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长度单位教案_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1500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种类,并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学会将常见物体的长度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熟悉并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学会将常见物体的长度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学难点:1. 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培养。

2.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尺子、图纸、画笔、常见的物体(书、椅子、桌子等)。

2. 教师准备一个小组练习题和一个小测验。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本书,请一个学生估计一下这本书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然后让另一个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下,并说出测量结果。

2.教师指着尺子上的厘米单位,简单地解释一下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尺子上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

讲解:(20分钟)1.教师将尺子上的其他长度单位依次介绍给学生,如毫米、米等,并擦除尺子上的数字,让学生猜测一下每一个单位有多长。

2.教师解释每个长度单位的意义和用法,并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下教室里的某个物体的长度,然后让学生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来表达测量结果。

3.教师找来一些常见的物体(如书、椅子、桌子等),让学生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尺子测量一下,然后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来表达测量结果。

练习:(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分发一份小组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过程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2.教师出示一个小测验,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图纸上的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来表达测量结果。

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并记录学生的成绩。

拓展:(5分钟)1.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非常长的物体(如长江、中国境内的高山等),并讨论一下用什么单位来测量比较合适。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3篇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一次接触。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设计理念】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一、米和厘米的复习回顾梳理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最新-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最新5篇

最新-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最新5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换算的理解。
-安排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教学方法
-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及换算的知识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交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
3.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描述和计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培养其观察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掌握长度单位换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的物体长度、绘制规定长度的线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他人交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单位长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单位长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运算;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如身高、房间长度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已有知识,为后续学习其他计量单位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图片包括各种物体的长度示例,如尺子、书本、椅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图表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单位换算方法。视频包括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使用直尺:通过直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卷尺:通过卷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激光测距仪:通过激光测距仪来测量物体长度,适用于较远距离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长度单位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量度,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工程应用:长度单位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量度,用于计算和设计各种工程结构。
-句:长度单位在测量身高、计算地图上的距离、测量物体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本文重点知识点: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词: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句:使用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可以进行长度单位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篇一」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很不方便)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

(图钉,某个手指等)(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第2题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反思第三课时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

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

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 讲解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3. 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讲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的开始,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情况。

《认识长度单位米》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米》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米》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1.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直尺、绳子、各种物品(如书本、铅笔、课桌等)。

2.学具:米尺、直尺、绳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拿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有多长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个直尺,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苹果的长度。

(二)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米”(1)老师展示一根1米长的绳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我们用长度单位‘米’来表示这根绳子的长度。

”(3)老师展示一个1米长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感受1米的长度。

(4)老师引导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测量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1)老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每组一根米尺,互相学习、交流,掌握使用方法。

(3)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老师点评并指导。

3.比较物体长短(1)老师出示两个物体,让学生比较哪个物体更长。

(2)学生用米尺测量两个物体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记录长度。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老师点评。

3.老师出示一些长短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排列顺序。

(四)课堂小结1.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学会了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五)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米尺测量家里的一些物品,记录下来。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精选4篇)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精选4篇)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精选4篇)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初步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

2.知道1 米=10分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 米=10分米=100 厘米。

2.会测量身边规则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持疑引入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厘米、分米)厘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厘米用cm表示,分米用dm 表示。

)2.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分米作单位合适吗?课前大家预习了,你觉得用什么作单位好呢?(米)3.揭示课题。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 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米(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探究疑释(一)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1. 学生轻轻握住米尺的两端,让学生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教师再抽掉米尺,学生继续感知1米的长度。

2. 学生闭上眼想想1 米有多长。

3.学生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4.抽生汇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学生汇报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选用米做单位。

(二)观察米尺,认识1 米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米尺,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汇报员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发现)。

(1)米尺的长度是1米,(2)米尺上有10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

(3)10个小格的长度是1分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分米,所以1米等于10分米。

(4)1米=10分米=100厘米(三)用学生尺拼1 米长。

1.教师出示20厘米长的学生尺,学生猜一猜:1 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2.拼一拼。

活动:要求2 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啊。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三、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四、随堂练习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个铅笔长?量一量你的笔盒有几个橡皮长?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例3,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测量方法、换算关系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强调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
5.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特别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应用。
-练习题目的选择要覆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
2.布置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选取三个不同长度的物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然后,思考如何用今天学习的长度单位来描述这些物品的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测量方法,互相交流心得。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尺子、测量教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应用,能够准确地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描述物体。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物体长度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关系。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材。

2.教具:尺子、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差异。

2.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通过示范示例,解释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4.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长度单位转换的掌握情况。

2.讲解:介绍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操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

4.综合练习:设计几道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以及设计的作业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如有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1.长度的概念与单位
2.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3.实际问题中长度单位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理解与转换;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选择并运用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长度单位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
1.解释长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教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3. 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并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长度单位解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意义和单位。

2.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3.能够正确使用长度的单位进行计量。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较好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2.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具:长度单位的图片、绘画板、米尺、量尺等。

2.已备好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基本
概念。

第二步:讲解
1.讲解米、分米、厘米的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第三步:实践
1.给学生布置几道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巩固所学
知识。

六、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并掌握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建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自行收集一些长度单位的实物,并进行测量和比较。

八、延伸阅读
1.了解更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2.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长度单位进行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对长度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3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

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课题)(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推想、比拟,学会选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稳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育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索,比拟。

教学预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一)说一说前几节课我们熟悉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二)比一比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提醒课题大家都熟悉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手比划实际长度,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探究新课(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想课件出示旗杆。

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索,小组争论2.全班沟通,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比照,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拟,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方,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当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板书)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索多比拟。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观看、分析、沟通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进展合情推理的力量。

长度单位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大班数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本节课将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常见的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长度的度量方法和换算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与概念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等,回答什么是长度单位。

- 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场景,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使用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单位是用来量度物体长短的单位,可以把物体的长短表示为一个数。

- 指出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千米等,并通过实际示例让学生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3. 长度单位的换算- 通过具体的示例,讲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 引导学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1000米。

4. 操作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换算练习。

-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小明跑了500米,小红跑了3千米,谁跑得更远?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参加拓展探究活动,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寻找所在城市的长度标志等。

-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分享。

三、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评估- 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问答,检验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和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 布置作业,包括计算和换算题目,检验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教科书、课件、黑板、尺子等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换算,培养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提供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_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单元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单元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厘米一、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三、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1.认识厘米。

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2.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3.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2.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五、课堂总结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米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2.厘米、米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出示卷尺。

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

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1.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练习一第3题)。

2.估一估(教材练习一第4题)。

3.介绍卷尺和皮尺,(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

六、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