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和膀胱镜检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_FISH_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1)

# 220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0 年 8 月第 2 卷第 4 期 J C on temp Urol R eprod On col, August 2010, Vol 2, No1 4
为 981 0% ( 7 号) 、971 1% ( 3 号) 、961 1% ( 17 号) 和 831 3% ( 9p21 位点) ; 单 体畸变 发生率 由高到 低为 951 1% ( 9p21 位点) 、681 6% ( 17 号) 、671 4% ( 7 号 ) 和 661 7% ( 3 号 ) ; 缺 失畸 变则 仅见 于 9p21 位 点 ( 311 4% ) 。 º 尿脱落细胞学检 查的肿瘤阳性检出率为 641 7% , F ISH 则为 981 0% , 两者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V2 = 301 25, P < 01 01) 。 » 各染色体畸变与患者的 性别、年 龄、肿 瘤初发、复发、单发、多 发及 肿瘤临床分期均未见显著相关性。 ¼ 3 号染色体 单体畸 变与肿 瘤病理分 级间呈 正相关 ( r = 01 198, P = 01 046) , 其余染色体不同类型的畸变情况均未显示 出与不同病理分级间存 在显著相关 性。 ½ 3、 7 及 17 号 染色 体 主 要 以多 体 畸 变 为主, 而 9p21 位 点 主 要 以单 体 畸 变 为 主 ( V2 = 1661 426, P < 01 001) , 尚无证据表明各染色体与缺失畸变间的倍性关系。 结 论 ¹ FISH 技术 是通过尿液 样本 检测尿路上皮肿瘤染色体畸变的有 效方法, 可作 为早期 诊断尿 路上皮 肿瘤的重 要辅助 手段。 º 尿 路上皮肿瘤在 3、7 和 17 号染色体及 9p21 位点同时存在多种畸变类型, 且各畸变类型均具有较高的 畸变率。 » 3 号染色体的缺失或 单体畸变可能对尿路上皮肿瘤的进展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尿NMP22检测联合膀胱镜在膀胱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 文章编 号】 10 7 8 (0 0 2 37 0 0 2— 36 2 1 )2— 19— 3
检, 让患 者排 空膀胱 , 取截石 位。外阴部用 肥皂水 , 无菌氯 化钠 溶液和新洁尔灭溶液 消毒。铺消毒洞 巾, 出尿道 口。男 性用 露
1 地 卡 因 5~l l % 0 m 注入 尿 道 , 留 1 i ; 性 用 棉 签 蘸 1 保 0r n 女 a %
刘民 刘胜 赵 万里 李建伟 王 宪
评价尿 N 2 测联 合膀胱镜在膀胱 癌诊断 治疗 中的作 用 , MP 2检 寻找 诊断 治疗膀胱癌 的
【 摘要 】 目的
理想方法。方法
对8 6例 血 尿 患 者 进 行 N 2 MP 2检 测 并 行 尿 脱 落 细胞 学 检 查作 为 对 照 。N 2 MP 2阳 性 者 膀
并行病理 H E染 色 。
11 一般资料 .
选择 20 06年 1月 至 2 0 0 9年 1 沧 州 市 中 心 2月
15 膀胱镜 电切 术 .
