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重要公式总结
归纳总结电力电子技术(模板)

归纳总结电力电子技术归纳总结电力电子技术篇一:电力电子技术重要公式总结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a u 1i Rd b cd e电阻负载的特点: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两者波形相同。
触发延迟角: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止的电角度,用a表示,也称触发角或控制角。
导通角: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用θ表示。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1Ud? 2? ?? ?2U21?c s?2U2sin?td(?t)?(1?c s?)?0.45U2 2?2(3-1)VT的a 移相范围为180?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方式称为相位控制方式简称相控方式。
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b c de f阻感负载的特点:电感对电流变化有抗拒作用,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发生突变。
续流二极管数量关系: Id VT????Id 2? 12? (3-5)(3-6)(3-7)I VT?IdV DR?????Id(?t)?2?Id? 2d ????Id2?12?IV DR??? 2?????? Id(?t)?I d(3-8) 2? 2d a bc d ei f gV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1.V T的a移相范围为180?。
2.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
3.实际上很少应用此种电路。
4.分析该电路的主要目的建立起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公式大全总结

电工基础公式大全总结
以下是电工基础公式的一些总结:
1. 电流公式:
I = Q / t
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量,t表示时间。
2. 电流强度公式:
I = V / R
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电阻公式:
R = ρ * (L / A)
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长度,A表示导体横截面积。
4. 电压公式:
V = I * R
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5. 电功公式:
P = V * I
其中,P表示电功,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6. 串联电阻公式:
Rt = R1 + R2 + R3 + ...
其中,Rt表示总电阻,R1, R2, R3等表示各个串联电阻。
7. 并联电阻公式:
1/Rt = 1/R1 + 1/R2 + 1/R3 + ...
其中,Rt表示总电阻,R1, R2, R3等表示各个并联电阻。
8. 直流电功率公式:
P = V * I * cos(θ)
其中,P表示直流电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9. 交流电功率公式:
P = Vrms * Irms * cos(θ)
其中,P表示交流电功率,Vrms表示电压的有效值,Irms表示电流的有效值,θ表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若 uc发生突变,
则 iC
duC dt
一般电路不可能!
电路接通、切断、 短路、电压改变或参数改变
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 由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跃变而造成
在换路瞬间储能元件的能量也不能跃变
∵
C
储能:WC
1 2
CuC2
∵
L储能:WL
1 2
LiL2
\ uC 不能突变
\iL不 能 突 变
I1
+ E2–
R1 I2
+ E3–
R2 I3
b
I4 R3 R4
+
U
–
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支路电流
I2
E2 -U R2
I3
-
E3 +U R3
U I4 R4
+
因U 为 E 1- I1 R 1 E1–
所以 I1E1R-1U
I1
+
U R1
-
将各电流代入KCL方程则有
E 1-U+E 2-U--E 3+U-U0
Ia a
Ia
a
Ra Ib Ic b Rb
Rc Y-等效变换
C
Ib Ic
RRbacbRca
b
C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条 Ra +Rb Rab//(Rca+Rbc)
件 Rb +Rc Rbc//(Rab+Rca) Ra +Rc Rca//(Rab+Rbc)
据此可推出两者的关系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若 Ra=Rb=Rc=RY 时,有Rab=Rbc=Rca= R = 3RY;
电气常用计算公式

电气常用计算公式
电气是一门涉及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等参数的学科,它的计算涉及到很多公式。
下面是一些电气常用的计算公式。
1.电流公式:
电流(I)=电荷量(Q)/时间(t)
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时间的单位是秒(s)
2.电压公式:
电压(V)=电势差(ΔV)/电荷量(Q)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V),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
3.电阻公式:
电阻(R)=电压(V)/电流(I)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功率公式:
功率(P)=电流(I)*电压(V)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5.电能公式:
电能(E)=功夫(P)*时间(t)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6.电容公式:
电容(C)=电荷量(Q)/电压(V)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7.电感公式:
电感(L)=磁通量(Φ)/电流(I)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
8.电阻的串并联:
若电阻R1,R2串联,则总电阻(Rt)=R1+R2
若电阻R1,R2并联,则总电阻(Rt)=1/(1/R1+1/R2)
9.电容的串并联:
若电容C1,C2串联,则总电容(Ct)=1/(1/C1+1/C2)
若电容C1,C2并联,则总电容(Ct)=C1+C2
10.电感的串并联:
若电感L1,L2串联,则总电感(Lt)=L1+L2
若电感L1,L2并联,则总电感(Lt)=1/(1/L1+1/L2)
