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的特点
主题:理解和运用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年级: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10分钟)
1. 明确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通过实物和数字图形展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3. 手指操练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工作纸,让学生自行完成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让学生互相展示他们的答案;
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3. 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和相关题目;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多做练习,提高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我国数学课堂教学特点
我国数学课堂教学特点
1.注重基础: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打好基础,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2.强调实践:我国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数学建模和实验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3.重视思维:我国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4.注重实用: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5.强化交流: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1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艺术和技巧:一、直观性教学法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可以通过使用教具、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巧妙运用形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形象化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形象性,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可以把平行线比喻为两条一样长的铁轨,让学生在画图中感受到平行线的特点。
四、循序渐进数学知识属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可以通过例题和习题的递进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
五、交流互动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合作的学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要注重课堂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可以采用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共同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巧妙运用评价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个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个特点传统的数学课堂,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知识,复习——新授——巩固——课后作业,这几个基本环节在我们老师周而复始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偏离方向,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一直戴着面具做痛苦的表演。
然而,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却有别于传统的数学课堂,它注重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注重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多向交流;同时也注重充分发挥评价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四注重”是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1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开发取决于开放的思维。
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得以体现的显著特征就是课堂教学问题化。
我国古代学者陈献章就指出:“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问能解惑,问能知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的学习过程。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
在进行第三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比较时,学生束手无策。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学生提出:“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呢?”问题提出来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研究,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用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再如教学“平行”这节课后,我引导学生针对“两两相交”、“在同一平面内”提出这样的问题:三条或更多条直线不相交,是否也是平行线?为什么一定在同一平面内?学生带着问题,又投入到自主的学习中。
2 注重讨论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今天,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已成为当下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将较大主题组成大单元,实现一定的素质教育目标。
它以设计者提出的主题为中心,采用思维能力训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等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并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首先,它的课程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形成,重点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方法的创新和深化学习的能力。
其次,它的教学方式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和改变性。
教师首先通过解读课程和主题,使学生有关它们的学习有更多的深入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学习内容,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课堂类型:首先是导引式类型的课堂。
这种类型的课堂以老师为主,学生辅,通过老师的展示和归纳来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其次是全面参与式类型的课堂,这种课堂类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最后是社会参与式类型的课堂,这一类型强调学生参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认知层面和认识过程层面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与课堂类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更有趣地学习数学。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和课堂类型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设计的课程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上。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类型也具有多样性,以导引式、全面参与式和社会参与式为主,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活动和学习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势与不足
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优势:1、能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进取心,比较了解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关心本学科领域研究,能够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够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
不足:1.不同课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把握不准;一堂课的整体结构把握不够。
2. 技能课的教学在注重实效上有欠缺。
数学课中有很多技能课,如运算技能、测量技能、收集数据的技能等。
虽然在培养运算技能时要注重口算、笔算、估算、工具算的有机结合,但不能真正发挥不同种算法的各自优势。
我通常通过活动的设计促进技能培养过程中零散知识的整体化,但效果不理想。
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就像在教室里教不会游泳一样,很多技能都需要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训练。
3. 练习课的教学要练出新意有欠缺。
练习课的作用不仅是巩固,而且要深入,练习课如何更重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改进:1. 概念课的教学要有理有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概念及特点动手操作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物体或工具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主要包括计数棒、计数珠、图形板等教具的使用,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和问题解决。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如下:1. 直观性强: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2. 情境性强:动手操作通常结合着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参与性强:动手操作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1.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动手操作的引入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习效果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动手操作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操作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策略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引导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灵活运用动手操作教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动手操作教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教具。
数学课堂“静”中也风流!
