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关于仁德的论述

孔子关于仁德的论述
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仁德的论述。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论述:
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意味着,要想修养自己并影响他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尽管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满足别人的需求。
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强调了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不仅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如同自己希望他人对待自己一样。
这个原则强调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重要性。
4. “仁者爱人,知者爱知。
”这句话提出了仁爱和求知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而求知则是人类发展智慧和学习的关键。
5. “修己以教人。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影响他人的关键。
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变,才能真正影响他人和实现社会的进步。
这些论述中,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修身养德和理解他人,人们
可以实现和谐、共同发展的社会。
这些思想至今在中国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读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解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仁爱精神的实践智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的一句名言,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仁爱。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的理解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的理解面向青少年《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吗?其实呀,这句话就是说,当我们自己想要站稳的时候,也要帮助别人站稳;当我们自己想要成功的时候,也要帮助别人成功。
比如说,在学校里,你想考个好成绩,那你是不是得认真学习呀?这时候,如果你的同桌有不会的题,你主动给他讲讲,帮助他也能把知识学明白,这就是“以欲立而立人”。
因为你在帮助他的同时,自己对知识也会理解得更深刻,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你就能轻松应对啦。
还有呢,假如你参加了一场跑步比赛,你特别想拿第一名。
那在训练的时候,如果有小伙伴跑得慢,你鼓励鼓励他,给他分享一些跑步的技巧,这就是“以欲达而达人”。
说不定因为你的帮助,他也能进步,你们还能一起为班级争光呢!所以呀,咱们在生活中,要多想着帮助别人,这样大家都能变得越来越好。
《“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我懂啦!》同学们,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这句话。
咱们就拿玩游戏来说吧。
比如说玩跳棋,你特别想赢,那你是不是得好好动脑筋想策略?可要是你的小伙伴不太会玩,总是输,心里很难过。
这时候,你要是能教教他怎么布局,怎么搭桥,让他也能体验到赢的快乐,这就是在实践这句话。
再比如,小组一起做手工,你想做出一个超级棒的作品。
那你是不是得准备很多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意?要是有同学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你给他点建议,帮他一起完成,你们的小组作品获得了表扬,大家都很开心。
这也是“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
当我们有了目标,想要实现的时候,别忘了拉身边的小伙伴一把,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收获快乐和成功!《“以欲立而立人”,伴我成长》小伙伴们,我最近学到了一句话,叫“以欲立而立人”,它对我的启发可大啦!就说上次参加书法比赛吧,我一心想写好字,拿个奖。
每天都认真练习,研究笔画和结构。
有个同学也报名了,可他总是写不好,很着急。
我就把我练习的方法告诉他,还给他示范。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是指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这句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1. 自我成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在古代我国,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个人首先要通过努力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才能够去影响和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为他人树立榜样,引领他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个人成就自己后,也能够更好地去帮助他人,使自己的影响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在学习中的意义在学习中,【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想帮助他人,首先要成就自己。
学生要从基础知识学起,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帮助他人。
在学习中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交往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才能够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想引领团队,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才能够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达成共同的目标。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能够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成长,实现共同的价值观。
只有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从而使整个团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做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引领他人向前。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在成就自己的才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帮助他人。
5. 总结与回顾【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我们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己与利而利人,已与达而达人

己与利而利人,已与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对己与利而利人,已与达而达人这句话的解释有几点: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感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感悟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并且希望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人取得成功。
这句中文谚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需要自己取得成功并取得进步。
要成为一个立人,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品质。
首先,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
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个人成长中,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并且努力追求。
其次,我们需要有纪律和毅力。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需要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坚韧。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并且能够帮助他人。
同时,我们希望达到的成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希望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人成功。
要达成这个目标,与人为善和关心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和了解他人的需求,并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来达到这个目标。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要充当一个良好的沟通纽带。
通过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我们也将更加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目标需要我们首先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和价值的人,同时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成功。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成功,也能够成为一个有影响力和价值的人。
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为:欲:想要。
立,站立。
而,表转折,才能够。
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来。
达,腾达。
达人,使动用法,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
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也已。
”
译文
子贡说:“如果能广施恩惠而帮助民众,怎么样?这可以说是仁吗?”博施:广泛地
施行恩惠。
孔子说:那是多么仁啊!那一定是圣人所为了!即使尧舜想做到这一点也
很困难。
“所谓的仁,就是自己有所成就,也同时使别人有所成就:在自己通达的同时,也使别人通达。
能以切身利益为例,由己及人,那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
论语为什么是国学经典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财富,它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计20篇,492章。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论语》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
中展示人物形象。
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想成功首先要让别人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组成儒家的道德准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重在“立己”。
这里的“立”,意为仁德。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上,许多儒雅志士都推崇“仁德”思想,这也成为自古以来治理国家、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宝”。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君子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仁、智、勇,以“仁”居首。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名言,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由此可见“仁”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性。
西汉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戴圣在《礼记》中讲“仁者莫大于爱人”,呼吁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强调要善待人、友爱人。
