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例首发临床症状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胞
抗核小体抗体
抗U1RNP抗体
对于SLE特异性高
特异性不高,对MCTD诊断意义较大 在以皮疹和光过敏为特点的皮肤型狼疮多 见(对干燥综合征诊断意义较大) 特异性较高,出现在狼疮神经系统损害者 对药物性狼疮意义较大
核 抗SSA(Ro)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rRNP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2009年SLE分类标准
既往史
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5年,间断服用“左甲状腺 素钠片”治疗,10天前,剂量调整为左甲状腺素钠片 50ug日一次。自诉8年前于省二院诊断“类风湿”,未 予正规治疗,近期未服用药物。股骨骨折病史7年。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无特殊,无家族史。
2009年SLE分类标准
确诊条件:
以上临床及免疫指标中有4条以上符合(至少包 含1项临床指标和1项免疫学指标)。 肾脏病理证实为狼疮肾炎并伴ANA或抗dsDNA阳 性; 该标准敏感性94%,特异性92%
狼疮活动度评估
SLE活动性和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是治疗方案拟 订的先决条件
SLEDAI评分
甲功四项、肌钙蛋白、凝血四项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
1.右心衰竭 心功能III级
2.肺部感染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股骨骨折术后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
尿常规:蛋白质3+,病理管型:阳性,管型计数: 16.27/LPF;便常规未见异常。 胸部CT:1.双肺间质纤维化伴间质炎症,建议复查。双侧 少量胸腔积液。2.心影增大,心包积液。3.胸壁软组织水 肿。
液),尿蛋白3+,球蛋白:41.9 g/L , CRP:18. 6mg/L 3. 追问病史,患者双手雷诺现象8年,伴口干、眼干,吞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讨论
第四小组病例讨论
一、诊断
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发作 狼疮肾炎 2肝、肺部继发感染?
诊断依据:
1、女性患者,病情反复 2、症状:发热、颜面部蝶形红斑 、左上肢红 斑(躯干皮疹)、全身关节肌肉酸痛。 3、体征:颜面部蝶形红斑、左上肢见散在红 斑、双膝关节及双小腿肌肉轻触痛。
4、辅助检查: (1)血、尿RT :WBC 3.04X10^9/L(↓)、HB 91g/L(↓)(2)自 身抗体:抗ENA抗体:Scl-70(++)、RNP(++)、Sm(+++)、 SSA(++++),ANA(+++)、抗ds-DNA(++++)、抗DNP(++++)、PANCA(++++) (3)消化系统:ALT 45U/L(↑)、GGT 176U/L(↑)、GLB 43U/L(↑)、肝右叶囊肿(推测:继发感染) (4)血液系统:WBC 3.04X10^9/L(↓)、HB 91g/L(↓) (5)肾 脏(泌尿系统):畸形RBC 26500/ml,正形2000/ml,偶见颗 粒管型 (6)肺(呼吸系统):右上模糊阴影,考虑渗出病灶。 (7)循环系统:主动脉硬化(为何只累及主动脉?尚不明 确)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 ywo d ] s se cl p seyhe t s s h s i lifcin Ke rs y tmi u u r t mao u ; o pt n et a o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ytmi lp seyh maou , L 属 sse c u u rte ts sS E)
・ 64 ・ 6
检 验 医 学与 临 床 2 0 0 9年 5月第 6卷 第 9期
L bMe l , y20 , 16 No 9 a dCi Ma 0 9 Vo. , . n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并发 感染 的 临床 特 征 分 析
朱 小平 , 周静 芸 四川 省 泸州 市合 江县 人 民 医院 :. ( 1 皮肤 科 ;. 醉科 6 6 O ) 2麻 4 2 O
l p s e y h ma o u ( L u u r t e t s s S E)a c m p n i g h s i l n e t n a d d u l if c i n M eh d To p ro m h n l ss c o a yn o p t f c i n o b e n e t . a i o o to s e f r t e a ay i
中图 分 类 号 : 9 . R5 3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5 ( 0 9 0 — 6 4 0 1 7 — 4 5 2 0 ) 90 6 — 2
ZH U a - n Xi o pi g,
An lsso l i h r ce f s se c l p s e y h ma o u c o a y n o p t l i f c in a y i f ci c c a a t r o y t mi u u r t e t s s a c mp n i g h s ia n e t n al o
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红斑狼疮 , 系统性 ; 症状和体 征, 消化 系统 ; 误诊 [ 中图分类号 ]R 9 .4 5 32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26 9 2 0 ) 1 0 70 17 -70(0 9 0 - 3 - 0 4
Th l i a n l sso 0 c s so y tmi p s e y h ma o u t r td g si e s se s mp o W NG e c i c l a y i f a e fs se c l u r t e t s s、 h f s i e tv y t m y n a 3 u i t ms A
Pol H silH an n2 2 0 ,hn . . eat n R em tl y A h i rv ca o i 1 e e o t , u i 30 7 C ia2 D p r t p pa a e f m o hu ao g ,n u Poi i H s t ) o n l pa
C re o d n uh r L a g p i E ma l l i n p i5 1 6 c n o rs n ig a to : 1Xi n - e , - i:i a g e5 @ 2 . o p x
