相对较差、性格拘谨内向、胆小、情绪稳定性差的学生容易出现类似问题。
要解决新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要求初一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①引导新生熟悉并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随着小学生的毕业,中学的大门逐渐向他们敞开。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踏入初中生活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还需要适应更加严格和紧张的学习压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中学生入学后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1.学习成绩下降。
这是适应不良的最常见表现。
中学的内容相对较难,学习任务繁重,对于一些没有充分准备的学生来说,难免会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
2.情绪问题。
中学生入学时,他们可能会失去小学时那些久违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加上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沉、焦虑、孤独等情绪问题。
3.逃课、旷课等行为。
部分中学生因为适应不良,可能会出现逃课、旷课等行为,希望获得一时的解脱和放松。
4.不良行为。
一些中学生由于生活的不顺利,可能会借酒浇愁、打架斗殴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行为不仅会引起法律责任,还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1.对于中学生来说,入学后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新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也往往需要更高的认知水平。
因此,学习压力过大也是导致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
2.非学习因素。
除了学习压力,中学生也面临着各种非学习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交环境、文化差异等等。
3.个人心理状态。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而有的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同时,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自卑等,也可能导致适应不良。
1.家长的作用。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坚强自信,掌握正确的自我调节方法,以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学校的作用。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例如有限度地减轻学习压力、提供心理咨询和卫生服务等。
3.学生的努力。
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培养自信等方式,积极适应新生活,同时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知识。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随着中学阶段的到来,许多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许多学生在初中或高中入学后,往往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
面对新的学校环境、教学方式和同学关系,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孤独、沮丧甚至抑郁。
这种适应不良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学生和学校应该积极应对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多种多样,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但一般而言,适应不良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 抑郁情绪: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沮丧,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他们对新环境和学校生活感到厌倦和不适应。
2. 社交障碍:学生可能会在新环境中感到孤独,难以适应新的同学关系,缺乏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导致社交障碍。
3. 学业困难:部分学生可能由于适应不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情况。
4. 注意力不集中:适应不良的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5. 身心疾病: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等症状,甚至出现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面对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时,学生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缓解适应不良的情况。
1. 学校提供支持: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生支持体系,包括班主任、心理老师、辅导员等,为适应不良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方法。
3. 同侪关系建设: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体活动、社团组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同侪关系的建设,减轻适应不良带来的孤独感。
4. 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学生家长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5. 培养自信心: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增强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1、不愿做。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讲课时学生的举手率很低,而把学生叫起来时发现他们多数会回答。
询问了其它班的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有这种现象的存在。
A同学的父亲是中学的校长,她一向成绩很好,但上课除非是公开课,或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问题,否则她是不会举手发言的。
再后来,她连学校的某些公益活动也不愿参加,与其它班干部的合作也不愉快。
问其原因,她说:“别人都知道,还用问我?”语气中相当的自傲。
2、不敢。
B同学虽是男生,但从小就娇气,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晚上上厕所还要奶奶陪着。
课堂上从不举手,更不用说向教师提问了。
原来,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要家人照顾,而且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父母在外打工,他自然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了。
3、不会安排。
C同学的作业大多数是在交之前10分钟做的。
有一次问他,别人做作业时你干什么呢?他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钢笔坏了,修一下。
”“你不是有好几支钢笔吗?”“嗯……”4、自制力差。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其实这也难怪,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
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
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好习惯。
