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的使用
![洋地黄类药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f280adb0717fd5360cdc1c.png)
洋地黄类药的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和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可增加心排血量而不增加心肌氧耗量,为最常用的强心药物。
1、洋地黄制剂的选择:常用的洋地黄制剂有:(1)地高辛: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的维持治疗。
目前采用维持量法给药,每天一次0.25mg,连续口服相同剂量7天后血浆浓度可达有效稳态。
70岁以上或肾功能不良的病人宜减量。
(2)毛花苷丙: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每次0.2—0.4mg稀释后静脉注射,10min起效,1—2h达高峰,24h总量0.8—1.2mg。
(3)毒花毛苷K: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时,每次0.25mg稀释后静脉注射,5min起作用,0.5—1h达高峰,24h总量0.5—0.75mg。
2、适应症:适用于中、重度以收缩性功能不全为主的病人,尤其伴心脏扩大的心力衰竭者,对伴心房颤动而心室率快的病人尤为有效。
3、慎用或禁用: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二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的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最初24h内,一般不主张用洋地黄制剂;而洋地黄中毒者属于绝对禁忌证。
4、用药方法:对心衰较重者,可采用负荷剂量加维持量的方法,即1—3日内给予负荷剂量以取得疗效,之后每日给予一定量作为维持量,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则采用维持量法给药,更为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并受电解质特别是钾盐的影响明显。
因此,无论何种方法途径给药,都应注意结合病情变化而随时调整。
5、用药注意事项:(1)洋地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易发生过量而中毒,故应严格遵医嘱给药;(2)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重度心力衰竭,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易致洋地黄中毒,须谨慎应用,加强观察。
(3)禁止与奎尼丁、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及钙剂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
简述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简述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061a4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e.png)
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对心脏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并能够调节心脏节律,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用药前的注意事项1. 临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应明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尤其是血钾和血镁水平。
2. 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功能不全等病史,以便医生能够综合评估患者的适用性。
3.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患者,应慎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因为这些群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二、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进行个体化调整,严禁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2.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心脏超声等指标,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3.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吃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还应远离波动较大的环境温度,避免出现脱水状态。
三、用药后的注意事项1. 患者在用药期间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 如患者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就医进行处理。
3. 在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并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和用药效果。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心脏疾病治疗药物,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格外小心。
患者在用药前、用药中和用药后都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遵医嘱用药,以确保洋地黄类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药物,它们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在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
临床应用药物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洋地黄类的作用原理
![洋地黄类的作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ce44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洋地黄类的作用原理洋地黄(Digitalis)是一类含有多种心脏活性物质的花草,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洋地黄的主要成分是强心苷,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地酮和地高辛。
洋地黄通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发挥其强心效应,促进心脏收缩力的增加以及心排血量的提高。
下面将详细讨论洋地黄类的作用原理。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起始于其主要成分地酮和地高辛与新陈代谢导向的离子泵——钠钾ATP酶(Na+/K+ ATPase)的相互作用。
这种酶是维持细胞内外浓度梯度的关键,通过将胞内的钠离子向细胞外排泄,同时将胞外的钾离子向细胞内转运。
洋地黄类药物与钠钾ATP酶结合后,抑制该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内积累过多的钠离子并增加胞内钙离子含量。
这种改变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的机制被称为内源性洋地黄损害(endogenous digitalis injury)。
洋地黄类药物的内源性洋地黄损害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首先,洋地黄类药物的结合导致钠钾ATP酶嵌入细胞膜并被内吞,从而降低细胞内外浓度梯度。
其次,内源性洋地黄损害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钠离子泵,导致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内流和钙离子释放增加。
最后,洋地黄类药物结合于钠钾ATP酶,还可以通过间接机制增加胞外钙离子浓度。
这些改变导致了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钙离子平衡的紊乱,使得细胞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增加了心肌的肌力。
此外,洋地黄类药物还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反应。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刺激β1受体,增加心肌的舒张期间期长、舒张末期压和动脉收缩压。
洋地黄类药物可以阻断β1受体的刺激,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还可通过提高迷走神经的反射活性来发挥作用。
