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潍柴企业为例

张晓怡(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系)张惟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指导老师:吴沁红副教授

目录

摘要 (2)

一、前言 (3)

二、研究背景 (3)

1.当前国际环境及国内环境的趋势 (3)

2.中国民族现状及遭遇问题 (3)

三、潍柴动力状况总述 (4)

1.潍柴公司的发展历程 (4)

2.潍柴动力的国际成就及国际化战略 (4)

3.潍柴动力产业价值链所遭遇的问题 (6)

4.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6)

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企业的情况 (7)

1.日本索尼的国际化策略及成功的原因 (7)

2.韩国三星企业的国际化策略及成功的原因 (8)

五、策略及前景 (8)

1.对中国民族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研究 (8)

2.中国民族企业的应对策略 (9)

3.中国民族企业的前景 (9)

六、结语 (11)

摘要: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全球化日益显现。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争取更多的利益,各国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限制,在各个领域相互融合。从此,各个国家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与竞争日益普遍化和多样化。

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民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提高中国民族企业以及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整体上来看,虽然中国近几年的贸易规模急剧扩大,但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加强对中国民族企业跨国策略研究,探索中国及类比其他国家走出去的方法、动因、特点、模式及战略具有意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跨国经营、全球化、企业经营战略

一、前言

中国在近30年里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一步一步从“故步自封”走向“对外开放”,逐渐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成为了全球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如今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发展的道路固然是艰辛的,但前景依旧是光明的。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获利者。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资料显示,中国国际贸易规模在过去二十年里已扩大了几倍。在海外投资方面,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年利用率由不到二十亿美元上升至四百亿美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东道国。现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已达三千余亿美元。这些数据深刻揭示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中国,依托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的巨额增长。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引进国外投资,有效地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国家经济运行效率。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

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的数量也急剧增加。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以及核心。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竞争便成为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二、研究背景

1当前国际环境及国内环境的发展趋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家组织对亚洲的许多国家施加了压力,促使这些国家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最迅速完成这一进程的是新加坡。别的国家,像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也逐渐在打开本国的国门,走向世界。

21世纪初,中国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称号。“made in China”的标志出现在全球90%的商品上。凭借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和优惠的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国外企业注资建厂。中国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不再吸引人。随着劳动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市场的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与其它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相比,劳动力价格不再具有优势。部分企业,如耐克,阿迪达斯,也逐渐将生产重心向这些国家转移。二是,中国应重新定位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虽然我国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我们必须尽快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我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上的跃迁。

2中国民族企业的现状及所遭遇的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人民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领导人在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企业的发展应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无论是公有制或是非公有制企业,如果一味的引进西方的先进的管理制度或是一味的把中国民族企业推向

国际舞台是不现实的。我国的民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立足国情才是根本。企业需要冷静分析如今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入研究目标了解目标群体的内在需求,深刻剖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做到真正的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而我国民族企业的跨国道路,也遇到许多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经贸的重点放在“引进来”上,把很多好的国外的经验技术引进来放在国内的产业链上,以达到更好的目的。而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宏观层面上管理依旧很不到位,存在着许多限制和障碍。具体体现在(1)缺少规范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缺少对跨国企业的优惠政策(2)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不顺(3)境外投资审批限制和外汇限制过严(4)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

上述举例了宏观方面的问题,微观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

一.企业对跨国经营的体制不完善,目前中国大部分民族企业的管理机制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在境外企业的管理上,存在着极端的倾向。

二.海外业务网络损失。中国的绝大部分都是由跨国公司,其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尚未形成,开放有序,有序的信息网络。资源不能共享和开放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形成合理的价值链,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

三.企业对市场反映迟钝。在面对不同的时刻,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环境,国内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必须适应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而国内企业在国际信息采集与处理,反馈功能相对较弱,因此企业需要管理信息过时,减少碎片或针对性不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