[ s at Obet e oh i t eu dr adn fh l i l i rt adtel e o dans n Abt c] r jc v T e he t n es nigo eci c v sy n vl f i oi ad i g nh t t n a d e i h e g s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分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20-40岁女性,常有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和狼疮性肾炎,约80%-90%的病人有皮疹,特征性损害发生于面颊,形成轻微水肿的红色或紫红色蝶形斑疹。
少数病人有大疱性皮损,病情加重时口唇及口腔粘膜发生红斑及溃疡,病情恶化时可发生高热。
60%-70%病人患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的内脏损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有遗传因素、有环境因素(阳光、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雌激素等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
大多数疾病活动期病人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
可有疲倦乏力、食欲缺乏、肌痛、体重下降等。
2、皮肤和黏膜表现。
80%的病人在病程中会出现皮疹。
颊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网状青斑、口腔无痛性溃疡、脱发、雷诺现象。
3、浆膜炎。
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4、肌肉关节表现。
关节痛、关节病、肌痛和肌无力、肌炎、股骨头坏死。
5、肾脏表现。
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乃至肾衰竭。
有平滑肌受累者可出现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
6、心血管表现。
心包炎、疣状心内膜炎、气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7、肺部表现。
35%患者有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
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约2%的病人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50%以上。
8、神经系统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外周神经系统受累。
9、消化系统表现。
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等,其中部分病人以上述症状为首发。
早期出现肝损伤与预后不良相关。
少数病人可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这些往往与SLE活动性相关。
消化系统症状与肠壁和肠系膜血管炎有关。
此外,SLE还可出现失蛋白肠病和肝脏病变,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这些表现通常都会很快得到改善。
10、血液系统表现.活动性SLE中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目录
• 病例概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知识 • 病例分析 • 病例总结与反思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职业:办公室职员 籍贯:中国
年龄:35岁 性别:女
病情发现与诊断
症状
持续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疲劳无力
就诊经过
患者因持续发热和关节疼痛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治疗效果不佳。后 因面部出现红斑,转诊至风湿免疫科,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早期诊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 疗至关重要,有助于控制病情进
展和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 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 抑制剂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 复发。
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建议
评估指标
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预后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以及 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可以得 到控制,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或 进展为更严重的疾病。
04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治疗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
03 病例分析
疾病对患者的具体影响
01
02
03
04
皮肤病变
出现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等皮 肤损害,可能伴有瘙痒和疼痛
。
关节病变
关节疼痛、肿胀,影响关节活 动,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
脏器损伤
累及肾脏、心脏、肺等器官,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死亡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死亡分析
陈琳洁;李志军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22)002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死亡分析陈琳洁李志军陈卫东陶荣亚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治水平,本文分析我院10年来SLE的死亡病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6~1996年2月住院的SLE165例;其中,男21例,女144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1...