数学课堂“静”中也风流!1. 引言1.1 数学课堂的特点数学课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学课堂通常是一个安静的环境。
学生们在数学课上往往需要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整个教室保持一种安静的氛围,以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
数学课堂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有条不紊地展开,每一步推理都要严谨无误。
数学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常会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的特点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思维的良好环境。
1.2 数学教学的挑战数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要克服这些挑战,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教学的挑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挑战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往往觉得数学枯燥乏味。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
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就可以克服这些挑战,让数学课堂“静”中也风流。
2. 正文2.1 数学课堂的氛围数学课堂的氛围是非常独特的,通常充满了安静和专注的氛围。
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气氛,他们会专心致志地听讲、思考和解题。
数学课堂上常常能听到铅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和老师清晰而有力的讲解声音,这种宁静的氛围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面对各种挑战性的问题和练习,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种“个性”
的校 园生活 。学 生可以展开讨论 ,通过
自己的亲身经历 、体会 ,探讨生活 中遇 到 的 心理 及 身体 方 面的 问题 及 解决 措 施 。这样 , 将任务设定在真实的阅历里 , 学生有输人 的信息 ,学过词汇及句 型语 法得 以输 出信 息 ,达到 了预期 的教学效
果
的任务而展 开。课 堂上 ,学生是主体 ,
习 习惯 。
我们 在教学 中必须长期坚 持并有机
地把各种教学方 法融合在一起应用 ,再 加上 自己富有个 性的教学风格 ,才 能取 得 明显 的教学效 果 ,提高学生 的学 习能 力和素质。
责任 ,不同 的教师又不 同的教法 。
我们 知道 ,每个教师 的人 生经历 、 学 识修养都 有所不 同,因而他们 对教材 的感受 、理解 、领悟也各有不 同 ,这就
确 指出 :我们必 须从基础教育人 手 ,全 面实施 素质教育 。 数学课 堂教学 中,教师 、学 生 、教
学 内容是三个 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是 教 学活动 的组织 者 ,学生是教学 活动 的
点重视得不够 。虽 然 口头呼唤素 质教
育 ,大多数教师还不 能转变传统 的教育 观念 , 上起课来千篇一律 , 在教学手段 、 教 学方法上缺乏创新 和突破 。教育人 士 早 就提 出教学方 法的要求 :教学有 法 , 教无定法 ,贵在 得法 。这就是说 ,课 堂 的教学过程一定得层次清楚 、 循序渐进 , 至于采用哪些 教学方法 ,教师 可以根据 学生 的具体情 况 ,以及 自己的个 性 ,灵 活采纳 ,只要采用 的方法是符合逻 辑规 律 的 ,是适应学 生特点的 。比如对 于概 念 、法则及规律 性内容 的教学 ,可 采用 讲 解 、讨论并辅 之练习法 ;对几何 初步 知识 的教学 ,可采用直观演示 法 ,让学 生 自己动手 数 、量 、摆 、画、剪 ,积累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3个特点-教学文档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3个特点
1、体验性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体验,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去经历、感受和考察,最终加以认识和掌握。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想和推论,并不断变换角度和背景予以重新审视和修正,甚至否定已有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反复思辨,学生在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探寻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学生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实际上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自身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萌发。
因此,可以说这是个体身心全面激活的过程。
2、交互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强弱、高低之分;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促进、激励功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
3、生成性
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亦是学生在与教育情境(包括师一生、生一生)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
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融人大量的直接经验、灵活多样的研究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目标要求,真正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徐彦辉6)数学理解的三种方式及其课堂教学特征
• 在应用知识方面,是标准情境中的简单套用,或 是按照示例作机械的模仿。
4
• 记忆性理解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数学理解观,强调 学习是使在环境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生物有机体形 成条件反射的过程,知识是各种技能及有组织联 合的累积,学习就是获得各种技能及其联合的过 程,可以按照可观察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 系来描述学习的过程。
• 例题的讲解则注重于分析思路与讲清原理。在获 得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来龙去脉,能用自己 的语言或换一种形式正确地表达知识的内容。
• 在应用知识方面,是从一定范围的变式情境中区 别出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或把变式灵 活转换为标准式,以便解决数学问题。
10
• 解释性理解体现了认知主义的数学理解观,强调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经验与思维去处理新事物,接 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由此来不断完善与构建 自己的认知结构。
• 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的获得,即行为的获得或者 修改,是通过刺激-反应联系或联结的形成,或 者反应-刺激强化的产生。学习主要是一个积累 关于行为的事实和原理的过程。学习所采取的形 式,要末是形成或者获得并在记忆中保留适当的 行为反应,要末是增加所希望的反应的可能性。
5
• 在记忆性理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 把他们认为合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所期望 的教学结果不过是要求学生能记住这种知识。
7
• 记忆性理解的课堂教学视学生为容器,将 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看成为主要任务, 在课堂上往往肢解数学的完整内容,抽取 出一部分概念或技能,翻来覆去地要求学 生进行高强度的记忆和训练,使知情分离、 知行脱节,课堂枯燥呆板,课堂教学成了 训练学生应试技能的主要场所,师生的精 力被耗费在识记、理解教材的“支言片语” 之上。
“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特征