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各种层次的合格人才,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者的使命。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有违纪行为的学生,特别是农村高中更是如此,如果不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时积累的一些素材,并调查分析目前高中生违纪行为的现状及其成因,以探讨教育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第二讲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初稿)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一)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1、学习适应问题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亦称学习适应不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身心调整,导致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水平的学习干扰现象。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幼儿园的生活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的生活以学习为主,而学习活动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小学生进入小学以后,当他们度过最初的新鲜与好奇期以后,面对的是陌生的物理环境与人际环境,加之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习负担的加重,小学生面临着艰难的心理适应。
新入学儿童容易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加之初次与父母分离,面临陌生的新环境,心理不适应,显得敏感脆弱。
因此对老师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老师能像家长一样既慈祥又有耐心,且容易滋生出对老师的深切的尊敬与崇拜之情。
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观察和体会每一个儿童的内心变化,倾注满腔的爱心与热忱,以春风化雨的热情,细致入微的工作使学生消除对新环境的疑虑与恐怖,体验到学校与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逐渐对学校生活产生依恋和兴趣,克服儿童的依赖、脆弱心理,代之以培养独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但也要注意把热爱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避免偏爱与放任纵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适应是有差别的。
为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良好,教师应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开“小灶",增加学习深度,使其能“吃得饱";对基础差,学得慢者,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查缺补漏,以使其能“吃得了"2、厌学症问题(1)厌学症的表现与特点厌学症又称为学习抑郁症,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无能为力,看不到目标与希望。
有四个特点:第一,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缺乏敏感与好奇心,丧失了自发的学习动力;第二,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得过且过;第三,缺乏意志与毅力,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第四,产生了消极的学习体验,逃避学习情境。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年轻的中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业上的负担、社交上的挑战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帮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孤独、失落,对新环境、新同学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另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如逃课、旷课、与同学之间的冲突等。
这些表现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针对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关注中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中学生自身也应该学会应对压力、化解矛盾,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亲师关系,提供家庭支持建立亲师关系有助于中学生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温馨的环境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适应不良的情绪。
2.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中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心理辅导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舒缓适应不良的情绪。
3.加强团体活动和社交交流学校可以加强团体活动和社交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友谊,并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状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多参加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使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其调适一、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定义学习适应性问题
学习适应性
二、学习技术 三、学习环境
四、心身健康
1、学习热情 2、学习计划 3、听课方法
4、读书和记笔记方法 5、学习技术 6、应试方法
7、家庭环境 8、学校环境 9、朋友关系
10、独立性 11、毅力 12、心身健康
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该测验为文字性质的“纸-笔测验”,适合于小学 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智力筛查之用。测验 内容为60道包括文字、图形、数字方面的备选 题,主要测试中小学生的判断、推理思维的一 般能力。具体题目有: 一、归类求异题: 二、类比推理题: 三、数的运算题: 四、逻辑判断题: 五、数字系列题:
偏科、厌学、自卑、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厌学 学习呼吸放松(吸短呼长,或语言暗示)
建构焦虑等级
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他们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 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 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 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 除。
四、学习适应性调适的模式
(一)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重点是对新的行为结果进行强化,对靶目标予以忽 视。
偏科、厌学、自卑、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如何利用这个模式来处理学习适应性问题?
比如偏科问题: 第一步是明确治疗的靶目标:就是不喜欢某些学科 第二步是监控靶行为:关注靶行为的程度及状态 第三步是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学生乐意学习所偏的课程
学业适应不良
自我效能感 内在动机/成就动机/兴趣/意义 归因理论 个体对环境的知觉
1.选择什么活动 2.付出多少努力 3.在困难前坚持多久 4.设定的目标难度
过去的成绩 替代经验 言语劝说 生理线索
lxq
女性成熟更早 学校学习需要较多言语能力和记忆能力
界定:实际学业成绩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 差距
特征
自我评价低 预期学业与社交失败 对于控制努力的结果感到无助
感到没有选择的自由 设定不现实的目标 对权威采取防卫的态度 感到被排斥被孤立 不愿冒险 采定合理目标很重要 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承受过程中的挫折 享受过程 并非总能完美
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完美主义 承认和接纳高标准带来的焦虑 欣赏完美主义的优点
接纳自己的拖延行为:也许这 是个酝酿的过程
错误也有好处:让我们学到东 西
反思自己获得的成功
学会长时间努力,即使可能失败 理解工作可能需要比自己预计更
早发现、早干预
不良行为特征 技能 人格特征
完美主义
动机 人际因素的影响
拖延
拖延的各种表现
无法集中注意力 时间管理
“我在压力下才能工作。” 害怕失败 完美主义 容易偏离核心任务 寻找惊险刺激 缺乏兴趣、看不到意义
