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站调查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的调查研究——以电商平台下快递包裹相关问题为例

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的调查研究——以电商平台下快递包裹相关问题为例

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的调查研究——以电商平台下快递包裹相关问题为例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电商平台兴起,网购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购物方式,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不断增多,而人们却常常忽视个人信息的保护。

通过对个人隐私问题的查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结合对江苏大学学生关于快递包裹上个人信息的处理方面内容进行的相关调查,基于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对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快递包裹、信息泄露、个人隐私、处理方法一、个人隐私问题及发展现状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一定范围以外的人)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

而隐私权则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目前,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网络科技异军突起,随着各种APP进入大众视野,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购物等全部能够在网络上进行,特别是疫情期间网络的作用更为凸显。

但现阶段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极差,大部分使用者在运用大数据时对于自身信息未曾进行自我保护。

同时大数据在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以及分析中会包含使用者的个人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差异性,无法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完全保护,从而形成网络安全隐患。

电子商务经营者借助自己的优势地位,强势掠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已是“遍体鳞伤”。

电子商务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用户在其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个人信息被随意盗取、不法使用。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大数据网络平台兴起迅速,并没有及时对于使用者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指导,因此用户自身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以至于造成了不良后果。

法律上也不够完善,国家对于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制定中,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具体的规则上,也存在性质界定不清、侵权认定困难以及法律责任规范缺失等问题。

我国目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主要依靠“分散立法”以及“行业保护”相结合的模式,不够系统,中间还存在较大问题。