三、潍柴动力状况总述

1潍柴公司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并不鲜见,但国有企业以一个很低的起点,在很短的时间、从一个这么艰难和险象环生的行业中脱引而出的,堪称凤毛麟角。所以,本论文以潍柴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诠释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跨国经营策略。

潍坊柴油机厂正式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最早一批生产柴油机的厂家之一。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潍柴相继研发并生产了多类中速柴油机。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九八四年,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确认潍柴厂开发生产的斯太尔系列柴油机定点厂之一。同一年,国家经济委员会确认潍柴厂重型卡车柴油发动机的定点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潍柴生产线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竣工验收,重型车辆柴油发动机,并于同年开始投产。潍柴厂是研制和发射的发电机组,工程机械、船用柴油发动机。在1995,潍柴厂通过了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来,潍柴厂收购四川柴油机厂,扩大生产能力的柴油发动机。

跨入2000年以来。2000年,重型汽车用柴油机在市场推出。2010年,潍柴厂成功开发及推出达到欧I标准的一系列柴油机。2002年,潍柴厂再将柴油机改良,达到欧II标准。2003年,潍柴的柴油机成功达到欧II标准。2003年,本公司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2004,潍柴动力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率先通过此项认证的柴油机生产企业。同年潍柴动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一上市的成绩前景就相当不错。2004年9月,潍柴动力被授予“2003中国机械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2005年1月,潍柴动力获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05年3月,推出符合欧III排放标准的蓝擎系列发动机。

2潍柴动力的国际成就及国际化战略

近几年,潍柴动力在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服务网络,其中在俄罗斯的服务网络优势初步显现,目前

已经在俄罗斯的四个地区建立了办事处,配送配件的网点也在完善中,相信没几年就会完全完善。办事处在工作方面,一方面进行产品维护,一方面大力开展用户培训,因此很好地支持了主机销售市场。

在越南、孟加拉、土耳其、印尼等国家建设了十余年的传统市场,潍柴动力现在已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年潍柴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于是在南非、苏丹、泰国、秘鲁等新市场,潍柴进一步发展。潍柴动力抓住各个国家的需求重点,发挥技术优势并且加以着力拓展,取得了一倍的增长率。

近几年,俄罗斯在进口机电产品的方面,提高了门槛,从发动机排放到技术性能都出台了新规。而在此之前,潍柴动力已经取得了俄罗斯海洋、内河船级社的认证证书,卡车发动机全系列产品的GOST 认证,这标志着潍柴产品已经得到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准入证。

因此为下一步加快进入俄罗斯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俄罗斯对排放法规要求的日益严格,潍柴动力蓝擎国Ⅲ发动机受到俄市场的青睐,目前已有1400台进入该市场。

潍柴动力的国际化战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例如:

一.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仍能实现快速增长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2007年,潍柴进出口公司全年出口创汇达9213万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出口潍柴各类机器和发电机组8586台,同比增长54%,创汇达5039万美元,同比增长57%。以上3项业绩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2007年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于2008年9月开始失控,一夜间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然而潍柴并没有被金融危机所打倒,根据相关资料表明,2008年,在人民币升值过快、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潍柴公司仍然沉着应对,逆势而上,同比增长30%;其中潍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两项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外经贸工作会议上,潍柴控股集团被评为山东省外经贸先进企业。

在这场金融危机,公司的传统市场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一些传统出口市场表现已大大改善,成为重点支持对抗全球金融危机。

同时,进出口公司积极培育和开拓新的市场,找到一个很好的起点,新兴市场外汇能力大大增强,俄罗斯市场,年出口额同比增长31%;南部非洲市场,年出口额同比增长58%;智利市场自由出口同比增长10%。

各国出口潍柴远销海外,其中,俄罗斯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差异化营销措施,解决了认证,技术参数等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使他们的船单位成功进入市场;南非市场道依茨柴油发动机切入点,带动了系列柴油发动机市场上销售;重潍柴厂生产的系列产品销售稳定,销售范围广,价值高,船发动机,发电机,是未来市场的产品。