回避批评 反叛 焦虑 期待不明确 抑郁 缺乏技能或经验 时间管理问题
家庭作业记录本 时间规划 活动步骤表
早起上学 放学回家
6:30起床 洗漱 换衣服 吃早点 带书包 出门赶车
家中开辟学习区 设定通常做作业的时间 指导孩子进行计划安排 设定中间休息 协助或检查,但不越俎代庖 称赞表扬孩子的努力
1. 界定该做的是什么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 10% 。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适应不良
少年学生适应不良及矫正南京市孝陵卫中学祁义平一、适应、适应不良所谓适应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言的,系指个体为了在自己与所处的环境之间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关系,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个体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一个连继过程。
适应是指一个适应良好的人所达到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状态。
与适应良好相反,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积极作用环境并改变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妨碍个体从事有效学习和积极的探索。
人格的适应不良一般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圆满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从心理上看,少年适应不良表现在志向水平低,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严重的自卑感,注意力涣散,思维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缺乏责任感;从行为表现上看,违纪现象严重,攻击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校内严重的自我封闭。
二、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来自家庭方面的。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少年的成长过程,其心理和行为表现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家庭的溺爱,家庭教育的专横与放任是少年适应不良的温床。
单亲家庭的少年也易在成长上出现问题。
来自社会方面的。
社会对少年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两方面:传媒及社会实际表现出的价值取向。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一些有悖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信息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社会实际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青少年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严重脱节,造成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初期的青少年深刻的心理冲突。
这对少年适应不良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来自学校内部的。
学业成绩低下容易造成少年适应不良。
因为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坏是自我评价和学校对其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学业成绩低下的,出现适应不良问题较多。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他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是他在某个班集体中所处地位的象征。
如果在班集体中无地位可言,没有自我展现的机会,他可能会从其他方面来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但他可能不会是努力进取,而是背道而驰,投向他的同类,寻找自我放松、无纪律约束、无学业压力的地方自我展现。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入学适应不良是一个频繁出现的问题。
很多中学生在刚刚进入中学阶段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压力往往会感到困惑和焦虑,有的甚至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
那么,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是什么,该如何应对呢?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闭、社交不畅、学业不顺等情况。
很多中学生在进入新的学校后,会面临着对学习环境、老师和同学的不适应,常常感到焦虑和孤独。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如何正确应对这种情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关心和支持。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要多花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问题。
老师也要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予中学生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渐融入新的学校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身也需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
面对新的学校和同学,中学生要学会主动融入群体,不要自我封闭。
他们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参与班级社团和运动队,通过积极的参与,逐渐扩大社交圈子,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
学生还要努力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压力,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取得好的成绩。
学校也应加强对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关注和干预。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适应辅导课程,帮助中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和心理上的困扰。
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的适应不良情况的发生。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关怀、支持和努力,才能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逐渐融入新的学校环境,取得更好的学业和成长。
适应不良的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自卑、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孩子不可或缺的阶段。
中学时期是孩子开始迈入青少年阶段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很多中学生在入学初期都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情况,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中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更健康的心理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
1.生活方面:由于从小学转入中学,生活环境的变化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
新的学校、新的宿舍、新的同学,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和不适应。
部分学生会出现对新环境的排斥和抗拒,不愿意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去。
2.学习方面: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压力相比于小学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会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新的学科、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都是他们所不适应的因素。