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第10卷第5期2018年10月高校辅导员学刊调查研究Ѳ调查研究D O I :10.13585/j .c n k i .g x f d yx k .2018.05.017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黄钦1,关鹏2,裴敏俊1,周玲玲3(巢湖学院1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工商管理学院;3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8000)摘㊀要:对2007-2018年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学术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研究重点集中在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研究㊁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㊁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㊁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策略研究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大数据技术对高校网络舆情实践应用研究的支撑作用愈加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趋势愈加鲜明.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中图分类号G 64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5337(2018)05007607㊀㊀据C N N I C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7.5%.[1]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网民里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4%,这其中尤以大学生网民为主.网络技术㊁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网民的生活㊁学习㊁工作和娱乐方式.新技术发展带来了社会形态的崭新变化以及与媒介融合的社会舆情传播新生态,公众在评价政府决策行为与社会公共政策㊁关注社会事件㊁表达情感和诉求㊁主张和维护权利等方面,可以将虚拟 与 现实 联动㊁线上与线下相连,把自己的所见㊁所想以最简短㊁快捷的方式传递给他人,使公众民意可以快速地走进现实,呈现出对社会判断的干预能力.[2]因此,由时政类热门话题㊁校园安全问题㊁学术造假㊁学术不端㊁师德败坏㊁高校体制机制不健全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以及歪曲事实㊁误导与煽动大学生㊁点燃大学生群体效应并严重损害高校公信力的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正逐渐演变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90后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形成时期,对新鲜事物和新思潮充满好奇,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使用网络频繁,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思想和谣言的影响,成为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诱发因子.与此同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与演化正不断重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对高校的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引发学者普遍关注.当前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的扩展.为了理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脉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复杂网络方法挖掘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当前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展望进行系统分析,为后继研究提供支撑.㊀㊀一㊁研究思路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对国内高校网络舆情整体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收集所有关于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学术论文,利用关键词共现聚类方法挖掘研究热点;二是对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利用网络社区挖掘方法,对不同时间阶段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挖掘,分析热点演化趋势,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共词分析属于内容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对67∗基金项目:巢湖学院科研项目基金(XWY-201821)㊁(X L Y-201605)㊁(XWY-201411)作者简介:黄钦(1984-),女,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辅导员. All Rights Reserved.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3]关键词共现聚类方法就是共词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代表学科领域研究主题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发现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又称为共词网络,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即构成共现关系,共现频次体现了二者在语义上的关联程度.基于此,本文利用K-c l i q u e渗透算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不同时间段的共词网络进行社区挖掘,发现该阶段的研究主题.K-c l i q u e渗透算法是基于密度和网格的聚类算法,能够在大规模网络中寻找聚类子空间,是典型的重叠社区挖掘算法.[4]本文基于P y t h o n的n e t w o r k x包实现K-c l i q u e渗透算法及其可视化结果.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 N K I),检索策略为:S U= 网络舆情 a n dK Y= 高校 或者S U= 网络舆情 a n dK Y= 高等学校 或者S U= 网络舆情 a n dK Y= 大学生 ,时间不限,通过去重㊁删除无作者文献等预处理,共获得学术论文1474篇.在演化分析中,本文将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2010年,共有学术论文68篇;第二阶段为2011-2014年,共有学术论文551篇;第三阶段为2015-2018年,共有学术论文855篇.二、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分析高频关键词代表了绝大多数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研究主题,在科学计量学领域,高频关键词常作为热点主题的语义表征.本文选择了词频大于等于5的71个高频关键词,统计了其共现关系,构建了共现矩阵,并利用层次聚类方法,实现了十二年来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其结果见表1.表1㊀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热点研究主题聚类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研究高校网络舆情㊁高校网络舆情危机㊁高校突发事件㊁高校群体性事件㊁舆情传播㊁传播机制㊁特征㊁大学生群体㊁高职院校㊁高等院校㊁大学生就业㊁安全稳定㊁创新㊁B B S㊁策略㊁措施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网络舆情监控㊁监控机制㊁监管机制㊁监测㊁互联网+㊁和谐校园㊁管理机制㊁媒介素养㊁特点㊁新闻发言人制度㊁网络话语权㊁大数据㊁数据挖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新媒体环境㊁新媒体时代㊁自媒体㊁微时代㊁移动互联网㊁舆情引导㊁舆情预警㊁舆情危机㊁研判㊁干预㊁预警机制㊁引导机制㊁引导策略㊁应对机制㊁应急管理㊁危机管理㊁意识形态㊁意见领袖㊁校园网络㊁微博㊁微信㊁易班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策略研究网络舆情㊁突发事件㊁群体性事件㊁管理策略㊁工作机制㊁网络环境㊁网络文化㊁互联网㊁思想政治工作㊁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㊁网络舆论㊁高校网络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㊁辅导员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价值观㊁干预机制㊁对策研究㊀㊀从表1可以看出,71个高频关键词共聚成5类,通过对聚类关键词语义的分析,本文将聚类类簇含义表达为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研究 ㊁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 ㊁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㊁ 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策略研究 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为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研究主题.(一)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研究舆情的传播特征和形成机制决定了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研究的初期.从表1可以看出,借助于校园B B S㊁微博㊁论坛㊁贴吧等网络新媒体形式,大学生对于社会焦点㊁热点问题的意见和言论形成了初步的高校舆情信息源,随着讨论的深入和意见的扩散,加之网络互动的便捷性和瞬时性,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形成了指向明确㊁思想一致且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舆论,形成了高校网络舆情.从舆情传播特征方面总结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有三个重要特征:内容的多元性与分散性㊁创造和参与主体的特殊性㊁形成过程的迅捷性[5].从参与主体特征来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较大的现实性㊁冲突性和情绪化特征[6],大学生喜欢追踪社会热点和主流话题,内容多贴近校园生活,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高校管理事件较为敏感,但又年轻气盛,言论较为感性,情绪化较重.从高校本身的特征来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一77调查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些独特属性,如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相对稳定性和传播的相对集中性;大学生思维活跃,善用自媒体工具,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往往是 由内而外 ㊁由下至上 爆发[7].另外,大学生就业㊁高校安全稳定㊁高校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等也是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完善的舆情监控机制是有效管理高校网络舆情,预防舆情危机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力手段.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控无论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还是在人财物的配置上都存在不足.在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组织领导㊁管理方法和应急措施都还不健全;在制度保障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不够㊁经费不足㊁人才队伍欠缺等问题.因此,不少学者呼吁高校重视网络舆情监控, 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政工队伍,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8],直接向师生㊁家长和社会传递真实㊁权威事件信息,确保信息公开㊁透明㊁全面,从源头消除网络传言和谣言;不断提升高校管理层的媒介素养,增强网络话语权,打通学校管理层和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注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㊁整理和报告,及时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如南华大学的 石鼓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9],针对校园网论坛㊁B B S等舆论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㊁数据挖掘方法㊁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和方法,采集㊁处理和分析热点舆情事件,为舆情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除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监控外,有感情㊁有温度的人性化管理方法也很重要.大学生个性强㊁崇尚自由,过于生硬和机械式的舆情管控方式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舆情监控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相反作用.因此,不少高校基于校园网络平台建立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并及时化解学生关注的热点㊁疑点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扰,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网络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用热心融化学生㊁用真情打动学生.(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从高频关键词聚类的语义信息(见表1)可以看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主要包括舆情预警㊁干预㊁引导㊁危机处理等环节.在引导策略方面,主要有:在舆情信息预警过程中加强 把关人 信息控制;在舆情信息干预和引导过程中注重权威信息发布㊁澄清网络谣言和 意见领袖 引领作用;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强化网络道德教育㊁网络安全教育等等.[1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研究表明,意见领袖(o p i n i o n l e a d e r)在舆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1]同时,高校管理层应该认识到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发展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主动积极地培育充满正能量的意见领袖,把握网络话语权,引导网络舆论向积极㊁正面㊁理性的方向发展.[12]在意见领袖人员组成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关学者专家㊁优秀辅导员以及优秀学生干部都可以纳入其中,重点关注大学生关切的问题,及时传递㊁解读学校相关政策㊁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环境.另外,网络新媒体时代,基于微博㊁微信㊁易班等乐于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舆情引导策略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而且正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四)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策略研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受偶发性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危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的事件.[13]网络作为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推泼助澜的作用.网络环境下,在一些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相关事件中,网络传播的即时性㊁开放性㊁互动性以及海量性等特点,更是加剧了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的倾向性.因此,当前学者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应对和处理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特别是针对网络新媒体㊁自媒体等新兴网络文化的冲击,如何革新传统突发事件应对思维,构建适应网络环境的突发事件预警㊁管理和处理机制是高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和教育界普遍重视事前预警和事中处理,而事后管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舆情管理的结束.正相反,事后管理是否到位才是考验舆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讲,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事后管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好突发事件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防止舆情事件二次发酵;二是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措施,强化舆情管理,所谓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防止类似事件反复发87 调查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生;三是全力挽回受损形象,及时发布整改措施和计划,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逐步消除不良影响.(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新要求,也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机遇.当前互联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的研究将更加需要注重比较研究㊁逻辑分析㊁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新媒体㊁大数据环境为重点,深入把握网络环境的独特特性㊁内在机制和发展趋势.[14]由此引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㊁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牢固占领网络这一舆情阵地,使其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主旋律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武器.为此,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打造纸面载体㊁网络载体和移动终端载体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15]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网络思想政教育的核心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㊁网络话语权提升㊁执网能力建设㊁创新网络教育方法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在网络舆情引导视域下,应该从知识㊁技能和素养三个方面系统构建高校辅导员执网能力体系,强化其在职责和权责范围内依法掌控㊁管理㊁疏导和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三、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演化分析共词分析是利用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挖掘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重在分析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主题,并不适合探测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新兴研究主题.为了分析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本文使用共词网络的社区挖掘方法.共词网络是学科领域内所有关键词共现关系构成的语义网络,比高频关键词共现具有更加完整的学科语义信息.而K-c l i q u e社区挖掘算法,可将共词网络中具有完整语义信息的子网络抽取出来,形成学科研究主题.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关键词子网络的语义,可以发现研究趋势,探测新兴㊁前沿研究主题.各阶段共词网络社区挖掘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见图1㊁图2和图3.(一)2007-2010年共词网络社区挖掘的可视化分析2007-2010年是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萌芽阶段,从图1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一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特点研究(如a子图和d子图),包括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和形成机理研究;二是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研究,这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如c子图);三是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研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舆情管理机制(如f子图)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是研究的热点(如d㊁e子图).(二)2010-2014年共词网络社区挖掘的可视化分析2010-2014年是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期,相比较上一个研究阶段,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些新的研究主题出现,如:网络情境下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从a子图中可以看出,学者主要通过羊群心理㊁从众心理以及个人主义倾向等心理学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在这个阶段,对于由网络舆情引起的高校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研究极为突出,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和应对处理策略成为新兴研究主题.这其中又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从处理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方面,如新闻发言人制度(如b子图);一个是从舆情监控技术入手,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微博㊁微信㊁论坛等新媒体进行舆情监控,实现舆情事件的引导(如d子图).另外,这个阶段相比较上一个阶段更加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研究,如c子图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平时的教育和引导.(三)2015-2018年共词网络社区挖掘的可视化分析从图3中可以看出,这个阶段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除了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外,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了研究的创新.如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如a子图).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校园工程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㊁预警和引导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c子图).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演化分析也是研究的热点(如b子图).而从d子图中可以看出,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管理对策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键词语义社区.这表明在该阶段,97调查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管理对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形成了系统性㊁体系化的研究态势.四、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展望(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海量性㊁低密性㊁瞬时性和内隐性等特征愈加明显,而大数据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当前,不少学者已经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数据采集㊁数据处理㊁数据建模以及结果可视化分析等系统化的研究体系,为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能力,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过程性研判和预警更加及时;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背后隐含结构和复杂关系的挖掘,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危机应对和化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㊁多维㊁全景式的决策参考.但是,大数据本身也存在问题和缺陷,数据往往量大而又杂乱无章,其中包含很多噪声和无效信息,如大量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充斥其中,如何去芜取精,正确处理异常数据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另外,大数据分析方法往往获得较多的相关性结果,在因果性和逻辑性解释方面较为欠缺,这就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㊁社会网络舆情㊁教育心里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专家辅助决策,以减少错判㊁误判等情况发生.(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在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前期,学者普遍重视舆情的监控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这些研究侧重于舆情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和响应,属于事后处理,而对于事前教育和事中引导的研究较为缺乏.随着网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阵地作用越来越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其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当前,学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研究㊁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㊁应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在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㊁方法㊁制度等创新研究正方兴未艾.当前网络教育方式正在从以官方门户网站㊁红色网站为主的教育方式向以Q Q㊁微信㊁微博等 微思政 方式演化,将以更加灵活㊁细微㊁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网络舆情引导作用.(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c(d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f图1㊀2007-2010年关键词共现网络社区挖掘结果08调查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㊀(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㊀(c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图2㊀2010-2014年关键词共现网络社区挖掘结果㊀(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㊀(c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图3㊀2015-2018年关键词共现网络社区挖掘结果㊀㊀(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在高校这个特殊网络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其具有一般社会网络舆情的特征,更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不能完全用社会网络舆情的理论和方法处理高校网络舆情,还需要融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有学者尝试使用管理学的范式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通过定量方法特别是调查分析的实证主义研究范18 调查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式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特征㊁成因及对策等,这是对经验性的定性分析最有力的补充;信息科学的学者从 数据ң信息ң知识ң智慧 价值链转化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展开系统性㊁体系化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多维的研究视角,使理论创新有了更加丰富的实践应用路径和空间.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经历了十几年年的发展历程,发生于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参与愿望的增强,发展于大数据时代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当前正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并驾齐驱㊁多学科加快交叉融合的新阶段.新的形势下,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出了更紧迫的任务,大数据时代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嬗变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网络舆论高地的建设和革新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分支学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研究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断创新理论研究,提高实践应用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参考文献:[1]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 N N I C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 B /O L ].h t t p://w w w.c a c .go v .c n /2018-01/31/c _1122347047.h t m [2]㊀岑咏华,等.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的研究视角和关键问题[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Z 1)[3]㊀王曰芬,等.共现分析在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4]㊀G e r g e l y P a l l a ,I m r e D e r én yi ,I l l és F a r k a s 1,a n d T a m ásV i c s e k ,U n c o v e r i n g t h eo v e r l a p p i n g c o m G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o fc o m pl e x n e t w o r k si n n a t u r e a n d s o c i e t y N a t u r e 435,814-818,2005[5]㊀刘燕,等.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2009,(4)[6]㊀王学俭,等.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逻辑分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0)[7]㊀吴冬妮,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6)[8]㊀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 ].信息网络安全,2009,(3)[9]㊀徐强,等.石鼓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南华大学学报,2013,(3)[10]㊀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0[11]㊀穆建刚,等.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的历史性回顾[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2]㊀尚俊杰,等.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J ].中国青年研究,2010,(8)[13]㊀付婷婷,等.网络舆情语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4]㊀张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历程㊁问题与方法[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5]㊀黄发友,等.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H o t A r e a s a n dT e n d e n c i e s o f O n l i n eP u b l i cO pi n i o nR e s e a r c h i nC h i n a H u a n g Q i n 1,G u a nP e n g 2,P e iM i n j u n 1,Z h o uL i n g l i n g3(1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 ;2C o l l e g e o f Bu s i n e s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3C o l l e g e o f M a r x i s m ,C h a o h uU n i v e r s i t y ,H e fe i ,238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i s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f a c a d e m i c l i t e r a t u r ea b o u to n l i n e 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sa Gm o n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t s t u d i e s th e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s p r e a d o f o n li n e p u b l i c o pi n i o n a n dd i s c u s s e s h o w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c a nm o n i t o r a n d s t e e r o n l i n e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a m o n g s t u d e n t s a n dw h a t s t r a t e Gg i e s t h e y s h o u l d a d o p t t o c o p e h a n d l e e m e r g e n c i e s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o n l i n e i d e o l o g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h e a r Gt i c l e a l s o t a l k s a b o u t t h e f u t u r e i n t h i s r e s p e c t ,b e l i e v i n g t h a t p r a c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o no n l i n e p u b l i c o p i n Gi o nw i l l r e l y m o r eh e a v i l y o nt h eb i g d a t a t e c h n o l o g y ,o n l i n e i d e o l o g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w i l l p l a y ab i g g e r r o l e i ns t e e r i n gp u b l i co p i n i o na m o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a n d 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a p p r o a c h e s w i l l b e c o m e t h e t r e n d .K 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o n l i n e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h o t a r e a ;t r e n d (责任编辑:陈勇)28 调查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