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第10对脑神经)的一部分,它通过心脏传导系统,影响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可导致迷走神经的反射活性增加,从而减慢心率和增加心肌收缩力。
除了以上作用原理外,洋地黄类药物还可以改变心肌细胞内钠和钙离子的处理方式。
简述洋地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简述洋地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50af3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8.png)
简述洋地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摘要:一、洋地黄药物的概述二、洋地黄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三、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四、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五、总结正文:洋地黄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利尿等作用。
然而,洋地黄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洋地黄药物的概述洋地黄药物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心血管活性。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a+/K+-ATP酶,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利尿等。
常见的洋地黄药物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等。
二、洋地黄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洋地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
2.禁忌症:对洋地黄药物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低钾血症、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禁用。
三、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用药前需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电解质等。
2.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洋地黄药物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过量使用可导致中毒。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洋地黄药物时,需避免与其他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
4.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和临床症状,如心电图、血压、心率等。
5.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视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不良反应:洋地黄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中毒等。
2.处理措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处理。
如发生中毒,可采用活性炭、血液透析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总结洋地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剂量、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d542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7.png)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要点:一、洋地黄类药物的定义和分类洋地黄类药物是指从毛地黄、马钱子叶等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主要包括洋地黄毛癣苷和洋地黄毛利苷两类。
洋地黄毛癣苷主要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而洋地黄毛利苷则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二、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症的治疗。
禁忌症包括对洋地黄类药物过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扩大等。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药理学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胺基酸转运酶、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兴奋性,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四、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原则洋地黄类药物应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剂量。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和血药浓度等指标。
五、洋地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洋地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此外,洋地黄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需要注意药物联用时的监测和调整。
六、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可用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分级进行洋地黄类药物的选择。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重要性选择适当的洋地黄类药物。
七、洋地黄类药物的监测和调整在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和血药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八、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争议与展望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应用及用药剂量的选择。
未来的研究重点可以放在洋地黄类药物的新剂型和新应用领域上,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涵盖了洋地黄类药物的定义、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药理学、用药原则、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监测和调整、应用争议与展望等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意见,提高了洋地黄类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水平。
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bd816e58580216fc700afd66.png)
洋地黄类药物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量和中毒量相当接近,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根据病情、剂型、疗效及其他因素,由医生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
(2)洋地黄类药物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
因此,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该类药物的病人,才能按常规用量给予洋地黄,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3)如有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时,洋地黄排泄少,易引起中毒。
特别是老年人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且肾小球滤过串也降低,容易引起中毒,所以用药剂量仅为常人用量的1/3~1/2。