“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特征作者:陈柏良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5年第05期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教学中“学”的第一性,强调教育要承认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影响,强调课堂教学应着力于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挖掘每位学生最大的潜力,让每位学生在求真、民主、合作、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中获得预期的意义建构、能力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全发展.一般地说,“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至少有着四个显著的特征:其一,问题开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学应当设计开放的问题,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地思维;其二,认知主动.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故而“学为中心”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认知,有极高的参与度;其三,思维多元.开放的问题,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多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见仁见智,相互启发,发展思维;其四,建构丰富.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原理的同时,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充分体验和发展.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以与同行探讨.1问题开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离开问题,课堂教学无从谈起.然而怎样设计问题却是大有学问,同样的教材内容和素材,不同的设计,其收效则完全不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设计当围绕“学为中心”,为学而设计.学生大多思维层次不一,各自又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而,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和交融,真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锻炼数学思维的场所,感悟和体验数学思想的场所.案例1函数的单调性.高中对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运算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趋势;第二阶段是用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快慢.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在了解函数概念后学习的函数的第一个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是函数学习中第一个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函数其他性质提供了方法依据.它体现了对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这就是,加强数与形的结合,由直观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首先借助于图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函数的增减变化的直观特征,进一步量化,发现增减变化的数字特征,从而进一步解析研究,数学刻画.基于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其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突出地位,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特征这一环节中,可对问题进行开放式设计,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如笔者曾设计:观察下列函数图象(教师用ppt给出函数f(x)=x+1,f(x)=x2,f (x)=x3,f(x)=x3-2x2-x+2,f(x)=-x的图象),试分析每个图象各自的特点,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纷纷表达了各自所见,交流如下:(1)函数f(x)=x2的图象和f(x)=-x的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轴;函数f (x)=x3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2)函数f(x)=x+1,f(x)=x2,f(x)=x3,f(x)=-x的图象与x轴都只有1个交点;函数f(x)=x3-2x2-x+2的图象与x轴有3个交点.(3)函数f(x)=x+1,f(x)=x3的图象都是上升的;函数f(x)=x2,f(x)=x3-2x2-x+2,f(x)=-x的图象有时上升,有时下降.(4)函数f(x)=x+1和f(x)=x3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f(x)=x2的值先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再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f(x)=x3-2x2-x+2的值先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接着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f(x)=-x的值先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再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每个图象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分析和表达,对以上所见之(1)、(2)虽不是本节课研究函数单调性的主要内容,但为后续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埋下了伏笔.笔者对学生细密的观察和分析予以了积极的肯定,同时选择学生观察所见之(3)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是给出几个函数图象后,让学生观察每个图象的变化趋势,以此开始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学习,问题指向单一,问题素材价值未充分挖掘,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难以有不同的展示,问题只为“教”着想,未为“学”服务.2认知主动“学为中心”的课堂,学生认知主动,参与度强,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一种持久、亢奋的学习状态.当然,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突出以学为本,站在学生的背后,面对一个问题让学生先思、先说,展示他(她)的认知成果.案例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选自人教版A版必修5).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材围绕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材按照“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对于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的逻辑顺序展开,着重研究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密切关联.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按教材情境(上网计费问题)得到不等式x2-5x≤0,然后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接着,就引导学生考察该不等式与二次函数y=x2-5x以及一元二次方程x2-5x=0的关系.课上,思维都被教师牵引着,学生难有主动的学.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考察该不等式与二次函数y=x2-5x以及一元二次方程x2-5x=0的关系之前,应提出问题,让学生先尝试求解.对该处的教学,笔者曾与学生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教师:你能求解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吗?请你动笔试一试.学生1:两边同除以x,得到x≤5,又因为x≥0,所以0≤x≤5.教师:两边同除以x,如果x=0呢?学生1意识到了刚才求解的缺陷,补充道:分类吧,当x>0时,两边同除以x,得到x≤5,故0教师:很好!同学们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但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限制条件.还有别的思考吗?学生2:x2-5x≤0即x(x-5)≤0,从而可得x≥0,x-5≤0,或x≤0,x-5≥0,解得0≤x≤5.教师:咦,运用了有理数的法则,你真会思考!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等价转化.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3:利用二次函数y=x2-5x的图象求解,……让学生自己想出利用二次函数y=x2-5x的图象求解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解法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只有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认知才会主动,思维才会积极地参与进来,才会不时地回报给你“惊喜”.3思维多元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学生真正建构起自己的理解时,数学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就要重视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理解,多给学生创设思维自由“驰骋”的机会,一个有益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编题,学生会编题就意味着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函数的复习课中曾设计过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函数f(x)=xx-6,看看我们可以研究哪些问题?