我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

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网络安 全知识和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安 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网络的强依赖性是导致其网络安 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多数大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但不知道如何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 对于黑客、病毒、基本信息保护、口令、邮件、钓鱼网、 补丁等网络安全方面的常用、基本术语, 知道的学生比例还是较高 的, 主要原因可能是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在网上、教材上提到, 更 重要的可能是相关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各界, 电视新闻、所在学校 或单位也会经常提醒用户注意。但当问题涉及实际操作能力时, 数 字大幅下降。很明显, 学生们的所谓知道, 只是听说过, 缺乏从 专业技术方面的理解。
中国学者们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也极为关注。曾小燕学者和周统钢学者 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原因之一在于高 校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不够重视。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设 有网络安全专业的院校不多,即使有网络安全专业,仍然存在教材内容过时、 教学方法陈旧、专业教师缺乏的状况 ;在普及教育方面,有些院校在通识教育 方向开设公选课,有些院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略有提起,零敲碎打地讲 解一些基础概念。但有些学者则表示造成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侵害的原因更在 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例如,芦伟学者在其文章中表示大学生应加强自身 对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的辨别能力,这是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至关重要 的一点。在欧阳自谦等学者们发表在 2014 年第 4 期的《电脑知识与技术》的期 刊上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了大学生作为年轻人,追求时尚,学习运用新的科 技手段,掌握和领悟新的知识都是十分迅速的。但也正是由于大学生一味追求 新鲜事物思想和行为还并不是很成熟使他们在安全的防范意识上并不敏感和积 极 。在他们的文章中也一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一些措施,如, 在大学生的学习科目中,深入浅出的增加一些与网络相关的课程。

大学生网络群体及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滁州学院为例

大学生网络群体及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滁州学院为例
时 以上 。上 网 已经 逐 渐成 为 广 大学 生 必不 可少 的 生 活 内容之 一 。
本次问卷调查 的主要 内容包括七个部分 : 第

部 分关 于大 学 生 网络 使 用 的情 况 的调 查 ; 第 二
部分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学 习影 响的调查 ; 第 三部 分关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影 响的调查 ; 第四部分关于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影响 的 调查 ; 第五部分关于网络对 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
为大学 生 上 网的重 要 场所 , 其地位在弱化 , 特 别是 在校园内, 正 逐 渐 被 宿 舍 电脑 和 手 机 上 网方 式 所
替代 。 2 . 上 网 目的上 , 多种 目的并存 根 据 调 查 得 知 大 学 生 上 网 目的 多 种 目的 并
天 学 习的经 历 的选 项 中 , 选 择 经 常 的 被 调 查 者 为 4 . O O %, 选择偶 尔 的 被 调查 者 为 4 3 . 6 0 , 选 择 没 有 的被 调查者 为 5 2 . 4 ; 您周 围 同学 有 因为 上 网
关 键词 : 大 学生 ; 网络 群 体 ; 网络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图分类号 : G 6 4 5 . 5
滁州 2 3 9 0 O 0 )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7 9 4 ( 2 0 1 3 ) 0 3 — 0 1 0 8 — 0 4
作者简介 : 汪芳芳 ,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教 师 , 硕士 , 研 究方向 : 思想政 治教 育; 吉晓华 , 陈绍 山, 屠磊 , 滁 州学 院( 安徽 基金项 目: 滁 州市社科联科研项 目: 互联 网条件 下的滁州市高校 思想政 治工作调查研 究—— 以滁 州学院为例 ( B 2 O 1 1 0 2 4 ) ; 滁 州学 院校级科研项 目: 新型本科 院校 网络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研 究—— 以滁州学院为例 ( 2 0 1 1 s k 0 0 5 B )

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优秀5篇

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优秀5篇

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优秀5篇学生调查报告篇一1、学生普遍存在数字难学的传统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我以学生对数字的认知状况和思维能力为考察对象,就题目“当你知道本节课是数学的时候”,你的态度是:a、急于想学,很有趣b、应该学习它c、学不学无不所谓d、不太愿意学e、感到厌烦畏惧结果如下:我在校门口,调查一些同学,了解有关情况。

其中感到厌烦畏惧的人数,初一占0.2%,初二占10%,这是极不正常的。

这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着较大的分化现象。

为了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就自然产生了初中数学“体验学习”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

2、教学法模式(1)引导体验:教师要考虑的是“尽可能适应学生的体验去协调!”当学生体会到新的问题时,要开创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点拨、评判。

如《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中,怎样剪最快?学生通过对操作过程的尝试后,提出方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交流个人想法,小组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问:“能否一剪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并说明操作思路。

(2)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展来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让他们自由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争辩,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

调查结果分析篇二综观现状,当前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作文训练量小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

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

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有时学校开展一些活动,老师即使布置写日记,但是由于要应付大量的备课、上课工作,无暇顾及这“额外”的工作量。

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成自然,老师不认真检查评改,他们也就随便应付了。

“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342020年37期总第529期ENGLISH ON CAMPUS“U 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文/李 彬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兰州城市学院从2017年秋季开始对大学英语教学实施教学改革。

通过一年的教学试验工作,对2018级英语教学全面实行“U校园”云平台在线学习+课堂面授的教学模式。

该平台的使用不仅促使本校大学英语从单一的课堂授课逐步过渡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在线学习资源,增加了学习趣味,同时也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

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U校园”云平台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鉴于此,笔者对本校2018、2019级学生使用“U校园”云平台在线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学生使用“U校园”云平台在线学习现状及背后的原因,探索改进基于该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U校园”云平台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提升、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U 校园”云平台大学英语在线平台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站生成调查问卷,通过QQ群对2018、2019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截止调查结束时间,共收回有效问卷197份。

