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来已久的。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亲自手打!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亲自手打!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一、传播的两个要素: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2.流动--传播行为的形式二、总的来说,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第二节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是在美国:1.政治:●美国政治生活中对传播媒介的重视;战争中的传播●1927年,拉斯韦尔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美国成立宣传分析研究所2.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批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调查公司;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传播与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第四节传播学的先驱一、四位主要奠基者:(一)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二)库尔特·卢因(1890--1947)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代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

主要贡献: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三)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研究重点:说服研究(四)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zarsfeld,)(1901--1976)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

曾获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趣,并作出突出贡献。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及名词解释(30)1、传播一一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大众传播一一就就是专业化得媒介组织运用先进得传播技术与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得大规模得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

3、信息一一一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得互动状态或关系得东西都就是信息。

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得认识与思维得过程中。

4、信息社会一一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5、信息沟一一谓“信息沟”,就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而存在得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得存在, 人们才有进行传递与交流信息得言语活动。

这种信息得传递与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一一就是信息得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就是信息表达与传播中不可缺少得一种基本要素。

7、所指一一所指即就是当能指这样得声音-形象在社会得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得联想。

8、能指一一能指就是符号得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9、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一指得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与意义而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得过程10、主我一一指个人得主体意识11、客我一一指从周羽观察到得她人对自己得态度、评价与期待。

12、内省一一日常得、长期得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得品徳与行为为目得13、内省式思考一一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得得自我反思14、镜中我一一人得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得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与社会得互动形成得,她人对自己得评价、态度等等,就是反映自我得一而“镜子”,个人透过这而镜子认识与把握自己。

15、集合行为一一指得就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6、传播情境一一传播情境指得就是对特左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得总称,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进行得场景,如时间、地点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集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传播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梳理一、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

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

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邵培仁《传播学概论》修订版)[绪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学科特点、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第⼀章]传播学的五位创始⼈拉斯韦尔的“⼀句话、三功能”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李普曼、施拉姆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传播学的本⼟化趋势[第⼆章]传播:⼈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出现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的分类:内向传播⼈际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跨国传播传播模式优秀传播模式的标准五个W模式(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两级传播模式辐合模式传播的功能社会雷达功能传播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第三章]传播者⾓⾊丛传播者的权利专业保密权传播者的赢效因素媒介组织媒介的虚假性和欺骗性媒介⽂化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系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配、疏离、圈层、服务)守门⼈守门⼈的功能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出的四种传播体制⾃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阿特休尔的媒介三体系理论[第四章]信息信息学构成世界的三要素:物质、信息、能量⼤众媒介信息特征:新闻性、娱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实效性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产和⾼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产⽣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

弹⽚⽂化信息爆炸的后果: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信息疾病信息匮乏:是指⼤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有⽤的”信息。

(真相、重要、知识)[第五章]符号与⼈类的特殊关系:⼈是符号动物,符号是⼈类的标征。

外延意义:是指语⾔符号体现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内蕴意义:是指⼈们在运⽤语⾔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的评价性的意义投合性译码:即接受者的理解与传播者想要传达的意义是⼀致的协调性译码:即接受者的译码部分符合传播者的本意、部分违背其本意,但并不过分背离性译码:即接受者所得意义与传播者的本意截然相反。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甚至是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传播理论有:(1)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2)传播过程理论:研究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播过程。

(3)传播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的传播行为。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传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传播数据,研究传播现象和效果。

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5.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要求媒体和传播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尊重受众权益,提供准确、公正、客观的信息。

6.传播效果评估:传播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传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7.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媒介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及其效果,为进行传播活动和媒介创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二、交流说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三、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

——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四、符号说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

——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传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

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

三、四分法(五分法还包括了群体传播)1、人内传播即一个人的传播。

非社会传播。

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独处”。

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

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

2、人际传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传播。

其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组织参与其中,其性质不变。

特点:传受关系多熟悉,时有往来。

其中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通常以单个面对面为主;信息交流性强,反馈直接、及时、集中。