笔者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见仁见智,编出了如下问题,笔者整理如下(部分):(1)画出函数f(x)=xx-6的图象;(2)求f(x)的单调区间;(3)求f(x)在区间[1,4]上的最小值;(4)求f(x)在区间[a,a+4](a∈R)上的最大值;(5)若f(x)在区间[a,a+4]上单调,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6)若f(x)在区间(a,a+4)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7)若f(x)在[0,a]上的值域为[0,9],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8)若方程f(x)=m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9)若f(x)≤0在区间[a,a+4]上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思维活跃,所编的不少问题很有思维含量,且大多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确实,把握了函数的图象就把握了函数的整体情况.事实上,围绕函数图象,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出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4建构丰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多给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课堂更多地“充盈”学生的声音,在相互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丰富思想和方法.如笔者在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人教版A版选修2-2教材)的教学时,就曾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1:归纳推理,简单地说,就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或者说,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演绎推理,实际上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学生2: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也必定是正确的.因而,演绎推理是数学中严格证明的工具.学生3:演绎推理实际上是命题由大到小的推理,而归纳推理实际上是命题由小到大的推理.学生4: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演绎推理,它较少创造性,但却具有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的论证作用.……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有利于全面地理解知识,而且不同学生的思维可以互补互惠.如有的同学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视作一种概念加以描述,有的同学把这两种推理视作一种规则与方法,也有的同学把它看作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事物的探求的态度,看到一个问题,就想用推理找到规律,显然思维层次各不相同,这对教师也极具启发.尽管学生的语言有时可能不大严密,但这恰恰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自我“内化”,这比教师自己归纳有意义得多.鉴于此,课堂上教师要多一点: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解.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而不只从教师角度出发完成教学流程.需要指出的是,“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应更多地展现学生学的行为,而非教师教的表现.要突出教学中“学”的第一性,教学过程应依据学习过程来设计,实现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学习.为有机整合学生的需求、兼顾学生的差异、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计划和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时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否根据预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活动能否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等.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真实、完整的人”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得怎样.作者简介陈柏良,男,硕士,浙江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课堂教学,著有《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语言的高度准确性和推理的高度科学性。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遣词得当;所谓科学是指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见解独到而又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可见,准确、规范、科学的“数学语言”,是保证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怎样才能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和科学呢?首先,教师应准确地阐述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一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每一条法则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逐步理解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其次,教学语言叙述应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分析和综合要合理,绘图、板书要工整规范,提出问题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信口开河,把似是而非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其三,教学语言应标准规范、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杜绝“口头禅”,要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和激励性富有情感因素的教学语言,可使较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鞭策。
因此教师通过情感性、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如何实施激励性、情感性的语言教学呢?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即使答的不对,也不要生硬的否定。
其次,语言和眼神、手势相结合,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再次,常用“谁来试一试”、“你的想法真不错”、“请继续努力”等这些赞赏激励的话语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更加渴望获得老师的再次肯定,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进取。
三、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具体 , 入浅出, 深 生动 有趣 , 默 幽 诙谐 , 富有感 染力 , 使学生透过 教
此外 , 还有纵 向比较和横 向比较等 比较方法。
个引路人、 合作伙伴的作用。这
也 要 求 每 一 位 数 学 老 师 语 言 表 达
发展逻辑思维能 力。 善 教 的 言只 到画 地 掌握知识 , 师 语 起 龙点睛的作用。
三、 言要幽默 , 语
、、
一
、
求 同 比较 和 求 异 比较
求 同比较 是从几种不 同的但 有联系 的比较对 象中找 到相同点 ,对 不同现象进行贯通 的或者高度概括性 的比
教学 语言 应 该 具 有 下
指导学生科 学、 范地利 用比较法探 究事物时 , 规 还要 师高超的教学 语言 ,探 知到教 师 立足于学生运 用比较法的能力培养。教 师应该有 目的 、 有 思 维 的 过 程 ,学 习到 思 考 问题 的 计 划、 步骤 地培养学 生运 用比较法的能 力 , 有 在实施过程 良好 方法 ,从 中体验 到思维过 程 中 , 注意方式 , 讲究策略 , 以实现学生学会 自主运用比较法 中的快乐 , 而提高教学效果。 从 探究事物 的目标。
数学课堂 教 规 法 娶 须从 的学 , 用优 学 律采 最化 服于教 方 教学语言的特占
,
= { 出重点, 抓住关键, 分 省 化难点。 语言要精练必
著 名教 育家乌 申斯基认 为 : 比较是 一切 理解和思维 “
的基础 , 我们正 是通过 比较来 了解世 界上的一切的 。” 初 中思想品德 中有许 多内容既有联 系又有 区别 ,在教学 中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数学教学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数学教学特点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体体现教学本质,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因为它是以儿童少年为认识主体、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知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就需要从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出发,着力反映出数学过程应有的本质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要依据数学教学应有的特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从以下几方面充分彰显了数学教学的特点。
