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2.ppt.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5.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君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
C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国人暴动” D.周公辅佐
6.下表的主题应该是( )
朝代
夏
商
西周
时间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桀是什么朝代的君王?这一朝代建立于哪个世纪哪个年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表达了民众对桀的什么态度?(4分)
【答案】朝代:夏(夏朝最后一个君王)。(1分)年代: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1分)态度:极其痛恨、愤怒。(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列举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4分)
【答案】商汤:任用贤才,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2分,摘抄材料得1分)周文王: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励精图治。(2分,摘抄材料得1分)
【答案】感悟: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适应人们需求的时代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分)
3.巩固:实行分封制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_
依据
______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内容
诸侯权力
①管理______和民众的权力;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血缘
土地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内容
诸侯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_
实质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国人暴动” D.周公辅佐
6.下表的主题应该是( )
朝代
夏
商
西周
时间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桀是什么朝代的君王?这一朝代建立于哪个世纪哪个年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表达了民众对桀的什么态度?(4分)
【答案】朝代:夏(夏朝最后一个君王)。(1分)年代: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1分)态度:极其痛恨、愤怒。(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列举商汤和周文王的兴国之举。(4分)
【答案】商汤:任用贤才,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2分,摘抄材料得1分)周文王: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励精图治。(2分,摘抄材料得1分)
【答案】感悟:任何时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时代最终都会被下一个更为适应人们需求的时代代替,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贤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分)
3.巩固:实行分封制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_
依据
______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内容
诸侯权力
①管理______和民众的权力;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血缘
土地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内容
诸侯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_
实质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授予权力, 建立诸侯国
统
土地
治
人民
阶
级
土 地
人
土地民
人民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服从调遣 镇守疆土 进献贡赋
被
统
平民
治
阶
奴隶
级 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确立了
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 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封制的实施有何作用?
2、盘庚迁殷
3、商的灭亡
•修筑豪华宫殿园林,尽情享受 •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 •设“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 •建巨桥粮仓和鹿台,堆积掠夺来的粮食和珠宝
西周的兴衰
周朝灭亡商朝的时间?
建立时间?
关键战役?
牧野之战
周朝的建立者?
都城在哪?
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 定都镐京。
“鼎”是王朝统治权力的象 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建立夏朝 都城 阳城 意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共青团路中学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家天下“
名词解释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 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材 料研读
较大的独立性,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权利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义务
建派设 立征置 武赋官 装役员
西
周
天子
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 (共40张PPT)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禹禹汤汤周武王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确立家天下的王朝体制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禹死后下一个领导者是谁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禹 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确立“家天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牧野之战兵力对比
交战双方
周武王的军队
为什么周 武王能以 战士人数 少胜多?
4万多人
商纣王的军队
10万多人
周武王以少胜多的原因:
主观原因: ①周族逐渐发展起来,建立了力 你是怎么看待这 量不小的政权。 ②西方、南方各部族派人来助战。 场战争的?你认为它
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 客观原因: 的呢? ③商纣王才知道周武王进军的消 息,仓促备战。 ④奴隶“反戈一击”。
分封制的定义: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
目的
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
对象
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 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天子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如果你是其中被分 封的一个诸侯,你 会得到什么好处? 你还要尽哪些义务 呢?
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
3、都城: 4、重要战役:
奴隶 “反戈一击” 水
周
渭 水 岐山
河
殷
朝歌 牧野 × 公元前1046年 盟津
周 武 王 像
丰
汉 姜 尚 像
羌
濮
水
周武王进兵方向 各部落会兵方向
天亡簋
陕西岐(qí )山出土
青铜利簋 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 21厘米。簋内有铭文78字,记 簋(guǐ)为盛食器。利簋高 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 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45 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 公斤。簋内有铭文32字,记述 神的事迹。 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 省临潼县博物馆。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禹 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确立“家天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牧野之战兵力对比
交战双方
周武王的军队
为什么周 武王能以 战士人数 少胜多?
4万多人
商纣王的军队
10万多人
周武王以少胜多的原因:
主观原因: ①周族逐渐发展起来,建立了力 你是怎么看待这 量不小的政权。 ②西方、南方各部族派人来助战。 场战争的?你认为它
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 客观原因: 的呢? ③商纣王才知道周武王进军的消 息,仓促备战。 ④奴隶“反戈一击”。
分封制的定义: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
目的
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
对象
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 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天子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如果你是其中被分 封的一个诸侯,你 会得到什么好处? 你还要尽哪些义务 呢?