采用气管 内全 身麻醉或腰 麻联合硬 膜外
医院收治 的血尿患者 8 6例 , 5 男 9例 , 2 女 7例 ; 年龄 3 7 2— 6岁 ,
地 卡 因 留置 尿 道 内 1 i, 达 到 麻 醉 目的 。取 出 消 毒 好 的 窥 0mn 即
膀胱癌是 泌尿 系最 常 见 的恶 性肿 瘤 , 占全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1 一2 , 中 9 % 以上 为尿路上皮癌近年来其 发病率有增加 % % 其 0
的趋势… 。尿 N 2 MP 2是 近 期 新 研 究 的一 种 可 经 尿 液 检 测 的 膀 胱 肿 瘤 标 记 物 j在 美 国 已 被 食 品 和 药 品 管 理 局 ( D , F A)批 准
FISH技术在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与良性疾病引起血尿中的作用

FISH技术在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与良性疾病引起血尿中的作用王建东;吴晋蓉;程文;王璇;时姗姗;周晓军【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作为非创性分子检查方法,用于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方法运用一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34例UUT-UC患者和33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中3、7、9、17号染色体异常,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UUT-UC 患者血尿中25例(73.5%)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而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检测出2例发生染色体异常(6.1%)(P<0.001).结论 FISH检测脱落细胞3、7、9、17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一种非创性方法用于鉴别UUT-UC和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尿.%Purpos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 FISH ) assay as a non-invasively molecular test to distinguish urothelial carcinoma in upper urinary tract ( UUT-UC ) from benign lesions presenting with hematuria. Methods The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of chromosomes 3,7, 17, and 9 ( pi 6 ) in hematuria specimens from 34 patients with UUT-UC and 33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order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a set of fluorescently labeled DNA probes. The abnormalities of chromosome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between UUT-UC and benign disorders. Results The abnormalities of chromosomes were detected in 25 out of 34 ( 73. 5% ) patients with UUT UC and in 2 out of 33 ( 6. 1 % )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orders ( P < 0. 001 ). Conclusions FISH assay of chromosomes 3, 7, 9,and 17 performed on exfoliated cells from voided urine specimens could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to distinguish urothelial carcinoma in upper urinary tract from benign disorders presenting with hematuria.【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10【总页数】4页(P1091-1093,1097)【关键词】尿道肿瘤;尿道上皮癌;血尿;荧光原位杂交【作者】王建东;吴晋蓉;程文;王璇;时姗姗;周晓军【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泌尿外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5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主要指肾盂尿道上皮癌和输尿管尿道上皮癌。
诊断膀胱癌的文献

诊断膀胱癌的文献前言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文献,介绍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诊断技术,以及各种辅助诊断手段。
非侵入性诊断技术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是指不需要通过直接操作患者体内器官的方法进行诊断。
这些技术通常用于筛查和初步诊断,具有无创伤和易操作等特点。
1.尿液细胞学(urine cytology):尿液涂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尿液中的脱落细胞,特别是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尽管尿液细胞学在高级别膀胱癌的诊断方面表现良好,但其在低级别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2.尿液蛋白组学(urine proteomics):尿液蛋白组学是一种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质组成变化来诊断膀胱癌的方法。
通过质谱分析等技术,可以鉴定出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肿瘤分级。
3.尿液DNA检测(urine DNA testing):尿液DNA检测是一种新兴的膀胱癌诊断技术。
通过分析尿液中游离DNA的变化,可以检测到膀胱癌相关的遗传突变和DNA甲基化等异常情况。
尿液DNA检测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等优点,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大潜力。
侵入性诊断技术侵入性诊断技术是指需要通过直接操作患者体内器官的方法进行诊断,常用于明确膀胱癌的诊断、定位和分期。
1.膀胱镜检查(cystoscopy):膀胱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将细长的镜头插入尿道进入膀胱,直接观察和检查膀胱壁的方法。
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内的肿块、溃疡、息肉等病变,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虽然膀胱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诊断技术,但其准确性非常高,被广泛认可为膀胱癌的”金标准”。
2.膀胱造影(cystography):膀胱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膀胱内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的方法。
膀胱造影可以显示膀胱的形态和结构,并识别肿块、溃疡等病变。
FISH技术在不明血尿患者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的重要 问题之一 。 目前 ,膀胱镜及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术前诊
国外许多研究 表明荧光原位 杂交技术 (u rse c i f oecnei su l n t 纪9 0年代后期起 。国外 陆续有一些文献报道称 通过利用 FS IH
