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

合集下载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十六、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
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
AHA* 95% ssDNA 80% dsDNA ?
十八、类风湿性关节炎(RA)
01
RF 65-95%
02
03
04
05
0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
SS-A 40-95% SS-B* 40-95% RANA 70% ssDNA 30-60% RF 60-80%
五、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ENA-7项)
六、抗心磷脂抗体(ACL)
正常参考值:IgG型<2.2 IgM型<2.34 检测方法:酶标法 临床意义: APS的诊断标志,对SLE、RA等CTD、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等诊断有意义。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梅毒、AIDS、肝炎、结核等)和健康人群(1-5%)中也可检测到。
01
SLA/LP* <10%
03
AMA 5-20%
05
LKM* 7%
02
LMA 35%
04
正常参考值:<25Eu/ml 检测方法: ELISA 临床意义:在DIL中阳性率95%~100%, 在SLE中阳性率75%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方法 : 免疫迎迹法 临床意义: RNP:高滴度是MCTD的特异性标志,抗 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相关;低滴度可 见于SLE、RA、PM、PSS。 Sm :SLE标志性抗体,与疾病活动无关。 SSA:见于SS、SLE、RA,新生儿红斑狼疮100%。 SSB:见于SS、SLE,亚急性皮肤狼疮(25-35%)。 Scl-70:见于PSS,与皮肤硬化、肺纤维化及肿瘤有关。 J0-1 : PM特异性抗体,伴肺纤维化时可高达75%。 PM-Scl:PM/DM、PSS、OCTD(DM+PSS)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中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中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清学指标
1956年 类风湿因子 1964年 APF(核周因子) 1979年 AKA(抗角蛋白抗体) 1989年 抗RA33抗体 1994年 抗SA抗体 1998年 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 2000年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它们是针对免疫球蛋白 IgG的 Fc 段上的 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 可分为IgG,IgM,IgA,IgE,IgD五类 通常用乳胶凝聚法类风湿因子 ,亦可用 其他的方法,如: 比浊法, 放射免疫 和 ELISA法

128例早期RA(一年内)

RF AKA APF 抗CCP
特异性% 72.3 90.2 91.4 96.6
敏感性% 44.5 32 35.2 46.6
以上抗体结合可互相互补。 两种抗体阳性,RA的诊断达95%。 三种抗体阳性,RA的诊断的100%。

抗核抗体 (ANAs)


狭义定义:抗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 总称。 广义定义: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 体的总称。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是自身抗体中的一组抗体即抗DNA,抗组蛋 白,抗非组蛋白(ENA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 和核仁抗体和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界定阴性阳性的滴度以及技术员的 能力有关
抗核抗体 (ANAs)
ANA的测定结果一般都报告核型, 核型可能有某 些特异的抗核抗体和风湿病,但这种关联不可 靠。 核型 伴随疾病 核仁型 硬皮病 周边型 SLE,与ds-DNA有关 斑点型 与ENA抗体 均质型 可在所有的CTD及药物性狼 疮中看到
着丝点型 CREST syndrome
类风湿因子意义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ACR提出的RA诊断标准 中的7条标准之一。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大于 75% ,可 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筛试验。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不高。 阴性结果不能除外RA 的诊断,阳性结果不 能肯定RA 的诊断。 RF临床上作为血清阴性关节炎区分的标准。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风湿病自身抗体