在新的学校中,学生还要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要求,这也是会让他们感到困难和不适应的。
3.心理方面:入学适应问题会带给孩子不小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紧张和烦躁。
一些孩子对于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会感到害怕和胆怯,这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态,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原因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理因素是造成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变化都会有一定的反应。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造成适应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或者在社会交往上得不到良好的支持和引导,他们就会对新环境和新人际关系感到排斥和抗拒。
学校教育环境和制度的改变也是造成适应问题的原因。
中学制度的不同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障碍,让他们感到不适应。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小初高)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山东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10 年山东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 10% 。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
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
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
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
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
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
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
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
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
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
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
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的个案分析
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的个案分析一、个案描述张旭,女,12岁,独生女。
父母晚婚晚育,母亲35岁生下她。
张旭在家大多数情况下是和姥姥母亲交流,与父亲说话很少。
父亲一般只以命令式的口吻与其说话,父女关系很僵,冲突不断。
进入初中后,张旭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苦恼。
在人际交往方面,张旭没有朋友,她总认为其他同学都很虚伪,不想和她们玩,但又害怕孤单,觉得和他们交往很困难。
二、个案分析入学学习适应过程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
但是,适应的过程也存在个别差异,有些同学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而有些同学则会出现一系列的入学适应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我认为她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学习环境的不良适应这里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就家庭环境而言,由于张旭和父母的年龄差距太大影响了张旭和父母的交流。
由于父亲的严厉,家庭气氛压抑。
张旭放学回家后很少和父母聊天,而是把自己关进卧室。
这样的家庭气氛和教养方式,不利于张旭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从父母那里得到有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新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也给张旭带来了学习的压力。
(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中学和小学学习的差别之一就是学习任务加重。
张旭一直还沿袭着小学时慢悠悠的特点,做作业的速度十分慢,当现在家庭作业增多时,完成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睡眠时间,第二天学习时无精打采,不能集中注意力。
另外,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加上中学课程增多,学习显得很被动,每天疲于应付各种作业,一些学习难题越积越多,最终影响到她正常的跟班学习。
(三)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进入中学,面对新的老师和班集体成员,张旭显得有些紧张和不安,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倾注更多的关注,张旭感到有些失落。
另外,学生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微妙。
张旭觉得他们虚伪,不愿意与他们交往,与班上同学的关系不融洽。
学校适应不良的名词解释
学校适应不良的名词解释学校适应不良,简称为SAS(School Adjustment Syndrome),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无法适应并表现出各种负面情绪和行为的症状。
这种不良适应可能涉及学术成绩的下降、行为问题的加重、情绪不稳定、社交困难等。
SAS是一个日益普遍的问题,给学生、家庭和学校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学校适应不良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
一、学生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学生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主要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的不适应反应。
这可能包括社交焦虑、学业压力、自尊心受损、学业退步等表现。
一部分学生可能感到与同学融入困难,缺乏自信心,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主动参与活动。
这种不适应还可能表现为学业上的困难,比如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或要求,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这些问题常常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变得情绪低落、易怒或退缩。
二、家庭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家庭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是指家庭环境对学生适应学校的影响。
家庭不稳定、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期望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出现困难。
家庭与学校的沟通缺乏或不畅通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父母往往不了解学校的要求或无法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
家庭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对学习和社交造成负面影响。
三、学校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学校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主要与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有关。
学校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设置过多的学术压力,以及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和应对措施,都可能导致学校适应不良。
此外,缺乏友好的学校氛围、师生关系不佳,以及缺乏有效的社交支持系统,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层面的学校适应不良可能加重学生的压力,使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进一步受到影响。