【总页数】1页(P97)
【作者】陈琳洁;李志军
【作者单位】附院西内科;附院西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1
【相关文献】
1.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J], 田娟;陈栖栖;龙丽;周彬
2.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J], 陈薇薇;苏晓
3.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死亡原因分析 [J], 黄锦雄;韦敏;王乐;刘琴
4.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状况及死亡原因分析 [J], 邹晋梅;杨静;刘毅
5.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J], 桂凤姣;齐文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易患人群、临床症状及诊断和治疗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易患人群、临床症状及
诊断和治疗
易患人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
临床症状
1、口腔溃疡或黏膜糜烂、水肿
2、皮肤出现多样性损害。
3、对称性的关节痛。
4、肾炎,严重可发展为尿毒症
5、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6、癫痛、偏头痛、性格改变以及记忆力减退。
7、肺部浸润,严重者会出现肺泡出
8、心脏增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9、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10、结膜炎、视神经病变、口干、眼干等
诊断和治疗
红斑狼疮的诊断需依赖症状、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由于不同类型的红斑狼疮诊断依据各不相同,且诊断及分型均较为复杂,确诊及分型有一定难度,患者很难自行判断是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多方面情况后进行评判。
红斑狼疮仍缺乏根治手段,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保证长期生存、预防器官损伤,尽可能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指导患者管理疾病。
通常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主
要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红斑狼疮是绝症吗?红斑狼疮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只是一个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并不是一个不治之症。
随着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红斑狼疮患者现在已经可以获得长期的生存。
最近这十几年以来,红斑狼疮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改变,已经引入“达标治疗”这个理念,称T2T治疗理念。
患了红斑狼疮以后,朝着疾病的缓解,低度活动的目标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后,现在大部分红斑狼疮的病人都可以达到病情缓解,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与循环中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沉积于肾小
球;或者DNA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后再与循环中抗ds
-DNA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能引起
炎症反应,在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介质参与下,发生狼
疮肾炎。
• 针对自身红细胞或血小板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亦可
SLE的免疫应答异常可以出现在多个方 面和多个水平,其中以T和B淋巴细胞的高 度活化和功能异常最为突出。
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 1. 致病性自身抗体:DNA抗体可与肾组织结合
导致损伤,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
• 2.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IC):IC在组织的沉
积造成损伤
• 3.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不能抑制
心肌苏木素小体(显微照片):苏木素小体是心肌束之间的一种能被 苏木精染色的匀质的不定形的团块,对SLE有高度特异性。苏木素小体 比周围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细胞核要大得多
LE细胞
模式图
• “洋葱皮样”病变,即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组织
增生,尤以脾脏中央动脉为明显。
洋葱皮样病变示意图: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动脉周围纤维化的显微照片:脾 的两条中央小动脉周围包绕着胶原的向心性“洋葱皮”样分层改变。淋巴细 胞的外层充满了马耳皮基小体的碎片。
“洋葱皮样”病变
SLE的临床表现(1)
• SLE临床表现多式多样,变化多端。大多数
患者呈缓解与发作交替过程,因此即使在 缓解期也需一定的治疗和(或)随访观察。
• 一、全身症状
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 90%患者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尤 以长期低、中度热为常见。此外,疲倦、 乏力、体重减轻等,亦颇常见。
CD4+T细胞--B细胞持续活化--自身抗体;T 细胞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侵犯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关节、心脏、肾脏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诊断也相对困难。
以下为一位患者的SLE病例。
1.病史
患者女性,现年26岁,曾在17岁时出现过斑块状皮疹,但自行消失未就医。
后来在25岁时出现面部红斑、手指肿胀、全身疼痛等症状就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SLE。
2.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颈部、胸部和上肢出现红斑、皮疹和干燥,双下肢和手指关节明显肿胀,呈对称性,活动度明显减少;口腔溃疡频繁发作,伴有低烧、全身疲乏、乏力、腹泻、心悸等症状。
患者检查发现有轻度贫血、轻度血小板减少,血清ANA、dsDNA、SSA、SSB等抗体均高。
3.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经初步稳定治疗后,开始使用激素药物减轻症状,同时配合口服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激素治疗主要以泼尼松为主,初始剂量逐渐递减至3-5mg/d,维持治疗数月至1-2年。
口服免疫抑制剂主要使用环磷酰胺等药物,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等副作用。
4.随访情况
患者治疗后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症状减轻且未出现明显复
发,相关检查指标也得到了恢复。
但SLE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慢性复发自愈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持饮食健康、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等,定期复查并与医生沟通更新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SLE的治疗需要针对病情的多种表现,进行综合的个性化治疗,同时在随访期间也需要不断执行相应的管理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此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疗效观察
其余均痊愈出院。因此 , 我们认为提高对高脂血症性胰腺 炎
的认识 , 及时准确地作 出诊断 , 并及早进行强化治疗 , 对预 防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生 至关重要。 ( 收稿日 2 1. . ) 期: 0 91 0 . 8 0
IU治疗 24d6例患者 ( 、、、 、、 ) C 、 , 2 35789号 药物 治疗的 同 时, 接受血浆置换治疗 。治疗结束后 , 1 患者发生胰腺 除 例
酶
50 7 20 0 70 2 60 4
1 2 0 0
54 . 72 . l. 06 84 .