风湿病自身抗体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0%-64.2% 和97.0%-98.8%,敏感性优于抗dsDNA,是SLE的标记 抗体之一。
AnuA可出现于SLE疾病进程的各个时期,并且是狼疮肾 炎的标记性抗体,与SLE病情活动的生物标志物。
AnuA与抗dsDNA抗体可不同时出现,AnuA出现早于抗 dsDNA抗体,这对SLE的早期诊断更为有利, 目前我科 已展开了第二代AnuA的检测。
精选课件
28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 (Myositis-Specific Antibody ,MSA)
抗合成酶抗体(20%):Jo-1抗体占所有抗合成酶抗体 的80%,其它还有: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OJ 抗体等。
抗SRP抗体(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5%)与肌炎、心 脏扩大、对治疗的抵抗相关,5年生存率为20%
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 几乎均为阳性,且其滴度很高;
是区分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的有力指标。 抗u1RNP抗体阳性的病人,常有双手肿胀、雷诺
现象、肌炎和指(趾)端硬化。 25-30%的SLE患者存在该抗体,一般与抗Sm
抗体一同出现。
精选课件
24
抗Sm/nRNP抗体
30%左右SLE存在该抗体。
SLE患者中,常与抗U1RNP抗体一同出现
与临床的相关性并不强,但有证据显示其与中枢 神经系统受累、肾脏病变、肺纤维化、心包炎有 关。有人认为可以作为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精选课件
23
抗U1RNP抗体
抗nRNP(nuclear RNP):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 而得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u1RNP抗体。通常 又把nRNP称之为u1RNP。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自身抗体测定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自身抗体测定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床 表现 复 杂 多样 , 程迁 延 反 复的 自身 病
抗 C P 抗 体 是人 工 合成 的抗环 瓜 免 疫性 疾 病 , C B细 胞 免疫 异 常及 大 量抗
子 生物 学 等相 关 学科 的发 展 , 现 了许 氨 酸 抗 体 , 少 7 %的 R 患 者在 疾病 体 的产 生 是其 主 要 的病 理 基础 。 L 发 至 0 A S E特 多 新 的 自身抗 体 同 时 , 多 已知 的抗 早期即可出现该抗体, 许 甚至有研究报道该 异 性或 标 记 性抗 体 , 在诊 断及 预 后评 价
要手 段 ( 见表 1。 )
与 疾病 活 动 性相 关 , 且最 新 报 道表 明抗 抗 体 和 A u 阴性 的 患者 中 , m A nA 抗 DN
类 风湿 因子 ( F 是 临床 医 生最 为 MC R) V抗 体 对早 期 R A第 2 4个 月 时疾 病 抗 体 的 阳 性率 亦 可达 6 . 7 . 03 %一 02 此 %,
[ l Il

AH A在 异 烟肼 、 苯 哒 嗪 、 鲁 卡 肼 普
因酰胺等诱导的药物性狼疮中阳性率几
如。 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 为可
葡 萄 糖 6磷 酸 异 构 酶 (l oe6 乎 达 到 10 因此 是 诊断药 物性 狼疮 的 一 gu s一一 c 0 %,
靠 的指 标 。近 年来 研 究 显示 , R 的 p op a o rs, P) 与 A h sh ti meaeG I es 是一 种 催化 6 重 要 抗 体 。 外 , L抗 体 可在 S E早 . 此 AC L
现 代 实 用 医 学 2 0 0 8年 1 0月 第 2 O卷 第 l 0期

7 ・ 51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讲解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讲解

抗血小板抗体
自身抗体的分类
针对细胞内抗原抗体:ANA 、ds-DNA 、 ENA 、 组蛋白抗体、 ANCA 、 AMA 、抗 核糖体抗体、SMA等 针对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细胞表面抗原决 定簇的抗体,如HLA-Ab 、RBC-Ab 、血小 板抗体等 针对细胞外抗原抗体:RF 、TgAb 、某些 凝血因子抗体、内因子抗体等
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
(7)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8) 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等 (9) 眼病:自身免疫性眼病 (10)不孕症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自身抗体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organ specific) 器官非特异性(non-organ specific) ----CTD的重要特征
风湿病学中的自身抗体谱
ANA谱 ANCA谱

抗ENA谱
抗磷脂抗体谱
抗线粒体抗体谱
RA自身抗体谱
自身免疫病的标记
ANA(抗核抗体)提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提示小血 管炎
ACL(抗心磷脂抗体)提示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包含: 1 抗DNA抗体:(anti-dsDNA anti-ssDNA) 2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H1 H2a H2b H3 H4 H2a-H2b复合物) 3 抗非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 抗ACA抗体 4 抗核仁抗体:(RNA多聚酶 U3RNP原纤维) 5 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线粒体 高尔基体 溶酶 体 细胞角蛋白等)
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有助于CT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抗Sm(U族RNA+核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cl-70(DNA拓扑异构酶) 系统性硬化症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指人体内产生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被用来检测和诊断其中一种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本文将探讨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第一,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诊断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特定自身抗原抗体、抗变态反应素抗体、抗胶质细胞抗体和抗核反应素抗体,可用于检测特定疾病的存在,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特异性抗结核药物反应等。