瘤 的早期 诊断 方面具 有 比传 统尿脱 落 细胞学相 对更 高 的敏感 度 ,其特异性则 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 当 [1。 90 -] 我 国 目前应用 FS IH技术开展 的尿路上皮肿 瘤研究 也 已广 泛开展 ,然而 ,技 术操作 的规范性 及尿液标 本 的质 量对 FS IH
作者简 介 :李淑华 (9 1 ,女 ,河北人 ,病理技 师 ,硕士研究生 , 18 一)
[ e o d 】 B a d r e p s ; l rse c t y r i t n Moeu a d t t n K yw rs l e o l ms Fu ec n ei s u b i z i ; lc l ee i d n a o n i h d ao r co
前 言
研 究 方 向 :分 子 病 理 技 术 。 通 讯 作者 :柯 尊 富 (9 6 ) 17 一 ,男 ,江 西 人 ,主治 医师 ,博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分 子 病 理 ,E m i:k znu 2 . m。 — al euf@16c o
结果 的影响非常大 .本研 究探讨尿液脱落细胞滴 片质量 对 FS IH 结果 的影 响。
克服 。然 而 ,尿液标本 本身 固有 的质 量问题往往 会导致 FS [] K hn eE A 一 l , a i Anm J . o p ro fh e— IH 9 e id O, 1Mul F K pl K, i T C m a sno esn a a i t
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言DNA倍体分析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DNA倍体分析是通过检测细胞内DNA的含量和结构来判断细胞增殖和分化状态的一种方法。
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DNA倍体分析可以通过评估尿液中的脱落细胞来帮助确定肿瘤的程度和恶性程度。
研究表明,在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中,DNA倍体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由于该方法无创且易于获取样本,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具体而言,DNA倍体分析可以帮助鉴别尿液中的脱落细胞是否为癌细胞,进一步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和预后。
该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DNA倍体分析在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脱落细胞来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和肿瘤的恶性程度的一种方法。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易于获取样本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在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而言,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脱落细胞形态、结构和染色体等来帮助诊断尿路上皮癌。
研究表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尿路上皮癌,提高诊断效率。
该方法还可以帮助评估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单独应用外,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联合应用在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联合应用可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具体而言,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联合应用可以通过综合评价脱落细胞的形态和染色体结构,帮助确定尿路上皮癌的分化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膀胱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膀胱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疾病定义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指起源于膀胱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根据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可分为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其中尿路上皮癌占膀胱癌的90%以上。
膀胱癌可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临床上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
疾病流行病学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九。
膀胱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患病的风险高于女性。
此外,吸烟、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职业暴露等因素与膀胱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诊断临床表现膀胱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触及膀胱肿块,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
辅助检查1. 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膀胱癌的细胞学改变,阳性率较高。
2.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膀胱癌的浸润深度、转移情况等。
4. 血尿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膀胱癌是否侵犯肾上腺皮质。
三、治疗治疗原则膀胱癌的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的分期、类型及患者整体状况制定。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1.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保留膀胱。
2. 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配合尿流改道。
3. 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肿瘤分期较高患者,可进行淋巴结清扫。
非手术治疗1. 化疗: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以及术前、术后辅助治疗。
2. 免疫治疗:适用于对新辅助化疗无效或不适用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3. 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作为辅助治疗。
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郭晶杰【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12)A01【摘要】目的:探索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78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FISH技术诊断,分析FISH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尿液进行FISH技术检测,分析FISH诊断正常尿标本的阈值改变。
结果:FISH诊断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54%、95.45%、95.51%,和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ISH诊断技术对无肌层浸润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3.88%,对有肌层浸润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4.44%。
