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合集下载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跟踪练习: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 (目的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 — 是 ,呈 色。

图中[2]的为 ,呈 写为 ,呈 色,其主要功能是 (2) B 试管出现的是 __________ 现象。

图中的[5]是 是 ___________ , 其颜色为 ______________ 。

(3) 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

氧气进入血液后,[]以 ------------ 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毒的存在于 []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 (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的为[]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 。

不易找到后者,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 ,原因是中学导 学案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栏 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人: 学科:年级:组名: 姓名:课题: 授课类型:流动的组织一血液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 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习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血液成分:.结构:两面凹的 血红蛋白: 『红细胞 RBC <血液 < 贫血: 功能: 运输 。

成熟的红色,含 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易与氧分离。

____ 少或 ____________ 的含量少。

应吃含 ________ 和. 和部分二氧化碳。

丰富的食物。

白细胞円结构:有 WBC I ,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

有炎症时增多'血小板 弓 PLT'形态: 结构:较小,无,形状淡黄色,半透明。

血浆: 成分: 功能: 水占 运载 ,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运输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完整版)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doc

(完整版)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doc

中学导学案教师复时间:年月日星期:授课人:备栏或学科:年级:组名:姓名:学生笔记栏课题:授课类型: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学习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习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部分:一、基础知识梳理1 血液成分:结构:两面凹的。

成熟的.血红蛋白:红色,含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红细胞易与氧分离。

RBC贫血:少或的含量少。

应吃含和丰富的食物。

功能:运输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血液胞白细胞结构:有,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

有炎症时增多WBC血小板结构:较小,无,形状.PLT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血浆:成分:水占,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功能:运载 ______ ,运输 _______和 ________。

跟踪练习 :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1]是,呈色。

图中[2]的为,呈色。

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为,呈色,其主要功能是。

( 2)B 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5]是,图中的[4]是,其颜色为。

(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

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以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毒的存在于[]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中。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为 [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不易找到后者,因为。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原因是。

课堂学习部分:二、重难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探究探究 1 血液中的含氧量(动脉血和静脉血)人体的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 掌握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防御和调节体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防御疾病;调节体温。

三、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观察血液涂片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观察血液涂片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观察血液涂片: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第二章:血液的类型和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掌握各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内容1. 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

2. 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

3. 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 血型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1. 血型的遗传规律。

2. 血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2. 讲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分析血型的相互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血型在临床上的应用:讲解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及预防措施。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血型的遗传规律图。

第三章:血液的产生和调节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髓的分布和功能。

(完整版)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完整版)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解析,描述血液成分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试一试鉴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③解读血老例化验单,认识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④分组实验及谈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2、感神态度价值观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重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导入新课】1、让生完成这个问题——“人体内流有鲜红的血液,对于血液你认识些什么?”2、与生发言创立情境:大家去过医院检查,有谁以前验过血?以前我们都是去看病,今天我们也来学着当一回医生,试着给人看看病。

(带领生完成“资料解析”。

给学生供应健康人群的各项正常指标让生比较哪项指标超标。

)生看“资料解析”问:血液经离心计此后产生了分层的现象,这说了然什么?(血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问:化验单上的“项目”中都描述了哪几项的指标?(RBC:红细胞; WBC :白细胞;Hb :血红蛋白;PLT:血小板。

)问: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3、发言:(给学生供应“验血单”其中各组的验血单中都有某一项指标不正常且各组不同样。

)各位小医生,这是××医院的几名患者的化验单,大家比较正常指标看看有什么问题?生小组共同观察、比较,找出非正常项。

【自学提示】一、血液的组成完成资料解析后,让生整理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此处自主完成就可以)1、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血浆有什么作用?二、血细胞发言:为了更好的做一名小医生,我们先来更好的认识一下血细胞。

第一我们先来实质的观察下它们。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一、新课导入,解读目标1、导入:(旧知导入)食物中的营养和氧气被人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细胞中?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呢?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的依据呢?2、学习目标:内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重点)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难点)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4、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方法:学生齐读目标感知,教师解读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预习交流内容:1、快乐预习第一题2、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方法:1、自读课文51页,完成第一题,回顾什么叫做组织?完成第2题。

2、团体展读快乐预习一,自由展示提示:抗凝剂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即加入抗凝剂血液分层,不加抗凝剂的血液会凝成血块和血清两部分。