问卷主要由单选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提问,由24个问题组成。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1)“U校园”云平台在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2)“U校园”云平台在线学习的学生主体;(3)学生在“U校园”云平台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 “U校园”云平台在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本文基于“U校园”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2018、2019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学生在大学英语在线学习中对该平台的使用现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U校园”云平台在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U校园”云平台的学生主体情况以及学生在“U校园”云平台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两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徐磊崔健张远峰(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教育教学c}裔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

自从教育部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从整体情况皋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文章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广涟调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笨。

鹾|罐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调查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锄-,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下发了通知,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的规划和措施,在全国高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先建设,后评审”的方式进行,已经形成了“国家—管稍校“三级连动的局面,截至2007年,已评审出国家精品课程1798门,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西藏外)的456所高校,各省市、学校建设省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数量在数千门,覆盖了当前凡乎所有的高校、大部分专业和学科。

为了解目前现有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建设、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当前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网站的设计方案的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中通过“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等网站的链接浏览了大量国家精品课程,并对其资源网站的建设运行惰滑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被调查网站的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国家稽品课程3845门,其中包括本科及高职高专课程3554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82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课程数量逐年递增,见表1:表1国家精品_i5|:程统计表在本次调查集中浏览了2003—2009年度的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其中理工类课程30门、文史类课程30门、计算机类课程15门,医学农业类课程15门、艺术体育类课程10门,合计1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门类。

二本院校大学生PU平台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

二本院校大学生PU平台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

二本院校大学生PU平台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作者:张蓉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金陵科技学院部分在校本科生PU平台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PU平台的使用情况,结合金陵科技学院PU口袋校园平台,分析PU 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及学分获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二本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PU 平台当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90 后”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

共青团作为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组织,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工作的内容、载体、形式、手段等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在此形势下,江苏团省委于 2013 年正式推广“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PocketUniversity,PU),即运用移动互联技术,集成省内大学教育资源,服务于大学生第二课堂和日常生活的成长服务平台。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认证办法(暂行)中,规定学生通过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PU平台)参加各类活动,可以获得任选学分。

为了充分了解金陵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 PU 平台的使用及满意度情况,把握学生PU平台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笔者以金陵科技学院为案例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基本情况通过分析金陵科技学院2019-2020上学期各院系、班级借助PU平台发布活动情况,结合与团委负责老师、各院团总支书记和基层团干部、普通学生多次访谈,反复讨论、修改,设计了金陵科技学院PU平台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该调查问卷主要由任职、年级、参与目的、使用频率、活动类型、诚信度、总体满意度等部分组成。

本次调查始于2020年3月,通過线上发布问卷,调查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情况及PU平台第二课堂学分获得情况,本次共收到问卷386份问卷,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为93.2%。

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

编号毕业(学位)论文(2012 届本科)题目: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的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作者姓名:吴丽指导教师:朱红梅完成日期:2012 年12 月18 日二○一二年十二月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的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购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选择。

在网购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其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大学生知识丰富,人群规模庞大,每月有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特别是他们走向社会,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和消费的主力军,所以商家对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动态要很好把握。

网购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和时尚主流,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者对大学生的网购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对未来网上购物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上购物大学生现状综述网上购物对于现今都市的年轻一族巳不是一个陌生的行为。

简单来说,网上购物就是把传统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利用Internet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

专业地讲,它是交易双方从洽谈、签约以及贷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通过Internet、web和购物界面技术化的B2C模式一并完成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网购现状的简要分析如下:1、网上购物的价格相对于传统购物来说便宜了很多。

主要是因为省去了很多传统市场无法省去的相关费用。

比如说,在传统的市场中,商品往往是经过很多层的销售者才到达顾客的手上,而每层的销售者都要赚取利润,就这样,价格越来越高,到最后往往变成原本价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在网上购物上成本十分低廉,你可以直接从厂商那里进货,只需要付给物流公司相应的费用而不需要其它的,这样成本就少了很多,价格自然而然也就便宜了。

2、网上购物的安全性较低。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壮大着。

基于用户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

基于用户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
的信 息查 找 策 略 和 行 动 .就 不 能 对读 者的 信 息 需 求做 出明确 的判 断 , 时待 用 户 的 需 求应 该 从 动 态 的 角度 出
发 .根 据 用户 信 息 需 求 的 变化 制 定 、调 整 服 务 策略 .才 能切 实做 好 这 项 工 作 。调 查 目的 是 希 望 通 过 调 查 了
saeis dat n icn o k la t erae'ifr t ndmadjd metso l t a ten eso t t e co ,t an t ece t dr oma o e n g n,h ud r th ed f r g a n i ma r oh e sn i u e uesrm dnmiprpciedv l e n e srno a o ed ag ,dutev esae le e- srf a y a c eset , ee p du dr e fr t nn es h n eajssri rtg c l f c o v o u i m i c c t y a
1 调 查 目的
20 0 9年 度科 研课 题 )课题 组 合作 ,采取 随 机发 放 问
信 息服 务 .是 “ 以用户 为 中心” 为理念 的服务 ,
换 言 之 .图 书馆 的一切 工 作 都是 为 了满 足用 户 需求
卷 的方 法 进 行 了 调查 ,发 放 5 0份 ,有 效 问卷 4 3 0 2
份 ,其 中 :教 师 4 3人 , 比例 为 1 . % ;本 科 生 01 6
的 ,所 以必须 深 度 挖掘 、分 析 、研 究 用户 的信 息需 求 ,根 据用 户信 息需求 的变 化制 定 、调整 服务 策 略 , 才 能 切实 做 好 这项 工作 。调 查 目的是 希 望通 过 调 查

关于学生上网情况的研究报告作文300字

关于学生上网情况的研究报告作文300字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篇1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与几乎所有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网络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网络上,我可以相互交流、下载学习资料,浏览新闻,得到很多即时信息,我可以与以前的同学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联系,我们还可以玩游戏、看电影、逛论坛等。

目前我校学生宿舍电脑数量比较多,深入研究网络对学生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有着很大必要,因此,我开展了“厦门南洋学院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我随机挑选了50名同学发(包括大一,大二,大三)放了调查问卷,回收了43份有效答卷,回收率为86%。

调查显示多数同学能够健康上网,认为网络多大学生生活利大于弊。

一、学院学生上网现状分析现状一:寝室电脑拥有率高调查结果表明,在回收的43份问卷中,仅有3名同学没有自己的电脑,宿舍电脑拥有率高达93.02%。

现状二:上网时间较长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平均上网一小时以下的占2.3%,1-3小时的占39.5%,3-5小时占32.6%,5小时以上的均占25.6%。

以上结果表明,南洋大部分同学上网时间比较长,3小时以上的占了58.2%,超过半数。

每天上网3小时乃至5小时以上,这毫无疑问会对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影响。

在对,上网时间的控制调查中,34.9%的同学表明大体能够自己把握时间,控制上网时间,32.6%的同学表明有时会上瘾,但多数时候可以控制,4.7%的同学表示想控制时间,但一上网就会忘记时间,27.9%的同学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一般不在乎上网时间的控制。

在上网的目的中,浏览新闻查找资料占51.2%,玩游戏、看电影、聊天占37.2%,其他占11.6%。

目前依旧有不少学生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他们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一般持续到熄灯时间才会关掉电脑。

而且多数在看电影、聊天、玩游戏,这也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现状三:存在干扰其他同学生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23.25%的同学会在熄灯后依旧玩游戏、看电影。

宿舍是一个公共环境,熄灯后多数同学上床睡觉,这些依旧上网的同学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而且熬夜也造成自己第二天学习精神的萎靡。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情况分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蓝倩瑶周云欧晓君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情况分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蓝倩瑶周云欧晓君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情况分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蓝倩瑶周云欧晓君发布时间:2021-10-19T09:27:27.915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蓝倩瑶周云欧晓君[导读]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蓝倩瑶周云欧晓君 5115001.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网络虽然已经成为当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与掌握知识的新途径,但是网络里也掺杂着谣言诈骗和对现实不满的宣泄,如果利用不好,将会遗憾终生。