二.绿色潍柴的实现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潍柴动力开展发动机再造业务。实现了产后节能减排的目标。

再造的发动机产品性能质量与心机相同,并且有庞大的社会保有量,与此同时,潍柴也建立起了完善的回收和销售制度,实现了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的目标。此项业务是与美国SPC公司合作,进一步发展了国际化的目标。

潍柴成功的推出满足国III、国IV排放标准以及欧V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成功的实现了绿色潍柴的目标。众所周知,现在在国际市场中,追求绿色是所有企业的共同奋斗目标,实现了绿色发动机的目标,便为潍柴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又增加了一块敲门砖。

展望未来,潍柴动力将以“打造世界驰名动力品牌,建立国内大型的零部件集团,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通用发动机制造商”为愿景,不断做强做大。

三.积极参与各项世界活动

第十届亚洲太平洋海事展会在具有“十字路口”之称的新加坡举行,最吸引人并且引人关注的热点是,中国首次邀请作为嘉宾参加国际海事活动,这也是海外展览的首次。这个展览,国内的企业和组织,

是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主动承担。

这也说明了潍柴以积极参与世界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努力将自己的品牌打入世界市场。

四.找准目标产品

潍柴实施的各种海外战略,使得潍柴海外市场增长强筋。10~12升发动机在海外市场是主流配置,而这个本身就是潍柴的优势所在。同时,潍柴产品的使用情况、效果也超出海外客户的期望。发动机的性能、质量超过他们以前的认知。

目前,潍柴在主要出口区域市场上份额提升很快。

3 潍柴动力产业价值链所遭遇的问题

当然,潍柴的产业价值链也是遭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

一.差异性需求的满足

张瑞敏曾经谈品牌建设,他说“最大限度的满足差异性需求是衡量一个品牌国际化的硬性指标之一”,但是我们想,这看似容易,实行起来却并非易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口可乐公司用了100年,强生公司用了150年,索尼公司用了50年。所以对比之下,并且在研究潍柴的企业内部后发现,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潍柴才刚刚开始。

二.现企业内部更重视国内的需求

单纯从“年度指标完成率”的角度来衡量进出口公司的功过成就,本身就是一种很肤浅的做法,是严重的“短视”行为,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反而使大家淡忘了进出口,这是一种一叶障目的行为,潍柴也存在着这种问题。

三.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来达到实现跨国公司的理想

从潍柴收购博渡安公司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虽说潍柴的动作不大,但也看出集团公司强烈实现跨国公司的愿望,但如何实现。如果单纯的投入而不考虑产出肯定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古人说“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学习才能进步的,作为进出口公司,有着先天的条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组建国际化的销售队伍可以选在这个时候开始,但最高层也应对博度安有个清醒的认识。

四.注意反倾销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员后,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虽然说,但现在为止,潍柴并没有卷入这一问题中去,但是仍需要着重注意。

4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企业的情况

1日本索尼的国际化策略及成功的原因

日本在1992年的泡沫及“失去的十年”,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及随之而来的亚洲巨型公司的拆分将过高的期望带回现实。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这场危及随之也就成了一个筛子,使那些顽强的有潜力的企业能够浮出,那些存活下来的公司利用危及来检查和解决弱点,并超越同区域的竞争对手。因此,它们并不沿袭传统的公司模式,也为最终能在世界地位上立足便定了基础。

在此,本论文以日本索尼公司为例,解析研究日本公司的跨国策略。

索尼的对海外扩张是通过建立几个海外销售公司开始的,在美国的第一个合法企业建立于1960年的美国纽约。当在2004年3月31号结束的财政年度销售额的地区明细为:日本30%,美国28%,欧洲24%,世界其它地区18%。这也是索尼在全球销售额的各个地区的明细企业国际化特点的一个明证。

