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舟过安仁》(第7课时)

古诗《舟过安仁》(第7课时)
【预设】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预设】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品味童趣)【预设】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重、难点
1.能熟读成诵,理解诗句意思及感情。
2.体会诗人的不泯童心和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将古诗中的意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一片美丽的湖泊,湖面上荡漾着轻轻的波纹,几只小船在湖面上飘荡。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舟过安仁》,就是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4)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诗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体会感情(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人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杨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杨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诗句默写:要求学生当堂默写课文中的部分诗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句诗句,进行朗读或表演,感受诗句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逐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解决生字词问题;其次,分析诗句的表层意义;最后,探讨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
3.互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古诗的鉴赏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讲解: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舣舟”、“安仁”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词义和用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养分,如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等,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把握诗人在舟过安仁时的所见所感。
3.鉴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分析、品味古诗,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舟过安仁》 说课稿(精品)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舟过安仁》 说课稿(精品)

《舟过安仁》说课稿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舟过安仁》。

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1、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舟过安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

本组课文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这首诗所写的就是作者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时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

此诗有作者的所见:水面上,两个孩童驶着一艘很小的渔船,他们放下撑船的竹竿和船桨,坐在船上。

也有作者的感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童趣,短短的16个字却展示了孩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从他们的行为中所透出的只有孩童所具有的奇思妙想。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想象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学生在五年级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杨万里所写的诗歌,对诗人并不陌生,因此对于理解诗歌的含义不会过于困难。

3、教学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我设计了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并制定了如下目标:(1)认识“篙、棹”2个生字,会写“遮”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能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4、教学重难点其中,“理解诗歌的含义,能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是本课的重难点。

2、说教法与学法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大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因此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古诗,首先要多吟诵,再根据诗词与吟诵去理解诗意。

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诵读法,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且多次的诵读,从而初步理解诗意。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小舟”、“浪花”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6.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

9.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杨万里小舟浪花便捷斗笠10.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杨 杨红敏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诗1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会认2个字。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重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中的《牧童》,真实地感受到牧童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学习《舟过安仁》。

看看这2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2、出示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诗1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会认2个字。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难点)二出示问题 检查自学(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舟过安仁》。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遮、篙、棹”的读音。

3.简介作者。

三设疑引导 合作探究 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有感情朗读地朗读,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展示交流 点拨指导 1.汇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及原文《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现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在授课前该如何备课呢?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原文及翻译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顽童,他们收了撑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注释①安仁:县名。

诗中指江西省余江县,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又称设县;民国时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故改名。

诗中指杨万里去应试时,坐船路过地。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古代船夫都用来划船。

③棹:划船用的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篙”“棹”,会写“遮”2.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童趣:1、游戏“对诗”,激童趣: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看图猜诗”游戏吧! 看到这幅画,你想到那些诗句呢?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2、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齐读课题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2)字正腔圆,读得很准确,尤其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准.篙棹.教大家读一读.3、认清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课文就会更流利了。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舟过安仁的主题活动,设计一堂优质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参与舟过安仁活动,学生将能够开拓视野,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舟过安仁活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掌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5分钟)-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给学生展示舟过安仁的图片和视频,唤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 导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了解舟过安仁吗?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回想之前的经历并表达个人观点。

2. 探究与学习(3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之前导入问题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探究舟过安仁的背景和内涵。

- 小组展示与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知识拓展(30分钟)- 教师进行知识讲解。

以PPT形式给学生介绍舟过安仁活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对该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 学生课堂笔记。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记下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记录。

4. 问题解决(30分钟)-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舟过安仁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 小组展示与总结。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进行全班总结。

5. 活动体验(30分钟)- 学生参与模拟活动。

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舟过安仁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 活动总结与反思。

学生回顾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培养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优美和深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舟过安仁》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简述诗的内容和主题。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的每一句,解释关键词语和意象。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3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诗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起承转合。

引导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自然景色或人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3.3 分析与解读:学生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解读诗的意义和情感。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展示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和理解诗的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地背诵诗文。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4.2 学生分析和解读诗的能力。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学生能够解读诗的意义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舟过安仁》诗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背景的资料。

5.3 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色或人文背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课堂。

6.2 课堂活动: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解读诗的意义和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学习任务7.1 学习任务一:背诵诗文学生通过朗读和重复练习,完成对诗文的背诵。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借鉴。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较准,较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