三国时期的儒家学者王肃在《孔子家语·王言》中提出了“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的观点,向我们诠释了“仁德聚天下,圣明举天下”的题中之义。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发出了“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的感慨,这与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凸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爱精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贵于“达人”。
“达”即为“和”,也就是和睦、和顺、和谐。
“和”是东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主张开创了中国“和”文化的先驱;《左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勾勒出了和谐社会的图景;《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了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
不仅如此,古人对“不和”带来的影响也有很深的见地。
《尚书·多方》中“自作不和,尔惟和哉。
尔室不睦,尔惟和哉。
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意在警示后人,身不和则心不静,家不和则事不顺,邑不和则政不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教育思想浅悟
饶平县凤洲中学林汉群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
不揣浅陋,本文试图理解和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并首先创办私学、招收平民学生。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极贫穷的,如颜回;有父亲被看作是“贱人,品行不好”的,如仲弓,他都尽心教诲,成为后世的楷模。
有教无类是教育事业的崇高境界。
几千年前的我国教育家就倡导这样的教育公正观念,今天,我们更应坚持这样的教育思想,并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执行这一教育原则。
但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偏爱“好生”,歧视、丢掉“差生”的现象。
如辅导课、一些测试只给好生,落掉差生,认为“差生难教”。
实际上,差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老师“雪中送炭”。
如果说师爱施于优秀生,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师爱惠及后进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
因此,爱可爱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不可爱”的学生。
因材施教
孔子很注意了解自己的学生,“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论语·先进》)针对高柴智力较差、曾参较迟钝、子张较偏激、子路行为粗俗的特点实施教育。
《论语·为政》篇载:针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的不同情况,同是关于“孝”的提问,孔子给予不同的回答。
《论语·颜渊》篇还载: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的不同情况,同是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
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
我们是新时期的教师,应借鉴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1)作为科任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分层教学方法,对程度不同的学生,
1
给予不同的辅导方法。
作为班主任,应掌握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切合实际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
(2)实施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提出的:“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四书集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孔子认为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要忠于职守,勤于教导学生,不辞辛苦。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学而不厌,不断深化、扩展自己的认识,做到深专广博,才能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达到“问不倒”的境界;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真正驾驭课堂教学,使学生佩服。
教师的学识是学生尊重教师最主要的方面。
因此,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社会世代延续的促进者,是人的素质潜能的开发者,创造性人格的培育者。
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自豪,达到辛勤教导,不知疲倦的境界,如孟子所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之乐也”(《孟子·尽心上》)。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认为,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口服心服。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你带头走正路,谁敢走歪门邪道?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说话慎重点,办事勤快点。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汉代扬雄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本身是一种最好的活教材,要时时、处处注意用自己的学识、实际行动、人格影响学生,做好表率,把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结合起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增强教育效果。
热爱学生,善待学生,期望学生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孔子爱学生,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说,
2
“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论语·宪问》)弟子原宪家贫,他常接济,伯牛有病,他去看望。
孔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
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
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四书集注》)可见,孔子是多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期望学生,悉心地培养教育学生,并希望学生超过老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孔子热爱学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从事的是立人、达人的事业,无理由不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耐心地教导并期望学生。
我们应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
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尊重学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讽刺、挖苦、辱骂、歧视、体罚学生、殴打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摧残,以至一生不忘,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温故知新、循循善诱、愉快教学、启发教学、举一反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习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它,并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综合、整合已有知识,做到系统掌握、脉络分明、理解深刻、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驾驭程度,从而能灵活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对付各种形式的考试,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颜渊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孔子以渊博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使学生想要停止学习也不能,这是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上要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决非易事。
这就要求我们要谒精尽智,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内在联系,吃透教材,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考虑方方面面,切忌生硬粗糙,丢三落四。
课堂上,精心施教,抑扬顿挫、有条不紊、纵横捭阖地诱导学生,使学生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跟进,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孔子认为,教给学生知识,比不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喜爱、爱好、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爱好,比不上使学生因自己研究能获得知识而快乐。
“知之者,知有此道也。
好之者,好而未得也。
乐之者,
3
有所得而乐之也。
”“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
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与?”(《四书集注》)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兴趣教学、愉快教学、和谐教学,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研究、获取,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因而能保持自进的动力。
兴趣——研究——获取——快乐,“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与?”这是一切爱好学习的人保持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个教学方式与当前的教学改革也是吻合的。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授之以鱼”,教教科书,不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之以渔”,用教科书教,“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兴趣教学、研究性学习、愉快教学、和谐教学,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自不能已”、“欲罢不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是教育的高妙境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孔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的最佳时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在学问上发生困难,有了求知的动机时,去启发他,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逐步减少,代之的是启发教学、互动教学等。
但问题在于:课堂上有问有答、双边活动活跃,是否意味着就是启发教学、互动教学?几千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不是应值得我们思考、琢磨、借鉴呢?
以上是本人对孔子教育思想点滴、肤浅的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很值得我们钻研、借鉴,难怪孔子的学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