42 .
酯为 79m / l , 8 gd 外 其余均超过 100m /l V型高脂血症 5 0 gd;
例 , 型高脂血症 3例 , I Ⅳ型高脂血症 1例。均说 明甘油三 酯水平超过 100m /l V、 Ⅳ型高脂血症为高脂血症 0 gd 及 I、 性胰腺炎 的重要危 险因素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的治疗与其他类 型的急性胰 腺 炎没有多大区别 , 必须尽快将 甘油 三酯水平降低 到 100 但 0 m /l gd 以下。对 于严重高脂血症 患者 , 可通过血浆置换尽 快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本文 患者经善 宁、 降脂 药物 、 炎 抗 及等保守治疗及控制饮食 , 1例患者并 发胰腺假 性囊肿 , 除
学会修订的 S E分类诊断标 , L 并排除 以下患者 : ①年龄 l 4岁 以下或 6 以上 ; 6岁 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 ③其他 结缔组织
8 4
例、 2 例 , 女 3 年龄 l 4 、 8— 7岁 平均 3 . , 3 7岁 平均病 程 79个 . 月; 对照组 2 0例 , 1 、 l , 男 例 女 9例 年龄 2 4 、 均3 . O一 4岁 平 25 岁 , 均病程 8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 平 . 年龄、 病程等 资料具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与治疗
·健康科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与治疗唐章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易发于青年女性人群,是多脏器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一些重症患者在一些情况下可自行缓解。
该病主要是不同系统受累结缔组织疾病,会对全身器官造成一定影响,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该疾病症状相对较多,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轻重症状交替。
除此之外,患者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积极有效治疗,能够长期生存,如果不能针对性治疗,预后相对较差,为此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主要有:①发热、疲乏、无力以及体重下降等。
②皮肤与黏膜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其中特异性皮损症状有盘状红斑、蝶形红斑等,非特异性皮损会出现头发色素改变、口腔溃疡及网状青斑等。
③骨骼肌肉系统性红斑狼疮还表现为关节炎、肌痛、肌无力等症状。
④在临床中主要有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肾炎的情况下,会产生白细胞、红细胞及蛋白尿等,其中在进行肾功能测定的过程中,早期正常,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产生尿毒症,此外,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腹腔、水肿及心包积液等。
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为腹泻、恶心等症状,一些患者病情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布加综合征、肠系膜血管炎症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该疾病的困扰。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一般检查:一般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受累,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数量减少、贫血及血小板降低等,肾脏在受累的情况下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②免疫学检查:患者在通过免疫学检查的过程中,有一半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并且少数患者有高血压、败血症,特别是Y球蛋白升高。
此外,该疾病在活动期会使补体水平不断降低,主要是因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会消耗补体与肝脏合成,补体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与治疗
干燥 综合征
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
血液系统
眼
全身症状 皮肤粘膜
发热, 乏力、 疲倦、 消瘦
浆膜炎
SLE
肌肉骨骼
肾脏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肺脏
心血管
精神 障碍
意识 障碍
头痛
呕吐
癫痫
偏瘫
脑局部血管炎的微血栓 心瓣膜赘生物的小栓子 针对神经细胞的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指掌部 红 斑
雷诺氏 现象
蝶形红 斑
系膜改变
Ⅴ型合并Ⅲ或Ⅳ型应同时诊断
Ⅴ型可表现为进展性硬化
Ⅵ型
进展性硬化性LN (≥90%肾小球全球硬化无残余功能)
治疗方式
评价
50年代起
大剂量Ster
缓解率低,感染的
机会和病死率增加
60年代起
大剂量Ster+
缓解率有所提高
细胞毒药物(以CTX为主) 总体病死率仍高
70年代起 甲强龙/CTX冲击治疗
• 血肌酐已升高
• 高血压
• 心肌损害伴心功能不全
• 严重NP狼疮
狼
疮
85%
的
1年
存
活
5年
率
96%
10年 75%
68% 20年
• 肾功衰竭
• 脑损害
• 心力衰竭
• 感染:细菌、结核、 真菌引起的肺、皮 肤、泌尿道、脑和 血液感染。
LN的发病机制
抗DNA抗体等自身抗体是LN发病的中心环节
内源性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 Th细胞的作用 细胞因子 B细胞本身
Ⅳ-S(A/C)
活动性及慢性病变:弥漫节段增生硬化性肾炎
Ⅳ-G(A/C)
活动性及慢性病变:弥漫全球增生硬化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特点误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摘要】目的:为了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
方法:分析总结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0例患者,男1例,女29例,年龄20-64岁。
诊断明确前曾误诊为肾病综合征9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胃炎1例,周围神经炎1例,肺结核1例。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首发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尽早行sle 相关的血清免疫方面的检查以减少误诊。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37-02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食物、遗传背景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突出表现有多种自身抗体并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全身多系统受累[1]。