大学生通过网络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给我们带来恐惧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网络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扩大思想教育影响力,我们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相关情况,找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教师如何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调查方法我们采取了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2份,回收率92.1%。

3.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的3000名学生。

4.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对3000人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62份。

在此次所使用问卷中,共有34道题目,所有题目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基础题目,如学生年级、专业、男女比例等等;以及思考性目,如网络对大学生学习造成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网络中的争议性话题等等,以期帮助大学教师可以的使用网络,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5.调查结果与分析5.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所选择男女比例非常接近(男生占46.61%,女生占53.29%)、专业分布比较合理(主要为理工类和文科类),这提高了调研结果权威性与科学性。

大学生网购调查研究报告3篇

大学生网购调查研究报告3篇

大学生网购调查研究报告3篇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上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络购物现象也越来越频繁。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行为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用户特征对商品类型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

通过网络购物优缺点的分析对网络购物未来开展趋势作出合理性预测。

本文是大学生网购的调查研究报告,欢送阅读。

大学生网购调查研究报告一:淘宝网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网站。

人们对于网购这种购物形式众说纷纭,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网购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很少人真正尝试过。

我一直都对网购很感兴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开始了我的“网购生涯〞。

从那以后,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开始了网购。

后来网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局部,什么东西都喜欢从网上买。

像我这样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拟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根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

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四、调查结果分析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9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该层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平安,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文献综述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文献综述

xxxx大学生上网情况分析的文献综述xxx班—xxx一、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中国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等文章中对中国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结果如下: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自身的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中心的建造和宿舍网络的铺设,在校大学生们的网络接入变得越来越简便,网络与大学生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根据CNNIC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大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的比例为21%,已经成为上网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可以说,当今没有网络的大学生活,已经是不完整的了,因为网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手段和通讯交流平台,深深地融入进了大学生们的生活中.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 万人,上网的比例超过90%, 是绝对的上网主流群体和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

与网络大学的学生相比,在校大学生除了具备一般的学习者特征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①专业学习任务繁重。

②上网时间和地点不固定。

③上网母的多样化.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行为的多样化。

然而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高成本投入与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是否成比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功能?2008年辽宁大学硕士生李某在《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报告》中指出,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始终处在娱乐为主水平,《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研究》一文中也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危害。

大量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部门已融入普通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可以在多种场所方便的接触网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给掩盖了。