而索尼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来说是巨多的。

一.生产的本地化

如果工厂建在国内,无论是运输还是储存都会加大成本的产生,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也不利于品牌的竞争,于是生产的本地化迫在眉睫。早期索尼在进入海外市场后,也面临了一些制约,包括工业产品的数量限制。由于受到不希望海外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于是抑制本国产业的发展的想法,各个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保护政策。索尼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在1973年设立了法国索尼公司。但为了使当地政府和人民接受他们,需要贴近市场来建立工厂和生产基地,以及对当地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是一种可以应对出口限制和汇率波动的方法。

二.本地化的研发

本地化的销售和生产很快就带动了海外的研究和开发,必须为满足当地市场而在当地进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需求。然而,如果仅仅根据一个地区的市场开发某种地区口味的产品,其企业将会变成那个地区的一个企业。所以说,在适应当地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特性。为了使产品与众不同,索尼平衡当地需求和索尼的独特性。本地研发的另一个原因是利用当地特殊技术的人才和专家,互相结合并产生在不同地区的协作优势。从很早开始,索尼便在全球建立了研发中心,利用了美国、欧洲和亚洲当地的人才。三.全球公民和公司的治理:建立信任的方法

除了提供世界范围内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全球性的公司还必须向世人展示它的利益与世界各地的社区紧密相联,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良好的属于全球社会的公司公民。在考虑一个公司对社会

负责的角色和利益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和企业之间不断增长的互相依赖。作为良好的公司公民意味着,首先要理解我们公司中的每一个,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在全球社会里负有其使命。

以及索尼在需求之上,索尼决定引入内部标准以区分董事局主席和公司智能官的职能。它还会增加外部董事的数量以符合美国法律的要求。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是全部独立的,而且没有运营责任。因此,索尼已经采取重大步骤来改变其公司治理结构,将日本和美国系统的要素融入自己独特的公司文化。

总体看来,索尼公司通过导入革命性产品以及通过本地化运营来渗透新的市场取得了成功。通过发现、传播和使用适当的知识来准确理解当地的要求和规则,这正是我们正在步入的知识型社会的特点,索尼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改进,鼓励一体化进程并且使其全球运营分散化。

2韩国三星企业的国际化策略及成功的原因

1997年底,韩国陷入了一场经济危机。三星电子,承受着如此虚弱的运营结构也遇到了一场严重的危机。随后的大规模重组和管理改革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三星在五年多里销售业绩翻一倍多,从1998年的25万亿韩元到2003年的65万亿韩元。在此期间,利润率从仅仅持平增长到超过16%。此外,尽管IT产业持续滑坡,但三星电子是仍然能继续实践新的收益记录的极少数IT公司之一。在此过程中,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IT巨头。

所以,本论文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作为韩国的典型代表企业,来研究演过企业的跨国商务战略。

三星的成功战略与索尼相比较来说,也是众多的。

一.管理改革

三星电子在1997年初开始了3P革新,所谓3P革新是指product\ process\ personnel, 即产品、过程、人员的管理改革项目的开始实施。这是一个全面的改革,包括经营结构、工作方法、组织和企业文化。但是刚开始实施革新,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因为员工们继续遵循老的习惯和做事方法。然而在年底的亚洲金融危机重组后,加剧了员工的紧迫感,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经营结构建立了出来,产品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建立SCM系统

SCM是指全球供应链管理,是三星电子流程改革的核心,以SCM为基础的运营成功建立和IT基础设施的改善,SCM扮演了一个决定性的角色。简化和加速了供应链的流程,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从而使消费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得到所需要的产品,使三星公司得到了更低的成本和更强的竞争力,运营透明性有了改善,品牌价值得到提高。

总体来说,三星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创新。从1997年因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强烈的危机意识,到SCM的创立,都为三星公司带来了无穷尽的进步。