其病因不甚明确,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特别是早期或不典型的病例,甚至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或仅有某些化验异常,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使患者延误治疗,影响预后。
我们收集了我院2007 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的30 例sle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利对sle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减少误诊。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通过相关的血清免疫学检测并明确诊断的sle患者共30例。
其中男性1例(年龄29岁),女性29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ds-dna、ana及免疫功能等检测,临床诊断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定的sle 分类标准中4 项或4 项以上标准,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肺部x线片或ct、双肾及肾血管彩超、血尿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生化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影响人体多个器官和组织。
它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损伤,临床上表现为多样化的症状。
本文将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病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失调等因素被普遍认为是其病因。
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族性聚集现象明显。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激素等,可以触发疾病的爆发。
免疫失调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自身抗体的生成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二、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
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关节痛、皮疹、脱发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肾损害、心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等。
其中,关节痛和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表现,患者可以出现多关节炎、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改变的综合评估。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分类标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分。
此外,抗核抗体、DNA抗体等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活动、预防或减少器官损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还可以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治疗。
五、预后和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预后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密切相关。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和定期复诊,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避免诱发因素的接触。
定期检查肾功能、心电图等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全身症状
疲劳
持续的疲劳感,休息后无法缓解。
体重减轻
食欲不振导致体重下降。
发热不规则发热,可伴有寒源自。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03 病例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 贫血等症状。
尿常规检查
可能出现尿蛋白阳性、血尿等症状。
免疫学检查
可能出现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 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就诊经过
经过多次就诊,最终在某大型 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确诊依据
血液检查显示抗核抗体阳性, 补体C3、C4降低,以及临床
表现。
治疗情况
确诊后,张三开始接受糖皮质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
得到控制。
02 病例症状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面部出现蝴蝶状红斑, 通常位于鼻梁两侧,有
时可累及上唇。
光过敏
03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如布洛芬、吲
哚美辛等。
免疫抑制剂治疗
环磷酰胺
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 和活化,降低自身抗体水 平,减轻组织损伤。
霉酚酸酯
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 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环孢素
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和细 胞毒T细胞活性,降低自身 抗体产生。
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臂 等出现红斑、水疱、瘙
痒等症状。
皮肤溃疡
手指、足趾等处出现溃 疡,不易愈合。
脱发
头发脱落,甚至全秃。
关节症状
关节痛
关节疼痛、肿胀,常见于腕关 节、膝关节等。
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受限,晨起时尤为明 显。
关节畸形
长期关节炎症可导致关节畸形 。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形态学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形态学分析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形态表现。
方法观察25例SLE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