可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

◆亲身传播对大众传播有重要影响。

在商品购买阶段:亲身口传的效率上升到90%,而媒体广告作用下降到10%。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P2402.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P2623. 媒介——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影)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纸)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P1774. 把关——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P1205. 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境,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P2436. 反馈——(所谓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用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P2477. 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墨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P548.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P2109. 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P19410. 潜网——任何处于稳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P129-13011. 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P20312.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是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考前复习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考前复习准备。

一、概念基础1. 传播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对传播学的整体把握。

2. 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了解传播的基本模式,如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以及循环传播模式,并能够描述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3. 传播媒介和技术:学习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并了解各类传播媒介的应用和发展。

二、传播学理论与模型1. 传播学的理论:了解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并能够分析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2. 传播模型:学习传播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拉斯韦尔模型、SMCR模型等,理解不同的传播模型对于不同传播场景的适用性。

3. 传播科学方法论:了解传播科学的方法论,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应用范畴和步骤。

三、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学习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客观真实原则、隐私保护原则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2. 传播法律:了解与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版权法、侵权法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学习设计、实施和分析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传播实践案例:学习传播实践的案例,如公关活动、广告策划、媒体报道等,了解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传播学概论复习纲要

传播学概论复习纲要

传播学概论复习纲要《传播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传播学论一、关于传播,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看作世间的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自然万物、社会人文信息的生命流动,就是传播。

传播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是社会信息的流动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所谓社会传播,即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

三、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的产物。

信息也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谓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四、、最早对信息社会作出理论解释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post-industrial society)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1980年《第三次浪潮》(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五、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即传播)便是它的研究对象。

是在信息与信息传播背景日渐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

具体说来,传播学的研究分属三个层面:一是从自然科学的层面,研究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技术性问题;二是从社会科学的层面,揭示信息社会及其传播的规律性问题;三是从人文科学的层面,思考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价值性问题。

一句话,社会信息系统的技术、规律和意义均属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决定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六、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从社会历史方面看,传播学的兴起与现代文明或现代化发展关系密切,其中尤以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兴起为首屈一指的动因。

七、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三大来源1).以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行为科学所谓行为主义,就是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名词解释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

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1.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信息、观念、价值等在社会中传递的过程,涉
及到传播者、媒介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媒介技术发展、社会学研究影响、多学科合作等多个阶段。

3.信息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交互传播模式和文化传播模式是信
息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分别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不同要素和互动方式。

4.传播理论:包括的传播理论有:传播效果理论、依附理论、社会认
知理论、框架理论、媒介依存理论等。

这些理论系统地解释了信息传播过
程中的不同方面。

5.传播研究方法:调查、实验、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是传播研究中
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深入了解特定
问题。

6.媒介与传播:媒介是传播的工具,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介(如电视、
广播、互联网等)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的增加。

7.传播的影响:传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个体受到传播的
信息和观点的影响,而社会受到大众媒体的塑造和传播的文化的影响。

8.大众传播与新闻传播: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
和观点,而新闻传播则是大众传播中特定领域的传播,即新闻传媒的传播。

10.传播伦理: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如保护隐私、真实报道等。

这些是传播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信息传播的本质、过程和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复习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传播”概念的界定有何影响?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

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

例如:“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2、“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理解:(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

3、传播有那些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同时,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4、传播学四大先驱现代意义上的传播研究于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脱颖而出。

出现了四位代表人物。

它们是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勒温、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他们被誉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奠基人。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一.传播研究方法:用内容分析和抽样调查法起草研究方案。