对于学校适应不良的处理,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家庭、学校和专业人士的支持。
首先,家庭需要与学校密切合作,了解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困难,并与学校共同制定适当的支持计划。
初一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初一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1
成绩下降了
小学阶段,很多孩子不用很努力,数学、语文、英语都能考个好成绩。
可上了初中后,有些孩子即使很努力,还是只能考个中等成绩。
在学习面前,孩子显得手忙脚乱,不再像以前那么优秀了,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的情况,成绩持续下滑。
2
人际交往有困难
在全新环境中交不到新朋友,不知所措,无法快速融入集体生活。
甚至个别学生在外面结识不良社会团体,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做出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如逃学、校园霸凌等。
3
产生情绪障碍
孩子小学挺乖的,上了初中就开始不听话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孩子情绪波动大,极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
面对孩子的变化,个别家长可能会不理解,于是责备小孩越来越不懂事。
但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孤立无援,面对新环境的适应更加无计可施,导致亲子关系愈加紧张。
影响学校适应不良的因素
影响学校适应不良的因素学校适应不良,又称学校适应不良综合征,是学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
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跟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
学校适应不良若不及时咨询解决,拖延下去可能发展为神经症;一些不良的适应行为若得不到及时矫治,可能在学生身上固定下来,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破坏性影响。
故对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应予以及时发现和咨询。
学校适应不良的症状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和生理功能障碍三个方面。
可单一存在,也可几方面同时存在。
1.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
具体可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涣散等,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
2.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能力抑制,如记忆力下降、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第二,社会退缩,如与同学交往减少,游离于同学群体之外等;第三,品行问题,如逃学、说谎、沉溺于电子游戏等;第四,行为倒退,如行为表现像儿童,学习无计划,喜欢非常幼稚的游戏等。
3.生理功能障碍突出表现为上课头晕、脑胀、入睡困难、心悸等,而身体检查却无特定的躯体疾病。
(二)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与诊断1.影响学校适应不良的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往往是起病的直接原因。
(2)环境因素:指那些持续的外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模式和学校教育方式。
(3)个体因素:包括人格发展缺陷和应付应激方式的缺陷两方面。
这类学生在过去产生应激时往往不能以正确的方式来对待,逐渐形成固定的反应模式。
由于环境的变迁感受到不良刺激,仍以习惯的方式来应付,便出现适应不良。
2.诊断要点(1)有可以辨认的生活事件为适应不良的刺激源,并在受到刺激后3个月内发生症状。
如学习压力增大;父母分居或离异等。
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也可以成为刺激源。
(2)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也是学校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敏感、怀疑、偏执、嫉妒等。
(3)以情绪障碍为主,伴有躯体不适。
转校后学习变差用教育心理学来分析
转校后学习变差用教育心理学来分析一、转学后学习变差的表现及原因分析转学后学习变差可能是学生由于转学适应不良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各种适应问题。
这部分学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映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一)转学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1、由于环境的改变,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
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
由于刚刚开始在新环境里学习,这些学生对周围环境还是陌生的,往往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易形成对旧环境的回忆、旧朋友的怀念与现实环境的巨大反差。
2、人际交往敏感。
转学的学生加入到新的集体中,面对陌生的团体,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容易导致孤独、抑郁,容易在某一小事上归因不当,产生误解。
3、暂时性学习焦虑。
由于学校环境的转变,以往的学习经历对现实的教育方式、教学要求的不适应导致了学生暂时性学习焦虑。
表现为逃避学习,不乐于接受批评等,在情绪上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茫然。
4、自我意识模糊。
自身期望和家庭期望,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落差构成了自我意识的模糊。
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由于刚刚转学,对自我形象的构建仍比较模糊,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特别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境地。
5、抑郁。
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正在逐步消失,自我评价较低,学习、生活无愉快感。
6、恐惧倾向。
有些学生因为对环境不适应,一谈到学校、课本、老师,一面对课堂、同学,就产生恐惧感。
严重的甚至出现头晕、恶心、抽搐等生理反应,行为反常。
(二)转学适应不良的原因1、社会、心理因素转学适应不良的发生通常可追溯到转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大约是x个月内,与可辨认的一个或多个生活事情有关,适应不良的严重程度与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应激有关。
对同一事件,个体对它的感受性不同,主观体验不同,适应不良的表现程度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
1.逃避学习。
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2.焦虑过度。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
3.注意分散。
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惜花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4.厌倦、冷漠的情绪。
5.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6.学习无目标无计划。
以上不良的表现由以下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及其措施:
(1)学习动机不明确;教师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对个别调皮,学习动机不良的个别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照,或进行谈话。
(2)对所学学科缺少兴趣;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用心,多使用一些适合孩子的活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重要习惯。
外部原因:外因是指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有的家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漠不关心。
利用家长会给家长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