五、策略及前景

1对中国民族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研究

根据潍柴的实际情况和它处理这些情况的方法,类比提出中国民族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方法。

1.1商务关系

在商务关系中,合作是最重要的。每一个公司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所有的公司都处在同一张关系网中,所以,与其他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也就尤为重要。对于促进合作性的行为,

只有利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要有作为一个个体的个人利益和作为团体一员的个人利益之间进行微妙的调和。

在潍柴企业中,潍柴的发动机回收业务是与美国SPC公司合作,进一步发展了国际化的目标。所以合作与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1.2独特能力

独特的能力包括构造、声誉、创新和战略性资产。其中创新尤为重要,只有创新,才会使产品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才会使顾客注意到本企业的产品,达到了其余企业达不到的层次。

潍柴成功的推出满足国III、国IV排放标准以及欧V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成功的实现了绿色潍柴的目标。当今绿色是世界发展的主题,潍柴赶在其他企业之前实现了绿色的目标,相对来说也就比其他企业更加领先一步。

1.3竞争战略

企业的产品物美价廉,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定价与定位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初期与其他企业竞争时,要避免将价位定的过高,才能将顾客基础打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后,适当的再从中获取利益。

2中国民族企业的应对策略

针对其上调查研究以及对韩国、日本企业等案例的分析,以及类比潍柴企业,特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以未雨绸缪,强化危机意识,以便在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保障民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1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流机制

当今的中国,物流行业刚刚起步,面临着许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但同时由于物流链条刚刚发展,难免存在着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为以潍柴为代表的民族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不能够进行产品的快速运输,这会造成有些地区仓库饱和,而有些地区却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不利于企业品牌的建立和全国市场的占领,因而潍柴可以选择将物流部分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或者可以学习借鉴海尔,发展属于自己的物流产业链,形成产销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抵抗住国内以及国外一些品牌的冲击,同时完善的物流系统也可以帮助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国际品牌的树立。

所以说,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流机制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成功的关键。

2.2注重发展营销网络

潍柴企业不像是吉利、奇瑞等民族企业,它的产品层次主要集中在重型机械以及农用机械的生产,但同样也可以借鉴吉利、奇瑞等民族企业的模式,在农业发达的地区有选择性的开设4s店,做到销售、售后维修、保养为一体的营销模式,加大对市场的占有。就像上文中,潍柴计划建立完善的海外售后服务网络一样,建立良好的营销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

因此,如果民族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注重发展营销网络,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机制,这样才能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口碑,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成为百年企业、世纪企业。

2.3打造成功的售后服务团队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售后作为一个企业是否取得成功的一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农业的基本国情是这样的,麦收、秋收以及水稻的收割,都会有一个时间段的限制,大约维持半个月的事件,在这段时间内,农用机械的操作用户一天可以收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因此,在此时间内机械出现故障而不能得到及时修理的话,对用户而言是个极大地损失,优秀的售后服务团队在农忙期间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解决机械的故障,这将极大地增强对潍柴品牌的信任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促进营业额的增加。

相同的道理,中国的民族企业在走出去后,也要注重售后服务机制的建立,否则,一件坏在了国外的机器,不仅仅是一单毁掉的生意,而是在某一区域内毁掉的信誉,信誉毁掉很容易,而再建立起来就很难了。

2.4拓宽产品层次

潍柴主要的产品是农用机械和重型机械,但是这些都属于耐用品,更新换代比较慢,有时候也会出现饱和的现象,因而这会造成企业营业额的极大波动,因而拓宽产品的层次,丰富产品实现多样性,便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可以生产皮卡等车型作为企业盈利的另一个渠径,这边可以保证在农用机械销售额出现大幅度下降时,仍有一个企业的产品链条来维系企业的生存,弥补企业的亏损。

扩展到民族企业来说,国内大部分的民族企业还是传统的老店,产品虽然说很好但是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单一,扩展产品的层次,才能更好的适应国外市场。