1.关注数学活动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对数学内容的真切体验、感悟,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所谓数学活动,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几节课都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内容的认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组各有多少人,出现“抢”学号时,吴老师让学生“想个办法”,一眼看出语文、数学小组各有多少人例如,在“平行与垂直”这节课里,让学生先想一想,画出表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图形,再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各类具体情形,在活动中充分获得体验,概括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然后通过多媒体直线位置的动态演示,感受、抽象不同类型直线位置的本质属性,形成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对折得出1/2,思考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
这样的操作、思考的活动,对于感悟1/2的含义,体验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形成分数观念具有重要价值。
“可能性”、“图形中的规律”这两节课,都把操作实践和探究关系、规律的思维活动结合得很好,尤其是朱伟森老师还让学生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总结过程,以便从中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2.关注交流互动数学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交流和互动构成的学与导的活动。
这种多边交流和互动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以促成学生的已有数学观念与新的认识对象之间产生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内容的一质、规律和关系的认识,感悟数学的本质。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性:中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它涵盖了整数、有理数、实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打下基础。
2. 系统性:中学数学是一个知识体系,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 抽象性:中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涉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
学生需要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逻辑性:中学数学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技巧,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数学证明和解答问题。
5. 应用性:中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学生需要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阶段性:中学数学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生需要按照阶段逐步学习,掌握每个阶段的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7. 发展性:中学数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求的变化,它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学生需要关注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新的数学知识和应用领域。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是指教学效果优秀,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成果显著的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质课堂是教师全面素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多样性的情境、互动性的学习过程、个性化的发展路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
一、教学设计合理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设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要求,设计合理、科学严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教师整体思路明确,各环节衔接有序,任务布置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个性化、差异化,设计的任务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二、情境化教学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注重情境创设,以实际生活和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基础,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师不仅注重知识性的讲授,更加注重情境下的思维和感受,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学游戏、抽象化表现、比喻、类比等情境化元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性教学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注重师生平等、相互尊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精神。
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启讨论、小组合作、抢答、实验探究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互动学习过程中,还能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个性化发展路径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到最大。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注重差异化教育,掌握优化性、有效性、适度性的原则,在教学中灵活地抉择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和学习难度,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体会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淇县实验学校张红芳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能高效的上好数学课了?教师们应该掌握课堂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堂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
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如“大数目的认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目,提供一万人、几万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
这样一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交流体会合作画出一个圆来。
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3)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进行的学习。
例如有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八道题,一道一道讲,刚讲完第六道题的时候,下课了。
我们发现在学生中间,这些题只有两三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很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
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所以,一堂好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
评课时,最终是要观察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是解决他提出的问题,而是解决他在此过程中带出别的问题。
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
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
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事迹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
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
评价课堂教学,应该看着堂课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有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内容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