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 N K I 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王 晓(成都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四川成都 611130)*摘 要:利用C i t e S pa c e 软件,对C N K I 数据库收录的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高等教育统计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㊂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增多,但实证研究居多㊁研究群体分散;研究主题热点集中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㊁统计信息化建设㊁统计问题与对策及统计数据管理等方面;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高等教育统计改革㊁统计数据质量核查㊁国内外高等教育统计对比研究将成为研究前沿㊂关键词:高等教育统计;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5642.2020.12.010中图分类号:G 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20)12-0071-09高等教育统计是国家教育统计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制定计划政策㊁领导科学管理决策的基础工作,是全面反映高校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的 晴雨表 ㊂在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发挥的作用更加充分,也被赋予更高的要求㊂2018年‘教育统计管理规定“的颁布,标志着国家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㊂新形势下,如何让教育统计工作更加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教育管理决策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㊂高等教育统计自提出以来,学术界涌现出大批优质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㊂本文拟对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厘清研究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㊂一㊁概念界定我国教育统计工作始于1954年,当时由教育部下设机构具体负责全国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㊁分析和发布㊂伴随着教育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统计指标内容不断丰富,程序手段日益规范㊂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教育事业统计和教育经费统计为主体,以各专项统计为补充的中国教育统计体系[1]㊂本文所研究的高等教育统计专指高等教育基层事业统计,是指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组织实施的,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机构)基本情况㊁学生情况㊁教职工情况和办学条件四部分数据进行收集㊁整理㊁汇总㊁分析和公布的一项年度统计工作㊂此项工作于每年9月开始,以自上而下逐级布置㊁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的方式开展,统计资料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送教育部㊂二㊁样本来源与研究工具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研究,选取C N K I 数据库收录的全部期刊作为数据来源,17*收稿日期:2020-07-21作者简介:王 晓(1993 ),女,四川达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㊂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以 高等教育统计 高校教育统计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 作为检索主题,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23日㊂人工筛选剔除无效文献后,选取16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㊂运用可视化软件C i t e S p a c e进行数据处理,绘制高等教育统计研究主要研究力量㊁关键词共现㊁主题词突现㊁时区分布等知识图谱,并深入研读文献进一步分析总结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㊂三、高等教育统计研究总体态势(一)文献时间分布纵观发文数量变化(见图1),可以了解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演变过程㊂总体而言,有关高等教育统计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波动起伏的趋势㊂20世纪80年代初期首次出现关于高等教育统计的研究,2005年以前文献数量均在5篇以下,2008年达到第一个高峰,此后出现了 断崖式下跌 ,2011年以后又逐渐备受重视,直至2018年发文共计82篇,2019年一年就达到23篇㊂图11980-2020年高等教育统计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曲线图笔者认为,发文数量的起伏变化与我国对教育统计的高度重视㊁教育统计政策规定的颁布及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形势密切相关㊂1986年发布的‘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标志着以部门规范性文件规范引导教育统计工作㊂20世纪末期的高校扩招,导致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㊂2004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进一步明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引导上级部门和高校自身对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㊂2018年相继颁布‘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教育统计管理规定“,重申依法依规做好教育统计的重大意义,教育统计工作法治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充分发挥数据挖掘技术在高等教育统计数据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㊂如何从智能化㊁个性化等方面为高校的有效决策㊁科学管理提供智慧型信息服务,引发了诸多学者和教育统计工作者的思考㊂(二)主要研究力量分布1.作者分析对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高等教育统计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者群体㊂表1是发表论文产量排名前10的作者㊂就文献研究机构的统计结果来看,从事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多是高校一线教育统计工作人员,也有少数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开展的本土研究,如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丁特关于辽宁省27第36卷(总第334期)王晓: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事业统计队伍的现状分析㊂负责统计工作具体事务的多为非专职专业人员,未接受专业理论培养培训,这可能导致对教育统计工作的理论思考较少㊁实践探索较多㊂表高等教育统计研究排名前的发文作者利用C i t e S p a c e软件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展现作者间的合作情况㊂图2是高等教育统计研究发文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㊂结果显示,网络密度为0.0042,仅有少数作者有一定合作关系㊂比如徐云庆和张维康2人为同一单位,在20世纪90年代合作完成了关于高等教育统计改革的3篇文献;以张铭㊁朱华武㊁袁光敏㊁张彩虹㊁蒋科为中心的团队研究了教育统计信息在高等教育宏观和微观管理中的价值及利用情况,以张铭㊁陈冬林为中心的团队完成了‘构建高等教育统计综合指标体系的设想“一文㊂图2高等教育统计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2.研究机构分析高等教育统计的研究机构网络图谱(见图3)显示,自2000年以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㊁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㊁云南民族大学成果最多,其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㊁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㊂就合作关系而言,除了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中心㊁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中心㊁以厦门大学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外,其他研究机构分布相对零散,合作关系不太紧密㊂37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图3高等教育统计研究机构网络图谱(三)主题分析关键词是文章主题高度概括的结晶,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及其影响度㊂综合表2和图4可知,除了 高等教育统计 外, 教育统计 高校 对策 大数据 指标体系 统计数据 等都是高频关键词,中心度也相对较高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高校管理 大数据 等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㊂表高等教育统计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47第36卷(总第334期)王晓: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图4高等教育统计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四、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热点与前沿(一)研究热点研究热点是某个研究领域的一组文章所共同聚焦的话题或主题,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内高频出现并产生内部链接关系㊂为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热点,在共现分析基础上绘制了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见图5)㊂根据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等教育统计研究以高等教育统计㊁高校管理㊁统计指标为核心,多方发散,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㊁信息化建设㊁大数据㊁高等教育统计质量㊁高等教育统计问题及对策等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㊂1.关于高等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的高等教育统计是真实㊁客观反映高校综合办学状况和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态势的重要前提,这有赖于合理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㊂指标体系是否清晰完整,指标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国家高等教育统计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程度㊂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涵盖学年㊁学校㊁学生㊁教职工㊁资产与校舍五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年度统计指标体系,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㊁内容和结构,但仍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㊂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调整不切实际的指标,设置更加合理的指标,制定一套真正适合高校发展规律㊁系统反映高校发展水平㊁合理指引高校发展方向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报表尤为必要㊂有研究者就指出,现行的指标内涵不全面㊁不清晰㊁不切实际,指标统计时点欠周全㊂还有研究者就部分专项指标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比如刘振义等人关于高等教育统计中图书统计问题的考量㊁梁娉婷关于高校师资和学生指标设置的思考㊂顾健还对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图书馆数据统计展开调查,借鉴反思我国大学图书馆调查存在的不足㊂2.关于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无论从统计流程规范高效还是数据价值挖掘运用,大数据给高等教育统计工作信息化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诸多机遇和无限挑战㊂借鉴西方国家教育数据获取和利用的体制机制,对于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㊂诸多研究者重点探讨了国外教育统计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㊂吴旻瑜等人介绍了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历史沿革㊁组织机构和相关运作情况,张艳丽的研究也涉及这些方面㊂李斌对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机构体制㊁统计模式㊁指标体系的介绍,展现了国外教育统计机构的发展情况㊂还有研究者专门研究国外的教育数据系统建设,如王兴宇对美国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数据来源㊁数据采集和数据利用等运行机制要素的分析介绍,从顶层设计㊁技术引进㊁分析应用和文化培育等方面提供借鉴㊂周爱苹㊁王霞等人则对我国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问题㊁对策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阐述㊂彭雪涛从高校教育统计的现状与57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教育统计面临的技术大环境,探讨了美国院校研究中的智能技术,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统计在观念意识㊁管理合力㊁专业队伍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㊂张瑜等人探讨了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有序开放教育统计数据㊁加快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㊁高效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大数据的有机衔接和大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的发展愿景㊂还有研究者用大数据的模式对 数据孤岛 现象作了深入思考㊂3.关于高等教育统计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高等教育统计是反映高校发展状况的 听诊器 ,统计工作开展成效如何?预期目标是否实现?遇到了哪些阻碍对现状的了解分析也是研究者极为关注的一大焦点㊂诸多研究者将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归为四个方面:一是统计意识不够主动强烈㊂无论是领导者还是统计工作人员,对待教育统计工作缺乏足够重视㊁主动思考的意识,更多是被动接受㊁按步完成,疲于应付㊁交表了之, 用数据说话 的思想并未真正渗透到管理决策中去㊂二是统计制度不够健全完善㊂教育统计作为典型的行业统计缺乏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教育统计工作开展流于形式㊁一片混乱,直至‘教育统计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颁布才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统计法治化建设㊂三是统计队伍不够稳定专业㊂统计工作机构多是相关部门兼职,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人手严重不足㊁业务不够精通㊁培训缺乏持续,统计工作质量确需提升㊂四是资源共享不够及时有效㊂部门各自为政㊁协调不力,数据共享意识不足,既导致指标的口径范围不一,又增加统计的工作量;同时对于所有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不善,数据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㊂4.关于高等教育统计数据管理的研究王青逯提出, 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每年调查的指标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数据量多达55亿条㊂ [1]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有效识别数据质量并得以充分运用,真正将高质量的数据变成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的参考依据这是大数据时代教育统计工作最关键的一环㊂有研究者提出建立经常性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制度,不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董锡臣则对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分析与核查工具软件进行了技术分析㊂杨毅等人认为基于高效的采集㊁及时的转化,方可提升对统计数据的使用效益㊂余亚辉等人通过对比国内外情况,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统计中的运用现状㊂关于高等教育统计数据的使用,杨钢跃㊁杨小华㊁李丹丹等人的研究介绍了高等教育统计与教学评估的关系,戴世英㊁蔡品等人则重点分析了高等教育统计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情况㊂李文文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统计存在的问题,找到提升教育统计数据质量和价值的路径㊂图5高等教育统计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67第36卷(总第334期)王晓: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二)研究趋势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可以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谱与时区分布图进行分析㊂为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热点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在C i t e s p a c e关键词聚类共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绘制我国高等教育统计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6)和时区分布图(见图7)㊂图6高等教育统计研究排名前10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图7高等教育统计研究关键词时区分布图根据关键词突现图谱和时区分布图,深入阅读文献,总结得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研究演进趋势分为三个阶段㊂1.以构建指标体系为导向的探索期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处于起步阶段,科学㊁系统㊁客观的统计指标体系是77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全面了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整体状况的载体㊂1996年颁布了‘核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 红 ㊁ 黄 牌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2004年对其修订后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㊂围绕这一政策文件,诸多学者关注了高等教育统计指标体系调整的理论研究㊁高等教育评估背景下的统计指标体系实证研究㊁高等教育事业办学条件统计指标研究等内容㊂2.以服务教育管理为导向的成熟期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 例行公事 ,更是学校综合评价㊁科学规划和民主管理的基础工作㊂在相对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基础上收集海量数据,但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 2008年起,部分研究者关注了这一问题,多聚焦于高等教育统计在教学评估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㊁高职院校管理等领域的广泛运用㊂3.以转变统计模式为导向的创新期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6年, 十三五 规划进一步细化战略目标和任务;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 推动互联网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㊂无论是统计内容完善㊁统计手段更新㊁统计平台建设还是统计结果运用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都对教育统计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㊂这一时期,研究者重点关注了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挖掘与分析㊁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㊁ 互联网+ 时代教育统计工作创新开展的路径等方面㊂五、研究结论随着互联网㊁云计算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等教育也迎来了信息的大爆炸时代㊂对海量教育统计数据的充分挖掘和运用,成为诸多高校制定政策规划㊁评估发展绩效㊁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源头㊂本文运用C i t e S p a c e软件对1980-2020年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㊂第一,研究数量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愈来愈受关注,研究成果数量呈波动起伏,但总体态势良好㊂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除2008年外),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这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㊂研究成果数量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明显存在不足㊂从样本来源看,绝大多数文献都发表在普通刊物,权威核心刊物成果较少㊂因此,要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统计研究力度,不断提升研究成果层次㊂第二,研究方式上,诸多文献是经验交流,探讨了高等教育统计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㊂对研究力量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身份多为高校一线兼职统计工作人员,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经验之谈仍占多数,来自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相对较少㊂研究力量分布相对分散,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较少,导致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不利于开展深度研究㊂高等教育统计要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为教育统计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要加强学术团体建设,形成研究合力,产出更多高水平创新性的研究成果㊂第三,研究主题上,已有研究主题聚焦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㊁统计信息化建设㊁统计问题及对策以及统计数据管理等4个方面,涵盖面较广㊂自高等教育统计提出至今,已有研究者从数据的收集㊁分析到运用做了大量的探讨㊂有文献关注了国外教育统计体制机制的宝贵经验,为我国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㊂也有研究者着眼于信息化时代教育统计模式的创新㊂实际上,教育现代化给教育统计的现代化带来了重大机遇,精准统计成为教育统计的必然追求㊂要继续关注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高等教育统计改革,聚焦高等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强化国内外高等教育统计对比研究,取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为高等教育统计服务于管理决策提重供科学的参考㊂87第36卷(总第334期)王晓:我国高等教育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王青逯.健全教育统计职能,服务教育科学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8(6):22-25.[2]刘琪,方振邦.美国大学统计服务决策工作简析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2019(8):62-64.[3]李益平,周荣荣.说说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统计工作[J].中国统计,2018(10):13-15.[4]李文文.提高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及价值的路径[J].大学教育,2018(4):41-43.[5]钟玮.我国高等教育统计工作改革与创新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1):40-41.[6]张振助.国际教育指标及统计的比较与借鉴[J].复旦教育论坛,2009(5):50-55.R e s e a r c hF r o n tH o t s p o t s a n dT r e n d s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S t a t i s t i c s i nC h i n a:AV i s u a l i z e dK n o w l e d g eG r a p hA n a l y s i sB a s e do nC N K IL i t e r a t u r eWA N G X i a o(G e n e r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f i c e,C h e n g d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S i c h u a n61113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A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w a s m a d eo f t h ea c a d e m i c p a p e r s i nC N K Id a t a b a s es i n c et h e1980s w i t h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s t a t i s t i c a s t h e s u b j e c t b y t h e u s e o f C i t e s p a c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n u m b e r o f r e s e a r c h i s o n t h e i n c r e a s ew i t hm o r e 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w i d e l y d i s p e r s e d g r o u p s,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o-c u s i sm a i n l y o ns t a t i s t i c a l i n d e xs y s t e m,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 p r o b l e m s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d a t am a n a g e m e n t.I n t h e f u t u r e,t h e r e f o r m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s t a t i s t i c s d r i v e nb y I n t e r n e t o r b i g d a-t a,d a t a q u a l i t y 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 c o n t r a s t i v e r e s e a r c h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w i l l b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r o n t.K e y w o r d s: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s t a t i s t i c s;k n o w l e d g e g r a p h;v i s u a l i z e d a n a l y s i s(编辑:赵华校对:罗布)97。