(4)洋地黄类药物和排钾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合用时,容易发生低钾血症,病人感到腹胀、四肢无力,这时也易引起洋地黄中毒。
如发现低钾血症,应及时补钾纠正。
(5)注意下列药物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与奎尼丁、心律平(普罗帕酮)、异搏定(维拉帕米)、胺碘酮、心痛定(硝苯地平)、恬尔心、华法林等合用时,可使血清地高辛浓度增加30%以上,可引起洋地黄中毒;与灭吐灵 (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吗丁啉合用,可减弱洋地黄作用;与保泰松合用,可加速洋地黄的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洋地黄的疗效。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者,禁用洋地黄。
对心肌缺血、缺氧或有急性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弥漫性心肌炎、急性风湿热、肺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者及对洋地黄较敏感者,易引起中毒,要慎用。
(7)地高辛片剂要注意防潮,否则会影响疗效。
(8)地高辛口服的维持量一般为每日半片毫克),最多每日不超过1片。
如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应停用。
(9)病人心脏愈大,对洋地黄愈敏感,用量宜小,以防中毒。
洋地黄药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洋地黄药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b29416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f.png)
洋地黄药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洋地黄中毒、心源性休克、室性纤颤及心动过速、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狭窄或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及对洋地黄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
(2)不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低下、黏液性水肿、心律不整电复后、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早产儿及老年人应慎用。
(3)心肌缺氧、电解质失调及肾功能障碍者,以及老人、小儿其用量应减少25%~50%.(4)洋地黄中毒易发生于低钾、缺氧、心肌缺血、用药剂量过大等情况,故应用时应注意。
为防止中毒,应做到:①勿使患者发生低血钾。
腹泻、呕吐、应用利尿药时,容易缺钾。
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杏、全麦粒、脱脂奶等;对于不能进食者,应以静脉输液补钾。
②每次用药前,测量脉搏,要经常检查心电图。
如心率突然升高,或节律有变化时,应立即停药。
③每周测量体重,如每周增加大于1.5kg时或水肿加剧,则表明有水潴留,心脏负担加重,应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
④应控制患者钠盐摄入量。
心力衰竭的患者,食盐量为2~3g/日。
应避免食用酱菜、咸鱼、咸蛋、快餐等。
(5)用药与进食无多大关系。
可与食物同服,或药片压碎后与饮料或水同服。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6)本品的早期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色视(但儿童很少出现上述症状),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为P-R延长;Q-T期间缩短。
(7)心衰、心律不齐、呕吐、恶心等需以洋地黄治疗的症状也是本品的中毒症状,需认真辨别。
(8)本品的半衰期长(5~8天),安全性小,若已出现毒性反应,停药后仍可维持较长时间。
除严格监护、及早处理外,尽量不再使用本品。
(9)中毒治疗:停药、利尿;心电监护,保持血钾正常水平(有传导阻滞者不可补钾。
否则可恶化)。
中毒急救药品:氯化钾、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利多卡因、奎尼丁、心得安、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离子交换树脂(如消胆胺)、阿托品等。
毒理 洋地黄类药物
![毒理 洋地黄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1898ddadb0717fd5360cdc76.png)
五.洋地黄中毒
◆其他 ①依地酸二钠:能络合钙离子,降低血钙浓度,减轻强心苷的
毒性。该药对强心苷中毒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有一定疗效,作用快,但作用短暂。当禁用氯化钾或苯妥英钠 或应用无效时,可用依地酸二钠治疗。用法:1-3g/次,用50
%葡萄糖溶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4-6g用葡萄糖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3.地高辛:口服对胃肠吸收率个体差异颇大,为50%90%不等,口服后1-2 h、静脉注射10-15 min起效。约7%
-73%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半衰期为24-48 h。需3-6 d才能
排尽,主要经肾排出,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洋地黄毒苷:口服100%吸收。口服后2 h、注射后30min 起效。在血浆中50%~90%与蛋白结合,半衰期为4-6d。 在肝内迅速代谢,部分经肾、部分经肝肠排出,肝功能不
四.洋地黄类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8.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慎用洋地黄。Ⅱ、 Ⅲ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心竭时,最好在起搏器下使 用。 9.电复律:电复律前24h,禁用洋地黄。
五.洋地黄中毒
1.临床表现:①洋地黄中毒早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等),但这要与洋地黄类制剂用量不足而致的
白结合程度外,还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
肾功能障碍、维生素类缺乏等因素有关。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西地兰:在血浆中有15%-25%与白蛋白相结合,静 脉注射10min起效,1-2 h达最高疗效,半衰期为33h。在
体内需经3-6d方能完全消失。
2.毒毛旋花子苷K:完全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仅吸 收3%-10%,静脉注射5min起效,1h达高峰,半衰期不 到24h。在体内约1-4d完全消失。
服洋地黄类药物要注意什么
![服洋地黄类药物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b838530a1c7aa00b42acbf9.png)
服洋地黄类药物要注意什么作者:福如海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1年第8期福如海洋地黄类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中,最先使用的洋地黄(叶)片已较少用,代之以洋地黄毒甙片和地高辛片。
后二者的作用都较前者更强。
洋地黄类药物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
其使用方法比较复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己随意服用。
经医生根据病情确定了服用方法和剂量后,就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自己随意改变。
为了避免发生洋地黄中毒发生,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中毒反应。
洋地黄中毒反应主要有:一是胃肠反应,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等,可根据情况减少药量,必要时停药。
二是心脏反应,表现为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发现症状后要立即停用,并尽快诊治,不可耽误,以免发生危险。
三是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出现眩晕、头痛、黄视、复视等症状,必要时可减少药量或停药,并口服氯化钾,每日3次,每次1克。
2.排钾类药物使用稍久即可出现低血钾,血钾过低会使心肌对洋地黄类的敏感性增加,易导致洋地黄中毒的发生。
常用的排钾药物有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及双氢氯噻嗪,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都会因并用而增加洋地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故洋地黄类不宜与之并用。
洋地黄类不得与利血平合用,否则易导致心律失常。
