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6.1金刚石、石墨、C60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6.1金刚石、石墨、C60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6.1金刚石、石墨、C60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基本概念;2.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2.金刚石、石墨、C6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2.实验用具和材料;3.学生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观察难度较大的问题引入化学,引发学生思考。

如:“你们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吗?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何不同?”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概念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与实验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2.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1 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晶体。

其结构是由一个个简单正八面体按着层状排列而形成的。

金刚石具有很高的硬度、熔点和热稳定性。

2.2 石墨的结构和性质石墨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晶体。

其结构是由一层层平行的碳原子层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叠加而形成的。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2.3 C60的结构和性质C60是由60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球形分子。

其结构是由五角星和六角星构成的球形结构。

C60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

3.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3.1 金刚石的应用金刚石由于其硬度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切割、打磨、刻字、磨头等。

3.2 石墨的应用石墨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制造电极、导电涂料、润滑剂等。

3.3 C60的应用C60由于其良好的反应活性和特殊的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研究、医学领域等。

4.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实验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磁性等。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这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

我选择的是第一部分碳的单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由于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无定形碳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朵质构成的,因此木炭的吸附性等放在石墨的内容之后介绍。

2、目标确定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初步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让学生初步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本课的重点是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实物、投影以及化学实验和录相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通过放录相材料来让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在日常生活中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来亲身感知,把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通过放录相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分析类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物引课,激发学生兴趣,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边比较,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说学法主要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4.设计实际应用题,如“如何利用石墨的特性来设计一种新型材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总结学习心得和收获;
3.创设问题情境,如探讨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5.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三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知识;合作学习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情境教学则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来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
4.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
(3)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金刚石、石墨和C6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性质以及应用领域,并能够对于它们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能够简单比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区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性质和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向学生引发思考,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新知呈现(20分钟)–向学生介绍金刚石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领域,并辅以实例和图示。

–介绍石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领域,并辅以实例和图示。

–介绍C60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领域,并辅以实例和图示。

3.讨论与实验(20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就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领域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一些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4.深化理解(10分钟)–引导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进行特点比较,并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讨论,如“为什么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导电性好?”5.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学内容本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6章“碳与碳的化合物”下的第1节课——“金刚石、石墨和C60”。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并能够掌握这三种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能够辨别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图像展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进取的学风;–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其区别和联系;–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C60的特殊结构对其物理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出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物质的特点和区别,并提问:–金刚石和石墨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有关系吗?•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激发他们对本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观察(15分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金刚石和石墨在实验条件下的特性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并找出造成这两者差异的原因。

3. 图像展示与讲解(20分钟)•出示C60的分子结构图,并简要介绍C60的特点和发现过程。

•讲解C60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C60分子结构对其物理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之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了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又通过实验演示探究理解了C能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等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4、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还原性等概念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与发展”的观点以上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前提,达到过程与方法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碳单质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非常重要。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实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观察、阅读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说课稿 高中化学 《金刚石、石墨、C60》

说课稿 高中化学 《金刚石、石墨、C60》

高中化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来应考高中化学的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刚石、石墨、C60》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金刚石、石墨、C60》选自人教版高三化学104页第六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碳的化学性质,是继氧族、氮族后学习的另一大非金属元素。

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稳固前期所学知识,而且为我们后期学习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处在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虽然具有认知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态度认真端正,学习目标明确等优势,但是容易出现好动、注意力分散、知识遗忘速度快等特点,使得他们在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融汇贯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金刚石、石墨具有的物理性质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了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会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分析并能准备推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探讨未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和训练的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归纳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探究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种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碳的化学性质。

但是由于碳的化学性质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掌握它在实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碳化学性质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从多元化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一方法将会贯穿整个课堂,因此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_6.1金刚石、石墨和C60 _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_6.1金刚石、石墨和C60 _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_6.1 金刚石、石墨和C60_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基本结构、特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描绘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分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图片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入新知识;–运用概念归纳法,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分子结构和特性;–引导学生发现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材料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辨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对科学应用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分子结构和特性;–金刚石和石墨的区别和联系;–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分子结构和其特性的理解;–金刚石与石墨在结构上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新课前,提问学生对金刚石和石墨了解多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一些金刚石和石墨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外观和质地;•引导学生思考,金刚石和石墨在结构和性质上是否有差异。

2. 新知呈现(15分钟)•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分子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差异;•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有何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它们的性质不同吗?3. 理论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特性和应用:–让学生分小组分享自己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整理归纳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加深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理解。

4. 实验探究(20分钟)•针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差异,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一:用金刚石笔和铅笔分别在纸上画线,比较两者的硬度差异;–实验二:用铅笔芯在砂纸上划擦,观察铅笔芯在不同材料上的表现;•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金刚石和石墨的特性,并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其分子结构与硬度之间的关系。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杨伦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 1《金刚石、石墨、C60》。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增减,加入了大量的媒体素材。