三、问题解决,拓展提高内容:1、完成下列表格。

2、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肌肉软弱无力等症状,你知道贫血是因为血液缺少哪些成分导致的吗?你对贫血患者在饮食方面有什么建议?3、身体患了炎症,血液的哪种成分数量会增加?为什么?4、身体有小伤口,流血后会自动止血,为什么?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52—54页的内容,完成表格2、组长组织角色扮演血液各成分的特点及功能3、观看视频,准备展示,组内演练4、抽签展示提示:拓展提高(可选择)1、小品欣赏:我来当医生(尝试解读化验单)人物:医生,护士、患者(3个)要求:根据化验单信息说出病因和治疗方法,最好说出预防措施。

2、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研究四、限时达标,当堂反馈内容:练习册《轻松尝试》1、3、4、5、8、9题方法:5分钟独立完成,对子互判;组长计算平均分,上报汇总。

五、小结作业,回归目标1、小结:1、总结血液的功能,2、围绕目标畅谈本节收获。

2、作业:完成练习册33页的1、2、4、5、6、8、9、10题。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血液样本,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基本成分。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血液的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比较三类血细胞。

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血液化验的意义,远离疾病诊断误区,正视健康体检和珍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正确认识血液化验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到医院看病抽血化验的视频,设疑:为什么医生能根据血液成分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呢?为何因意外失血过多的人必须马上输血?否则危及生命?从而进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1.资料分析——血液的分层现象的演示实验。

教师简述并演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并注意血液各部分的颜色和比例大致是多少。

出示讨论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液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该分别在什么层?(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完善。

鼓励性评价。

2.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1)血浆;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看一看血浆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并结合血液的组成,思考血浆的功能。

(2)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实验;让学生回顾在医院做血常规化验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预习教材的实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明确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组织学生讨论: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②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鼓励性评价。

流动的组织--血液 导学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 导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3、通过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习形成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以及尊重科学的态度学习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学习难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学习过程:一、自学课本P59—63,完成下面内容。

任务一:探究血液的组成1、观察:参照课本59页资料分析的血液分层图,观察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后静置的血液分了几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层的特征。

2、推测: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分别位于什么层位?3、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任务二、认识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参照图Ⅳ-29 “血浆成分示意图”自学血浆的有关内容,了解血浆的成分和作用。

并完成下列题目: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色的半透明液体这就是。

其中含有多种的重要物质,如供能物质等。

此外,它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可见它的主要作用是 。

任务三、认识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阅读教材P 60-63有关血细胞的内容,尝试完成下表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认真阅读课本第61页,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

(2)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成员合作,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能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尝试说出你判断它们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低倍显微镜下能否看见血小板,为什么?任务四: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是小医生!材料补充: 血常规化验单 名称形态结构 功能 异常情况 红细胞 呈两面 的圆饼状,富含 ,成熟的红细胞 细胞核运输 和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时: 血红蛋白少时也会有此症状白细胞 比红细胞 , 细胞核 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有 时,数目会血小板 个体最 ,形状不规则 细胞核 有加速 和 的作用 过少时可能会过多时可能形成中文 英文正常参考值红细胞 RBC 男(4.0-5.5)×1012个/L女(3.5-5.0)×1012个/L白细胞 WBC (4-10)×109个/L血红蛋Hb 男(120-160)g/L1、阅读上面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导学1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如何运到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如何运走?(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Array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见左图)。

这是为什么?通过你的观察血液分成几层?(开启你的知识储备库,猜测一下各层分别是什么?)(2)、阅读课本血常规化验单,你认为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二、合作探究2、观察人血永久涂片: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②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④观察红细胞猜测红细胞的形状?3、阅读课本完成表格血细胞形态结构功能数量(单位:个/立方毫米)红细胞女:(350---500)万男:(400----550)万白细胞(4---10)万血小板10万---30万三、系统总结四、反馈检测4、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有一项检查项目是RBC,其意义是()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D、血小板计数5、血浆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A、水B、葡萄糖C、无机盐D、蛋白质6、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为________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为血细胞B、中层为红细胞C、下层为红细胞D、中层为血浆7、血液的组成()A、血浆和红细胞B、血浆和血细胞C、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D、血红蛋白和血浆8、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最新整理)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最新整理)