3.洋地黄类药物使用的禁忌症: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禁用;极度营养不良、严重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病人慎用;其他强心甙药物中毒者不得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洋地黄类
![洋地黄类](https://img.taocdn.com/s3/m/f4361258804d2b160b4ec023.png)
应用2 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1)心房纤颤:心房纤颤的主要危害是 心房 过多的冲动下传至心室,引起心室率过快, 导致严重循环障碍。 强心苷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或 对房室结的直接作用减慢房室传到、增加 房室结中隐匿性传导、减慢心室率、增加 心排出量,从而改善循环障碍,但对多数 病人并不能终止心房纤颤。
洋地黄中毒或过量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 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视物模糊、黄视、绿视、乏 力、头晕。视觉异常通常是强心苷中毒的先 兆,可作为停药的指证。 3.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 4.心血管系统:加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双向性室 早、室速、房室传导阻滞、 期外收缩、甚至心房纤 颤)最严重、最危险
代
谢
1、半衰期为 36 小时,完全消除约一周的 时间。 2、以原形从肾脏排除。 3、若肾功不良,清除率为 0 时,有 14% 可从胆道排出。 4、其为脂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
适应症
1、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由于其作用较快, 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 急性加重的患者。 2、亦可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3、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慢,已少用。
(2)心房扑动:由于心房扑动的冲动较强而规 则,更易于传入心室,所以心室率快而难于控制。 强心苷是治疗心房扑动最常用的药物, 强心苷可不均一的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 期,使扑动变为房颤更易增加房室结隐匿性传导 而减慢心室率,同时有部分病例在转变为心房纤 颤后停用强心苷可恢复窦性节律。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强心苷可增 强迷走神经功能,减低心房的兴奋性而终 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西地兰的临床应用
心内科
2012-10-10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有哪些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8b7bf09b4daa58da0114abe.png)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有哪些
因为误食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药物而出现意外的情况在我
们的生活中可能随处可见,很多人在自己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依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一些自认为非常适合自己的药物,特别是心脏异常的朋友,对于洋地黄类药物应该很熟悉,这是针对于心脏疾病的药物,但如果不够了解就自行购买服用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方法,这样很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对于人们提出的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我们做出了如下的解释说明。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种强心剂,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过量易引起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的药理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一三磷酸腺苷酶(Na,K—ATP),影响心肌兴奋一收缩偶联的收缩性及影响心脏的传入神经。
它们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是由于增加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而其不良反应是由于降低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所致。
它们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是心脏性的
或非心脏性的,并与剂量有关。
非心脏性反应,常见的有胃肠道(厌食、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头昏、意识障碍、谵语);不常见的有视觉影响,如色视、畏光及眼花等。
常见的心脏反应为异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脏传导阻滞。
每种药物都会有自己是使用说明,但是对于说明上的一些医学方面的词语我们可能不是非常的清楚,因此建议人们在选择药物上千万不要过于盲目,一定要让专业的医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出最适合自己的药物,而不是自己随意的选择。
简述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简述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cb8bb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d.png)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心脏疾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但是,洋地黄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使用洋地黄类药物需要注意的事项1. 遵医嘱使用:患者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使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者停药。
因为洋地黄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药物中毒或者过敏反应。
2.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在安全范围之内。
一旦出现血药浓度异常,需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药物中毒。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洋地黄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者增加毒副作用。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一定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用药方案。
4. 避免饮酒:洋地黄类药物与酒精会产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患者需要避免饮酒,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注意肾功能:洋地黄类药物的排泄主要依靠肾脏,因此患者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肾功能的变化,避免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蓄积,增加毒副作用。
二、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1. 对洋地黄类药物过敏或者不能耐受的患者不得使用。
2. 二尖瓣狭窄症、室壁症、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晕厥和低血容量的患者不得使用。
3. 伴有严重的高血钾症、窦房结功能障碍、或者病窦综合征的患者不得使用。
4. 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得使用。
5.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甲亢、低蛋白血症、低镁血症、电解质紊乱、未经充分调查以及治疗低血容量或低血压的患者不能使用。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毒副作用1. 毒性作用:洋地黄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一旦用药不当或者过量使用,容易导致药物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视觉异常等症状。