[学前分析]九年级化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接触到物质,使他们对物质有一定地感官认识。

但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内容,又让他们进入了抽象的世界。

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

所以,这一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

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能动手。

这也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课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对物质好奇的心理,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和资源,并收集整理,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初步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2、过程与方法:(1)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2)通过对C60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绍金刚石、石墨的视频的播放,生动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了解掌握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学生回答后给予即时反馈。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我会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生生互动:我会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实物模型(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模型),PPT演示文稿,互动式白板,以及在线模拟实验软件。实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碳单质的形态;PPT演示文稿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结构,使信息传递更为清晰;互动式白板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线模拟实验软件则能够让学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安全地模拟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实例,如钻石珠宝、石墨铅笔、C60分子结构模型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物品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吗?”“为什么同一种元素会有如此不同的形态和性质?”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如何将碳元素不同条件下的单质形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验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和用途 • 四、木炭、活
性炭
同一类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
形成的单因质素不同。
•一、问题 •二、金刚石 •三、石墨 •四、C60 •五、小结 •六、练习
金刚石 石墨
金刚石
二 金刚石
• 一、金刚石 • 二、构造 • 三、物理性质
和用途
金刚石的构造
金刚石的构造
• 一、金刚石 • 二、构造 • 三、物理性质
和用途
网状构造
金刚石的金物刚石理的性物质理和性用质和途用途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 物质
木炭和活性炭含有吸附性
构造 决定 性质决定 用途
练习
1.这个六实验练阐明习了活性炭的什么性质
•一、问题 •二、金刚石 •三、石墨 •四、C60 •五、小结 •六、练习
活性炭含有吸附能力
练习
2.金刚石练、习石2墨、 C60都是由碳元素
______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
• 一、C60 • 二、构造
四 CC6600
C60C构60的造构造
• 一、C60 • 二、构造
每一种C60分子都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
•一、问题 •二、金刚石 •三、石墨 •四、C60 •五、小结 •六、练习
同五一小种小元结结素也能够构成不同
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
几个不同的单质
几几个个单不同质的单质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C60)
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由碳元素构
成的单石墨 •四、C60 •五、小结 •六、练习
同一种元素能够构成不同的单质
因素:同一类原子,排列方式 不同,所形成的单质不同。 例如: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 由碳元素构成,因此它们的化学 性质相似,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 同,根本因素就在于它们的原子 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演示文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演示文稿

学法分析(说学法)
• 2. 学法: • ⑴ 自主学习法 • 对于焦碳、活性炭和碳黑的内容,以及C60的 介绍是通过视频播由学生自主学习的。 • ⑵ 讨论法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来获得信息并 且加以整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分组讨论 为主。 • ⑶ 探究法 • 本课的两个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 通过实验的体验和观察,进一步探究知识,培 养实验探究的能力。
• 课本【实验6-1】,由于用块状木炭脱 色,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利用课后时间, 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参与讨论 (课本105页的讨论),得出物质的结 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 3. C60分子简介。C60简介和图片 (C70、C240、C540)展示为主,让 学生自己去了解新物质。教师给予适当 引导,让学生能以发展观来看待碳的单 质。 • 最后请学生对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并以课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1. 教学重点:
⑴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 通过媒体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信 息捕获、整理、归纳、比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⑴ 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 者 之间的关系; ⑵ 课前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教法分析(说教法)
1. 教法: ⑴ 引导法 在媒体素材展示前,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学生 易于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有针对性地 获取信息。在两个实验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⑵ 展示法 在教学中,对于金刚石、石墨性质和用途的介 绍,以及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 间相互关系上,展示大量的媒体素材。 ⑶ 启示法 在素材展示以后,用一些启示的言语来帮助学 生归纳整理信息。 ⑷ 互动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它在本册 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 培养一些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些知识。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碳单 质的介绍,另一部分是碳的化学性质,从课时安排上, 分为两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 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 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教材是以大量图片来体现 知识的,文字叙述不多。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 当地增减,加入了大量的 1. 设置情景。以学生操作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学生演示用铅笔和玻璃刀分别划玻 璃,然后比较现象,留下问题,为后面的 内容埋下复辟。 • 2. 认识金刚石和石墨。首先就展示一段视 频(金刚石和石墨 4分多钟),介绍了金刚石 与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带着问题 (金刚石和石墨在性质和用途上有哪些不 同?)去观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认 识这两种物质,并与刚才的实验相联系, 让他们对金刚石和石墨有感官地认识,再

第六单元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第六单元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

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和导电性以及C60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由于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化学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下降。

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有趣,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

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如玻璃刀划玻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特点。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60(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通过对C60【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引言本文将介绍化学领域中的三种重要碳材料:金刚石、石墨和C60。

这些材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二、金刚石1. 结构特点金刚石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碳元素晶体,具有非常密集的结构。