结论: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效果显著。
【总页数】1页(P347-347)【关键词】FISH技术;尿路上皮肿瘤;诊断;应用【作者】郭晶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黑龙江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FISH技术及细胞学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价值研究 [J], 陈伟;伊惠霞;张睿2.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方法与CT扫描及尿细胞学检测在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 [J], 杨涛;李燕;王刚;郭留雄;刘俊江3.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赵洁;金讯波;夏庆华;孙鹏;张红丽;张文4.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原小斌;王东文;马志方;张利5.窄带成像技术结合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J], 郝一昌;肖春雷;刘可;刘余庆;马潞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引言
1.1 背景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左右。尿路上皮癌主要包括膀胱癌、肾盂癌和尿道癌。膀胱癌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尿路上皮癌的90%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40万人被诊断患有尿路上皮癌,其中大部分患者是男性。尿路上皮癌具有高发病率和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比较重要的指标。研究表明,DNA倍体分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检测到微小的DNA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筛查。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虽然可以直接观察到异常细胞,但其敏感性相对较低,易受到操作技术和样本质量的影响。
2. 成本和时间比较
在临床实践中,DNA倍体分析技术相对复杂,需要专业实验室和设备支持,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检测结果。相比之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以快速得到结果,适合临床快速筛查。
2.4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优势在于其简便、无创、易操作,同时还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果。通过对尿液中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早期的癌变细胞,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异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特征,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FISH技术在诊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应用

收集 门诊健 康者 3 ~4 d晨 尿 共 70 5 ~
上 皮 癌 诊 断 和 术 后 监 测 的 报 道 l4。本 研 究 以 本 院 临 床 及 门 诊 3] .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 用 F S 技 术 对 膀 胱 癌 移 行 上 皮 细 胞 患 者 运 IH 与 门诊 健 康 人 群 泌 尿 道 脱 落 细 胞 间 期 核 中 37 1 、 、7号 染 色 体 着 丝 粒 及 p 6 因 异 常情 况 进 行 检 测 比较 , 讨 FS 技 术 于 膀 1基 探 IH 胱 移 行 上皮 细 胞 癌 诊 断 的 应 用 前 景 。
c r mo o 7, n 5 3 h o s me 1 a d 5 . f rpl e e i ld e r n i o a e l a cn ma A1 t ea e r t n a o c r ea in t l ia t — o 6 g n n b a d rt a st n 1 l c r i o . 1 h b r a i sh d n o r lto o c i c 1 a i c o n s
一
种应用荧光物质依靠 核酸探 针杂 交原理 在核 中或染色 体 中
显 示 DN 序 列 位 置 的 方 法 [ 。其 具 有 快 速 、 创 、 感 度 高 、 A z ] 无 敏
特 异 性 强 等 优 点 。 国 内外 已有 关 于 将 F S 技 术 应 用 于 尿 路 IH
121 标 本的处理 ..
G 分 级 5例 , 分级 3 。 G 8例 , 级 3 例 , 分 级 1 Gz分 1 G 9例 , 。 G 分级 1 O例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病 理 诊 断 为 膀 胱 移 行 上 皮 细 胞 癌 。 对 照 组 为 同期 门诊 健 康 人 群 2 O例 , 中男 性 1 其 5例 , 性 5例 , 女 年龄 2~6 1 3岁 , 中位 5 2岁 , 试 验 组 患 者 问年 龄 、 别 差 异 无 与 性
尿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尿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潘 雪, 陶慧娟, 周道银, 徐 健, 陈 燕(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 200433)关键词:细胞形态学;尿液;膀胱癌;癌细胞作者简介:潘 雪,女,1998年生,学士,技士,主要从事细胞形态学工作。
陶慧娟,女,1996年生,技师,主要从事细胞形态学工作。
潘雪与陶慧娟对本研究具有同等贡献,并列为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陈 燕,E-mail :chenyan770628@ 。
文章编号:1673-8640(2020)01-0084-03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1.019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 )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或传统尿脱落细胞检查一直是诊断BC 的常规方法[1],由于前者为有创性,同时受病变体积、位置、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对BC 筛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尿液细胞形态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操作简便且费用低廉,在早期诊断BC 中起着重要作用[3]。
本研究报道1例根据尿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辅助诊断BC 的病例。
1 病例资料1.1 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2周前在外院体检发现膀胱肿物,进一步行膀胱镜发现膀胱占位,初步怀疑为膀胱恶性肿瘤,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入院查体:双侧上输尿管点无压痛,双输尿管走向区域未扪及肿块,耻骨上膀胱区无充盈,无压痛。
1.2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87×106/L ,红细胞计数3.89×1012/L 。
血生化:血钾3.5 mmol/L ,总蛋白 64 g/L ,肌酐86 μmol/L ,前列腺抗原0.586 00 ng/L 。
尿常规:白细胞25.0个/μL ,UF-1000i 尿液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异常报警。