A.失血过多 B.剧烈运动 C.头晕心慌 D.感冒发烧
2
三、课堂练习.
1.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2.从体内抽出少量血液,放在试管里,加人少量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
A.加速血液凝固
B.防止血液凝固
C.使血细胞与血浆分开
D.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加速其凝固
[]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
3.人的血液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4.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
具 有 核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 双 面 凹 圆 饼 状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 最 小 的 是
5.下列关于血液的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输功能
B.连接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功能
6.请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 3—5 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人盛有少量 的量筒内,轻轻
振荡量筒,静置一天,出现如图所示的 现象。
( 2) 注 明 各 部 分 的 名 称 : ① 是
,②是
,③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
的为[ ]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
。不易找到后者,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
,原因
的试管 中,静置 色。图中 色,其
的形
数量最多 因 是
1

课堂学习部分:
二、重难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_血液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_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观察血液的成分。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描述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预习任务】仔细阅读课本P50—P54,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

完成下面的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长带领下统一答案,并检查、记忆!【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展现自我)1血液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血细胞又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中90% 以上的是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_,运输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不加抗凝剂的新鲜血液会凝固成血块,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__________。

4.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它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

当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症状。

5.白细胞能作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吞噬病菌,当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里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

6.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具有和的作用。

合作研讨:(深入思考交流分享;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实验探究(一):(积极参与体验科学)一、【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1.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试验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什么?3.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4.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它属于哪种组织?5.如果实验中不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结果会怎样?实验探究(二)(积极参与体验科学)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识别三种血细胞和血浆,图中序号各指什么。

2.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3.你是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的?尝试描述它们的形态。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血液的类型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血液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作用;2. 血液类型的判断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PPT、显微镜等教学资源;2. 血液样本、输血设备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引出血液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介绍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和功能,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血液各成分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加深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第二章:血液的功能【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体温、免疫和凝血等方面。

重点介绍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观察血液样本,了解血细胞在运输功能中的作用,探讨血液如何调节体温和免疫。

第三章:血液的类型【新课导入】讲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介绍不同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章:输血原则【新课导入】讲解输血的原则,包括同型输血和交叉配血。

强调输血时血型选择的的重要性,预防输血反应。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模拟输血实验,掌握输血原则和操作技巧,提高输血安全意识。

第五章:血液的临床应用【新课导入】讲解血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输血、血浆置换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血液临床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了解血液治疗的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组成、功能、类型和临床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章:血液循环系统概述【新课导入】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导学案)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时间20 年月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一)、观察新鲜的血液(已经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并讨论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回答问题。

1、通过观察含有抗凝剂,并且静置一段时间后的血液,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2、、观察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得到血液有什麽组成?分别应该在哪一层次?(二)、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

1、由静置的血液知道血浆存在于试管的上层,是透明的液体。

看课本图29,写出血浆的组成成分以及功能。

2、血细胞包括哪几种?各部分的功能是怎样的?二、达标测试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D.氧、尿素、磷脂2.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A.红细胞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C.养料D.二氧化碳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4.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5.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6、(2009,锦州)王婶到医院体检,血液检验报告单上显示,RBC:3.0(正常值3.5~5.0)×1012个/L,Hb:100(正常值110~150)g/L。

她除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外,还应多食用下列哪类食物( )A.含铁多的食物B.含磷多的食物C.含碘多的食物D.含维生素A多的食物7、(2009,长沙)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8、血红蛋白是一种的蛋白质,特性:。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血液涂片,认识血液的组成;(2)运用模型或图像,演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3)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增强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血液在体内的循环途径;(3)血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血液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2. 利用模型、图像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的奇妙功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血液涂片、显微镜、模型或图像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3.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血液涂片引导学生观察血液的组成;(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分析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1)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演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3)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4. 实践活动:(1)利用模型或图像,模拟血液循环;(2)让学生分析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绘制血液循环图;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模拟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操作和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血液疾病及其防治知识;2. 组织学生参观血液制品工厂,了解血液制品的制作过程;3. 开展爱心献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献血的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血液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课目标( 一 ) 知识与能力1.联合生活经验和察看分析,描绘血液成分2.使用显微镜察看人血永远涂片,试试辨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解读血惯例化验单,认识各样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育学生学致使用的能力4.分组实验及议论,在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育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 ) 感情态度价值观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度,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关爱别人教课重难点要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生活中相关血液问题的能力难点打破:学生课前搜寻自己或家人的血惯例化验单,研究自己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样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追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乏味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课企图前言:我们经过消化系让学生课前搜寻自己或家人的血惯例化验单,研究统获取营养,经过呼吸系统学生思虑回答:浑身都自己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样获取氧气,是否是只有这些需要氧气和营养,体内物质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系统需要营养或氧气呢?那是由血液来运输的。