这些公式只是电气中常用的一部分,电气在不同领域有各自特定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希望以上公式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对于电工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它们既建立了电气计算的基础,也解释了电力系统中会出现的各种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由三相、单相和零线电源连接到部件上,用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一、电路基础公式
1、电压定律:V = IR(电压=电流乘功率阻抗)
2、电流定律:I=V/R(电流=电压除以功率阻抗)
二、电路分析公式
1、Kirchhoff定律:(电流守恒定律)∑I=0,(电压守恒定律)∑V=0
2、Norton定律:V=IN,I=V/R
3、Thevenin定律:V=IZ,I=V/Z
三、变压器公式
1、变压器定律:V1/V2=N1/N2
2、有效值公式:V=4.44xIxX
3、有效功率公式:P=V2/R2
四、吸收公式
1、吸收率定律:A =R/X
2、有效吸收率公式:A =4.44xIxR
3、有效抗拒力公式:R =A/I
五、交流和比较公式
1、三相负荷比率定律:R2/R1=R3/R2(R=VL/IL)
2、功率因数定律:cosΦ=P/P‘(P=cos Φx P’)
3、RMS值定律:V1 =V2x2-1/2(V=Vm x √(2))
总结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由电路基础公式、电路分析公式、变压器公式、吸收公式和交流和比较公式组成,它们为电工研究和管理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帮助。
此外,由于电气计算可以被应用到电力系统设计和维护中,因此这些公式也是电力系统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电工常用公式

电工常用公式包括以下内容:
1.欧姆定律:R=U/I,其中R表示电阻,U表示电压,I表示电
流。
2.电阻的串联:R=R1+R2,其中R表示串联后的总电阻,R1和R2
分别表示串联的两个电阻。
3.电阻的并联:1/R=1/R1+1/R2,其中R表示并联后的总电阻,
R1和R2分别表示并联的两个电阻。
4.电功率: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
流。
5.功率因数:cosφ=P/S,其中cosφ表示功率因数,P表示有
功功率,S表示视在功率。
6.交流电的有效值:I=Imsin(ωt+φ0),其中I表示有效值,
Imsin表示最大值,ω表示角速度,φ0表示初相位。
7.三相交流电的相电压与线电压的关系:Uab=Ua-Ub,
Uab=√3Ua-√3Ub,其中Ua、Ub、Uab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的
相电压。
8.三相交流电的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Ia=Iab-Ic,
Ia=√3Iab-√3Ic,其中Ia、Ib、Ic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的相电流,Iab、Ic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的线电流。
9.基尔霍夫电流定律:∑I=0,其中∑I表示电路中所有节点的
电流之和,0表示电流为零。
10.基尔霍夫电压定律:∑U=0,其中∑U表示电路中所有回路的
电压之和,0表示电压为零。
以上是电工常用的一些公式,这些公式是电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非常重要。
电力电子技术重要公式总结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电阻负载的特点: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两者波形相同。
触发延迟角: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止的电角度,用a 表示,也称触发角或控制角。
导通角: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用θ表示 。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VT 的a 移相范围为180︒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方式称为相位控制方式简称相控方式。
Rau1i dbcde⎰+=+==παααπωωπ2cos 145.0)cos 1(22)(sin 221222d U U t td U U (3-1)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阻感负载的特点:电感对电流变化有抗拒作用,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发生突变。
续流二极管数量关系:b)c)d)e)f)ddVT2I I παπ-=(3-5) d2dVT 2)(21I t d I I παπωππα-==⎰(3-6) ddVD RI I παπ2+=(3-7)d 22dVD 2)(21R I t d I I παπωπαππ+==⎰+(3-8)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1.VT 的a 移相范围为180︒。
2.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
3.实际上很少应用此种电路。
4.分析该电路的主要目的建立起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bcdefgi V a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数量关系:a 角的移相范围为180︒。
向负载输出的平均电流值为: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只有输出直流平均值的一半,即:2cos 145.0212d dVTα+==R U I I (3-10)bcdu V图3-5 单相全控桥式 带电阻负载时的电路及波形⎰+=+==παααπωωπ2cos 19.02cos 122)(d sin 21222d U U t t U U (3-9)2cos 19.02cos 12222d d ααπ+=+==R U R U R U I (3-11)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变压器二次测电流有效值I 2与输出直流电流I 有效值相等:不考虑变压器的损耗时,要求变压器的容量 S =U 2I 2。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
一、电势差及功率
1、电势差V:V=E1-E2,其中,E1、E2为两点电位;
2、电容电势差:VC=Q/C,其中,Q为电容器上的电荷量,C为电容;
3、电流功率:P=I2R,其中,I为电流,R为电阻;
四、电势梯度及磁场
1、电势梯度:V=∆V/∆S,其中,∆V、∆S分别为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及距离;
2、磁势:B=μoH,其中,μo为真空磁导率,H为磁场强度;
3、电流磁场强度:H=I/2πr,其中,I为电流,r为电流线与测量点的距离;