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古诗舟过安仁教案【篇一:古诗舟过安仁教案】下册教学分析【篇二:古诗舟过安仁教案】《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反思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安仁”指什么、(谁的舟?)“一叶”、“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学生据诗句说——两个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船浆,却坐在船的中央撑起了一把伞。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正确读写“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形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形象。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学习重点:读背这首诗,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欢乐。

教学预备:老师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向往的境域。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谁能够说说你从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2、说的真好,这幅画确实是依照宋代作家杨万里的诗《舟过安仁》画的。

同学们,你们认为童年是什么呢?师小结:童年,是一个个精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漂亮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古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

(课件出示古诗)二、初读1、谁有勇气单独为大伙儿朗读这首诗。

(评判、正音。

指导书写“遮”字,和老师一起书空。

)(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2、谁能够告诉老师学习古诗的差不多方法?(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3、课件出示:知作者、解诗题、解诗意、诵诗情三、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正确读通了古诗,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明白。

如何样才能够又快又准确的明白得古诗的意思呢?2、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爱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依照学习古诗的差不多方法。

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明白得,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明白得的地点。

能够观看图片,能够找资料,能够相互讨论。

分小组自由学习。

(1)知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有“诚斋集”。

南宋时所推重的“中兴四大诗人”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四位。

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

终生诗作有两万多首,今存四千两百多首。

(2)解诗题: 诗人乘舟路过安仁。

(3)解诗意(学生边讲解诗意,边向其他同学介绍明白得诗意的方法。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的说明)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字词古典诗。

(2)了解诗词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3)学习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2)学会欣赏并理解古代文化,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舟过安仁》的意义和情感。

(2)理解和运用诗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并创造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舟过安仁的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

(2)先导读几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

2.学习课文(1)教师先读一遍诗,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诗的整体感觉。

(2)教师解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模仿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4)学生分组讨论,挖掘诗的意象和比喻,提取和总结修辞手法。

3.情感体验与创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以《舟过安仁》为题,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3)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展示各自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1.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朗读表现,创作的独特性。

(2)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理解古诗和创作。

2.教学总结(1)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激发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1.学习其他类似的古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2.学生可以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演绎《舟过安仁》,写成散文、小说或歌曲等形式。

3.班级可以组织读诗比赛或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古诗学习与创作。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

《牧童》《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的内涵。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3)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译文、图片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吕岩和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两首古诗的内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5. 分析韵律(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练习朗读,体会韵律之美。

6. 朗读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教师点评并鼓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兴趣。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学难点: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2、课件(3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歌声振林樾。

师:意欲捕鸣蝉,生:忽然闭口立。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生:……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生:儿童、童年、童趣……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

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师:解题(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舟过安仁》的诗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3.2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 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诗歌中的难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4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5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作业要求1.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 按时完成,杜绝抄袭。

5.3 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检验学生对《舟过安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

(2)领会诗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学习诗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诗文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文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中的美景,感受诗文的意境。

(2)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文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文中所表达哲理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鉴赏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鉴赏。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学生是否能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学生是否能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舟过安仁古诗教案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古诗教案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古诗教案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摘要: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诗,.由诗边边脑海想象诗歌描绘了幅怎样画面,.感情朗带着顽皮、喜爱情感由朗古诗◆现正《舟安仁》教学设计容由收集, 请记住以便下次访问!将提供更多精品教学!《舟安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全诗背诵古诗.能借助释结合相关理诗句思感受童形象3.想象诗所描绘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赞赏、喜爱情也感受诗人不泯童心.用画方式由表达所想象诗冲情景教学难以以画悟情教学课课教学程()激趣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首写儿童诗和《牧童》这首诗有所不是《牧童》只写了孩子而这首诗写了两十分顽皮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起学习这首杨万里写《舟安仁》(板课题)(二)感知理诗句.由朗借助拼音准音通、正确这首诗(强调准音篙、棹).组赛看谁把这首诗得准流利3.理借助课释或结合插图理诗句思划出不理词语、句子.组合作学习交流已懂诗句、不理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力量5.汇报交流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思(只渔船里坐着两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篙和桨而撑开了把伞难怪他们会没有下雨候打伞原是想借助风力量驶船)(三)再感悟以画悟情.由诗边边脑海想象诗歌描绘了幅怎样画面.组交流相说说你所想象画面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画面说具体、说生动.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画面画出再把想对两顽皮孩子说话写下面(诗两孩子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老师加以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画并让学生加以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孩子聪明和顽皮诗人对两顽皮孩子喜爱和赞赏)(四)感情朗背诵古诗.感情朗带着顽皮、喜爱情感由朗古诗.通赛、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这首诗3.诵古诗(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诗请给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新授课)09021235罗芳芳
教材分析:
《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示充满兴趣。