能自己追求血细胞的功能来么这些营养与氧气是如何送解惑,使乏味的血细胞功能往浑身的?溶入生活中去学习一、创建问题情形,引入新课列失案例:1.血库未能实时送血,产妇失血过多死亡 ( 新闻 )学生看到血液流动的2.当我们患病的时候医生常状况,意识到它的功能——常叫病人先去验血。

( 书籍的运输物质。

插图 ) 提出问题:学生心灵遇到震惊。

(1)为何失血过多会致使死学生感同身受。

亡?踊跃思虑,试试回答。

(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学生回想旧知,指出血液是么要实时输血而不是输液?一种结缔组织,它在体内循(3)为何经过化验血液在一环流动,运输物质。

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引入新课:血液教师设疑:血液属于动物体的哪一构造层次?是哪一种组织?为何说它是流动的组织?二、授新课( 一 ) 血液的成分察看:已经分层的血液问题: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何会出现分层现象?分红了几层?各层是什么颜色?大概比率?它们分别是血液的什么成分?能列表总结血液的成分吗?(二)血浆血浆成分指导学生察看,让学生依据血浆成分,推测血浆的功能。

(导学案)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导学案)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通常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一些黄色透明 的液体是__血__清__,与血浆相比,它没有_血__浆__蛋_白__。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前学案
知识点 1.血浆中含有大量的____水______,还有蛋白质、__葡__萄_糖____、 ___无_机__盐___、氨基酸和代谢废物。主要功能是运载__血_细__胞___, 运输__营_养__物__质____和___废__物_____。
_(_4-__1_0_) _×109
功能
运输氧和部 分二氧化碳
防御、保护
血小板
形状__不_规__则__, 无细 体积___最_小___ 胞核
_(_1_-_3_)_×1011
止血、凝血
组内评价:好 中 差
小组长签名:__________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堂导案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抗凝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 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 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 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柠檬酸钠、氟化钾。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通读教材P50~P54,了解血液组成、血浆的成
分、血细胞种类及其主要功能。本节知识点较多, 容易混淆。学习时注意在教材相关位置勾画出重点 识记内容,并采用比较法、表格法、图形法等构建 知识框架。同时要注重笔记记录及整理。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前学案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 姓名 小明
性别 男
No:0023677 年龄 26
化验项目
测定值
RBC(红细胞) 4.8×1012个/L WBC(白细胞) 18×109个/L Hb(血红蛋白) 85g/L PLT(血小板) 210×109个/L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2. 掌握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体温、防御和调节渗透压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三、教学难点1.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血液样本。

2. 显微镜。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样本,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血液的组成:介绍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讲解血液的功能:运输、调节体温、防御和调节渗透压等。

4. 实验操作:观察血液样本,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5. 总结与反馈: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七、作业布置1. 绘制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思维导图。

第二章:血液的类型与输血原则一、教学目标1. 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类型及其特点。

2. 输血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血液类型的判断和输血原则的应用。

2. 合作讨论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类型和输血原则。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血液类型资料。

2. 输血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类型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类型的特点和输血原则。

2. 讲解血液类型:介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3. 讲解输血原则:同型输血、避免血液凝聚等。

4. 案例分析:讨论输血案例,分析输血原则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5. 总结与反馈:学生汇报合作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执笔: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15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血的永久涂片的观察,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2.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时而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2.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3.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学法指导】
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因此,应从实际生活中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去体验情境的过程;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质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
成分:等
1、血浆:
功能:运载,运输和等
2、血细胞:
【合作探究】
(一)、观察新鲜的血液(已经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并讨论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回答问题。

1、通过观察含有抗凝剂,并且静置一段时间后的血液,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
2、、观察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得到血液有什麽组成?分别应该在哪一层次?
(二)、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

1、由静置的血液知道血浆存在于试管的上层,是透明的液体。

看课本图29,写出血浆的组成成分以及功能。

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
无细胞核,,
较大。

最多
白细胞有,比红细胞大最少
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很小较多
2、血细胞包括哪几种?各部分的功能是怎样的?
(三)讨论、思考
1.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

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

”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有点瘪吗?
2.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基本的道理。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试】
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2.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4.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5.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6、血红蛋白是一种的蛋白质,特性:。

贫血患者需要多食用含和丰富的食物。

7、患阑尾炎时进行血常规化验,会发现的数量高于正常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