严重者可致命。
2. 心血管作用:洋地黄类药物在大量使用时,可引起心血管毒副作用,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
洋地黄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中毒处理
![洋地黄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中毒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f89eea168884868662d670.png)
洋地黄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中毒处理一、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作为正性肌力药物的代表用于治疗心衰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证实地高辛(digoxin)可显著减轻轻中度心衰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减少住院率,但对生存率无明显改变。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Na+-K+-ATP酶发挥药理作用:①正性肌力作用心肌细胞Ca2+-Na+ 交换,升高细胞内Ca2+浓度而增强心肌收缩力。
而细胞内K+浓度降低,成为洋地黄中毒的重要原因。
②电生理作用: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为明显。
当血钾过低时,更易发生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③迷走神经兴奋作用:作用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增加心脏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反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冲动,可对抗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的不利影响,但尚不足以取代β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④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减少钠的重吸收并抑制肾素分泌。
二、洋地黄制剂地高辛是最常用且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研究进行疗效评价的洋地黄制剂,常以每曰0. 125mg起始并维持,70岁以上、肾功能损害或干重低的病人应予更小剂量(隔日0. 125mg)起始。
毛花苷丙(lanatoside C,西地兰)、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 K)为快速起效的静脉注射用制剂,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加重时。
三、洋地黄的临床应用伴有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应用洋地黄的最佳指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
在利尿剂、ACEI/ARB和p受体拮抗剂治疗过程中仍持续有心衰症状的病人可考虑加用地高辛。
但对代谢异常引起的高排血量心衰如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因所致心衰,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
肺源性心脏病常伴低氧血症,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均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应慎用;应用其他可能抑制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或可能影响地髙辛血药浓度的药物(如胺碘酮或(3受体阻滞剂)时须慎用或减量;存在流出道梗阻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增加心肌收缩性可能使原有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为加重,禁用洋地黄;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的肺水肿病人因增加右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加重肺水肿程度而禁用;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在未植入起搏器前禁用。
医院儿童常用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方法
![医院儿童常用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d657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8.png)
抽血查地高辛血药浓度时间:服药后1周,口服药物后6-8小时,为心肌浓度。
一般治疗量地高辛有效的血清浓度儿童为1.3ng/ml,婴儿2.8ng/ml。
地高辛血清浓度儿童>2ng/ml,婴儿>3ng/ml,新生儿>4ng/ml为洋地黄中毒。
医院儿童常用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方法
洋地黄类制剂
给药法
洋地黄化总量(mg/kg)
每日维持量
起效
效力最大
药力消失时
中毒
完全消失
地高辛
0.25mg/片
口服
早产儿0.02-0.03
足月儿0.03-0.04
1/4洋地黄化量
(分2次)
即总量的1/8Q12h一次
2h
4-8h
1-2天
4-7天
<2岁0.05-0.06
2-5岁0.03-0.04
5-10岁0.02-0.035
>10岁成人剂量
不超过2.0mg
西地兰
(去乙酰毛花苷)
0.4mg/2ml
静脉
新生儿0.02
同上
10-30分
1-2h
1天
2-4天
<2岁0.03~0.04 >2岁0.02~0.03
<1岁HR<100次/分1-5岁HR<90次/分>5岁HR<80次/分停用
饱和量计算后,常用的给药方法为首剂应用饱和量的一半,余量均分为二剂,间隔8小时,即1/2、1/4、1/4,8小时1次,亦称16小时饱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地黄类药物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量和中毒量相当接近,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根据病情、剂型、疗效及其他因素,由医生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
(2)洋地黄类药物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
因此,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该类药物的病人,才能按常规用量给予洋地黄,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3)如有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时,洋地黄排泄少,易引起中毒。
特别是老年人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且肾小球滤过串也降低,容易引起中毒,所以用药剂量仅为常人用量的1/3~1/2。
(4)洋地黄类药物和排钾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合用时,容易发生低钾血症,病人感到腹胀、四肢无力,这时也易引起洋地黄中毒。
如发现低钾血症,应及时补钾纠正。
(5)注意下列药物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与奎尼丁、心律平(普罗帕酮)、异搏定(维拉帕米)、胺碘酮、心痛定(硝苯地平)、恬尔心、华法林等合用时,可使血清地高辛浓度增加30%以上,可引起洋地黄中毒;与灭吐灵 (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吗丁啉合用,可减弱洋地黄作用;与保泰松合用,可加速洋地黄的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洋地黄的疗效。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者,禁用洋地黄。
对心肌缺血、缺氧或有急性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弥漫性心肌炎、急性风湿热、肺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者及对洋地黄较敏感者,易引起中毒,要慎用。
(7)地高辛片剂要注意防潮,否则会影响疗效。
(8)地高辛口服的维持量一般为每日半片毫克),最多每日不超过1片。
如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应停用。
(9)病人心脏愈大,对洋地黄愈敏感,用量宜小,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