第二,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检验特定疾病的活跃性。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通过检测抗变态反应素抗体的浓度变化或者抗核反应素抗体的浓度变化来衡量病程的活跃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三,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预测疾病疗效。

在一些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抗变态反应素抗体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指标。

如果抗体的浓度明显下降,则表明治疗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 抗ENA抗体
冷球蛋白血症/抗神经原抗体/抗红细胞抗体 抗淋巴细胞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RA有关的其它自身
抗体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RA: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国外患病率1-2% 国内0.3-0.45%,3-4百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PR3-ANCA(丝氨酸蛋白酶3-ANCA)
对于诊断(“ 韦格纳氏肉芽肿” WG)具有较高特异性,被公 认为是该种疾病的“ 标记性抗体”。
活动期WG( 阳性率:90%) 初期WG( 阳性率:55%)
疾病活动或病情加重时该抗体滴度增高,而病情缓解时 则抗体滴度下降,因此该抗体的动态定量观察亦有助于 对疾病活动性的判断及疗效的评估。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特征
症状:雷诺现象、晨僵、发热等 体征:关节肿胀、皮疹、肌无力等
2.辅助检查
自身抗体 (ANA、dsDNA、RF、AnuA) 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常规化验等 影像学等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自身抗体测定的价值
1.在典型风湿病 — 肯定诊断
如:发热、关节炎、心包积液、抽搐、 口腔溃疡、血小板减少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一组异质性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 物质起反应的抗体。
靶抗原
磷脂: 心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胺醇 磷脂酰甘油 …….
磷脂同辅因子结合蛋白
同辅因子: 2糖蛋白1 凝血酶原
蛋白C 蛋白S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因子和一组抗负电磷脂抗 体。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及其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及其意义

随治疗可发生不同变化。一项英夫利昔单抗联合传统 改善病 情抗 风湿药 的研究 发 现 , 治疗 后 R — A和 R - FI g F
评 估疾 病活 动性 的作用有 限。近 来研 究 发 现 , 3型 R F
9 % 。高滴度 抗角 蛋 白抗 体 与疾病 活 动度及严 重程 度 9 相关 , 对预后 判 断有 一定 意 义 。 丁从 珠 等 发 现抗 角
蛋 白抗体 在 类 风湿 关 节 炎 患者 中特 异 性 达9 . % , 2 9 在
分重要 。
瓜氨酸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抗角蛋 白抗体 、 抗核 周因子抗体 、 抗聚角蛋 白微丝蛋 白抗体等 自身抗体 的 抗原 决定簇 中的重要 成 分 , 因此 这 些抗 体 统 称 为抗 瓜
氨 酸化蛋 白抗体 。瓜 氨酸是 在 多种生 物学 过程 中 由肽
类风湿 因子
基精氨酸脱亚胺酶翻译后修饰精氨酸所产生的一种非 标准 氨基 酸 。肽 基精 氨酸脱 亚胺 酶介 导精 氨酸瓜 氨酸
炎 患者 中的 敏 感 性 为 3 % ~5 % , 异 性 达 8 % ~ 6 9 特 8
作为疾病活动指标 , 但另有人认为虽然 活动期类 风湿 关节 炎患 者 R . M 水 平更 高 , 多 因素分 析 显示 FI g 但 R . M 不 独 立 与疾 病 活 动性 相 关 , 测 R FI 并 g 检 F亚 型对
的系统 性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 世 界患 病 率 为 0 5 一 全 .%
抗瓜 氨酸化 蛋 白抗体
10 , .% 可引起骨质破坏 、 关节功能障碍。早期诊断、 早
期治疗 是改 善类 风湿 关节 炎 患 者 预后 的关 键 , 入 了 深 解类 风湿关 节炎 相关 自身抗体 的意义对 于临床 诊治 十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