每个碳原子都与其他四个碳原子形成强大的共价键。

这种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熔点。

2. 特性和应用由于金刚石的硬度极高,它被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切割和磨削工具制造。

金刚石磨具可以用来加工各种硬质材料,如玻璃、陶瓷和金属。

此外,金刚石在电子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制造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三、石墨1. 结构特点石墨是一种由平行层状的碳原子构成的碳元素晶体。

每个碳原子都与另外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了稳定的六角形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2. 特性和应用石墨的导电性使其在电子设备中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石墨电极常用于电池、燃料电池和核电站等领域中。

此外,石墨还常用于制造高温润滑剂、铅笔芯以及石墨烯等材料的制备。

四、C601. 结构特点C60,也被称为富勒烯,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组成的球状结构。

它的结构类似于足球,由60个碳原子组成,其中包含20个六角形和12个五角形。

2. 特性和应用C60富勒烯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殊性质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稳定性和可溶性。

C60在医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方面,C60被研究用于肿瘤治疗和药物传递系统。

在电子学领域,C60被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

五、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三种重要的碳材料,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金刚石以其极高的硬度和熔点在工业领域中起到关键作用。

石墨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在电子设备和其他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C60具有多种特殊性质,可用于医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主题为金刚石、石墨和C60。该课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碳单质的关键章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碳元素在不同形态下的性质和用途。本章节内容首先介绍了金刚石、石墨两种自然界中常见的碳单质,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此外,本章还引入了C60这一富勒烯分子,展示了碳元素在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4.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撰写一篇关于碳单质应用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金刚石、石墨在某一方面的性质差异;
4.收集碳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分享。
3.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提高课堂氛围。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建议。
针对教学反思,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分析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碳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环保意识;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以“金刚石、石墨、C60”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化学键的概念、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之前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1. 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差异;2. 化学键的类型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 C60分子的结构及其特殊性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特点,理解其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2.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了解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 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理解其特殊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通过讨论、问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差异;2. 化学键的类型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 C60分子的结构及其特殊性质。

(二)难点1. 理解金刚石、石墨结构差异的原因;2. 掌握化学键类型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3. C60分子结构的理解。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索知识。

针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特点,我会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有何不同?这会对它们的物理性质产生哪些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答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采用问答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针对化学键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___化学教师___。

很高兴能够与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一起研究交流。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之后,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从化学视角去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比如氧气、氢气和水等物质。

在老师的引领下,他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

本单元将继续引导同学们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分两课时完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第二课时研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

这一知识模块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等的观点。

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研究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教材与插图,使同学们主要明确以下问题: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型及其用途。

5)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利用微观模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3)通过探究实验使主动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讨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知识拓展,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之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与发展”的观点,围绕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前提,达到过程与方法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难点:碳单质的用途。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碳单质的应用比较广泛,因此掌握碳单质的用途非常重要。

为了突破重点,教学中利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观察、阅读自主学习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课件展示,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本课题内容的教学思路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探究学习,实施目标;目标检测,知识升华;课堂小结,协作交流;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巧妙的导入,可设疑激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课件展示)化学与生活: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

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差别如此之大,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取金刚石,因为自然界中石
墨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

但是要使石墨中的碳变成金刚石那样排列的碳,不是那么容易的。

十八世纪后期,人们就开始寻找合成的途径,直至二十世纪中叶。

1938年,学者罗西尼通过热力学计算,奠定了合成金刚石的理论基础,计算出要使石墨变成金刚石,至少要在15000个大气压、摄氏1500度的高温条件下才可以,到二十世纪50-60年代建成了能达到上述条件的仪器装置。

石墨在5-6万大气压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作催化剂,可以使石墨转变为金刚石。

讨论思考:同一种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呢?如果能,请举例说明?教师点题,学生举例引入《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思考讨论,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困难,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立时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了转变,同时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有方向。

(二)探究学习,实施目标
实施目标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对于目标的实施我采取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说明、学生依据课本合作讨论,最后教师给学生在知识点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式讲解,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之后,课件展示表格,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同时,学生很快感觉出二者性质上的差异。

此时,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二者的化学式相同,并稍微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

对于同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物质,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可能会理解,但对于二者性质上的差异学生就弄不明白了,产生了认识上的困
难。

不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接着,课件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模型,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解惑。

最后归纳出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微观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这种方式的学习,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知识,而是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立起来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二环节:学习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本环节中把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安排为学生实验。

请学生设计实验除去红色墨水中的红色素。

理解了活性炭的性质后,它的用途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总结。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三环节:认识一种新的碳单质——C60
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受科技的氛围,在教学中我发给了学生一段关于C60的材料,让学生了解C60和碳纳米管。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国家的强大与繁荣离不开科技,向学生渗透“科技兴国”的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见课后P112----1、3、6题)
(四)课堂小结,协作交流
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形成知识系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