2 结果2.1 UF-1000i 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尿液标本呈棕黄色,红细胞计数为34 510.1个/μL 。
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尿液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检测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FISH技术在膀胱癌诊断及术后复发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FISH检查;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大约90%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需长期随访。
其诊断和术后随访方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主要以膀胱镜检查辅以尿脱落细胞检查作为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的主要手段[1]。
膀胱镜检查作为侵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不易被接受,且对低恶性的膀胱癌患敏感度不高。
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敏感度低,易受到血尿、尿路感染及膀胱灌注化疗等情况影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了部分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如尿核基质蛋白和膀胱肿瘤抗原等)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但也存在特异性低和高昂的检查费用等问题[2]。
寻找一种非侵入性的、特异性级敏感度高的新的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方法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随着近年来肿瘤基因学的研究,荧光杂交技术(FISH)已广泛用于肿瘤的病因研究、治疗及诊断等多个方面,在膀胱癌领域也有极佳的表现。
目前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已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本文就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荧光杂交技术((FISH)简介[3]FISH是一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原有放射性原位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与传统的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相比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检测信号强、杂交特异性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
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最早是随着绘制高分辨人类基因组图谱需求而出现的,此后广泛应用于基因领域的基础研究。
随着医学的发展,FISH这项原本用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已经被迅速推广应用于临床。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治疗等。
例如HER2基因擴增的双色FISH评估技术能够预期乳腺癌的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
FISH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ISH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姓名:魏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指导教师:王玉杰2011-04FISH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生:魏森导师:王玉杰副教授摘要目的:本研究是讨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了CT、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三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并且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级进行了比较。
明确FISH方法作为膀胱癌辅助检查方法的应用意义。
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02月间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可疑尿路上皮癌及膀胱癌治疗后复查的患者80例晨尿。
80例入组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32~81岁,平均61±11.45岁)。
留取10例正常健康成年志愿者的晨尿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1~67岁,平均51±8.14岁)用于建立FISH检测的正常阈值。
同期进行CT、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按照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进行比较。
结果:FISH的检查灵敏度优于其他三项检查,特异度与尿脱落细胞学持平,高于CT检查和膀胱镜。
通过ROC曲线比较:FISH诊断的参考价值最大。
FISH曲线下面积在四种诊断方法中为最大,说明综合灵敏度和特异度考虑FISH检测方法优于其他三种检查方法。
在针对不同病理学分级及分期的对比中。
FISH的灵敏度较高,对于低分级的肿瘤发现更为敏感。
针对TNM临床分期。
FISH的灵敏度很高,对于高分期的肿瘤发现几率更大。
对四中诊断方法在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比对中发现。
在病理学低分级组FISH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查;在病理学高分级组,其检查灵敏度同CT的灵敏度持平,优于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说明FISH在低分级肿瘤中检查的灵敏度明显优于目前检查方法,而在高分级肿瘤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其中Ta-T1期组FISH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查;在T2-T3期组,其检查灵敏度同CT的灵敏度持平,优于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说明FISH在低分期肿瘤中检查的灵敏度明显优于目前检查方法,而在高分期肿瘤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膀胱癌的尿液检查项目有哪些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
膀胱癌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男女发病比例一般为4∶1,是男性第六大常见肿瘤,占所有男性肿瘤新发病例的4.4%左右,也是男性第九大肿瘤致死原因,占所有男性肿瘤致死病例的2.9%左右。
膀胱是人体储存尿液的器官,一般在排空尿液后,膀胱比一个成年人的拳头还小些。
膀胱壁主要由移形上皮细胞组成,由于这种特殊结构,膀胱充满尿液后可以扩张到300—500毫升。
膀胱癌可能是由于遗传、接触有害物质、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导致,可分为尿路上皮癌和非尿路上皮癌,而其中大部分为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肿块等,其中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间歇性(即今天可能会尿1—2次,而明天没有)、无痛性,肉眼可见以及全程血尿(从小便开始到小便结束全部是血)。