检验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RF含量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持 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病情活动,骨侵蚀发 生率高,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关节外 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类风湿因子(RF)
RF并非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对RA的诊断不具 特异性
SLE 30%
SS 70%~90%
SSc 20%~30% MCTD 50%~60%
SLE:
40-50%
②与皮损、光过敏、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
血管炎、紫癜相关
③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①原发性SS:40%,较抗SSA更特异
②其它CTD伴抗SSB者常伴继发性SS
硬皮病标记性抗体
多肌炎/皮肌炎标记性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 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在 SLE的诱导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项目名称 抗双链DNA抗体IgG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Sm抗体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抗核糖体P蛋白(PO) 抗SS-A/R060抗体 抗SSA/R052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着丝点B抗体(CENP-B) 抗Scl-70抗体(Scl-70) 抗nRNP抗体(U1-snRNP) 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 抗JO-1抗体(JO-1) 抗PM-Scl抗体 抗Mi抗体(Mi-2) 抗Ku抗体(Ku)

自身抗体风湿病中的应用

自身抗体风湿病中的应用

► 可出现ANA旳血液病
▪ 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 紫癜
▪ 本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 可出现ANA旳内分泌 病
▪ 1型糖尿病 ▪ Grave病 ▪ Hashimoto甲状腺炎
RA本身抗体谱及临床意义
➢ RF
60%RA中出现,量与RA活动性及 严重性呈正有关。亦在其他CTD出现
➢ 抗CCP
在50%RA中出现(聚角蛋白微丝 蛋白)特异性较高
1、抗原谱比IIF窄 2、对所用旳靶抗原具有很高旳敏感性和特异性 3、操作简便、迅速
ANA分类——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 ssDNA / dsDNA
抗原:单链DNA,变性旳DNA (嘌呤和嘧啶碱基)
双链DNA,天然DNA (脱氧核糖核酸骨架)
有关疾病:
SLE Sjögren‘s综合征 硬皮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健康献血员
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有关 旳蛋白X(52 kDa)
有关疾病: PBC: 85% - 95%
本身免疫性肝炎抗体谱
靶抗原 肝特异性蛋白(LSP) 肝细胞膜抗原 (LMA) 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肌动蛋白 ANA 核膜 SLA/LP 肝肾微粒体 (LKM-1) LC-1
阳性率(%) 50-100 35-100
(70KD、A和C蛋白)
有关疾病:
MCTD: SLE:
95% - 100% 15% - 40%
抗ENA抗体
抗Scl-70抗体 靶抗原: DNA 拓扑异构酶I(100 kDa) 有关疾病:硬皮病: 79.7% (25% - 75%)
抗ENA抗体
抗J0-1抗体 靶抗原:
组氨酰-tRNA合成酶(50 kDa), 细胞浆磷蛋白
频率(%)
90 50 5-10 10 Rare Rare Rare Rare Rare + ±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是指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或细胞的现象。

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自身抗体开始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就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于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标志。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已被筛查和鉴定出来,如抗核抗体(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阳性率达90%以上;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阳性率也较高。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可以提供确诊依据,并帮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其次,自身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

一些自身抗体的存在与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

以类风湿因子(RF)为例,高水平的RF常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功能损伤呈正相关。

在系统性硬化病中,抗Scl-70抗体的阳性率与内脏器官受累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通过监测这些自身抗体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疾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信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自身抗体还可以指导治疗选择。

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或阳性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通常疾病活动度较高,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而对于抗Ro/SSA阳性的母亲,要注意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等。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的存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最后,自身抗体的监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监测相关自身抗体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通过监测抗CCP抗体的水平,可以评估抗风湿药物的疗效和预测关节破坏的风险。

如果抗体水平下降,通常表明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抗体水平不降甚至升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风湿病常见自身抗体