五、电磁感应
1、电感:L=μoN2A/l,其中,μo为真空磁导率,N为线圈匝数,A 为线圈截面积,l为线圈长度;
2、电感变比:K=L2/L1=N2/N1,其中,L1、L2分别为两个电感的电感量,N1、N2分别为对应电感的匝数;
3、参考电势:Vr=∆V/K,其中,∆V为电流变比变压器的电势差,K为变比;
六、参数及变换
1、频率:f=1/T,其中,T为周期;
2、激励电流:Ie=∆Ue/RM,其中,∆Ue为激励信号的电压,RM为负载
电阻;
3、等效电路参数:Ri=R1R2/(R1+R2),其中,Ri为等效电阻,R1、
R2分别为支路电阻;
七、介质及特性
1、介质电导率:G=σt,其中,σ为介质的电导率,t为介质的厚度;
2、介质电容:C=εoεrt,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技术重要公式总
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
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阻负载的特点: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两者波形相同。
触发延迟角: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止的电角度,用a表示,也称触发角或控制角。
导通角: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用θ表示。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
VT的a 移相范围为180
⎰+
=
+
=
=π
α
α
α
π
ω
ω
π2
cos
1
45
.0
)
cos
1(
2
2
)
(
sin
2
2
1
2
2
2
d
U
U
t
td
U
U(3-1)
t
T
V
R
a u
1
u
2
u
V u
d
i
d
t
1
2
t
t
t
u
2
u
g
u
d
u
V
b
c
d
e
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方式称为相位控制方式简称相控方式。
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阻感负载的特点:电感对电流变化有抗拒作用,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发生突变。
续流二极管
数量关系:
d 22d
VD 2)(21R I t d I I π
α
πωπ
α
ππ
+==
⎰+(3-8)
d
dVD R I I π
απ2+=(3-7)
d
2d
VT 2)(21I t d I I πα
πωπ
π
α-==⎰(3-6)
d
dVT
2I I π
απ-=(3-5)
b
c
d
e
f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 1.VT 的a 移相范围为180。
2.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
3.实际上很少应用此种电路。
4.分析该电路的主要目的建立起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b
c
d
e
f
g
i V a
数量关系:
a 角的移相范围为180。
向负载输出的平均电流值为: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只有输出直流平均值的一半,即: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
变压器二次测电流有效值I 2与输出直流电流I 有效值相等:
π
απαπωωππ
α-+==⎰2sin 212)(d )sin 2(21
22
2VT
R U t t R U I (3-12)
2
cos 145.0212d dVT
α+==R U I I (3-10)
2
cos 19
.02cos 12222d d ααπ+=+==R U R U R U I (3-11)
⎰+=+==παα
απωωπ2
cos 19.02cos 122)(d sin 212
22d U U t t U U (3-9)
b
c
d
u V
图3-5 单相全控桥式 带电阻负载时的电路及波形
不考虑变压器的损耗时,要求变压器的容量 S =U 2I 2。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数量关系:
晶闸管移相范围为90。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均为
晶闸管导通角
θ与a 无关,均为180。
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 变压器二次侧电流i 2的波形为正负各180的矩形波,其相位由a 角决定,有效值I 2=I d 。
3) 带反电动势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
=
α
πα
ααπ
ωωπcos 9.0cos 2
2)(d sin 21
222d U U t t U U (3-b)
u
i
i I I 21
VT
=(3-14)
π
α
παπωωππ
α
-+==
=⎰2sin 21)()sin 2(
1
2222R U
t d t R U I I (3-
2
2U
在|u 2|>E 时,才有晶闸管承受正电压,有导通的可能。
在a 角相同时,整流输出电压比电阻负载时大。
如图所示:
与电阻负载时相比,晶闸管提前了电角度δ停止导电, δ称为停止导电角,
2
1
2sin U E
-=δ(3-16)
导通之后,
u d =u 2, ,
直至|u 2|=E ,i d 即降至0使得 晶闸管关断,此后u d =E 。
R E u i -=
d d b)
b)
当α < d时,触发脉冲到来时,晶闸管承受负电压,不可能导通。
触发脉冲有足够的宽度,保证当wt=d时刻有晶闸管开始承受正电压时,触发脉冲仍然存在。
这样,相当于触发角被推迟为d。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左边为电阻电感负载,右边为电阻负载
单相半控桥带阻感负载的情况半控电路与全控电路在电
阻负载
半控电路与全控电路在电阻负载时的工作情况相同 电阻电感负载:
若L 充分大时,近似认为i d 为一条水平线,恒为I d 数量关系: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b)
c)
d
e) f)
i
u
b
i i i (3-69)2D I I I παπ-==
dVT dV d 70)-(3 2)(2122d d VT I t d I I π
απωππαπ-==⎰+
a =0
电路的特点:
变压器二次侧接成星形得到零线,而一次侧接成三角形避免3次谐波流入电网。
三个晶闸管分别接入a 、b 、c 三相电源,其阴极连接在一起——共阴极接法 。
整流电压平均值的计算:a ≤30时,负载电流连续,有:
当a =0时,U d 最大,为
a >30时,负载电流断续,晶闸管导通角减小,此时有: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的最大正向电压等于变压器二次相电压的峰值,即
阻感负载
222RM 45.2632U U U U ==⨯=(3-21)
ααπ
ωωπαπα
π
cos 17.1cos 26
3)(sin 23
21
22656
2d U U t td U U ==
=
⎰++(3-
26
21sin ()
23
0.6751cos() (3-19)
6U td t U π
παωωππα+=
⎡⎤
=++⎢⎥⎣⎦⎰d 2
2U U =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