二传播学基本理论1、使用与满足理论2、创新与扩散理论3、议程设置理论4、沉默的螺旋5、枪弹论6、有限效果论7、适度效果论8、强大效果论9、两级传播论 10、选择性因素理论 11、符号互动论 12、群体动力论14、实地调查法 15、内容分析法 16.抽样调查法 17 、传播模式 18、报刊的四种理论20、人际传播理论 21、 22、大众传播理论 23、把关人理论 25、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关系 26、传播的负面功能与潜在功能 27、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29、知识沟理论 30、教养理论 31、32、电视暴力效果 33、培养理论 34、新媒介环境的特征 35、恐惧诉求理论 36、信源的可信度33、37、预防接种理论 38、说服理论及说服的四个技巧 39、宣传的七种策略及应用 41、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三.传播学核心理论知识集合知识沟假说1、背景2、提出3、基本观点4、导致"知识沟"原因分析5、发展与改进6、现实意义1、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通过大众传播手段改变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条件,其中《芝麻街》节目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后来发现尽管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产生更好效果的仍然是富裕家庭的儿童,因此它不但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2、提出1970年蒂奇纳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沟"的概念:"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3、基本观点(1)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扩大,而不是缩小。

(2)一段时间内媒介大量宣传某话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取该话题的知识。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接收、理解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接性、灵活性和反馈及时等特点。

群体传播则是在群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传播,例如小组讨论、团队会议等。

它能够形成群体共识和群体规范。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常见的有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关活动等。

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描述。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香农韦弗模式则引入了“噪音”的概念,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具有多种功能,如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和娱乐等。

环境监测功能让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社会协调功能有助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共识,协调社会行动。

文化传承功能使前人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得以传递给后代,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娱乐功能则为人们提供了消遣和放松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x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x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刻板成见:人们持有的固走、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岀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岀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O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邵培仁《传播学概论》修订版)
[绪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学科特点、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拉斯韦尔的“一句话、三功能”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李普曼、施拉姆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传播
学的本土化趋势
[第二章]传播: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出现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的分类: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
传播模式优秀传播模式的标准五个W模式(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两级传播模式辐合模式传播的功能社会雷达功能传播的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第三章]传播者角色丛传播者的权利专业保密权传播者的赢效因素媒介组织媒介的虚假性和欺骗性媒介文化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
系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支配、疏离、圈层、服务)守门人守
门人的功能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出的四种传播体制自
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阿特休尔的媒介三体系理论
[第四章]信息信息学
构成世界的三要素:物质、信息、能量
大众媒介信息特征:新闻性、娱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实效性
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

弹片文化
信息爆炸的后果: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信息疾病
信息匮乏:是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真相、重要、知识)[第五章]
符号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人是符号动物,符号是人类的标征。

外延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体现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
内蕴意义: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的意义
投合性译码:即接受者的理解与传播者想要传达的意义是一致的
协调性译码:即接受者的译码部分符合传播者的本意、部分违背其本意,但并不过分
背离性译码:即接受者所得意义与传播者的本意截然相反。

符号的特性:任意性约定行组合行传授性跨越性
符号的功能:指代功能表义自律显示认识交流
语言的基本特性死线抽绎潜意识的投射误认为同一估计极端化语言与实际混淆推论与事实相乱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副语言
[第六章]媒介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媒介分析的标准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偏倚时间与偏倚空间的媒介麦克鲁汉的贡献冷媒介与热媒介戈夫
曼的“拟剧论”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电子媒介对情境的合并
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
[第七章]传播谋略传播谋略的起点直接性谋略间接性谋略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油点扩散
香肠切片细雨连绵
[第八章]传播技巧的特点运用传播技巧的原则首位法多说法沉默法滋补法接种法
[第九章]受众的特点纯粹受众介质受众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仰视型、俯视型、平视型受众反论权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威
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反馈意见领
袖成为意见领袖的要素
[第十章]环境对传播的作用传播环境的类型地理环境对传播的影响媒介环境
[第十一章]50年来出现的重要传播效果理论魔弹效果论微弱效果论条件效果论分层效果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沉默螺旋论媒介
依赖论第三人效应传播效果的构成
考试题型
一、填空二、解释概念三、谈谈你对一些说法(主要来自于传播经典著作)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四、简述传播模式的内涵五、根据一些现象阐述其中传播学原理六、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