风湿病常见自身抗体
在原发性SS病人中,抗SSA/Ro和抗SSB/La阳性率分别为60% 和40%,它们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
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为特异,敏感性6585%,特异性89%。
抗SSB抗体仅在少数SLE患者中出现,阳性率10%-15%,且大 多为SLE合并SS。
SSA和抗SSB抗体阳性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抗SSA和抗SSB抗体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危害:直接参与组织病理损害(特别是皮肤),与光过敏相关,通过胎盘
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症(阳性率>90%),与胎儿传导系统结合,可造成 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A两种蛋白(52kD和60kD)均可见于SS、SLE,单独抗Ro-52→SS, 单独抗Ro-60→SLE。
抗SSB抗体
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 ANAs分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组蛋白复 合物抗体(如抗核小体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如抗ENA 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仁抗体、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ANA+ANA谱
• ANA 1.高滴度ANA阳性提示风湿免疫病可能 2.非结缔组织病也可呈阳性:
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几乎均为阳性(阳性 率>95%),且其滴度很高。
出现高效价抗U1RNP抗体,且无其他特异性抗核抗体,是诊断MCTD 的重要血清学证据。
抗U1RNP抗体阳性的病人,常与肌炎、食管蠕动功能低下、雷诺现象、 关节痛、指(趾)端硬化和肺间质性改变等症状相关,且肾炎发病率低。
MPO-ANCA与原发性血管炎相关性不及PR3-ANCA与WG相 关性那样紧密。但每一个怀疑血管炎或肾小球肾炎患者,只要 原因不明,就应查ANCA。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风湿免疫功能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来评估风湿免疫功能的方法。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帮助医生判断风湿性疾病的类型、分析病情和指导治疗。

常见的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是免疫系统异常产生的抗体,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等。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可以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

2. 补体检测:补体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蛋白质组分,参与调节免疫反应。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常伴随补体的异常。

补体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总补体(C3、C4)和单个补体(C1q、C2、C5等)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

3. 炎症指标检测:风湿性疾病通常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炎症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4.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反应的调节。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常伴随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免疫球蛋白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总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水平的检测。

5.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是机体抵抗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重要保护性机制。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CD19等)和NK细胞活性检测。

通过了解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各项指标的变化,为风湿性疾病的诊断、评估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多数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都会出现自身抗体。

虽然有些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确切意义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但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认可,所以这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

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

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 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

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

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 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 ] 陈蒂芳 , 2 易爱 纯. 9 1 例药 源性死 亡病例分 析. 5 中国药房 ,0 2 20 ,
1 ( )2 0 3 4 :3 .
用 3 )待病情控制后 , , d 根据情况逐渐减撤 激素 , 大多取得较 好疗效 。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患者有 5 例联合应用丙
种球 蛋 白, 3例病情控 制 , 出现 多脏器功能衰 竭 ,放弃治 2例
学指标 。新诊 断标准 中 , 总分 ≥6分 即可 确诊为 R 其 中抗 A,
组: 随机抽取本 院健康体 检健 康者 6 名 。 0 男性 2 名 , 1 女性 3 9
名, 年龄 2 ~ 4岁 , 27 平均 (6 8岁 。 3± ) 1 仪器和试剂 . 2
C P抗体与 R C F联合 最高评分为 3分 .占可确诊评分 的一 半 权重 , 因此 , C P抗体联合 R 抗 C 检测是 R A新分类标 准中提 高对 R A尤其是早期 R A诊断效率 的关键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8 01 月第 1 卷第 8 C i s R m d s Cic,uut 0 1 o 1,o 1 期 h ee e ei & l i A gs2 1, 1 1 . n e ns V要详 细询 问患者 药物过敏 史 。 甚至家 族药 物过敏史 , 严格 掌
关节 的多 系统 、 炎症性 的 自身免疫 性疾病 , 其病 理特征 为关 节滑膜慢性炎症 , 侵犯下层软骨和骨 。 造成关 节破坏 。早期诊
断R A一直是各 国学者关注 的问题 .因而寻找特异性和敏感 性都较高 的血 清标 志物备受大家 的关注 。近年来 。 环瓜氨 抗
(7 1) ; 3,0岁 ②非 R A患者组 : 我院门诊和住院非 B A患 同期 R
参 考 文 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包括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酶等)的抗体。