而在实际临床上,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是因体检发现膀胱内有异物而来专科就诊,这些患者没有血尿及其它不适症状。
这种情况该如何来进一步诊断呢?如何诊断膀胱癌目前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
膀胱镜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光学内腔镜,医生可以通过它观察整个膀胱及尿道,确定肿瘤数目、部位、大小、浸润程度等,同时可以取病理组织来明确性质。
膀胱镜还可以进行诊断性电切,因此其在明确肿瘤病理诊断的同时亦有治疗的作用。
其缺点是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尿道,导致尿路上皮损伤。
由于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膀胱病理性质的改变会释放入尿液中,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细胞等水平变化可反映膀胱的状况,所以通过尿液检测膀胱癌的尿液检查项目有哪些姻卞炳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健康域检验86诊断膀胱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无创性检查方向。
尿液样本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生物学因素造成的,如疾病、年龄和食物导致的尿液成分变化,尿液在膀胱中发生了蛋白水解,或者尿液样本在储存时发生了降解。
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收集2010年~2012年泌尿科膀胱尿路上皮癌血尿患者进行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和对比,研究比较人尿脱落细胞fish与细胞学检测技术对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术后监测的临床有效性,为建立或完善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术后监测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5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血尿患者,进行常规尿脱落细胞学和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并对两者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计算比较,进一步分析各染色体畸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分期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59例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行fish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305);在肿瘤的临床分期中fish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在肿瘤的病理分级中g1-2级fish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而g3级无统计学差异;在尿路上皮癌的t2-4期和g3级中3号、7号和17号染色体畸变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9p16的畸变与肿瘤分期和分级无差异(p﹥0.05)。
结论:在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早期诊断中, fish技术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而两者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
fish技术作为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新方法,相较于细胞学检测结果效率更为明显,将成为临床应用的趋势。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学诊断;染色体畸变膀胱癌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八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率占到膀胱癌发生的90%,且预后较容易复发,即便是低级别膀胱肿瘤也有较高的复发率,根据我国近年来文献报道的临床数据统计:约有70~80%的膀胱肿瘤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后均会出现复发,而这些复发的肿瘤中又有近20%~30%会出现恶性程度增加。
因此,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术后额监测技术成为当前膀胱癌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膀胱癌学习总结

膀胱癌检测培训总结
一、膀胱癌诊断现状: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2、膀胱镜检查
两者检查的不足:1、膀胱镜检查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由于会刺激膀胱壁肿瘤,会导致而行肿瘤的恶性膨胀和转移,不适合大规模筛查,比较容易遗漏原位癌病变。
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分化较好的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敏感性较低。
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早期诊断原理:
检测3号、7号、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医技9p21区段(p16基因)缺失。
因为分子异常要发于形态异常,分子检测膀胱癌比形态学检测能更早发现。
三、检测意义:
膀胱内肿瘤细胞可脱落到尿液内,利用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脱落膀胱癌细胞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可对膀胱癌早期诊断及复发检测。
1、早期诊断;赢得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2、区分良恶性病变,准确诊断。
3、术后复发监测,评估复发风险
四、检测优势:1、细胞遗传学与形态学联合检测
2,、灵敏准确
3、无创便捷
4、经典权威
五、适用人群:
1、血尿患者
2、影像学有可疑病灶
3、术后复发检测及随访。
六、标本要求:无污染新鲜晨尿100ml,与细胞保存液混匀,4—8度保存。
需要检验所支持:关于检测临床意义的相关文献资料
推广策略:1、宣传检验所实力,疑难病理会诊,病理医生质控,专家资源,检测严谨准确,报告权威。
2、泌尿外科主任和医生撒网拜访,找到天使医生,重点跟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和膀胱镜检在膀胱尿路上
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的三种检查方法,即,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细胞学分析和膀胱镜检查诊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泌尿外科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3例,女性2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fish检测、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针对患者的诊断检测结果,进行三种诊断方法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结果:fish检测、尿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3.6%、