结果96%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6%患者粒系增生活跃,88%患者红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0%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减少,80%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血小板减少,3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2%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
结论SLE患者骨髓形态复杂多样,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检查。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象;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病,常累及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但是,对于SLE患者骨髓象研究还是比较少,现就本院收治的25例SLE患者的骨髓象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3年以来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25例中男性2例(8%),女性23例(92%),平均年龄32.5岁。
贫血18例(72%),白细胞减少9例(36%),淋巴细胞低于1.5×109/L者13例(52%),血小板减少10例(40%)。
1.2 方法25例患者在骨髓穿刺时尚未明确诊断SLE。
以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为穿刺点,骨髓片及血片经瑞氏吉姆萨染色,低倍镜下观察骨髓增生程度,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油镜下(×1000)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形态。
2 结果2.1 增生程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7例(28%),增生活跃17例(68%),增生低下1例(4%)。
2.2 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2例(8%),增生活跃20例(80%),增生低下3例(12%)。
形态正常者7例(28%),红细胞大小不等12例(48%),晚红体积小、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小、中心淡染区扩大4例(16%),巨幼红细胞2例(8%)。
2.3 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24例(96%),增生低下1例(4%),核左移10例(40%),中晚幼粒细胞及成熟粒细胞胞浆中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8例(32%),比值、形态正常6例(24%),分叶过多1例(4%),分叶减少1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例首发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临床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
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收治的25例SLE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7:1;年龄组成为儿童0例,青年14例,壮年10例,老年1例;2例患者有遗传可能;首发症状组成为发热组8例(32%)、皮肤粘膜症状组10例(40%)、肾脏损伤组3例(12%)、呼吸系统症状组1例(4%)、消化系统症状组1例(4%)、呼吸系统症状组1例(4%)、血液系统症状组1例(4%)、关节及肌肉疼痛组1例(4%)。
结论SLE的首发症状较多,且目前无明显发病规律,误诊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临床症状;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
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为70/10万~75/10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SLE患者25例,其中男3例,女22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8.5±
2.65)岁;已婚15例,未婚10例,病程1~19年,平均病程(38.5±17.52)个月。
25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中4条以上,同时除外感染、肿瘤、药物性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病等。
1.2 方法收集已经确诊的2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将其性别组成、年龄组成、首发症状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及分析,从而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发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的一般性规律。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所有数据结果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组成根据患者的性别进行分组。
25例患者中,女性组22例,男性组3例,男女比例约为7:1,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但两组间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年龄组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儿童组(≤14岁)、青年组(15~35岁)、壮年组(36~50岁)、老年组(≥50岁)。
2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儿童组:0例;青年组:男2例,女12例;壮年组:男1例,女9例;老年组:男0例,女1例。
2.3 一级亲属是否有患病25例患者中,有2例(男0例,女2例)的一级亲属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占8%。
2.4 首发症状组成根据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6组,即发热组、皮肤粘膜症状组、肾脏损伤组、消化系统症状组、呼吸系统症状组、血液系统症状组、关节及肌肉疼痛组。
25例患者中,发热组8例(32%),主要以持续低度发热为首发症状。
皮肤粘膜症状组10例(40%),患者以皮肤粘膜的病变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除了双侧脸颊出现的蝴蝶状红斑和横跨鼻梁的斑块外,其他常见的皮肤损害还有:手,胳膊,脸,颈和背部皮肤疼痛且鳞片状皮屑脱落,口唇部皮肤疼痛,面部,颈部,头皮,双耳,胳膊和胸部皮肤出现红色或紫色丘疹,伴有鳞片状脱屑。
肾脏损伤组3例(12%),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多数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发生率低、肾小管间质损害:慢性病变可导致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多尿及夜尿,尿酸化功能障碍,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