患多种风湿性疾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等时,血清ANA均可呈阳性。

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肿瘤,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和苯妥英钠等)的患者及一些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ANA弱阳性。

因此,ANA可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筛选指标,对ANA阳性者不仅要进一步稀释样本以测定其最终滴度,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属于那一种特异性抗体,以帮助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做ANA筛查,该方法以动物组织(鼠肝、鼠肾)或核内物质丰富的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为底物,国际上一般采用后者。

用上述两种底物测得的ANA滴度分别≥1∶20和1∶40时方可判断为阳性。

国内一些医疗单位仅报告ANA阳性,而不做滴度测定是不妥的。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ANA标准的筛查方法。

5种主要的荧光核型:均质型(相关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相关疾病:SLE、药物性狼疮、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周边(核膜)型(相关抗体:抗ds-DNA抗体,偶可见抗s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相关疾病:SLE、慢性活动性肝炎)、斑点(颗粒)型(相关抗体:抗ENA抗体;相关疾病: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Sc、SS、DM/PM)、核仁型(相关抗体:抗核仁抗体;相关疾病:SSc)和着丝点型(相关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相关疾病:SSc,尤其是CREST综合征)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5大类:1.抗DNA抗体(包括双链和单链)2.抗组蛋白抗体、3.抗非组蛋白抗体(包括ENA和抗着丝点抗体)4.抗核仁抗体(包括抗RNA多聚酶-1、PM-1、NOR-90等)5.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包括抗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角蛋白、溶酶体等)。

抗D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特异性,患者阳性率约为70%,且抗体滴度的升降与SLE 的活动程度相关,可用其监测SLE的病情变化并观察药物疗效。

目前国内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 DNA抗体,前者≥20%,后者≥1∶5时方可判断为阳性。

抗组蛋白抗体(AHA)抗组蛋白抗体(AHA)无特异性,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中出现,尤其在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性红斑狼疮(DIL)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可达95%。

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种类较多。

目前检测抗ENA抗体的方法主要有3种,免疫印迹法(IBT)、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免疫双扩散法(ID)。

免疫双扩散法通常用梅花孔法进行检测,其特异性高于免疫印迹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

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检测中,一般先用免疫印迹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进行检测,若这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做出抗ENA抗体阴性的结论;若这两项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则需进一步用免疫双扩散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单独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结果判定是不谨慎的。

●抗Sm抗体:对SLE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至今仍被视为SLE的标志性抗体。

在SLE中,其阳性率为30%左右,特异性高达99%。

抗Sm抗体对早期、不典型SLE的诊断,或对经治疗缓解后SLE的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但该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无关。

●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也称为抗U1RNP抗体。

此抗体是区别风湿性疾病与非风湿性疾病的有力指标,常与临床上的双手指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端硬化等症状相关。

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中,抗RNP抗体几乎均为阳性,且滴度很高;在其他风湿性疾病中阳性率和滴度均较低。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可达60%~75%,也可见于SLE(40%~50%)、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RA等。

●抗SSB抗体:在诊断干燥综合征方面,抗SSB抗体比抗SSA抗体更为特异,是干燥综合征的血清特异性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时,SSB抗体的阳性率可达40%左右, 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也可出现此抗体。

●抗核糖体蛋白(rRNP)抗体:主要见于SLE,阳性率为10%~20%左右,常在SLE活动期出现,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表现出的中枢神经症状相关。

此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后者不同的是,抗rRNP抗体不会随病情的缓解立即消失,而是持续1~2年后转阴。

●抗Scl-70抗体(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因该抗体主要在硬皮病时出现,且抗原分子量为70 kd而得名。

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0%~40%。

由于在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很少出现Scl-70抗体,故通常认为它是系统性硬化症的血清标志性抗体。