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调查与分析_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调查与分析_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才智/106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调查与分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1.陈群林2.李红波3.王继翠4.宗广花1.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广西南宁市 530222;2.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政府 云南省文山市 663003;3.云南省晋宁县昆阳九年一贯制学校 云南省晋宁 650600;4.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麻栗坡镇锅底塘小学 云南省文山市 663600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楚雄师范学院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下,发现我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还有许多不足,提出了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校要举办各种利用网络学习的知识培训和增开相关课程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络资源;网络学习;调查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便利渠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

大学生上网在做什么?他们会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网络学习研究中需要探寻的重要问题。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1]。

因特网作为一种网络学习资源环境,它包括因特网硬件资源、因特网人力资源以及因特网软件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占软件资源的一小部分,但对我们来说,这一小部分教育信息资源足以构成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2]。

王松涛教授认为网络学习就是由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所支持的,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的教育、学习和培训活动[3]。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在对本课题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在线的形式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拜读了近年来的相关作品并进行分析,参考相关资料,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研究——基于省级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的调查分析

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研究——基于省级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的调查分析

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研究——基于省级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的调查分析黄夏基 卢泽蓉(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摘 要: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有利于保存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

文章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后,发现当前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存在叙事素材孤立、叙事视角单一、叙事结构固化的问题,并从资源、技术和公众参与这几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红色档案叙事现状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叙事外视角勾勒与内视角聚焦相结合、资源内容关联与聚合、突出沉浸式体验、以互动需求为叙事发展动力的实践优化建议。

关键词:红色档案;档案叙事;数字叙事分类号:G273.5Research on Digital Narrative of Red Archives in China: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Provincial Comprehensive Archives PortalsHuang Xiaji, Lu Ze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The digital narrative of red archives carried out by archival departments are beneficial for preserving red memories and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revolution.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websites of 31 provincial-level comprehensive archiv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found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isolated narrative materials, singl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and fixed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the current digital narrative of red archiv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insufficient status of red archiv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practical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hat combine the outline of external perspectives in narrative with the focus of internal perspectives, link and aggregate resource contents, highlight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use interactive needs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narrative development.Keywords: Red Archives; Archival Narratives; Digital Storytelling红色档案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与奋斗历程的真实见证,是镌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历史凭证,既是百年党史库,也是党的理论库、思想库,还是革命精神的基因库、资政育人的给养库、舆论战争的弹药库。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调查报告)成绩:湖南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提交日期:1题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二〕文献综述〔三〕个人观点二、调查研究方法三、调查数据分析四、调查结论与建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网络是信息的海洋。

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

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着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

对于充满活力的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泼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

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局部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

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为了具体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时机对在校大学生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

〔二〕文献综述互联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校园网正在“网络〞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高本钱投入与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是否成比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功能? 大量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聊天与游戏根本上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部门已融入普通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可以在多种场所方便的接触网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给掩盖了。

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效能的调查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个案分析

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效能的调查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个案分析


要: 随着 现代信 息技术发展 ,网络资源的管理效 能成为直接 影响网络 学习效果 的重要因素。本文 以江 西科 技师范
学院为个案,就大学生 网络资源管理效能进行 了问卷调查 , 详细分析 了当前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知识管理现状 ,
并在此基础上 ,对如何提 高大学生 网络资源管理效 能提 出了相应的建议。
4 a
54 49 55
1 b
1 1 1 1 ●
较为全面而真实的反映 出我校的实际情况 。
12研究方法与过程 .
Senor i
20
学生问卷的编制在参考了国内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 【 】

辫插 譬 嚣 聒
经相 关专家的指导 ,形成了正式 的问卷。问卷包含 8
图‘‘ 大学 生网络学 习行为分布图
维普资讯
2 2大学生对现有网络资源的满足状况评价 .
我们对网络 资源的基本管理能力情况 的八个方面进行了
本文对 网络 资源 的满足状况评价进行 了加权评分, 1 分 表示非常贫乏,2 分表示 比较贫乏,3 分表示 丰富,4 分表示 非常丰富。分值越高 ,评价越高 。调查显示 , 生对网络资 学 源的数量和资源种类与呈现形式 比较满意, 但对学 习资源的
胡艺文 艾荷平 陈美芳 30 1 ) 3 0 3
Hu Yi n Ai e ng C n ei ng we H pi he M fa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江西 南 昌
N n h n 30 1 ) a c ag 3 0 3
( n tt e o d c to a e ho o y in x c e c & T c n lg o m l U i e s t ,J a g i Is i u fE ua i n lT c n l g ,J a g i S in e e h o o y N ra n vr i y i nx

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的特点与功能分析——以高校官网为例

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的特点与功能分析——以高校官网为例

|RADIO &TV JOURNAL2021.2重点知识的体悟式学习。

比如在播讲有关航天精神稿件的实践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成就的视频资料,营造感同身受的沉浸式场景,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主动体验,深刻领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通过丰富的联想、语句内在含义的挖掘,积极地投入到有声语言的表达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校外活动,一方面激励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运用中,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四、引导学习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教室课堂,特别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课外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延展到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分析播音节奏时,教材使用的训练材料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借冷雨抒情,各种意象叠加串联,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意蕴和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听听那冷雨》的篇幅不长,但要充分理解和领悟其中深厚的内涵,就必须紧密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等诸多资料来进行解读,才能使学生将情感和节奏有机统一,做好有声语言表达的创作准备。

显然,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外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包括《乡愁》等余光中的其他优秀作品,增强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表达出汉语词汇双声叠韵、抑扬顿挫的独特美感,更能够感受到浓浓爱国情和悠悠思乡情对心灵的滋养。

五、结语在课程思政理念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很多专业课程都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基础的完善、教师本身素养的提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等都是影响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网站调查分析————————————————————————————————作者:————————————————————————————————日期:关于学院网站改版调研分析报告一、网站现状分析门户网站是一个学校宣传、服务窗口,是信息化消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门户网站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同时能更好的服务于每一位访客,从全国各个高校门户网站的设计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为访客服务的理念在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网络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学院的网站还是以“展现”内容为主,告诉访客“我们有什么,”而不去关心访客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让访客快捷的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等等。

在招生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果还用传统的思路去建设门户网站,学院的教育品牌形象将受到影响。

目前学院门户网站服务功能低下,服务方式单一,在信息提高上还没有将“行政”角色转换为“服务”角色。

服务网站一般应从以个几个方面考虑:网站的用户对网站的需求在校教职工、学生希望将经常需要使用的网站链接放在门户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方便访问;希望及时获得自己关心的通知和新闻;希望门户网站对学校各个院系网站的分类、编排比较合理,方便查找潜在的报考者希望了解学校在招生方面的政策;希望获得专业目录和老师的信息;希望了解学校的专业及培养特色。