2.5加大科研投入

发动机作为汽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汽车的品质、价格以及市场占有,特别是潍柴生产农用机械以及重型卡车的企业,更需要品质优秀的发动机,以释放出更大的动力,当今中国的发动机研究以及制造仍旧没有跟上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作为民族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加大对发动机研究的投入,高新聘请国内甚至世界上出名的发动机制造专家,甚至可以学习大众等品牌,专门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发动机研究学院,这样才能在世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6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做出的重大举措,并且能源在日益减少,未来可能多次面对能源危机的冲击,因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能减排,加大发动机对于能源的利用程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将成为用户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也可以避免竞争对手以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来约束自身的发展。

现在国际发展的趋势是绿色的,因此符合好这一趋势,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2.7完善信息机制,进行海外建厂

做好对于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不断地改进产品设备,应对不同的需求。比如,不同时省份、不同的国家在玉米种植的陇距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对产品的设置方面具有针对性,或者实现可调节的措施,同时发展海外建厂的策略,利用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并且节省运输费用,实现民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3中国民族企业的前景

一个公司要使其业务做到成功的国际化,就需要构建未来的市场扩张模式,构建合适国际环境的未来商业模式并使其取得长期的稳定发展。

但是现在看来,中国民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还是会存在许多的潜在威胁,例如,科技和专业化的市场更加开放,新的竞争者更容易从专业技术的供应商、顾问等人员手中购买所需赶超现有企业。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从某种角度上来想,这便逼迫着我们开发更加创新、更加领先的技术,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当今跨国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传统的国界在消失、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学习西方跨国公司的优势的必要性都表明我们进入了下一轮的竞争,我国民族企业的国际化已经迫在眉睫。能够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在跨国经营并建立了成型的网络系统的中国民族企业还是很少很少,要在这个世界多变的环境里迎接挑战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但如果单一的模仿西方国际化企业的模式取胜几率不大,需要发挥中国传统优势,建立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其竞争优势要借鉴同亚洲的已经发展较成熟的跨国企业以及现在的欧美国际化公司。要在扩大规模和范围并在国际化创新和供应链加强方面下功夫,对了解那些具备资源并有决心全力以赴攀登国际化阶梯的中国企业家们,挑战无疑是巨大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最终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未来的前途必定是无限光明。

六、结语

关于中国民族企业的跨国策略研究已经结束。回顾整个研究过程,虽有纰漏,但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从开始设定论文题目到开始着手准备,再到最终文章的完成,每一步都是新的尝试与体验,每一步都有新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论文中对于中国民族企业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潍柴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根据潍柴所提出来的建议,虽不能说是以偏概全,但只能基本满足中国民族企业的现状,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出现。文章中所举代表性例子,是亚洲中的两个代表性企业,关于其余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还是没有涉及的到。当然,这也是在每一次的修改中来完善的。

若以后有机会继续研究此内容,我将牢记此论文中的不足,进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杜建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10月号

[2] 刘德旺.潍柴动力:内外兼修拥有独特的研发创新体系[J].《经理人》第182期

[3] 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

[4] 今井正明.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5] 高雁.打造绿巨人,潍柴动力将再制造产业化[J].《企业导报》2011年第14期

[6] 关一锋.浅谈中国民族企业的危机管理[J].《企业导报》2009年第3期

[7] 宋亚辉,郭继鸣,李胜歌. 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N].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

06期

[8] 唐海燕.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 唐海燕.国际贸易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10]张韵.金融危机下民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9月号

[11] Arnoud De Meyer, Pamela C. M. Mar, Frank-Jorgen Richter, Peter Williamson.Global Future [M].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6.

[12] Charles W.L.Hil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9.

[13] Yang Jiang, Fang Wang. How national enterprise builds br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J]. ,p.p371.

[14] Isobel Doole, Robin Low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M].

[15] Sigvald Harryson. Japanes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