有研究发现,抗Scl-70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增加10余倍,但似乎与心、肾受累无关。

●抗Jo-1抗体(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因患者名字John而得名。

此抗体目前被认为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标志性抗体,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阳性率可达25%左右,在皮肌炎患者中约为10%,在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抗Jo-1抗体阳性率高达60%。

●抗Ku抗体(p70/p80抗体):常见于SSc、PM/DM,特别是二者的重叠综合征中有较高阳性率。

此外也可见于SLE和干燥综合征。

该抗体与种族有关。

●抗PCNA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对SLE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其阳性率仅为3-6%。

●抗Mi-2抗体:是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可见于约15-35%的多发性肌炎和5-9%的多发性皮肌炎患者。

抗体阳性对治疗反应好。

●抗Sa抗体:因患者名字Savoic得名。

在RA中,其阳性率为40%左右,特异性高达95%。

该抗体阳性患者晨僵、关节受累及病情进展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抗RA33抗体(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其阳性率约为30%,最初报告其特异性较高,后发现一部分SLE患者也可阳性。

抗着丝点抗体(抗ACA抗体)主要用于鉴别系统性硬化症为局限型或弥漫型,该抗体在局限型中的阳性率为80-95%,特别是在CREST综合征中。

抗核仁抗体●抗RNA多聚酶抗体:抗RNA聚合酶I主要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阳性率为1-4%。

3种多聚酶抗体均阳性者,弥漫型硬化病发生率增加,肾受累也增加。

●PM-1抗体(抗PM-Scl抗体):主要见于多肌炎和硬皮病的重叠综合征,阳性患者预后好,几乎无内脏损害。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又称为抗U3-nRNP抗体,主要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10%。

●抗NOR-90抗体:该抗体罕见,主要见于系统性硬化病。

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抗PL-7、PL-12、OJ、EJ抗体:罕见,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

●抗信号识别粒子(SRP)抗体:该抗体罕见,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

●抗核点型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抗线粒体抗体同时出现。

也可见于SSc、SLE及重叠综合征。

●抗高尔基抗体:少见,主要见于SLE及干燥综合征。

●抗板层素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活动型。

●抗肌动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活动型。

●抗线粒体抗体:主要检测抗M2抗体,可见于约90%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C)和b2-糖蛋白1(b2GP1)等。

其中抗心磷脂抗体有IgG、IgM、IgA,高水平的IgG型对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最特异。

在SLE中阳性率20-50%,在RA中阳性率33-49%。

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分子的Fc片断的自身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IgM型、IgG型和IgA型等。

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测得的RF为IgM型,约70%~80%的RF患者血清该抗体呈阳性,其是诊断RA的重要标准之一。

RF还可在其他多种疾病时出现:如SLE、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多发性肌炎等风湿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疾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非感染性疾病。

约有5%正常老年人血清RF呈阳性。

测定RF的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SCAT),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的敏感性不如乳胶凝集法,但特异性较高。

乳胶凝集法及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均只能检出IgM型RF。

一般认为其效价比≥1∶64或≥20 IU/ ml 时有一定诊断意义。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开始认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诊断RA的早期、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最近Gottenberg等报告该抗体亦可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如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溶菌酶、乳铁蛋白和通透性杀菌蛋白等抗体的总称。

该抗体于1982年由Davies等首先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患者血清中发现。

根据荧光染色的表现类型不同,目前临床上常把ANCA分为胞浆型ANCA(C-ANCA)、核周型ANCA(P-ANCA)和非典型ANC[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A(X-ANCA)三型。

C-ANCA 的主要靶抗原是PR3,P-ANCA的主要靶抗原是MPO,X-ANCA 的主要靶抗原尚不清楚。

C-ANCA 对WG有较高特异性,典型病例中约90%此抗体呈阳性,而无肾病者阳性率仅为70%左右,病情缓解后C-ANCA滴度下降,甚至转阴。

患其他血管炎,如镜下多动脉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疾病时的C-ANCA阳性率均很低。

因此,该抗体可作为WG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P-ANCA主要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镜下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SLE、RA、药物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