校友希望了解母校的最新动态;希望校友会网站链接能够在首业醒目位置,方便访问。

其他高校对口单位的用户希望门户网站对学校各个院系、部门网站进行合理的分类,方便查找到对口单位的网站链接。

其他用户通过随机浏览门户网站对学校产生初步印象。

2、网页设计粗糙,缺乏视觉冲击力门户网站的首页是一个学校的门面,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访问者的兴趣。

学院网站在设计上都比较注重内容,多以文字呈现为主,使得这页面缺乏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布局上,网站页面多采用banner+导航+内容,过于呆板。

3、网页的交互功能较弱学院门户网站呈现的基本都是学校的介绍、公告信息、学院新闻、学院各个部门网站的链接等,访客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网站提供的信息,与网页交互的内容和方式很少。

网页主要提供搜索查询功能,互动方式比较单一。

二、我校网站首页存在问题分析网站的实用性具体体现在学校内部的使用和对外宣传两个方面。

因此根据网站的功能和面对的使用人群,我们发现学院网站的首页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网站的使用效果,进而影响到网站的访问量。

1、网站的浏览受到浏览器的影响。

例如谷歌浏览器在浏览的时候有些模块出了错位现象,影响到了浏览者的体验。

以下是不同浏览器测试效果说明:浏览器浏览效果说明备注IE浏览器浏览效果好、没有出现错位现象、Flash显示正常√谷歌浏览器浏览出现错位、透明Flash出现白底╳火狐浏览器浏览没有出现错位、透明Flash出现白底╳搜狗浏览器浏览效果好、没有出现错位现象、Flash显示正常√360极速浏览器浏览出现错位、透明Flash出现白底╳世界之窗浏览效果最好、没有出现错位现象、Flash显示正常√Opera浏览器浏览出现错位、透明Flash出现白底╳QQ浏览器浏览效果好、没有出现错位现象、Flash显示正常√腾讯TT 浏览效果好、没有出现错位现象、Flash显示正常√闪游浏览器浏览效果好、没有出现错位现象、Flash显示正常√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网站对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浏览者的体验。

2、网站首页导航栏下面放了过多的图片链接,这直接影响到网站的整体布局和美观。

截图如下:A.网站导航栏下面图片链接B.网站首页漂浮链接 C.网站右下角弹出图片链接在网站的首页放置这么多未分类的图片链接,不但影响网站的整体美观,还影响到了首页的下载速率,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很多的人浏览学校的网站。

3、网站的Banner位置的图片从网站做好至今都没有换过,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如果一个网站的Banner几年都没换一次,那么就没有什么新鲜感。

学校的LOGO放到Banner上也不是很合理,看上去也不是很美观。

Banner上的Flash放上去虽然很美观,但是在不同的浏览器上呈现出了不同的浏览效果,所以建议尽量不要在首页放Flash动画。

4、网站缺乏相关学校的友情链接,没有方便其他学校的相关内容浏览。

5、网站的导航栏一个重要的误区,首先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立足用户心理需求合理设计网站的导航栏,网站的导航栏是用来给用户指引的工具,具有便捷性和易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网站的导航栏的很多栏目存在栏目用意表达的不明确。

我们知道一个网站合理的栏目结构最好不要超过八个,除非网站是那种非常专业性的信息供应商网站,比如新浪,网易,之所以说尽可能少,也是为了给用户塑造一个畅快的网站。

实用经历,用八个或者不到八个的栏目就能表达十几个甚至更多栏目结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简洁清晰的导航是尤为重要的。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院网站的导航栏似乎也有种过于强调栏目多,而且这些栏目很多都可以整合,没有达到“简洁清晰”的效果。

如图:导航栏做的有些小气看上去很不舒服6、网站的首页尾部,也就是全网站的尾部,没有合理利用,只添加了很少的相关信息。

在浏览新闻的时候没有上一篇或下一篇,只有个关闭按钮。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应该像人民大学这样看完一篇文章,下面有相关的提示和分享的功能,这样更加有利于新闻消息的传播。

中国民航大学7、没有类似清华大学这样的最新新闻列表,现在都是看完一篇新闻关闭网页,再从首页打开新的新闻查看,这样很不方面浏览者浏览。

很多成功的大学网站都会做这样方便浏览者浏览的快捷功能列表。

8、网站欢迎页目前部分高校的网站做欢迎页,这样的欢迎页一般是有时段性,在招生阶段可以使用网站的欢迎页,新学期开学后就可以撤掉不用这个欢迎页。

三、网站调查分析为了对学院网站的运营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对2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做了调查。

1、以下是对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在调查中不少同学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有这么几点。

1)首页漂浮放入东西太多,影响浏览者的上网体验2)首页的内容不是精心的设计,内容有点堆砌的感觉3)缺少贴近学生的内容,学生对网站上目前存在的内容不感兴趣4)首页的内容太多且都不好2、全国各地知名大学各大网站主题颜色调查分析0510152025303540主题颜色为绿色主题颜色为蓝色主题颜色为灰色主题颜色为红色主题颜色为黑色主题颜色为其他系列 3系列 2系列 1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来学校网站颜色主题偏重蓝色,其次灰色居多黑色最少。

目前我们学院的网站以绿色为主,建议在改版的时候选择蓝色效果会更好。

从各大知名学校的网站调查得知,现在高校网站发展的趋势是首页的内容简单明了,而不是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首页,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是,重点内容太多显然就不能突出重点,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网站改版版面设计理念分析好的网站页面布局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更好引导和启发用户。

对于教师及其他教育者,简洁合理的设计能够让他们感到网站的权威和实用性;对于学生群体,网站鲜明的特征更能增加他们对网站的好感,引导他们的视线,从网站浏览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所以网站的设计应从两种方式考虑:1、应用古藤堡图表访问者在浏览页面的时候,视线通常趋向与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

因为人们通常的阅读习惯,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久而久之浏览视线就本能地会沿着个路径移动。

古藤堡图表表述了“对角线平衡”这一和谐的阅读轨迹规律:“左上角是第一视觉落点区,而右下角则是最终的视觉落点区。

与之相对,右上角和左下角则是视觉盲点”。

为了体现“对角线平衡”的视觉设计布局,可以运用不同的页面元素创建出这条虚拟的“线”,引导用户视觉从左上移至右下,并在视线的起落点上安置有起始和延续作用的重要的布局信息。

以清华大学网站为例,如图:首先,学校的LOGO标志出现在页面左上角,形成鲜明的印象;其次,中部及下部分布的是学院网最主要的信息版块,包括导航栏和页面新闻,中间有一副较大通栏图片或加深印象或提示重要学院活动;在视线末端的右下方,网站提供多个连接到其他功能子站,引导浏览者将获得更多类别的信息。

2、利用颜色吸引特定注意在页面形成整体一致性的同时,如页面上某个元素的颜色和其他的形成反差,浏览者通常会被这种差异性吸引,所以,在页面中合理加入一些与主色互补或者反差的颜色,可以有效把浏览者的视线吸引到我们希望看到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清华大学的网站,以此为例,页面底板、LOGO及导航部分选择了紫红色,中间通栏图及部分新闻内容就选择了与之接近互补的黄色。

五、网站改版设计布局的内容分析确定哪些内容在首页中呈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体现学校风格的栏目。

例如:新闻栏目。

尤其是近期的重大新闻以图片新闻的形式呈现,增强首页的视觉冲击力。

分析了排名前十名的我国高校门户网站的建设情况,发现大多数网站均重视首页新闻栏目的建设。

前十位的网站的首页的醒目位置均有新闻栏目,并且,有7所高校的网站有图片新闻栏目。

首页显示的新闻标题条数量最多的网站达到23条。

2、体现学校特色的网站的链接。

例如:校图书馆等网站的链接。

3、与师生的日常校园活动密切相关的栏目。

例如:公告栏目和学术活动通告栏目。

4、学校下属访问率高的网站的链接。

例如:档案馆、校内信息门户、校友会等网站的链接。

六、网站改版的参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