在这首诗的学习之前,已经学过一首关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趣:
师: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于童年的你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蝴蝶,一个玩具……虽然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呢
生:有!
师:谁来说说看
生:我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
师:蜻蜓是可能没捉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很开心。

师:在美丽的春色里去放风筝,放飞的岂止是风筝!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就像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师:仔细观察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一、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师:是啊,我们知道了这是诗人杨万里在路过安仁的时候看见的一件事。

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呢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全诗)
师:谁来给大家朗读这首诗
(指明读)(多叫几个)
师:在读这首诗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篙”和“棹”这两个生字的读音。

我们一起来正确的、流利的读一读它。

(齐读)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读了这首诗,那它有没有自己的节奏呢自己试试看,标出它的节奏,再读一读。

(自由朗读)
师:同桌互相读读看,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师巡视)
师:有没有同学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指名读)(多叫几个)
师: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范读)
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ppt展示)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许多小手都举起来了,你们都想读是吗那我们就进行一个朗读比赛,好吗以大组为单位,看哪个大组读的最好
(组齐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首诗都讲了些什么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先别着急举手,我们先回想一下,以前是怎么理解诗句的,借助了哪些工具我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借助那些工具来理解,然后再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
(师巡视,获得学生的反馈)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组的成果
【预设】:在河上有一叶渔船,渔船上有两个小童。

他们收起撑船的竹篙和划船的木浆,奇怪的是没有下雨他们却撑着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头,而是为了张风。

师:说的真完整,看来啊,你们小组的自学真有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不同的理解呢
(指名说,叫一两个)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师:真是一幅美妙的江上行舟图。

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ppt展示)
“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着这句话,看着书本里的插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河上一叶轻舟的图画。

生:仿佛看见了在长满芦苇的河上,两个调皮的小孩子撑着伞,可能想用伞来使船动吧!
师:为什么在河上泛舟,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在想些什么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用风带着我们的船走呢
师:这两个小童真是充满着奇思妙想啊!
……
师:这两个小童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天真的
生:聪明可爱
生:很有趣
生:顽皮的
师:哦,这两个小童是那么的聪明伶俐,天真稚气。

【板书】:天真稚气、聪明伶俐
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师:你的故事也真有趣!看来“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读一读这一句,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读)
2、走近诗人的内心: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ppt展示)
师:我们知道,这是杨万里在行船途中,偶然看见的一件事。

有两个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却撑着伞。

他心里很奇怪啊,想要探个究竟,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生: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这样有什么用呢
师: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哦,杨万里顿时明白了,你也明白了,是吗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师:你想到了诗人是怎么做的了,听了小童的回答,杨万里心里肯定很惊讶。

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聪明。

(师读第三句,生接着读四句)
(先指读,再齐读。


师:疑惑解开了,此时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觉得这两个小孩子很聪明。

生:他很喜欢这两个小孩子。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吧!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
师:他对小童是非常喜爱和赞赏的。

诗人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充满乐趣的童年,当了一回船上的小童!
【板书】:喜爱赞赏、童心不泯
师: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的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师:在行舟过奖时,这样的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整首诗,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齐读全诗)
师:那么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喜悦的
生:愉快的
生:充满天真的
生:晴朗的
师:是啊,当他看到如此可爱,天真浪漫的两小童,他们的天真、聪明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这时候,诗人同样拥有着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诗意结课,童心流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
预设:《舟过安仁》
师: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充满童心的少年。

在最纯真的童年岁月里,一点一滴,都是一种乐趣。

最后老师想以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课堂。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我给小鸡起名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妈妈买了七只鸡。

我给小鸡起名字: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
小六,
小七。

他们一下都走散,
一只东来一只西。

于是再也认不出:
谁是小七,
小六,
小五,
小四,
小三,
小二,
小一。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
2、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小童:天真稚气、聪明伶俐
诗人:喜爱赞赏、童心不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