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
3、都城: 4、重要战役:
奴隶 “反戈一击” 水
周
渭 水 岐山
河
殷
朝歌 牧野 × 公元前1046年 盟津
周 武 王 像
丰
汉 姜 尚 像
羌
濮
水
周武王进兵方向 各部落会兵方向
天亡簋
陕西岐(qí )山出土
青铜利簋 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 21厘米。簋内有铭文78字,记 簋(guǐ)为盛食器。利簋高 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 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45 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 公斤。簋内有铭文32字,记述 神的事迹。 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 省临潼县博物馆。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共14张PPT)
7、与桀和汤的关系最为相似的搭配是 ( A )
A、纣——周武王
B、汤——伊尹
C、盘庚——纣
D、周文王——姜尚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夏
商
周
50多万平方公里
100多万平方公里
250万平方公里
面对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统治者,在“家天下”的社 会,采取分封制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二、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等级制度图示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 阶级
1、为什么采取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社会结束,我国早期国家开始。”这段文字记述的应该是哪个
人物 ( D )
A.尧
B.舜
C.启
D.禹Βιβλιοθήκη 5、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因素是: ( B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内侵
6、西周区分尊卑等级是按 ( A )
A.血缘亲疏关系
B.地域关系
C.权利大小关系
D.能力大小关系
(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二的情况? 夏朝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 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天子封什么人为诸侯?根据
课件2: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课
一、 夏朝的兴衰
1、建立
时 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统治者
禹
都城
阳城
2、发展
统治者
启
政治
世袭制
国家机构 3、灭亡
桀(商汤灭桀)
二里头文化 阳城
议一议
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 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 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 统治的结果吗 ?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夏桀
夏
(残暴荒淫无
朝
度百姓怨恨到
了极点)
目的 内容 作用
三、西周的分封制度
巩固统治 分封者 周天子 分封物 土地和平民、奴隶
权利 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受封者 亲属、功臣
义务 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赋、 积极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消极
试一试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国人暴动
——《孟子·告子》
问题: (1)统治者将土地分给了谁?
亲属、贵族 (2) 周王不仅分了土地还分了人民的原因何在?
为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统治
建立者: 周武王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都城: 镐京
动脑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暴政引起民忿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历史教训: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 “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重要年代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约前13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重要事件
夏朝建立 汤灭夏,商朝建立
一、 夏朝的兴衰
1、建立
时 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统治者
禹
都城
阳城
2、发展
统治者
启
政治
世袭制
国家机构 3、灭亡
桀(商汤灭桀)
二里头文化 阳城
议一议
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 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 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 统治的结果吗 ?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夏桀
夏
(残暴荒淫无
朝
度百姓怨恨到
了极点)
目的 内容 作用
三、西周的分封制度
巩固统治 分封者 周天子 分封物 土地和平民、奴隶
权利 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受封者 亲属、功臣
义务 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赋、 积极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消极
试一试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国人暴动
——《孟子·告子》
问题: (1)统治者将土地分给了谁?
亲属、贵族 (2) 周王不仅分了土地还分了人民的原因何在?
为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统治
建立者: 周武王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都城: 镐京
动脑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暴政引起民忿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历史教训: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 “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重要年代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约前13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重要事件
夏朝建立 汤灭夏,商朝建立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大型墓葬
手工业作坊
贵族和平民生活区、 墓葬群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 青铜酒器 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反映 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最
早的青铜容器之一。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长60多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
形状的绿松石镶嵌而成。
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 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看法。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 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 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 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 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盘庚迁都
④商汤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2.继承父亲的王位,从此使世袭制取代了禅让
制的国君是( B )
A.禹 B.启 C.桀 D.汤
3.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得益于商王盘
庚迁都,他迁都到( C )
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4.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
2.商汤、周武王推翻暴政,深得人心
历史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
西周的分封制
❖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周天子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受封者有哪些义务和权利? ❖分封制的实行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它有哪些重要意义?
1.目的: 巩固统治 2.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对象(受封者):宗亲、功臣等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西周灭亡
西周
三、西周的兴衰
1.时间:2.建立者:3.都城:4.战争: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武王
牧野之战
如何证明武王伐纣这一事实呢?
文物介绍:利簋(guǐ),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
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赶走周厉王。
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个王,暴政(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分封制作用?
稳定政局,也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四、西周的分封制
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
拓展:众星拱月的西周分封制能长久吗?阅读材料,展开小组讨论。
消极作用:
后期,诸侯国分裂割据,分封制遭到破坏。
特点:①以姬姓诸侯国为主体②宗亲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周天子
四、西周的分封制
周朝的兴衰
夏朝
商朝
西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
开国君王重用贤才,励精图治,顺应民心
末代君王昏庸残暴,荒淫无道,失去民心
历史的回响
启示勤政爱民则国兴,暴政腐败则国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君者、从政者,应勤政爱民、以民为本。
课堂小结
夏朝
商朝
5.西周的灭亡:
6.东周的建立:
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版图越来越大,因为西周采用分封制,使国家在疆域规模、统治管理上,达到了很高水平。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分封制的内容?
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王室宗亲、功臣
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建立诸侯国, 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在封地内再分封
西周
三、西周的兴衰
1.时间:2.建立者:3.都城:4.战争: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武王
牧野之战
如何证明武王伐纣这一事实呢?
文物介绍:利簋(guǐ),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
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赶走周厉王。
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个王,暴政(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分封制作用?
稳定政局,也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四、西周的分封制
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
拓展:众星拱月的西周分封制能长久吗?阅读材料,展开小组讨论。
消极作用:
后期,诸侯国分裂割据,分封制遭到破坏。
特点:①以姬姓诸侯国为主体②宗亲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周天子
四、西周的分封制
周朝的兴衰
夏朝
商朝
西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
开国君王重用贤才,励精图治,顺应民心
末代君王昏庸残暴,荒淫无道,失去民心
历史的回响
启示勤政爱民则国兴,暴政腐败则国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君者、从政者,应勤政爱民、以民为本。
课堂小结
夏朝
商朝
5.西周的灭亡:
6.东周的建立:
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版图越来越大,因为西周采用分封制,使国家在疆域规模、统治管理上,达到了很高水平。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分封制的内容?
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王室宗亲、功臣
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建立诸侯国, 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在封地内再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