消化系统症状组1例(4%),主要表现为;腹水反复发作,胃肠道血管炎,曾被其他医院误诊为急腹症。
呼吸系统症状组1例(4%),主要表现为类似胸膜炎症状,发作性胸痛,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还可累及纵隔胸膜,即毛细支气管扩张,肺泡隔斑点性缺损,全肺局灶性小泡性肺气肿,慢性肺间质纤维化,气体弥散功能下降,肺活量下降,呈一过性肺小片状浸润,并具有多部位,游走性复发的特征。
血液系统症状组1例(4%),主要表现为贫血,这与微血管病变,铁的利用障碍,慢性肾脏病变等因素有关,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伴有脾大。
关节及肌肉疼痛组1例(4%),表现为典型的发作性对称性关节痛,肿胀,常累及手指的远端小关节,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与类风湿关节炎相比,本病关节炎发作仅持续数天,可自行消退,间隔数天到数月后又可再度复发,曾在前一家医院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了一侧股骨头坏死。
3 讨论
3.1 本调查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最主要的局限是样本量少,不能确切地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一般性参考。
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发症状尚有神经系统的病变,如①癫痫,为常见的精神病变之一,尤其多见于儿童患者;②头痛,可表现为波动性头痛,周期性偏头痛,多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皮损等,与病情活动有关;③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约见于15%的患者,表现为脑血管病变,其中以偏瘫失语者略多,其他有轻瘫性横贯性脊髓炎,截瘫,假性脑瘤,小脑和锥体外系或丘脑下部功能障碍,舞蹈症,脑神经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神经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视野盲点等;④精神分裂症样表现,可能与脑血管炎,脑器质性损害有关,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常遗留有痴呆,人格障碍,智力低下,以呆滞抑郁为主的精神障碍起初表现为表情淡漠,少言,逐渐出现失眠,直视,表情呆滞,动作迟缓,记忆力差,不识亲友,生活不能自理等,以兴奋为主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失眠,多梦,情绪高涨,表情轻松,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哭笑无常,甚至打人骂人,激素治疗伴随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失眠,多梦,兴奋,多语,焦虑,易激动,继之可出现幻觉,情感障碍,哭闹,乱语,打闹,拒绝治疗等;⑤淋巴结:本病常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以腋窝处淋巴结肿大为明显,其次为颈部,偶尔可发生全身淋巴结肿大,内脏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肺门,纵隔和支气管分叉处,后者可引起肺中叶综合征;⑥五官症状:多表现有眼部症状,以眼底改变为主,其特征为视网膜有白色渗出,出血,水肿,视盘水肿,小动脉变细,边界有清楚的棉花状渗出物,内含细胞样体,还可发生结膜炎,浅表性巩膜炎,个别病例表现为顽固性牙痛,牙周脓肿。
3.2 避免SLE误诊的措施SLE总体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对其了解和重视不足,且首发症状种类多,没有固定模式,因此,经常发生误诊。
但是,该病首发时活动期长,及时确诊、把握治疗机会是达到治疗效果的首要条件。
一旦误诊,不但延误治疗,往往还会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一定要降低误诊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①应使各科医师加强对SLE的认识。
SLE的首发症状涉及心脑血管科、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骨科等等各个科室的各种常见症状,以至于医师往往定向思维,以本科室的常见病进行诊治而造成误诊。
②应结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提出的SLE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综合症状进行严格排查,一旦发现疑似SLE,立即进行科学分析以进一步确诊,避免延误治疗。
③明确SLE患者的一般实验室检查。
文献中显示,SLE患者的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訩贫血:多为正细胞性贫血、正色素性贫血,也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訪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减少,低于4.5×109/ L(4500/mm2),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低,嗜酸性细胞增多,占白细胞总数的10%。
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訫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有轻度或重度血小板减少;?訬血沉增快;?設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或脓尿;?訮生化检查:可有转氨酶升高、浊度试验异常。
当有肾功能不全时,BUN、NPN升高、血钾升高,多数患者蛋白电泳示r-球蛋白升高。
50%的患者有低蛋白血症;?訯补体,70%以上的患者血清总补体值下降,C3、C4亦下降,特别是C3下降明显;?訰抗核抗体(ANA):约有90%以上的患者为阳性。
抗核抗体中以抗DNA抗体的特异性较强,而抗DNA抗体中又以ds-DNA
抗体最具有特异性,约有60~70%SLE活动期为阳性,其滴度升降与病情活动相平行。
抗Sm抗体是SLE的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标志抗体,约有25~30%的患者阳性。
此抗体一般仅出现于SLE,故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Uramoto KM, Michet CJ, Thumboo J, 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1950-1992[J]. Arthritis Rheum,1999,42:46-50.
[2] Hochberg MC. 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LE[J]. Arthritis Rheum, 1997, 40(9):1725-1730.
[3] 杨帆.4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首发临床症状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5.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