20.3%、93.6%fish检测和膀胱镜检查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fish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测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fish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敏感性与膀胱镜检查相当,而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三者在特异性上无明显差别。
fish 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血尿;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尿脱落细胞学
1 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4月间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为24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62.7岁。
2 方法
86例患者同时行fish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确定检测结果并比较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所有病例在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结果前进行fish检测,在计数过程中首选大的、细胞核不规则或不典型的细胞进行计数。
细胞核增大,轮廓不规则,dapi染色不均匀视为细胞不典型。
86例患者与阈值相比较判断染色体的异常情况。
fish阳性判读标准为3、7号染色体均异常或者一种染色体的复杂异常。
86例患者在进行膀胱镜检查前,应进行留取清晨初次尿液进行尿检,尿液标本要在膀胱镜检查前取,尿量不宜过少,以免影响细胞计数。
尿样分三份进行检测。
一份用于fish检测,另一份行尿细胞学检测(连续送检3d),尿细胞学检测结果由我院病理科进行判断;86例患者在取尿液标本后进行膀胱镜的检测,分为阳性、阴性结果,对于检测的阳性结果病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当患者检测的膀胱镜病理结果与手术切除后额病理检查不一致时,以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为依据。
3 结果
3.1 建立正常阈值
通过我院公开征集志愿者采集到20例的正常人的尿液样本,进行fish实验,统计不同类型异常情况细胞数目的百分比,建立相应阈值。
当染色体核型分析不成功或不明确时,通过fish检测弥补不足,并可发现复杂易位。
每个探针检测镜下分析200个细胞核。
20例没有造血系统疾病且核型正常的细胞标本作为正常对照,以此计算分裂信号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如果有异常杂交信号的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标准差的3倍,结果将被认为异常。
3.2 三种检测结果比较
对我院86例患者经常规检查后,临床决定对进行膀胱镜的血尿患者行3、7号染色体的fish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测,所有患者样本采集后均再行膀胱镜检查。
按照fish异常的判定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异常细胞进行计数,以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为分期依据,对膀胱癌的不同分期分别计数fish、膀胱镜及尿细胞学的阳性例数,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总的敏感性以及不同肿瘤分期的敏感性。
fish检测、尿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6.6%、17.3%、92.6%。
fish和膀胱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fish与尿细胞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
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明确膀胱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乳头状的或广基的)的异常情况,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建议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正常膀胱粘膜实行常规的随机活检或选择性活检,因为发现原位癌的可能性很低(小于2%),特别是对于那些低风险的膀胱癌。
但当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膀胱粘膜表现异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selected biopsy),以明确诊断和了解肿瘤范围。
在尿细胞学检查阳性而膀胱粘膜表现
为正常、怀疑有原位癌存在时,应考虑行随机活检。
如果膀胱肿瘤为原位癌、多发性癌或者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时,并发前列腺部尿道癌的危险性增加,建议行前列腺部尿道活检,此外,尿细胞学阳性或前列腺部尿道粘膜表现异常时,也应行该部位的活检。
膀胱镜检查的有创和尿细胞学检测的低效要求我们探索一种新的
检测手段,其具有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的双重优点:无创、简便、高敏感性、高特异性。
fish检测技术作为当前膀胱癌临床应用中的新兴分子遗传学技术,通过采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利用探针与检测样本中dna碱基对的互补性,在探针与标本的dna杂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信号而得出结果,从而检测细胞、组织样本中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
fish检测技术从遗传学角度检测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辅助血液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疗效检测及微小残留检测,可分析间期细胞,不需培养;操作简单、检测快速重复性好、空间定位精确;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当染色体核型分析不成功或不明确时,可利用fish检测弥补不足,并可发现复杂易位。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fish检测的敏感性与膀胱镜检查结果近似,但其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
但三者从特异性来看无明显的差别。
fish检测在tl、t2期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细胞学,而早期诊断又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期,由于当前临床治疗诊断中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的自身缺陷,fish检测技术将逐渐成为诊断和进行膀胱癌患者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fish检测技术对于膀胱癌特别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中,可弥补膀胱镜与尿细胞学检测未发现的肿瘤, fish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监测手段,未来应大力进行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丽丽,陈云昭,李锋等.fish技术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4):820-821.doi:
10.3969/j.issn.1672-4992.2010.04.70.
[2]马春雷,司今,戴聪等.膀胱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3):1329-1332.
[3]李连印,姜君仪,刘俊江等.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监测膀胱癌复发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5):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